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月晨雲
-
2 # 花開水不流
袁世凱在小站以德國軍制為藍本,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糧餉制度等為內容的建軍方案,基本上摒棄了八旗、綠營和湘淮軍的舊制,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的草創先河。因其隊伍訓練營地在天津東南70裡的一個鐵路站,位於天津至大沽站中間。故被稱小站練兵。
小站練兵的成功之秘,重要的一項就是律兵極其嚴格。新建陸軍的治軍章程、律條、法令周備而細緻。對於士兵遵章守律突出的,記功、賞銀或提升,對違章犯紀的,嚴懲不貸。懲罰之法有打軍棍、插耳箭示眾、罰扣薪水等,最嚴厲的懲處就是論斬。
《簡明軍律二十條》中有"十八斬",規定了十八項違規現象要處斬:其中包括臨陣不聽號令、臨陣退縮、詐功冒賞、逃亡、裝病、監守鬆懈、貽誤戰機、首領戰死兵丁不前、失火誤事、拋棄槍械、洩露密令、燒搶姦淫、造謠惑眾、驚呼擾軍、打架鬥毆、違抗軍令、夤夜離營浪遊、官弁縱兵擾民、吸食鴉片、酗酒賭博等等劣行。
《查拿逃兵法》規定,在小站附近各道口隘派員設卡,專門捕抓逃兵,每拿到一名,賞銀二十兩。逃兵被抓回,"以軍法從嚴懲辦"。新建陸軍常常集合全軍處決逃兵,殺一儆百。設卡之處所,俗稱卡子房,至今小站北邊津歧公路上,仍有一個地名叫做卡子房,那即是新建陸軍查拿逃兵的歷史遺存。
新建陸軍雖然還沿用淮軍的營務處、營、隊、哨、棚等名稱,但編制上已經打破舊軍的框架,基本上採用了近代德國陸軍的編制:軍隊分為步、馬、炮、工、輜重各兵種;一軍分兩翼,每翼轄二、三營不等,每營官兵1128人等。
北洋常備軍把軍隊分為常備兵、續備兵和後備兵三種。服現役的稱為常備兵,當差三年,支給全餉。三年後退伍回家,列為續備兵,月支餉銀一兩。又三年退為後備兵,月餉減半。平時在家各就各業,冬季調操一個月,仍給全餉。後備兵四年期滿,退為平民。遇有戰事,得徵調續備兵、後備兵入伍。把軍隊區分為現役和預備役,也是從外國學來並首次在中國實行的。
常備兵的編制,開始分左右兩鎮,以兩鎮(相當於後來的師)為一軍,每鎮轄部隊二協(旅)、馬隊一標(團)、炮隊一標、工程隊一營、輜重隊一營。營下為隊(連)、隊下為排、排下為棚(班),全鎮共一萬二千五百一十二名。這種編制是效仿當時外國師團制度制定的,只是人數略有減少。
-
3 # 香洲謝霆鋒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其新建陸軍與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並稱為"北洋三軍"。
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袁世凱任山東總督,遠離主戰場,避免了當炮灰;更重要的是袁世凱懂得儲存實力的重要性,他對朝廷軍令陽奉陰違,不僅派軍赴京一步三停,而且動輒以山東危急為藉口拒不出兵,他不但不遵號令對抗洋人,反而大肆鎮壓義和團,並藉此換得山東平安,博得洋人賞識,為其以後收拾晚清殘局換得了國際支援。在袁世凱儲存了實力的同時,聶部、董部都遭重創,袁世凱從此成為了清廷的首席武官,地位舉足輕重。
小站練兵: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後,所率淮軍屯防於小站一帶。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淮軍全軍覆沒,清廷在小站收拾殘部,聘用德國教練,編練定武軍。後定武軍改由袁世凱統帶,他趁機增募兵力,起用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生分任各營統帶、各處總辦及各營哨官,同時制定了新的營制、餉章和操典,以及步隊、馬隊、炮隊的隨營學堂和德文學堂。小站練兵開始了中國從傳統軍事制度向近代軍事制度的轉變,也為北洋軍閥形成奠定了基礎。
-
4 # 柚子愛歷史一、 袁世凱小站練兵的背景
中日甲午海戰時,清軍一敗塗地,以淮軍為主力的清朝軍隊幾乎喪失殆盡,國家甚至到了無兵可用的地步。清政府此時深刻感受到籌集軍餉、編練新軍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另外,清政府也感受到透過以西方軍事制度改造的日軍戰鬥力的強大,於是“維今日事勢,練兵為第一大政,練洋操成為練兵第一要著”。在這種背景下,清政府決心改革舊式軍制,募練新軍軍,並派長蘆鹽運使胡燏棻(yù fēn)在天津小站組建新軍。
胡燏棻大約招募了大約四千餘人的新兵,編為十個營,以“訓官之法,練兵之法,放餉之法,簡器之法”四法編練新軍。這是中國採用西法訓練新式陸軍的起點。
然而胡燏棻還沒來得及大展身手,他所募集的名之為“定武軍”的新軍就被袁世凱接管了,練兵的工作也被袁世凱截了胡。
認識到掌握軍權重要性的袁世凱,透過巴結清廷軍務大臣榮祿,獲得了小站的練兵權。從此,袁世凱以練兵為契機,以北洋新軍為基礎,逐步奠定了北洋軍事政治集團的班底。
二、 小站練兵的具體操作01 首先對新軍進行擴充和整編,建立一整套的領導體制
從胡燏棻手裡接管軍隊後,袁世凱隨即對這支軍隊接行了擴編,由4000餘人,擴編為7000人。日後新建陸軍的規模不斷擴充,到1905年時,改名“北洋常備軍”的新建陸軍,已經擴大到六個鎮(相當於師)共8萬餘人。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管控軍隊,袁世凱還在新軍中建立了一整套領導體制:設立督練處(後改為軍政司),作為全軍最高領導機構,袁世凱自任督辦;軍政司下設參謀、教練、兵備處,以袁世凱的心腹段祺瑞、馮國璋、劉永慶分任三處總辦;另有中軍、文案、糧餉、軍械、轉運、軍醫等處。
最開始新建陸軍的建制是軍以下設立左右兩翼,左翼轄步兵兩個營,右翼轄步兵三個營,總部直轄炮兵、騎兵和工程等各營。後隨著軍隊規模的擴大,軍隊建制也做出了相應調整,一軍轄兩鎮,每鎮轄步兵兩協(相當於旅)、騎兵和炮兵各一標(團)、工程隊和輜重隊各一個營;營以下有隊(連)、哨(排)、棚(班)。每鎮官兵有12512人。
02 效仿使用西方徵兵和練兵制度,提升士兵的整體素養
與湘軍、淮軍及清軍綠營等舊識軍隊相比,新建陸軍是不折不扣的新型軍隊:全部使用西式軍械裝備;依照西方洋操訓練;效仿西方徵兵制度,招募招募年輕力壯且無惡習者入伍。
03 創辦隨軍學堂,招攬國外教官,對士兵進行軍事技術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
04 從北洋軍備學堂吸收一批已經具備近代軍事技術的青年知識分子,作為各級骨幹軍官,從而提升了軍隊的整體素質
袁世凱為了配培植自己的黨羽,透過封官許願、打拉結合、金錢收買等手段,網羅了諸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段芝貴、張勳、曹錕等一批青年將才為己所用。這些人成為了袁世凱的骨幹力量,不但為袁世凱牢牢控制著北洋新軍,還為日後北洋軍閥的統治奠定了實力基礎。
05 建立一系列嚴格的軍事紀律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支有極強戰鬥力的軍隊必然會有嚴格的軍事紀律。袁世凱總結了自己在淮軍和朝鮮新軍時練兵的經驗,對這種軍隊也制定了嚴格的紀律。
如其所制定的《簡明軍律二十條》,廣是斬罪就有18條之多,諸如 “有意違抗軍令及凌辱本管長官者斬”、“頭目戰死,本棚兵丁並無傷亡者,悉斬以殉”等。
06 招募封建文人,給士兵灌輸封建倫理綱常,把士兵變成維護自己權力的衛士
袁世凱非常重視對士兵施以愚忠愚孝的封建倫理道德教育,不但聘請封建文人給士兵洗腦,還在營房中供奉自己的長生祿位牌,讓士兵每天叩首行禮,灌輸“袁大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為袁大人賣命”的報恩思想,把軍隊訓練成帶有人身依附性質的私屬武裝。
三、 小站練兵的歷史影響01 袁世凱的小站練兵,拉開了清朝軍隊編練現代化的序幕,提升了清軍的兵員素質和戰鬥力,壯大了中國的國防力量,這在中國近代軍制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02 袁世凱透過對北洋新軍的一系列改造,使之變為自己的私屬武裝,成為自己日後躋身政界的雄厚的政治資本。
03 小站練兵打造了北洋軍事政治集團的班底,諸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人開始崛起,在袁世凱的一手栽培下,成為日後北洋軍閥統治的風雲人物,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的歷史走向。
-
5 # 淅淅的小雨857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意識到舊有的湘軍、淮軍不堪重用,八旗兵和綠營兵更不用說,於是編練新軍迫在眉睫。1894年底,長蘆鹽運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用西法編練一支新式陸軍,稱“定武軍”,共計10營4750人,其中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馬兵250人,工程兵500人。
1895年12月,胡燏棻調任平漢鐵路督辦,袁世凱接管“定武軍”,隨後加募步兵2000人,騎兵250人,部隊人數擴編為7000人,改名為“新建陸軍”。完全依照德國營制、操典進行訓練,聘用德國軍官充任教習,這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小站練兵”,袁世凱的嫡系部隊。
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效果非常成功,中國第一支現代化陸軍編制正式形成,清末時期的新軍之路也由此開始。在這套新式的練軍方案中,袁世凱放棄了原來八旗、綠營等舊制,強調士兵訓練的嚴格性,注重武器裝備近代化和標準化。
1896年,直隸提督聶士成挑選30營馬步軍,按照德國軍制訓練,改編為“武毅軍”。戊戌變法運動期間,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與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一同隸屬於直隸總督榮祿之下,並稱北洋三軍。
1901年,八國聯軍入侵之後,清朝下決定改編軍隊,戰鬥力強悍的北洋三軍為中央軍,而且繼續擴編。各地方紛紛編制的軍隊戰鬥力較弱,定位地方部隊,一共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新軍。
1907年,清朝計劃編入的36鎮新軍已經完成16鎮和16個混成協,其中,裝備和訓練最強的要數袁世凱的北洋六鎮,遍佈直隸、山東與東北。袁世凱制定的治軍律規嚴格細緻,比如《簡明軍律二十條》中有“十八斬”。
規定了十八項違規現象要處斬:其中包括臨陣不聽號令、臨陣退縮、詐功冒賞、逃亡、裝病、監守鬆懈、貽誤戰機、首領戰死兵丁不前、失火誤事、拋棄槍械、洩露密令、燒搶姦淫、造謠惑眾、驚呼擾軍、打架鬥毆、違抗軍令、夤夜離營浪遊、官弁縱兵擾民、吸食鴉片、酗酒賭博等等劣行。
只是,這支新軍本來是清朝為了加強統治的,沒想到成為辛亥革命的主力軍,其中以戰鬥力最強悍的北洋六鎮為最,諷刺意味十足。
-
6 # 黃小莊
甲午之戰後,袁世凱靠四方鑽營,八面玲瓏,終於贏得了人生的最大機遇。
1895年12月8日,清廷督辦軍務處奕、奕劻、李鴻藻、榮祿、翁同龢、長麟聯銜入奏,請旨袁世凱督練新建陸軍——
“查有軍務處差委浙江溫處道袁世凱,樸實勇敢,曉暢戎機。前駐朝鮮,甚有聲望。其所擬改練洋隊辦法,及聘請洋員合同暨新建陸軍營制、餉章,均甚周妥。相應請旨派袁世凱督練新建陸軍,假以事權,俾專責任。先就定武十營步隊三千人、炮隊一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工程兵五百人為根本,再加募步馬各隊,足七千人之數,即照該道所擬營制、餉章編伍辦理,每月約支正餉銀七萬餘兩。”
當天,光緒帝下旨:
“諭軍機大臣等。據督辦軍務王大臣奏,天津新建陸軍請派員督練一折。中國試練洋隊,大抵參用西法,此次所練,系專仿德國章程,需款浩繁,若無實際,將成虛擲。溫處道袁世凱,既經王大臣等奏派,即著派令督率創辦。一切餉章,著照擬支發。該道當思籌餉甚難,變法匪易,其嚴加訓練,事事核實,倘仍蹈勇營習氣,惟該道是問。懍(lin)之慎之。欽此。”
福兮禍所依。
機遇越大,暗藏的災禍往往也越大。光緒帝在諭旨中說了,“倘仍蹈勇營習氣,惟該道是問”,換言之,如果袁世凱此次練兵沒有顯著成效,人生的最大機遇必將變成套在他脖頸上的問罪枷鎖,因而對袁世凱而言,小站練兵是他的大考,無論是用人,還是辦事,他都得拿出過人的本事,方才能將機遇變成飛黃騰達的階梯。
人在事前。
袁世凱深知這一點,所以在接到光緒帝諭旨後,他並沒有前往小站,而是第一時間拜訪了天津武備學堂的總辦蔭昌。
袁世凱拜訪蔭昌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實打實地做到求才若渴、任人為賢。在觀天下之才這一點,此時的袁世凱有著不受官場陋規約束的一流眼界、格局,簡言之,他甚是高明地看到了晚清官場將真正的人才荒廢在了何處。
甲午戰爭之前,得清廷重用的都是李鴻章麾下的淮軍將領,這些人都是追隨李鴻章與長毛、捻子作戰升騰起來的,有恃百戰餘生,動不動就說老子當年在死人堆裡爬過,打仗靠的是真刀實槍,擺弄學堂裡那些花架子,去天橋練把式行,打仗沒有卵用。
因為舊將藐視打壓,天津武備學堂雖然開辦了十餘年,畢生的學生有上千人,但其中的有才之人要想升職,難如登天。
見到蔭昌,袁世凱一針見血地指出,朝廷培養了新式的人才,卻沒有新式的軍隊,所以武備學堂的可用之才只能晾起來,此來拜訪求才,為的就是不拘一格,讓有用之才有用武之地。
古往今來,老師都希望學生能出人頭地,袁世凱的誠意見地自然能打動武備學堂的總辦,正是在蔭昌的大力推薦下,一夜之間,一批各有所長、此前鬱郁不得志的年輕干將盡入袁世凱麾下,其中的傑出代表有曹錕、段芝貴、張懷芝、陸建章、靳雲鵬、田中玉、王佔元等等。
當然,最著名的還是後來的北洋“龍虎豹”——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面對蔭昌所薦的大才,袁世凱不虛前言,確是不拘一格,大力重用,三人一進小站,王士珍便被任命為右翼第三營幫統兼步兵學堂監督,段祺瑞則被任命為新建陸軍炮兵營統帶兼炮兵學堂監督,馮國璋也不差,袁世凱給他的職務是督操營務處總辦。
古之成大事者必先得人心,袁世凱在用人一項上頗得歷代梟雄的心法——厚之以爵祿的同時結之以恩義。
對北洋猛虎段祺瑞,袁世凱的一個小動作後來曾被視為“籠絡人心”的佳話,廣為流傳。
新建陸軍逢升(提拔)必考,段祺瑞是炮兵人才,卻不擅長經史。為了助他上位,袁世凱先私下向他洩漏必考之題,在不破壞程式、彼此心知肚明的情況下既保證了唯才是舉,又彰顯了他一向擅長、看重的恩義。
但唯才是舉遠遠不是袁世凱用人的全部。
中國的官場,如果不講淵源派系、人情世故,結果必是無根、無壤,而無根、無壤,則一定難以踩上官場前輩的肩膀,更難長成參天大樹,所以在袁世凱那裡,用人必還有用老人、用故人這兩項。
先說用老人。
小站練兵時的袁世凱雖然年輕,但卻很老道。他知道,雖然李鴻章的淮軍已經沒落,但他要想成為繼李鴻章之後的天下第一漢臣,則必須踩在李鴻章的肩膀上,而要想踩在李鴻章的肩膀上,則必須繼承李鴻章的遺產,而要想繼承李鴻章的遺產,則必須有相當的胸懷和氣魄,學會尊重、禮遇、厚待李鴻章留下來的官場老人。
在李鴻章留下來的這一批官場老人中,以剿捻起家、綽號“羅鍋”的薑桂題,資歷無人能及,甲午戰爭前此人就官至提督,後因旅順失守而遭到清廷“革職留營”的處罰。
薑桂題是典型的大老粗,對軍中後輩張口閉口的“小鳥孩”,甚至袁世凱他也不放在眼裡,當著袁世凱的面端起痰盂肆意小便之類的事,他一向是隨手就來。
但袁世凱對此卻絲毫不介意,在他看來,禮遇、重用像薑桂題這樣的官場老人,不僅能助他繼承收編李鴻章的淮軍舊部,而且薑桂題身上一些粗陋的真性情還能助他營造顧念舊情、愛惜士卒的新軍口碑。
關於薑桂題的真性情,有一件軼事很有名。
薑桂題無事時,喜好裝扮成鄉間老漢微服私訪。一日,一個買魚不給錢計程車兵叫他撞上了,薑桂題上去就抽了那士兵一個嘴巴子,誰知道這士兵是個新兵,不知眼前的糟老頭子是薑桂題,立刻還手,向薑桂題揮去了老拳。
正在兩人廝打時,一個頭目從旁路過,見到是薑桂題嚇得大叫:“這是大帥啊!”
士兵聽聞,嚇得魂飛魄散,疾奔而逃,但最終還是被營官捉住,綁到轅門來請求軍法從事。哪知道薑桂題盯著這士兵看了許久,之後說,我扇他嘴巴,他還我老拳,都是打,扯平了,治的哪門子罪。
自此這個士兵死心塌地地追隨,當了薑桂題親兵,甲午之戰時為薑桂題擋子彈而死。
可以說,袁世凱用淮軍舊將薑桂題,是靠其背,用其魂,擔心難以駕馭,喧賓奪主,都是庸人弱主所慮。
再說用故人。
用故人,即是講究人情世故,打撈世道人心。此項用的好,不僅能夠增加人格魅力,而且還是心腹有人。
關於袁世凱用故人,有兩人值得一說,一是徐世昌,一是阮忠樞。徐世昌對袁世凱而言,是故交智囊,阮忠樞對袁世凱而言,是故交心腹。故交智囊往往能進獻深屜之策,故交心腹往往能促成桌下之事。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三位的確將此兩點演繹得淋漓盡致,袁世凱的滅清之謀,徐世昌功不可沒;阮忠樞則利用先前在李蓮英四弟家做私塾先生的人脈,成功地幫袁世凱掛上了李蓮英這根線,從而實現了在慈禧面前應付自如。
縱觀袁世凱小站練兵,在用人上可謂是有清亮處,有微妙處,有威嚴明智,更有世故遊刃。
大事成兩端,說完袁世凱用人,接下來就該說袁世凱辦事了。
行事如山,把事做出一定的高度是水平,把事做出一定的厚度是境界,唯有如此,才是山立,事成。
鑑於小站練兵糧餉充足,袁世凱上來就是大手筆擴軍,在編制允許的範圍內募兵,很短的時間內就將定武軍擴大到了七千人,而且在原步、炮、馬、工的基礎上新添了輜重兵,並正式命名為“新建陸軍”。
袁世凱招兵,不僅繼承了前輩的經驗,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小站招兵,年齡必須在二十到二十五歲,身高一米七以上,能托起一百斤重物,步速每小時二十里者方能入圍。若粗通文墨,身懷一技之長,將優先錄取。
新事如麻,能者善理、善謀關鍵,這既考驗魄力,也考驗能力,袁世凱在這一點非常人所能及。組建新軍,他從一開始就深刻洞察到了清軍軍制在實戰中的致命弊端——淮軍的最高編制是營,連長夫在內不過六七百人,能打仗的不過五百餘人。每遇戰事,臨時湊數十營交一人統帶,兵不習將,一盤散沙,根本不能應對大兵團作戰。
抓住這一事關實戰的要害,袁世凱堅決仿照德國營制改革清軍軍制,將“營”一級單位擴大到一千人,相當於後來的標,也就是團,長官稱為統帶,副手稱為幫統,每營轄四隊,也就是連,長管稱隊官,每隊轄三哨,也就是排,長官稱哨長,每哨轄六棚,也就是班,長官稱正目。
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走的是高薪養兵的路線,步兵每月能拿四兩半銀子,而綠營只有一兩半。騎兵的差異更大,前者是九兩,後者只有二兩。
除了薪水高,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在裝備上也是一流的,從電臺手錶到帳篷雨衣,所有裝備都是德國進口,各級軍官除佩刀,每人一支六發的左輪手槍。
晚清名臣張之洞曾問袁世凱,新兵該怎麼練?袁世凱言簡意賅地說,練兵的事情,看起來複雜,其實很簡單,主要是要練成絕對服從命令。我一向一手拿著官和錢,一手拿著刀,服從就有官有錢,不服從就吃刀。
比起辦事的“胡蘿蔔”,袁世凱辦事的大棒、刀,更有名,更見梟雄魄力。
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有近代第一首軍歌,通俗易懂,直接有力,比如“一年吃穿百十兩,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為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又比如“二要打仗真奮勇,命不該死自然生。如果退縮幹軍命,一刀兩斷落劣名。”
勸導之下,便是袁氏《簡明軍律》二十條,十八斬兩處罰,相當嚴厲。
革新之事,關鍵在貫徹執行不走樣,對袁世凱而言,此等事絕不在話下,當初投奔吳長慶,他首先展現出的就是行事霹靂,手起刀落。
有士兵拉練回營途中,揹著槍離開隊伍,跑到河邊柳蔭下買甜瓜,邊走邊吃,執法營務處的巡查發現後,立即就是嚴懲,吃瓜士兵罰站示眾,所在哨的哨官打二百軍棍,所在營的統帶就地免職。
有士兵不信十八斬是動真格,在軍營中偷食鴉片,袁世凱得知後,不講一點餘地,吸食鴉片者必須人頭落地。
古往今來,梟雄辦事,除了有大刀闊斧的氣魄,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細緻,這種細緻不僅讓人感到恐懼,而且讓人感到濃重的人情味。
在此處,袁世凱亦有佳話流傳。
清軍最大的毒瘤便是剋扣軍餉,袁世凱為切除這個毒瘤,所採用的辦法看似笨拙,實則是一杆子插到底的堅決。他規定,發餉不允許營員經手,而要由餉局按名冊分包數千份,派巡查前往各營監視,以確保直接發到每個士兵手上。
這還不夠,很多時候,袁世凱還要親自去發餉,而且在發餉時,對各級軍官,甚至最小的正目,他都能一一叫出姓名,並且還能說出其性格履歷喜好。
當時就有人評價,袁世凱此舉真叫人歎服,一方面,他叫新軍所有人都意識到一點,袁氏法眼正燭照著一切,另一方面,他又用這種直觀的方式隱秘地告訴了所有人,誰才是賞飯的人。
正是靠著用人、辦事皆是雄為,袁世凱將光緒帝當初的那道諭旨變成了他開創北洋時代的階梯。
天下大事,有時候屬於權勢,有時候屬於運勢,但歸根結底屬於有心有為之人。
回覆列表
1895年冬天,袁世凱來到位於天津和大沽之間的新農鎮,接收了由胡燏棻編練的定武軍,後者則被清廷調任蘆津鐵路督辦。新農鎮,或稱興農鎮,又名小站。
當初,清軍入山海關,奪大明江山,依憑的是12萬八旗兵。當時的八旗兵驍勇善戰,所向披靡,銳不可當。天下太平時,八旗兵駐守各地,享受著朝廷給予的豐厚待遇,卻不事生產,無須征戰,操練懈弛。至嘉慶年間,已淪為沒有戰鬥力的膏粱子弟。
此後,綠營興盛,逐步取代了八旗的地位。綠營是清軍入主中原後收編的漢人軍隊,所以清廷一直不放心,處處牽制,時時提防,設定了許多節制方法,還不斷往綠營中摻入滿人,使得其重蹈八旗的覆轍,逐漸腐化。
太平天國起義,八旗與綠營一觸即潰,清廷無軍可用,只得放權由曾國藩、李鴻章等地方官員另組營勇,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應運而生。在與太平軍、捻軍作戰中,營勇顯示出驚人的戰鬥力。然而,甲午年中日之戰,作為清廷主要國防力量的淮軍不堪禦敵,連連慘敗;劉坤一統率的湘軍同樣一敗塗地。
清廷強烈地意識到,建立一支有戰鬥力的現代化軍隊是捍衛疆土、穩定統治的基礎。甲午之戰告急時期,清廷召見參與黃海之戰的德國籍軍事顧問漢納根(vonHanneken),他是北洋水師的總教習兼副提督。在這次召見中,他提議先組建一支2000人的外國軍官隊,再由這些外國軍官仿照西式練兵辦法,為清帝國編練10萬新式陸軍,並裝備洋槍、洋炮,由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指揮。他的這一提議遭到李鴻章、胡燏棻等大臣的反對,未被清廷採納。
甲午年十月,清廷為救亡圖存,匆匆設立督辦軍務處,以恭親王奕訢為督辦,慶親王奕劻為幫辦,翁同穌、李鴻章、榮祿、長麟等重臣為會辦,著手編練新軍。次月,軍務處任命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前往天津附近馬廠屯駐,主持招募新軍,聘請德國軍官任教習,購置新式武器,仿照德國陸軍操典進行訓練。早年,胡燏棻就曾上書直陳舊軍之腐敗。翌年春,胡燏棻初步編練成“定武軍”十營,共計4750人,其中步隊3000人、炮隊1000人、馬隊250人、工程隊500人。
甲午戰爭期間,袁世凱奉旨前往遼東前線,協助周強辦理轉運糧械、接收潰卒等後勤事務。期間,他耳聞目睹清軍潰敗的慘狀,萌生了重建帝國軍隊的想法。甲午之戰剛剛結束,他就上書軍機大臣李鴻藻,分析戰敗的原因,並提出編練新式陸軍的計劃。李鴻藻非常認同他的設想,並向清廷舉薦他。清廷很快頒佈上諭,將袁世凱調到軍務處,職位是“溫處道留京兼充軍務處”,意思就是溫州道員,但留在京城的督辦軍務處工作。這是一種“虛實結合”的職位安排——前者為虛職,是為了解決官員的實際待遇,後者才是實職。後來,袁世凱赴小站練兵,他的虛職是直隸按察使和工部右侍郎。
袁世凱駐朝鮮期間,曾因協助朝鮮練兵,獲得“知兵”之美譽,軍務處會辦榮祿也聽到同僚們稱讚袁氏善帶兵。進入軍務處後,袁世凱主動向榮祿呈遞了自己編譯的兵書,榮祿閱後,大為稱讚,隨後對袁世凱處處提攜。
1895年底,胡燏棻被朝廷調任他職。督辦軍務處親王奕訢沂、奕劻會同軍機大臣李鴻藻、翁同穌、榮祿、長麟等聯名保薦袁世凱接辦定武軍。清廷允准。11月1日,袁世凱到創、站,正式接任定武軍統帥。
袁世凱是德國軍制的“粉絲”,他認為德國陸軍是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所以,接管定武軍後,他主要仿照德國陸軍的建制、方法訓練新軍。他派部下赴山東、河南、安徽等地州縣招募新兵,為防止會黨、流氓、罪犯、吸食鴉片者等的滲入,他對兵源把關嚴格。入伍者必須是當地背景清白的農民,而且由地方政府擔保,一旦查出不合格者就追究地方政府的責任。定武軍在原有基礎上擴編至7000多人,改稱“新建陸軍”(簡稱新軍)。新軍分步、馬、炮、工、輜等兵種。在組織架構上,設督練處(即新軍總部),下設參謀營務處、督操營務處、洋務局、糧餉局、軍械局、轉運局、軍醫居等機構。各處、局由專人專責,體現了現代軍隊專業化的特徵。新軍還設有參謀、電訊等職能,配備軍樂隊。
袁世凱不惜重金,從德國購置了先進的武器裝備。炮兵裝備的是德國克虜伯廠出產的57釐米過山炮和七生特半陸路炮等;步兵使用奧匈帝國製造的曼利夏步槍;騎兵裝備曼利夏馬槍和戰刀;軍官一律佩帶六響左輪手槍和佩刀。
新軍開設炮兵、步兵、騎兵、德文四所學堂,統稱“行營武備學堂”。袁世凱高薪聘請德國軍官擔任教習,學期兩年,學員畢業後可以擔任下級軍官。袁世凱從自己每月的俸祿中撥出三分之一(銀二百兩)作為獎學金,獎勵考試成績優異者。學業出眾的人會被選派去德國或日本留學。此外,轟世凱還開辦講武堂和學兵營,培養基層軍官。
新軍的管理異常嚴格。袁世凱制定了一套嚴密的軍法、軍紀,如《簡明軍紀二十條)《行軍暫行章程)《操場暫行章程》《兵丁駐紮營內章程)等,這些制度涉及新軍的訓練、行軍、宿營等各方面。士兵必須嚴格遵守制度,一旦違紀,就會受到打軍棍、示眾、扣發餉銀等懲罰。袁世凱還制定了“斬律十八條”——“結盟立會,造謠惑眾”者斬;“有意違抗軍令”者斬;“持械鬥毆及聚眾鬨鬧”者斬;“遇差逃亡,臨陣詐病”者斬;凌辱長官者斬;長官戰死而士兵無傷亡,士兵全部處斬……袁世凱在小站附近設立關卡,抓捕逃兵,抓回的逃兵會被重罰,常常會被公開處斬,逃兵一月無下落就追究家屬的連帶責任。
新軍的軍餉較高,由戶部直接發放。為了避免各級軍官剋扣士兵餉銀的惡劣舊習,袁世凱規定,軍官一律不得插手軍餉的發放,而是由放餉局把每月的餉銀包好,按照兵士名冊發放。士兵本人直接領餉銀,袁世凱派一至二名軍官負責監督發餉。
1897年,22歲的直隸人徐世昌來到小站,他看到的是一支軍容嚴整、佇列整齊、令出必行的軍隊;統帥袁世凱和普通土兵一樣站在操練場上,一身戎裝,聲音洪亮,看上去精神抖擻。這位年輕的翰林院庶吉士被袁世凱任命為新軍參謀營務處總辦,成為袁世凱的幕僚。自此開啟了他與袁世凱長達數十載的合作。兩人互為同道,在晚清民初的政治舞臺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袁世凱很重視將領的培養和選拔,他物色的將領,一部分是湘軍和淮軍的宿將,如薑桂題、張勳等;一部分是武備學堂的畢業生,如號稱“龍、虎、狗”的“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段棋瑞曾赴德國學習軍事,馮國璋也去過日本。這些出身並不顯赫的軍人們,從小站這個起點出發,逐步成為民國政治舞臺上呼風喚雨的人物。其中,擔任督軍以上職務者30多人,擔任內閣總理、陸軍部總長的6人,擔任總統的4人。
1898年,清廷命榮祿督練武衛軍,分前、後、左、右、中五軍,袁世凱所練的新軍被收編為武衛右軍。翌年十二月初,清廷派袁世凱暑理山東巡撫,武衛右軍隨袁世凱從小站調往山東。庚子年(1900年),武衛軍被八國聯軍打得七零八落,聶士成所統率的武衛左軍竟全軍覆沒,聶士成戰死。唯獨武衛右軍因袁世凱鎮壓義和拳民、支援東南互保而得以儲存。此後,袁世凱在武衛右軍的基礎上,編練北洋常備軍、續備軍、巡警等。
1901年11月,李鴻章逝世。清廷任命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年,朝廷決定徹底淘汰綠營兵制,重新編練三十六鎮新軍(鎮的編制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師)。第二年6月,在保定成立北洋軍政司(後改稱督練公所),袁世凱任督辦。1903年12月,朝廷成立練兵處,軍機處領班大臣奕劻為總理練兵大臣;袁世凱任會辦,握有實權,他以新軍的老部下為班底,在北京、天津、山東建成北洋六鎮軍,合計7萬餘人。北洋軍各鎮將領幾乎都出自小站,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由此形成。當時,全國各鎮新軍總計13萬餘人,北洋軍在人數和戰鬥力上都遠勝於其他新軍,是絕對主力。
有的土兵都剪去了中國男人獨有的長辮子。自甲午戰敗後,清帝國終於擁有了一支像樣的軍隊,這為坐在觀操臺上的帝國統治者們樹立了信心。
第二年,清廷決定擴大演習規模,調遣張之洞所練的湖北新軍北上,與北洋新軍在河南彰德展開一場模擬搏殺,參與演習的官兵多達33000多入。誰也不曾想到,五年後的辛亥年,兩軍就在武昌城外展開了真正的殘酷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