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植夫親子家庭教育

    到了中年級,很多孩子會向父母提出買手機的要求,理由無非是:其他同學都有了,我也想要。面對孩子這樣的要求,家長該怎樣應對呢?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想要手機的心理動機吧。

    十歲左右的孩子,手機不算是必需品,孩子之所以開口向家長要手機,無非是小小的虛榮心在作祟。虛榮心人人都有,得到滿足後,會在與別人的差距中獲得快樂;無法得到滿足時,就會在與別人的差距中感到痛苦。

    面對買手機的要求,家長會做出不同的迴應,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A家長二話不說,第二天就買回一款最流行的手機交給孩子;

    B家長把買手機跟成績掛鉤:“想要手機?可以,但是你得好好學習,期末考試三門成績都得達到95分以上才行”;

    C家長把自己的舊手機給了孩子,讓孩子先用著;

    D家長當即拒絕孩子的要求,理由是:“你也好意思向我要手機?別人買手機你就要買手機,那別人考100分你怎麼不考100分呢?不行。現在都天天心不在焉的,買了手機還能好好學習?!”

    E家長欣然同意孩子的要求,說:“行啊,買手機,買個什麼樣的?我們一起去挑挑吧。”

    你覺得哪一種家長的做法更好呢?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買與不買,而是家長透過買手機這件事能否瞭解到孩子最深的想法,能否幫助孩子解決這一心理需求。只有做到這一點,孩子才會欣然接受父母的決定。

    A家長財大氣粗,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也無可厚非,買了就買了,可是家長有時會“順便”告訴孩子:這個手機是某某品牌的,是現在最流行、最昂貴的手機,五千多呢,你別弄壞了。家長告訴孩子這個手機的品牌和價值,其本意是讓孩子愛惜東西,可不小心卻培養出孩子小小年紀不該有的品牌意識,家長的忠告成為了孩子炫耀的資本,沒有起到好影響。

    儘自己所能為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是做父母的責任

    有個媽媽和家裡人一起吃飯的時候,經常讓孩子拿著存有十幾萬的卡去前臺結賬,孩子不覺得這是個事兒。有一天孩子表示需要一塊手錶,媽媽給了她一塊浪琴的鑽表和一塊迪士尼的卡通表讓她選擇,孩子非常爽快地選了迪士尼的卡通表。經濟條件好的家長就應該這樣只是提供選擇,不強調價格,孩子自然也就只關注自己的心理需求了。

    B家長屬於威逼利誘型的,恐怕也是最常見的。去個遊樂園,行,期末要考好!旅個遊,行,要評上“三好學生”!買個玩具,行,最近作業得寫得工整!這樣的“交易”在很多家庭中都有,有的家長還津津樂道。

    為什麼說是交易呢?因為家長滿足孩子的需求,不是因為孩子需要這個東西,也不是因為他愛孩子,而是因為孩子達到了家長的期望。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換取家長的滿意,得到報酬,這不是“交易”又是什麼呢?

    從長遠來看,這種有條件的滿足是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的,因為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愛是有附加條件的,父母滿足了他,他也絲毫不感恩,他覺得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換來的。

    當孩子的要求不斷增加,他加倍的努力不能換來父母加倍的回報時,他會立刻翻臉不認人,認為父母虧待了他。最好是父母想給孩子買什麼就買什麼,不要讓福利和孩子的表現聯絡起來。

  • 2 # 回憶如電影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一個天天玩手機的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不玩?家長願不願意花時間去和孩子互動,引導他們培養健康向上的興趣。大部分的家長做不到,所以孩子也很難做到。

    關鍵是要控制玩的時間不要太長。這個時代,叫孩子不碰是不可能的事。

  • 3 # 郭禾米

    買手機和學鋼琴之前都應該有類似的步驟,那就是跟孩子說清楚:學鋼琴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你確定你還想學嗎?如果不確定,現在就不要學。等你確定了真的想學了再開始。買手機同理。告訴孩子:手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也可能讓你上癮耽誤學習,你確定你能控制好自己嗎?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做好時間管理?注意,使用計劃是孩子訂的,不是由家長決定,或者你們可以一起商討怎麼進行時間管理。再問孩子:定好的計劃能執行嗎?如果不能,就不要買,確定能做到了再買。

  • 4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孩子厭學怎麼辦?“厭學”常常與“網癮”聯絡在一起。許多父母覺得網癮很可怕,因為越來越多的孩子無節制地陷入其中,甚至荒廢了生活、學習。

      “網路成癮”已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很多孩子喜歡上網,常常因此被貼上“網癮”的標籤。確實,不少同學從喜歡上網、習慣上網,慢慢演變為網路成癮。這些孩子每天玩手機樂此不疲,開始厭學,成績慢慢下滑,成為了許多家庭和父母的最大煩惱。孩子厭學、陷入網癮該怎麼辦?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李建學老師為大家解析。

      泉子是一個14歲的男孩子,今年讀初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泉子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家裡特別乖巧,很聽媽媽的話。而且,泉子在班裡成績名列前茅,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

      然而,最近,泉子媽媽卻焦慮不已。原因是近來泉子沉迷網路,不願和同學交往,天天玩手機到晚上2、3點,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到了學校後趴在桌子上睡覺。

      若是不給玩,他就各種吵、鬧,以不上學來威脅媽媽:若給他玩,約定好玩到幾點的時間從不算數。如同意給他玩到晚上11點,他會玩到凌晨1點:如同意給他玩到晚上12點,他會玩到凌晨2點……無休止地延長時間,有時候還耍賴皮,不肯交出手機。對此,媽媽毫無辦法。

      更讓人頭疼的是,由於睡眠不足,泉子回到教室就趴桌大睡,作業也不做。有時候還會把手機帶到教室玩,如果手機被老師沒收,他會大吵大鬧。由於他影響了班級的秩序,干擾到其他同學學習,學校頻頻向家長投訴。

      一個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家眼裡的“好學生”,突然陷入“網癮”,變得如此“叛逆”,泉子媽媽既納悶又著急。

      讓媽媽崩潰的是,每天晚上為了讓兒子去睡覺,弄得自己焦慮不堪,睡眠嚴重不足,第二天早上,她又要很早起來,因為要花很長時間讓兒子起床,叫很多次都難以把他叫起來。這樣一來,媽媽休息不好,一天到晚圍著這件事情,精神疲憊,工作也受到影響。

      坐在諮詢室,泉子的黑眼圈很明顯,眼睛有點腫,卻仍低著頭玩手機。泉子媽心急如焚,一臉焦慮,搶著說孩子情況。泉子爸爸坐下來不到兩分鐘,手機鈴聲響了,說了聲抱歉便匆匆出去接電話。

      原來,泉子爸是業務員,平時工作特別忙,基本上不怎麼管孩子。教育孩子學習的事情,全落在媽媽一個人身上。

      夫妻關係也不是太親密,反而媽媽跟孩子的關係更親密。很多時候泉子都是跟媽媽一起睡,爸爸則睡書房。泉子媽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學習與人際頻頻受挫,唯有手機為友

      成績優秀的泉子本來升了一所比較好的初中,該學校有很多他的小夥伴、同學。

      泉子媽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對孩子的教育特別緊張。為了給泉子更好的教育,媽媽決定把他送到一所更好的、全日制的私立寄宿學校。

      泉子心裡很不情願,最後在媽媽的堅持、強迫、軟磨硬泡下,只好去了。沒想到,開學沒幾天,泉子就生病了,接到學校通知,父母把孩子接回,卻發現孩子一回家就好了。之後,泉子再次被送到學校,沒過幾天又發燒又拉肚子。校方沒辦法,又向家長反映了情況。經過這樣反覆的折騰後,老師和家長都覺得泉子沒辦法適應這所學校,初一最後一學期還有一個多月時,媽媽只好又把孩子接回家中。

      初二,媽媽透過關係,給孩子安排了另外一所重點中學——目前泉子就讀的初中。沒想到,泉子卻從此開始厭學,每天晚上玩遊戲。

      由於泉子網癮和厭學影響了成績,拖了班級後腿。學校有壓力,老師也有壓力,家長也覺得很慚愧,媽媽更是苦口婆心,希望泉子能夠努力學習。

      剛開始,當泉子玩手機時,面對媽媽表現出的難過和淚水,泉子會放下手機。而現在無論媽媽怎麼哭、怎麼難受、怎麼勸說,泉子都無動於衷,頭也不抬地繼續玩手機。媽媽覺得泉子已經不心疼她了,感到很傷心,也更加焦慮、無助,不知道怎麼辦。

      媽媽覺得,泉子變成這樣,這一切都是手機惹的禍。

      泉子卻不認為自己有網路成癮,或者說,並沒有網路成癮這麼嚴重。他說,晚上玩手機是因為睡不著,不玩又沒有別的事情可做。

      孩子的狀況,折射的是家庭問題

      一、父親缺位,媽媽焦慮

      在家庭關係中,父親缺位,媽媽焦慮,孩子容易出問題。這個家庭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健全的家庭,但事實上父親是一個形式上的存在、實質上的缺位。在這個家庭中,夫妻關係長期不良,母子關係過於糾纏,孩子無法正常自由成長,不惜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來對抗父母,以期獲得成長的自由。

      二、控制與反控制

      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是無可厚非。但對孩子上初中的問題上,媽媽並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強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泉子內心更渴望與他的好友一起,在同一所學校學習。雖然寄宿學校也很不錯,但泉子內心牴觸,生病其實是心理牴觸的軀體反應。

      第二次轉學時,媽媽又一次自作主張,把孩子送到一個重點學校。一直以來,泉子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但經過初一的折騰,他的學習受到了很大影響。到了重點學校更不適應,成績也趕不上。

      泉子一直以成績優異自居,而在重點學校他的成績是墊底的,這種空前的落差讓他無法接受。由於他是中途插進來的,跟班裡同學沒什麼交往、玩不到一起去,在人際關係上也頻頻受挫。這讓本來比較自信的泉子,開始變得自卑,在現實中很不開心、很痛苦。

      沒有人喜歡沮喪和挫敗,而遊戲恰好能夠給自己安慰。泉子透過玩手機遊戲,一方面在逃避這種痛苦的現實;另一方面,透過這種自我破壞的方式讓媽媽無可奈何,打敗了媽媽對他的控制。

      無論媽媽怎麼哭、生病,泉子都不心疼、不體諒,說明他對媽媽是充滿憤怒的。以前,媽媽透過淚水和生病,讓泉子心疼她、體諒她來控制泉子,讓泉子按照她的意願去學習、生活、發展,卻不知道這樣做是剝奪了孩子成為他自己的權利。對於玩手機的問題,兒子和媽媽都在較勁,處在一種拉鋸戰中。媽媽在控制“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按照她所設的路線去發展,努力學習,變得優秀;兒子同樣在控制“媽媽的兒子”,他恰恰要破壞自己的發展,玩手機、上課打瞌睡、不做作業,讓自己變得頹廢、學習跟不上……透過這種犧牲自我,即傷害“媽媽的兒子”的方式,讓媽媽痛苦難受。顯然,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兒子是優勝者,媽媽力不從心,以失敗告終。

      調整家庭關係,改變家庭氛圍

      透過一段時間的諮詢,爸爸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管教與陪伴太少,於是嘗試重新參與到這個關係中,與媽媽一起共同面對孩子的問題,給孩子最堅實的依靠。一方面,爸爸開始與孩子更多互動,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跟孩子共同討論訂立了針對家庭三個成員的家庭規則。

      另一方面,愛與自由同等重要。之前,媽媽只強調了孩子不在乎媽媽的感受,而自己卻一直以來都沒有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若要孩子在乎你的感受,首先家長要在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要。

      父母學會三分做父母,七分做朋友,嘗試尊重孩子,把孩子更多的成長和發展還給孩子,不再替他決策人生的交友、學習、遊玩等事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比如在學習的問題上,徵得孩子同意後,把孩子調到一個孩子適應的班級。同時加強課外的補習和輔導,讓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孩子天然是愛父母的,當他感受到父母的在乎、愛和尊重,自然也會在乎和重視父母的感受。

      當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得充分的愛,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問題時,若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自然會對父母表達出依戀和信任。隨著諮詢的進展,夫妻關係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孩子感覺到這個家庭氛圍是輕鬆、舒服的,也促進了親子關係的改善。

      看清沉迷手機的本質,走出依賴迴歸現實

      在與泉子的溝通中,討論了玩手機背後潛藏的原因:“替罪羊”心理,不是我差,不是我笨,不是我不努力,只是因為晚上睡不著,我才控制不住玩手機,然後導致我休息不好、早上起不來,以致在學校打瞌睡無法專心聽講,所以學習跟不上,才會成績不好。這樣,手機成為了他的學習成績下降的“替罪羊”,而他自己則不需要為他學習成績的好壞承擔任何責任了。當了解這些後,泉子好像有些如夢初醒的感覺。

      隨著家庭規則的執行,一家人作息慢慢規律,泉子手機越玩越少,他由每天晚上2點睡覺,先提前到1點,然後慢慢提前到12點,再提前到11點,一步步縮短玩手機的時間。

      泉子本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經過諮詢,他認識到自己內在的“替罪羊”心理、逃避心理,不是有意而為之的,這是潛意識裡面完成的。泉子明白了這一點後,也有意願去讓自己適應現在的學習環境。

      透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補習輔導,他的成績提高了;而在自己適應的班級裡,他的自信也得到大大提升,結交了幾位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能有共同交流的好朋友。

      父母驚喜於泉子的轉變,也更加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內部,早已具備了“成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孩子他自己也希望自己現在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未來有一個好的人生。

      對於父母這段時間的成長與領悟,李建學老師由衷的喜悅:“是啊,若相信一顆麥粒具備了所有成為一頭麥穗的要素,人們就會安心於去做最簡單的澆水除草工作,而不會精細安排這一粒種子何時出苗,何時開花,更不用擔心它會長成一株野草。”

  • 5 # 海山107372566

    流行的總是人們喜歡的,手機更是這個時代最潮品,集通話、電腦、網路於一體。一方面手機裡的花花世界,有動畫片、可拍照、可買零食、可玩遊戲;另一方面,在無家長陪伴的時候,手機也是度過空虛的陪伴工具,能暫時降低心理焦慮……也正因如此,小孩子極易沉迷其中。至今,小編身邊沒發現對手機免疫的小孩。

    手機對小孩,有沒有好處?有的。這個用最新科技撐起來的東東,有意或者無意的透露出時代的趨勢。小孩子接觸它,就是最感觸時代,對以後的學習生活、體驗科技是有利的。

    手機對小孩,有沒有壞處?不恰當的使用,壞處很唬人。長時間的看手機,首當其衝的就是視力受損,小孩的眼睛正在發育之中,對15歲以下小孩玩IPhone手機20分鐘的研究顯示: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還有手機給家長造成的困惑,孩子在玩手機,你很多時候叫TA是沒反應的,因為TA沉迷在手機裡,顯然手機不利於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此外,手機能舉出的不好有很多,比如玩手機多了,其他學習、遊戲的時間就會少等等。

    那麼,到底要不要讓小孩接觸手機?很多家長有很多不同的做法,小編的做法是給手機用,但是會附加各種要求,比如大人不在不給手機玩,要玩手機必須保持觀看姿勢正確、要玩手機單次時間不可以超過20分鐘等等。讓小孩玩手機,是因為這是一個手機的時代,TA需要了解。但是不能讓小孩太沉迷於手機,必須定好各種規則,並且嚴格執行、不破壞規則的權威性,時間一久,孩子就會遵守規則。

    另外,為了避免小孩子多玩手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多花時間陪陪孩子,一起做家務、一起逛街、一同打球、一同親子閱讀什麼的,這樣孩子也就沒機會碰到手機。

  • 6 # 應舍

    嚴格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然對孩子視力損害很大。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hone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

    ●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

    ●平均每分鐘眨眼7.67次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ad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視狀態

    ●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秒

    ●平均每分鐘眨眼4.67次

    孩子連續看20分鐘液晶電視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視狀態

    ●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6.7秒

    ●平均每分鐘眨眼9次

    習慣睡覺前,玩一下手機,不經意間就會玩出大問題。在就寢關燈後,還在使用智慧手機。手機強光直射眼睛30分鐘以上,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急速惡化,特別是不可逆的黃斑病。

  • 7 # 勇敢老爸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願不願意,手機,早已在神不知鬼不覺中悄然潛行到了人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看看地鐵裡,餐桌上,工作時,無論我們是一個人行色匆匆,還是一群人把酒言歡,手機,總會在不經意間施展它妖嬈的魔法,讓你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它的身上,無法離開。

    而我們很多的父母也無法獨善其身。累了一天,回到家中,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拿起手機,低頭仔細端詳起手機裡那些毫無意義的碎片新聞裡。而孩子們,也在這耳渲目染中,在無人陪伴的時光裡,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漸漸無法自拔,在手機的虛擬世界裡生長,尋找存在感和成就感。

    要解決這個問題,吧孩子從手機里拉出來。辦法只有一個,父母首先遠離手機。在每天陪伴孩子的親子時光裡。把手機扔的遠遠的。透過親子閱讀,體育運動等有益身心健康發展的行為方式來引導孩子們,讓孩子們看到和感受到無論讀書還是運動,都能帶給他們極大的快樂,也能夠讓親子關係更加的和諧。在這樣的背景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吸引力自然會變的微不足道。即使孩子對手機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也不會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而且,一定要在早期與孩子間形成這種親密且良性的互動關係。不要等到孩子在手機方面的沉迷已經非常嚴重,再去修正彌補,就需要付出成倍的代價了。

    讓孩子看到,我們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拿起的不是手機,而是一本書,一雙球鞋,一輛腳踏車。那麼孩子也一定會和父母一樣,去擁抱浩瀚的知識,去享受燦爛的陽光,而忘了還有個叫做手機的東西了。

  • 8 # 創新教育者叢叢

    沒有看到題主對問題的展開說明,也就不清楚這個“孩子”的年齡階段,以及玩手機“上癮”程度。但既然期望解決“把孩子從手機拉出來”的問題,那麼應該是已經看到孩子玩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了。

    對於低齡的孩子玩手機問題,大人的有效制止是一個辦法,但前提是大人不在孩子成長的環境裡養成愛玩手機的毛病。因為大人都忍不住要玩手機,對孩子來說是個很大的吸引力。但若強硬制止也會適得其反,帶來 的直接後果就是刺激孩子去“探索”關於手機的密碼,甚至會揹著大人去玩,這樣的後果也不堪設想。

    所以對於低齡孩子玩手機的問題:

    1.大人不要帶頭玩,不給孩子玩手機的開始,他就不會對手機感興趣

    我們家孩子快2歲了,都沒有拿著手機玩超過5分鐘,偶爾拿手機在手裡也是被我們大人關掉螢幕,他戳戳密碼就算了。而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遊戲、看電視等。

    2.大人給予孩子使用手機的有效引導

    我們給孩子灌輸的思想就是:手機是用來聯絡的,比如給親人打電話,所以我們提到手機的反應是舉起手來做打電話的樣子。所以沒有遊戲和動畫片的畫面、聲音來吸引他,自然也就不感興趣了。

    3.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用其他有趣的事情來代替

    有的家長會放棄孩子,任由他們玩手機,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只要給孩子一個手機,他們不來煩大人,那就是最好的。可能也知道危害,但後果產生的並不明顯,所以也就不制止了。

    手機不是毒物,有效、有限時間的使用也可以幫助孩子從中獲得學習,所以既然要給孩子用,就要約定一定的時間和地點,這樣孩子知道玩手機的界限,就不會無限放縱自己。用有趣的事情來代替,可以轉移對手機的渴望。但很多大人也疲於想辦法或者培養孩子的興趣,現在省下的事情會在後面帶來更大的後果。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興趣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對於大孩子(有一定的認知判斷和自主思想)玩手機來說,多體現在初高中生。因為學業的要求,玩手機甚至陷入網路環境中,兩者就形成矛盾點。多數家長不忍心孩子玩手機“上癮”而耽誤學業,但又無奈於沒有辦法。

    其實原因很多也很簡單:

    1.大環境如此

    網路資訊化和智慧電子產品發展迅速,使用者也是越來越多。當其他學生都有手機、都在玩手機的時候,自家孩子可能也就這樣開始了。

    2.孩子個人性格原因

    比如較為內向的孩子或者心理受到一些障礙的情況,會傾向沉迷於網路,在手機裡找到自己安逸的方式。但這又與孩子的成長環境和他的養育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也不能單方面責怪孩子。

    3.大人沒有給予有效引導

    儘管孩子有一定的判識和自主思想能力,但畢竟還是孩子,經驗不足、思想不成熟也是其特點,大人適時的干預和引導還是很有必要的。

    具體方法的話要看具體的玩手機情況,因為大孩子的成長不像小孩子一樣,但根據原因來找解決辦法還是可取的。

  • 9 # 單親媽媽的育兒力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告訴我們,孩子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著他們未被滿足的需求。說到需求,不得不提到一個對於人類需求有著重大研究的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他在1943年《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也叫作需求金字塔。

    他說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那麼,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使用網路可以滿足孩子的什麼需求呢?當我們瞭解到困境的源頭,瞭解到孩子不被我們接納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個困境也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出口。當我們不知道這個行為背後的需求時,我們可以問一問:

    孩子喜歡玩手機,這樣做可以給我們(或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這個“好處”就是我們或者孩子的需求所在。

    小寶貝喜歡手機上的聲光樂的刺激,滿足自身生理發育和探索的需求(舉例子:不到兩歲的寶貝打鬥地主,只點兩個按鈕“提示”和“出牌”,只是因為模仿和聲音刺激。);大孩子使用微信跟自己的好朋友聊天;孩子刷朋友圈,互相點贊,聯絡友誼,從中獲得認同;孩子玩網路遊戲,愉悅自己,得到放鬆,遊戲結束還有一個贊,帶來滿足和成就感;孩子使用學習型的APP進行探索和研究,將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得以實現。甚至在父母外出或忙於工作的時候,IPAD 手機已經悄然成為了孩子的玩伴。所以,為何孩子那麼愛網路和手機呢?在網路的世界裡,孩子可以真正體驗到被尊重,被認同和被肯定的感覺,除此之外,手機不會去拒絕孩子,不會去評判孩子,手機恰恰是在無條件地接納每一個孩子。

    要想把孩子從手機里拉出來,父母們最應當做的就是,多陪伴,創造各種條件,高質量地陪伴孩子,滿足孩子身心的各種需求!

    文/以晴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

  • 10 # 桃灼小灼

    現在有不少的漫畫、新聞還有文章都在說手機對於孩子、大人和整個家庭的影響,自從我們步入了智慧手機的時代,人手一部手機是很平常的事情,也因此誕生了很多低頭黨。

    要知道,孩子的行為不僅僅是他自身的因素,更多的是受周圍環境影響的,家長,老師,同學的作為他都看在眼裡,跟著學也就很容易了。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先想一想你把自己從手機里拉出來了嗎?

    要把孩子從手機里拉出來,不能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要儘量不看手機,多多的帶孩子去讀書、郊遊或者旅行,養成透過讀書去獲取資訊的習慣,透過旅行去看到不同的風俗習慣,認識這個世界,透過郊遊讓孩子親近大自然,身處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但依然能脫離其中,更好的立於世界。

    同學對於孩子的影響也很重要。要讓孩子不受同學的影響,家長的教育力度就要加大了,讓孩子培養成自己的獨立人格,堅定的信念,那麼讓孩子讀書或者旅行去認識這個世界就很重要了。

    家長和孩子在就這件事情進行溝通的時候,需要在一個平等的關係之上,不要以說教的方式,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你教育孩子的事情,最好自己也要做到,不然沒有信服力,孩子會覺得,你都沒有做到,憑什麼讓我去做。

    總之這件事情需要慢慢來,不要一蹴而就,急於求成,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 11 # 美羊媽咪

    首先就要大人以身作則,最好不要一坐下來就玩手機。這樣孩子也會學著,畢竟手機的誘惑力太大了。手機最好放在看不見的地方,可以分配點家務給孩子做做,這樣時間利用起來就沒有時間去玩手機了。

    其次可以多陪伴孩子,陪著孩子一起玩遊戲、讀繪本、戶外活動等,這樣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就不會太迷戀著手機了。

  • 12 # 親子育兒Lina

    試試各種親子游戲

    親子游戲:躲貓貓

    年齡小一點的寶寶,媽媽可以提前透明點的絲巾,或者紙巾,玩躲貓貓的遊戲,一點一點遮住媽媽或者寶寶的臉,再露出來,寶寶會非常開心。

    親子游戲: 手指遊戲

    透過數數,手指做小動物等手指的變換,引導寶寶活動手指。這個遊戲有助於加強寶寶的手部運動能力,促進手部肌肉的發展,對寶寶今後寫字、吃飯以及運動能力都能有很好的發展。

    親子游戲:手指彩繪

    可與孩子進行猜拳或者一人一筆的方式,用口紅或者可洗的水彩筆進行手指、手心繪畫。能夠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相較於在紙上塗畫,手指彩繪可以更好地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豐富孩子色覺體驗,增加藝術感。

    親子游戲: 假象遊戲(編故事)

    假象突然停電,吃麵條看不見了;假象洗澡時,身體上有好多泡泡,或者隨便假象一個場景,指定一樣物品,透過描寫它的形狀、顏色等特點進行延伸,最終串聯成一個故事。可以增強寶寶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與想象力,有助於增強寶寶今後的學習能力與寫作能力,同時也能鍛鍊寶寶的感官能力與語言能力。

    親子游戲:抓人遊戲

    透過猜拳等遊戲,引導寶寶抓父母,父母透過變換速度、變換方向來躲避寶寶的抓捕,或者父母抓一群孩子,讓孩子來躲避。可以提高寶寶的身體協調、身體控制能力,加強寶寶的運動能力。

    親子游戲:飛盤遊戲

    遊戲原理與抓人遊戲相似,但父母不用那麼累,還可以讓孩子運動到,哈哈~ 在購買飛盤時,建議買兒童飛盤,材質會比較軟,也比較安全。

    親子游戲:推小球

    和寶寶對坐,玩推球的遊戲。根據寶寶的能力,把推球的距離縮短或加長,幫助寶寶肌肉的發展,對寶寶的平衡和手眼協調、運動企劃、視覺追蹤等能力很有幫助。

    親子游戲:小小按摩師

    以前都是父母趴著、跪著給寶貝按摩,現在可以試試讓孩子來給你按摩,玩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吧。提前進行上崗培訓,可以給孩子介紹按摩的方法,按摩開始前給客人鞠躬等互動來吸引孩子的興趣,只要一躺下按摩就開始。

  • 13 # 我看我的小世界

    我覺得這個問題更好的解決方法是與孩子探討如何不掉進去,掉進去再想回頭應該比較難,否則這就不是一個問題了。

    首先孩子需要手機嗎?為什麼?因為別人有所以他一定要有嗎?這一點上我持反對意見,孩子首先就不應該有手機,交流溝通在學校裡已經可以完成,為啥一定要弄個手機呢?面對手機各色應用和遊戲等等,大人的自制力都尚且如此,你還指望你的孩子是聖人嗎?所以給孩子配手機前一定謹慎。

    第二,孩子總要看大人手機怎麼辦?與孩子商量好使用手機的目的和時間,控制權一定在父母手中,任何時候都要堅持這個制定好的規則。無論是週末還是假日,家長都不可以扔給孩子手機,然後自己不管孩子。自己也要控制看手機的時間,做好孩子的榜樣。

    總之,防患於未然比亡羊補牢少花更多精力,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 14 # 難捱130

    1.首先,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是因為在他的世界裡沒有比手機更感興趣的愛好。所以家長可以從小就廣泛培養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可以自身選擇出他最喜歡的興趣愛好,例如繪畫,書法,舞蹈,樂器等都可以讓孩子們提高自身的修養,一旦興趣養成,就會為之努力。

    2.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機的需求,但因為他這個階段學習是不能放鬆的,所以對於玩手機的時間和限制,一家人一起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規則,注意,規矩不是單方面限制孩子的,而是需要全家共同遵守。也就是說以身作則,讓孩子心服口服。

    3.家人的陪伴也很重要,讓孩子感覺到親情帶來的其樂融融,足以超越在手機中虛擬世界裡得到的虛無縹緲的慰藉。真實的才是最好的

    總而言之,培養興趣,增加陪伴,讓孩子有事可做,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手機自然不重要了,也可以說不需要了。

  • 15 # 愛心熊老師

    第一:家長不要成天抱著手機,家長要開始讀書學習、戶外運動,多和家庭成員交流,不要一有時間就看手機。第二:要帶孩子出去見識更廣闊的天地,多和孩子去外面看看,多參加一些他感興趣的活動,不要讓他的空閒時間全部被手機霸佔了就可以,現在完全不讓孩子看手機也不現實。

  • 16 # 理清頭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是因為受到了委屈(學校 老師 同學),父母親對他的關注度不夠,嘮叨 大人們也愛玩手機。把以上幾點父母們弄清楚了,孩子開啟心門接受你們,就成功。 對孩子一定要誠心❤實意,不能出爾反爾,絕對不玩手機是不可能的,(一個星期玩一次或兩次)。

  • 17 # wely716

    首先是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家手機不離手;然後去引導孩子,轉移他的注意力;一個比較能落地執行的方法,陪他多看看書,當他養成愛閱讀的習慣時,自然而然就沒時間去玩手機了。看電視,玩手機,這些都很容易讓孩子被動接受;閱讀書籍才能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

  • 18 # 高三媽媽日記

    別噴啊,只是我個人觀察和總結的。

    大多數愛玩手機的孩子都有一個愛玩手機的家長。

    我自己也是,我家孩子特別喜歡看:80後脫口秀,郭德綱相聲。一度我還生氣,這孩子這麼喜歡娛樂節目。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原來我自己就喜歡這些,現在都愛看,奇葩大會,吐槽大會等節目。

    我好友,IT高管,她從不看娛樂節目,也不看電視劇,不玩遊戲。有一次我倆聊天說起孩子,她家孩子幾乎不看娛樂節目,偶爾看看動畫片。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來自父母。

    那怎麼辦?先控制自己玩手機時間,最起碼做到孩子學習時不玩,也陪孩子學習。

    我自己是這麼做的,孩子開始學習時跟孩子約定,我們都不看手機,把手機放遠遠的。孩子在校時,我也控制自己,想拿起手機時會想兒子這會正在教室學習呢,這樣暗示自己後,看完單位的學生的重要資訊後,馬上把手機放回離自己很遠的地方。

  • 19 # 快樂帶孩子

    不清楚孩子多大,所以也沒辦法具體說怎麼應對。但首先要做到的是家長要從手機或者電視等電子產品中走出來,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才有可能從手機中走出來。如果家長跟孩子一起閱讀、去散步、去旅遊、一起做遊戲等等各項活動豐富多彩孩子就不會沉迷於手機中。所以方法很多,看家長願不願意去全心陪伴吧。

  • 20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首先,父母需要以身作則,要讓孩子不玩手機,自己要帶個好頭,不要總是動不動就玩手機,如此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另外,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為孩子選擇其他更加益智的活動型別,而不只是簡單地要求孩子不玩手機,這樣的表述一點說服力都沒有,所以還是要行動起來,陪伴孩子共同做手工,或者外出活動,也可以選擇一些益智性遊戲等,都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讓他們遠離手機的侵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蟻后是怎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