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聊以自娛2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楚平王之孫白公勝的後代。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秦左庶長,領兵攻打南韓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次年,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兩國。白起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消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南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後因多次軍功,白起升任大良造,武安君等職。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45萬人,把趙國降卒40萬全部坑殺,只留下240多名年紀小計程車兵回趙國報信。史學家司馬遷評價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白起是位不懂政治的軍事家。不明白不戰屈人之兵的道理,戰爭的目的,不是殺人,而是制服敵人。所以,史書說他“此為破趙之功小,傷秦之敗大,然降之為害,禍大於劇戰也”!戰是死,降也是死,說不定死戰還有活路。所以,趙韓以後與秦軍作戰,拼死抵抗,決不投降。這也是秦以後攻邯鄲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卻因秦相應侯范雎從中作梗而罷兵。原因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秦軍再攻趙國邯鄲,南韓和趙國非常害怕,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 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答應了。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非常生氣,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公元前257年秋,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久攻不下。白起病癒,秦王打算白起帶兵攻取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為此,秦王很不高興。當時,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對秦王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親自探望請求,仍稱病不起。三個月後,秦軍戰敗訊息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增援。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咸陽市任家咀),秦昭襄王在范雎的蠱惑下,派使者賜劍命白起自盡。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拿起劍,長嘆一聲:“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說完自殺而死。我認為:白起之死,在於小心眼、耍性子,不能審時度勢,關鍵之時用不上,又不聽話。站在秦王角度,還留你幹啥?我講的,不知與《大秦帝國之崛起》一致不?請批評指正!謝謝!

  • 2 # 歷史小參謀

    白起被賜死的主要原因:功高震主,且有違逆君上的勢頭。

    白起的戰績與功勞,就不必細數了,可以說,在秦昭襄王時期,絕大多數決定性的大勝仗都是白起領銜。伊闕之戰,長平之戰,尤其卓著。

    長平之戰以後,白起的功勞已經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無論他想不想造反,實力在那擺著,對於有作為的君主,都不會容忍。何況,在邯鄲之戰中,秦王多次提出委任白起為帥,都被白起以身體有病推掉。

    強敵趙國已經元氣大傷,白起的用處也就不大了。功高的白起還是個倔老頭,不好帶啊。

    而此時,應侯範睢又正好遞來枕頭。

    秦王正好順水推舟,把陷害忠良的惡名推給範睢。

    大體就是如此。

    白起的死,對於六國來講是好事。對秦國來講,也是“眾望所歸”。範睢、秦王以及滿朝文武,都盼著白起死。可想而知,白起即使這次不死,也降迎來秦王的貶斥,同僚的構陷。

  • 3 # 一章十二節

    說到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確實是一部很好的劇,其歷史的還原性還是很高的。其中第三部《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白起之死更是讓人們不禁感嘆最是無情帝王家。

    白起,戰國時期四大戰神之首,一生殺敵百萬至多,被稱為人屠。

    說到白起為什麼被秦昭襄王賜死,在劇中起因要從長平之戰說起。這一戰,白起領兵大破趙軍於長平,趙軍傷亡二十餘萬,降秦二十萬。趙軍總司令趙括戰死。(都說趙括是紙上談兵,但還是覺得有本事的,只是首戰便遇上了白起。)歷時三年。(具體戰爭打了多長時間歷史有待考究)但這二十萬降兵怎麼處置?收了糧食本來就不足,放了又怕放虎歸山。便求王命,得知大勝訊息的秦昭襄王非常激動,可面對這二十萬降兵范雎站了出來,讓秦王不但不要管,不要揹負這罵名,還指責白起為什麼不殺掉降兵。他的目的是讓人們都知道殺降兵是白起一人所為,與整個秦國沒有關係。

    這個時候,白起的妻子趙曼得知(虛構的人物,趙華人)跑去見秦王,求他下詔放過趙國降兵,結果秦王下了個口詔,趙曼見狀不肯,最終還是為了不擔責任就聽了范雎的意見下了個空詔,意思是自行處置。本以為能救下趙華人的趙曼滿心歡喜的帶著詔書去見白起。見到詔書的白起心涼了,他知道秦王的意思是讓他親自下令殺掉降兵,最終二十萬降兵死於白起的一聲令下。此時白起和秦王積怨已生。

    隨後白起請命一舉拿下邯鄲攻入趙國,誰知此時趙國已派樓緩入秦獻六城求和,此時范雎因怕白起功勞太大,蓋過自己就讓秦王同意了,白起知道後很憤怒,但無奈,秦王已經和趙國簽訂了合約。接著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趙國見危局漸緩,轉手將六城獻給了齊國,秦王大怒便再次出兵趙國邯鄲,結果地勢平坦的邯鄲久攻不下,沒辦法秦王只能再派白起攻打邯鄲,但白起卻稱病推辭,秦王大怒,強令白起帶病前往,白起行軍至杜郵不再前進,范雎向秦王諫言,意思是白起已不再為秦王效命,因秦王也早已對白起不滿,便讓他在杜郵自裁。最後,劇中與正史還是有一定的出入,如果喜歡也可以多看看正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媽媽抱著孩子,有人販子來搶,媽媽出手把人販子打死了,算正當防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