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喵汐汐

    我覺得出事之前應該很快樂吧,苦受完了。。。安靜的睡去,虛榮呀,貪婪呀,噁心的人性啊,就再也見不到了。可以肯定的是,我下輩子再也不來了。。。我從來都不曾作惡,但是人生可曾厚待我麼?人間無愛,還有什麼可留戀的?也許這從來就不是人間,這是地獄。死亡是福。。。

  • 2 # layla7151381153

    猝死是指突然發生的非人為因素所致的死亡,死者生前可以是健康人,或患有某種疾病,但病情一般較穩定或正在康復之中。發生猝死的時限各家說法不一,有24小時之內、6小時之內、1小時之內多種。這裡先舉幾個生活中的例項。

    案例: 張老太,68歲,除高血壓病外,身體尚健,大年三十這天家務較忙,忘用降壓藥,準備年夜飯時,暈倒在灶臺邊,家人立即送她到附近醫院搶救,經CT證實為腦幹出血,經搶救無效死亡,從發病到死亡僅16小時。 宋某,38歲,飲酒後突感心臟處隱痛,誤認為胃病發作,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在急診室做心電圖檢查時,突然心跳、呼吸停止,經搶救無效死亡,從發病到死亡僅5小時。心電圖證實為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之前有徵兆: 多份調查資料表明,在所有自然死亡人群中,猝死者佔10%~30%。從表面上看,猝死發生突然,但實際上這一切的發生並非無聲無息,在猝死前還是可以觀察到一些徵兆。據報道,在引起猝死的常見病因中,心肌梗死佔38%,腦溢血佔19%,其他還有肺動脈栓塞、心臟起搏器故障等。徵兆可表現為:胸悶、心悸、氣短、乏力、頭暈、心絞痛、腹脹等,有的病例可有一種以上表現。誘發因素有:情緒激動、勞累、飽餐、洗澡、排便、進食嗆咳等。

    怎樣預防猝死: ◇中、老年人每年至少應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觀察原有疾病的變化和有無新發疾病,對這些疾病,應積極治療,更應避免情緒激動、勞累等誘因。 ◇出現上述徵兆或症狀時,要到醫院去檢查、治療或立即臥床休息,必要時撥打120叫救護車送往醫院救治,以防發生猝死。 ◇學習防治冠心病、高血壓的知識,堅持用藥,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戒菸、戒酒等。

  • 3 # 使用者51411486744

    有徵兆,猝死,和意外事故死亡都有徵兆l,猝死的人十有八九都是給心瞝血管病有關,早期沒發現,一發即死夫色比以往要好看走路頭串,有的還夢見故人來接自己去同住。死於非命的人臉色灰暗,印堂發黑,再出事前心煩或少言,有的身上某處肌肉突然要跳動家裡更有徵兆,有個朋友早上吃飯突坐碗破了,後墜岸而亡

  • 4 # 你心裡三六九等我唯w4

    猝死是指突然發生的非人為因素所致的死亡,死者生前可以是健康人,或患有某種疾病,但病情一般較穩定或正在康復之中。發生猝死的時限各家說法不一,有24小時之內、6小時之內、1小時之內多種。

    近些年來,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斷上升,猝死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公眾人物如演員高秀敏、古月、馬季等都因猝死離世。

      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惡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驟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導致的猝死可佔八成。另外,一些腦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猝死。

    猝死六前兆,千萬要留意

    1.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2.心慌

    3.心跳過緩

    4.暈厥

    5.不明原因的疲乏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這六種你中招了嗎?

  • 5 # 地球修理工777

    猝死,顧名思義,就是猝不及防的死亡,大多數是心臟缺血驟停,救活率非常低,甚至幾十秒就去了,所以,猝死,預防的意義更大,如果之前有胸悶,前胸刺痛,背痛,心慌氣短,飯後腹脹,那麼這就是徵兆,但很多人並沒有這些徵兆,而恰恰有這些徵兆的人,卻因為積極治療和預防而並沒有猝死,很多猝死的人,之前並沒有任何徵兆,只因血管斑塊突然剝離,遊離到心臟,突然堵塞,造成心肌梗死,所以,應定期體檢,控制血壓和血脂意義重大,像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彈性變低,血管斑塊,這些是個漸進的過程,不會突然發生,而消除這些病變,也是個漫長的過程,病友要耐心治療,血脂高,就要堅持服藥,比如他汀類,既降脂,又穩定斑塊,多吃軟化血管的食物,能戒菸就更完美了。這裡還要強調下,服用阿司匹林類抗血小板藥物的,要特別注意,血小板,可以形容是一種堵漏劑,當血管受傷,血小板就去堵漏,就會有一塊補丁,這就是斑塊,為了預防斑塊形成,適量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是很有必要的,但過多了,就要警惕出血,當然,斑塊並不都是血小板補丁形成的,還有如動脈粥樣硬化。所以,我們在用藥沒把握的情況下,最好體檢後,聽醫生的,自己不要盲目亂吃藥。

  • 6 # 漫談醫易

    這個問題應該問死過的人才知道!活人講的不真切,多是胡說八道、假活人,反正都沒死過,誰知?醫生知?未必!都在撒謊!讀幾年西醫知道屁怎麼放而已!誰不知屁怎麼放?從西醫生口中說出就有權威、可信,如此而已

  • 7 # lqonok

    猝死就是突然發作,幾分鐘或幾秒鐘人就沒了,哪兒去體驗徵兆……其實導致猝死的原因沒有什麼玄機,我的經驗告訴我,這些猝死的人群,絕大多數都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問題,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有徵兆,比如說最開始就是頭暈眼花,繼而記憶力減退,視力下降,手腳冰冷麻木,心臟間歇,出虛汗,暈眩摔跟頭等等等等,得都是腸道毒素多導致的血管垃圾超量,造成血管堵塞,一運動,一激動,一興奮的結果就是猝死!

  • 8 # 潘家後生潘建斌

    人猝死前的症狀各有異同,表現不一,猝死一般都是心源性或腦猝中為主,心源性猝死基本都是心肌梗塞為主因,有表現為出汗,胸疼,胸悶,臉色蒼白等。腦卒中有劇烈頭疼,頭暈,口吐白沫,手腳無力等。

  • 9 # 使用者67479858大難不死苦難出真工

    謝謝邀請!猝死的病症有,心臟病,腦血栓,絞腸沙,在外性交受風之類。心臟病屬慢性病,時有發病,心痛暈眩。如在家有人看顧,不甚嚴重的,可以自救。介紹一個經驗供參考,幾日前,有個老者到我這裡喝茶,坐不一會,暈過去,按他的大魚際,人中,中指甲邊即醒,如有人在,這個方法可以急救。如沒有人在,有猝死可能。絞腸沙,肚痛難言,如急救不及時,也死得很快。.性交受風,醫不及時,也死得很快,有聽說過,快的不到一小時就死亡。慢性病猝死可防,急性猝死難防,不可不察。謝謝!

  • 10 # 醫壽延年

    專業醫學團隊解答,請點右上角關注!

    近幾年,「猝死」常常攪擾著我們的生活。它像勢力龐大的黑色幽靈一樣,無聲無息地籠罩在我們生活周圍,總是冷不丁地出手,猛然帶走年輕的生命;然後冷漠地看著逝者家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周遭人人自危的嘆息……

    據統計,我國每年都有超過 60 萬人死於猝死。在年輕人突然死亡的原因當中,猝死是僅次於自殺和意外的「第三大殺手」。

    01你在「猝死」緊盯人群之列嗎?

    從天涯副主編金波,到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到 36 歲的 IT 男張斌,再到上週逝去的工程師和醫生,不難發現:

    正值壯年、過勞、工作壓力大,基本勾勒了猝死的潛在人群畫像。

    當下,中青年猝死人數急劇上升,已經佔到全部猝死者的四成以上;中國社科院《人才發展報告》顯示,七成人有過勞猝死的危險,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

    十大猝死職業,你在其中嗎?

    1. 廣告狂人

    危險因素:有近半數以上的白領處於過度疲勞、勞累。一項網路投票顯示,在經常加班的職業裡,廣告設計師高居榜首。

    2. 白衣天使

    危險因素:白天夜班連軸轉、門診一坐大半天、手術檯上忘時間……他們精神緊張,常常用腦過度、缺乏睡眠。

    3. 網路店主

    危險因素:每天一睜眼就對著電腦,見縫插針地吃飯、打包、發貨,幾乎是「24 小時工作制」狀態。

    4. IT 工程師

    危險因素: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健康研究中心釋出的資料顯示,IT 階層「過勞死」的平均年齡僅為 37.9 歲。長時間對著電腦程式設計、測評、除錯,每天一個姿勢窩在椅子上。

    5. 媒體人士

    危險因素:中國醫師協會等機構發起的《第二屆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中,媒體進入透支行業的第 4 位,加班加點,日夜奔波。

    6. 人民警察

    危險因素:公安部的一項調查顯示,治安警察每日平均工作 12 小時。工作忙、壓力大,甚至只能靠抽菸提神醒腦。

    7. 一線工人

    危險因素: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十大健康透支行業名單」中,製造業高居榜首。枯燥壓抑的工作環境、重複呆板的機械化動作、經濟壓力等,使之成為健康的高危崗位。

    8. 莘莘學子

    危險因素:中國健康教育中心 2011 年對全國 10 餘個城市大學生的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飲食和運動方面的現狀堪憂。平時埋頭上網、遊戲,期末埋頭衝刺,成了很多當代大學生的寫照。

    9. 演藝明星

    危險因素:有調查顯示,人前光環的背後,約 1/3 的明星都在喊累。很多演藝人士要靠藥物才能保證睡眠,紛紛感嘆「每天都在工作」。

    10. 運動健將

    危險因素:有研究稱,在美國,每 3 天就有 1 名年輕運動員死於潛伏的心臟病。「更快、更高、更強」,超負荷的運動導致心肌缺血。

    02猝死,其實有跡可循

    WHO 的定義是: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關鍵詞:平素身體健康 / 貌似健康、短時間。很多人誤以為猝死是指健康人在「過勞」後,突然死亡。

    這種理解是錯誤的。一般發生「猝死」的人群,都有基礎疾病狀態的存在,實質是「病死」,勞累只是疾病的促發因素。

    其中大比例跟心臟有關,另外還有長期缺乏鍛鍊導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可能伴隨)、血壓高等。

    猝死在醫學上分為兩大類:

    心源性猝死:也稱為心臟性猝死,是心臟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佔全部猝死的 70 %以上;

    非心源性猝死:非心臟原因造成的,佔全部猝死的 30 %以下。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人在猝死之前,還是有跡可循的:

    猝死高危者:1/3 的猝死者,已明確檢出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

    有文獻指出,許多猝死患者發作之前,心電圖上會有一些特徵性的改變,比如缺血性 J 波。

    猝死低危或中危者:1/3 的猝死者,在日常體檢或就醫檢查,檢測出一定的異常,但這些異常對猝死的預警屬於低預測性,屬於非特異性標誌。

    猝死無症狀者:還有 1/3 的猝死者,無任何臨床表現。

    現在醫學在一般人群中篩選與識別猝死高危個體的能力有限,這使猝死在世界範圍內仍是一個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

    可以看出,在猝死發生前,至少有 2/3 的人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提早掌握一些危險因素。如果密切關注並及時進行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猝死的發生。

    多數心臟性猝死都與猝死黑三角有關,其由心臟基質病變、心電基質與體內內環境的不穩定性構成了心臟性猝死黑三角。

    這三大因素可獨立引起猝死,也能相互組合,相互影響而引發猝死。

    猝死的高危人群

    吸菸者、肥胖者、缺乏運動及工作緊張者;

    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者;

    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是 40 - 50 歲;

    男性猝死風險是女性的 4 - 5 倍;

    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

    03猝死到底可不可以預防?

    可以,從擺脫疲勞開始!

    尤其是持續六個月以上的疲勞,要引起注意!

    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生活在體液中,它們從體液中吸取氧和營養物質,並向體液中排洩代謝廢物。

    當「疲勞毒素」產生過多,就會使全身細胞都受到損害。

    如損害血管上皮細胞致使血小板和膽固醇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積,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硬化。

    如果「疲勞」向「過勞」轉移,致使細胞的損害超限,潛伏在重要器官裡的慢性疾病急性發作,就會造成猝死。

    從疲勞到猝死會經歷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打不起精神

    此時人體吸入的氧氣量減少,血液中氧氣濃度與血糖值下降。於是身體發出警戒,告訴你「我已經很疲勞了」。

    第二個階段:昏昏沉沉

    不但身上沒勁兒,而且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甚至還會莫名沮喪。此時人體血液中的氧氣濃度與血糖值持續下降,導致肌肉或內臟組織陷入氧氣與營養不足的困境。

    第三個階段:渾身痠痛

    感覺體力透支,早上不願起床,肩膀、背部、腰部等總是痠痛疲倦,面板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有人還會拉肚子,體溫低,睡覺磨牙。

    此時是抵禦疾病上身的最後屏障。

    第四個階段:疾病入侵

    除了身上疼痛外,還會有青春痘、口腔潰瘍、牙周病、胃炎、便秘與食慾不振等症狀,甚至還會輕度憂鬱。

    第五個階段:重病來襲

    如果不重視疲勞的前四個階段,任由其發展,頸椎病、胃病、冠心病等都可能找上門,甚至癌症也會悄悄侵襲你。

    04如何應對「猝死」風險?

    1.有意識地評估自身疲勞狀態

    主要標準有以下兩條:

    1)持久或反覆發作的疲勞,持續在 6 個月以上;

    2)根據病史、體徵或檢查結果,排除引起慢性疲勞的各種器質疾病。

    體徵標準包括以下 4 條:

    1)低熱,口腔溫度 37.5 ℃ - 38 ℃;

    2)可觸及小於 2 釐米的頸部淋巴結腫大或壓痛;

    3)咽部充血,但無明確扁桃體炎症;

    4)未發現其他引起疲勞的疾病體徵。

    2.主動休息,規律作息

    保證每天 8 小時睡眠,週末應進行一次「整休」,輕鬆、愉快地放鬆,為下一週緊張、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礎。

    睡眠節律的紊亂會讓人承擔非常巨大的壓力,疲勞更容易發生。

    3. 注重並最佳化膳食結構

    儘量每日三餐規律進食,且要強化三餐營養;最佳化飲食結構,避免高油高鹽飲食,也要避免暴飲暴食,及大量飲酒和咖啡。

    4. 定期體檢

    定期檢測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避免超重並戒菸。即使沒有上述情況,每個人也要重視健康體檢,對自身健康狀況有準確的把握。

    積極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可以減少「猝死」。

    5. 積極運動

    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勞逸結合。每週散步 4 - 5 次,每次 30 - 45 分鐘,或一星期進行 3 - 4 次溫和的戶外活動,每次30 分鐘。

    久坐易誘發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6. 保持愉快

    保持心情愉快,整個新陳代謝就會改善,免疫力也會提高。心理性過勞——失望、焦慮、恐懼、神情沮喪等,會降低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使人精力衰竭。

  • 11 # 生活苦中尋樂

    看過一個影片,一個老太太在演講,開始搓手,後來說話停頓了一下吧,說有點累,然後就一頭載倒,再也沒醒過來,專家說她搓手就是突然手冷了,是血液迴圈的不好了,她沒有在意,後來都覺著累了,還沒在意,最後就發生意外了

  • 12 # 急診夜鷹

    猝死是指突然發生、出乎意料之外、死因不明。

    猝死最常見的原因還是有基礎病:例如冠心病或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很難有什麼症狀。

    但冠心病發作心絞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是可以有系列症狀的。

    心絞痛或心梗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或者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導致心肌供血障礙。其常見的症狀包括

    1. 胸悶、胸痛、胸部壓迫感。這是心臟病發作最常見和最典型的表現。

    2. 突發、長時間的上腹痛。在一些下壁心梗的患者,其沒有胸痛,而是表現為上腹痛,很容易被患者甚至醫生所忽略。

    3.可放射至頸部、肩部、手臂、牙齒痛。這些都是心梗發作時,可能的疼痛部位,這些不典型部位的疼痛常常導致患者去就診康復科、口腔科。

    4.氣短、呼吸困難。這是心臟功能受損、下降的表現。不要認為是自身勞累而耽擱。

    5.頭暈 昏厥。這也是心臟功能下降,腦供血不足的表現。

    6.冷汗。面板溼冷,經常見到的心梗典型表現

    7.噁心嘔吐(無來由的消化道症狀,卻可能是心梗的預兆)

    很多猝死患者,可能在之前的數小時或數天已經出現以上症狀。

    2015年,廣州一位大醫院急診科主任,數天前就有頭暈、出冷汗、胸悶等不適症狀,身邊的同事都勸他去檢查一下身體,但他始終沒有去。後來在一個夜班之後,8點鐘接班醫生髮現他面色不好。他說有些頭暈,走不動,趴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休息至11時,然後離開醫院回到家中。第二天下午在家中突發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

    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在各種不適症狀出現之後,並沒有引起自己的警覺,總是覺得是累的,休息一下就好。實則不然。

    警惕猝死的預兆,過一個健康人生。

  • 13 # 鄧錫成1

    我認為猝死之前會感覺胸痛,頭暈眼花,噁心氣虛,站不穩和全身無力等。然後就心梗,腦出血再跌倒而亡。(如果在症狀時服用平時服用的藥可救一命),下次更要注意l!!這種病往往死於忘帶藥,麻痺大意。

  • 14 # 戶外抓螞蟥

    有次再車裡躺著有點熱,不知道怎麼睡著了,突然驚醒,渾身是汗。剛開始是手指麻慢慢的往胳膊轉移,我以為是睡覺壓著胳膊了,沒在意一會嘴,和腳開始麻,我就慌了,越來越厲害,說不出話,扶著東西慢慢的往水龍頭走,也就十幾米,堅持走到地方,基本不能動了,忍著開啟水龍頭,往頭上衝好幾分鐘才好點,有點勁衝全身,從地下抽的水很涼衝了五六分鐘才過來。。。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 15 # 家庭醫生線上

    猝死是人類的最可怕的疾病,是無法治療的,多發病1小時之內,是患者本人及其家人、親朋都始料不及的突發死亡。其發生多因心源性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能是由於非心源疾患,如長期疲勞、酗酒、服用藥物、劇烈運動等引起。那麼,猝死之前,身體是否會給我們哪些訊號呢?

    事實上,猝死之前,身體給我們的警報是有的,關鍵是我們是否引起重視,以下是引發猝死的訊號:

    1、大量出汗。在心臟病發作前,身體上的一些部位,如後背、頸部、頭皮、手心腳心都會大量出汗,因此如果沒有明顯誘因而大量出汗,同時伴有心臟病發作症狀,例如心悸、氣促、呼吸困難等,就要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最好及時休息,同時服用藥物,必要時要立即撥打120。

    2、突發呼吸困難、頭暈。心臟功能下降會導致血液裡的含氧量降低,可能引起心臟病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氣促氣喘,同時常伴有頭暈,因此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也要注意,及時就診治療。

    3、心臟疼痛。很多人發生猝死,都是由於心臟驟停導致的。心臟驟停很有可能是心梗塞等疾病突然發生導致的,所以對於很多有心臟病的人來說,如果出現疼痛感,很有可能會出現猝死的情況。

    4、心跳加劇。不規則且無緣由、突然的心跳加劇,不規律的心跳都能在心臟病發作前幾周或者一兩個月提醒。如果只是心律不齊,並沒有伴隨著心跳的加快,那麼情況還稍微好一些,可一旦心跳不規律的同時還伴著每分鐘心跳的加快(即醫學上的心室性心搏過速),那麼身體已經明確地指示,該立馬去醫院進行治療了。

    5、極度疲勞。沒做什麼就特別的累,疲勞是突如其來的,並沒有激烈運動、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誘因,此外,沉重的四肢也是另外一個訊號。

    綜上所述,猝死雖然是無法預料的,但還是會有一定的訊號,如果能夠搶奪先機進行處理,也許就能挽回一條生命。因此,對於猝死之前身體發出的警報,我們要高度重視,有病早治,防禍於未然。

  • 16 # 中華醫學科普

    一般來說,猝死發生後的前4~6分鐘是搶救的黃金時間,一旦超過這個時間腦細胞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死亡。腦死亡了,即便心臟恢復了跳動,人也無法清醒。因此,如果身邊有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一定要儘早為其做心肺復甦。“救”與“不救”,“早救”與“晚救”,這其中區別非常之大。

    “猝死”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最常見的還是因為心血管問題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其一般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驟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無論患者有無心臟病史, 死亡的時間和形式不能預料。它約佔猝死事件的80%。死者生前心臟或多或少都是有問題的,有些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後天獲得的,只是症狀不明顯,平時沒有覺察出來,自己也不知道而已。

    心臟猝死80%都發生在院外,所以院外急救顯得至關重要。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像周老伯那般幸運。因此,讓更多的非醫務人員掌握正規的心肺復甦技術,使社會大眾能夠開展現場急救,對提高心源性猝死院外搶救的成功率有著重要意義。

    對於沒有經過正規心肺復甦的非專業人士來說,可以記住“迅速、就地、準確、堅持”的八字原則,即迅速展開心肺復甦,堅持就地救護,準確運用急救法。

    一般來說,猝死的復甦成功率非常低,但可進行相關的急救干預,社會上應普及急救知識,對普通百姓進行心肺復甦技能的培訓,提倡全民參與,特別是警察、教師、消防隊員、保安及公共服務人員。

    我們可以用“叫叫CABD”來概括心肺復甦的程式,即:“叫”病人——評估意識,觀察病人的反應,判斷是否有無呼吸;“叫”120求救;Circulation——胸外按壓維持迴圈;Airway——開放氣道;Breathing——人工呼吸;Defibrillation——早期除顫。

    我們也可以記住以下的口訣清口捏鼻手抬頜,深吸緩吹口對緊;張口困難改吹鼻,五秒一次堅持吹;掌根下壓不衝擊,突然放鬆手不離;手腕略彎壓一寸,一秒兩次較適宜。

    如果有人猝然倒地,沒有那麼幸運正身處醫院,即使身邊的人也沒學過、不會標準的復甦技術,只要按照以上的步驟和方法,就地開展搶救,就有可能挽回一條生命。

  • 17 # 使用者52088279944

    猝死,就是休克,也不是某些疾病帶來慢性死亡。猝死是急性和突發性導致人器官突然哀竭死亡。也就是人某一種器官急性老化哀竭死亡。人體藏腑代謝失調,如腦缺氧,腦突發性阻塞,腦暈迷,腦血管硬塞和出血,均會導致人猝死。心藏突發性阻塞,如心肌缺血,心脈血管阻塞,突發性心藏病,突發心哀竭死亡。腎突發性哀竭,如小便不通,或有些慢性腎炎不由發現出現腎哀竭,急性腎炎出現腎哀竭,都會導致人猝死。肝損害,造血功能失調,出現肝供血不足,使心,脾失養,均會導致人哀竭猝死亡。肺呼吸阻塞,在過於體力勞動或運動,使體力不支,呼吸困難,導致突發性心肌硬塞,腦缺氧,均會導致人突發性猝死。猝死,是人體代謝功能失調,首有大汗淋漓,或身體突然冰冷,四肢不溫,如中醫的逆症,厥脫,休克,均會導致人猝死。猝死是突急性,也有為慢性哀竭而死亡,本人不知,但認真參詳也能發現,如本人感覺身體乏力,面黃,精神不能集中,與至腦多幻想。長期不能休息,這些均會導致人猝死。

  • 18 # 爆炸營養課堂

    通常,猝死前身體都會給我們訊號,來警告我們,這時候一定就要注意了,避免猝死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猝死來臨前的訊號1:胸悶、氣短

    如果你運動的時候感覺胸悶、氣短,這時候就不要再運動了,停下來休息一會,如果感覺沒有好轉的話,很可能是心臟疾病的訊號,如果你夜晚睡覺的時候,突然感覺呼吸不暢,被驚醒,那麼很可能是心衰的象徵。

    不管你是哪一種,都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一下了,不加以重視的話,可能在你再次運動的時候,心臟一時間受不了,就會增加運動猝死的發生機率。

    猝死來臨前的訊號2:血脂總是異常

    血脂異常的人往往不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以為沒什麼,頂多就是高脂血症,吃藥就能控制住,但是除了會患高脂血症,還是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的危險因素。

    血脂長期處於升高的狀態,那麼機體中的血液也會變得粘稠,阻礙血液迴圈,從而容易出現血栓的現象,嚴重的還會誘發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的發生。

    所以,建議高血脂的人群每天注意飲食清淡,儘量不去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和一些油炸、煙燻、燒烤類的食物,做到合理飲食,還有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做些有氧運動,如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爬山等,來幫助我們調節血脂的平衡。

    猝死來臨前的訊號3:心律失常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經常處於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的狀態,加班熬夜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覺得自己身體很好,代謝能力強,就可以折騰自己的健康。

    殊不知,長時間在這些不良習慣的刺激下,可能就會出現心律失常、心跳突然加快的現象,而心律失常往往會增加猝死的機率。

    因此,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不要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累的時候就放鬆一下,找到合適自己的解壓方式是很重要的,保護心臟健康,防止猝死發生。

  • 19 # 果媽看世界

    據美國《預防》雜誌,出現以下7個訊號,就要放鬆了。週末要到了,工作再拼,也要留些時間給自己休息和放鬆哦。

      1、嘴角潰爛

      2、夜間磨牙

      3、指甲上有白點

      4、便秘和腹瀉交替

      5、牙齦出血

      6、大腿或上臂有硬疙瘩

      7、喉部和胸部反覆感染

      疲憊到過勞死只差五步

      第1步:打不起精神此時人體吸入的氧氣量減少,血液中氧氣濃度與血糖值下降,於是身體發出警戒,告訴你“我已經疲勞了”。

      第2步:昏昏沉沉不但身上沒勁兒,整個人都昏昏沉沉。此時人體血液中的氧氣濃度和血糖值持續下降,致肌肉或內臟組織陷入氧氣與營養不足困境。

      第3步:渾身痠痛感覺體力透支,早上不願起床,肩膀、背部、腰部總是痠痛,面板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有人還會拉肚子,體溫低,睡覺磨牙。

      第4步:疾病纏身除了身上疼痛以外,還會有青春痘、口腔潰瘍、牙周病、腸胃炎、便秘與食慾不振等症狀,甚至還會輕度憂鬱。

      第5步:癌症潛伏若不重視前4個階段,40歲後大病會不時纏身,頸椎病、胃病、冠心病等都有可能找上門,甚至癌症也會悄悄侵襲你。

  • 20 # 39健康網

    提醒:心臟出問題,身體會發出什麼訊號?

    從輕微心臟病到猝死、急性心梗等嚴重心臟病,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專家提醒,生活中如果出現下面這些表現就需要就醫。

    1、爬樓就會喘

    做一些輕微活動時,會出現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咳嗽,咳痰。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2、嘴唇發紫和臉色暗紅

    這是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徵。

    3、胸悶與心慌

    一些年輕人對胸悶、心慌等不重視,其實那已是較嚴重的心臟病了。

    4、心臟像被石頭嚴重壓迫,感覺無法呼吸,並伴絞痛等不適

    10分鐘內還不緩解,就要馬上就醫,一定不可以輕視,以免失去搶救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世界》中徐天為什麼一天到晚都是鼻青臉腫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