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賢看體育
-
2 # 天蠍魔音1
垓下之戰,如果韓信用二十萬打項羽的十萬,能贏,那麼項羽為什麼打不過韓信就成立。可惜不是,所以垓下之圍是中國戰爭史最無恥的一戰。說項羽打不過韓信的人,瞭解過垓下之圍的過程了嗎?項羽雖輸了,但並不是輸給韓信。韓信根本不可能贏得了項羽,所以才有垓下之圍。背信棄義,出爾反爾,以逸待勞,絕對的優勢的兵力,最有利的地形,最強大的對手,最致命的欺騙,最痛心的失去至愛,造就了項羽最悲情的結局!別再說什麼項羽打不韓信的笑話了
-
3 # 蘇瑾殤
我來說一句,項羽並不是輸在韓信手裡。你們可能會說,項羽垓下不是輸了嗎?
垓下之戰,韓信率領三十萬漢軍,還有彭越,英布,各路諸侯軍隊。加起來不下60萬。而此時項羽則是殘兵敗將。此時的他經歷了彭越斷糧,英布反水,四面楚歌。就這樣,韓信還是沒有困住項羽,先頭部隊還被打得大敗。
我們看韓信和項羽的戰績,韓信無一敗績,項羽除了垓下也沒輸過一場。項羽打的都是硬仗,用精兵強將突破敵方。韓信善於是排兵佈陣,利用地形等因素制敵。兩者沒有可比性。但非要拿來一戰的話我認為。如果雙方軍力10萬以下,韓信打不過項羽,十萬以上項羽打不過韓信!還有平原遭遇戰項羽比較厲害。山地僵持戰,韓信比較厲害。
項羽善於用少量的精兵強將攻破強大的敵人。而韓信兵越多越好,甚至把雜牌軍都可以訓練成正規軍!
-
4 # 笑向蒼穹
千人小隊,萬種可能。勇武派永遠打不過謀站派。戰爭不是街頭混混打架角力,是以消滅彼此作文終極目的的。項羽跟韓信對戰,當項羽兵力有優勢的時候,項羽永遠都夠不著韓信。韓信會利用疲敵,分敵,誘敵,坑敵等各種層出不窮的手段削弱項羽的實力,來軟化項羽部隊的戰鬥意志,待到時機成熟然後一鼓而滅。歷史如此,兩人對戰更是如此。項羽打猛仗,韓信打巧仗。
-
5 # 老郭觀百態
不是項羽打不過韓信,而是項羽垓下敗給了劉邦的漢軍,韓信軍,彭越遊擊軍,英布軍以及各諸侯不下60萬的大軍!60萬打缺糧多日的楚軍,而且還要靠謀聖張良的“四面楚歌”亂軍心才能最終獲勝。沒有這麼多兵力,單靠韓信面對項羽,韓信是必敗無疑!因為垓下之戰初先參加戰鬥的是韓信的30萬大軍,沒想到面對項羽竟抵擋不住,損失慘重,不得不命令左右30萬其他軍隊兩翼包抄,採用車輪戰才消耗死楚軍!!這場戰爭其實很有爭議,真的沒有可比性,不能說勝者就比敗者強。韓信的後臺是劉邦,如果沒有劉邦,單憑韓信即便他兵力比項羽多,他也只有捱打的份。很多人覺得劉邦很笨,如果真這麼認為,那你們才最愚蠢
-
6 # 一起走過的日子28802263
垓下之圍,如果項羽糧草充足的話,光韓信30萬軍隊,沒有英布和彭越的軍隊,韓信是打不過項羽的,劉邦如果不背信棄義,出爾反爾,剛剛議和又搞偷襲,就沒有垓下之圍,韓信就不敢出兵,垓下之圍韓信佔據天時,地利,又數倍於兵力打消耗戰,勝之不武,
-
7 # 嘟嘟讀讀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韓信知道項羽,項羽卻不知道韓信。這是智力和武力的對決,項羽以勇猛著稱,韓信以智謀著稱。
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韓信用的是伐謀,項羽用的是伐兵。項羽是一個剛猛的拳頭,可是偏偏打在了韓信這團棉花上。
世界猛將歷史上,無人能勝項羽。劉邦韓信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困不住項羽。
曾經韓信和劉邦的一段對話,韓信分析了項羽;原文言文翻譯如下: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兇狠、仁慈和力量各方面,跟項王相比怎麼樣?”漢王沉默了好久,說:“我不如項王。”韓信拜了兩拜,祝賀說:“我韓信也認為大王是不如他的。不過,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吧。項王厲聲怒喝時,很多人都嚇得膽戰心驚,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仁慈有禮,言語溫和,部下有人生了病,他會流著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當手下的人有了功勞應當賜封爵位時,他卻把刻好了的印章拿在手裡,玩弄得磨去了稜角,卻捨不得給人家,這就是所謂的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不佔據關中卻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而讓自己親信喜愛的人稱王,諸侯們都不服。諸侯看到項王遷徙、驅逐義帝,也都驅逐原來的國君,然後自己在好的地方稱王。項王的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遭受摧踐毀滅的,天下的人都怨恨他,老百姓不願歸附他,只不過是迫於他的成勢和力量罷了。他名義上雖然是霸主,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說他的強大容易變為弱小。現在大王如果確實能夠採取和他相反的做法,任用天下勇敢的人,有什麼敵人不能誅滅!把天下的城池封賞給有功的臣子,還有什麼人會不心服!率領正義之師,順從想東歸的戰士的心意,有什麼敵人不能被打敗!況且三位秦王原是秦將,率領秦地的子弟兵已經好幾年了,被殺死和逃跑計程車兵多得無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到達新安以後,項王用欺騙的手段活埋了秦軍已經投降計程車兵二十多萬,只有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逃脫。秦地的父老兄弟對這三個人,都恨入骨髓。如今項羽硬借威勢讓這三個人稱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的。大王進入武關之後,對百姓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令,與秦地的百姓立約,只頒佈了三條法令。秦地的百姓,沒有誰不希望大王能夠在秦地當王的。按照諸侯的約定,大王應該在關中做王,對此,關中的百姓都是知道的。大王失掉關中的封爵進入漢中,秦地的百姓沒有誰不遺憾的。如今大王起兵東進,三秦之地只要釋出檄文就可平定它。”這個分析把項羽分析的透透的,項羽對韓信又瞭解多少呢?
項羽的軍隊以勇猛著稱,從鉅鹿救趙九戰九捷。剛開始人打仗都是硬碰硬,狹路相逢勇者勝;所有的仗都是這麼打。項羽的部隊裡沒有陣法沒有兵法,更沒有謀略,帶著部隊就像一柄利劍向對方刺了過去。每一次打仗,專案都是暴露在對方的火力上,在范增還在的時候,項羽的後勤,糧草,兵員配置有范增來排程;所以項羽能夠在外隨意衝殺。江東子弟損耗了之後,有范增在招募補充。項羽著名的戰例:鉅鹿之戰九戰九捷擒王離(王翦孫子),擊章邯,滅秦軍二十萬,彭城大戰三萬軍隊打的劉邦五十三萬聯軍潰不成軍。項羽一人的猛帶動了整個軍隊,但是為何碰到了韓信就不行了呢?
再看韓信的戰例,成名第一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擊敗章邯、司馬欣等三王;章邯也是猛將,但是韓信塞雍河水淹章邯,然後再打章邯。再次著名的是韓信背水結營,以3萬新兵打敗陳餘三十萬軍隊。齊國一戰,殺項羽手下猛將龍且;所到之處用的全是謀略,利用天然的河流,地形,配合自己的發明,運用謀略四兩撥千斤。以韓信背水結營一戰為例,韓信的讓新兵兵痞們無退路,只能拼死一戰。另外韓信安置了5000軍偷襲佔領了陳餘軍營,造成陳餘首尾不能相顧,軍心渙散。
韓信在和項羽的戰爭中,也是如此。韓信訓練計程車兵單兵作戰能力相當強,並且韓信在對戰項羽的時候,不是硬碰硬,而是將項羽的軍隊消耗掉。韓信從來不打沒有勝算的仗。
只能說智謀+力量,勝過力量+剛猛;項羽輸給韓信是正常的!項羽是個王者,可是帶兵的時候是個猛將,韓信是個帥才。一個伐兵,一個伐謀,勝敗一目瞭然。
項羽失敗依然是個王者,對他的名聲沒有損失。劉邦60萬大軍困不住項羽一人,天下之猛無出其右。
韓信是個軍事奇才,他說白起是個莽夫。背水結營一戰,三萬對三十萬,一戰證明這個兵仙不是徒有虛名。
-
8 # 聾子聽啞巴說瞎子看見鬼28
一個靠的是勇猛,一個靠的是戰略,單挑一百個韓信也不是對手,戰略部署,排兵佈陣,項羽還差一點,再說了項羽不是沒有贏的可能,主要是一開始沒有把韓信當回事,等韓信羽翼豐滿的時候,太晚了。
-
9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其實項羽和韓信真正面對面的交鋒是在垓下大決戰,而其它時間,項羽忙於和劉邦直接真情對對碰,鬥智鬥勇鬥法,而韓信則開拓了第二戰場——北方戰場。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破魏,破趙,降燕,平齊,把北方之地變成了劉邦的“後花園”。
而項羽卻只能和劉邦對恃於廣武澗,而其後防又被劉賈、彭越等人不斷騷擾,以至於糧草供給不足。無奈之下,只好接受劉邦的議和。議和後善良的項羽馬上撤軍,以圖“休養生息”去,而劉邦卻趁機落井下石,選擇了追擊楚軍,項羽奮起在固陵之戰中反擊得手後,劉邦聽從“智慧”張良的計謀,很快做出“分封”決定: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將整個淮南地區封給英布,並許諾只要打敗了項羽,三人統統封王,一個也不少。
果然,接到了“封賞令”的韓、彭二人扔掉“英雄貼”,快馬加鞭,很快揮軍南下。而英布聯合劉賈率軍自淮地北上,眼看形勢不妙,項羽放棄了在固陵對劉邦的圍攻,退到了垓下。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五路大軍自然不會讓煮熟的鴨子飛了,他們如影相隨,垓下大決戰也隨及展開。
決戰前,劉邦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軍事才能,他沒有能力駕馭這種數十萬人的大混戰,他知道韓信的軍事才能,因此來了個臨陣易帥,將兵權交給韓信,由韓信直接和項羽進行大決戰,決戰的結果沒有懸念,以項羽慘敗而告終,那麼,不可一世的戰神項羽為什麼會敗給韓信呢?原因有三個。
一是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垓下大決戰時,西楚國位於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項羽所率的楚軍主力已成為一旅孤軍,此時所在的垓下離江東五郡距離遙遠,成了一旅孤軍。屋漏領偏逢連夜雨,楚軍的糧草因長期被漢軍破壞,楚軍還缺糧,士兵們一直處於飢餓狀態,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就不用說行軍打仗了。
而此消彼漲的是,漢軍人多士眾,分五路有秩序推進,已經攻佔了大部分楚土,此時步步為營,全力合圍,離步步為贏已是咫尺之遙。與楚軍的缺糧相比,漢軍因為後防穩固,敖倉糧道貯糧豐富,關中源源不斷有糧草、裝備等補給,士兵們能吃飽喝足,士氣相當的旺盛。
總之,形勢的嚴重傾斜,已經為楚軍的失利埋下了苦果。
二是兵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垓下大決戰,漢軍的總兵力約有六十餘萬。其中具體分佈為:劉邦自帶軍十萬餘人,韓信擁兵三十餘萬,彭越擁兵五萬餘人,英布擁兵五萬餘人。主要大將有灌嬰、周勃、樊噲、曹參、夏侯嬰。英布、彭越、劉賈、周殷、靳歙、麗商、孔熙、陳賀、欒布、王陵等人,主要謀士有張良、陳平等人。
而楚軍的總兵力約摸十餘萬人,主要大將只有鍾離昧、季布、項聲、項冠、項悍等人,主要謀士竟然是空缺的。
總之,以一敵六,楚軍在人數下已嚴重落於下風。
三是戰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韓信經過精心策劃,奠出的戰術是:十面埋伏。面項羽還是以不變應萬變,採取直線攻擊的老戰術。
正被證明,創新很重要,項羽和韓信的決戰開始就顯現出來了。韓信先是引誘項羽孤軍深入,然後開始圍點打援,他精心佈置的十面埋伏開始發威了。項羽眼看情勢不妙,項羽充分發揮果敢的作風,調轉馬頭,下令讓前軍變後軍,立馬突圍。但這時楚軍已經深陷了漢軍的埋擊圈,想要全身而退,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結果可想而知,儘管項羽憑著舉世無雙的匹夫之勇突圍成功,但他手下的楚軍卻沒有那麼幸運了,大多數成了漢軍的刀下鬼和囚下徒。最終,垓下之的正面之戰以項羽的慘敗而告終。
總之,項羽在垓下大決戰中敗給韓信,除了個人軍事才能略有差距外,形勢、兵力、戰術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
10 # 無名過客的生活日記
項羽是韓信擊敗的嗎?我覺得不是,沒劉邦和各個諸侯韓信算什麼?只能算是劉邦整個集團打敗項羽,假如沒有這些我想韓信不用多久就被擊敗了,韓信兵仙之名虛得很,歷史上比他打仗還6的人多了去了,韓吹就別給韓信撿功勞了,劉邦蕭何張良和各個諸侯功勞也不會比你少多少。
-
11 # 碧海藍天166346777
項羽真英雄但太自信!劉邦是可惡小人,蕭何張良陳平之流是令人生厭的文人,韓信英布彭越後來千刀萬剮是應該,應該感謝呂后為項王報了一些仇。如果項羽不死的話,應該將上面的可惡之人統統凌遲!
-
12 # 三門化十
垓下大決戰,漢軍的總兵力約有六十餘萬。其中具體分佈為:劉邦自帶軍十萬餘人,韓信擁兵三十餘萬,彭越擁兵五萬餘人,英布擁兵五萬餘人。主要大將有灌嬰、周勃、樊噲、曹參、夏侯嬰。英布、彭越、劉賈、周殷、靳歙、麗商、孔熙、陳賀、欒布、王陵等人,主要謀士有張良、陳平等人,在看看項羽前後加起來不足十萬!彭城當年可是有三十萬,雖然只是去了不足四萬!!垓下就這劉邦損失了三分之一沒了!不是吳江幫了劉邦,項羽又是一次彭城!項羽輸的是劉邦集團不是韓信,況且韓信軍事確實遠不如項羽!
-
13 # 懷舊的人一般都不壞
項羽和韓信不論單挑或軍團作戰都不是項羽對手,怎麼還要問為什麼項羽打不過韓信?垓下之戰只能說明這一場戰爭項羽敗了韓劉勝了,敗給韓信與打不過韓信是不同概念的。敗給韓信是多方面條件和因素決定的,比如說,兵力,糧草…等,在垓下之戰前項羽已經和劉邦打了,被劉邦拖著拖完糧草,項羽不得不籤和約,撤兵回城,些時項羽軍團計程車氣是相當低的,加上沒糧草。這種條件下你再來個絕對兵力圍困項羽哪有不勝之理!看看之前,項羽一直追著劉邦他們打,韓信都不敢出來頂住項羽?真要能打的過項羽怎麼可能直跑,被打的損兵折將。
-
14 # 柒丶仔
這個問題就不是完整的問題。項羽最後戰敗不是敗給了韓信而是敗給了自己。 四面楚歌 亥下一戰,雖然是韓信勝利了。但是別忘了,當時是 韓信 劉邦 英布 成合圍之勢。才困住了項羽。贏的還不簡單,最為重要的是 楚軍沒有防備。 如果面對面 作戰 韓信 是贏不了 項羽的。
-
15 # 霍尼韋爾新風
首先,項羽的技能和韓信是不一樣的,韓信雖然血少,但是可以多摸一張牌,而且可以攻心,而項羽雖然比較暴力,血多一點,但是持久力肯定比不過韓信,1對1.韓信很容易裝備好武器馬防具,而項羽的話,如果不能一回合幹掉韓信,也是很難過的,換血沒優勢,牌也不夠多。
-
16 # 帝國的臉譜
楚霸王項羽和“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都是秦末和楚漢戰場上讓人聞風喪膽的戰神,他們二人最終之所以沒有能夠並肩作戰,是那個時代的遺憾,也是項羽有眼無珠。
項羽和叔叔項梁拉起他們的江東軍西征,韓信也投入了這支隊伍。項梁去世後,韓信跟隨項羽,南征北戰,項羽任命他為郎中,他以區區郎中小官,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項羽從未採納。在這種不得重視的情況下,韓信離楚奔漢,投靠了漢王劉邦。也就是說,項羽幾乎是硬生生地將韓信,送給了劉邦,讓他最終成為了自己的勁敵。
然而,這兩位楚漢戰場上的戰神,在他們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中,真正的正面對壘,其實只有垓下一戰,初次交鋒,便成永訣。二位英雄本應惺惺相惜,項羽是敬佩英雄的,連會吃肉會喝酒的樊噲他都欽佩得不得了,何況韓信這位“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不世英雄,然而,項羽卻是在韓信馬下無戰場、手下無兵將的時候見到他的,用人失察,結果失之交臂,又無端為自己樹了個大敵。
那麼,項羽為什麼打不過韓信呢?
一、楚漢戰爭之前,由於身份的不對等,致使二人也沒機會正面交鋒。韓信是淮陰(今江蘇淮安)一無業遊民,家貧,無產業,還很懶惰,年輕時靠到別人家蹭飯度日。所謂亂世出英雄,秦末天下大亂,使韓信這樣一樣人雖懶惰、又無背景、但卻很有內才的人,終於找到了出頭的機會。項羽不要他,他投了劉邦,先為治粟都尉,後在蕭何的力薦下,被劉邦拜為大將。只是,他在楚漢戰爭打響之前,因為官職太小,不可能在戰場上或其他任何一個地方,有機會與項羽正面交鋒。
二、楚漢戰場上,項羽同韓信雖然都在帶兵打仗,但戰場的不同,也使他們的沒有單打獨鬥的機會。而自從楚漢戰爭一開始,韓信就在劉邦的安排下,基本上一直在開闢北方戰場,也就是說,那段時間,韓信基本上在北方作戰,平魏、破趙、降燕、收齊,一路凱歌,捷報頻傳。在此過程中,他一方面佔領了大片土地,為劉邦擴充了地盤,另一方面,又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達到了牽制和影響項羽的目的。而項羽基本上被劉邦拖在廣武澗前,進退無據,加上彭越等將不斷騷擾,讓他後顧之憂嚴重,讓項羽如同一個被鐵鏈拴住的獅子,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在這種情況下,他更沒有機會與韓信直面交鋒。
三、垓下之戰之所以韓信勝利了,因為項羽面對的,是數倍於自己的諸侯聯軍。韓信的所謂戰勝項羽,主要是說在垓下之戰給項羽以致使打擊。當時,劉邦有自知之明,指揮大兵團作戰,他不如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在決定前途命運最關鍵的垓下之戰,他請韓信為主指揮。韓信也確實沒有使他失望,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環環相扣,將項羽牢牢捏在自己的手心,再加上以彭越、劉賈、英布等幾方面大軍組成聯合部隊,總兵力達60萬,而項羽只有區區10萬,在這種兵力處於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完勝項羽,項羽最後兵敗自殺。
然而,表面上看,項羽雖然輸給了韓信,但實際上,仔細一想,如果沒有那麼多絕對優勢,韓信又怎麼會是項羽的對手呢?
-
17 # 使用者67498973657
項羽不是打不過韓信,是輸給自己。人家搞團隊驅動,他搞個人驅動;人家在安撫人心,他在搞屠殺;人家在整合力量,他在厚黑別人。人心都是肉長的,哪裡不知道好歹,項羽自己的兵都未必幫助自己,怎麼打的過韓信呢?
-
18 # 沱江人
項羽和韓信相比,一個是將才,一個是帥才。臨陣殺敵,單打獨鬥,項羽天下無敵。運籌帷幄,決戰千里,韓信世上無雙。但兩個人都是悲劇性人物,談不上誰勝誰負,到最後,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項羽從起兵反秦,到推翻秦朝統治,每次用兵都是以少勝多,從無敗績,這其中當然包括有範亞父的獻計獻策。但項羽的確有統帥之才,領兵打仗,總是自己帶頭打頭陣,當先鋒,身先士卒,極大地鼓舞了三軍計程車氣,將士們跟著這樣的統帥作戰,還有何所畏懼,就是戰死沙場也死而無撼。
韓信則不同,一書生模樣,手無縛雞之力。但他會審時度勢,用兵如神,不是有這麼一句成語: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然而,事實上韓信與項羽正面作戰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在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項羽面對的都是劉邦,可劉邦在張良,陳平的輔助下,儘管屢戰屢敗,但總算保留了性命,有幾次死裡逃生,還多虧項羽的仁慈。
因此,說項羽打不過韓信,理由不是很充足,說項羽打得過韓信又有點說不通。總之,垓下之戰項羽是輸了,此戰不但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還受到四面楚歌的困擾,何致於不敗?
項羽,是推翻秦朝統治的唯一功臣,在這點上,韓信寸功未立,劉邦也只是湊個熱鬧,無戰績也無功勞。到最後,便宜盡給劉邦撿了,項羽被逼烏江自刎,韓信落了個滿門抄斬。
這就是兩個英雄的結局,讓後人見了嗟嘆不已。
-
19 # 路衛兵
二人打仗不是一個套路,既難分強弱,也難說高下。項羽善打硬仗,喜歡速戰速決,於不利中反敗為勝,締造戰爭神話。這在鉅鹿之戰的破釜沉舟,以及彭城之戰率3萬人馬擊潰劉邦56萬大軍中淋漓盡顯;韓信善用巧計,喜歡排兵佈陣。於謀劃中出其不意,營造戰爭藝術。這在井陘之戰的背水為營,以及濰水之戰的半渡而擊中發揮極致。也許正因風格迥異,當初韓信在項羽麾下時,所出謀略才未被採納。
二人都是軍事奇才,但也都有短板。韓信巧智,卻囿於智。比如與龍且的濰水之戰,命人連夜“為萬餘囊,滿盛沙”,堵在河水上游。這些是需要時間的,如遭遇戰便來不及。而且遇到善於用兵的對手,也容易陷入兩難。井陘之戰,如果陳餘採納李左車高壘勿戰,以“奇兵絕其後”的計策,韓信絕不敢輕易進入狹窄的井陘道,戰事也不會那麼順利。龍且增援齊國,若採用謀士壁壘堅守,讓齊王田廣召集舊部策應,斷絕韓信遠征軍糧草的戰術,韓信也無必勝把握。
項羽神速,卻困於速。比如草莽彭越,無論哪方面都不能與項羽抗衡,唯獨游擊戰粘得項羽頭疼。又如滎陽拉鋸,項羽耗不住,竟然提出和劉邦單挑。龍且拒絕謀士的理由,是“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認為打贏的才算有功。典型的項羽式短平快作戰風,應是基於對項羽的瞭解而做的決斷,久了怕項羽生疑。
項羽與韓信鮮少交鋒,彭城之戰後韓信收集散落人馬,在滎陽“京、索之閒”多次擊潰楚軍,令“楚兵卒不能西”,算是小試牛刀,但可能並未與項羽直接交手。二人唯一一次正面對決,是鴻溝議和後劉邦撕毀合約,召集各路人馬合剿項羽。韓信作為種子選手,率30萬人馬居中,部將孔熙、陳賀分置左右兩翼,劉邦、周勃大軍殿後,對陣項羽的10萬疲憊之師。韓信先進攻,結果“不利,卻”。
這三個字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韓信倚仗人多,項羽又是強弩之末,想速戰速決,硬碰硬被打敗,不得不後撤;二是故意敗退,誘敵深入。兩種可能性都有,尤其是第二種,符合韓信的一貫作風。從當時左、右、中、後的佈局來看,韓信一退就是個口袋,還是個底兒很厚的口袋。而且30萬人也不容易一下落敗,更像個陰謀。事實也是如此,項羽深入,孔、陳掩殺,韓信回馬,贏了垓下。
韓信在項羽手下做過事,瞭解項羽的脾氣和戰術,項羽對韓信卻知之甚少。項羽被諸路人馬合圍,兵力懸殊又無外援,取勝的機會本就渺茫,以一次成敗論英雄也不太公平。然而戰爭看的是結果,垓下之戰對項羽來說是致命的,也讓楚漢之爭進入了尾聲。
-
20 # 每日趣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題主明顯是以成敗論英雄呀!項羽是輸給了韓信嗎?不是的,項羽是輸給了劉邦、彭越、英布、韓信、張耳、田橫這一群人的聯合,所以項羽是輸給了時勢,而不是輸給了某一個人!
項羽和韓信面對面交手也只有在最後的垓下之戰的時候,在這之前,項羽的假想敵一直是劉邦,為什麼呢?因為劉邦這個人有很大的威望,劉邦的威望是源自於他率先以一隻偏師衝破重重阻礙,進入武關迫降秦王子嬰,在事實上宣告了秦朝的滅亡。
而項羽呢?只是在秦朝滅亡以後實力最強的諸侯而已。秦朝滅亡後,項羽擁有軍隊40萬,而劉邦也不弱,擁有軍隊10萬。然而項羽的實力諸侯是很清楚的,況且當時項羽挾楚懷王而令諸侯,因此沒有哪一方不害怕項羽的。
在這所有諸侯裡面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何擊敗項羽,反而是一個不起眼的人清楚的瞭解項羽的弱點在哪裡。他就是韓信。但是韓信也只是一個小兵而已,而且還是項羽帳下的一名執戟郎。
韓信心裡很清楚,單靠一隻力量是打不過項羽的,項羽在多年的反秦鬥爭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騎兵突襲經驗,指揮系統靈活而多變,而且項羽這個人對於戰術的運用在當時也是無人能及,因此單靠一方擊敗項羽無疑於痴人做夢!
因此韓信在投靠劉邦後提出了“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策略,這個策略的核心就是在戰略上對項羽形成合圍,在後面斷絕項羽的軍糧供給,迫使項羽陷於十面埋伏之中。為什麼要這樣呢?
劉邦出漢中的時候諸侯聯合過一次,但這一次聯合是一種假聯合,各有各的打算,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彭城之敗。而韓信提出的聯合,核心則在於用自己的人取而代之,形成真正的合圍。合圍還不算,必須把項羽置於絕地,防止他逃跑東山再起。
後來的形勢果然如韓信所料,五十萬大軍將項羽圍於垓下,但項羽最後還是突圍了出去。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項羽有多麼的厲害!
如果項羽過江東,重新豎起旗幟,在以後劉邦剪除諸藩王的時候東山再起,江山是不是劉邦的還真不一定!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項羽不是敗於韓信,而是敗於時勢,敗於眾人的圍剿,非項羽之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回覆列表
因為31歲的項羽過了運動的顛峰期,一個好的帥才不一定是好的將才,一個好的將才不一頂是好的帥才,如果給韓信1-10萬兵,項羽1-10萬兵,肯定項羽勝,如果給韓信100萬兵,項羽100萬兵,30歲前2人打個平手,30歲後肯定韓信勝,但當時那個時代不可能1個人帶100萬兵:
因為場地,年份不同,沒有可比性,我們從事件看本質,就能找到答案
有一句話叫"空穴來風,未必不因",所以從當時那代人的評價,確實能看出2人的特點,他們是距離那個時代最近的人:
1,韓信:對於韓信的評價是;"國士無雙","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可見當時外界對他帶兵的才能評價非常高,在北伐時有過只靠3000人破了趙國20萬,項羽未攻下的齊國,被韓信輕易攻下,但也要考慮當時韓信攻齊國時,後方也有龍且20萬的兵力在另一面牽制齊國,但後來也滅了龍且的20萬兵,這些戰役中韓信更注重"智"的運用,韓信在北伐過程中是沒有張良,陳平,蕭何等人出謀劃策的,但仍然打了了3分之一個地盤,雖然楚漢5年之戰是一個整體智慧對2個人智慧(項羽和範亞父),但可以看出韓信在巴蜀對劉邦的一番話,對當今大勢的瞭解程度深,有較高的大局觀才能如此瞭解天下大勢,而項羽在鴻門宴放走劉邦,遷都彭城,放走韓信,張良,陳平等人才,和剛愎自用關係不大,主要是項羽眼見不是太深,當時的時勢普通人確實認為劉邦不足為懼,但有大局觀的範亞父心裡是清楚的,韓信最後輸在劉邦手裡,可見他的大局觀也不是最高,但高於項羽,所以有了較高的大局觀,加上兵法好,絕對是一個一流帥才;
2,項羽:對於項羽的評價是"力能舉鼎","吼一聲就能嚇倒1000人",在"破斧沉舟"項羽5萬大破40萬秦軍(24歲),在"彭城之戰"3萬大破56萬(28歲),僅帶領800騎兵突圍了韓信的"十面埋伏",這些看出項羽更注重"力"的運用,從個人英雄主義上,項羽的勇猛確實超過了關羽,呂布,秦瓊,但運動員的顛峰期過30歲就結束,大家去看下男運動員,24-25虛歲這一年,運動素質最好,在30歲前能保持一個好的狀態,保持不走下坡的狀態,不是說30歲後得不到金牌,但如果30歲後拿金牌可能當時大多數競爭對手年齡也大,自己30歲後靠經驗奪冠多於身體素質,所以這就是項羽31歲兵敗垓下的原因,過了運動顛峰期,項羽也會兵法,在逃到烏江之前,在固陵用28人就打敗了幾千人漢軍,但他的個人英雄能力比他自己用兵法更可怕,絕對是一個一流將才;
總結:一個好的帥才不一定是好的將才,一個好的將才不一頂是好的帥才,如果給韓信1-10萬兵,項羽1-10萬兵,肯定項羽勝,如果給韓信100萬兵,項羽100萬兵,30歲前2人打個平手,30歲後肯定韓信勝,但當時那個時代不可能1個人帶100萬兵,所以本人認為是2人實力相當.
就例如投1個3分球,如果晚投1秒可能就不進了,但不代表你沒有3分球能力,在實力相當的對決中,肯定會有時機出現,看的是如何選擇,如何選擇靠的是自己的性格,如果改變自己的性格靠的是讀書.......
人性分析,拋開能力,只看人性,都有不厚道的地方:
劉邦:流氓一個,卑鄙小人,貪才好色,心狠;
韓信:在北伐下3分之一地盤後,張耳都被劉邦封了趙王,韓信沒有封王,要求做個假齊王也是人之常情,但後來為了自保殺了好兄弟鍾離昧確實不厚道;
項羽:聽易中天說此人打完一座城就會屠城,這點我沒有進行證實,但此人多少是有點殘暴的,這點註定不得民心;
項羽和韓信都是死在劉邦手裡,是都去和一個流氓講意氣,但透過數學運算中的等量代換得:項羽和韓信的差距是不大的,下面是假設,如果當時韓信當時聽蒯通的在北方自立為王3分天下,估計劉邦會最早滅亡,因為當時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只有6年命,靠漢軍是打不過楚軍的,項羽肯定不會再次放過劉邦,但韓信是不可能讓項羽完全吞併漢地的,否則自己實力就等於降低,就算2人不一起出兵,而項羽和韓信又沒有矛盾,退一步只要韓信不出兵,就是幫忙,以項羽脾氣也不會介意在滅漢後給韓信一點地,商量2分天下是很正常的事,2個人都是楚華人,韓信當時有30萬兵,項羽有10萬+本營10萬,項羽變成南楚霸王,韓信變成北楚霸王,之後的幾十年就是韓項2分天下,因為韓信和項羽都是老實人,不過當時的匈奴蠻厲害的,號稱40萬雄師,就是想娶呂后做老婆的那個匈奴,知道不?就在北方邊界,接下來的事還是不好說,可能韓信和項羽好兄弟講意氣,一起滅匈奴也說不定,可能忽必烈提早出現2000年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