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雨霏育兒札記

    點點今年9月份即將進入小學,在幼兒園中班開始,點兒媽就開始關注幼小銜接的有關問題了,點兒媽也曾專門寫過如幼小銜接的內容有哪些,今天想和各位父母聊聊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1、心理建設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更好的幫助孩子幼小銜接,家長一定要學習和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成長和發展規律,尤其是學習認知規律、情緒發展特點。孩子與成人在認識水平和情緒發展上都有較大差異,一定要了解差異是什麼,這是取得良好親子溝通的鑰匙,也是做好幼小銜接的第一步。

    2、能力建設:

    瞭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髮育和學習規律,我們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為孩子制定一個個性化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了。在開始這個計劃之前,點兒媽特別建議,要和家庭教育重要參與者,也就是配偶溝通這個目標和計劃,如果有老人一起住,也要將這個教育目標告訴老人,以便取得最大公約數的認可和配合。哪怕他們不參與,但也要保證家庭所有成員的知情權和支援。

    3、善於借力:幼兒園老師、專業書籍、

    總而言之,想要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參加課外輔導班就能做好的,需要父母提前學習和做功課,堅持不懈的努力的。

  • 2 # 樂飛娜

    我的孩子後半年就要上小學一年級了,說實話,心裡還是滿焦慮的。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的培訓班,這是我最焦慮的一個問題。

    我們這裡每年暑假,最火爆的就是幼小銜接培訓班了,無數的家長都非常願意把孩子送到那裡,接受小學前的輔導教育,而我則搖擺不定。

    因為有同學說這種班給孩子報上好,讓孩子早早學會拼音,寫字,到時候一上學孩子比其他孩子都會的快,能引起老師的關注和喜愛,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非常大的好處;也有同學說,大可不必,因為無論做什麼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提前破壞孩子對小學學習的好奇心並不可取,而且培訓班層次不齊,如果和小學班主任的教學內容有差距或衝突可就不好了。

    事實是,那個參加了培訓班的孩子果然適應很快,學習成績也一直很好,而那個沒參加培訓班的孩子呢,適應是慢了些,但在不到半學期裡孩子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學習成績提高的很快,所以,我好糾結。

    但我想,等我的孩子放了暑假,我會正式的和孩子聊一聊這個話題,在孩子也許完全不會很明白的情況下,孩子怎樣選擇我就怎樣選擇,並且根據這種選擇做出相應的調整。

    總之,要做好幼小銜接,我認為:

    一是繼續鞏固孩子的識字量。

    二是繼續保持孩子的閱讀熱情。

    三是寫會自己的姓名,阿拉伯數字0到9,漢字一到十,

    四是讓孩子知道語文的奧妙,拼音,筆畫,偏旁,結構,字,詞,句,篇等。

    五是讓孩子體會數字的簡潔,平時買東西時讓孩子幫忙計算,知道分解,多少,加減,輕重等。

    六是家長可以先自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課本,自己消化後用自己的方式,在平日的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孩子,營造一個寓學寓樂的生活氛圍。

    七是提高孩子小學的情商教育。知道保護自己,會結識新朋友,知道上課要一心一意地聽講,知道當天功課當天消化,不會的能主動找老師溝通,不堆積到第二天。有些好的做法要早早給孩子灌輸到心裡,等她真正遇到問題時也許會想到媽媽之前說過的話。

    7.8兩個月,媽媽們還是要用心用心再用心,可以做個計劃,讓孩子在快樂的假期中帶著愉悅的心情進入小學階段。

  • 3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父母平和的心態是對孩子最大的助力。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心態平和,這樣孩子對進入小學才沒有焦慮心態;

    其次,最好帶孩子提前到小學熟悉入學環境,瞭解將要和小朋友朝夕相處的學校是什麼樣子,並提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比如上課的坐姿,拿筆的姿勢等,完成幼小過渡;

    第三,最好讓孩子提前學習一下拼音和數字、數學運算,做到心中有數、聽課不慌;

    最後,還要準備好入學所需物品,比如書皮、文具、書包等,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採購,增添他們的新鮮感和興趣。

  • 4 # 易爸說

    孩子馬上讀小學了,面臨從學齡前兒童到學齡兒童的轉變。跨入學校的那天起,他們將面臨這幾個改變:

    1、學習狀態的改變。需要從原來幼兒園遊戲的狀態進入學習常規知識的狀態,比如對拼音、算術的學習。

    2、學習壓力的改變。幼兒園是無憂無慮的狀態,沒有競爭,沒有比較,但進入小學後,有考試了,可以量化比較了,即便家長沒有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孩子自身也會感受到數字的壓力。同時,還有家庭作業了。

    3、校園環境的改變。一般來說,幼兒園相對比較小,裡面的環境設施充滿了童真童趣,給孩子們營造了較為寬鬆、自由的生活環境。但到了小學,校園變大了,教室裡的陳設也以固定的桌椅為主,黑板、圖書角、宣傳欄等都以學習內容或是品德教育為主,環境的變化也在告訴孩子們現在學習是更為主要的功課。

    4、師生關係的改變。在幼兒園裡,每個班大約配備兩個老師,1個阿姨,幼兒園老師更象是父母在照顧孩子,細心備至地關懷著孩子的生活。而進入小學後,有了好幾門功課要學,任課老師都不同,有時候每個老師還不可能只教一個班級,老師的主要精力自然是放在教學上,因此對學生生活的關注肯定會少很多。

    所以,面對幼兒園到小學這一過渡階段,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幫助孩子順利過渡,不然孩子會出現生理和心理等諸多問題。

    但是幫助孩子順利過渡,並不意味著,就是讓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因為社會上的幼小銜接班,都是上一年級的課程為主,而學業的提前的輔導恰恰是最不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做好心理的準備。

    其實孩子一年級的時候,需要學習的東西並不多。語文就是拼音和二百多個漢字,數學也就是一百以內的加減法,連乘法都不涉及。整整一年,這點知識,時間絕對夠了。

    其實,很多家長衡量孩子進入小學後,能否適應的唯一標準,就是每次考試的成績如何。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

    有一種說法叫“四年級效應”,說的是孩子在一到三年級成績都很好,可到了四年級,成績跟不上。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小學一到三年級的內容相對簡單,加上提前輔導,學習內容沒有挑戰,也意味著孩子沒有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去適應小學的學習,必然在四年級遇到稍微難點的知識,成績就拉下來了。

    上幼小銜接班,可能一開始能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但從長期看必然存在諸多負面影響,所以我不贊同去上幼小銜接班。

    其實家長要做的是,為孩子做好全面的心理準備。可以以輕鬆的語氣給孩子講述進入小學後可能發生的各種改變,並告訴他們,可能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狀態,但這是正常的,一般過段時間都能適應,不必過於擔心。千萬別整天灌輸孩子分數的重要性,整天逼開始提前學這個學那個,這些都只會增加孩子的不適感,增加他們的壓力。

    學習,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搶跑,並不佔有任何優勢,馬拉松比的是耐力和持久力,獲得冠軍的,往往不是起跑最快的那個人。

  • 5 # 小獸媽媽

    我覺得在幼小銜接階段不要在學習上逼得太緊,畢竟這些知識等到小學還是會再學的,所以只要簡單的讓孩子瞭解一下就行了,而且你教得太多,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興趣。

    我覺得孩子準備上小學了,就多讓孩子瞭解瞭解小學有哪些有趣的課,小學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最主要的是一些生活作息和學習習慣可以慢慢培養起來,不要想到了小學一下子就讓孩子改正過來,這樣孩子是挺痛苦的,家長也很心很累。

  • 6 # 沃布吉島

    我的孩子下學期就讀大班了,孩子到了這個年紀,突然發現身邊的好多家長都在給孩子報很多暑期培訓班,我除了感覺家長們在一味地跟風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望子成龍還是在和別的家長相互“折磨”孩子!孩子一天天長大歡樂一天天減少,從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就告訴自己,孩子開心健康比什麼都重要,現在孩子快讀小學了,看著大家都在讀銜接班,我絕不會讓孩子去讀什麼銜接班!因為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他們根本就沒有概念,所以銜接什麼?銜接作息銜接思考還是銜接一頭霧水!標題是怎樣才能開心度過幼小銜接階段?我認為孩子6歲已經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家長們應該去正確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雖小但那份天真我們家長是無法真正領會的?所以我不會刻意去幼小銜接,我想給予孩子的天真多一絲爛漫,給孩子多一些童年,德智體我會把體放在第一位其次品德追後是智慧!孩子的快樂源於家庭源於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孩子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 7 # 諾言的微笑

    我覺得作為父母應該自己先放鬆下來,讓孩子感覺不到你們緊張的情緒,你們一放鬆,孩子就不會感到有壓力,該玩就玩,最後一個無作業的假期,就讓孩子痛快的玩一場吧!不過,作息時間一定要調整好,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陪伴孩子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

  • 8 # 堯媽成長記

    我覺得讓六七歲的孩子愉快的度過幼小銜接其實也不難!

    六七歲大的孩子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了,做父母的應該尊重孩子,不要事事都需要讓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只要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充滿樂趣而不是倦怠,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有些父母看到好多孩子跟著報幼小銜接班,不根據自己孩子實際的狀態,盲目的跟風,沒有提前和孩子溝通好就報了班,這樣對即將上小學的孩子來說也未必是好事,要看孩子的狀態,和孩子溝通好才行!

  • 9 # 源源和皮皮媽咪

    我女兒升小學時我們沒有做什麼特別的準備,和往常的暑假一樣,都會出去旅行一趟。只要家長不緊張不焦慮,孩子肯定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反應。只是我們平時會告訴她關於小學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她提前有心理準備,等開學時就不會遇到問題不知所措。比如:我們會告訴她小學老師和幼兒園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有什麼不同、作息時間的不同,小學開學時還會認識有新的同學等等。還買了一套關於剛做小學生的故事書給她看。總體來說,她幼升小還是非常輕鬆的。

  • 10 # 陪wo長大

    要想要孩子愉快地度過幼小銜接階段,當然是不給孩子壓力,讓孩子覺得每一天都跟以前沒什麼不同,這樣孩子當然能夠保持以前的愉快狀態。

    問題時,很多父母平時不努力,一到所謂的幼小銜接階段,開始變得焦慮,給孩子報各種班,給孩子平添了很多壓力,即使孩子能夠應付各種輔導班,他們也不會覺得很愉快。

    因此,最好的狀態是把幼小銜接需要做的事情放到平時,讓平時細水長流的努力取代幾天培訓班的突擊。比如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對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這些都可以貫穿到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因為特殊的原因,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習拼音、數學、英語這些知識,最好也是平時就潛移默化的教一些,而不是讓孩子像一張白紙一樣進入所謂的幼小銜接班被填鴨式地灌輸。

  • 11 # 冉冉媽媽

    如果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小銜接補習班,那麼家長在家必須做好幼兒園,與學校的銜接,回到家讓孩子自己吃飯,家長不要喂孩子吃飯,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老是依賴大人

    如果沒有送幼小銜接班,那麼家長必須在孩子行為規範上多下功夫。先教會孩子拼音,每天讓孩子早睡早起,早起後與孩子一起親子閱讀,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 12 # 陪伴成長

    有些家長認為會讀、寫、算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於是要求幼兒園要教會孩子漢語拼音、20以內的加減法等等,家長當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後面,於是隨波逐流。忽視了孩子能力的培養,這是不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3——6歲的孩子以形象記憶為主,數學的符號以及漢字對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難理解。造成孩子厭學,不願意去幼兒園,甚至把學習當做任務。人的一生學習的時間佔1/4,如果把學習當做是一項任務來完成,那麼孩子們將不堪重負。

  • 13 # 桐媽親子派

    現在的公立幼兒園一般都不教太多的知識,所以很多人都讓孩子去上私立幼兒園。如果上了私立幼兒園,那麼就很容易幼小銜接,我覺得可以不那麼特意的給孩子安排幼小銜接。

    如果上的是公立幼兒園,那麼需要進行幼小銜接的工作。但是要量力而行,無需公式化。不管教孩子什麼,都應該取得孩子的同意。

  • 14 # 手機換號

    首先你應該傳遞給孩子一種快樂心態,然後讓孩子瞭解到上小學了,也沒什麼,跟幼兒園比也沒多大區別,在小學可以學更多的東西,可以用學到的東西去做一事情,讓孩子對小學沒有牴觸情緒,講講上小學比上幼兒好在什麼地方,當然不能亂講,要講真實的,這樣孩子對上小學會有所期待!

  • 15 # 火星寶貝與地球媽咪

    想要快樂地幼小銜接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寓教於樂,要明白這個階段是為了小學做準備的,而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所以,不要對孩子抓得太緊,重點是讓孩子在兩個方面有所成長:

    第一,是對小學的作息規律有所適應,能夠長時間地坐得住。知道上課、下課、放學等概念。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

    第二,則是透過大量的閱讀來增加孩子的識字量。不是說要求孩子單獨地認識字,而是要讓孩子透過讀書來潛移默化地知道一些字怎麼讀,並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第三,每天稍微學習一點拼音和數字的知識,讓孩子對小學開學後一兩個月的課程有所瞭解,避免剛剛入學因為不適應而落下課。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綜合來說,只要不要目的性太強,對孩子要求太過分,都能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度過這個階段。

  • 16 # 調皮寶媽育兒記

    我孩子馬上上小學一年級,今年暑假我沒有送他上銜接班。幼兒園沒怎麼教認字,好像就教了20以內加減法。為了幼小銜接我做了以下幾點準備:

    一、認字

    從中班開始,開始學認字,想起來就學一下,也沒天天堅持,用的是《四五快讀》這套書。每課大概十幾個字,每課裡的詞語,句子會不斷重複學過的字,這點很好。可能孩子剛好處於認字敏感期,還比較感興趣。幾冊書認完就差不多到大班上半學期結束了。這套書裡的故事集實在沒意思,就沒看,後來直接看其他故事書了。看故事書沒過度關注認字,順其自然。

    二、拼音

    大班下半年為了銜接小學,開始學拼音。我最開始買了可發音的拼音掛圖,孩子願意玩,但掛圖上的圖和字會起到提示作用,拼音會不會都能讀出來,所以收效不大。後來買了拼音卡片,分開教和拼讀,又用了“悟空拼音”app,這個app主要是為了提高拼音興趣,孩子的心思都在玩遊戲上,玩了一兩遍我就沒讓他玩了。現在基本都能認,但不熟,好多時候還是拼錯,我倒是不著急,反正上學還要教的,留點兒免得上課不聽講。現在有時和孩子看下帶拼音的故事書,慢慢熟悉。

    三、培養閱讀興趣

    以後語文成績好不好,在於閱讀和寫作,所以培養閱讀興趣,多讀書很重要。

    四、數學

    幼兒園教了20以內加減法,我覺得差不多了,就在家做下100以內加減法,有時玩下強手棋,沒太花時間。我覺得還應該進行數學邏輯思維訓練,沒找相關書籍,所以也沒實施。

    五、國學:

    小孩太調皮,不懂事。從大班下半年讓他背弟子規,每天背一兩行,已背完。目前暑假背點三字經,以後可以學點大學、中庸、論語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

    1.可以順帶認字和熟悉拼音;

    2.可以鍛鍊下他的記憶力,也可增強他對自己記憶力的信心(孩子總認為自己記性不好);

    3.學什麼都是學,不如學經典,也有利於以後作文和語文學習。雖然有部分不合時宜的內容,我覺得沒關係,可以留待他以後自己甄別,而且現在網上各種講解和相關故事,很容易得到,孩子學起來也容易,不那麼枯燥;

    4.孩子太調皮,進行點中國傳統文化薰陶還是很有益處的;

    現在暑假期間,基本就是讀個三字經,做一兩面數學題,寫一面字、閱讀簡單故事,基本一個半小時可以完成,一般分上、下午兩次完成。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坐姿、握筆、寫字姿勢,再就是打發時間,呵呵!

  • 17 # 蛋仔嘛嘛成長館

    今年九月,我家蛋仔就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但在今年的暑假,我沒有送她去上所謂的幼小銜接班,還是讓她自由發展,回鄉下陪陪爺爺奶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有時候會花上幾個小時畫畫,有時候會寫寫字、做做題,有時候也會看看電影……在我看來,沒有功利性地玩、學,是一種最好的狀態,也自然是最快樂的。不是嗎?

  • 18 # 諾小馬

    人們通常都說幼小銜接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很多家長很重視也很焦慮,究竟應該怎樣來孩子欣然接受這一過渡呢?

    都說寓教於樂,我們可以把孩子要學習的幼小知識轉化為他感興趣的遊戲中來進行學習,相信孩子樂意的接受吧!

  • 19 # 飛快寫手工作室

    幼小銜接不必焦慮,也許您不知不覺已做了很多——

    從幼兒園到小學,面臨著知識學習模式的不同,人際關係的複雜,師生互動的嚴厲化,但核心是,孩子的適應力及學習力,家長們擔心 的可能是孩子學習能否理想。

    我的心態較為放鬆,小學嘛,知識點就那麼多,孩子完全能掌握,最重要的是適應,適應學校的節奏,適應複雜的人際,適應種種活動等。但放在人的一生來看,小學還是單純的,家長還有調整孩子環境的能力,不必過於焦慮。

    從孩子一出生,我們就在對孩子進行心理,文化,表達的各種訓練,不知不覺,孩子其實已然習得了各種規則,今天的快樂就是明天的舒展,家長讓孩子心靈健康,就是對小學最好的迎接。

    這才是小學,家長都焦慮成這樣,以後,孩子要面對工作,房子,病痛,那家長能代替嗎?我個人覺得,孩子對環境的適應 能力,超過家長太多。

    有些東西很微妙呢,理念就是價值。家長切莫用自己的不發,影響孩子情緒。

  • 20 # 職場雙寶媽媽

    我家倆寶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一年級時,並沒有特意的做什麼,只是口頭祝賀他們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又成長的一“小段"。

    其實,從幼兒園畢業到小學一年級,對孩子來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依然可以該吃吃,該睡睡,該玩時還是要玩的。倒是我們父母好像比孩子還興奮、激動。

    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一年級跟他的生長過程一樣,順其自然比較好,對孩子來說才有快樂可言。父母不要過於緊張,暑假也不放過,讓孩子投身到緊張的“暑假班”去學習文化知識。暑假是用來給孩子放鬆身心的,當然了,學習藝術美術音樂類的除外,但前提得是孩子想學才行。這樣才有快樂可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的矩形後攝鏡頭組相比三星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