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KIKI談育兒

    三歲男寶特別好動、調皮該如何引導?

    孩子調皮好動,都是天性,淘氣要有一個度,孩子愛玩無可厚非,但是凡事一定要有一定的度與底線。那麼接下來我們具體來說一說。

    一、底線明確規定。

    每個孩子我們可以讓他保持天性調皮,但是也要有一定的底線存在,不然就是真的無法無天了。

    建議:當孩子出現語言與行為不恰當時,我們一定要及時給予糾正,不要做事不理。因為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今後的人際交往,如果你不想在未來,孩子經常被別的同齡年齡人所孤立,那麼就要從現在給他一定的適當教育。

    轉移注意力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孩子的生活比較單調,單一。

    建議:那麼他就會可勁的調皮折騰,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人陪他一起遊戲,動靜結合的做遊戲,那麼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不那麼調皮。

    也可以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帶孩子出去遊玩,或者是帶著孩子和其他同伴一起玩。這樣就會減少孩子調皮,和小朋友在一起,他會慢慢的懂得規矩。

    別溺愛。

    因為當下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那麼相對於家人來說,都是很過於的寵愛孩子。一般要什麼給什麼,即使犯了錯誤,也一般不會批評教育。

    建議: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非常的調皮,因為他知道他的家人也不會批評教育他,只是單純的說一說,而說教對於孩子的管教是不太明顯的。

    在寵愛和溺愛的基礎上,我們一定要加一些規則、底線制度的存在

  • 2 # 唄唄糖育兒

    俗話說,三歲男孩正 是貓狗都嫌的年齡,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去嘗試接觸新鮮的事物,但是太過調皮,又會讓大人傷腦筋,而且會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遇到這樣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家長應該理性的看待孩子的頑皮,不能因為調皮好動就打罵孩子,這樣會因為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適得其反。有研究表明,特別調皮好動的寶寶,相對於安靜的寶Bora說要聰明的,小腦瓜反應也比較快。所以,對於愛動的寶寶,我們可以選擇讓他在室內或者室外做到充分地玩耍。讓孩子過剩的精力充分宣洩出來,然後再讓寶寶進行安靜的活動,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其次,對於天性好動頑皮的孩子,一定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千萬不能採取責罵,懲罰等過激的行為。在我看來,只要孩子的行為沒有那麼過分,很多事情,可以給他講道理,讓他自己做決定,從而讓它慢慢的形成自我意識感和責任感,採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對孩子受益匪淺。

    最後,我想說的是,三歲的寶寶愛動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等寶寶大了就會懂事,不會像小時候那樣愛動。很多寶寶因為性格的原因比較愛動調皮,這個時候大人也不必大驚小怪,只要孩子不磕到碰到,安全鍵康就可以了,如果過分克制,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所以一定要把握得當,平時多注意引導一下他的注意力和專注力,利用好動來開發孩子的腦力還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希望以上的回答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 3 # 晨妞生活日記

    3歲左右是孩子的一個叛逆期,再加上調皮好動是他們天性,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對待這樣的現象,多數情況下,男孩較女孩更調皮一些。

    首先,這和孩子性格有關,比較外向的孩子就會調皮一些。比如,我鄰居家男孩就是這樣,在外面見到誰都不怕生,人稱自來熟,見到人家孩子玩的玩具就拿過來玩,家長也是很無奈。

    其次,這一時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對外界充滿好奇。任何新鮮的事物,他們都想去觸控,去感知。在合理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去親身感受,不要阻止他們。

    再者,孩子為了引起我們家長的關注。這時候,就要我們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所以,孩子出現好動調皮時,家長要理性看待。我們不妨放下姿態,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事情,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更自由釋放自己的天性。

  • 4 # 趙椅平

    3歲時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咱們不應該以命令或者肯定的語氣和孩子溝通,這個時間段孩子處於懵懂的階段,有他自己的思維和判斷空間。如果您這個時間段命令他不要這麼做,他肯定會不聽你的話!這個時候咱們做家長的就需要耐心和寶寶溝通這件事情為什麼這樣不好,同時從中間加以舉例來證明這樣做弊端。

    比如說小孩的玩具現階段肯定是玩了亂丟亂放的,咱們應該怎麼溝通呢?

    咱們以肯定語氣和寶寶溝通,他肯定會以沒聽見或者不願意收起來為由來不管他。

    咱們換個語氣來溝通,兒子把玩具收起來下,咱們還有5分鐘就要吃飯了,這樣咱們可以讓他知道後面需要做什麼。《平常控制好吃飯的時間段以及家裡的零食》慢慢調節!

  • 5 # 於爸的育兒經

    孩子特別好動,調皮,如何引導?

    確定原因:多動症、活動量大、缺乏關注。

    一:排除孩子是否是多動症。

    孩子特別好動,調皮,首先要排除孩子是不是生理上的多動症?這一點可以去醫院檢查下,因為是否是多動症,可以早發現早治療,不要掉以輕心。

    例如:我朋友家小孩,2歲多的時候,她手裡必須得拿點什麼東西,要不然她的手好像無處安放,腳也必須得走來走去,只要是不睡覺,你是幾乎看不到她是安靜不下來的。和我家的文靜妹子在一起,我都一度擔心我朋友家孩子是否是多動症?就提醒朋友去醫院檢查,事實是孩子只是活動量大而已!

    第二:孩子的天生氣質是否是“活動量大”!

    活動量是指孩子不能睡覺還是醒著的時候身體活動量的多寡,有人說睡覺的時候怎麼會有活動量呢?活動量大的孩子就你睡覺的時候也會不安分,晚上入睡時在床頭,早上起床時卻發現他已經180度滾到床尾去了,其實這樣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時,媽媽就可以感覺到她的活力十足,胎動特別多,小腳踢來踢去也特別有力。

    由於好動這樣的孩子,常常在床上動來動去,有一天不小心就學會了翻身時間可能比其他孩子提早一兩個月,接下來他的所有動作都會因為好動而增加了練習機會,這方面的發展會比其他孩子快,但是媽媽別高興的太早,等他開始會爬會走之後,大人的辛苦才剛剛開始活動量大的孩子總是忙個不停,所以他們不喜歡坐在嬰兒車裡,總想要爬出來自己走,等到會說話之後更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我朋友家的小孩學會走路的時侯比我家的小孩就早了接近2個月,所以我們戲稱一個是好動的小猴,一個是安靜的小貓。

    當外在的情境適合時,這種好動的孩子就是“活潑可愛”的。當外在情境不適合時。他們就成了“調皮搗蛋”的。這些都要看大人從什麼角度去解釋,說話是另一個發洩能量的渠道,所以好動的孩子也很愛講話,尤其是當他們的行動被限制時,例如在車裡,或是在教室上課時,他們內在的能量無處發洩時,只好一直講個不停。

    瞭解了孩子的天生氣質是活動量大的孩子,怎麼辦呢?

    孩子的活動量和能量往往是讓人運動員都自嘆不如,所以和活動量大的孩子相處需要旺盛的精力。

    1.如果父母也是個活動量大的人,就儘量帶著這個活力十足的孩子一起去活動,這樣都能滿足彼此的愉快和需求。

    2.如果父母很文靜,很快就受不了小猴子的折磨,不是舉白旗投降,就是因為疲勞過度,忍不住大聲的斥責,因此父母對自己的狀態和情緒的覺察就變得非常重要,當精疲力竭時你可以尋求其他家人的支援和協助,給自己喘息的機會或是幫孩子安排一個可以盡情宣洩的能量的安全場所,自己也可以得到短暫的休息,恢復活力。

    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發洩經歷的機會,對於他的活力和給予鼓勵。例如帶孩子去室內的遊樂場所玩,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種孩子需要的活動量比一般孩子大很多,可能從幼兒園下課後還要去公園跑幾圈才能滿足,這樣晚上才能更容易入睡,父母應儘量避免帶他去安靜限制他行動的地方,如音樂會畫展或是優雅的餐廳等,以免增加孩子的挫折感,給彼此帶來麻煩,等孩子的控制力有所進步時,再考慮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接觸這些環境,讓孩子也有機會嘗試不同的體驗,並且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這時從戶外音樂會或是兒童戲劇開始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若是孩子尚未學會自我控制,但又必須帶他去安靜的場所,請預先準備好一些讓孩子消耗精力的玩具或是在這個場合進行可以被接受的活動,在進入場這個場所前先約法三章,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接受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接受的,過程中隨時給孩子鼓勵和提醒並是孩子的狀況,拿出預備方案轉換孩子的活動,讓孩子的活動量得到滿足。

    第三:孩子是否因為缺乏關注,而變得好動、調皮。

    比如有的家庭,家裡因為家裡多了二胎的弟弟或者妹妹,由於媽媽原來會給予孩子很多的關注,家庭裡多了一位成員時,孩子得到的關注少了,孩子透過好動,調皮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因為只有這樣,你們才能看到我,孩子才能感受到愛。孩子的觀察能力很強,表達能力很弱。所以會透過這樣或是那樣的不當行為來引起關注。

    我朋友家孩子3歲10個月的老大,本來已經學會大小便會自己去廁所的,已經很少會自己尿溼褲子。自從二胎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老大會尿溼褲子,拉粑粑在身上,有時會透過在牆上亂畫,打弟弟,不好好吃飯,粘著媽媽。

    不僅僅是二胎,有時父母特別忙,沒有能及時關注到孩子,沒有時間陪孩子,孩子也會透過類似好動,調皮的方式引起父母的關注。當孩子感覺不到價值感和歸屬感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不當行為出現!

    如果是這個情況怎麼辦呢?

    1:特別時光。每天拿出2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相處,這個時間內全心全意地跟隨孩子!陪孩子玩。注意把手機遠離。不要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孩子。

    2:傾聽孩子。和孩子聊聊,她的感受、想法、決定。氛圍要輕鬆,記住四不原則(不批評,不建議、不指責、不評價),也許孩子會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他的困擾也許是別的小朋友不和他玩、他的小玩具摔壞了、他在做的一件事情努力了很久也做不好。

    3: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和孩子一起商量面對的問題,比如,你希望爸爸媽媽怎樣陪你呢?把答案寫下來,一起頭腦風暴,寫的過程中,記住四不原則。最後一起評估哪個辦法來嘗試。比如先嚐試一週,我們再來回顧。

  • 6 # 育嬰師小妮

    3歲的寶寶,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認同 ,自己的探索活動不受到限制或干涉,有時會表現出一種“抗拒行為”,這是嬰幼兒進入心理發展第一“反抗期”和萌發“”自我”意識的標誌。這個時期是嬰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塑造健康人格的敏感期和關鍵期,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調整,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合理滿足法

    對於寶寶的合理需求,尤其是是學習和探索環境的慾望要給予充分的滿足。認真檢查房間的安全情況,排除任何危險因素。可以在室內外給寶寶創設各種相對固定的“功能角”。如在茶几上擺放些積木、拼插玩具組成“巧手角”;用一些圖書、畫報構成“閱讀角”;用畫板、紙筆構成“圖畫角”;用一套大小、質地不同的球和一個簡易的籃球架構成“運動角”等。不要刻意教給寶寶什麼,而是為寶寶創造一個富有探索性的學習空間。

    二、轉移注意法

    對待寶寶不合理的要求或有危險的活動,應當儘量避免正面衝突。可採取適當轉移注意力的辦法進行軟處理。如開啟電視看一些有趣的節目,用親切的語言與布娃娃說話,給寶寶一件最喜歡的玩具,或者離開當時的環境等。

    三、故意冷淡法

    有時寶寶會故意做一些惡作劇,以觀察成人的反應。如不讓開啟電冰箱,他就故意把冰箱開啟。這時最好的辦法是故意裝作看不見,讓他覺得沒趣而停止“惡作劇”。

    四、後果懲罰法

    運用寶寶行為後果教育法讓寶寶自然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如嬰幼兒要去摸著水瓶,不妨把瓶塞開啟,拿著他的手放在瓶口上方,讓他找到被燙的感覺,從而自己停止這種行為。

    給寶寶創造寬鬆的環境並不等於可以讓他為所欲為。在某種情況下要適當的對寶寶說“不”,為他提供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服從別人的管理的機會。學會服從是一種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控制寶寶情緒時要考慮到她的心理承受能力,適當說“不”,等於給寶寶提供適量的心理營養素。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父母必須首先改變自己,和寶寶制定好規矩,用有效的規矩樹立家長的威信,去引導和教育寶寶。

  • 7 # 可愛的嚶嚶醬

    一般來說孩子三歲以前大部分都是乖乖的寶寶。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媽媽會發現原來的乖寶寶也變得不乖了起來。經常和自己唱反調。會和父母發生衝突,甚至是對著幹,這個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生氣,苛責。但是卻發現孩子越來越調皮,這是為什麼呢?三歲寶寶調皮不聽話怎麼辦?

    三歲寶寶調皮不聽話怎麼辦?

    1.三四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會比較逆反,容易調皮吵鬧不聽話,家長可以嘗試按照下面的做法來做。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孩子不聽話犯錯之後,可以適當的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但是要注意尺度。比如孩子打翻了牛奶,那麼就讓孩子自己去打掃,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讓孩子自己明白淘氣是不對的。

    2.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孩子不聽話有時候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成年人要適當的給孩子機會自己去解決問題。家長扮演指導的角色就可以了,這樣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也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之後的榮譽感。多鼓勵孩子,孩子是需要鼓勵的,也需要家長給與充分的榮譽感。在孩子作對事情的時候一定要鼓勵。

    三歲寶寶調皮不聽話的原因

    1.三歲孩子是第一個叛逆期,大腦發育越來越完善,自我思想也會增加。家長需要引導教育,原則性問題需要給孩子立規矩,其他事情不應該干涉孩子想法,讓他大膽去做

    2.一般來講,孩子不聽話首先要找大人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對孩子缺乏關愛?孩子調皮不聽話是在尋求和希望大人的關注與呵護,其實他的內心這時是很痛苦的。所以,不要一味苛責孩子,他真的很痛苦的。要學會體諒和理解並關心孩子,這是父母親應該首先想到和做到的。

    身為父母,當寶寶任性哭鬧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正確的和孩子交流交流。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正處於什麼都想嘗試的時期,所以難免會有一些頑皮。這都是正常的,這個時候父母應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告訴他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樣才是好的。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8 # 大嘴牛蛙

    活潑好動是寶寶的本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個最明顯的外在區別。反之,小小孩童像個大人似的沉穩不動,倒真是個令人擔憂的事了。

    再加上3歲是個叛逆期,以自我為為中心,時常會哭鬧,跟你對著幹。

    意見建議:

    1、家長面對孩子好動這樣一個問題,首先的原則是面對它,接受它,然後再慢慢地改變。若家長自己的心先不靜,對孩子的態度大多是暴力“鎮壓”“堵而不流”,問題不但解決不好,孩子的心裡也疙瘩的。

    2、確定規矩,必須要有底線原則,事先講好原則,如果犯錯要接受懲罰。但不要輕易動怒或者打罵,在咆哮中長大的孩子更難管教。不可溺愛孩子,教育孩子要統一戰線,絕不能一個紅臉一個白臉。

    最後,家長們要知道愛動、頑皮的小孩子同時也是最聰明的,他們有一顆好奇心,一顆探索世界的心,同比與同齡人,他會更懂得很多事情,也比較聰明。家長應該對此加以鼓勵與支援。

    3.家長要忽視淡化孩子的“好動行為”,孩子習慣了家長的訓斥,忽然間警報解除,出於好奇,一開始他可能會變本加厲,看看父母葫蘆裡賣什麼藥。時間長了,他逐漸覺得父母是真的不關注他的行為了,他會漸覺無趣“好動”就會慢慢正常了。

    4

  • 9 # 圓圓的幸福vlog

    男孩子調皮,好動是正常的,我家兒子現在都快7歲了也是很調皮,除了睡覺是安靜的,其他時間都在動,孩子好動是天性,但是不能犯原則上的錯誤,同時也要給他講明什麼時候不能動,比如上課,到別人家做客等等,這種是不允的,如果犯了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 10 # 煜媽媽

    孩子從嬰兒到幼兒初期,一般都有成人照顧要求做什麼就做什麼。3歲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長意見,更不願意讓家長幫忙,經常由於家長過多幹涉而引起對立情緒煩躁,發脾氣甚至愛哭鬧,這些原因就是家長朋友們眼中的三歲男寶調皮好動的原因。其實這是因為幼兒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原因。

    孩子從一歲多開始認識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客觀中區別出來,直到三歲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並不斷髮展,因此讀幼兒獨立性不斷增強獨立願望逐漸強烈,願意自己獨立行為,以表現自己的意識和能力,甚至不願接受成人的指令而固執幾件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合理的獨立要求或給孩子獨立自主選擇的機會,培養孩子獨立性並認識自己。

    家長要客觀的,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動行為。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本身就有好奇好動的特點,進行各種運動,不僅有利於身體的發育,而且有利於智力的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就是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動,因為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行為不要輕易給孩子戴上多動症的帽子,如果孩子有多動行為,既不能簡單粗暴的一味批評孩子,也不能聽之任之放縱孩子,因為三歲是人的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從小看大三歲之老,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及早干預糾正,將有利於孩子一生的發展。

    家長如何引導三歲寶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比如,孩子喜歡自己拿勺吃飯,雖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湯飯粒,但家長卻不急不躁,堅持每頓飯都讓孩子自己吃,一邊鼓勵一邊教孩子進步方法。良好的習慣要經過不斷地重複,反覆的實踐才能養成,只要父母堅持要求日積月累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才能形成定型。這時孩子做起來會感到輕鬆自然舒服愉快,主動的去做慢慢形成了習慣反之,他會感到緊張,壓抑難受,不願意去做自然很難形成習慣。

    要統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而老人放縱或者施教者今天嚴格,明天放鬆,對於孩子培養好的習慣是非常不利的。同樣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要注意方式方法,切記簡單粗暴。有的家長習慣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不聽話的孩子。其實家長可以試一試,從改變對孩子的態度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情緒是行動的動力,孩子喜歡受人鼓勵誇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少,指責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厭惡,甚至是大媽會更加激起不良情緒做出不良的行為。但這樣的孩子有時瘦了環境的影響,也有想改正的願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肯定。所以對孩子的想法給予鼓勵支援在家有耐心的誘導和啟發,並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成。

  • 11 # 陌姐育兒學堂

    男孩子特別好動、調皮,怎麼引導呢?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男孩的這種特性,是什麼使得他們出現這種特性的?

    有學者指出,男孩子調皮好動的是睪丸素惹的禍。睪丸素是一種雄性激素,它的力量非常巨大,它不僅使男孩表現出男性的生理特徵,還會使男孩表現出非常好動、活躍等性格特點,甚至出現破壞性行為。因為睪丸素的存在,所以在很多時候,男孩總是透過“製造麻煩”表現出自己的男性特徵。

    理解了這些,我們明白了,男孩調皮搗蛋原來是天性使然。

    理解歸理解,但有時候孩子表現出的行為破壞性非常大,作為父母,我們又不能不管。那麼怎麼管孩子才會聽你的話?怎麼引導孩子才有效果呢?下面介紹一個小妙招:一分鐘批評法

    一天放學了,媽媽去接兒子,剛到教室門口,老師就一臉嚴肅地對媽媽說,你家兒子今天把一位小朋友的臉抓傷了,挺嚴重的。媽媽一聽,怒火升起,想給兒子一巴掌。但是媽媽想到先給老師和被抓孩子一個交代再說。於是媽媽跟老師道歉,又聯絡被抓孩子的家長使勁道歉,保證回家好好管教兒子。

    回到家裡,媽媽想這件事挺嚴重的,必須要好好管教兒子,但是兒子長這麼大以來,調皮搗蛋的事沒少幹,每次教育的結果是,兒子口頭說不再這樣了,行為上卻沒有任何改變。這次媽媽從書裡看到了一個育兒方法,決定試一試。

    第一步:事先告訴孩子,當不能接受他的行為時,就會批評他們。

    媽媽:兒子,以後你做錯了事情,媽媽就會批評你。

    孩子:兒子不說話,心想哪一次你不批評我了?甚至還會打我。

    第二步:在事情發生後要立刻批評孩子,具體地指出他們做錯了什麼。

    媽媽:你今天把小朋友的臉抓傷了,不管是什麼原因,抓人就是不對的。如果你也被別人抓傷了,試想一下,你痛不痛?

    孩子:兒子很想反駁,他搶我玩具,我才抓他的。

    第三步: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帶給我怎樣的感受。

    還沒等兒子反駁,媽媽又說:你老是使人受傷,讓我感到非常生氣。剛才去接你的時候,我氣壞了,甚至想打你屁股。

    孩子:兒子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根本不在意。

    第四步:沉默幾秒鐘,製造出讓人非常不舒服的氣氛,讓孩子好好體會父母的感受。

    媽媽不再說話,雙目緊緊地注視著兒子。

    兒子被看得渾身不自在,很不喜歡這種氣氛。

    第五步:平靜情緒,就用肢體語言讓孩子知道父母始終站在他們這邊。

    媽媽壓制心中的怒火,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用手摸摸兒子的頭。

    兒子詫異,覺得媽媽今天有些不一樣。

    第六步:告訴孩子,雖然他們剛才的行為是不對的,但父母覺得他們還是好孩子。

    媽媽:你今天抓人是不好的行為,但是我知道,你一直是個很好的孩子,你在媽媽心中一直是個好孩子。

    第七步:對孩子說:“我很愛你!”然後擁抱他。批評完了,一切都過去了,不要再提這件事。

    媽媽張開雙臂,給了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兒子,媽媽愛你,很愛你!

    兒子也將媽媽抱住:媽媽我也愛你。

    運用這個“一分鐘批評法”,也許一天兩天還無法改變孩子的行為,但堅持使用一段時間,孩子的行為習慣一定會有所改變,並且與父母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密切。任何的方法,都貴在堅持,你也來試試吧!

  • 12 # 亦粒豆子

    寶寶調皮好動是天性,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先不用著急。男孩子一般精力都會比較旺盛,這也正是說明你家寶寶非常健康的在成長著,我們要給寶寶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當孩子特別好動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三歲的寶寶可以開始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媽媽要陪伴著寶寶一起看書。或者陪伴著寶寶玩玩具,玩遊戲,讓寶寶在你的陪伴下安靜下來,而不是一直用語言讓他安靜。

    樹立一個好榜樣,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寶寶最容易受媽媽的情緒影響了,如果你的情緒不太穩定,寶寶自然也是無法安靜下來的,他也會很亂的心,只能透過蹦蹦跳跳來調節自己的不安。有時候你大吼大叫或是不耐煩的要求他,他感受到的都是負能量,根本不可能會做得到你的要求。自己先安靜下來,寶寶才能安靜下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媽媽要有點耐心。

  • 13 # 歡寶育兒

    3歲寶寶好動呢可能說明寶寶的秩序感、自控能力、專注力比較弱,那其中專注力能是寶寶的記憶力和學習力,所以媽媽要多注意培養寶寶的專注力。那影響寶寶專注力的呢有5大因素:

    1)生活環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在的生活中又充滿了太多的干擾。

    2)先天氣質:如果孩子本身特質就是屬於堅持度低,注意力低的情況,相應的專注力也會比較低。

    3)刺激過多:現代孩子受到的刺激比較多,所以選擇也很多。

    4)過度寵愛:現今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所以家長的寵愛就更多地集中到一個孩子身上,處處都幫打理好,學習的機會減少,專注力培養比較困難。

    5)大肌肉活動不足:孩子心中明明想要騎車、滑滑梯,父母卻一直要孩子畫畫,玩拼圖,造成大肌肉活動不足,專注力集中就會比較差。

    我們可以這樣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同時交代孩子做好幾件事。

    2)教導孩子要固定一個標準,其他家人儘量不要介入或發表意見。

    3)當孩子在專注於對某人、事、物時,千萬不要輕易打擾孩子。

    4)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讓孩子習慣經常閱讀。

    5)聽音樂,加強聽覺訓練,加強聽覺的訓練也是培養專注力的方法。

    6)培養運動的好習慣,6歲之前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以上。

  • 14 # 贏在起點月老師

    三個策略應對孩子調皮:

    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發展對日後的影響不容忽視。明白了男孩女孩性格迥異實際上事出有因後,作為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幫助自家的男孩子度過調皮期:

    其一,對調皮的男孩切忌過分禁制。過分禁制會使孩子的潛能難以發揮,其感情與想像力也會受到壓抑,嚴重的甚至導致成人後的性無能或性冷淡。為了防止孩子長大後出現這種不良傾向,父母應注意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方式。不要只看到孩子調皮消極的一面,也要看到調皮積極的一面。調皮的孩子通常好奇心較重,樂於探索外部世界,當然,在探索的過程中往往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對孩子惡意傷人或破壞東西的調皮行為,父母應及時勸導和阻止,但應容許孩子沒有惡意的或沒有傷害到他人的調皮行為。同時,儘量少用貶義的言語評價孩子,少拿孩子的弱點與別的孩子的優點相比,多讚揚自己孩子的優點,從而將孩子的調皮轉化為對新事物的探索興趣。

    其二,應採取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的進取心。男孩的攻擊性行為中包含有進取的因素,這是好事,但如果進取心發展過度就會引起孩子過分補償的心態。過分補償指人會不顧一切去追求某些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以證明自身的價值。

    這種心態常使身心缺乏休息,過分緊張,易導致心理性的身體疾病。過分補償的傾向有時也表現為自炫或自我宣揚。自炫者其實內心膽小怕事,但為了掩蓋,卻偏愛出風頭引人注意,以期抬高身價。因此,對待孩子的調皮行為,父母應加以區別,獎賞分明:一般的調皮搗蛋父母可對孩子講清道理,鼓勵孩子行為中所出現的進取的、創造性因素;而當孩子過分搗蛋並出現激烈的攻擊性行為時,父母要及時制止,約束他改正,無效時可適度懲罰,如暫時不准他和同伴玩、剝奪一些權利(如不準看電視)、當眾道歉等。其三,這一時期孩子的模仿傾向極強,父母應注意對孩子起榜樣的作用,樹立起家長的權威;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為孩子建立一個充滿友愛、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這樣有助於孩子學會對他人的關心、尊敬和愛護;父母要多花一些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特別是父親更要多與孩子交往。一起看電視、做遊戲等親子活動,有利於緩解孩子的焦慮感,同時可促使男孩認同父親的角色,對調整孩子的惡意調皮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對這次的肖戰事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