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叔航拍看世界
-
2 # 寶寶學堂一啟蒙
史實: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的黃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欲刺殺太子,擊傷守門太監,太子內侍韓本用聞訊趕到,在前殿逮捕該男子。
明朝就這樣一個 還有幾個清朝的例子嘉慶十八年(1813),天理教曾組織發動京師、河南、山東等地教徒起義,京師的一支並曾攻入紫禁城。後在清軍鎮壓下先後失敗。
當時衝突留下的箭頭 至於為什麼不把箭頭拔出來,目前眾說紛紜無從定論
清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日,嘉慶帝從圓明園啟鑾返回紫禁城皇宮,就在嘉慶帝換轎欲進入神武門內的順貞門時,忽從神武門內西廂房南牆後衝出一條大漢,手持短刀直奔御轎在場的眾多護軍、侍衛一時被突如其來的舉動行為嚇蒙,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轎旁的御前大臣定親王綿恩還算清醒,意識到情況不妙,忙迎上前去阻擋大漢,固倫額附拉旺多爾濟、乾清門侍衛丹巴多爾濟等幾人也隨即衝上前去與大漢搏鬥。此時嘉慶帝被這突發事件嚇得魂飛魄散,慌忙逃入了順貞門內,先前的喜慶之情,霎時間煙消雲散。大漢見嘉慶帝逃走,手揮短刀左扎右刺,一心追殺皇上。經過一番激烈搏鬥,幾人將大漢團團圍住,終將大漢擒住,侍衛丹巴多爾濟被刺傷三處,定親王綿恩的袍袖也在拼殺中被刺破。
-
3 # 致閱歷史
明朝進入紫禁城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有內應,我曾經就此寫過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莽漢闖後宮差點打死太子,絕非杜撰,這是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導語:鄉村莽漢為何要殺太子?他又是如何闖進防衛森嚴的皇宮?審訊過後為何又草草收場?看似荒誕不經的動機裡到底隱藏著哪些秘密?
皇宮,黃昏時分,一名身材粗壯的鄉村莽漢手持一根大木棒,單槍匹馬一路殺進入慈慶宮,如入無人之境。慈慶宮居住的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太子朱常洛。這名大漢在打傷數名太監後,被守衛人員團團圍住,最後終因力不所逮被當場拿下。
這不是電視劇裡的蹩腳劇情,這是號稱明末三大奇案之一的“梃擊案”。
明光宗朱常洛
這件事發生在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的黃昏時分,這名莽漢在接受審訊時,前言不搭後語,顯得瘋瘋癲癲,經過幾輪審訊後,只弄清楚這名大漢叫做張差,是薊州井兒峪的百姓,其它資訊皆一無所獲。刑部郎中胡士相對張差進行了嚴格的審訊,最後卻判定張差“癲狂症”發作,持武器亂闖宮殿,應馬上問斬。
刑部主事王之寀(音讀採)剛直不阿,他最初就直覺這樁案件別有隱情,再到胡士相急欲草草結案,就更印證了他的想法。他秘密到獄中審訊張差,並首發“梃擊案”。因為王之寀的秉公執法,此案才得以大白於天下,但是他也因此埋下了禍根,最後落得冤死詔獄的悲慘結局,此是後話。
張差在王之寀的審訊中道出實情,原來他受同鄉馬三道、李守才的勸誘,跟著一個不知名的太監進京,進京後他被帶到一條不知街名的大宅院,裡面一個太監鼓動他闖進宮門,對他說,撞著一個,打死一個,事成之後給他幾畝田地,如果能打著小爺(太子)就更是吃穿不愁了。
張差供詞一出,朝野震動,萬曆皇帝命刑部18位官員會審張差。張差供述了進一步的線索,那個帶他進京的太監名叫龐保,馬三道、李守才常往龐保那裡送炭,是龐保讓馬、李二人逼著他打進宮中。
案情到這裡遠遠沒有結束,龐保一個太監為什麼要打死太子?但是參與此案的刑部大員們也明白,案情到這裡應該結束了。大家心裡都清楚,再查下去自己的腦袋都保不住了。原來太子朱常洛的生母是一名宮女,萬曆皇帝對他的生母本是隨意臨幸,毫無感情可言,但沒想到宮女卻誕下龍子。萬曆皇帝喜愛的是鄭貴妃和她的兒子朱常洵,雖然他希望朱常洵繼承皇位,但無奈朱常洛是長子。朱常洛不招待見從他的寢宮就可以看出,慈慶宮設施破舊、防衛疏鬆,太監宮女等常侍人員都極少,所以才會發生莽漢持大棒一路殺來之事。
朱常洛此時也尷尬無比,一方面心裡憤恨不已,另一方面又不敢過分追究。
最終萬曆皇帝出面,鄭貴妃向朱常洛表示自己與此事無關,朱常洛也公開表示不相信此案與鄭貴妃有關。此案最終結果是:張差處死,馬三道、李守才二人被流放,龐保在後宮被杖斃。
朱常洛懂忍辱,他那個三十年不上朝的老爹死後,他馬上即位,是為明光宗,但無奈造化弄人,年輕的光宗剛準備大幹一場,卻在即位一個月以後就一命嗚呼。
那個鄭貴妃在萬曆皇帝死以後迅速失勢,於崇禎三年在仁壽宮終老。
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在崇禎14年被李自成殺害於北京。
鄭貴妃一生就想讓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雖然沒有如願,但是他的孫子確實當上了真正的皇帝,他的孫子就是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她最終也算如願以償了吧。
回覆列表
明朝“梃擊案”就不說了,清朝天理教進攻紫禁城,上面有個答主貼了張隆宗門的圖,據說門上的箭頭就是當時留下來的:
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十六日,京師天理教教首林清率領一百四十多教徒兵分兩路進攻紫禁城。在信教太監的接應下,有四十多人從西華門攻入紫禁城,這幫人一心想要去金鑾殿“坐殿”,順著廊房衝到隆宗門前,用兩根杉槁撞門,撞不開,裡面的官軍又向外射箭,於是他們向北逃竄,一度翻過養心門圍牆,逼近養心殿。正在宮內讀書的皇次子綿寧(後來的道光帝)得知訊息,急忙召集守軍,用鳥槍擊斃數人,被擊潰的天理教徒四散逃竄,一部分人甚至逃入到儲秀宮附近,但在清軍隨後的搜捕中被擒殺。此次突變震動京師,承平年代被異教徒攻入皇宮,實“漢唐宋明未有之奇事”,嘉慶帝為此下發《遇變罪己詔》,將此事視為奇恥大辱,但實際參與整個事變的天理教徒只有72人。
放張地圖,黃色部分是進攻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