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林在旅行
-
2 # 代州你牛哥
不少養牛戶應該都聽過犢牛副傷寒這個病,它有三個主特徵是讓人頭疼的,一個是犢牛副傷寒具有傳染性;還有就是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最後一個是各種年齡的牛均可感染,但幼年牛較成年牛易感,10~40日齡的犢牛最易感。
1、臨床症狀
多數犢牛常於10~14日齡以後發病,病初體溫升高(40~4l℃),脈搏增加,呼吸快速,呈腹式呼吸,24小時後排出灰黃色液狀糞便,混有黏液和血絲,並有惡臭氣味。病情嚴重時,出現腎盂腎炎的症狀,即排尿頻繁,表現疼痛。病犢迅速衰弱,倒臥不起,高熱不退,常於3~5天內死亡,死亡率有時可達50%。病期延長時,腕和跗關節腫大,有的還有支氣管炎和肺炎症狀。
2、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接產時注意臍帶消毒。
(2)飼具、牛舍、運動場要及時清掃洗刷,定期進行消毒。
3、治療措施
對本病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很多,比較常用的有金黴素、多西環素、新黴素、慶大黴素、磺胺嘧啶鈉、複方新明等。腹瀉脫水時,可補水,補鹼,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5%碳酸氫鈉液補液。
發生本病後應及時隔離治療病牛。死亡牛應深埋或燒燬。定期進行免疫接種。如肌肉注射牛副傷寒氫氧化鋁菌苗。
-
3 # o梅蘭竹菊
犢牛副傷寒
犢牛副傷寒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犢牛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胃腸炎的症狀。病初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心跳加快,且呈腹式呼吸,隨後腹瀉,排出惡臭稀糞,其中混有黏液、血液和纖維素性絮片,病牛劇烈腹痛,常用後肢蹬腹部。
各種年齡的牛對本病都有易感性,特別是1月齡左右的犢牛最易感。病牛和帶苗牛是主要的傳染源,都柏林沙門氏苗的帶苗牛,其膽囊內長期存在病原菌,不斷隨糞便排出,而鼠傷寒沙門氏菌可能還來自飼料、飲水和其他動物。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此外,帶菌牛在不良外界條件影響下,也可發生內源性傳染。犢牛未飲初乳或飲初乳不足,也可降低機體抵抗力,誘發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傳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成年牛放牧季節,常呈散發。
病初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心跳加快,且呈腹式呼吸,隨後腹瀉,排出惡臭稀糞,其中混有黏液、血液和纖維素性絮片,病牛劇烈腹痛,常用後肢蹬腹部。重者多在5~10天死亡。輕者或經早期治療的病犢可痊癒,或轉為慢性。轉為慢性者,常呈週期性腹瀉,關節腫大,有的還有肺炎症狀。死亡率一般5%~10%,最高可達75%。成年牛多表現慢性或帶菌,急性發病時症狀與犢牛基本相似,病的後期町因內毒索引起休克而死亡。懷孕母牛多數流產。
注射抗血清 抗沙門氏桿菌病血清100~150毫升,肌肉注射。
(2)抗茼藥物治療 氯黴素,每千克體重口服20毫克,每天4次,連服4天,初次劑量加倍。磺胺甲基異惡唑,每千克體重每天20~40毫克,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每天10毫克,分2次剛R,連用1周。由於沙門氏桿菌常出現耐藥菌株,使用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換另一種藥。有條件的最好先做藥敏試驗。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抗病力,消除誘發因素 牛群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治療病牛和帶菌牛,對其停留過的場地、圈舍和使用過的用具等進行消毒。死亡動物深埋或焚燒。
(2)預防接種 疫區可注射牛副傷寒滅活菌苗進行預防。1歲以下小牛肌肉注射1~2毫升,1歲以上的牛肌肉注射2~5毫升,間隔10天同劑量再注射1次。在已發生牛副傷寒的牛群中,應對2~10日齡的犢牛肌肉注射滅活菌苗1~2毫升。孕牛應在產前1.5~2個月時注射菌苗,所產犢牛應在1~1.5月齡時注射一次菌苗。體質瘦弱和患病的牛不得注苗,注苗後有的牛可能出現較微弱反應,如精神不振、減食、產奶量下降等,不需治療,2~5天內反應可自行消失。
-
4 # 鄉里阿金
犢牛副傷寒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犢牛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胃腸炎的症狀。病初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心跳加快,且呈腹式呼吸,隨後腹瀉,排出惡臭稀糞,其中混有黏液、血液和纖維素性絮片,病牛劇烈腹痛,常用後肢蹬腹部。
中文名 犢牛副傷寒
病菌 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菌
型別 犢牛傳染病
主要表現 敗血症和胃腸炎的症狀
流行特點
各種年齡的牛對本病都有易感性,特別是1月齡左右的犢牛最易感。病牛和帶苗牛是主要的傳染源,都柏林沙門氏苗的帶苗牛,其膽囊內長期存在病原菌,不斷隨糞便排出,而鼠傷寒沙門氏菌可能還來自飼料、飲水和其他動物。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此外,帶菌牛在不良外界條件影響下,也可發生內源性傳染。犢牛未飲初乳或飲初乳不足,也可降低機體抵抗力,誘發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傳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成年牛放牧季節,常呈散發。
症狀
病初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心跳加快,且呈腹式呼吸,隨後腹瀉,排出惡臭稀糞,其中混有黏液、血液和纖維素性絮片,病牛劇烈腹痛,常用後肢蹬腹部。重者多在5~10天死亡。輕者或經早期治療的病犢可痊癒,或轉為慢性。轉為慢性者,常呈週期性腹瀉,關節腫大,有的還有肺炎症狀。死亡率一般5%~10%,最高可達75%。成年牛多表現慢性或帶菌,急性發病時症狀與犢牛基本相似,病的後期町因內毒索引起休克而死亡。懷孕母牛多數流產。
病理變化
急性病例,胃腸黏膜有出血性炎症、纖維素滲出性炎症及黏膜壞死,脾腫大、充血,腸繫膜淋巴結腫大、出血。慢性病例,肺部有炎症灶且伴有壞死,肝有壞死結節,小腸黏膜有出血點,膝關節及跗關節發生漿液性炎症。
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細的分離培養和鑑定,或採用熒光抗體技術進行診斷。
治療
(1)注射抗血清 抗沙門氏桿菌病血清100~150毫升,肌肉注射。
(2)抗茼藥物治療 氯黴素,每千克體重口服20毫克,每天4次,連服4天,初次劑量加倍。磺胺甲基異惡唑,每千克體重每天20~40毫克,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每天10毫克,分2次剛R,連用1周。由於沙門氏桿菌常出現耐藥菌株,使用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換另一種藥。有條件的最好先做藥敏試驗。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抗病力,消除誘發因素 牛群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治療病牛和帶菌牛,對其停留過的場地、圈舍和使用過的用具等進行消毒。死亡動物深埋或焚燒。
(2)預防接種 疫區可注射牛副傷寒滅活菌苗進行預防。1歲以下小牛肌肉注射1~2毫升,1歲以上的牛肌肉注射2~5毫升,間隔10天同劑量再注射1次。在已發生牛副傷寒的牛群中,應對2~10日齡的犢牛肌肉注射滅活菌苗1~2毫升。孕牛應在產前1.5~2個月時注射菌苗,所產犢牛應在1~1.5月齡時注射一次菌苗。體質瘦弱和患病的牛不得注苗,注苗後有的牛可能出現較微弱反應,如精神不振、減食、產奶量下降等,不需治療,2~5天內反應可自行消失。
-
5 # 陽江小黎哥
注射抗血清 抗沙門氏桿菌病血清100~150毫升,肌肉注射。
(2)抗茼藥物治療 氯黴素,每千克體重口服20毫克,每天4次,連服4天,初次劑量加倍。磺胺甲基異惡唑,每千克體重每天20~40毫克,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每天10毫克,分2次剛R,連用1周。由於沙門氏桿菌常出現耐藥菌株,使用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換另一種藥。有條件的最好先做藥敏試驗。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抗病力,消除誘發因素 牛群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治療病牛和帶菌牛,對其停留過的場地、圈舍和使用過的用具等進行消毒。死亡動物深埋或焚燒。
-
6 # 吃貨阿嬌
犢牛副傷寒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犢牛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胃腸炎的症狀。病初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心跳加快,且呈腹式呼吸,隨後腹瀉,排出惡臭稀糞,其中混有黏液、血液和纖維素性絮片,病牛劇烈腹痛,常用後肢蹬腹部。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犢牛副傷寒的臨床症狀 犢牛副傷寒的實驗室檢驗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多方面因素都能夠導致犢牛發生該病,主要是長途運輸引起的應激、飼養管理不當以及舍內衛生條件較差等。例如,從溫度較低的地區引進犢牛,而運送到溫度較高的地區,再加上運輸過程中沒有飼餵飼草、缺乏飲水以及路上過於顛簸,直接導致機體抵抗力減弱。同時,牛場環境衛生較差,堆積較多糞便,空氣汙濁,使犢牛到場後無法及時恢復體力,也會進一步導致抵抗力減弱。另外,犢牛引進前主要是飼餵乾草,而飼餵非常少的精料,但到達牛場後沒有使其經過一個過渡階段適應飼草、飼料的改變,而是直接改成飼餵青貯玉米秸稈以及大量精料,使其胃腸道內環境發生變化,如菌群的平衡狀態被破壞等,導致機體抵抗力減弱。當犢牛抵抗力較差時,容易感染病原菌,從而容易出現發病。該病通常是3~6月齡的犢牛容易發生,且在每年的7~8月份發病率較高,尤其是雨水較多、過於潮溼的時候最容易發生,而8月份之後基本不會出現發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
2、臨床症狀
急性敗血型。患病犢牛主要表現出體溫升高,精神沉鬱,神情呆滯,食慾完全廢絕,呼吸急促,接著很快發生腹瀉,排出稀便,混雜黏液、假膜和血液,並散發惡臭味,最後由於嚴重脫水而發生死亡。病程一般可持續5~7天。病程持續時間較長時,可能會發生關節腫,並伴有肺炎和支氣管炎,表現出氣喘、咳嗽。
慢性型。通常是由急性型轉變而成。患病犢牛腹瀉有所減輕或者完全停止,但頻繁咳嗽,呼吸困難,初期有黏液性分泌物從鼻孔流出,後期流出膿性鼻液,體溫有所升高。先發生支氣管炎,之後引發肺炎。後期還會發生關節炎,導致跗關節和腕關節發生腫大,出現跛行,機體極度衰弱。病程通常可持續1~2周,長時能夠達到1~2個月。
3、病理變化
急性型病死牛心內、外膜都存在出血點,腹膜、小腸、胃臟也存在出血點或者出血斑。腸繫膜淋巴結髮生腫大.切面發生出血。病程持續較長後死亡的犢牛,肝臟顏色變淡,形成壞死灶。膽汁渾濁,且質地濃稠。腎臟表面形成壞死灶。肺臟發生充血、出血,表面存在纖維素沉積。脾臟發生充血,明顯腫大,並散佈有壞死灶。膀胱黏膜存在出血點。關節發生損害時,會在關節、腱鞘存在膠腖樣的液體。
4、實驗室檢驗
病料鏡檢。在無菌條件下,取病死牛的肝臟、腸繫膜淋巴結等組織,在普通肉湯內接種進行常規增菌培養,置於37℃條件下經過24 h,發現肉湯變得混濁,表面存在一層薄膜。取肉湯菌液在幾種鑑別培養基上接種,置於37℃條件下進行24 h培養。結果發現麥康凱培養基上長出灰白色菌落,伊紅美藍培養基上長出半透明的無色圓形菌落,SS培養基上會長出灰白色的圓形菌落。挑取各個培養基上的菌落進行染色鏡檢,發現都是革蘭氏陰性小桿菌。
5、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產房要加強消毒,並在母牛產後及時清除分娩排出物,如排出的胎水、胎衣等,並使用3%氫氧化鈉溶液對地面進行全面消毒,注意每天都要進行消毒,以避免母牛排出的分娩排出物汙染產房環境,預防犢牛由於接觸隱性帶菌母牛的分娩排出物而發生該病。犢牛產出後,要採取隔離單獨飼餵,犢牛舍要先使用新潔爾滅和氫氧化鈉進行一次全面的嚴格消毒,之後每天再堅持進行1次消毒。產房要設有專人值班,確保犢牛產出後在1 h內吮乳充足的初乳,每次吮乳量適宜控制在1. 5~2 kg,每天3~4次,增強機體免疫力。新生犢牛斷臍後,要將臍帶斷端浸泡在5%碘酊中,避免其經由臍帶感染病菌而發生該病。
藥物治療。
牛群要逐頭進行檢查,腹瀉或者體溫升高的牛要立即採取隔離治療。一般治療該病的藥物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如土黴素、磺胺嘧啶、環丙沙星、呋喃唑酮等,並配合採取補液、強心、糾正酸中毒等對症治療。病牛可肌肉注射5 mL 5%痢菌淨注射液,每天1次;也可肌肉注射10 mL 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每天2次;也可肌肉注射320萬IU青黴素、200萬IU鏈黴素,每天2次。此外,病牛可使用中藥治療,常選用白頭翁湯,即取100 g白頭翁、30 g黃連、30 g黃柏、15 g秦皮。方中白頭翁為主藥,具有涼血止痢、清熱解毒之效;黃連、黃柏以及秦皮為輔藥,具有清熱解毒、苦寒燥溼之效,同時使用具有涼血止痢、清熱解毒之效。如果病牛呈現裡急後重,可新增枳殼、木香,用於調理氣機;如果呈現高熱、舌紅苔發黃、結膜發紺,可新增連翹、金銀花、黃芩,用於清熱解毒。藥物研成粉末後分成兩等份,每次取1份新增適量開水衝調,待溫度適宜後灌服,每天1次。
犢牛副傷寒的流行特點
各種年齡的牛對本病都有易感性,特別是1月齡左右的犢牛最易感。病牛和帶苗牛是主要的傳染源,都柏林沙門氏苗的帶苗牛,其膽囊內長期存在病原菌,不斷隨糞便排出,而鼠傷寒沙門氏菌可能還來自飼料、飲水和其他動物。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此外,帶菌牛在不良外界條件影響下,也可發生內源性傳染。犢牛未飲初乳或飲初乳不足,也可降低機體抵抗力,誘發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傳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成年牛放牧季節,常呈散發。
症狀
病初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心跳加快,且呈腹式呼吸,隨後腹瀉,排出惡臭稀糞,其中混有黏液、血液和纖維素性絮片,病牛劇烈腹痛,常用後肢蹬腹部。重者多在5~10天死亡。輕者或經早期治療的病犢可痊癒,或轉為慢性。轉為慢性者,常呈週期性腹瀉,關節腫大,有的還有肺炎症狀。死亡率一般5%~10%,最高可達75%。成年牛多表現慢性或帶菌,急性發病時症狀與犢牛基本相似,病的後期町因內毒索引起休克而死亡。懷孕母牛多數流產。
病理變化
急性病例,胃腸黏膜有出血性炎症、纖維素滲出性炎症及黏膜壞死,脾腫大、充血,腸繫膜淋巴結腫大、出血。慢性病例,肺部有炎症灶且伴有壞死,肝有壞死結節,小腸黏膜有出血點,膝關節及跗關節發生漿液性炎症。
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細的分離培養和鑑定,或採用熒光抗體技術進行診斷。
治療
(1)注射抗血清 抗沙門氏桿菌病血清100~150毫升,肌肉注射。
(2)抗茼藥物治療 氯黴素,每千克體重口服20毫克,每天4次,連服4天,初次劑量加倍。磺胺甲基異惡唑,每千克體重每天20~40毫克,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每天10毫克,分2次剛R,連用1周。由於沙門氏桿菌常出現耐藥菌株,使用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換另一種藥。有條件的最好先做藥敏試驗。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抗病力,消除誘發因素 牛群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治療病牛和帶菌牛,對其停留過的場地、圈舍和使用過的用具等進行消毒。死亡動物深埋或焚燒。
(2)預防接種 疫區可注射牛副傷寒滅活菌苗進行預防。1歲以下小牛肌肉注射1~2毫升,1歲以上的牛肌肉注射2~5毫升,間隔10天同劑量再注射1次。在已發生牛副傷寒的牛群中,應對2~10日齡的犢牛肌肉注射滅活菌苗1~2毫升。孕牛應在產前1.5~2個月時注射菌苗,所產犢牛應在1~1.5月齡時注射一次菌苗。體質瘦弱和患病的牛不得注苗,注苗後有的牛可能出現較微弱反應,如精神不振、減食、產奶量下降等,不需治療,2~5天內反應可自行消失。
-
7 # 閒也是閒
犢牛副傷寒,是養牛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病,死亡率高,有50%左右。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不同年齡均可發病,但以幼牛感染居多。
1、主要症狀
本病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胃腸炎的症狀。初期體溫升高,精神沉鬱,心跳、脈搏、呼吸加快,腹式呼吸。排灰黃,有粘液、血絲、纖維素絮片的惡臭稀糞,病牛腹部劇痛,頻見後肢蹬腹。隨後迅速衰竭、脫水、倒地而亡。
2、治療措施
①及時補液,糾正電解質平衡。
②本病可選藥物較多。可用青黴素、鏈黴素、恩諾沙星、磺胺等抗生素對症治療。
④口服 用金黴素、新黴素、安普黴素、氟苯尼考可溶性粉任選一種灌服。也可交叉使用。
3、預防措施
①免疫接種副傷寒疫苗
②定期清理糞便,撲滅傳染病原。
④轉運、免疫接種、天氣變化要提前加喂電解多維,以防應激。
-
8 # 老周說三農
犢牛副傷寒病怎樣治療?
犢牛副傷寒病又稱犢牛沙門氏稈菌病,它是由鼠傷寒沙門氏稈菌和都柏林沙門氏稈菌所引起的一種敗血病。病的特徵是腹瀉並伴有肺炎和關節炎。成年牛感染後常是慢性經過,呈隱形感染,母牛可能發生流產並且成為帶菌者。
【病原】
引起犢牛傷寒的病原菌主要是鼠傷寒沙門氏稈菌和都柏林沙門氏稈菌,兩種病菌對犢牛的致病作用及發病後的症狀表現沒有明顯區別。
鼠傷寒沙門氏稈菌和都柏林沙門氏稈菌對乾燥、腐敗、日光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條件中可以生活幾個星期。消毒藥物中的0.1%的昇汞、3%石碳酸、3%來蘇爾等都可以殺菌作用。
【流行】
犢牛副傷寒主要發生於生後10—40天內的犢牛。成年牛感染後,多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都是成為帶菌者。
病牛和帶菌牛是主要傳染源,它們可以由糞便、尿液、乳汁等向外排菌,汙染水資源、飼草飼料等,經過消化道感染。由於沙門氏稈菌能在含有蛋白質的汙染水中長期生存,因此,被病牛糞便、排洩物、分泌物所汙染的水、飼料,具有傳播細菌的危險。
沙門氏稈菌為牛腸道內寄生蟲菌,正常情況下,不呈現致病作用,但是當母牛產犢、子宮炎、乳房炎、產後癱瘓時,由於牛的抵抗力降低,病菌可以被活化而發生內源性感染。
犢牛副傷寒的流行,不僅決定於病原菌的數量與致病力。同時還與許多因素有關。
1、飼料中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不足或者缺乏,會使母牛體內營養不良、體質衰弱。
2、犢牛初乳喂量不足。
3、牛舍擁擠,氣候突然變化、受寒感冒、運動不足、牛舍陰暗潮溼。
4、運動場和牛舍沒有消毒或者消毒不嚴。
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犢牛抵抗力降低,消化機能減弱,造成疾病的發生和擴散,因此,犢牛副傷寒是呈地方性流行。
犢牛副傷寒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一般情況下以秋末、冬初為多。
【症狀】
急性敗血型,病犢精神沉鬱、食慾廢絕,體溫升高達到40—41.5℃,呈稽留熱。病犢腹部緊縮,四肢縮在腹部下面,不願意行走。腹瀉,糞便稀湯樣,裡面含有粘液、血液和甲摸膜,具有腥臭味。由於糞便汙染後軀,肛門與坐骨結節兩邊被糞汁浸漬,久而久之,尾根、肛門附近被毛脫落。可以看見呼吸次數增加、氣喘、腹式呼吸明顯。病犢咳嗽、咳嗽聲音低沉而帶疼痛感。如果感染病後4—8天內不死亡,就轉為慢性。
慢性,牛犢食慾一會有一會又不吃食物,間歇性腹瀉,體溫時高時低,當體溫升高時,病犢症狀加劇,食慾廢絕,肺炎症狀明顯。有的病犢可以看見關節腫大,多以後肢附關節為多,關節發炎、增粗、疼痛。隨著病程延長,全身極度消瘦,生長髮育受阻。
【預防】
1、加強犢牛飼養管理,犢牛出生時,要注意臍帶消毒,飼餵要精心,及時喂初乳。
2、定期消毒,消滅病原菌的擴散,用具、牛舍、運動場要及時清掃,定期用1%氫氧化鈉溶液急性消毒。
3、加強對下痢犢牛的治療,防止病程延長、加重病情。已經發病的犢牛,要及時隔離,被病畜汙染的圈用具、糞便、分泌物、墊草等要及時清除、消毒處理。病屍要急性深埋。
【治療】
犢牛副傷寒的治療原則是消滅病原體防止機體中毒,保護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
1、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毫升、25%葡萄糖液250毫升、四環素75萬單位、5%碳酸氫鈉溶液15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每天兩次。
2、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毫升、10%水楊酸鈉溶液50毫升、40%烏洛托品溶液20毫升、10¥安鈉咖溶液5毫升及2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
3、氯黴素按每公斤體重0.02克,內服,初次量加倍,每天2—3次。呋喃唑酮每公斤體重0.01克,分兩次內服,連續用三天。
4、青黴素60—80萬單位、釐米三100萬單位,一次肌肉注射,每天兩次。
養牛的朋友們在生產實踐中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難題就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解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
9 # 魯西林二
犢牛副傷寒病因
犢牛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屬細菌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是由鼠傷寒沙門氏菌或都柏林沙門氏菌所致。副傷寒病畜和帶菌動物是本病的傳染源。帶菌牛的膽囊內常長期存有病原體,不斷隨糞便排出,汙染水源和飼料而散播本病。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一季四季均可發生。各種年齡的牛均可感染,但幼年牛較成年牛易感,10-40日齡的犢牛最易感。此外,帶菌牛在不良外界條件影響下,也可發生內源性傳染。環境汙穢潮溼,棚舍擁擠,糞便堆積,飼料不足,管理不善,衛生不良及罹患其他疾病時,均能促進本病的發生和傳播。
犢牛副傷寒防治措施
治療
1、注射抗血清 抗沙門氏桿菌病血清100~150毫升,肌肉注射。
2、抗茼藥物治療 氯黴素,每千克體重口服20毫克,每天4次,連服4天,初次劑量加倍。磺胺甲基異惡唑,每千克體重每天20~40毫克,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每天10毫克,分2次剛R,連用1周。由於沙門氏桿菌常出現耐藥菌株,使用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換另一種藥。有條件的較好先做藥敏試驗。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抗病力,消除誘發因素 牛群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治療病牛和帶菌牛,對其停留過的場地、圈舍和使用過的用具等進行消毒。死亡動物深埋或焚燒。
2、預防接種 疫區可注射牛副傷寒滅活菌苗進行預防。1歲以下小牛肌肉注射1~2毫升,1歲以上的牛肌肉注射2~5毫升,間隔10天同劑量再注射1次。在已發生牛副傷寒的牛群中,應對2~10日齡的犢牛肌肉注射滅活菌苗1~2毫升。孕牛應在產前1.5~2個月時注射菌苗,所產犢牛應在1~1.5月齡時注射一次菌苗。體質瘦弱和患病的牛不得注苗,注苗後有的牛可能出現較微弱反應,如精神不振、減食、產奶量下降等,不需治療,2~5天內反應可自行消失。
-
10 # 農村阿才
引起犢牛副傷寒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長途運輸引起的應激、飼養管理不當以及舍內衛生條件較差等。
一般治療該病的藥物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環丙沙星、土黴素、呋喃唑酮等,並配合採取補液、強心、糾正酸中毒等對症治療。
-
11 # 農村達人224
犢牛副傷寒病是由沙門氏菌引發一種小牛傳染性疾病可用抗生素治療。
主要表現:多十至三十日齡小犢牛,食慾減退、體溫升高40度以上、腹瀉、惡臭味、稀便混有粘液、假膜、血液、牛虛弱、精神沉迷、拱背、低頭後期衰竭病程一週左右。
牛犢副傷寒一般和飼養管理不到位有關,如母牛瘦弱,牛犢發育不良。母牛產前沒有防疫接受種牛副傷寒疫苗。瘦弱母牛與發育不良小牛都不易接種副傷寒疫苗有不良反應,復壯之後接種。母牛妊娠應加強飼養管理營養均衡充足全面。產後消毒,給犢牛臍帶用碘酒消毒避免感染。及時吃到初乳獲取母牛抗體減少消化道疾病發生。
產室要乾淨衛生、養殖密度過大,排洩物過多。垃圾糞便堆積、空氣環境汙染也會導致小牛副寒病多發。還有低溫受凍導致小牛抵抗力下降、飼餵精料過多及突然變換飼草導致消化道菌群失調誘發應激反應都可發生此病。
治療:現在獸藥業發展快,可用藥物很多如抗生素慶大黴素、痢菌淨、環丙沙星、青黴素、鏈黴素等都可用效果不理想可換藥有時會有耐藥性。對症治療三五天就治癒了。找獸醫輸液效果比較理想,直接補液兼顧消炎滅菌作用直接而且顯著。
預防:加強管理按牛日齡接種副傷寒疫苗。(體弱健康再防疫接種疫苗)。
搞好衛生加強飼養管理,弱牛犢喂小牛全價料較好,營養全面均衡配料科學,小牛復壯快成長迅速,抗病能力強減少消化道疾病發生。圈舍要勤打掃定期消毒。圈舍要乾燥通風,保暖光照充足。發現病牛及時隔離治療避免傳染其它健康牛,處理好排瀉物防止繼續傳播。
總之養殖業必須防疫、飼養管等理綜合管理到位。如小牛副傷寒在母牛妊娠免疫可預防,就象防止小羔羊下痢一樣。我們對小牛的健康應從母牛妊娠期管理、母牛、小牛產後護理,環境、衛生、營養、全面管理到位,才能保障小牛與母牛的健康。我個人認為如果條件可以給牛足夠的運動空間與時間,充足的光照會減少很多疾病,看我們東北的溜達牛,常年活躍在田野,現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三九天,天天溜達在田間原野一年到頭很少得病。天天鍛鍊嚴寒酷暑經歷多了,免疫力強體質好患病率低。
-
12 # X願景農場x
加強飼養管理,接產時注意臍帶消毒。
飼具、牛舍、運動場要及時清掃洗刷,定期進行消毒。
對本病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很多,比較常用的有金黴素、多西環素、新黴素、慶大黴素、磺胺嘧啶鈉、複方新明等。腹瀉脫水時,可補水,補鹼,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5%碳酸氫鈉液補液。
發生本病後應及時隔離治療病牛。死亡牛應深埋或燒燬。定期進行免疫接種。如肌肉注射牛副傷寒氫氧化鋁菌苗。這樣可以最大預防疾病。
-
13 # 渤海海產商行
犢牛的抵抗力較弱,比較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一些本身不太厲害的疾病如果發生在犢牛身上都可能導致死亡這種嚴重後果,副傷寒就是這樣一種疾病,得了副傷寒的犢牛會出現體溫升高,脈搏變急,呼吸急促等情況,糞便變為黃色拉稀狀,還可能出現其它一些併發症,那麼副傷寒該如何進行防治呢?
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接產時注意臍帶消毒。
(2)飼具、牛舍、運動場要及時清掃洗刷,定期進行消毒。
治療措施
對本病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很多,比較常用的有金黴素、多西環素、新黴素、慶大黴素、磺胺嘧啶鈉、複方新明等。腹瀉脫水時,可補水,補鹼,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5%碳酸氫鈉液補液。
以上就是犢牛副傷寒的防治方法,副傷寒的傳染性較強,一旦發現病牛後一定要及時進行隔離,並對其它牛注射疫苗以防傳染造成更大損失。
-
14 # 小魚兒的嚮往
你好,非常感謝能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的見解,10 ~ 40日齡的犢牛最常見,為病牛排洩物的感染。 體溫40度以上,腹瀉,糞稀,含血和黏液,腥臭。肺炎, 咳嗽,有時為間歇性腹瀉。體溫高時廢食,關節肺大,發 炎。此時首先用葡萄糖生理鹽水,四環素,碳酸氫鈉靜脈一次注射,每日2 次。內服可用氯黴素。每千克體重,初劑用量 加倍。
回覆列表
(1)注射抗血清 抗沙門氏桿菌病血清100~150毫升,肌肉注射。
(2)抗茼藥物治療 氯黴素,每千克體重口服20毫克,每天4次,連服4天,初次劑量加倍。磺胺甲基異惡唑,每千克體重每天20~40毫克,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每天10毫克,分2次剛R,連用1周。由於沙門氏桿菌常出現耐藥菌株,使用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換另一種藥。有條件的最好先做藥敏試驗。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抗病力,消除誘發因素 牛群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治療病牛和帶菌牛,對其停留過的場地、圈舍和使用過的用具等進行消毒。死亡動物深埋或焚燒。
(2)預防接種 疫區可注射牛副傷寒滅活菌苗進行預防。1歲以下小牛肌肉注射1~2毫升,1歲以上的牛肌肉注射2~5毫升,間隔10天同劑量再注射1次。在已發生牛副傷寒的牛群中,應對2~10日齡的犢牛肌肉注射滅活菌苗1~2毫升。孕牛應在產前1.5~2個月時注射菌苗,所產犢牛應在1~1.5月齡時注射一次菌苗。體質瘦弱和患病的牛不得注苗,注苗後有的牛可能出現較微弱反應,如精神不振、減食、產奶量下降等,不需治療,2~5天內反應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