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俞敏洪
-
2 # 芒果街角的路人
首先,我對俞敏洪老師的看法表示贊同,時代在發展,事物更新的速度遠遠大於人們的需求和製造者的生產速度,這是一個快時代,同時也是拼快的時代,某種程度上人們接受圖片的速度遠遠大於接受文字的速度,但是圖片的失真率還是很大的,不能夠連續的反映一件事情,很多時候透過畫面不一定會引發讀者接觸到文字而產生的情感,不能夠真切體會作者寫作意圖了,所謂的書到那時真的就變成無用的,電子書普及了,但是看書的人還是那麼少,因為文化這個東西,是種在人的心裡的,不是說擁有多好一個讀書軟體,下了多少中外名著,但是一本都沒看完過。
所以我說不管怎麼改變工具,只要是對文化追求的人,都會用自己空閒的時間去閱讀。
-
3 # 顯微生活
不能說取代,文字閱讀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只不過是形式發生了變化而已,社會發展速度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不停的加速,所以現在什麼都講快節奏,也就讓人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圖片的形式簡單直接,一目瞭然,更多人也就願意選擇讀圖。圖片也好,文字也好,都是一種傳播符號,都有適應的範圍。讀圖雖然方便,但恰恰限制了它對內容的深入研究,只是直觀的給你呈現結果,缺乏思考的過程,其實這對文化的發展不是什麼好事情。讀圖時代,文字反而顯得尤為珍貴。所謂趨勢,未來也就是會更為細分化,圖片針對的人群與文字就會分化,內容也會分化。就像電視出來後,人們都說這是報紙的末日,但是現在看來報紙活得還是挺好,只不過定位改了改而已,一些專業類的精英報紙,依然暢銷。電臺也是如此。所以不能輕易說,一種傳播方式逐漸取代另一種,因為彼此都是不同的,而且都是在進步的。
-
4 # 全明星VIDEO
讀圖取代讀文
隨著視覺影象製作技術和傳播媒介的進步,為影象的增殖和大眾觀看影象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方便。同時,消費社會的到來,使得影象符號成為大眾消費的商品,對於不同影象符號的消費成為身份和地位的區隔。大眾生活方式和審美追求的變化,使得大眾放棄了對深邃寧靜的語言文字的追求,轉而傾心於輕鬆愉悅的影象和視像的瀏覽。
形象影象——感性傳統
“閱讀是人從符號中獲得意義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過程,也是資訊知識的生產者和接受者藉助於文字實現的一種資訊知識傳播過程。”讀圖時代的“閱讀”並沒有完全改變閱讀作為獲取知識和資訊的途徑,但就閱讀過程和功能而言,其自身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王老師透過《阿爾諾芬尼夫婦像》、《雅典學派》、《施洗者約翰》、《蘇格拉底之死》等經典藝術作品為例,透過講解和賞析,對藝術作品閱讀方式的探討,進而延展到我們所深處的紛繁絢爛的影象世界中。
暢遊藝術海洋,感受讀圖時代
-
5 # 老老的月光
笑話,怎麼可能取代?如果圖能取代文字,那人類停留在象形文字之前就夠了,何必還要發展出這麼多不同的文字,從而形成文明?
圖的盛行是對文字臃腫的反動,會擠出文章中的水份,但無法取代文字。在人類豐富的情感表達和資訊傳遞需求中,圖片文字各有優勢,誰也無法取代誰,只是在不同領域的比重不同罷了。
-
6 # 漁耕樵讀
首先文化的載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文字只是其中一種,雖然目前來看是最重要的一種,所以讀圖無可厚非。
然而讀圖能取代文字嗎,我覺得目前來看不太可能,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形象化,甚至不同的讀者對同一文字會有不同的解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圖片代替文字本質上是個偽命題。
讀圖只是快文化的一種體現,但不能說圖一定是快文化,文化上的快更多的是一種心境,是心態浮躁的一種表現,無論讀圖還是讀文字,只要淺嘗輒止,就是快餐文化。這種文化催生了讀圖,讀圖又促進了快餐文化,所以問題的根源是文化,而不是載體。
-
7 # 老夫豆子
閱讀本身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學習型閱讀,透過對自己知識的批判與重構來建立自己的世界觀。這種閱讀會讓人睏倦,不舒服。另一種是消費型閱讀,是用外界資訊來迎合自己的世界觀。這種閱讀會讓人舒服。現代大部分人的閱讀,本質是消費而不是學習,即使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在學習。
從神經元與人工智慧演算法上看,文字是思想的表述,具有思維與邏輯特性,這是圖片所沒有的。所以對於消費型閱讀,圖片是比較適合的。但對於學習型閱讀,圖片無法替代文字,尤其對於知識體系比較高階的階段,圖片就更不適合了,至少會丟掉很多資訊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是知識的精髓
舉個例子,成人在思考時,頭腦中總是把思考過程用“默唸”的方式來完成。假設你不會一種語言,那麼你就無法思考。同樣的,孩子在出生後,還沒有學習語言之前,他的思維就是圖片化的,也就是說他們用圖片的關係進行推理,這也是他們天真的來源。所以如果圖片可以替代文字語言,那麼人類就不會發展出語言了。也就是說不會這麼智慧了。
-
8 # 創新炎黃
快讀文化更多在"休閒文化"領域發揮作用,更多思想還需要細緻研讀。圖片資訊快捷
語音閱讀、圖片閱讀、文字閱讀,還有影片閱讀也許會成為四大快讀文化形式,成為一種文化形態。文字圖片配合,表意清晰
流媒體快覽更高效
事物以多樣為美。文化形式同樣如此!
-
9 # 北方雲倉保安小哥
現代人對看書學習等興趣愛好以較少,對小影片等宣傳形式更實用,我個人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喜歡,但看文字會有自己的理解,如看圖和影片,都是體會別人的理解了。還是不會直接自己感受!
-
10 # 運營部編輯
其實遠沒有老師們解釋的那麼複雜,看看下面幾個詞語就明白了:第一個,有圖有真相,說明圖片傳達的資訊遠比文字真實;第二個,一目瞭然,說明圖片傳達的資訊遠比文字快捷;第三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明圖片傳達的資訊遠比文字深奧;當然了,圖片和文字各有優勢,有些東西只能意會,比如藝術,有些東西只能言傳,比如數理;舉個栗子吧:世界上最早的圖是河圖,也就是後來的八卦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世界上最早的書是洛書,也就是後來的九宮格,只可言傳不可意會;
-
11 # 雲海之帆
有一種很古老的測驗——上一個世紀很流行的測驗——目的在於幫你找出對你最有意義的書目。測驗是這樣進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將在一個無人荒島度過餘生,或至少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假設你有時間作一些準備,可以帶一些實際有用的物品到島上,還能帶十本書去,你會選哪十本?
試著列出這樣一份書單是很有指導性的,這倒不只是因為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最想一讀再讀的書是哪些。事實上,和另外一件事比起來,這一點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那件事就是:當你想像自己被隔絕在一個沒有娛樂、沒有資訊、沒有可以理解的基本事物的世界時,比較起來你是否會對自己瞭解得更多一點?記住,島上沒有手機電視也沒有收音機,更沒有圖書館,只有你跟十本書。
你開始想的時候,會覺得這樣想像的情況有點稀奇古怪,不太真實。當真如此嗎?我們不這麼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跟被放逐到荒島上的人沒什麼兩樣。我們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挑戰——如何找出內在的資源,過更美好的人類生活的挑戰。
人類的心智有很奇怪的一點,主要是這一點劃分了我們心智與身體的截然不同。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心智卻沒有限制。其中一個跡象是,在力量與技巧上,身體不能無限制地成長。人們到了30歲左右,身體狀況就達到了巔峰,隨著時間的變化,身體的狀況只有越來越惡化,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展下去。我們的心智不會因為到了某個年紀死就停止成長,只有當大腦失去活力,僵化了,才會失去了增加技巧與理解力的力量。
這是人類最明顯的特質,也是萬物之靈與其他動物最主要不同之處。其他的動物似乎發展到某個層次之後,便不再有心智上的發展。但是人類獨有的特質,卻也潛藏著巨大的危險。
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心智的萎縮就是在懲罰我們不經常動腦。這是個可怕的懲罰,因為證據顯示,心智萎縮也可能要人的命。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法說明為什麼許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後就會立刻死亡。他們活著是因為工作對他們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種人為的支撐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後,他們又沒有內在的心智活動,他們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著來了。
電視、收音機及其他天天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娛樂或資訊,也都是些人為的支撐物。它們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在動腦,因為我們要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但是這些外界刺激我們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像藥品一樣,一旦習慣了之後,需要的量就會越來越大。到最後,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點點,甚或毫無作用了。這時,如果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力量,我們的智力、品德與心靈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停止成長時,也就邁向了死亡。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我們的歷史一直強調,無限制的受教育機會是一個社會能提供給人民最有價值的服務——或說得正確一點,只有當一個人的自我期許,能力與需要受限制時,教育機會才會受到限制。我們還沒有辦法提供這種機會之前,不表示我們就有理由要放棄嘗試。-但是我們——包括學生、老師與門外漢等—也要明白:就算我們完成了眼前的任務,仍然還沒有完成整個工作。我們一定要比一個人人識字的國家更進一步。我們的國人應該變成一個個真正“有能力”的閱讀者,能夠真正認知“有能力”這個字眼中的涵義。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我們就無法應付未來世界的需求。
《如何閱讀一本書》選錄
-
12 # 好爺72282589
這是個進化,因為傳統的作家或者出版物頂多搞一些插圖,也很麻煩的。有了網際網路這種形式,表現方式更加多元,PPT就增色不少,也可以聲情並茂。有點像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轉變,讓閱讀者欣賞蒙太奇效果也不錯哦~
-
13 # 陳捷74510787
多於文字它本身就是圖形的一種,其中一個分支,文字經過生活進行化簡和有一定的演算法表意,圖片往往具有著直觀性,可以說它們是相通的,事實上基本是缺一不可,各蘊含著智慧美感,更喜歡讀圖的原因我認為像書籍一望過去就是一行行,若沒做好準備早就眼花繚亂,而因此更需腦力去思考畫面場景。字有不同字義,圖也就不用說,因為直接性,引發空間上的思考,也會休息眼睛,自然不就是這樣?但圖片也需文字的註解。
-
14 # Yan蝦
人類最先的文字就是圖片,這是人類最簡單最基本的語言,後來文字的出現使得表述內容更加清晰準確。所以人類對圖片應該是最基本的識別,我並不反對讀圖風尚,但是學習和看書本就有區別,如果只是為閱讀而閱讀那圖片和文字本無多大區別,現代推崇的是學習而並非為閱讀而閱讀,那明顯文字更佳。
對圖片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右腦的鍛鍊,並非不可以,但是圖片取代文字是絕對不可能的,文字是社會發展走向文明的體現,絕對不可能再回到讀圖時代!
-
15 # 面板醫學博士楊陽
大腦的思維結構註定是喜歡圖片的,直觀明瞭,容易儲存,文字需要轉化,在快節奏的今天,如何用圖片說明文字的道理,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得圖片者得讀者,趨勢如此!
-
16 # 現象與思考
現在好多資訊傳達都是多餘的!比如一個微影片總共就50秒,片頭就用了二十秒,煩死了人!還有這在影片當中打廣告,每次我看見了這些廣告就記住了!下次見到了堅決不買!
-
17 # 世訴祭辭
時代在發展,世界在進步,口口唸叨著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這個時段尤得人心,但在這過程中,各人的意見都會有所不同,對於讀圖取代文字閱讀這種說法,頗覺有些荒謬,讀圖可使人快速的理解這其箇中含義,但圖之成亦是來之於書,讀圖解意會引得一時風靡,但難得長久,而圖之成亦是為了解書意,所以我認為這種趨勢只會使得一時,難得永世
-
18 # 冷憧
時下號稱什麼讀圖時代降臨,讀文時代過時了。原始人就是讀圖,由影象進入文字,是人類的一大進步。顛倒過來從文字再到影象,其進步,值得懷疑。讀圖,好像很省事省心,卻容易流於淺表,還很難擺脫那種被動的閱讀狀態,例如從熒屏上不停地吸收影象,不容讀者有思考之間隙,任影象在頭腦裡如馬賓士,一縱而逝。讀文,讀者卻掌握著主動,可從文采、思想、意趣等任何角度去吸取,擇其精者而銘之,剔其美者而懷之,讀與擇相偕,且讀與思相助,讀與思之節奏,不是被影象支配,而是由讀者隨心所欲,在讀中去思,在思想中獲得靈魂的歌吟與舞蹈,此非思之趣?讀圖有利於培養寫作的畫面感和細節,並且讀圖的話應該每個人看出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應該更有啟發性,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且也比較利於思維的培養。但是讀圖對於基礎不太好的同學只會將其的思路紊亂。讀文就要讀那種觀點啊寫作技巧比較新鮮而不是老生常談的那種,讀文能讓人安靜下來調整思緒,並且能讓學生有效的吸收好文中條理分明的觀點,但是限制了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所以也不是完美。我覺得最好是圖文並茂吧。而且讀起來也比較有趣味性。
-
19 # 不在其中
快讀文化盛行,讀圖逐漸取代文字閱讀。我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首先讀圖肯定比文字方便,而且更引人注目。就比如,在一些交通規則上,一般都是用影象來代替文字通俗易讀。
而且我認為圖片比文字更有說服力。比如在有關動物保護上的標誌。如用動物的影象直接代替文字,更容易撼人心靈。比文字更有感染力。
而文字在哲學內容上,如果做過多的解釋,能讓人懂得道理。
關於影象和文字,我認為,當然是哪個方便看就看哪個。比如在記憶的時候,如果運用影象記憶法,那樣肯定更容易讓人記住。同時,即使是過多的圖片,我們也不會厭煩。但相反,過多的文字,容易讓人感到煩躁。
如果可以選擇,就選擇你所喜歡的方式去接受知識。那又何樂不為呢?
-
20 # 白日要做夢
其實在我看來這雖然是一種趨勢,但對於我們來說也很重要
我這個賬號一直是發讀書感悟的文章,也一直想把一些好書和感悟分享給大家,以此激發大家的讀書熱情。但是後來我發現,其實不一定非得要讀書才能獲取到知識,看電視、看綜藝節目甚至是聽歌、看圖都可以。所以我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就是“不必拘泥於讀書,成長才是我們最終的期許”(不用搜來看,這不是廣告)。
生活節奏變快,讓人們從讀文章到圖文結合再到圖片的轉變,其實就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同樣是一件事,一段話才能說明白的事情只用一張圖片就能代替,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從《朗讀者》我們能知道很多以前沒聽過的散文、詩歌,從《中國詩詞大會》我們能知道很多冷門的詩詞,這些就夠了,又何必在乎到底是透過什麼途徑獲取的呢?
當然了,讀書也是必要的,主要是一種文字的薰陶。當然,文字會敗給圖片,但是書籍永遠都會存在,因而還有更多人熱愛讀書。
回覆列表
我們先要來講明,到底讀圖指的是讀什麼圖?如果指讀的是照片或者是漫畫書這一類東西,也就是說透過看圖來欣賞或者是理解圖中所表達的含義或內涵,我覺得沒有問題。因為人類一直都是在讀書和讀圖的交替中成長起來的。真正的藝術作品,比如西方的油畫、中國的國畫,其中都包含了深刻的含義和意境,還有審美情趣。如果你能在圖中讀出含義和意境,那毫無疑問是一件特別有品位的事情,是一件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情懷的事情;如果整天讀的都是黃色圖片,或者是遊戲裡那些打打殺殺的圖片,讀這種圖不需要你進行任何思考,也不需要擁有任何審美眼光,那麼讀這樣的圖片,毫無疑問會越讀越傻,還是少讀為好。讀圖本身並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但是什麼樣的圖讀來對自己的生命有價值、有意義、有作用?這需要我們有非常好的品位和引導。
其次,對於那些需要用文字才能進一步深刻闡明的道理,讀圖確實是不夠的。比如說,我們處在文化、哲學入門階段的時候,可以透過讀蔡志忠的漫畫來了解一些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化。當然,蔡志忠的漫畫還是配了文字的,如果不配文字的話,可能也不見得能讀懂。但如果要真正瞭解中國文化的精髓,比如說孔子、莊子、老子等人的思想精華,那我們毫無疑問是必須要去讀文字的,而且還必須讀原文著作,比如深度閱讀《老子》、《論語》或者《莊子》這樣的著作。所以,讀書和讀圖都是人類表達自己思想或者是欣賞某種思想和才華的媒介,但是這兩種方式原則上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從我的角度來說,我也喜歡很多非常優美的中國山水畫、西方油畫、攝影照片,因為我覺得讀這些圖對於提升我的品質和品位非常重要,但是我會用更多的時間來讀書。因為,對於掌握那些需要認真思考、靜下心來去回味、反省,並且進行某種科學和邏輯的整理的知識性內容,毫無疑問讀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不能靜下心來讀書,或者是沒有能力讀書,那麼說明這個人第一缺乏完整的思維和思考能力,第二缺乏完整的邏輯和分析能力。因為,讀書必須是循序漸進的,一個環節套著一個環節往下讀,需要你有思維連續性。第三,我可能會認為這個人沒有文化。因為有文化又能靜下心來的,一定能讀書,能靜下心來但不讀書的,可能是不認字。如果出現了以上3種情況,那我覺得這樣的人做任何其他事情也都是做不成的,並且這樣的人一定是一個比較淺薄和浮躁的人。
所以,我不反對大家讀圖,但我希望大家能夠更多地去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讓自己成長。在讀圖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品位和氣質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