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下三農
-
2 # 少三番
農村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房地產市場的不斷興起,傳統的木匠手工藝變得越來越吃香。在城市商品房建設過程中,房屋裝修,定製傢俱,木匠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另一個傳統工藝瓦匠,卻面臨失業的風險。因為現在房屋都是樓房,很少建瓦房,所以這些瓦匠工藝也逐漸被社會淘汰。
農村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句話怎麼理解呢?一、木匠怕摸。一個成熟的木匠師傅,是需要經過大量的時間和摸索,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做出讓人滿意的木製品。除了師傅領進門,修行還是得靠個人,不斷的實踐使提高木工技術最好的方法。
農村還有一些描述工匠的俗語如:木匠看尖尖,瓦匠看邊邊。意思大致相近。對於一個木匠來說,一件木製品是否成熟,可以透過傢俱的平整度、光滑度、打眼方正、垂直等等方面來衡量。可能從表面上看,看不出什麼細節問題。但是一件木製品經過手一摸,如果光滑平整,那麼就能反映出工匠的技術是否嫻熟。相反如果手感粗糙,表面不平整,那麼工匠的技術可能還沒到家。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的木匠怕摸。其實一個成熟的木匠肯定有信心經過別人的考驗,做出一件令人滿意的木製品的。
二、瓦匠怕看。以前農村人基本上都是建的瓦房,只是現在都是樓房,基本上很少見到瓦房了。傳統的瓦房,基本上蓋瓦都會請專門的瓦匠師傅來蓋,畢竟一般人手藝不嫻熟,蓋的瓦房容易出現漏水的問題。一個合格的瓦匠師傅,蓋的瓦房,無倫從各個角度看,都是很整齊的,而不會出現娃娃扭扭的問題。但是不成熟的瓦匠,蓋的瓦,即使按照規定的木樁路線來新增,總是會出現歪扭的問題,旁人一看,就能感覺到這個瓦匠技術不到家。
這也是為什麼瓦匠師傅怕看,就是擔心自己的手藝不夠好,瓦放的不夠平整。因為這種不像木匠可以靠手摸的,只能透過視覺來檢驗。
-
3 # 響水大米
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乍一看,還以為是木匠、瓦匠是大姑娘呢,又怕摸,又怕看的。其實這是以前的人們對木匠、瓦匠兩個工種的判斷好壞,水平高低的一種方法手段。
木匠怕摸:大家都知道木匠是靠木頭來打造各種物品的。無論什麼樣的木材,或是有癤子或是表面凹凸不平有坑,水平高的木匠用木刨子刨光後,保證做出來的東西光禿溜平摸起來絲毫沒有扎手感。所以木工師傅的刨子功夫是關鍵。同時木刨子也是木匠師傅的寶貝,是絕對不讓別人觸控和使用的。所以看一個木工師傅的水平摸摸打好的東西就能知道是否專業。
瓦匠怕看:記得小時候家裡蓋房,請來的瓦匠師傅在砌牆砌磚的時候,都會掛上一條直線找齊。用瓦刀把磚上抹上水泥後,把磚往上面一放,然後用瓦刀對著磚輕輕的敲來敲去,以達到牆面平行一條線的目地。所以看瓦匠手藝怎麼樣,只要看看他砌牆的磚是否平齊就可以知道他的水平了。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雖然是對木匠、瓦匠的技術水平的一種檢驗方法,其實也是這兩種工種的技術標準。作為有經驗的木匠老師傅是不會做出凹凸不平毛刺佈滿的傢俱的,同時瓦匠師傅砌出的牆磚歪七八扭是瓦匠最大的恥辱。凡事都有標準,只有熟練才能達到專業的水平。
-
4 # 大鄉
過去農村的木匠、瓦匠都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手藝人,他們的工作不是簡單的敲敲打打,而是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工藝上講究分毫不差。好的手藝人不怕挑刺,但手藝不精的手藝人則有心力打怵的地方,農村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講的就是透過簡單的一招就能判斷出木匠或瓦匠活幹的好不好。
我們在選木質傢俱的時候,除了視覺上的感覺外,最直觀的就是用手去觸摸了。若是摸上去毛刺叢叢,有扎手的感覺,就能判斷出這木匠的磨工活幹的肯定不好。若是摸上去板材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就能判斷出這木匠的刨工活不精。所以手藝不好的木匠“怕摸”。
而泥瓦匠操作的是整個屋頂或整面牆,透過摸就不能直觀地感受到做工的好壞了,但透過看就很好把握了,房頂的瓦摞地齊不齊整,一眼就能看出來。牆壘地直不直,用手一標也能看出來。所以手藝不好的瓦匠,搭眼一看就能看出來,所以他們“怕看”。
農村也有句老話叫“木匠看尖尖,瓦匠看邊邊”,這木匠的“尖”就是“角”,拐角、斜角整的不好,要麼做不出活來,要麼做出來的活“立楞巴歪”。瓦匠就要把各種“邊”做齊整,否則房子不牢固、不美觀。
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煉,好貨不怕實驗” ,無論是摸還是看,只要手藝精了,人人都會稱讚。
-
5 # 仙界修魔
過去有個地主請木工做八仙桌,先做木馬試手藝(兩根木頭交叉,中間打眼穿跟木頭),扔水裡浸泡,撈上來敲散。一木匠通過後,做了八張八仙桌,最後放平整地面驗收任意組合拚攏,總有一張不對勁,只有回去請師傅。
跟師傅做過中藥櫃,每個屜子隨意換位置,抽拿感覺得一致。過去木材很雜,手藝難做。學徒時,機器開始盛行,幾年學徒沒滿就走了,現在都是板式傢俱,機器做出來誤差很小,結實耐用大不如從前了。
-
6 # 風情5745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其中道理是,過去的木匠、瓦匠完全是手工技術藝人,沒有機械化代替。製作都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工藝上講究分毫不差。
技術好的手藝人,是根本不怕挑刺的。手藝不精的手藝人就會心虛,被稱作木匠怕摸,瓦匠怕看,講的就是活幹的好不好。
過去的木匠不像現在,用釘子。完全是旬套旬拼接,有一絲誤差就會凹凸不平,摸上去毛毛糙糙,坑坑窪窪,就能判斷出這木匠活不精。所以手藝不好的木匠“怕摸”。
泥瓦匠製作主要講究的是橫平豎直,不需要摸,眼一看就一目瞭然。瓦蓋的齊不齊,牆砌的直不直,粉刷的平不平。瓦匠“怕看”。
-
7 # 頁川木木侃三農
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是對手藝人的作品的一種技術鑑定的說法,用手工製作出來的東西是無法用精密的儀器來檢測的,特別是一些比較粗糙的物件,蓋房子頂上蓋的瓦片更是一項粗活,好歹只用眼睛看就一目瞭然。雖然話糙簡單,但反映出歷代人對手藝人技術好歹的肯定。
木匠每做一個物件不但要求密涯細縫,不露死角,而且要求平整光滑,粗糙與否雖然說用肉眼觀察一下略知一二,但平整光滑還需憑手感,平不平整光不光滑用手一摸,有什麼技術問題就會一覽無遺,技術過硬的木匠,他做出來的物件是不怕別人摸的,怕摸的只是那些學藝不精的邋遢手藝人,而技術過硬,手藝精湛的木匠確實也很難找到幾人,手藝平平的佔了大多數,所以木匠做出來的東西最怕的是別人去摸,看看可以,摸了就出“屎渣”了。
“瓦匠怕看”其實也不簡單,現在的房子不管你蓋幾層,頂層用混凝土澆灌平頂越來越吃不開了,因為過不了多久就會開裂漏水了,所以在頂層上面還需要用木楞子搭瓦條,然後蓋上瓦片才比較好,看似簡單,其實也是個技術活,從外觀看必須要美觀,一溝一壠必須要直線,從裡往外看必須要看不見有光線,如果蓋好瓦片之後發現有光線,房主可能會不滿意,甚至還要返工,而一返工就很麻煩了,所以才有“瓦匠怕看”一說,其實蓋瓦見點光是無所謂的,沒有必要因見一點點光而糾結,因為那點光是因為瓦片有點變形,陽光從翹起一角的瓦片中射進去的,雖然見光,但不會漏水。
-
8 # 最三農
在農村經常被人說起的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就是檢驗一個木匠或者瓦匠的技藝高低的。咱先講個故事,常被人當作笑話來講,但是很真實。說的是一個人去買車,到了店裡,話不多說,讓銷售員開啟引擎蓋,敲打敲打,摸摸。然後在問問價格之類的,這個時候銷售員都會認為是行家,會給你一個很優惠的價格。
切換到“木匠怕摸,瓦匠怕看”也是一樣的,木匠做出來的活,表面上很難發現瑕疵,如果用手順著平面去摸一摸,尤其是桌子的四個角,木材的拼接處,要仔細摸這樣細節的地方,只有這樣的地方摸著很舒服了,才能檢驗這個成品的好與壞。像極了上學的時候,作業一知半解怕被老師看到時的擔心。
瓦匠就是在農村砌磚的,以前在農村蓋房子不太講究,只要能蓋起來,四四方方的樣子,差不多就好了,也很少有人深究做工精細不精細的。所以就有很多二把刀也當個老師去砌磚,能多賺些錢,熟能生巧,慢慢的也都成了手藝很好的老師了。想檢驗瓦匠的好壞,只要去看看他做工時候的樣子,牆的拐角處是不是垂直,直線處有沒有傾斜,只要把細節做標準了,這樣的瓦工也是好樣的。
從成千上百年的俗語裡,我們也能看到,即使時光流逝了,一件事情的完美程度還是在於對細節的把控,只有把細節做到完美了,才能得到一件完美的作品,才能做到雅熟共賞。
-
9 # 搬起石頭砸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在這裡其實就是說的施工質量問題,對一些表面質量,我們普通老百姓也有檢驗施工質量的一些簡單方法,如:摸、看、吊、靠、敲等!
1、摸,用摸的方法檢查木製品的表面質量,木料刨得平不平整,接縫嚴不嚴實,上漆前有沒有打磨,油漆中有沒有雜質等等都可以透過摸來直接檢查。
2、看,也是透過看來檢查質量,瓦匠怕看是指瓦匠蓋完瓦後,在屋蓋底下仔細檢視蓋瓦的嚴密度,最好是晴天有太陽時,哪裡有問題是一目瞭然!
3、吊,指用一個吊線錘來檢查房屋牆柱的垂直度,當然現在有各種先進的儀器了,也比吊要精確!
4、靠,一般可用於初步檢查內牆粉刷的平整度,用一根較長的鋁合金往牆上一靠,平不平整,直接就能判斷!
5、敲,這種方法可以用來檢查貼板磚所用砂漿的飽滿程度,用一個小膠錘,輕輕敲擊各塊板磚(牆地磚均可)並聽發出的聲音,砂漿飽滿的會很沉悶,空的則會響亮!
當然,還有很多檢查質量的一些土辦法,一個目的,就是用於檢查作業質量的!
-
10 # 農人解說
“榫卯結構”是傳統木工的靈魂所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已經“等不起”榫卯結構了。身邊的朋友,很多人這幾年都經歷過裝修,家裡的櫃子分為“木工”做和去傢俱市場買現成的兩種,各有優點,但無不例外,所有的木質傢俱中,幾乎都沒有榫卯結構,釘子、膠水是現代的標配。
曾經我聽一位老匠人說過,在木匠上能真正稱得上匠心獨運的起碼得摸爬滾打二十年,用二十年來不斷磨鍊自己,又沒有一份體面的收入,沒有多少人做到,能做到的無不是大師,這些大師的木工活,集中在了高階的紅木傢俱,一套幾十萬的沙發,你找不到膠水,找不到釘子,卻能用上百年,這才是真正的木匠。
農村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句話前半句的意思是,木匠做的東西,光靠眼睛看看不出品質好壞,用手觸控,木質表皮處理的工藝,結合面處理的工藝,都能摸出門路,不過農人覺得這裡的木匠頂多算是木工,因為評判一個木質作品的好壞,用摸來判斷,本身就是停留入門的狀態,用釘子用膠水也能摸起來光滑,也能稜角分明,真正通篇做到無縫連線的榫卯結構,實在少之又少,也許你能做,但使用者可能也買不起,等不起,大概這就是當今“木匠”的尷尬了。
木匠的唯一出路,想必就在高階紅木傢俱上,全實木,精美的雕工,完美的手工工藝,沒有鐵釘生鏽的煩惱,也沒有膠水用久了後粘合力減弱的尷尬,完全是工藝品的存在,一套紅木的賣價體現了匠人的價值。
再說瓦匠,如今農村也就留有幾座老宅還是瓦房,新修的小洋樓幾乎不用蓋瓦了,瓦匠的手藝因為失去了市場也隨之丟了飯碗,現在農村已經沒有談的上名號的瓦匠,這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必然結果。
在以前,瓦匠怕看,說的是技術嫻熟的瓦匠工人,再怎麼蓋出來的瓦房,瓦簷邊緣總難成一條直線,一眼就能看出這個瓦匠的真實水平。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句話告訴我們,評判一件事的好壞,要多角度去分析觀察,是看還是摸,要根據事物本身的特徵來,有針對性的去看去摸,才能事半功倍,抓住重點。
-
11 # 昕瑞生態
木匠、瓦匠是農村的傳統手藝人。隨著機械化的普及,農村的木匠、瓦匠的從業人員越來越少。但在以前農村這些手藝人,技術都是非常好的,從業人數也非常多。為什麼會說“木匠怕摸,瓦匠怕看”?
1、“木匠怕摸”,木工技術好不好主要看木製品是否平整,手一摸就能感覺出來。以前的木匠做傢俱是沒有用釘子等固定,都是用榫卯結構把傢俱的各個部分連線起來的。木頭刨的平不平整,直接會影響到榫卯結構的連線。
木板、木塊有沒有刨平整,主要是靠手摸,用手感覺是否平整。不平整粗糙的木塊、木板的表面會有毛刺,用肉眼是比較難觀察到的。木匠一般是用眼看刨的木頭是否筆直,用手摸感覺是否平整。木塊、木板是否直,是否平整,直接影響到榫卯結構的連線。人人都會用手摸看是否平整,技術好的木匠師傅是不怕被人摸。
2、“瓦匠怕看”農村還有很多瓦匠,但現在的瓦匠很少人做瓦,現在農村自建房很多蓋瓦的。這些瓦匠師傅,在房頂上蓋瓦,“身在其中”,很難看到蓋的瓦是否橫豎對齊,更重要的是瓦與瓦之間的縫隙。瓦有沒有蓋好,直接在強光下就能看出,並不需要專業的技能。瓦沒有蓋嚴實,遇到大雨就會漏雨,“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
結語:木匠、瓦匠師傅的技術好不好,木匠怕用手摸,瓦匠怕看。農村建造一棟自建房不容易,一定要及時監工,等你事後發現了問題很難修補。 -
12 # 駿景農業
隨著下現在社會機械化操作的普及,農村很多以前的老手藝也在慢慢的消失不見,一些老手藝人也不再是農村不可少的角色了。不過雖然現在沒有了這些手藝人,可是他們的技術卻不是吹出來的,農村對於他們的技術可有著自己的判斷方式,來驗證他們的能力,就拿木匠和瓦匠來說,“木匠怕摸,瓦匠怕看”就是一種判斷方法!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木匠怕摸:在農村的木匠,那可是不用釘子就能做出一套傢俱的高手,靠著榫卯結連線,結實還好看。而想要用榫卯連線,就要求木板平整順滑,打眼精確。這對木匠的刨子,鑿子使用功力都有很大的要求,一旦使用不好,拿手就能摸出來,是否平整,是否有毛刺!所以一些技術不好的木匠害怕被人用手摸!
瓦匠怕看:農村的紅磚大瓦房現在也幾乎很少見了,所以現在做瓦的也很少了。做瓦時對瓦片的弧度掌握要十分的精確,因為一旦弧度不正確,那瓦片與瓦片之間就沒有辦法完美貼合,一旦下雨的時候,就會漏水。而且這種情況人眼一看就能發現,因為瓦片會翹起來,所以才有“瓦匠怕看”的說法!
以上,就是為什麼木匠師傅怕摸,瓦匠師傅怕看的原因了。當然一般技術好的手藝師傅任你怎麼摸,怎麼看都是不會害怕的!
駿景——殷
-
13 # 一品小十六
農村俗語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說的是什麼意思?
木匠和瓦匠在過去的農村,絕對是靠手藝吃飯的行當,手藝好的木匠瓦匠單靠自己一人就能養活得了全家,不僅如此,還可以帶動就業,有的手藝人只幹手藝活,邊角料的小活就交給妻室或者徒弟來幹,這樣沒有手藝的妻子也可以跟著賺點家用,可是如何能判斷木匠瓦匠的好賴呢,這就用上了如題這句話“木匠怕摸,瓦匠怕看”。
看木匠活的好賴是用摸的。小時候遇到村裡的木匠幹活總愛湊過去看,因為感覺一塊不規則的木頭經了木匠之手就打磨成一個個有模有樣的成品,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總會用手蹭幾下,感覺特別神奇。其實木匠們在幹活的過程中總用手蹭也是為了試一下打磨的平不平整,滑不滑溜,一個傢俱用眼睛看起來或許沒有什麼毛病,但是等親手摸一下便知打造的質量了,所以在木匠交工時,如果手藝不好的就會怕主家摸,一摸本來看著還不錯的東西可能就會露出瑕疵。
瓦匠卻與木匠不同了,瓦匠不怕摸,因為你不管怎麼摸也摸不出個四六來,但他怕看。過去農村土房的房蓋兒都是壓的片瓦,不似現在用這種瓦那種瓦,而瓦匠能將瓦蓋好,一片壓一片滴水不漏才是好手藝,否則颳風下雨時,屋裡屋外一個樣那不慘了,所以看瓦匠的手藝只要用眼仔細看就行,技術不好的一眼就能看出不整齊不美觀。
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有一技之長傍身很重要,比抱別人大腿要重要的多,靠人不如靠己,身懷技藝什麼都不用怕。
-
14 # 老農民說事
俗話說“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相信在一些老年人的生活中,一定對木匠和瓦匠這兩個職業不陌生,因為他們以前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婚喪嫁娶,還是蓋房子,都要找他們幫忙,現在隨著機械化的逐步普及,瓦匠這個行業已經慢慢的衰落了,知道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能在這個行業裡立足生根的人也越來越少。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時候,總是會聽老人們講到各種的俗語,這些俗語現在仍然非常有意義。
經常會聽到的一句俗語,就是和木匠和瓦匠的生活相關的,即“木匠怕摸,瓦匠怕看”,字面意思很簡單,木匠怕別人摸他們做成的手工製品,瓦匠怕別人看他們做成的房屋,為什麼會這樣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意思是說,不管十哪一行業,有能力十分出眾的人,就有能力十分低下的人,木匠和瓦匠這兩個行當也是這樣。當一個木匠做成一件傢俱的時候,如果做的質量有問題,那最怕被別人用手摸了,因為只要一摸,就立馬可以知道這個傢俱的優劣高低,當一個木匠做成房子以後,如果房子質量有問題,比如房屋牆面歪斜,那最怕的就是別人仔細看這個房子了。
-
15 # 劍仙永俊
木匠怕模,瓦匠怕看。在早些曰子科學不夠先進,檢視質量木匠做的活用手模模平不平,亙匠乾的活用水平尺看看,吊線也行,橫平豎直,做為標準,一些活不好的,在這種檢驗下會現形。
-
16 # 關山聽風
木匠和瓦匠是民間兩種很古老的職業,也是民間古老的技藝和文化。那麼木匠和瓦匠在舊時一般是男人,為什麼怕摸,是怕癢嗎?為什麼怕看,是害羞還是有什麼說不出口的事?當然都不是,要摸的和看的,指的是他們做的事兒,而不是他們的本人。
隨著時代變遷,原來的百行百藝這種民間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很大一部分漸漸地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湮沒。木匠和瓦匠在過去是人們最熟悉的兩行業,木匠行業已被機械化代替,而瓦匠行業,一部分已消失,一部分還在最後堅守。下面就來說說我所知道的“木匠怕摸,瓦匠怕看”的說法。
(傳統木工)
木匠怕摸從民間傳統技藝來說,其實最怕摸的不是木匠,而是漆匠。漆匠剛把漆刷好,油光透亮,煞是好看,有的人忍不住要用手去摸一下,結果留下手指印,或整個手掌印。那有多難看呀,不得不返工重新刷一遍。因此,漆匠在給傢俱刷完漆後,要在一邊守著,凡來人觀看時,就要提醒一句,剛上好漆,別亂摸。
過去的漆一般是土漆,沒有現在的人工造的漆容易幹,一要看天氣,二要看技術,天氣好技術好,半天就幹了,天氣不好技術不好,一兩天還幹不了。因此,過去的漆匠連自己都不敢用手摸刷漆的傢俱,而是用口向刷漆的傢俱哈氣,傢俱上面有水氣,證明刷的漆幹了,沒有水氣,說明漆還沒有幹。
過去,民間與木匠直接有關係的行業,有鋸匠和漆匠,他們之間也有一句順口溜:“木匠怕鋸匠,漆匠怕木匠”。意思是說,把圓木鋸成枋和板片的匠人,如果技術不到家,鋸出來的枋和板片像一條類似正弦曲線,那木匠加工的難度就增大了。如果鋸匠鋸出來的枋和板片成一條直線,木匠加工時就要輕鬆得多。同樣的道理,如果木工手藝粗糙,那漆工在打磨和刮灰時,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和材料,刷好漆的傢俱,看起來不像鏡面,而是凹凸不平。這個時候,主人家責怪的肯定不是木匠,而是漆匠。
(油漆工)
也就是因為如此,漆匠也不想當冤大頭,每當接到傢俱活的時候,他們要用手摸一摸傢俱的板面和榫頭,哪些地方是可打磨平,哪些地方是打磨不平,哪些地方可用灰(即漆傢俱的打底料)抹平,哪些地方用灰抹不平。民間平時說:“木工學藝不精靠漆匠糊”就是這個道理。漆匠看到木工做得太粗糙,因花的時間、力氣和材料多,自然價格就要高一些,不然就不肯做。
漆匠的這一摸,讓木匠感到害怕。因為,手藝人大多靠名聲吃飯,傢俱做得好不好,是細還是粗,漆匠摸一摸就知道了。漆工並不是有意損壞木匠的名聲,他們也要手藝的名聲,最實在的是要合理的漆工價格,要與傢俱的主人討價還價。這樣,無意中就損害了木匠的名聲,同樣也教會人們辨別木匠技藝優和差的方法。
民間俗話:“木匠怕漆匠,漆匠怕光亮”,“木匠怕漆匠,漆匠怕談匠”等。木匠怕漆匠的原因就是怕漆匠的“摸”,怕漆匠看出木工手藝中的瑕疵,怕漆匠刷漆後,木工的技術高低一覽無遺。
(傳統木工)
瓦匠怕看過去,瓦匠分兩類職業,有專門從事燒磚瓦的,叫燒瓦匠,有專門從事撿瓦的,叫蓋瓦匠,兩者簡稱為瓦匠,其中能蓋瓦匠的名氣大,所以現在有的地方一說瓦匠,就專指蓋瓦匠。
過去還有一種泥瓦匠的稱呼,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建房時砌牆的磚匠與蓋瓦匠統稱,另一種說明有些人既會泥水工,也會撿瓦,是多面手。也有的是分開的,磚匠專門砌牆,瓦匠專門撿瓦,因此,過去多數情況下,磚匠就是磚匠,瓦匠就是瓦匠,分工明確。
那麼為什麼說“瓦匠怕看”呢?這裡得分兩方面來說。
第一種是燒瓦匠。
燒瓦匠把瓦做成土坯子,曬乾後裝進燒瓦的窯裡,然後用柴火燒製。一般來說,根據窯的大小,要燒三至七天,然後停火封窯,讓其悶一段時間才開窯。過去,民居用的一般是喜歡小青瓦,瓦匠燒的大多是小青瓦。當然也不少數人家和建築喜歡紅瓦的。這就要求瓦匠要有高超的技術,人家要青瓦,就要燒出青瓦來,人家要紅瓦,就要燒出紅瓦來。
(傳統燒瓦泥坯製作)
有一些瓦匠新手,技術不過硬,別人要青瓦,他燒出來的卻是紅瓦,而別人要紅瓦,他燒出來的是青瓦。這叫到火候技術不到家。
燒瓦匠最提心吊膽就是開窯時候,畢竟一窯瓦是燒瓦匠的心血和收入,窯裡的瓦到底是青瓦還是紅瓦,只要看一看就知道了。燒瓦匠在開窯時,既自己怕“看”,也怕別人“看”。然而醜媳婦也要見公婆,開啟瓦窯門,產品到底怎麼樣,一眼就看出來了。
第二種是蓋瓦匠。
民間不管是新房子新蓋瓦,還是正在住的房屋翻瓦(撿瓦),一般都有要請專業的蓋瓦匠。
新房子新蓋瓦要簡單一些,一切都是新的,把瓦蓋好就行了。住房舊瓦翻瓦要複雜一些,既要把瓦間的樹葉、雜物等垃圾清理掉,還要把已碎的瓦換掉。我國民間講究節儉,一些殘缺不全可利用的瓦片,都要利用。因此,房屋頂上蓋的不一定每片瓦都是全瓦,適當要放一些大一點的碎瓦片在裡面。這就得看蓋瓦匠的技術了。屋頂上的瓦蓋得好不好,主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不過這是一種表面現象,看不出什麼名堂,就是蓋瓦匠自己面對瓦片之間的千縫萬隙,心裡也沒有數,所謂“瓦匠怕看”也不是看這些。
(撿瓦)
“瓦匠怕看”主要是看天下大雨時,所蓋的瓦是否漏雨。民間有一種傳統約定,蓋瓦匠蓋好瓦或撿好瓦以後,其工資並不是一次付清,一般只付一半,或者三分之二,有的人多少隻給一點。剩下的工資要等到天下一場大雨,看蓋好的瓦或撿好的瓦漏不漏雨,如果漏雨話,就要返工,直到不漏為止,如果不漏雨,工資一次全結清。這種“看”,實就是透過雨的檢驗。
有的蓋瓦匠運氣好的話,蓋好瓦或者撿好瓦沒有幾天,天就下大雨,就能夠得到檢驗,漏雨的地方返修一下,就可領到工資。有的蓋瓦匠,運氣不好,撿了多座房屋的瓦,天一直不下雨,房屋的主人要就“看”不到屋頂的瓦是否漏雨,蓋瓦匠就遲遲領不到工資。
因此,這裡所說的“瓦匠怕看”,主要怕兩方面,一是怕技術不過關,房屋漏雨要返工,二是怕天不下雨,工資遲遲不到手,畢竟蓋瓦匠要養家餬口要用錢。
(撿瓦)
至於“木匠怕摸,瓦匠怕看”有沒有道理,對於技藝精湛做事紮實的木匠和瓦匠來說,沒有什麼可怕的。而對於那些學藝不精,做事吊兒郎當的人來說,當然“怕”,怕事不好人家說閒話。俗話說得好:“學藝不精是害人精”,也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過去木工靠手工刨木,現在從鋸木到刨木,都用上了機械裝置,不僅工效高了,出來的產品也精細多了。而瓦匠行業,隨著蓋瓦的房屋越來越少,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也相對減少了。
-
17 # 澹奕
難不成木匠都怕癢,瓦匠都害臊,所以怕摸怕看?
當然不是說其木匠瓦匠本人怕摸怕看,而是說他們的作品,木匠怕人摸他們的作品,瓦匠怕人看他們的作品。
當然,這句話也不全對,通常怕的,都是手藝不成熟的年輕匠人,手藝好的老木匠與老瓦匠們壓根兒不怕這些。
木匠怕摸,主要怕顧客與漆匠摸民間有句俗話叫做“木匠怕漆匠”,因為木匠與漆匠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木匠做好了傢俱之類以後就要送去給漆匠加工上漆。
漆匠接收木匠做好的半成品的時候,自然需要察驗一下,畢竟木匠做得不好,就會影響到漆匠做工,這跟分工合作中,有人拖後腿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木匠做得越好,那麼漆匠工作就越輕鬆,相反亦然,木匠要是做出來的東西粗糙,像是狗啃的一樣,那漆匠就很麻煩。
打個比方,木匠將原本應該平直的木板給弄出了弧度,或者表面凹凸不平很粗糙,那麼漆匠上漆的時候,自然就很不方便。
所謂“木匠手藝差,全靠漆匠糊”,木匠做出來的東西要有很多瑕疵,那自然只能讓漆匠在加工的時候不斷修補,費神費時費工夫。
就因為這個原因,漆匠在接木匠的半成品的時候,或者客戶在驗貨的時候,通常都要去摸一摸感覺一下這個木匠的作品到底怎麼樣。
正常情況下,木匠手藝不好作品摸起來剌手,存在很多缺陷,若是客戶可能就直接不要了,而漆匠必然因此要求加錢之類,對木匠來說很不利。
當然,也不是所有木匠都怕摸,手藝很好的老木匠完全不擔心會有這樣的事情,只有那些手藝不好的年輕木匠才會有這樣的擔心。
瓦匠怕看,也是怕客戶看出不足其實,過去大多數的普通百姓是住不起瓦房的,只有近代以來才普及開來,然而時移世易,如今的瓦房也比較難得一見了,木匠這個行當也隨之處境尷尬。
瓦匠主要分成燒瓦匠與撿瓦匠兩種,顧名思義,前者是專門燒瓦的,後者是專門修補屋頂瓦片的,大多數情況下,瓦匠專指的就是撿瓦匠。
雖然有個稱呼叫做“泥瓦匠”,但其實這些人的正式稱呼叫“磚匠”,他們是負責砌牆之類工作的工匠,瓦匠與磚匠實際上還是分開的。
不論是燒瓦匠還是撿瓦匠,他們其實都有點怕“看”自己的作品,不過前者主要是怕自己看,後者是害怕旁人看,這又有所不同。
燒瓦、燒磚、燒瓷、燒陶,這些對於泥土的加工藝術,看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實際上相當不容易,尤其是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
由於缺乏現代化的儀器裝置等等,古代對於燒瓦過程中的各種變數,基本只能憑藉經驗來進行判斷,這樣其實是非常不準確的。
由於這個原因,燒瓦匠自然是年紀越大越有經驗,燒出來的成品越好,相反,年輕沒把握的燒瓦匠,他們燒瓦的時候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因為心裡沒底,燒瓦匠每次開窯,也不知道自己費那麼久心血到底成果如何,所以非常忐忑不安,自然也害怕看,就像我們考試之後,想看成績又不敢看一樣。
至於撿瓦匠,其實也比較簡單,瓦片畢竟硬脆,時間稍長就會破損,在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修補,讓撿瓦匠登場,撿瓦這門工作,可沒那麼簡單,不然也不會需要專門的撿瓦匠。
撿瓦是相當精細的工作,需要細心耐心,也很考驗手藝與心性,手藝好自然沒問題,但是手藝差的撿瓦匠,他們完工之後表面看起來可能沒問題,但實際上就不一定了。
過去撿瓦匠完工後,並非即刻結清工錢,是先付一半,再等一場雨,看房子是否漏水,倘若不行,需要重新返工,直到合格為止才結清尾款,自然讓一些手藝不好的撿瓦匠害怕。
無論是怕摸的木匠,還是怕看的瓦匠,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因為手藝不到家,那些手藝好的木匠瓦匠,就完全不怕,這才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回覆列表
木匠為什麼怕摸,因為人的眼睛只能看到大體上的水平,而看不到細微的不平,用手摸就會感覺哪裡高低不平。
瓦工為什麼怕看,因為一個瓦工水平的高低,僅憑一個點或一個面,很難發現缺點,如果把兩個人的作品對比起來看,就知道誰好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