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民學歷史
-
2 # 你是我的皮卡丘嗎
當然很多人也說,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劉禪還是做了很多年皇帝,但是不要忘了,這都是諸葛亮執政的時候很多政策及策略,以及留下了姜維等一批人輔佐。
劉備的蜀漢本來還是有很大希望的,可惜龐統早逝,如果龐統在,可以隨劉備取益州上收復西涼雍州,諸葛亮和關羽守荊州,保荊州不失,等馬超收復雍州,張飛魏延從漢中進兵長安,關羽黃忠從荊州出兵,局面也許會比後來好很多,萬恨就在劉備心軟,龐統早逝,孔明不得不去劉備身邊,關二爺又心高氣傲,取樊城被盟友孫權派呂蒙小人偷了荊州,還殺了關羽,從這裡開始,蜀漢就下坡路了,和劉備在不在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3 # 老高看歷史
我認為可以。
2.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歷史沒有臥龍,鳳雛其實也夠用,如果真是題目這樣,歷史有可能改變
-
4 # 這個手剎不太靈Leon
不會,劉備的性格和野心決定了,在沒有得到臥龍之前,劉備幾乎是沒有打過大的勝仗的,全靠著身邊的謀士武將才能苟延殘喘,而且自己家大業大之後,還被火燒連營,慘不忍睹。如果沒有諸葛亮,很難繼續輝煌,諸葛亮死後還有如姜維等人的輔佐,劉禪才得以發展到後期。
-
5 # 傾城影視匯
我覺得吧,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可能會存在的久一點,有以下幾點原因:
1.劉備會更加註重人才的培養,取得西蜀後,得到了大量的人才,比如:法正,劉巴,李嚴,黃權等等,還有荊州系的人才。
2.蜀漢後期人才匱乏,一方面是夷陵戰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諸葛亮的不放權,國內有人才得不到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鍛鍊,缺乏成長。
3.劉禪也不像外界說的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諸葛亮死後,蜀漢還存在了二十幾年,雖然後期有姜維,費禕,董允這些人在,但是這和劉禪自身還是有一定的能力分不開的。
-
6 # 逆生長的向日葵
說一下蜀漢還會存在那麼久嗎
首先看一下劉備先去世了,導致一大攤子事都都抗在了諸葛亮一個人的身上,並且蜀漢的戰爭都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為什麼這麼做呢?為什麼當時的曹魏不進攻蜀漢呢?而要一直等蜀漢進攻而他們採用防禦的態勢呢?這就說到了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為什麼是司馬懿就不進攻呢?
曹魏不主動進攻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對手是諸葛亮,司馬懿多次對上諸葛亮都以失敗而告終,所以這就是所謂的膽寒吧!不過更多意義上來說是認清了自己,不魯莽行事,是理智的一種行為,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還有一個就是地理位置原因,蜀漢當時的地理條件,曹魏根本沒有探查清楚,再者他的部隊多以平原作戰為主,再看看蜀漢的地理,對曹魏的部隊毫無優勢可言。
而蜀漢的部隊正是適應了自己所在地的作戰方式,假如諸葛亮先於劉備而去,依劉備的才能和當時蜀漢僅存的幾位元老,雖然說可以守個幾年,但是也難逃被滅的厄運,因為諸葛亮已死,司馬懿心中也去了一大塊心病,這就加快了他滅蜀的信心和決心,蜀國雖然地理位置比較有優勢,但是諸葛亮這棵大樹一倒,滅亡之日就不遠了。
-
7 # 臨江陸子鴻
諸葛亮對蜀國後期有多重要?你看看劉備給諸葛亮留下的爛攤子。
夷陵一戰,張飛,張飛在夷陵之戰前被部下所害,劉備痛失一臂。而留守在成都的馬超、黃忠也相繼病逝,謀士法正在夷陵之戰前也病故。看看這些人吧,現實情況就是,本來劉備帳下人才眾多,關羽、張飛、黃權、黃忠、馬超,謀士法正、龐統,這些都是超一流的人才,但是這些人在夷陵之戰前紛紛去世,因此,戰前蜀國已經是人才凋敝的狀況了,劉備還瞎折騰。這一折騰,把二流將領也給整沒有了。
夷陵之戰後。馮習、張南、傅肜戰死,杜路、劉寧等將投降,黃權在長江以北防備曹軍,後路被吳軍所斷,於是北上投降了曹軍,五萬士兵幾乎損失殆盡。
此時大軍被劉備全帶著送人頭,益州的南蠻又起反叛之心,外有魏國虎視眈眈,你說說,劉備給諸葛亮留下了什麼?諸葛亮率軍平定南蠻,安定蜀中,還能組織軍力反攻,沒有諸葛亮蜀國可能就報銷了,可笑的有些人居然說諸葛亮不會用人,專權,呵呵了。人才都被劉備帶去陰間了,誰來幫忙?後期蜀國的人才,蔣琬,姜維等人誰提拔的?
可笑至極,一個小小的益州還能爆出大量的人才?至於諸葛亮北伐,若是不北伐,蜀漢就一個州,曹魏中原九州,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
8 # 九曲青溪
恰恰相反,我認為會生存的更久。其原因是諸葛亮犯了兩個嚴重錯誤。諸葛亮的錯誤在現代管理中及家庭教育中也隨處可見。
第一個錯誤:人才斷層。諸葛亮的大權獨攬,導致了人才斷層,無人可用是後來魏軍長驅直入的原因之一。諸葛亮用自己的思想培養人才:如姜維、馬謖,與自己意見不和的人則打壓:如魏延。
諸葛亮的小心謹慎,高威望,導致了人才的發現、培養與成長出了極大問題,甚至可以說,諸葛亮根本無人可以培養,蜀國根本沒有人才培養機制。因為他只相信自己。這也引出了我所說的第二個原因。
第二個錯誤:國力透支。諸葛亮六出祁山嚴重透支蜀國國力,是歷史上僅有的弱國主動持續征伐強國的案例。如果不是有個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平原提供糧食的支撐,估計不用魏國出兵,蜀自已就能滅亡。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六出祁山就是自飛蛾撲火 的行為。連年征戰,導致了勞動力大量喪失,農業生產肯定受影響,蜀國的地理位置、交通狀況決定了他的經濟好不到哪裡去。(後附六出祁山及三國人口資料)
諸葛亮為什麼不顧現實,連年發動戰爭呢?我認為他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是窮兵黷武之人,這點可從出師表中看出。他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忠和自信。
因為完成先帝匡扶漢室的目標是他的使命,但又認為只有自己才能完成,除己之外再也沒有人可以完成,或者說再也找不到原意為這個目標而努力的繼承者。
所以必須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來完成這個目標,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得去做。
所以在後繼無人,國力空虛的情況下,面對魏國的打擊絕對無法抵擋,另外連年征戰必定導致人民生活極端的困苦,民心所向是個問題。
我們來從三國的地圖看看國土面積的對比:蜀國所處的位置遠離經濟發展發達地區,國土內除成都平原外,多為農業難以發展的山區。無法支撐戰爭的持續進行。可以說蜀國舉全國之力伐魏,魏只需不痛不癢的進行防守即可。我們來看看三國人口數量的對比:在古代,人口即軍力,即糧食產量,到公元236年三國人口如下。蜀國:蜀國人口約94萬,但是常備軍居然有10萬軍隊,蜀國居然有11%的人都是常備軍。94萬人當中,女人扣除47萬,16歲以下兒童和60歲以上老人,男性勞動力有多少是軍人?丟了荊州,對蜀國來說,是丟了40%的經濟最發達地區,將近一半的人口。
吳國:人口約210萬,其中奪取的荊州地區即有80萬人口,可以說失去了荊州,劉備即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資格。
魏國:人口數約為445萬。比蜀吳加起來還多。
六出祁山相關資料:1、建興六年(公元228)春,兵力約10萬。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遂有諸葛亮空城計一事。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2、同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坂(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天,魏軍撤退。
5、同年(230),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6、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滷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諸葛亮在木門道設計,連弩射殺為名將張郃。李嚴廢為平民。此為二出祁山。
7、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
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第五次只出偏師,諸葛亮未出漢中親至
共6年,6次出擊(第4次是防),除第一次出兵10萬外,後幾次都不到10萬,但是最後一次,出兵約23萬,估計也是諸葛亮感到自已不行了,要盡其功於一役。但歷史留給我們的只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名句。
-
9 # 鴻哥iouyh福小鋪
不可能存久。
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生命不息,北伐不止。
相信他二人的智商並不比我們差,甚至會更高。
北伐只是一面理想的大旗,重點它能夠讓蜀漢管轄區內的人很難反對這面擁有絕對地位的旗幟。
哪怕不願意也只能扯扯後腿,做不到徹底否定。
此舉出於無奈,窮兵黷武啊,不得不搞。
北伐讓劉氏政權合法性鞏固,兵權集中,資源可在理想大旗下進行強制分配,等等一系列有利於統治。
如果諸葛亮比劉備早死,單單劉備伐吳失敗,家底盡失,蜀漢就滅亡在即,且不可能度過危機。
-
10 # 粵西讀史
不能。在這個問題裡面,劉備的死是一個確定的時間點。也就是說,按照假設,不管諸葛亮是什麼時候死的,死的有多多早,最晚在劉備死之前諸葛亮肯定已經不在了。那麼,夷陵之戰大敗之後,蜀漢國力遭到重創是事實,蜀漢人才比不上其他兩國是事實,劉備意識到自己的兒子可能撐不起江山也是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的白帝託孤沒有了了,後面諸葛亮制定的蜀漢的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的一系列舉措也沒有了,蜀漢肯定撐不了那麼久。
-
11 # 電影之迷
對於一些三國迷來說,三國是一部可以再造的歷史,特別是其中的很多人物,很多人願意去想象他們的可能性,比如很多人提出,如果諸葛亮不死,他能否統一三國,這是對崇拜諸葛亮的朋友的一些猜想。
第一,在經濟實力上
當時蜀地的經濟,是三國中最落後的,當時三國中北方的經濟是最發達的,人口也是最繁榮的,吳國位於東南,屬於南方地界,當時的經濟還不如曹操坐擁的北方,南方的經濟是在魏晉南北朝之後,大批的北方人,逃到了南方,南方的經濟最後才超過了北方。
第二,人口無法比擬
曹操掌控的地界,人口大約在1000萬到1200萬,當時的蜀國,和吳國加起來,人口只有在300萬到400萬左右。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曹操近80萬士兵赤壁戰敗,很快就可以重新建立起來一支強大的軍隊,就是因為人口比例的問題。
反觀劉備和孫權,他們如果損失慘重,對他們來說就是滅頂之災。而且三國中,蜀地由於地勢原因,很多地方還處於蠻荒未開發,很多人那還無法進行統一的管理。
第三,諸葛亮一人難以支援
蜀漢大小事務,基本上都有諸葛亮一個人來處理,諸葛亮雖然在政務上處理能力相當強,但是人總歸不是鐵,也有精力耗盡的時候,所以呀,50多歲的諸葛亮就病態外露,那是因為他對國事操碎了心。
第四,高人早已預言
當年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水鏡先生早有預言,諸葛亮雖得明主,不得其時,早已預言了諸葛亮的命運。
第五,諸葛亮北伐意圖
諸葛亮北伐是被迫無奈,如果曹魏大舉入侵,他們將無安身之所,所以北伐的時候看起來是在攻打,實際上他們是在防守,為了更好的守住後方的大本營,等待更好的時機。
眾所周知三國中曹魏兵廣將多,蜀漢僅僅只靠著那些老人支撐著,他們一死在,無人才可用,而且很多人都已經漸漸老去,不堪重用。
-
12 # 飛虎6031
應該會更久一點,劉備死後就少了一個好的領導者,沒有好的領導者,蜀漢自然就會慢慢衰落,諸葛亮有大才但只是一個謀士,謀士可以再找,一個國家謀士有很多但領袖只有一個,劉備絕對是一個好領袖,雖然諸葛亮這樣的大軍師不好找但也不是不可替代,吳國沒有周瑜,陸遜不也很好。
-
13 # 太乙良才
按說諸葛亮是不願意出山幫助劉備得到天下的,所以三顧茅廬都是在推諉劉備。
諸葛亮早就算盡漢室氣數,只不過礙於劉備三顧茅廬的的堅定信念和仁政治國的理想願意幫助劉備。
諸葛亮本人也說過:“只要自己在世一天都會守得大漢江山。”實際就是講自己走了這大漢江山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諸葛亮假如真的早於劉備離開人世,大漢的實力和劉備的智慧不足以是曹操的對手。大漢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
14 # 陽陽陪你看影片
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才27歲,死的時候53歲,花了自己20年多的時光,全部用在了匡復漢室這件事情上。諸葛亮出山的時候跟劉備就已經規劃過了天下的局勢,而且劉備也是跟隨著諸葛亮的腳步一步一步在落實的。先是拿下了荊州,然後就是入川建立自己的大本營,然後再輻射全天下。戰略目標清晰,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由於年事過高,病死在五丈原。
第一,在經濟實力上
當時蜀地的經濟,是三國中最落後的,當時三國中北方的經濟是最發達的,人口也是最繁榮的,吳國位於東南,屬於南方地界,當時的經濟還不如曹操坐擁的北方,南方的經濟是在魏晉南北朝之後,大批的北方人,逃到了南方,南方的經濟最後才超過了北方。
第二,人口無法比擬
曹操掌控的地界,人口大約在1000萬到1200萬,當時的蜀國,和吳國加起來,人口只有在300萬到400萬左右。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曹操近80萬士兵赤壁戰敗,很快就可以重新建立起來一支強大的軍隊,就是因為人口比例的問題。
反觀劉備和孫權,他們如果損失慘重,對他們來說就是滅頂之災。而且三國中,蜀地由於地勢原因,很多地方還處於蠻荒未開發。
第三,諸葛亮一人難以支援
蜀漢大小事務,基本上都有諸葛亮一個人來處理,諸葛亮雖然在政務上處理能力相當強,但是人總歸不是鐵,也有精力耗盡的時候,所以呀,50多歲的諸葛亮就病態外露,那是因為他對國事操碎了心。
第四,高人早已預言
當年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水鏡先生早有預言,諸葛亮雖得明主,不得其時,早已預言了諸葛亮的命運。
第五,諸葛亮北伐意圖
諸葛亮北伐是被迫無奈,如果曹魏大舉入侵,他們將無安身之所,所以北伐的時候看起來是在攻打,實際上他們是在防守,為了更好的守住後方的大本營,等待更好的時機。
眾所周知三國中曹魏兵廣將多,蜀漢僅僅只靠著那些老人支撐著,他們一死在,無人才可用,而且很多人都已經漸漸老去,不堪重用。
-
15 # 最強大的我們
諸葛亮的第二個貢獻是對劉備的兒子劉禪的輔佐。雖然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但在諸葛亮的管理下,還是把國家做治理的相對穩定。為諸葛亮多次的北伐戰爭做了很好的後勤工作。所以小編認為在這個方面諸葛亮的貢獻還是非常大的。但這又引到了另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還會有這麼久嗎?其實我認為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北伐,蜀漢如果能更好休養生息,說不定實力會比吃之前更強大。
雖然這只是一個假設。但是如果考慮到蜀漢,是在最豐饒的四川的時候,我認為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而且當時蜀是三國時期。實力相對最弱的一個國家。人口也是最少的。雖然說天下歸一是遲早事情。但我認為如果蜀漢能更好地休養生息的話,說不定還有翻盤的機會。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的才華跟對蜀漢的貢獻。
-
16 # 明天也會屬於過去
即是這個假設成力也不會成功,無論比軍隊還是地盤,還是後勤已經把蜀國限制的死死的,毋容置疑蜀國失敗是註定的!
-
17 # 陰陽乾坤
沒有如果,歷史就是歷史!如果能假設那還叫歷史嗎?再說了假設的意義何在?從實質上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沒事別幻想.推翻事實的幻想是沒有任何正確結果的。[酷拽]
-
18 # 高慶春妮稱雲中龍
孔明早死,劉備的蜀國還是能存在下去的。備入川,人才濟濟,五虎上將威風八面。就不會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文臣tf謀士也不少,。孔明多次伐魏,耗盡蜀國的財富,只是政治目的一個借北伐把內部不同勢力派別,爭權奪利轉移矛盾交點,團結君臣上下一致對外。所以孔明早死,蜀國也能生存一段時間。
-
19 # 史徒生
當然會。
很多人喜歡本末倒置。
封建社會,對一個國家起決定性作用的永遠都是一把手,而不是二把手。
也就是說,好的君主一定可以帶來盛世,但好的臣子則不然,古往今來一直如此。
諸葛亮對蜀漢來說是很重要,但也不可能比劉備更重要。劉備作為一代梟雄,能夠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建立蜀漢成為一方霸主,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和野心。君主其實不需要樣樣精通,他只需要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並且關鍵時刻敢於拍板就可以了。呂布是個好臣子,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但他腦袋糊塗而且優柔寡斷,不是一個好君主。而劉備則要比呂布強的多,所以如果劉備不是那麼早就死的話,蜀漢的局面應該會更好一些。
諸葛亮只是一個臣子,即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也要在君主的指示下行事。前期在劉備的支援下他呼風喚雨,展現了一個軍事奇才的足智多謀,中期又在劉備的支援下作為蜀漢丞相把蜀漢經營成三國之一,但是到了後期劉備死後,他幾次北伐都無功而返,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後主劉禪對他的掣肘。沒了劉備的支援,神如諸葛亮也無可奈何,這就是劉備的作用。
沒了諸葛亮,蜀漢失去的是一條胳膊,但是沒了劉備,蜀漢失去的是整個大腦中樞。
所以對於蜀漢而言,劉備比諸葛亮更重要,即使諸葛亮比劉備早死,蜀漢也不會因此滅亡。
-
20 # 史海弋
三國演義奉蜀漢為正統,神化了諸葛亮,搞得都以為蜀國好像非常厲害似的,其實不然。
我們不妨先看一下魏、蜀、吳三國的實力:
魏國統轄:青州 、兗州 、豫州 、徐州 、司州、 雍州 、涼州、 幷州、 幽州、冀州、荊州北部及西域督護府,人口1000萬,軍隊70-80萬。
吳國統轄:揚州、 交州及 荊州大部, 吳國滅亡時人口230萬,兵力23萬。
蜀國統轄:益州及漢中,蜀國滅亡時人口94萬,兵力10萬,即使是巔峰時期的兵力也沒超過17萬。
亮若早卒,蜀漢可能存在更久甚至一統天下也有可能,畢竟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案例也有,但是成功率實在不高,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看實力。
諸葛亮雖有王佐之才,但極度自戀(常自比管仲樂毅)、尖酸刻薄(舌戰群儒、罵死王朗)、貪圖名利,作戰安排不容置疑。魏延有勇有謀,入川后被劉備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為人狂傲,還因子午谷那事經常說亮膽怯,亮非常反感,所以一直打壓,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不給延機會,唯恐延建不世之功超越了自己,對唯唯諾諾的紙上談兵的馬謖倒信任有加。
劉備早誡亮謖不堪大用,若亮早卒,絕不會重用謖而致街亭失守之戰略失敗。因為此時關張已故,以劉備的識人之明,會倚重魏延等人,延曾請兵出子午谷直搗長安,或獲備支援,歷史有可能會改寫。。。
回覆列表
早死時間點是什麼呢,
假如說,出山之後不就就死了,赤壁之戰之前就死了,有可能東吳都被滅了
假如說,剛佔據川蜀地區之後,諸葛亮死了,川蜀一樣會存在很長時間為什麼這麼說呢,兩點原因
一 諸葛亮北伐耗盡了川蜀地區的大量人力物力,如果不北伐,好好經營川蜀,有可能會延長蜀漢滅亡速度二 川蜀士族一樣會治理好蜀漢,李嚴就明確拒絕諸葛亮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