-
1 # 三江靜默時光V
-
2 # 依林
冬至到了天氣最嚴寒的季節,數九寒天,西風凜冽,最主要的當是保暖防寒,煮一鍋餃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爐紅火暖,美味生香,身體也暖,心也暖,才是最好的日子。
-
3 # 老王157923675
新韻•冬至丸~圓
全家老少迎冬至,
大小湯丸搓滿筐。
待到零時燒水滾,
孫兒已夢入他鄉。
-
4 # 迷失的Mars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而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江蘇各地冬至風俗都有哪些呢?
南京:逢九燉只老母雞,冬至必備豆腐
人們習慣的“數九”,也是從冬至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個“九”,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每年冬至,南京人早早地就會排隊去買上一隻老母雞回家煨湯。另外豆腐也很受南京人歡迎,豆腐諧音“逗富”。從以前的“大蔥篤豆腐”、“大腸燒豆腐”,到現在“青菜豆腐保平安”,它是南京人飯桌上的常客。
無錫 :吃湯糰,燒紙祭祖
冬至前一天是冬至夜,無錫人要設齋、祭祖,到祠堂拜祖宗,其儀式的隆重和除夕相似,另外還有一種冬至圓子,個小無餡心,為冬至早晨供神用的。舂餈糕用以祀祖、祭灶,也有以黃米制成黍糕,祭祖供食。
蘇州:冬至夜喝冬釀酒吃滷菜
喝冬釀酒、吃團圓飯成為蘇州城里人過冬至最鮮明的標誌。“團圓飯”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雞鴨魚肉,都要換上雅名,其中蛋餃叫“元寶”,肉圓叫“團圓”,粉條叫“金鍊條”,黃豆芽叫“如意菜”,魚叫“吃有餘”等等,每個菜都滲透著喜氣。
常州:冬至隔夜胡蔥篤豆腐
在冬至隔夜吃胡蔥篤豆腐,寓意著一年來一清二白做人,大味必淡。還有一種說法,如果不吃“胡蔥篤豆腐”,就會“有則吃,吃一夜,嘸沒吃,凍一夜”之說,但更多的人是抱有“若要富,冬至隔夜要吃胡蔥篤豆腐”的求富信念。
南通:吃湯糰,燒紙祭祖
冬至是南通民間“八節”之一,有燒香、祭祖、拜節、掃墓、吃圓子等習俗。冬至還是“數九”的開始,接下來的小寒、大寒便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恰如南通民諺所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揚州:吃湯圓,祭祖
揚州人稱為”大冬”,又稱”過小年”。舊時冬至這天,商店、手工作坊、學堂都要放假一天,這天,揚州人還有煮食蕃飯(南瓜)之俗,說大冬吃蕃瓜可以免災。
鎮江:吃湯圓
“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湯圓,先生不放假,學生不把錢,先生放一天,學生把一千。”舊時,鎮江民間有冬至吃湯圓的食俗。冬至日,鎮江各學校學生爭相傳詠這一童謠,以示冬至也是新年的習俗。
徐州、連雲港:吃餃子
徐州、連雲港地區的人,習慣把冬至稱為“立大冬”。徐州地區民諺說“夏至十八天,冬至當日回”,老年人會對孩童說,冬至是一年裡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就一天長似一天了。
淮安:吃餃子,燒紙祭祖
冬至淮安民間有祭祀祖先和上墳掃墓的習俗。冬至這一天,每年都要舉行一個小儀式,祭祀祖先,祭祀的時候桌子上還要點上一爐香。
鹽城:吃餃子,吃湯圓,燒紙祭祖
鹽城有句諺語“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除了餃子,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意味著“團圓”“圓滿”。鹽城民間有祭祀祖先和上墳掃墓的習俗。
泰州:喝雞湯、吃餃子,燒紙祭祖
泰州,有過大冬、過小冬的說法。“冬至”也叫“過冬”;“冬至”這天叫大冬,之前一天叫小冬。各家按照不同的習俗,在大冬或小冬這一天祭祀祖先。按照泰州民間習俗,冬至要喝雞湯、吃餃子。
宿遷:吃南瓜,燒紙祭祖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 ,在宿遷,民間流傳著吃南瓜會轉運,就是第二年會帶來好運氣的說法。
-
5 # 坎大哈
山東冬至的習俗 冬至節,山東相當大的一部分地區要吃水餃或者餛飩,有的還要喝酒。據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因為“餃兒”諧音“膠耳”。山東一些地區普遍有學生拜老師和晚輩拜長輩的習俗,農家有祭祖的...
-
6 # 大偉嘟嘟
我們過冬至前一天晚上,叫作冬初夜,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吃,還會搭配煎山藥
。總之,享受美食重要,全家團圓,享受天倫之樂更重要!
-
7 # 靜聽花解語
時光如梭,轉眼又到冬至。
冬至有兩方面內涵:一是自然中的24節氣之一,二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在古代有冬至祭祖之禮儀。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是365天最短的一天。過後,太陽逐漸北移,一天比一天長了。冬至過後,該交九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此足見勞動人民的智慧。
“冬至吃餃子,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大人們哄孩子好好吃飯的話,又在耳畔想起。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來自於東漢末年。張仲景從長沙回家,途中看到許多百姓衣不遮體,耳朵凍爛了。於是,弄來藥材和羊肉一起燉,然後把藥材和羊頭包裹在面裡,捏成餃子形狀給人吃。人們吃後身體發暖,凍瘡漸漸好起來。
因此,每當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剁肉餡,包餃子。“啪啪啪,噠噠噠”刀砸在案板上的聲音傳來,一股暖流湧進心頭——年,即將來臨!
現在,大多用打肉餡,或者超市買餃子,少了剁肉那道工序,也少了最初的味道。有人感嘆,還是自家剁肉餡包的餃子好吃喲!其實,社會在發展,誰也不能停留在原地。人們感嘆的不是餃子本身,是兒時的美好記憶。
-
8 # 楠梔精彩影視大全
冬至預示著寒冷的冬天到來,一年內最該進補的季節,所以我生活的湖北廣水,冬至以後就開始做各種臘肉灌腸,臘魚臘雞子,每家每戶窗戶上都會掛好多,這些臘貨在外面掛15天就有了臘肉的味兒,特別好吃。
-
9 # 溢澤
每年中都有二十四個節氣,其中冬至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到了這天,正式開始晝短夜長,每到每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前後,天氣就會變冷,因此我們總能吃到香噴噴的餃子,在我們東北這個習俗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了。
-
10 # 貨運濤哥
明日冬至,我們這裡生活習俗是吃餃子。具長輩們說吃餃子生活習俗有講究和說法的,說吃餃子冬天不怕凍耳朵,耳朵的輪闊形狀很像餃子。其實這只是民間流傳的生活習俗,生活的寓意是冬天養生注重養腎,腎好了全身暖和,當然耳朵的健康在中醫上代表腎臟器官的健康的。
①、有韭菜牛肉、韭菜雞蛋的餃子
這兩種餃子吃的人最多,充分考慮到了喜歡吃肉和喜歡吃素的人,的生活飲食喜好了,比較全面。
②、大肉蘿蔔和大肉大蔥兩種餃子也有不少人喜歡吃
這兩種餃子主要是針對喜歡吃大肉的人,今年大肉漲價很厲害,所以今年這種生活習俗可能吃的人會更多,因為平日裡,想吃大肉一直漲價,可能還會忍耐說等價格下來再吃。但是現在冬至已到,生活習俗可以帶動大肉消費量又會增加,所以冬至終於可以讓愛吃大肉的人們好好放開自己的控制慾望,美美滴咥上一頓大肉餃子,好讓自己口上不能吃虧咧吧!把事辦,就這,嘹咋咧!
這兩種餃子完全是為了吃素之人私人定製吧!喜歡吃素的人恐怕也是通過冬至吃餃子,這種生活習俗,美美滴咥上一頓素餃子咧,素餃子不但香而且養生,吃時候再配上一小碟子醮汁子,那吃起來真是美太太,吃完後渾身上下左右從頭到腳都賊舒服。
因為愣娃是咱老陝鄉當,給大家諞餃子都把人諞的嘴饞了,不如大家明幹早就把餃子需要的食材準備停當,克里馬擦把咱這裡的生活習俗過咧,也就不老想著這件事咧,麼馬達吧!今兒個就諞到這兒,愛咥餃子的不要再弄撒咧,明兒個就把這冬至吃餃子這生活習俗,這事辦嘹咧,比啥都美,你說窩也不。
-
11 # 卉hui521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冬至日是“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12 # 使用者老三逢
冬至來臨最嚴寒,
關門閉手火爐安。
家家戶戶殺肥豬,
雞鴨海鮮全上廚。
東逛百貨西轉街,
備全貨物盼新年。
餃子湯圓香又甜!
-
13 # 劍客醉酒
冬至是我們華夏文明的傳統節日!我們聰明的祖先透過日晷測日影就推知了兩個極端的時節《夏至》與《冬至》,並知道了從冬至後白天開始變長,總結出了《冬至陽升》、用數九計算春天到來的天數,用現代天文學及氣象學來解釋都是非常科學的。在我老家四川冬至節是進補、開始醃製臘肉。在我現居住地貴州貴陽十年前是吃狗肉。後來由於圈養的狗太肥、口感不好,近幾年基本都改吃山羊肉了。因我是做工程的,專案上人多,每年都安排人去鄉下挑選了活羊,稱毛重後付錢。再找殺羊的殺了脫毛,這樣帶皮的羊肉更香。內臟都清洗備好,到冬至這天如果我工作不忙,會親自為大夥做羊肉湯及火鍋。這幾年凡是我做的羊肉湯很受歡迎,一隻羊的肉吃不完,但燉的湯基本喝光了。冬至節自已做羊肉大餐很爽:一是清洗得非常乾淨,大家吃得很放心。二是羊的各部分都有點,吃全羊宴,十全十美!
-
14 # 北京財科學校
12月22日是我國的 冬至 節氣,各地在這一天的習俗異彩紛呈,有的地方要祭祖掃墓,有的地方出嫁的女兒在這一天回孃家,有的則慣例要吃應節的美食,例如羊肉、水餃等等。那麼就讓 老黃曆 為你介紹,山東 各地冬至習俗。
山東民間有關冬至日的習俗內容豐富,形式各樣。冬至節到來之際,山東相當大的一部分地區要吃水餃或者餛飩,有的還要喝酒。據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因為“餃兒”諧音“膠耳”。山東一些地區普遍有學生拜老師和晚輩拜長輩的習俗,農家有祭祖的習俗。臨沂、鄒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習俗。臨沂用五穀雜糧面蒸窩頭,鄒城蒸餑餑,傳說蒸冬是為了祈禱來年揚場時有風。民謠說:“蒸冬蒸冬,揚場有風”。古代蒸冬是為了慶賀陽至,冬至以後陽生,正如杜甫詩中所寫“冬至陽生春又來”。山東有些地區,人們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團圓子或冬至團,即“湯圓”,以象徵團圓。餑餑和蒸窩頭其實是團圓子的演變。
古代濟南、濟陽等地,官府在冬至之際,慶賀如同 春節,讀書人也相互贈送賀卡。莒縣計程車大夫階層舉行酒會,叫做“消寒會”,畫“消寒圖”。鄒城則畫九九圖,同時親朋之間互相贈送禦寒用具,農家兒童則做“拿寨”、“打瓦”的遊戲,少年開始學武術,叫做“看冬”,但是沒有拜賀的習慣。據說孟子死於冬至日,鄉人非常悲痛,於是廢除慶賀冬至的儀式。
臨沂民間認為,冬至是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戶戶用火紙剪製衣服,焚於墓前,而後添土。莒縣則祀祖於祠堂,儀式十分隆重。
嶗山舊俗,冬至分兩天過節,第一天叫“鬼冬”,擺供祭祖,吃水餃;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
臨沂、歷城、臨朐等地的婦女,習慣回孃家。慶雲、無棣從這天開始窖菜,婦女開始做針線。曲阜的婦女在節前就做好布鞋,於冬至日贈送舅姑。鄒城開始築地窖、織蓆和紡線。
日照民間傳說冬至日如果雲迎日出、雲迎日落,則來年大吉。即墨民間根據冬至日期在當月的月初、中旬或下旬來預測當年冬天的寒暖,民謠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兗州市冬至修燧灶以祈求長壽。
-
15 # 樹德漢碩
明天,12月22日,陰曆十一月二十七月午時12點20分就交冬至了。冬至大過年,冬至不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特殊節氣,還是民間傳統的一大節日,過得很隆重,也形成一些習俗。
說冬至特殊,那是因為太陽到達南直射極點上,而後折回,形成陰極陽生日最短,然後開始一日日變長,夜變短。冬至,太陽直射在南迴歸線上,南半球晝長夜短,是盛夏,南極圈內有極晝。北半球晝短亱長,是隆冬,北極圈內有極亱。緯度越高白天越少,太陽照射角度越斜。之後變化是日漸長,夜漸短,太陽照射角漸大。周朝時,曾把冬至當年過,以冬至當年之終始,自此後,冬至成了冬節,成了一大傳統節日,形成一些習俗。
因為曾把冬至當年過,就很隆重,就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全家團聚,歡樂飲宴,以示慶賀。冬至陰極陽生日漸長,冬都重陽,這也是敬陽一種體現。冬至慣吃麵條,餃子,湯圓,有表示:冬至吃了面,一天長一線,有喻日長久久之意,吃餃子湯圓有喻暖和團圓喜慶之義。我們好念根敬祖,冬至必會用供品三牲祭拜天神土地社廟又敬祖先。我這裡還有冬朝年晚,中元做午晏的習慣,即做冬至要在早上做,中元節在中午做,除夕過年在晚上做。我這裡還習慣送冬。即做女的出嫁後,在冬至或冬前,要給父母長輩送禮物,冬寒要添衣,一般為父母長輩添送被服保暖物等。
-
16 # 老宋程咬金
我們這裡是湖南湘西農村,說起冬至有什麼生活習俗,就不得不提一年一次的殺年豬了,小時候特別希望這一天,殺年豬可以吃新鮮的豬肉,殺豬菜,豬血,一家人忙活一天就等這一頓飯了,今年豬瘟好多豬都死了,想吃肉只能去買了
-
17 # 婷晴兒
冬至了我們這兒的習俗就是包餃子,聽老年人說冬至吃餃子省的冬天凍耳朵我們這的餃子呀!大部分都是自已包的豬耳朵大水餃香的狠哩[呲牙][呲牙]
-
18 # 天辰助鼠
冬至不過冬,揚場沒正風。也就是說我們這裡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如不吃餃子,反正得改善一下,作為節日過過冬至,如不改善,來年揚場風也不順,天氣造就。
-
19 # 出淤泥而不染的張德開
一、拜天祭祖:從周代起,冬至這一天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祭祖,即便是最貧窮的人家,都會拿出平時的積蓄來添置新衣,準備祭祀用品。
二、傳統飲食: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等。
三、冬至養生: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這一天防寒保暖,同時也可以在晚間泡腳,適量進補,吃些養肝護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豬肝等。
-
20 # 舞影翩翩歌
從幾歲就隨父輩離開家鄉在外生活學習工作,現在退休了。雖說在湖北時間最長,近40年。入不了鄉隨不了俗,設有歸屬感,就像是飄落水中的一片樹葉。企業的性質註定了我們思想的外來性,本地的習俗溶不進,家鄉的帶不來。像冬至節,我們確實不知怎麼過,像春節那樣的大節日也就是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喝酒包餃子初一放個鞭。
回覆列表
我生活在四川宜賓。
冬至這天,到五舅家吃羊肉成了每年雷打不動的習慣。一大家子,三十多口人,圍在一起舉杯、品肉,倍感溫馨、溫暖。
不只在家裡,就是餐廳,羊肉燙火鍋也是人滿為盛,喜了老闆、樂了賓客。
在大家的記憶裡,年年冬至都會吃羊肉,又好吃又驅寒,乳白色的湯底帶著濃濃的羊味,鮮嫩的羊肉羊雜配上紅彤彤的小米椒,再放一撮小蔥香菜,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湯早已成為冬至首選的心愛之物。
在宜賓,民間把冬至稱為“過小年”。對於農民來說,冬至開始了,也就有忙不完的農活了。相傳在冬至這一天耕田,就可以把草根永遠地除掉,於是,這一天又叫“草王會”。
那一天,拜師傅、拜尊長,討得一年的福財、一年的安康。師傅、尊長這時也盡揀好詞兒送出口,讓說的聽的,心裡都暖融融,這叫“賀冬至”;同僚之間相互拜賀,預祝來年有個好運氣,平時的勾心鬥角,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拋開去,這叫“拜冬至”;有的地方在這一天甚至出動全家,到野外去掃墓,儀式大約和清明差不多,這叫“上冬墳”。周圍同姓的人家多了,還要舉行“冬至會”,就是一大家族的人共同祭祖先。
家庭經濟條件稍好一點的,就在這一天宰豬醃肉。有句俗語:“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走。”因此,有錢人家都在這一天醃臘肉、灌香腸,準備過年的年貨。誰都明白:冬至這天醃的肉,不腐壞,不流油,放的時間久。
這些活兒忙完了,還要到田地裡採一些桑葉,拿回家,不能曬太陽,不能用火烤,讓它自然陰乾,這就是“冬桑葉”。可以用做中藥,有祛風的藥效;或者將採回的桑葉蒸9次,再露9次,以後才能配做藥引子。每到冬至,村莊早已籠罩在淡淡的薄霧中了,人影悠悠,淌向各自的住房,將那一副好心情帶回家去,晚上還要和一家人吃狗肉呢!這習俗聽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冬至吃狗肉從此就在民間傳開來,不僅吃狗肉,還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品,希望來年有個好兆頭。到後來,又狗肉就慢慢轉變成了羊肉,最好是再配上祛風防寒的中藥。於是,冬至吃羊肉湯的習俗在四川地區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