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尚文史

    在蜀漢集團中,關羽、張飛的身份最為特殊,他們是劉備最信任的心腹元老愛將,是劉備集團的奠基者。當年劉備自涿郡起兵不久,二人就做了其麾下的大將,跟隨劉備風風雨雨幾十年,從無到有,從草根做到皇帝,其功勳不容忽視。因此,他們與劉備的兄弟情誼非常人可比,無論在當世還是在後世,他們都被視為劉備最忠實的爪牙。

    如果說曹魏集團最忌憚的兩位將領,那麼一定是關羽、張飛。同時,曹魏最痛恨的兩員將領,毫無疑問也是關羽、張飛。然而!蜀漢投降後,關羽、張飛的後代命運卻截然相反。關氏家族盡被誅滅。張飛後代反受魏國的保護。

    關羽被滅族的原因——內外樹敵。

    關羽曾經投降過曹魏,曹操特別欣賞他,其待遇異於常人。眾將皆對此表示不滿。後來關羽又背叛曹魏投奔蜀漢,雖然在張遼的試探下,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但是對曹魏集團來說,他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叛徒。加之曹操待之甚厚,更加加深了曹魏將士們的仇視態度。

    樊城之戰,關羽的表現過於亮眼,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致使曹營損失慘重,將士們們死傷無數。蜀小國耳,名將唯羽!曹魏視其為頭號大敵,對他的痛恨不亞於劉備。

    除了外樹仇敵以外,蜀國內部對關羽也沒有好感,他的後人實際上混得很差。由於其早期的流亡生涯,致使其養成了孤高自傲,排斥上層士大夫的性格。所以!關羽雖然貴為蜀國的第一大將,在蜀中的人緣卻差到了極點。當龐德之後滅關羽家族的時候,沒有人站出來為他求情。事實上!但凡有人為關羽說情,他們也家不至於被滅族。因為蜀漢滅亡後,曹魏並沒有大肆屠殺,相反讓劉禪建立了藩屬國。就連之前攛掇鍾會造反的姜維,也沒有被曹魏滅族,唯獨老關家遭此毒手。這裡面就有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羽之滅族事件,肯定不能歸納為龐會洩私憤。因為龐會只是一個低階軍官,沒有假節鉞權力,在敵國投降的情況下,他沒有資格斬殺俘虜。即便殺一個人,也必須向上級請示,更別說滅族這麼大的事了。龐會滅關氏家族後,沒有被魏國問罪,即說明他肯定是得到了上級的指示。

    簡而言之,是曹魏高層想要關羽滅族,而蜀漢眾臣亦無人為他求情。在如此“內外”樹敵的情況下,關羽家族的命運很難有迴旋的餘地。

    張飛的後代受保護,也是有原因的

    張飛的老婆是夏侯淵的侄女,夏侯霸的從妹,早年在郡中樵採,為張飛所得,遂娶為了正妻。此女為張飛誕有兩女,分別是蜀國的敬哀皇后與張皇后。敬哀皇后在蜀漢滅亡之前逝世,張皇后跟劉禪投降了魏國。魏國將劉禪後宮的嬪妃通通賞賜給滅蜀有功的官員。但唯獨不敢打張皇后的注意。

    我們或許可以看一下司馬亂國後,魏國內部有哪些變化。首先是司馬家族掌握了主要兵權。其次,曹爽、夏侯玄兩家被滅族。不過曹氏宗親掌權數十載,根深蒂固,司馬懿並不敢將其輕易根除他們的勢力。比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等後代,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雖然手上的兵權被控制了,但他們仍然能承繼先輩的爵位,同樣是曹魏集團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這些曹氏宗親們,因為利益受損,對司馬家族多持仇視的態度。由於張皇后是夏侯家族的成員,這些人就會主動向劉禪靠攏,而保護張皇后的利益。因此!所有的嬪妃無一倖免,有的甚至被逼迫至死,唯獨張皇后得以倖免。司馬家允許劉禪建立藩屬國,也正是因為曹氏宗親與孫吳給到的壓力太大。同時這也是劉禪為何獨獨鍾情張飛之女的主要原因。

  • 2 # 歷來現實

    三國之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蜀國,在諸葛亮死後,進取心逐漸消亡,自然也成為了最早覆滅的國家。失去了力挽狂瀾的諸葛亮,姜維一個人也是獨木難支,最後在鍾會鄧艾等曹魏武將的聯手之下,鄧艾偷襲陰平,在綿竹將諸葛亮的兒子殺死,圍困了成都,成功迫降後主劉禪。

    然而在這場變亂中,張飛家族卻是平安無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關羽家族被龐德的兒子龐會報復

    作為一個華夏聞名的名將,關羽成功的路上,必然少不了屍山血海的鋪墊。而關羽最成功的一戰,就是在襄樊之戰當中,生擒于禁,斬殺龐德,逼得曹仁不得不死守,曹操都想著要遷都。在《三國志》當中記載,龐德出征之前,曾經帶著一個棺材,表示自己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

    而龐德在射傷關羽之後,雖然短暫取得了勝利,最後卻敗在了水攻之上。在水淹七軍之後,于禁為了活命,於是選擇了投降。而龐德面對關羽,則大放厥詞,一心求死。正史記載,龐德在被俘虜之後,對關羽大罵不絕,於是關羽讓人把他拉去斬首。龐德面對屠刀,則一聲不吭。關羽見到他是個英雄,於是在他死後,將其厚葬。可見在面對龐德求死的時候,關羽也是頗為欣賞他的氣概,才會成全他的名聲。

    然而關羽對龐德的欣賞,在龐德之子龐會看來,就不是後世理解的那樣了。不管怎麼樣,關羽在這場戰鬥中,是直接害死了自己父親的仇人。雖然此後關羽死了,自己沒能親自為父報仇,但是在蜀國滅亡之後,關羽家族參與到了變亂之中來,那就給了他一個好的藉口,讓他能夠以血洗血。

    二:關羽愛惜士兵,卻不重視朝臣,無人庇護他家族

    關羽之死,其實就將關羽本人的性格弱點暴露個一覽無餘。在坐鎮荊州的時候,關羽最看重的就是義氣,而不是什麼所謂計程車族風範。在整個蜀漢,他資歷是最老的,除了三兄弟和趙雲諸葛亮等人,他抱有尊敬之外,對誰也看不上眼。這就直接導致了最後傅士仁和蜀漢國舅糜芳害怕他得勝之後回來找他們算賬,而選擇投降孫吳。劉封因為和關羽不合,於是各種推脫,在關鍵時刻沒有出兵救援關羽。

    在前線的表現尚且如此,在朝中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關羽的表現最終也拖累到自己的家族,在面對變亂的時候,沒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保護關羽家族不被消滅。這就讓龐會在處斬關家的時候,有了可乘之口實。

    關羽一家人被殺,最主要的就是關羽生前所做的事情。早在過五關斬六將威震華夏那段時期,關羽對魏國所造成的影響就很惡劣。對劉備的忠義,在魏國的角度來說,說穿了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所以曹魏對於關羽的印象,肯定也會存在一些負面影響。

    以關羽那傲視群雄的性格,那麼傲氣的一個人,劉備生前尚可容忍著這位兄弟,關羽的家眷也會因為關羽的身份,在蜀漢可以立足,但是擋不住關羽連續得罪人的“本事”。這一點不管是五虎將的馬超黃忠,甚至在諸葛亮剛剛來到劉備身邊的時候,關羽就十分不待見諸葛亮,更何況諸葛亮以下的那些益州本土派人士。

    三:張飛之子張紹,是帶頭交降書的,對魏國來說是有功人員。

    當諸葛瞻戰死在綿竹之後,姜維被困在前線,成都可以說只剩下了一些主張投降的人士。據《三國志》記載,此時的劉禪在下定決心之後,就派遣了張紹、譙周等人,向鄧艾獻上降書。雖然說是劉禪派遣的,但是張紹本人,在史書上也沒有拒絕的記錄。可見張紹在投降曹魏這檔事上,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抗拒,屁顛顛就領命而去。無論如何,張紹在明面上,並沒有和曹魏對著幹,自然不會受到變亂的波及。

    張紹是張飛的兒子,也就是蜀國開國功臣之一的後代。不管怎麼說,他帶頭投降,就代表了蜀國覆滅的合理性。重用張紹的話,還可以起到一個帶頭作用,讓其他那些不願意臣服魏國計程車族閉嘴,不再反叛。因此曹魏對待張紹,好吃好喝都來不及,為什麼會把這種乖乖投降的人牽扯到變亂後的處斬之中呢?

    四:張飛的夫人和夏侯淵有親戚關係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張飛在一次出兵的時候,就在回來的途中,遇到了美人夏侯氏,於是就將其帶了回來。要知道在三國時期,夏侯氏可是曹魏的名門貴族,是曹魏開國的元老。就算這個時候,司馬懿已經開始把控朝政了,夏侯氏也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鄧艾和龐會這些人,地位高了不少。

    而張紹作為張飛的孩子,與曹魏夏侯氏有一定的宗親關係,雖然未必是直系親屬,但畢竟夏侯氏是曹魏名副其實的大家族,考慮到這個情況,曹魏計程車兵們自然也不敢對張家亂下殺手。

    五、 震懾蜀漢人心

    《三國志》中記載: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在鄧艾鍾會進入蜀漢,劉禪投降之後,龐會依然沒有放過關羽一家。難道上面的那些大將會不管不顧嗎?當然不是,蜀漢都已經投降了,龐會還會這麼做,顯然是經過了上面的點頭允許,其目的就是為了震懾蜀漢那幫人,比如能力突出的武將,他們是最危險的潛在因素。投降就得聽話,殺雞用來駭猴,否則關羽一家人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可見曹魏的這幫人不僅在武力上面製造壓力,同時也在人心上面更好地震懾住蜀漢那些曾經的老臣,可見用心險惡。

    總結:

    雖然處在三國亂世當中,但是儒家的"孝道"也是每個三華人不能拋棄的。自古有云:"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在一個綱常禮儀秩序尚在的古代社會,關羽雖然早就死了,但是當時的紛亂時局下,龐會怎麼可能不去報仇呢?這個機會,可以說是老天送給他的。

    張飛一家人,跟魏國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不僅沒有仇恨,而且還和曹魏的宗親有一絲關聯。張飛一生除了當陽橋下阻擋曹魏立下大功,其他和曹魏結怨的事例並不是很多。這或許就是"大老粗"的優勢吧。

  • 3 # 葛大小姐

    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殺,張飛為何沒事?

    三國時期,公元263年,魏將鍾會、鄧艾率領大軍攻蜀國。姜維率領蜀國軍隊在易守難攻的劍閣阻擊魏國軍隊。由於鄧艾悄悄帶著三萬魏兵鑿山開路,走荒無人煙的小道,秘密南進,從背後襲擊蜀軍,兵臨成都城後,蜀後主劉禪率眾投降,至此,蜀國滅亡。而與鍾會、鄧艾一同攻蜀的將領中有一個叫龐會的人,此人在蜀國投降後翻遍蜀國各個角落,尋找關羽的後人,並毫不留情的將關羽的後人全部殺掉,但卻沒有如此對待張飛等其他蜀國將領的家眷與後人,可以說關羽家是慘遭滅門。令人疑惑的是,同與劉備桃園三結義的張飛,與關羽一樣都是劉備的左膀右臂,為蜀漢政權的建立攻城拔寨,殺人無數,為什麼在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殺,而張飛家沒有事呢?

    小編認為,作為忠義典範的關羽一直被後人傳頌,但蜀國滅亡後,其家人遭人屠殺雖然非常令人氣憤和惋惜,而作為義弟的張飛後人卻沒有遭受屠殺,龐會報仇僅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當時關羽家的勢力太單薄了,在蜀漢內不但沒有影響力,而且也沒有龐大的勢力保護,而關羽又是蜀漢政權中抵抗勢力的象徵,不殺不足以震懾其他抗魏勢力。具體原因是:

    一是因為龐會殺害關羽後人是為父報仇,而張飛與其沒有直接仇怨。事實上,殺害關羽後人的龐會是魏國大將龐統的兒子,這很明顯就是龐會為父報仇。《蜀記》記載: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也即龐德的兒子龐會跟隨鄧艾等人討伐蜀國,在蜀漢滅亡後,龐會將關羽的後代盡數消滅。原因是公元219年,關羽據守荊州,並親率大軍攻打襄樊,當時的襄樊守將曹仁被打的潰不成軍,於是曹操派于禁領軍救援,但是先鋒將軍卻是龐德,龐德抬著棺材出征,誓死要斬殺關羽。但是,最後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仇恨的種子就此種在了龐德的兒子心中,雖然不能親殺關羽為父報仇,但是卻把仇怨發洩在關羽的後人家眷身上。所以,龐會的報仇很有針對性。同為蜀漢五虎大將的張飛雖然與關羽一樣為蜀漢政權的建立殺了很多魏兵,但卻與龐德、龐會沒有交集,更沒有私仇,所以不會受到報復。

    二是因為張飛的老婆是曹魏夏侯淵的侄女,有很大的影響力和震懾力。夏侯淵不但是東漢末年名將,而且還是曹操的肱股之臣,為曹魏政權立下了累累戰功。並且還與曹操有親戚,對曹操有救命之恩。夏侯淵是西漢太僕夏侯嬰之後,他夫人為曹操之妻妹,曹操在家鄉受案件的牽連,夏侯淵代其承擔。當時兗、豫大亂,夏侯淵因為飢乏,捨棄了幼子,而養活亡弟孤女,可見夏侯淵與侄女的關係多麼深厚。《三國志》記載:公元200年,夏侯淵的侄女在出外背柴回家時,被張飛給搶走了。當得知是夏侯淵的侄女後,張飛便娶她為妻。後來夏侯淵被黃忠斬於定軍山,張飛的老婆埋葬的夏侯淵。雖然當時掌控曹魏大權的是司馬昭,但還是曹魏的國號,張飛家跟曹魏家是親戚。在曹魏政權中,夏侯家根深蒂固,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和震懾力,由於這層關係,所以在蜀漢政權滅亡後,即便曹魏有人想動張飛的家人也要掂量掂量。

    三是因為張飛的女兒是當時蜀後主劉禪的皇后。張飛共有兩子兩女,長子張苞死的早,次子張紹在蜀漢被魏國滅後,與劉禪共赴洛陽,之後受魏冊封為侯。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後成為蜀漢後主劉禪的皇后,長女於公元238年去世,次女隨劉禪到洛陽。雖然當時的劉禪是滅國君主,但畢竟身份還在,為了籠絡蜀漢臣民的心,再加上張飛老婆與夏侯家的關係及影響力,曹魏政權不管是誰當家做主,都要給蜀漢後主和曹魏老陣營一個面子,所以,沒人敢動張飛的家人。

    四是因為關羽是蜀漢政權中抗魏的代表,並且關羽後人人丁不旺,而且關羽高傲也不受其他同僚待見,而張飛後人在蜀漢政權中有很大的影響力。關羽一生有一女二子,大兒子關平,與關羽一同被斬於臨沮;二兒子關興,雖深得諸葛亮器重,但英年早逝,死於北伐之中;女兒關氏,嫁與李恢之子李遺。在三國之戰中,關羽和張飛並肩作戰,打了數百場大大小小的戰爭,爬過無數屍山血泊,積累了許多血仇。但關羽之名比張飛更盛,因此關羽被曹魏視為蜀漢政權抵抗曹魏的代表,不殺其後人不足以震懾蜀漢軍民。並且當時關羽後人人丁不旺,再加上關羽的高傲令蜀漢政權中好多人不喜。關羽死後,他的全部嫡系勢力基本消亡,並且關羽一直鎮守荊州,幾乎從未踏入過西川,跟西川沒啥關係,跟劉禪更無啥深厚感情。所以,包括劉嬋在內沒有任何勢力保護關羽家人。而張飛則不同,不但一直在西川,與蜀漢政權的官員關係盤根錯節,而且兩個女兒先後成了劉禪的皇后。同時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也就是張飛老婆的堂哥,當時還是蜀漢的車騎將軍,不但勢力大,而且還很有影響力,深受劉禪的庇護。所以,在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殺,而張飛家沒事。

  • 4 # 波雲星

    首先, 在軍事上尚有戰力而政權合法性出現巨大危機面前(恕本文不展開詳談),如同益州舊主劉璋那樣,蜀漢政權選擇了主動投降。在魏晉三國那個時代,遇上曹操這樣的雄主,一旦破城,屠城機率會比較高,“邈從布,留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主動納降,遇上劉備這樣的梟雄,一般不會大面積滅門甚至屠城,但軍紀渙散是存在的,劉備進成都縱兵搶掠就是一例。

    其次,在納降通常不屠城的背景下,為何關張兩家境遇殊異,兩家又各有哪些特殊情況呢?

    先看張家。

    有人說張飛娶了夏侯家的姑娘,是魏國皇親,”建安五年,夏侯淵堂侄女、夏侯霸之妹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我以為大謬。

    當時司馬氏當政,“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和夏侯的勢力早就衰微不堪了,高平陵政變中曹爽的下場、夏侯霸奔蜀就是明證。值得指出的是蜀漢亡於公元263年(景耀六年),而曹髦死於何年?甘露五年五月初七(260年6月2日),司馬昭對大魏天子都下得去手,張家真的就可以靠這門兒“皇親”保得平安嗎?

    雖然張遵(張苞之子,張飛之孫)追隨諸葛瞻綿竹死戰鄧艾殉職,但(1)張飛的女兒是劉禪的皇后;(2)張紹(張飛次子)向鄧艾遞降書,後來還和光祿大夫譙周皆封列侯;(3)從政治角度看,如果還打算治理蜀地、穩定秩序的話,再怎麼恩威並施,鄧艾、鍾會甚至司馬昭都不大可能將張皇后以及降臣家誅殺、滅門。

    政治上反面失敗的例子就是劉備。他進成都縱兵搶掠,將劉璋、次子劉闡遷至荊州公安,就甚失蜀地本土的民心,這在政治上極其不智。日後,孫權襲佔荊州,先是以劉璋為益州牧,把劉璋安置在秭歸,利用劉璋的身份號召益州內部反劉備的勢力。劉璋死後,適值益州南中雍闓反叛,降附於吳。孫權又以劉闡為益州刺史,將其安置在交州與益州交界處,策動蜀中反劉備的勢力。諸葛亮主政後,著手恢復聯盟,並平定南方,孫權才召劉闡還吳,收起以劉璋父子牽制蜀漢這張牌。

    再看關家。

    要知道當初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時,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也可謂備極哀榮。按那些沒事兒淨拉關係的道理,這雖然不是魏國皇親,可也是魏太祖的”心頭肉”,咋就被“滅門”了呢?

    問題就在於:(1)那個時代,替父報仇是備受推崇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東吳的淩統就曾當著孫權的面,想殺了甘寧,給他父親凌操報仇,要知道甘寧剛剛歸順,一個陣營得也完不了。事實上,孫權誅黃祖,曹操伐陶謙,關興殺潘璋(三國演義)也莫不如是典型的替父報仇。(2)關張皆萬人敵,但伐蜀軍中偏偏來了關羽最苦大仇深的仇家----龐德的親兒子龐會。龐德舁櫬(抬著棺材)戰關羽、油鹽不進的橫主兒(諡號“壯侯”),龐會“勇烈有父風”(三國志),也是個比較猛軸、偏狹之人(三國演義),真的就算曹操來了可怕也不好使。

    其實當時關家本身就人丁不旺,“關二代”的關平、關興在蜀漢瓦解時已亡,而“關三代”中嫡子還無子。在那個推崇替父報仇的年代,來了個有強烈報私仇願望的人,可以想見關家遭受重大損失是必然的。但是否滅門存疑,後世的關氏家譜值得研究。

  • 5 # 煮茶道史

    有關於龐德之子龐會隨鍾、鄧二人伐蜀,蜀國滅亡,龐會殺盡關羽一家的記載,只見於裴松之注的《三國志》,而不見於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所以此事真偽難辯,無法考證。

    我們姑且信之,就算史上確有其事,龐會真的只是為報父仇就誅盡關羽一家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關羽生擒龐德,並沒有任何形式上的羞辱,反而給予了龐德足夠的尊重,出於愛才之心,先進行了一番勸降,在龐德一心求死的情況下,才殺之以全龐德求仁之心。

    其二,三國時期的人視戰爭為一種儀式,認為戰場上的恩怨,始於戰場,就當終於戰場,絕不秋後算帳。比如張繡一戰殺死曹昂典韋,一個是被曹操視為接班人的兒子,一個是追隨自己征戰多年的心腹愛將,曹操接受張繡投降之後,並沒有因此而採取過激的行為來針對張繡。

    有人說這是曹操收買人心故意為之,那麼我們再看劉備和呂布之間的恩怨。劉備初主徐州,與袁術相持達一月之久,呂布乘其後防空虛而襲擊下邳,擄獲劉備的妻子兒女。後來劉備得曹操資助,再戰呂布,又被高順擄獲妻子兒女並送交呂布。自己的妻子兒女兩次被呂布擄獲,卻都能毫髮無損,而且在第一次擄獲之後還平安送回,這就應該很能說明問題了。

    其三,就算龐會公私不分,非要殺關羽全家以洩私憤,假如沒有鍾會,鄧艾的同意,他只怕也很難如願。

    由此我們可知,龐會真的殺掉關羽全家,也未必就是報殺父之仇。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鍾鄧二人首肯下,為了穩定滅蜀之後的西川形勢,採取的一種震懾手段。

    畢競關張二人在劉蜀政權內的地位尊祟,影響巨大,拿他們開刀,才能取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可為什麼張飛一家又得於倖免呢?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張飛的老婆。

    張飛的老婆夏侯氏乃是曹魏大將夏侯惇的親侄女。曹操的本家是夏侯一族,他實際上是夏侯惇的堂兄,也就是說,張飛的老婆和曹魏的當權者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作為曹魏陣營中的任何一人,若要動她之前,恐怕都會先掂量掂量自己才成。

  • 6 # 唐古看今

    “襄樊之戰”是關羽巔峰時期的一戰,他水淹曹操七軍,逼得曹操差點遷都。然而,就在這戰以後,關羽跌下了“神壇”,不僅他鎮守的荊州丟失,自己還落得個敗走麥城被俘遭殺的結局,然而這一戰的後果還遠不止如此,在蜀漢滅亡後,關羽家族竟然也是因為這一戰而被滅族。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263年,魏將鄧艾率大軍打到成都城下,蜀後主劉禪命人開啟城門率手下大臣不戰而降,自此蜀漢政權滅亡。在蜀漢滅亡後,魏軍裡有一個叫龐會的小將,找到了關羽的族人,並將它們全部斬殺。而龐會之所以要斬殺關羽的後人,是因為龐會的父親龐德是在“襄樊之戰”中被關羽斬殺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此時龐會掌握了關羽家族的生殺大權,自然要為父報仇!

    那麼,蜀漢滅亡後,張飛家族為何沒遭滅族!

    之所以張飛家族沒被滅,其實是因為以下三點原因:

    一,張飛跟魏將無仇!關羽是因為跟龐會有殺父之仇而被滅族,而張飛跟龐會等魏將並無深仇大恨,所以沒人為難張飛族人!

    二,張飛跟魏國有親!張飛的老婆夏侯氏是魏將夏侯淵的侄女,雖然當時夏侯淵已死,但夏侯家勢力尚在,所以沒人敢殺張飛族人!

    三,張飛跟劉禪有親!張飛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也就是說張飛女兒是蜀漢皇后,蜀漢滅亡時,劉禪選擇主動投降,就是為保自己及臣子不被殺害,而張飛家族跟劉禪是至親,又是臣子,所以沒必要殺張飛族人!

    綜合上述,張飛的層層關係保護了他的家族免受殺害,而關羽既沒有這些關係,又殺了不該殺的人,所以才遭到了滅族之禍!

  • 7 # 真正鱷魚不哭

    當年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與龐家結下私仇。蜀漢滅亡時,龐德之子龐會隨徵入蜀,為父報仇殺盡了關家。

    《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龐會和張飛沒有私仇,當然不會無故殺人。而且張家是蜀漢外戚,張飛二女相繼為劉禪皇后,張飛之子張紹又送降書請降,地位特殊,受魏軍特別保護,也就不至於被殺。

  • 8 # 鳶飛九天2018

    作為三國政權之一的蜀漢,從建國到滅亡,它只存在了43年的時間,是三國存在時間最短的王朝。隨著劉備病逝,後主劉禪昏庸無能,蜀漢政權走向滅亡也是歷史使然。在三國這個人才輩出的亂世之中,原來那些選擇了蜀漢政權的英雄豪傑們,必然要在蜀漢滅亡之後做出一個抉擇。

    據史料記載,在蜀漢滅亡之後,蜀漢後裔與曹魏政權形成了和平共處、被趕盡殺絕、受到優厚待遇這三種形式。在這諸多蜀漢後裔之中,蜀漢重臣關羽、張飛全家人的遭遇備受世人關注。據《三國志》記載,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龐德後人趕盡殺絕,張飛全家人卻平安無事,這又是為何?

    關羽劇照

    殺了關羽全家人的是龐會,此人是龐德的兒子,他之所以關羽家人趕盡殺絕,就是為了報關羽殺父之仇。《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眾水淹曹魏七軍,曹魏將軍中董衡、董超等人想要投降關羽,結果都被龐德斬殺。最終龐德被關羽所擒,關羽勸降龐德歸降蜀漢,只可惜此人寧死不屈,他堅定的認為曹操雄兵百萬、威震天下,遠勝於劉備;無奈之下,關羽只能斬殺龐德。曹操聽聞此事後甚為悲傷,他念及龐德功績與大義,追贈他壯侯諡號,並賜給了他兒子龐會等兄弟關內侯爵位。

    龐德畫像

    在龐德的4個兒子之中,以龐會作戰最為勇猛,有先父之遺風,也是魏國的一員猛將。公元263年,龐會跟隨鍾會等人伐蜀,攻破蜀國之後,龐會殺光了關羽全家人。關羽死後,他全家人的這種下場,不免令人唏噓,他一生為了蜀漢政權征戰四方、立下汗馬功勞,誰知在他去世之後,竟然都無人護他家人周全;他的家人甚至還要為了他以前戰場上所立下的戰功,付出全家人的性命。但是,反觀可以與關羽相提並論的張飛,他在戰場上也殺了無數曹魏重臣,為何沒有人對他的家人痛下毒手呢?

    張飛劇照

    關羽與張飛的後人,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差距,這與張飛的妻子夏侯氏有著莫大關係。這位夏侯氏乃曹魏將領夏侯淵從女、夏侯霸從妹。公元200年,夏侯氏在出城拾柴時,被張飛所得娶其為妻。她與張飛結為夫妻後,為張飛生下了兩個女兒,大女兒於建新元年被劉禪立為皇后,她因病去世後,同樣嫁入宮中為貴人的張飛次女,在姐姐去世後又被劉禪立為皇后。蜀漢政權滅亡後,她跟隨劉禪一同前往洛陽。

    夏侯氏劇照

    有了這一層皇親國戚的關係,再加上夏侯氏本就是曹魏政權的親戚,即便曹魏將領中,有人對張飛心懷恨意,甚至想要對他的家人趕盡殺絕,他們也不得不衡量這層政治關係。畢竟對張飛家人下手,無疑就是打了夏侯氏家的臉。可是關羽全家除了在蜀漢受到重視以外,他們在曹魏政權中只是一個“眼中釘、肉中刺”一般的存在,再加上龐會對於父親被殺一事刻骨銘心,這才造成了關於全家慘遭滅門的悲劇。

  • 9 # 無根樹花正孤

    東漢滅亡之後,曹操,劉備孫權相繼建立了三個國家,分別是魏蜀吳,這其中國家壽命最短的反而是劉備自詡為劉邦後裔的蜀漢正統。特別是在蜀漢滅亡之後,劉備的家族都遭到了清洗,而與它相關的一些文臣武將也遭到司馬氏的憎恨和曹魏的打擊。當時的關羽家族和張飛家族,本來和劉備是桃園三結義的關係。可是兩個家族卻是一個慘遭滅門,一個相安無事。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的了?

    關羽不會做人不給人家留一線 我們現在說話喜歡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也就是說在你輝煌騰達的時候不要對曾經的朋友或者敵人看不起下死手,不然以後等他輝煌你沒落的時候遭殃的就是你自己。這個例子就在關羽身上很好的反映了出來。關羽過去本來是一個打手,因為看不慣當地地主作威作福就一氣之下把他殺了,連年逃亡,後來認識了張飛和劉備才開始做起來,直到後面蜀漢成立的時候,他統治荊州成為了威震華夏的君侯。在和曹操打仗的時候,他也沒有顧及以前的情面,凡是遇到敵人一概屠殺殆盡。 就比如關羽和魏國的龐德水淹七軍戰爭來說,關羽在中間靠著天時地利人和花費了自己的長處,把魏國大將龐德給抓住了。關於這個人本來就心高氣傲,但他想到劉備告訴自己要禮賢下士,於是他也學習古人開始勸降龐德和龐德就是寧死不降,還把關羽大罵了一頓,這使得關於十分生氣,把龐德一下子就給斬殺了。 關羽斬殺龐德被當時曹魏聽到之後十分生氣,而龐德的兒子也把這項仇恨記下來了,她發誓自己一定要替自己父親報仇,將來活捉關羽之後一定要消滅關羽的家族讓他滅門。在蜀漢滅亡的時候,龐德的兒子也在軍中領軍他。當時就把關羽的家族全部殺掉,用來報當年的殺父之仇。 張飛是一個會做人的人,別看他粗心,但在政治鬥爭之中卻遠勝關羽在正統歷史記載之中,張飛是一個十分聰慧的形象,而不是《三國演義》裡面所說的是一個大老粗。張飛當年在桃園三結義時,錢是他出的,土地,場地都是他出的,可以看出它是以一個投資的形象把自己的家產都壓到劉備和關羽身上的。 在劉備建立蜀漢以後,劉備對張飛也是十分的好,把他封為聖四川地區的一個王。關羽當時十分驕橫,而張飛卻是十分謙虛,他不僅沒有驕傲自大,反而把自己的錢財和兵權都交給劉備,讓劉備對自己放心,而不是像關羽那樣在荊州驕橫無比,不把大家放在眼裡。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張飛和曹操手下夏侯淵也有關係,當年張飛在打仗的時候偶然抓到了夏侯淵的表妹,然後她認為她長得十分漂亮。便娶了她做妻子,這看似簡單,其實是張飛的一筆投資,萬一蜀漢滅亡之後,張氏家族還能在北方魏國那裡有一席之地。 而後面蜀漢在鄧艾的偷襲之下投降,劉禪裝風賣傻躲過了屠殺,而關羽家族卻因為龐德的仇恨被慘遭滅門,張飛家族卻因為夏侯淵的關係能夠在曹操那裡很很好的活下來,這也是張飛當年算計的結果,張飛比關羽會做人,所以他能夠在不同的朝代裡都能保持輝煌的家族發展。

  • 10 # 金兔歷史

    說起來,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倒沒有存在五虎上將之說,只不過陳壽將關羽等人並列合為一傳,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就被塑造成五虎將。而隨著《三國演義》的流傳,五虎上將也越來越出名了。

    這裡金兔聊聊五虎上將後人的結局吧。

    第一,關羽。

    關羽後人的結局是五虎將中最慘的,在蜀漢滅亡後,關羽的後人盡數被殺,而關羽的後人之所以被殺,還和關羽有關。

    襄樊之戰中,龐德率軍支援曹仁,在和關羽的戰鬥中,龐德一箭射傷關羽,後來發生了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的自然災害,使得於禁等人被水災圍困,關羽則趁機乘船而攻,于禁和龐德等人就被關羽擒獲了。

    被擒後,龐德誓死不降,被關羽殺了。

    後來,龐德的兒子龐會和魏將鄧艾等人征討蜀國,蜀漢滅亡後,龐會為了報仇,就將關羽的後人盡數殺盡。《蜀記》記載:

    ”龐德子會,隨鍾(鍾會)、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第二,張飛。

    在五虎上將中,張飛後人的結局還不錯。

    張飛有兩子兩女,長子張苞早夭,次子張紹在蜀國滅亡後降魏,之後和劉禪一起前往洛陽,被冊封為侯。張飛有兩個女兒,先後成為劉禪的皇后,長女在蜀國還沒有滅亡前因病去世,次女則和劉禪一起到了洛陽。

    第三,馬超。

    馬超有三個兒子,不過在加入蜀漢之前,馬超的長子和庶子相繼死於非命,最後馬超就只剩下馬承一個兒子,馬超死後,馬承就繼承了漦鄉侯的爵位,而有關馬承的結局,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除此之外,馬超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劉備之子安平王劉理。

    第四,黃忠。

    老將黃忠只有一個兒子,叫黃敘,只可惜黃敘英年早逝,而且也沒有留下後人。

    第五,趙雲。

    五虎上將中,趙雲是最後一個去世的,他有兩子一女,長子趙統,是蜀漢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但史書並沒有記載趙統的結局。趙雲的次子趙廣,在蜀漢滅亡前,趙廣曾和蜀將姜維一起禦敵,最後戰死沙場。而趙雲的女兒,有地方誌稱其嫁給關平為妻。

  • 11 # 賽麥大弘

    謝邀,劉禪投降以後,龐德的後代龐會誅殺了關羽全家,這是因為龐德被關羽殺死。是為私仇還是為公,不得而知。為私好理解,為公不好理解。有一點龐會殺關羽全家肯定是得到上面允許的,至少是得到鄧艾首肯。無外乎借私仇行威懾,有不服的就像關羽全家,殺無赦。

  • 12 # 杏林帥哥

    關羽全家被滅門的原因,應該是由斬殺龐德引起的吧!當時的龐德,是報著“二虎相爭,必有一死”的決心,並且抬著一口棺材上的戰場,不過,最終還是死在了關羽的手下。所謂“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多年後, 西蜀滅亡,此時,龐德的兒子龐會已長大成人,帶領著手下部隊,對關氏家族展開了大屠殺,曾經威震華夏的關羽,就此滅門。不過,在西蜀滅亡之前,關羽的女兒早已遠嫁雲南,只是不知是否屬實。

    張飛的後代得以保全,這就要歸功於一個人:張紹。

    【三國演義】中,沒有這個人的簡歷,只是在“哭祖廟一王死孝,人西川二士爭功”中有這麼一句話:遣私署侍中張紹、附馬督尉鄧良同譙周齎玉璽來雒城請降。

    這個張紹是私署侍中,翻遍【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均找不到這個人的任何資訊,再看【三國志,張飛傳】:追諡張飛曰桓候,長子苞,早夭,次子張紹,官至侍中……

    原來,這個“請降代表團”的“團長,”竟是張飛的小兒子。

    假如張飛泉下有靈,不知要為這個兒子準備打折多少根柳條……

  • 13 # 一半秋色

    關羽一生馳騁縱橫,所向披靡,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擒于禁、斬龐德,英雄一時!然而卻因輕敵,大意失荊州,命喪孫權之手,令人嗟嘆。

    關羽一生殺敵無數,因此仇家很多。刀下鬼之一龐德兒子龐會,成為關羽宗族一生的夢魘。

    且說,關羽破了襄陽後,猛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帶兵馳援樊城。龐德請命做先鋒,但因他原是馬超部下,曹操有所疑慮。龐德於是在家裡打造了一口棺材,表示誓死報效的決心。曹操非常感動,就同意了!

    臨行前,龐德和妻子李氏和兒子龐會話別,對妻子說:“我將血戰沙場,如果我被關羽殺了,我這個兒子將會為我報仇。”李氏和龐會痛哭流涕,依依送別。當時龐會年僅十歲,父親這番話無疑在他幼小心靈裡,播下了復仇的種子。

    後來,雙方交戰,各有勝負。龐德果然了得,與關羽大戰數次,難分伯仲,他暗中射箭射中了關羽,關羽恨之入骨。

    關羽養好傷後,恰逢暴雨連下數日。於是關羽派人決開襄江,霎時間樊城一片汪洋,于禁和龐德成為甕中之鱉,被關羽擒獲。于禁搖尾乞憐,關羽放過了他;龐德誓死不降,叫罵不絕,關羽殺掉了他。

    一晃,五十年過去了,關羽早已身死。此時龐會已五十多歲,但父親臨行前說的話,言猶在耳。他對關羽的仇恨不僅絲毫未減,反倒隨時間推移越發強烈。他發誓要在有生之年,殺掉關羽的後人。

    終於,在公元263年,鍾會討伐蜀國。龐會感覺機會來了,於是主動請纓攻蜀。結果,劉禪不戰而降。龐會趁劉禪北上的時機,帶兵搜尋關羽後人,格殺勿論。關羽的後人被屠戮殆盡,慘絕人寰。

    但據記載,關羽有些不在城中做官,而在鄉下務農的後人躲過了一劫,也算為關羽留下了點滴血脈。

    張飛的後人跟隨劉禪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兒子張紹還被封列侯。看來,張飛的後人幸運的多了!

  • 14 # 仁勇校尉

    蜀漢滅亡之時,主持滅蜀的鄧艾以及之後的鐘會對蜀漢官員百姓都還算不錯,基本能控制紀律,沒發生慘烈的大屠殺。關羽全家被殺只是龐德之子龐會因為私人恩怨乾的,其它蜀漢官員包括張飛家族都沒有遭遇這樣的殘酷對待。

    蜀漢滅亡時,最初是由鄧艾主持接受劉禪投降佔領成都的。鄧艾佔領成都後,維持了十分良好的軍紀,蜀漢官員基本也受到了鄧艾的善待。史稱鄧艾“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

    鄧艾對於自己能夠維持良好的軍紀和秩序也十分驕傲,曾經對蜀漢士大夫說:“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意思是你們這些人能有今日受到的善待,全是我鄧艾的功勞。如果領兵滅蜀的是吳漢一樣的將軍,你們都早被滅族了。

    吳漢是劉秀手下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在東漢初期領兵消滅了割據巴蜀的公孫述政權後縱兵大肆擄掠,將公孫述家族滅族。鄧艾很自豪自己滅蜀後的處置比吳漢強得多。

    之後鄧艾被鍾會誣陷奪權,以罪人身份檻車徵還洛陽,鍾會謀反後衛瓘殺掉了鄧艾。鍾會也大致延續了鄧艾的政策,對蜀漢官員採取寬厚的政策對待。鍾會因為個人野心謀反失敗後,失去控制的魏軍亂兵在成都進行了自發性的擄掠,成都遭遇了一場大災難。龐德的兒子龐會應該也是在這種混亂中乘機殺了關羽家族全家,為父親報仇。

    龐會這種行為十分讓人不齒,關羽殺龐德,是戰場之上堂堂正正的交鋒,而不是關羽和龐德的私人恩怨。將軍死於戰場本是平常事。龐德如果知道後來自己兒子做這種事,恐怕也會感到慚愧。

    關羽以外的蜀漢官員家族,在魏軍亂兵混亂的擄掠中肯定也有一些有類似關羽家族的遭遇,但多數人的家族還是得以保全。

    張飛當時還在世的後人,有記載的有三個。張飛有兩個女兒先後做了劉禪的皇后,此時小女兒還在世,自然沒事。張飛有兩個兒子,長子張苞早死,張苞的兒子張遵當時在世,跟隨諸葛瞻在綿州戰死。張飛的次子張紹當時是蜀漢侍中、尚書僕射,蜀漢政權排名前列的重臣。劉禪向鄧艾投降,就是派張紹向鄧艾遞送降表的。

    (張紹)

    張紹後來跟隨劉禪到洛陽,被司馬昭封為列侯,待遇還不錯。

  • 15 # 天香雲外飄

    (一)關羽全家被殺的原因。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小說,關於蜀漢政權在滅亡之後,大家都比較公認的:“關羽全家被殺害。”的主要原因都是:關羽進攻樊城然後關羽放大水“水淹七軍”,一舉擒獲並斬殺了曹操手下的大將龐德。因此,最後關羽在敗走麥城的時候,龐德的兒子龐會趁機為父親報仇,把關羽的全家(也有說是關羽的直系親屬)都屠戮殆盡了。

    (二)張飛“卻沒事”的原因。蜀漢政權滅亡之後,張飛(張飛的後人)得以儲存下來的主要原因:(1)張飛征戰一生,在戰場上並沒有結下什麼生死大仇敵(2)張飛所斬殺的敵將的後人當中,也沒有像龐會那樣瘋狂扭曲的(3)張飛有兩個女兒是後主劉禪的皇后(4)張飛的運氣比較好。張飛死於蜀漢政權滅亡之前。另外,據說張飛有一個兒子隨同劉禪一起投降了魏國!

    (三)些許評說。在中國歷史上,關羽向來都是被當做是“忠義”形象的化身。因此,人們更多的是同情關羽的遭遇而紛紛去譴責龐會的瘋狂報復。至於張飛後人的投降舉動,反而是成為了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行為,而不被人們所唾棄了!本來嘛,胡適先生早就說過,歷史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16 # 湯之銘

    關羽全家被殺的正義性

    三國時代是亂世,很多公平正義的法律的規範沒有得到執行。西漢文帝時,已經廢除了株連罪。在唐宋等正義朝代能很好執行法律的正義性原則,但是到了明代清代這些反動王朝,對於子女親屬至九族的株連罪仍然成為法律,成年十六歲以上男性都可能因株連罪被殺。十六歲以下流放或入官為奴,女人則可能賣入妓院。

    關羽在殺掉龐德上存在殺俘罪的嚴重罪惡的,這個屬於私德存在最嚴重的問題。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特別關羽殺俘,違反人類公德在先,龐家後人殺死關羽全部後人過分了,但是仍然有正義性。

    我評曹操D級政治家也是這個原因,本身以莫須有不孝之罪殺死孔融,又斬草除根殺掉他六歲八歲的兒女,加重他的罪惡和反動,這種罪惡是傑出政治家不應該犯的錯誤。因此,明代和清代的所有皇帝,都不應該被評為歷史級的傑出的政治家,最多隻能評為B-或C+級大政治家。

    至於普通人,報殺父之仇沒有什麼可說的。

  • 17 # 南方鵬

    曹魏伐蜀漢,鍾會鄧艾入成都二士爭功,鍾會欲造反,先拘捕鄧艾,再囚禁眾將逼他們就範,護軍胡烈之子胡淵帶領部眾擂鼓吶喊率先反抗,各營官兵為營救本部將領也一起響應,蜂擁殺入蜀宮,被拘宮內的將領們衝出與其部眾會合。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魏將斬殺姜維、鍾會及部眾數百人,蜀漢太子劉璇和姜維妻兒也一同死於此役中,亡國之禍遠不止此,《蜀記》載“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說關羽一家全被龐會殺死。

    而張飛,與關羽一同在涿郡跟隨劉備,一生戎馬倥傯,守徐州戰徐州,入荊州戰烏林,入益州義釋嚴顏,守閬中敗張郃,終因對手下苛刻,暴而無恩,為範強張達所殺,首級被送到江東,長子張苞早亡,孫子張遵戰死在綿竹關,二子張紹在蜀漢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跟隨劉禪投降後,受封列侯,張飛還有二位女兒都成為劉禪的皇后,在亡國功臣後人中,下場算是不錯。

  • 18 # 一貫先生

    關羽滅門是蜀漢滅亡後,龐德之子龐會為了私仇(關羽曾在襄樊斬殺龐德)而做的。

    首先這件事是值得懷疑的,因為關羽在三國年間乃至以後都是被人大為敬仰的——眾所周知的曹操就非常欣賞關羽。一個成熟的政權是不會允許人以權謀私的,雖然這句話在封建社會說有點可笑,但是統治者一定是會嚴令禁止這種事情的發生的。而且殺了龐會父親龐德的是關羽,是戰陣上堂堂正正的贏了以後龐德求死,和其子孫後代其實沒多大關係。固然龐會有可能會枉顧律法施暴行,也有可能是關羽聲譽太盛,司馬昭對其忌憚,暗中指示龐會做的——疑點很多,但既然史書上這麼說了,只能先按他說的這麼認為吧!

    而為什麼只殺了關羽一門沒有殺別人……那統一戰爭中一方打敗了另一方,為什麼要殺掉那麼多人,司馬家一不是法西斯,二來司馬政權與蜀漢政權之間並沒有刻骨銘心的仇恨,沒有根本上的衝突,出於治國的方面考慮……東漢中後期中國有5000萬人口,而到了三國後期只有800萬人了,能不殺人就別殺人了吧。

    最後一點,蜀漢因為劉禪的主動投降而避免了一場大戰,在這方面劉禪也算為蜀晉兩方面人民做出了貢獻吧,司馬昭也封了他一個安樂候,劉禪也和平安樂至老。而劉禪的老婆就是張飛的女兒,殺張飛的後代不就等於要殺劉禪的後代嗎,誰都不會允許的。

    所以蜀漢滅亡,關羽家族被滅滿門有理有據。張飛家族事實上沒有也不應該更不會被滅門的。

  • 19 # 不倒翁78442

    魏蜀吳征戰,特別火燒赤壁,死的人,哪裡是人命啦,簡直是野草與螞蟻。潘璋殺了關羽,其子關興報父仇殺了潘璋。隨後蜀亡,潘璋的後人作惡,乘機滅族。至於張飛,他的女兒都嫁給阿斗幼主,蜀亡後,隨幼主降了司馬,才免遭大禍。

  • 20 # 不沉的經遠

    根據蜀記記載,關羽家族被滅門是因為龐德的兒子龐會趁機報仇所致,是私人的行為,並非魏軍要屠殺蜀漢大臣,所以張飛後代逃過一劫,只有張飛的孫子張遵在綿竹戰死。

    在樊城之戰時,關羽水淹七軍,大破魏軍,活捉了于禁和龐德。于禁選擇投降,被關羽送到荊州關押,而龐德則立而不跪,拒絕投降,被關羽所殺。關羽隨後不久也兵敗而死,他的三個兒子中關平隨父親同死,另外兩個兒子關興和關統則在益州。關興後來做到侍中、中監軍,在蜀漢滅亡前死去。關統則官至虎賁中郎將,並且娶了公主,沒有後裔。從關興的庶子關彝被過繼給關統看,關興應該自己還有兒子,否則關彝不會被過繼,但是具體數量不詳。根據蜀記記載,龐德的兒子龐會,跟著鍾會、鄧艾伐蜀,蜀漢滅亡以後,殺了關氏全家。

    龐會的這一行為應該只是私人所為,鄧艾攻佔成都以後對蜀漢官員採取了比較寬大的政策,“無所虜略,綏納降附”。而且他也不可能允許龐會私自尋仇,所以這一大屠殺很可能是發生在鍾會叛亂之後,此時魏軍失去控制,成都城內不少人被亂軍所殺。龐會很可能是借這個機會實施了復仇行動,“盡滅關氏家”。

    應該說龐會這一做法還是很讓人不齒的,龐德被關羽所殺,是兩軍陣前交戰的結果。龐德不肯投降是他有氣節,關羽僅殺他一人,而對投降的于禁和3萬被俘的魏軍並沒有濫殺,也是非常有節制的行為,並無不妥。

    如果龐會是在戰場上遇到關羽後裔將他們殺死,那麼可以算合理的報仇,但是他是藉著魏國戰勝蜀國之機,對已經投降的仇人後裔進行屠殺,這隻能說他真的對不起自己老爹的氣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亞迪元EV和名爵EZS哪款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