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讀育兒吧

    孩子被經常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時間長了難免產生羨慕嫉妒恨的情緒。自然的,心理不平衡,在學校為了一點小事就把那孩子打了。

    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扎克伯格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為你總是拿別的孩子和他們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不可複製的傳奇,更不是父母的翻版,而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不要總拿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家孩子的長處。

    很認同《被討厭的勇氣》裡一句話:世上的父母總是說“為你著想”之類的話。但是,父母們的行為有時候很明顯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虛榮又或者是支配欲。

    可是,很多父母自己並不優秀,但是卻有著極強的虛榮心。自己沒有能力實現的願望,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卻拼命地要孩子努力去奮鬥,而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時間長了,孩子內心自然會產生牴觸的情緒,甚至很討厭那些比自己優秀的孩子,從而會做出一些反常的舉動。要麼打架,要麼報復等陰暗的心理傾向。

    而這些負面的情緒我們卻很難察覺,往往是一察覺便已釀成悲劇。

    為什麼我們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無非就是孩子在某些方面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要求,以至讓自己變得焦慮。

    然而,我們心目中的理想要求未必是孩子最想要的結果,我們的焦慮未必是孩子的憂慮。

  • 2 # 噢特慢的媽媽

    家長什麼行為會造成孩子自卑?很多時候孩子的自卑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是家庭關係和家長們一些無意識的行為導致了孩子的自卑。具體家長什麼行為會造成孩子自卑呢,一起來看看吧。

    1 當眾訓斥、打罵孩子 當眾訓斥、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很抬不起頭,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父母要教訓自家孩子,回到家裡想怎麼教訓都行。但是在大街上,或者親戚朋友面前,儘管孩子做錯了事情,嚴肅教育幾句都行了。千萬不要直接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很丟人。時間一長,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害怕與人交往。

    2 在孩子面前哭窮 人生而平等,不論貧富貴賤。貧窮或富裕是出生前就已經確定的,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儘自己的努力擺脫貧窮。所以,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灌輸我們家很窮很窮的觀念,更不要說我們家窮就該低人一等。這樣會讓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抬不起頭,而產生自卑心理。

    3 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 家庭和諧,會讓孩子如沐春風,孩子也會更加積極向上。而家庭矛盾頻發,只會讓孩子心驚膽戰。如果父母大人之間有什麼矛盾,儘量自己找時間和空間解決,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特吵,甚至大打出手,這種無意識的行為,只會傷透孩子的心。就是因為父母婚姻的失敗,讓多少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對未來的婚姻之路失去信心,甚至恐婚成為不婚主義者。

    4 拿孩子做比較 ‘比較孩子’是很多父母都做過的事情,同齡孩子之間的“較勁”,傷害了無數的孩子幼小的心靈。明明自己也是父母的寶貝,卻怎麼也比不上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很優秀,而自己總是差勁,孩子的自卑心理也由此產生。

    5 冤枉孩子拒絕道歉 因為父母是孩子絕對的權威,道歉會讓父母很沒面子,在孩子面前失去威嚴。所以在父母面前,千錯萬錯都是孩子的錯。孩子長大後,只要一遇到問題,就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從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

  • 3 # 暖陽的vlog

    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作為家長切記千萬別當著人多,在孩子面前跟別人作比較,特別是孩子不如別人的一面,這樣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影響!其實平日裡作為家長應該多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這樣不僅使孩子的心理有一個健康的成長,而且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4 # 大小A的媽

    我覺得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裡的

    對於自己孩子能力中等偏上的媽媽,有特別願意在別人面前誇孩子的,一旦遇上“好學生”媽媽,她可能會自嘲自家孩子。

    如果孩子恰巧在媽媽身邊,媽媽這樣的行為,就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次數多了,內心不強大的孩子,就會自我懷疑,產生自卑心理。

    所以,比較心理真不是個好事!

    好與壞,優與差都是自己的

    媽媽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去拿父母和別人對父母作比較,作為家長的自己聽見了,是個什麼心情?

    孩子們肯定都會嚮往強大、優秀的父母!

    作為自己能力都不是很強的家長,又有什麼資格去比較孩子呢?還以此“鼓勵”孩子進步?

    所以,無論孩子和父母的能力是否強大,那都是我們自己的!是無法取代的存在。

    如果我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我們可以一起去努力、改變!而不是用別人“刺激”自己最親愛的人。

    從我做起

    當媽媽還比較的時候,就反省自己!把自己不足的地方羅列出來,也可以讓孩子去寫!

    你會發現,孩子眼裡的媽媽,雖然是最好的媽媽,但是也會有很多不足,很多缺點,但是孩子很少去“挑剔”媽媽。

    也可能是因為很多家庭的孩子不敢去挑剔媽媽的不好。

    然後媽媽可以自我檢查,努力改變,給孩子言傳身教的做榜樣。

    這樣下來,孩子看到什麼?知道有不足的時候,努力改變,而不是隻靠說的。

  • 5 # 小不點育兒說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 ,但是期望過頭,動不動拿孩子的短處和

    他人的長處相比,會深深地傷害孩子的自尊,長此以往,孩子無形中就會開始對自己貼上標籤,我就是你們說的那樣,我不如別人,我做不好,開始對自我進行批叛,總覺得自己怎麼做也不如他人,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人格,長期以往,孩子在家庭、學校中都得不到認可,他可能會從虛擬世界或從社會活動尋求自我認可,到時可能更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日常生活中,千萬要注意:

    一、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拿孩子和他人進行比較,特別是不能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你就想想,你希望你的老闆或愛人天天拿你和他人比較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儘量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看見孩子的點滴進步,並鼓勵孩子更上一層樓。

    二、如果實在要比,就拿孩子的過去和現在相比,鼓勵孩子的進步,鼓勵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的勤奮,這樣孩子才能朝積極正向的方向前行。

    總而言之,想讓孩子擁有完整人格,就不要脫口而出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如果不小心說了,也要勇於站出來,認個錯,道個歉,讓孩子知道,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犯罪,改正了,大家仍然都會接受並喜歡他,也為孩子豎立了一個積極正向的榜樣。

  • 6 # 途言辰語

    拿孩子做比較對孩子的傷害:

    1.自卑感。

    很多家長會拿很很多孩子的強項和優點跟自己孩子的弱項比較。比如小A比你愛看書、小B打球比你好、小C比你懂事……或者會忍住不對孩子說,你看×××,你再看看你。這些語言看似平常,其實帶給孩子的傷害是我們不能低估的。孩子會在這樣的比較中得出一個結論:我不如別人好,我總是做不好。這種挫敗感和總是處於弱勢狀態的感覺會讓孩子行成無能、自卑的心理。

    2.自我價值感低

    孩子年齡還很小時,對自己的認知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最親近最信賴的人——父母。他們會從父母那裡反覆確認和印證自我。如果父母總是鼓勵、肯定和欣賞孩子,那孩子就會更自信,更有力量,也能對自我更認同和更有價值感。反之,父母總是否定、打壓、比較,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也就很低

    3.自我評價依賴在外,而非自己

    父母如果總是評價孩子,並形成這種評判的模式,孩子會依賴於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和認可。比如小的時候父母誇我時,我感覺自己很棒,批評我是我覺得自己。延續到上學、上班,那就是老師或者領導肯定我時我覺得自己很好,一旦有失誤時,沒有得到老師或領導的認可,就會覺得自己糟糕、不好。

    這樣完全失去自我的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要把人和事剝離開:你很好,只是這件事情沒做好。這樣再未來的成長孩子才能內心更有力量更自信的面對人生中各種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最後,作為被比較被迫成為“標杆”的“別人家的孩子”也要時刻把自己保持在榜樣的狀態,並努力活成別人認為的樣子。如果自己做的不那麼好了,或者別人對我的評價和期待不是那樣的,這種無形的壓力和期待會讓孩子揹負更多,同事當不太好的事情發生時,這類孩子的自己落差會非常大,抗挫能力以及自我認同感會出現崩潰式的影響。

  • 7 # 農村成成媽媽

    你好,因為孩子還小,有些事情還不明白,家長之前的攀比不管是輸贏都會給孩子產生不好的左右,不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產生自卑心理,父母們更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如果發現孩子自卑不要忽視,應當幫助孩子走出自卑心理。

    孩子自卑的危害

    1、易產生“暈輪效應”

    即以偏概全、以點概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視了自己的優點,這樣就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的惡性迴圈;表面上,他們常貶低別人,排擠別人以減緩自己的內心壓力,從而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和諧。

    2、語言表述差

    主要表現為表述不連貫,或表達缺乏感情,或詞彙貧乏等。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極有可能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的正常工作,而不善與他人進行交際和思想交流,又影響了詞彙和語言的資訊量。

    3、適應力差

    自卑感強烈的人,心理脆弱,經受不起挫折,適應力差,性格抑鬱沉悶,遇事往往自愧無能、自嘆弗如,老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識、經驗和才幹,辦事或者膽怯畏懼或者稍遇困難挫折就打退堂鼓、缺少毅力,甚至對那些本來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務,也往往認為無法辦到而半途而廢。

    家長兩種行為會造成孩子自卑

    1、家長經常唉聲嘆氣

    孩子最大的依靠就是家長,如果家長整天唉聲嘆氣,抱怨這裡抱怨那裡,幾乎沒有笑容,那麼孩子勢必會受到影響。一個在這種沉悶、沒有笑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以後也會變得喜歡抱怨,成為一個消極的人。

    2、經常向孩子抱怨沒錢

    家長有時候喜歡在孩子面前抱怨“你們學校怎麼這麼貴,家裡沒錢了!”“今天的菜又漲價了,沒錢了!”“這個東西太貴了,沒錢,不買!”這句話看似不經意的抱怨,卻會加重孩子的壓力,認為自己家真的很窮,然後買學習用品時,都會壓抑,覺得自己的家沒錢買不起。小時候窮過的人,即使在成年後有錢了,也依然會有“窮”的陰影在,還會變得自卑,內心無法富足。

    如何糾正孩子的自卑心理

    1、儲蓄成功法

    科學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動作模式的電路紋。當人重新憶起往日成功的動作模式時,又可重新獲得那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自卑,充滿信心。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時,可以指導他建立成功檔案,將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經常重溫成功的心情,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難。

    2、適當表揚鼓勵孩子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大人的肯定,所以,當看到孩子的進步時,家長應該適當表揚鼓勵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既給了他動力,又可以慢慢改正自卑心理。

  • 8 # 使用者9637091432284

    別提孩子了,眼看不感之年的成年人又能如何呢?哪個時辰能脫單成家呢?是不卑不亢的心情嗎?

    當老人的心急火燎啊。

  • 9 # 平凡的大夢想

    我覺得自不自卑需要看孩子的性格,如果是自信滿滿,活潑開朗的孩子,怎麼會自卑?反之,孩子如果本身就不夠自信,性格有些內向,不愛表達自己心聲,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變得更不自信,更不愛說話,這是一個惡性迴圈的過程。所以,作為成年人,不要讓孩子活在一個被比較的環境中。不管是你的孩子,還是別人家的孩子……不要輕易去做對比,一句話或許會給孩子帶來陰影。

    如果遇到其他家長對比自家孩子,我們應該及時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想法,以免孩子內心受到傷害。

    不管是出於望子成龍的心態,還是喜歡高人一等的感覺,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總有人喜歡比來比去。在這浮躁的社會,浮躁的人們,拼車,拼房,拼爹的年代,拼孩子也是一種趨勢。不管是電視劇中,還是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每個孩子發展特質不同,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總是與他人去對比,會讓自己活的很累。只要孩子,比過去的自己更努力,比過去的自己更優秀,那就足夠了。

    也有人說,有對比才有發現,有對比才有成長。沒錯,“比較”也是一種進步的方式。但是這種“比較”一定是積極的,正向的,或者說是縱向比較。對比的那個人一定是孩子自己,今天對比昨天,今年對比去年,期末考試對比期中考試……諸如此類。讓孩子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針對不足對症下藥。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較,這是一個值得堅持一生的品質,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當然,這並不影響孩子樹立自己的偶像榜樣。因為偶像在孩子眼中更多的是正能量的召喚,一定是因為優點在吸引孩子,這算不上是比較,是孩子成長道路的精神力量。

    作為父母,學會跟孩子及時溝通,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在即將跑偏的時候,拉他一把……畢竟,他還只是孩子,還不具備在這個社會生存的能力。

  • 10 # 趙公明710

    這要分什麼孩子,不自信的,性格比較懦弱孩子,會自卑,自信的優秀孩子不會自卑,性格堅強的孩子,會鞭策自己,自大的孩子不會自卑,只會看不起人

  • 11 # 媛媛小妹

    一:孩子非常聽話,不敢反對父母

    不是說孩子聽話不好,只是作為孩子,如果他不自卑,總是會有反對父母,和父母頂嘴的時候。但孩子非常不高興的話,可能即使父母做錯了,他受到委屈,也會現在默默的承受默默的難過,不會和父母真辯什麼。自己想做什麼事情一定先問父母的意見,如父母不同意,他在喜歡也會聽話。

    二:不喜歡和別人玩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相對於大人,孩子更喜歡熱鬧的場景,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小孩子看到另一個小孩子,結果兩個人在一起玩一小會就難捨難分不得回家,這是正常小孩子喜歡和小孩子一起玩。

    如果小孩子很自卑的話,就會表現的很擔小,不願意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大家在一起開心的時候,他就孤零零的站在一邊看著,看起來非常可憐或者不願意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就待在媽媽身邊不離開,大人都說是“怕生”

    三:敏感脆弱,動不動就哭

    大人喜歡拿孩子開玩笑,有的孩子不會當真,而個別敏感的孩子就比較容易受到傷害,甚至是因為大人的玩笑難過的哭,別人說他不好,就能記很長時間,心裡非常在意。這樣的孩子很多想怕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不僅僅自卑還很缺乏安全感。所以需要父母多愛護,當孩子得到了足夠多愛時,很可能就會一點點的自信起來。

    若:你家孩子中了,做家長的一動重視起來,平時多陪一陪孩子與孩子做親子游戲,並且多鼓勵孩子。

  • 12 # 三寶88705

    不光大人會比較,孩子也會比較,只是大部分點不同。

    是否自卑與比較有關係但並非絕對,運營得當因為比較而更有競爭力也是有可能的。

    否定麼,如果不否定。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自卑的直接原因並不是比較引發,而是由不當比較引發的。

  • 13 # 唐糖糖愛寶貝

    活在別人家的孩子陰影下的人,永遠對自己缺乏一份肯定。

    如果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這樣會給自己的孩子留下深深的陰影。無論孩子長到多少歲,始終會覺得自己差強人意,做事情也會有些不自信。

    而且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也就是為了得到父母或者別人的關注而故意去討好別人。

    長期被作比較的孩子很容易學會撒謊,因為只有撒謊才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當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敢勇於承認。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

    建議父母們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好,請從你自身的教育問題上反省一下。為什麼別人就能夠把孩子教育的那麼好,而自己卻不行?

  • 14 # A育兒和育己

    這是人的本性,不光是比較娃,還會比幸福、比金錢、比父母、比老公、比成就。單說說比較孩子這一點:第一、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父母經歷的時代比較艱苦,父母有自己的夢想,但囿於家庭條件和社會條件,夢想沒有機會實現。於是想讓孩子去完成。人都有拒絕承認自己落伍的一面,讓孩子不落伍,讓孩子實現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就會做上行比較。第二、出於虛榮心有些人,自己在事業上一事無成,孩子就是自己充面子的工具。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飛不起來了,但下個蛋,讓孩子飛。華人好面子,別人有的你沒有,心理上過不去。出於虛榮,就要去比孩子了。孩子如果很優秀,可以從攀比從中獲取優越感,這是自卑中的自負。第三、高付出vs高回報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彈指一揮間,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歷程,實現了從落後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歷史跨越。育兒方式也從原來的散養,到現在的各種精細化養育,很多父母既要上班,回來還要帶孩子,不免累得筋疲力竭。父母對孩子付出了很多,比當年自己的爹媽付出得多多了。既然有這麼多的付出,要求高回報,也就不難理解了。第四、自信的同時自卑人都有一種自我優越感,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較,會洋洋得意,會獲得自信,可以證明自己過得很好;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又會自我安慰,咱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很多人不敢承認自己並不好,因為骨子裡埋著自卑。第五、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別人可以的,我也可以,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因為有競爭和比較,人們各方面慢慢不斷升級,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人的慾望也就越來越多了。群居類生物總要顯露自己的優勢來獲取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權利,更好的生活,更優質的配偶。第六、比,才能進步這是一個有正能量的選項。透過比較,才能進步,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1954 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Stinger(Leon Festinger)首次提出了“社會比較”這一術語,意指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社會比較這種心理的初衷並不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於自我評價、自我改進和自我提高。透過比較,我們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人生的意義。因此,在大多數時候,當父母擺出“別人家”的例子時,並不是基於前面的五點,而往往是希望孩子有所進步,變得越來越好。如果別人比我們好,自己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比較,會激發我們努力奮鬥的動力;如果別人比我們差,那麼我們還可以從中獲得優越感和自信。如果沒有比較,那麼就沒有競爭,人類的懶惰的本能會發揮得淋漓盡致,那麼,真個社會不會進步,反而會倒退了。

    無論幸福、健康、快樂、喜悅、成功,這些詞語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級。我們的自我提升,也是往往透過比較來完成。我們可以透過看到他人的優秀,而反思自己的不足。比較也可以讓我們看到進步的空間和前進的方向。

  • 15 # 曉雅健身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成功,而孩子的的優秀和成功不僅和自身的能力有關,還和性格、生活環境等有很大關係。

    一、可為什麼有些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愛攀比

    中國大多數父母都喜歡比較,不僅自己愛與別人比較,也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從“把別人比下去”中尋求優越感。如果不如別人的方面就會覺得特別沮喪。攀比心理是一種狹隘的不健全的心理現象。有的人一旦攀比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就很容易產生了挫折感和自卑情緒。

    2.“激勵孩子”

    一些父母認為透過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來刺激孩子努力,可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往往會事與願違。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所以我覺得總是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以此“激勵孩子”努力這一觀點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因為一般父母總是喜歡拿別的孩子顯現出來的長處和自己孩子的不足做比較,而經常拿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的這個過程,會導致孩子心中形成一個觀念,我總是不如別人,什麼都不如別人,即便做了也不如別人,心裡的自卑感就會形成。

    二、那父母說哪些話會影響孩子,產生自卑感呢?

    1.你看誰誰誰多厲害,你要那麼優秀就好了

    記得我小的時候,那會兒生活在農村,各方面條件也相對比較差,連件嶄新的衣服都穿不上,何況什麼興趣班了,根本想都不敢想。那會兒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下午吃飯的時候看會兒電視,可是每次看到電視裡穿著漂亮的小朋友能歌善舞的時候,媽媽就會說:“看人家這個小朋友多厲害,你看你啥也不會。”每當這個時候,我心裡就特別難過,也特別委屈。覺得自己連見都沒見過,又怎麼會?

    導致後來電視裡一出現小朋友的表演之類的,我就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不想處於這個環境當中。內心也感到非常自卑。

    2.我家孩子可差勁兒了,令我失望

    大人們碰到一起,總是喜歡談論孩子的話題,可有些父母在整個談論的過程中,一直在說孩子的缺點,各種不好。

    而且孩子也在跟前,聽到這樣的話,會覺得自己在父母眼裡就是這麼的差勁兒,心裡也會特別難過,內心也會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在爸媽眼裡自己還是那麼的差勁兒,是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

    美國學者戴維·劉易斯在《教育孩子四十條》中寫到:“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

    經常拿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做比較,很容易傷害孩子,損害孩子自尊心。

    父母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可以透過別的優秀的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透過溝通、談話的方式告訴孩子這種閃光點對學習和生活的好處,並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鼓勵孩子一步一步去努力,而不是用否定的方式“刺激”孩子。

  • 16 # 嘿呦喂哦

    家長總是這樣,在和人聊天的時候,談到孩子,總會莫名其妙的就貶低自己的孩子,誇獎別人的孩子,甚至有些父母還整天嘮叨嘮叨去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攀比,然後輸的還總是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這樣的話語,帶給孩子的是多麼大的傷害!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什麼都不懂或者什麼都不在乎,當父母經常說這樣的話時,大人給孩子的感覺是背叛和遺棄。

    孩子可能因為小還不會反抗,但這種負面的不良影響會慢慢積累,孩子漸漸地不僅學會了嫉妒,還對父母產生怨恨,這種“別人家的孩子”會讓孩子非常在意大人的看法,心靈也會變得異常敏感。

    貶低孩子,具體有哪方面的危害?

    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無論讓孩子跟差生或優生比較,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經常跟差生比較容易讓孩子沾沾自喜、自滿自大,如果跟優生比較,聽到父母表揚別人貶低自己,孩子會因為不如人而自尊受創。

    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如人時,很可能孩子已經很失落,甚至正在想辦法努力。如果無知的父母這麼一對比,孩子感覺到大人的背叛——父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不喜歡自己,孩子無論在父母面前還是“別人家孩子”面前都會覺得低人一等,也沒有了改變的動力。

    孩子會抗拒反感

    處於弱勢的孩子被“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是非常受傷的,孩子由於難受會抗拒反感,久而久之會產生逆反心理,比如“他那麼好,你讓他當你兒子”,“我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我就是這樣子”,或者故意往差的方向表現,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相信作為父母的你,也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管是童年時學習成績的對比,還是成年後工作的對比、相貌的對比、成就的對比等等,把你和別人做對比,你不如意時自然會非常的難過、不舒服,但你想過沒有,身為父母的你,怎麼也把這份難受轉嫁給自己的孩子了呢?

    “別人家孩子”給你帶來了多少陰影,難道你已經遺忘了嗎?如果你還記得,那你怎麼會忍心把這份陰影帶給你可愛的孩子呢?

    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個性,也有自己的脾氣和發展路徑,沒有絕對的優秀和不優秀。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無需進行比較。畢竟,人生的馬拉松,從來不是誰跑在前面就是贏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培育自己的孩子,讓他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17 # 梅溪沐雪客

    儘管我們是大人,如果我們的家人天天拿我們去跟別人對比,你看誰誰,又買房了,有買車了又開公司了,你是不是會很鬱悶,甚至產生自卑,自愧不如,無地自容的感覺。

    我們大人況且如此,更何況一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成型的孩子。作為大人,我們有必要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個釦子。只有第一個釦子扣好了,後面的人生才是對的人生。

    要積極肯定孩子,表揚孩子,讓孩子找到人生的自信。一般自信的孩子就會樂觀開心合群,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18 # 溫暖家園傑西西

    愛比較可能是人的一種天性,比較本來也有它的好處,就是透過比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處的位置,然後更好地最佳化自己,完善自己。而很多人卻忘記了比較本來的目的和意義,透過比較獲得優越感。

    我原來也很喜歡和身邊的人對比,特別是抑鬱時,這種比較讓我痛不欲生。

    我也曾經無數次怨恨:為什麼我不比別人努力少,不比別人學習少,為什麼我就是混得不好,老天為何如此不公平?

    某天,我在暨南大學圖書館,看了一本書《社會學的邀請》,我才明白:我們的成就不僅僅只是與我們的努力相關,還與我們的出身,我們父輩的財富、父輩的學歷、父輩的社會關係、還與因為父輩不一樣而帶來的見識、自己人生路上的選擇、我們的性格等等很多很多東西相關。

    在這裡,不要妄自菲薄,又說:“我沒那麼好的父母!”,這裡想說的,仍舊是接納。其實,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沒有完美的一切,總是會缺這缺那,真正父母完美的,比較完美一些的,很遺憾,很現實,確實是社會層級越高,大機率下父母及父輩們給我們的資源越多。

    甚至我們的出身,都決定了我們。前天,和同事午飯後散步,說到廣州獵德村的村民,她說她以前有一個同事,工作不是為工資,而只是為了工資條。因為村裡每個人都有幾十套房子,村子裡有分紅,村裡只是怕他們荒廢了,所以必須要出來工作,而憑證就是工資條。

    是的,這就是出身。

    很殘酷,但很現實。其實,我自己倒不覺得殘酷。只是我明白,人與人,從一出身,早已決定了不一樣,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

    所以,根本就沒辦法比較,不是我們為了讓自己舒服點不去比較,而是,我們根本沒辦法比較,人與人從一出身也就註定了不一樣。

    但是,如此現實,就決定了我們不需要努力了嗎?就放棄一切了嗎?因為反正也比不上?

    不對的,我們雖然改變不了我們的先天,但我們依舊可以改變我們的後天。這也就是:你努力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也可能得到;但不努力,肯定是沒有的。所以,我們努力,是為了那個可能。

    另外,我們的出身也不是最不好的,還有出生在偏遠山村的孩子,從小可能沒房住,少衣服穿,少食物,沒書讀,更不可能有電腦用呢?這也是他們的出身。

    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人,憑藉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我這裡把現實說出來,並不是想殘酷地打擊大家,而是想告訴大家:人與人根本沒辦法比較,我們只能安心地做自己,讓自己朝著更好地方向發展。當你心無旁騖地努力,不再像以前被各種衝突分散精力,我相信,結果不會太差。

    如同我自己,也曾經抱怨命運不公平,我曾經渴望一個一眼就可以看到的人生;如今,我真的不再渴望,我希望活在當下,我一點去努力,慢慢地做,我相信一直如此,結果我自己無法想象,但我知道,結果不會差。

    所以,人與人根本無法比較,但並非出身決定一切,我們決定不了先天,但可以改變後天,擁有不一樣的生命。

    當然,你也許跟我說,道理我懂,就是做不到呀?

    首先,你可能是聽過,但你並不接納,依舊和別人比,所以,你需要想通去接納;

    然後,你可能說,道理我也懂了,接納了,但是還是做不到啊。

    是的,思維,它是一種習慣,一遇到別人比自己好,或者自己比別人優越,它就出現了。

    所以,既然是一種習慣,改變它就需要時間,你可能需要的是察覺,察覺到自己有比較的時候,向上比較的自卑,向下比較的優越感,就要告訴自己,我們之間的很多東西就決定了我們之間不一樣,我沒有必要自卑,也沒有必要優越感。

    長期覺察,長期調整,慢慢地,你就會逐漸減少喜歡與別人比較了。(建議學習下認知行為療法,知道什麼叫察覺,什麼叫調整?)

  • 19 # 厚德善載物

    大人的眼裡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所以愛比較。這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天天看著,自動忽略了孩子的優點,總是看著孩子的缺點(甚至不是缺點,只是沒別的孩子優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優秀,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在競爭中失敗。所以他們的本意是想用比較來刺激孩子處處做的更好。

    殊不知,別說孩子,就連大人自己也沒辦法處處都優秀,所以孩子也不是萬能的。一味地比較只會養成大人愛抱怨,小孩不自信的惡果(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報復心理)。

    如果你換個角度看孩子,或者就像別的大人看自己孩子一樣,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也有很多優點。

    所以從現在開始,不要再比較了,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灌籃高手》十多年過後依舊讓人期待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