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萌噠的狗頭
-
2 # 蘇童
楚門不願被他人操控自己的人生,毫不猶豫地走向外界。
1900不願進入他無法掌控的陸地世界,被名聲、派別、金錢、人際等層層綁架,堅定地守在了他生命的故鄉與音樂天才的起源——海上行船。
看起來毫不相似——一個是渴望冒險、生活卻平淡的小鎮中年人;一個是生於船、死於船的鋼琴天才。
1、他擁有的一切都是虛偽的,無論是父母、愛人還是朋友,甚至他所謂的人生挫折幼年喪父之痛都是人造災難。然後有一天,他終於發現這一切皆是假象,於是他毫不留情地放棄了這一切。他是楚門。
2、他擁有的一切就是海上的行船與鋼琴,他的靈魂即是他的音樂,他的音樂演奏他所謂的世間一切。然後有一天,他面臨不下船便會失去性命,而下船卻會失去他對生命掌控感的抉擇。於是他毫不遲疑地留在了船上。他是1900。
很簡單,他們都選擇了自我。
-
3 # 韓沐辰先生
楚門是內心渴望自由,渴望真實,逃離這個牢籠,想看一看真正的世界是什麼模樣。。那種苦笑那種歇斯底里,那種大喜到大悲,那種被所有人欺騙背叛,哀莫大於心死。
1900是內心渴望永恆,渴望音樂相伴,渴望這條船能永遠航行,夢想著一人,一琴,一船,一世界。。。那種凝望著船下的人,事,物卻內心掙扎的樣子令人心疼,試問一個人一生都在一個地方,突然告訴他你所處的世界不過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以外還有真實的世界,1900接受不了,他寧願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其實兩部電影都代表了一部分人,他們也許現在的世界足夠完美,或者現在的世界開始崩塌,是接受新的世界,還是固步自封於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都是贏家。
如果說楚門是不顧一切想要迎接身的自由,那麼1900就是不顧一切想要心的自由。也許楚門在真實世界活的不夠好,也許1900可以在真實社會活的夠好,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值得關心的了,因為他們已經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我們尊重。
-
4 # 無垠電影
兩部電影的結局不同,但是我認為對於1900和楚門來說人生意義是相同的,都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路。
《海上鋼琴師》1900生於佛吉尼亞號、死於佛吉尼亞號。1900雖然從未登陸過陸地,但是遊輪的小社會也他以小見大見識了外面的世界。1900目送了一批又一批美國夢的尋夢者,他決定留在船上,堅守了自己的船、也堅守了赤子的夢。
很多人認為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但漸漸的發現世界沒有什麼是自己的。外面的世界道路千千萬萬,但人終歸只能選一條路走下去。
或許1900在戀愛激情促使下決定上岸的時候,他是想去改變自己追尋愛情。但他又選擇留下,比起愛情,他更珍惜自己的生存方式。假如一個人連自己的道路都無法堅持,又怎麼能守護住愛情呢?
同樣,1900在佛吉尼亞號一路成長、成名,這就船就是他的人生意義,已經分不開了。離開意味著,丟掉了自己一切過往,自己也將是陸地上無歸處的孤魂野鬼。
最後,1900選擇了他認為正確的道路,隨著他的鋼琴、音樂、回憶、愛情、甚至是家,一同消失在歲月裡。
1900何嘗不是我們心中的理想化呢,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能夠堅持理想甚至放棄生命,這樣的人不值得欽佩嗎?
《楚門的世界》楚門從一出生就被選定成為一部真人秀節目的主角。從小生活在一個虛假的攝影棚世界裡,除了自己,身邊的一切都是別人事先安排設計好的。
虛假的世界雖然充滿著欺騙和謊言,但是生活的安逸、小世界的友善,何嘗不是很多真實世界人們所向往的。
當楚門打開出口的那一刻,如果邁出去,他面臨的選擇將是一個一樣充滿欺騙、謊言未知的世界。
此時在自己的內心需要和外界導演強烈干擾的時候,是堅持還是妥協?是抗爭還是屈服?放著熟悉且安穩的生活不要,還是要自己去闖蕩和探索新的生活?
楚門的選擇遭遇幾乎我們都會遇到,每個人都不願被別人束縛,但是真正鼓起勇氣放棄安逸去挑戰未知,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最終,楚門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堅定地邁出了那一步,從此開啟自己新的人生旅程。
楚門的選擇,給我們以強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讓我們能夠大膽去嘗試新的生活。
兩部電影,兩位主角都做出了他們人生重要的抉擇,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這種選擇,代表了自己莫大的勇氣和堅定地信念。
我是無垠。
-
5 # 知世小新
兩部電影都看過,但沒覺得有相似之處,放在一起比較,非要說相似的話,他們都自己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雖然一個是封閉式的人生,一個是開放式的人生;一個是一眼可以望到生命盡頭,一個是充滿無限可能;一個內向性格的人,一個外向性格的人;一個看似安穩卻充滿淒涼,一個看似冒險卻充滿希望;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有的人選擇一成不變的安穩平平淡淡,有的人選擇不斷嘗試和挑戰激情四射,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只是有的人人生是被安排的,選擇妥協或接受,但這也都是自己的選擇,他們的人生都無悔,而你的人生可能有悔。
-
6 # 劉小鹹
《楚門的世界》主人公是從小被欺騙,朋友,父母,妻子等等,可以說是一個悲劇,假如一生無法戳破這個謊言,一生處於一場秀中,就想被關在籠子中的猴子,費點事貢獻收視率,被人消遣,所幸的是,最後自己走出去了,打開了自己的新世界,靠自己,其實讓人有些感動,還記得經典的臺詞:早上好,以防我見不著你,所以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海上鋼琴師》的話,則是用溫情襯托淡淡悲傷,棄嬰成長成音樂大師,是不容易的,內涵的孤獨和悲傷令人動容,不過最後做出了自己選擇,是上案還是留在船上,順從了自己內心,這兩個電影從情感來說差異其實挺大的,不過都是優秀的作品。
-
7 # 左岸的solo
內心的純粹,以及對於自由的渴望,是楚門與1900人生中相似的地方。內心純粹的人,才有對真實自由的渴望,儘管因為不同的人生經歷,使得二者有不同的價值觀,但是內心對真實自由的態度卻是一致的。楚門從小到大生活在所謂的桃源島小城,但當他知曉桃源島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攝影棚時,毅然決然的逃離,用實際行動追尋真正的自由;1900不下船,是因為一旦踏上陸地,要融入這個世界,面對的將是看不見盡頭的城市,以及無數的瑣碎事物,1900不願妥協與退讓,堅守內心的自由。
一個逃離原地,一個留守原地,這是楚門與1900對於人生境遇所做出的不同選擇,也是對“真實”與“虛假”的不同理解。楚門認為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桃源島是虛假的;1900卻與之相反,他認為外面的世界是虛假的,而這艘船對他而言才是他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的廣闊攪動著他內心的不安,就像1900跟朋友告別時所說的話:“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香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
楚門與1900人生的似與不似卻又是緊密聯絡的:楚門的逃離與1900的留守,都是出於對內心自由的堅守,而這種堅守不是我們大多數世俗的人所敢於嘗試的,只有內心純粹的人才辦得到。
-
8 # 火狐說電影
1900和楚門,他們看上去是很相似的:都是生活在一個很美好、很小的世界裡,都從未去過外面的世界,都很單純。
但他們本身卻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1900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那種“藝術家”,他有著極高的天賦,但對於把鋼琴演奏變成商業行為感到不理解、痛苦和害怕。
也因為童年就沒有出過這條船,這條船就是他安全感的核心區域,一旦下了船,他便感覺到眩暈、失控、恐懼。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社交屬性是空白的。
楚門則不一樣,在這個為他而造的假世界裡,他有幸福的父母、愛他的妻子和朋友們,儘管他們都是演員,但他們高超的演技也曾給予楚門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換言之,在人格上,他是一個健全的、甚至比普通人更有自信和勇氣的一個人。
所以當他得知這一切都是謊言和欺騙時,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
人之一生所追尋的兩樣東西,無非是愛與自由。
對於1900來說,他需要的愛,是他和他的鋼琴一直相愛、是他和他自己的對話、是根植於這份愛所帶來的幸福與安全感。自由對他來說,是可以演奏自己喜愛的歌曲的自由,這個自由比一切都重要,一旦下了船,他也許就要受制於人、聽命於市場和聽眾。但他根本不在乎聽眾,他在乎的是自己想彈奏什麼。
所以對他來說,下船意味著失去自由,甚至失去自我。
而在《楚門的世界》裡,對於楚門來說,留在這裡意味著妥協與屈服,這裡的愛也並非真的,這裡的自由背後更是無盡的謊言與監控。
所以他一定會離開,去尋找真正的自由。
他們兩個人看起來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最終卻是殊途同歸。
-
9 # 小溫講電影
《楚門的世界》是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也是;我看完楚門,立刻想到了1900。它們有所共性,裡面有一個獨立的世界,並以主角為中心旋轉。
《楚門的世界》是一個從世界裡面走出來的故事,《海上鋼琴師》也是,只是結果不一樣,1900沒有走出來。
剛見楚門的時候,他是個傻子一樣矇在鼓裡,不知道這周圍是他的世界,不知道詮釋世界的熱都在看著他的節目。後來他無意間發現了他死去多年的父親,慢慢想起以前見過的一個女孩,對他說過這一切都是假的。
這世界的破綻越來越多,楚門更不停地與他們做鬥爭,一波三折,最終還是讓楚門找到了出口,他只需再向前踏一步,就能逃離這個虛假的世界。
而1900不一樣,他很聰明,他的世界是船,與鋼琴。1900成為了船上的鋼琴師,只要聽過他曲子的人都覺得他能夠在陸地、在城市裡享譽盛名。
其中最有趣的插曲就是鬥琴那一段,一個蜚聲海外的音樂家聞名而來,實為挑釁,結果可想而知。
那以後,人們更是勸他去陸地上闖一闖,前途不可限量。中途他見到了一個女孩,他喜歡她。或許因為情愫,船停在那個城市時,他提著行李,和大家告別,心裡想的可能是去找到那個女孩吧。
楚門站在畫著藍天白雲的牆邊,面前就是出口。基斯督,也就是楚門人生這部戲的導演叫住了他。
他對楚門說,外面的世界跟我給你的世界一樣的虛假,有一樣的謊言,一樣的欺詐。但在我的世界你什麼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你屬於這裡,回來吧,楚門。
楚門站在那裡沒動,過了一會兒,楚門轉過身,對他說了一句他的經典“臺詞”: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楚門一腳踏過了門檻,走向外面的世界。
當1900站在船和大陸的樓梯上,他一手壓著帽子,一手提著行李,抬頭望著面前這塊安穩而無邊際的大陸。他突然像是看見了什麼,他伸手飛旋出自己的帽子,看著它慢慢落、慢慢落,旋落回了大海的這一邊。
他佇立著,轉身,回去了。
他說他站在船舷往城市望的時候,感覺很好,感覺自己前途無量。可是他發現,城市太大了,樓太高了,一眼望不到盡頭。城市太大了,大到看不到琴鍵的盡頭,他不知道該怎樣來彈這樣的曲子。它很大,可是它又很小。
1900的結局是悲慘的,他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那艘船,直到陪著它一起爆炸。這個故事是借他人之口說出來的,知道這個故事的人都對1900肅然起敬,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堅持。所以這結局又是完滿的。
對1900來說。
相比之下,楚門還沒有結局,因為他去了一個新世界,那個世界在1900口中是那樣的大無邊際,觀眾還都不知道他之後是怎麼活的,有可能帶著自由和幹勁開心地活下去,也有可能會懷念那種任何事物都被安排好的生活吧。
顯然前者的可能性會更大,因為楚門是紅色的人,他熱情、活潑,敢於冒險,所以他才敢走出門,他也敢尋找自己的新生活。而1900是藍色的人,他安穩,優雅而保守,他不願接受未知的改變,很少去追求什麼,他就一直待在船上,唯一的遺憾是那個女孩。
他們倆是相反的人生、想法的人格,但是世人的眼光最可愛,無論結果如何,都欣賞他們倆。
因為群眾們都希望,楚門是他們看到的那個楚門,1900是他們認識的1900,他們不會因為一些人得到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即使有所動心,也能夠堅持下去。
這個包羅永珍的世界裡,也同樣有著無數各式的小世界。就像圍城,有的人想要踏出來,有人伸頭看看,又縮了回去。
無論是走出去還是退回來,都沒有錯,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內心想要的是什麼。還要弄清楚,我們為誰而活,我們在群體之內還是群體之外,我們可以處於現狀還是邁出心中籌劃很久的一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0 # 看電影就像品人生
這兩部電影不一樣好嗎?
《楚門的世界》講的是自由意志
楚門代表了自由意志,脫離媒體掌控奔向真實世界的覺醒和抗爭。是一個從聖經時代就延續至今的故事文字。
《海上鋼琴師》講的是自由相對論
1900代表了自由的兩面性以及自由的邊界,是一個哲學上的問題,下船真的就是自由嗎?呆在船上真的就是被束縛?
如果硬要說兩者的相似之處
可能導演都對當時的社會現象做了一定的批評和探討吧
-
11 # 胖是因為吃素
相似的地方是兩個人都在渴望自由,只是開啟自由的方式不一樣。楚門嚮往那種自我掌控的自由,於是他想走出去。原因是他知曉自己之前的人生被導演操控,世人知曉。細思極恐一下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他完全沒有隱私。他小時候尿過床那些羞羞臉的隱私全部公之於眾,人性裡最恐懼的不是未知的死亡而是已知死亡。所以楚門要走出導演設的局,即便外面的世界充滿未知的兇險至少他有保留自己隱私的體面。
相反1900嚮往的自由是抗拒外界,他不願意走出去。他跟楚門不一樣,他們的成長經歷不一樣。他在船上,雖然是一搜船卻也是一個小型社會。而且船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部分人是因為傷心要離開此岸去彼岸。因此這條船會給他帶來很多負能量 ,再加上他的養父那種未知的突如其來的死亡。還有自己的音樂被利益燻心的人,刻意售賣。他覺得那樣的音樂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顏色。他是一個純粹的人,幾十年的船上生活他了如指掌,船才是他可控的自由。外界有太多的變數和人心難以揣測他覺得那是不可控的自由。
相似點就是兩個人都遵循著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訴求不扭曲不壓抑。放肆追,不後悔。
不同的就是兩個人經歷不一樣,一個是被安排的人生沒有任何隱私赤裸裸的暴露。所有人都知曉的一切,如果這所有的一切楚門不知道,倒也還可以繼續。關鍵是他知曉這一切,那麼他的人生就會陷入這種已知的恐懼和憤怒。再一個楚門未走出以前活的太平穩和順利安逸了。越是平穩安逸,就越會嚮往外界不可預知的挑戰的刺激。而1900從一出生就被拋棄,被父母遺棄在鋼琴上。養父的突然離世,船上的悲歡離合他一眼望盡,他一生是坎坷的。連一條小小的船都能牽扯出那麼多悲歡離合更何況是不可未知的廣闊的天地間所帶來的悲歡離合呢?他不喜歡那種不可控的無限大的外界所帶來困擾。就連他最愛的音樂,也會因為名利顯得不純粹。所以他死也要將自己留在船上。人生不需要轟轟烈烈只要有個好故事遺留人間那便是傳奇不朽了。
-
12 # 關河青年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值得細品。《楚門的世界》和《海上鋼琴師》兩部作品的主人公命運充滿了似與不似。楚門和1900面對人生抉擇的十字路口,走向各自不同的方向。但實際上,二人的內心道路走上了同一條:掌握自我命運,追求自己想要的世界。
影片裡,楚門和1900的三個相似:1900是否下船和楚門是否走出幕布;小號手與1900的將心比心,前女友與楚門的心有靈犀;1900深愛那位邂逅的女子,楚門深愛被強行離開的前女友。
二人又有不似:一生一死,一喜一悲。
01. 人間歸途:面對早已熟悉的小世界,是逃脫或者停駐《楚門的世界》結尾,楚門揚帆出航,克服對大海的恐懼,直抵幕布。在驚訝之後,同導演克里斯多夫和全球觀眾展開靈魂談話,最後一句:“祝你早、午、晚都安。”他微笑著說再見,並堅定不移地走了出去,去尋找外面的世界和愛的人。
《海上鋼琴師》的最後,小號手透過修復多年前錄製的碟片,找到1900。遺憾的是,1900堅持和船共存亡,最後隨著一連串的爆炸,大海上再也不見它的蹤影。
其實,當多年前1900下決心收拾行裝要離開時,走到半空後又毅然返回,這已為結尾埋下伏筆。
當我們試圖詢問別人一個問題時,其實內心早已有了答案。究竟選擇心之所向,或是掩耳盜鈴,在於自己。楚門的離去,是追求真實卻未知的世界。他受夠了全部人的欺騙,儘管桃源島美輪美奐,但對於他來說並不真實。當身邊的親朋好友以愛情、親情、友情、薪水、貸款壓力試圖打倒他時,他的靈魂仍然清醒地明白自我追求。
1900一輩子生活在船上,她的藝術天賦讓他聞名遐邇,但並未使他離開這艘船。甚至是煊赫一時的黑人音樂家也不得不上船尋求挑戰,並失敗。1900是棄嬰,自養父因救人身亡後,他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兒。
對於1900來說,最真實的莫過於這艘船,因為這裡有過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因為這裡的一切他都熟悉,外面一切都是如此陌生。
炸藥被引爆,1900如願以償和船永遠生活在一起。
正如歌德所說:“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二人都選擇自己所追求的世界,都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一個奔向花開燦爛,一個奔向星火璀璨。
遺憾的是一生一死。
02. 將心比心:“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感謝你懂我伯牙與子期是百年難遇的知音,這是家喻戶曉的人間佳話。無論在古代或是現代,知音難覓是個難解的亙古奧秘。
楚門遇見了自己心愛的姑娘,正如姑娘結識了心愛的楚門。他倆心心相印,但影片對於二人的正面描寫很少。兩人愛情更多的有這位姑娘在電視前的言語所表現。
她不顧禁令,告知楚門真相。當楚門面臨抉擇時,電視機前她的想法和楚門真實內心想法一致。
比起天天在楚門面前做廣告的現女友,前女友是真正懂楚門的人。
《海上鋼琴師》中的小號手亦然。從剛來時候驚歎1900的精湛指法,到後來與1900成為摯友,以至於在和樂器店老闆談到1900時仍熱淚盈眶。
當他用小號演奏1900曾創作的哪首歌曲時,小號手與1900真可謂伯牙子期。
大加圖曾說:“一個知己比任何醫師都可貴。”生活中,有個理解你的人比一萬句讒言諂媚都幸福、充實。一份美好的友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不論是職場生活或者日常交往,重視起溝通技巧往往會讓我們收穫良師益友。
莎士比亞談朋友這個詞,認為朋友必須是患難相濟,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友誼,真朋友。
小號手最終帶著1900的祝願度過餘生,前女友則是興奮地跑出門去迎接出門的到來。
其實說到底,楚門和1900都收穫了難能可貴的知己,這是人生幸事。遺憾的是一悲一喜。
03. 邂逅愛情:猶豫會敗北,勇敢去追逐《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愛上了一位坐船的女孩,影片裡1900並沒有同女孩講很多話,只是臨分別之際有幾句寒暄。最後關頭,因為人群,1900沒有將碟片送給女孩,但是女孩希望他來找她。
1900想說的話,其實都包含在碟片裡。那是他對愛情的嚮往和認知,影片有一幕畫面美極了。女孩在窗戶外,1900在室內彈琴,令人難忘的倩影在圓形玻璃上被勾勒出來,飾以浪漫琴聲,令人陶醉。
但因為猶豫,1900在下船的那刻放棄了,因此也放棄了與愛情重逢的機會,他偷吻女孩的那一晚,成為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吻。
《楚門的世界》裡的楚門,愛著那個不惜被驅逐也要告知真相的女孩。因為楚門知道只有女孩懂他,而楚門也懂她。
楚門上班買報刊,為的是找出和女孩相似的圖片,裁剪各部分拼成女孩。楚門一心想要去斐濟,是因為假冒女孩父親的人說了句要將女孩送去斐濟。
楚門最後走出幕布,尋找女孩。結尾女孩熱淚盈眶,開門衝了出去。
他們追尋自己的真愛,並如願以償。
唯有勇敢付諸實踐,才有可能獲取愛情的甘美。
羅曼·羅蘭曾說:“一個勇敢而率真的靈魂,能用自己的眼睛觀照,用自己的心去愛,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不做影子,而做人。”儘管沒有下船,1900仍深愛著女孩,正如楚門深愛著前女友一般。
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如同掌握自己的內心一般,明確愛的人是誰,明確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麼。
心理學中有個手錶定律,即給成功設立一個目標。當我們有一塊手錶時,看時間以此手錶為準,但是擁有兩塊甚至兩塊以上手錶就會製造混亂,我們看時間就沒有信心。
畢業求職,有兩家不分伯仲的企業向你伸出橄欖枝,你會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去做。
如果你在鄉下小徑迷了路,一個村民告訴你朝左走,你會不假思索的繼續走,但是如果你問了四個人並得到四個不同方向,你就不知道如何選擇了。這是因為你的思維亂了。
人生道路也是如此,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目標,心中有一杆秤,朝著一個方向走,選擇一條道路。如此做才能實現目標,抵達理想彼岸,倘若東看西看東逛西逛,反而迷了路。
結語其實楚門和1900的人生命運不同,但是人生選擇相同。最終二人都相信自己,命運都由自己掌舵。追求自我相信的世界,其實就已足夠幸福。
他們只戴了一隻表,走一條路,愛一個人。
-
13 # 吒兔子影視
《楚門的世界》、《海上鋼琴師》兩個電影兩位人物都有著共同悲慘的命運,那就是都是被遺棄的可憐孩子。楚門渴望的自由,他想去更大更廣的天空,他想逃離這個鳥籠一樣讓他絕望和傷心的地方,去尋找一個由自己掌控的人生,他不想再受到欺騙、傷害。1900活出自我,他選擇了一種純粹的人生,他長於船,活於船,最後死於船。那艘船和海承載著1900所有的,生命,夢想,熱情,他的靈魂已經融入到音樂之中。 《楚門的世界》是黑色喜劇的經典代表作品之一。影片不僅對道德、人情及世態炎涼進行了有力的譏諷,而且整部影片的製作結構與情節設定也都頗顯主創人員的功力。片中的主人公楚門居住的小鎮上藏匿著5000多個攝像頭,楚門的父親、母親、朋友、妻子、情人、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是不相干的路人全都是演員,楚門完全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內,可以說他的世界是一個虛擬空間,而楚門的一切生活卻都被24小時暴露在全世界的觀眾眼前。這個註定是大明星的小人物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和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然而他自己毫不知情。
《楚門的世界》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樣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製造成聞名的電視明星,卻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影片反映了人類的希望和焦慮,同時也因觸及到最敏感的社會問題而備受矚目,它以現代派的藝術風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業活動中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醜惡行徑,對美國的道德、人情及世態的消極一面進行了有力的譏諷。影片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用類似“烏托邦”的虛擬的完美世界寓意著“籠中鳥”式的生存悲哀
1900,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之瘋狂。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鬆平常。但目光、掌聲和榮耀並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所以他選擇了留在船上於船、於海、還有他的音樂共存亡。
我想陸地上的人在追問為什麼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冬天來了盼夏天,夏天來了又擔心冬天將至。所以你們不知疲倦的奔波,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那並不讓我羨慕。
這就是1900的人生選擇,他不想讓他的純粹的精神世界受到一點點的汙染,世俗對他來說太多餘。
-
14 # 一個人的很多瞬間
楚門和1900,從形式上看,他們都是囚徒。一個囚於偽造的世界,一個囚於海上的遊船。
既然是囚徒,兩個人都需要自由。而兩個人眼裡的自由又不相同:楚門想要的自由,是擺脫禁錮自己的小世界,逃出鏡頭和人們的視線,進入真實的大世界。而1900心中的自由,是躲開那開喧囂的大世界,永遠停留在那輪船上,停留在88個琴鍵上,哪怕失去生命。
那麼,這是兩種不同方向的自由嗎?
楚門所面對的世界,是被他人安排好的世界,這裡所有的故事都是有劇本的,他不能夠逾越出劇本一步。這是在隱喻大多數現實中的人,他們的人生是被社會體制、權力、文化的習俗禁錮了的,那些社會里約定俗成,就是套在每個人身上的劇本。人們在劇本中生活得久了,會認為這就是自己真實的人生。而當有些人想要突破禁錮時,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勸阻,包括善意的和惡意的。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不是楚門對身邊現實的絕望和他堅定的意志,他還會不會選擇逃離?外面那個不確定的,動盪的,未知的世界,才是他心靈的歸宿。
相比之下,1900的世界更小,只是一艘船,或者只是一架鋼琴,他不需要逃離。當他愛上一個姑娘,並且想要為她登上陸地時,他退縮了。他說:“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比如說這個鋼琴,琴鍵有開始,有終結,傻瓜也知道只有88個琴鍵,在這有限的88個琴鍵上。 你可以彈奏出無窮無盡的音樂,我就喜歡這樣。”
1900的自由生長在無盡的音樂裡,相比於無盡的音樂,外面那個沒有盡頭的世界反而是制約他的牢籠。
哪有不同方向的自由,自由只有一種,就是讓心靈嚮往和安住的地方。
-
15 # 橙子光影
《楚門的世界》、《海上鋼琴師》兩個人生的似與不似,您怎麼看?
《楚門的世界》是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海上鋼琴師》也是;我看完楚門,立刻想就到了1900。它們有所共性,裡面有一個獨立的世界,並以主角為中心旋轉。
《楚門的世界》是一個從世界裡面走出來的故事,《海上鋼琴師》也是,只是呢結果不一樣,1900沒有走出來。這兩部影片裡讓我感觸最深的兩句話,分別是: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和雖然我們互相笑著說“回見”,但是我們都心知肚明,分離即永別。但橙子覺得:或走或留,他們一樣忠於內心!
他們都有著一個虛擬的世界,一個偽造的真人秀世界,一個海上城市。當楚門發現這世界的破綻越來越多,一切都是虛假的時候,楚門更不停地與他們做鬥爭,一波三折,最終還是讓楚門找到了出口,他只需再向前踏一步,就能逃離這個虛假的世界。楚門站在畫著藍天白雲的牆邊,面前就是出口。基斯督,也就是楚門人生這部戲的導演叫住了他。
他對楚門說,外面的世界跟我給你的世界一樣的虛假,有一樣的謊言,一樣的欺詐。但在我的世界你什麼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你屬於這裡,回來吧,楚門。
楚門站在那裡沒動,過了一會兒,楚門轉過身,對他說了一句他的經典“臺詞”: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楚門一腳踏過了門檻,走向外面的世界。
而當1900站在船和大陸的樓梯上,他一手壓著帽子,一手提著行李,抬頭望著面前這塊安穩而無邊際的大陸。他突然像是看見了什麼,他伸手飛旋出自己的帽子,看著它慢慢落、慢慢落,旋落回了大海的這一邊。他佇立著,轉身,回去了。
1900的結局是悲慘的,他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那艘船,直到陪著它一起爆炸。這個故事是借他人之口說出來的,知道這個故事的人都對1900肅然起敬,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堅持。所以這結局又是完滿的。
楚門走了出去,1900留了下來,一去一留,他們同樣擁有勇氣。他們堅定的選擇了自己心中的結果。以上就是《楚門的世界》、《海上鋼琴師》兩個人生的似與不似,我是橙子,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您同時都看過《海上鋼琴師》和《楚門的世界》這兩部電影,也許會和我一樣,會覺得他們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處,對這兩個主人公的內心的掙扎,最後的選擇,以及命運,來說說您的想法或者是感悟吧?
回覆列表
兩部電影的主角人生相似,但結局卻不同
在《海上鋼琴家》中,1900之所以沒有下船,是因為他在船上已經找到了自己最想要人生夢想,雖然只在船上卻能見到來自船之外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併為他們演繹自己的音樂,這便是1900的人生目標,沒有人束縛他,他是自由的,最後選擇留在船上也是他對自己內心自由真實的交代,他的身心都是完全自由的。
而在《楚門的世界》中,男主一直活在被人安排好的虛擬的環境裡,每天面對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人與事,他是受囚籠裡一隻被束縛的小鳥,被事先安排的親情友情愛情,讓他無法觸碰到真實的感情,更無法為自己的真實內心找到合適的釋放地。他渴望衝破枷鎖,看到真實的世界,他的身心都是受到束縛的,他並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沒有娶到自己的真心愛人,而這些只有導演意外的世界才有,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外面的世界。我們自願選擇的道路,一定都會有屬於自己內心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