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眾樂真娛樂

    和傳統印象中印度片載歌載舞不同,近年來,印度出了不少載入著感人核心的好電影,比如這部獲得孟買電影博覽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劇本等六項大獎,並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的《三傻大鬧寶萊塢》。

    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編而成。法蘭(馬德哈萬 R Madhavan 飾)、拉杜(沙曼·喬希 Sharman Joshi 飾)與蘭徹(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裡,蘭徹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波曼·伊拉尼 Boman Irani 飾),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不僅鼓動法蘭與拉杜去勇敢追尋理想,還勸說校長的二女兒碧雅(卡琳娜·卡普 Kareena Kapoor 飾)離開滿眼銅臭的未婚夫。蘭徹的特立獨行引起了模範學生“消音器”(奧米·維嘉 Omi Vaidya 飾)的不滿,他約定十年後再與蘭徹一決高下,看哪種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初看電影時,《三傻大鬧寶萊塢》的片名很容易讓人錯過這部影片,可有著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又讓人覺得這部影片不會只是搞笑那麼簡單。

    和幾乎所有印度電影一樣,《三傻大鬧寶萊塢》充滿了歌舞。但在唱唱跳跳,幽默熱鬧的背後卻探討了有關教育、疾病、貧窮、階級、成長等嚴肅話題。

    電影中並沒有刻意去煽情,但是你卻能從電影的場景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劇情以尋找蘭徹和回憶蘭徹為兩條主線,講述了關於教育、關於人性、關於成敗、關於愛情等方面的問題……不管你身為什麼角色——學生、教師、領導、父母,生活在社會的哪個階層,你都能在故事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蘭徹像一隻勇敢的鳥兒,喜歡特立獨行,敢於挑戰舊的規矩,重情重義,又對所有的未知充滿了熱情。

    他敢公然頂撞院長,並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他去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做了個簡易的導電裝置,捉弄學長,讓大家瞠目結舌。與眾不同的蘭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雖然老師、院長不喜歡他,但他的成績始終排第一。

    而另外兩個室友法罕和拉杜則沒有這麼好的腦子,雖然學習很努力,但他們總是倒數的學生。法罕每天惦記著攝影,拉加每天畏首畏尾,早晚都要求神告佛以期自己考試透過。事實上,法罕其實並不想學工業設計,他想成為一名野外攝影師;拉加的家庭十分貧困,他的家人希望萊吉畢業後能找個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

    在蘭徹的鼓勵下,兩個室友最後都正式了自己的內心,遵循了夢想。

    三傻這部電影精彩在就精彩在人物的塑造上,除了蘭徹有點太過完美,拉杜、法罕、皮婭、查圖爾、校長還有其他每個小配角,我們似乎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

    對於校長這個角色,他曾讓自己的兒子考了三次這所理工學院,可惜總是名落孫山。做了幾十年校長,他應當有權力以某種特招生的名義把兒子招到學校來,但他沒有這樣做。他去學校的工具是很老舊的腳踏車,身為校長沒有專車與司機,對此之下,情況又是有了很大的偏差。他用雙手寫字,休息時間很短,爭分奪秒,他為學校付出了很多,可是方法不太對。他算是教育體制的犧牲品,也是個頑固的老好人。

    這是一部披著喜劇外表,卻有著感人核心的電影。它會在嬉笑中讓你留下傷感的淚水。我們也渴望像蘭徹一樣,勇敢的打破生活中的條條框框,放下身上的羈絆,肆意的去追逐夢想。

    “夢醒之後是現實”,這部影片以喜劇元素諷刺了印度教育與社會的弊端,書本式的教育無疑與中國封建時代某些制度相似,這不經也讓我們進行了深深的反思。

  • 2 # 瀟灑哥小莫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電影以尋找蘭徹為主線,以插敘方式回憶了蘭徹、法漢、拉朱三個“傻瓜”一起在帝國理工學院上大學時發生的悲喜交加的故事,以及在尋找蘭徹過程中發現的蘭徹的秘密。蘭徹自幼好學,頭腦聰明,最大的特點是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在全國最好的學校——帝國理工,他反抗死板的教育制度,敢於和主任“病毒”鬥爭,看不慣“消音器”查爾圖死讀書的學習方法,而他總能在考第一,主任對蘭徹不滿,但最終在經歷了種種心靈震撼後承認,蘭徹是他任職32年來最好的學生。蘭徹和拉朱、法漢的友誼之路也走得曲折坎坷,主任把拉朱和法漢成績不好歸咎於蘭徹,他們倆也迫於家庭的壓力與蘭徹產生了隔閡,但最終因蘭徹為他們做的事情而感動,兩人都在蘭徹的開導和幫助下過上了嚮往的生活。畢業十年後,三人團聚,蘭徹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而查爾圖不得不乞求蘭徹跟他合作。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讓人在感動於友情之餘產生對教育的思考。“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找上門”是蘭徹的成功之道,不刻意追求成功,不急功近利地培養“學習機器”,尊重每個人的天賦和興趣,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教人學習和做人,而不是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對知識的應用和創新是教育的更高層次。

    “All is well”是蘭徹的口頭禪,傳遞了他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困難和壓力,對自己說聲“All is well”,放鬆心情,積極地尋找辦法,勇敢地迎接挑戰,一切都會過去。米蘭昆德拉說:“我們被矇住眼睛穿越現在,至多,我們只能預感和猜測我們實際上正在經歷著的一切。只是在事後,當矇眼的布條解開後,當我們審視過去式,我們才會明白,我們曾經經歷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才能明白它們的意義。”既然事情已經發生,我們無法改變,那就積極地面對困難,解決困難,下一秒也許全世界就都變好了。

    《三傻》在詼諧幽默的氛圍中表現了至真至善的友情,引起觀眾對教育和人生的思考。配樂恰到好處,畫面優美,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昇華。

  • 3 # 小嘟嘟辦公聯盟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當人們目瞪口呆地看著豆瓣過9的評分,結果,阿米爾·汗解釋了,什麼叫做驚喜。特別是從應試教育體制裡走出來的觀眾,對阿米爾·汗更是心生崇拜之情,因為他在電影中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原來故事和“寶萊塢”壓根沒有半點關係,真正符合劇本立意的片名是《三個傻瓜》,三個傻瓜鬧的不是寶萊塢片場,而是一所以校風嚴格苛刻著稱的印度大學。

    在所有人都乖乖地遵守“規矩”,只為了應付考試的時候,阿米爾·汗扮演的Rancho卻不走尋常路。

    他把知識學以致用,課堂上公然頂撞老師,批評學校呆板的教育模式,校長Viru視他為眼中釘,卻沒有辦法懲治他,因為他的成績永遠全校第一。

    不去嘗試,不去行動,又怎麼知道那是不可能實現的呢?可惜,世界並沒有因為《三傻大鬧寶萊塢》而有所改變。

    電影只是一種理想,理想的實現遠沒有像故事那樣來得簡單。

    我們只能學著Rancho說:

    “All is well.”

    前路困難重重,但一切都會好的。

    我覺得世界總會變得更好,因此內心當中充滿希望,不是憤世嫉俗的人,不是拋棄了希望的人。我相信人心是向善的。所以我想,自己內心當中的這種正能量也就體現到了電影當中。”阿米爾汗說。

    只要有人感受到了電影中的思想力量,並有所觸動,反思,一切就值得了。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值得的,它給人快樂,給人思考,給人鼓勵。

    所以,我們才終究無法忘卻。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用戲劇性的劇情讓我們看到當前的教育形式,說這部影片是喜劇也是中肯的!

  • 4 # 兔影視

    《三傻大鬧寶萊塢》喜劇大片

    故事以兩個好朋友尋找多年不見的好兄弟蘭徹的過程中展開的回憶:講述五年前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讀書。這是一所印度傳統的名校,這裡的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就只有第一(指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觀念。最後他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學界(一位具有400項專利,日本人求之不得的天才科學家),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法撒克 旺度。

    “三人幫”中蘭徹和拉朱夢想成為工程師,法漢卻想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家。影片中隨時穿插著幽默的語言,行為。他們把教授稱為“病毒”,把查圖爾稱為“消音器”。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找上門”.............故事隨之結束

    這部片子不同於其他的情感電影,它給你的不僅是感動和回憶,更多的是給你啟發和指引!讓你明白在面對未來的時候該用什麼態度,在面對迷茫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

    該片內容新穎,情節發展不墨守陳規,片中44歲的男主角蘭徹的扮演者阿米爾.汗能將二十歲大學生該有的年輕和活力演繹得淋漓盡致,真是令人歎服!

  • 5 # 拾捌小劇場

    《三傻大鬧寶萊塢》算是在中國最出名的印度電影之一了,而且主演之一是阿米爾•汗,印度國寶級演員,出品必是精品。

    電影的製作團隊分工如下:由拉庫馬•西拉尼執導,阿米爾•汗、馬德哈萬、沙爾曼•喬什和卡琳娜•卡普等主演。

    不過話說回來,這部非常出名的電影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我周圍有愛好電影的同學說自己聽說過,但是實在不想看印度的歌舞,所以就沒有看。我在這裡舉這個例子並沒有黑印度歌舞的意思,我覺得各國的歌舞都有各國的文化包含其中,印度的文化裡最出名的莫過於他們的歌舞了,在印度的電影裡若是沒有歌舞,我就會覺得少了靈魂。不過這部電影沒有什麼特別多的歌舞情節,因此不喜歡歌舞劇的小夥伴可以放心大膽的看,實在耐不住性子想跳過也是沒有問題的,這部電影裡的歌舞沒有什麼情節的鋪墊,基本上都是情感的昇華。

    電影名稱雖然叫三傻大鬧寶萊塢,但是三個主角並不是傻子,鬧的也不是寶萊塢,是學校。所以,很多人都被這個電影名稱給騙了。人家這部電影是實實在在講大學生活的電影啊!順帶再抨擊抨擊印度的教育制度什麼的,真的是很經典的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特立獨行的大學生蘭徹在上大學期間與模範學生查爾圖結下了樑子,在畢業的時候約定好十年後來學校的屋頂再一次一決高下。蘭徹的好友法罕、拉朱也在場,莫名成為了這個約定的證明人。當十年過去,查爾圖腰纏萬貫,法罕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師,拉朱也擁有了自己的家,而蘭徹卻在十年內音信全無。查爾圖找到法罕和拉朱,三個人一起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而他們十年前在學校裡的記憶之門也慢慢開啟。

    蘭徹這個角色被阿米爾•汗塑造得有血有肉,就像是身邊那些學神一樣,看上去平時和你們一起打鬧,考試的時候卻能超過你直衝年級第一。在蘭徹身上,觀眾可以看到他對知識的渴望,對課本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對學校填鴨式教育和一些人拜金主義的反感。我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學霸學神,但是他們可能有的人缺少蘭徹的一點——敢於反抗。

    其實為什麼這部電影受到了那麼多學生黨的喜愛,就是因為主角蘭徹的反抗精神是我們比較欠缺的。我們也有一定的反抗精神,比如父母想讓我們幹這個,我們不想幹,就反抗一下;老師讓我們做那個,我們不想做,就去跟老師商量,這也是委婉的反抗。BUT,像蘭徹這樣直接在課堂上打老師臉,在校領導面前打老師臉,絕大多數的學生是做不出來的。因為我們這樣做可能會面臨掛科、延期畢業等風險,所以很多時候學生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複習考試安安穩穩求畢業,對於那些很少數的奇葩老師只能採取能躲就躲的措施。因此,現在很多高校裡面,還是有少量的品行不端學術不正的老師存在,比如去年十二月份鬧得沸沸揚揚的某高校老師性侵女學生的案件,以及後來微博上又有受害人舉報自己的導師猥褻自己等惡性事件。這些事件被曝出的越來越多,也可以看出當代年輕人對於自身權利被侵犯後的反抗越來越多,這是值得推崇的。

    除了主角心底裡那股子反抗精神,電影裡三個人的友情,男女主的愛情,家庭內的親情,也都是看點。爆笑之餘有感動,感動之餘有思考。

  • 6 # 征服電影

    法罕、拉加和蘭徹是同寢的大學同學,他們都在印度的著名學府帝國工業大學就讀。法罕其實並不想學工業設計,他想成為一名野外攝影師;拉加的家庭十分貧困,他的家人希望萊吉畢業後能找個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而蘭徹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這個謎要到他們畢業十年之後才能揭曉。大學裡的生活總是和學習、考試、愛情相伴。蘭徹成績很好,總是名列前茅,而且他對機械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熱愛和天賦。而另外兩個室友法罕和拉加則沒有這麼好的腦子,雖然學習很努力,但他們總是倒數的學生。法罕每天惦記著攝影,拉加每天畏首畏尾,早晚都要求神告佛以期自己考試透過。除了成績出眾之外,蘭徹還是一個喜歡開導別人的人,他似乎是先知、又似乎是上天派來的神明,每每當他人在無助、錯誤或者是生活即將步入歧途的時候,他總是會恰當地出現,恰當地給予指點。因為他的這種高強的“本領”,他得罪了學校的院長、整蠱了只會死記硬背的同學、而且還得到了自己的愛情。畢業前夕,院長把象徵著榮譽的“太空筆”送給了蘭徹,並告訴蘭徹,他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學生。畢業的時候,法罕得到了一個匈牙利攝影師的工作邀請,拉加得到了公司的聘用,而蘭徹則一聲不響地離開了學校。他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十年之後,當年被蘭徹整蠱的“消音器”找了回來,他要帶著拉加和法罕找到蘭徹。在他被整蠱的那個夜晚,他和蘭徹打了一個賭,要在十年之後的今天一比“事業的成功”。

  • 7 # 賀賀影片坊

    個人認為,《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喜劇片,更是一部有深度有熱度,反映很多社會問題,具有教育性意義的勵志電影。

    影片主要描述男主人公蘭柯,和另外兩個朋友在一學院讀工程師大學時啼笑皆非而又發人深省的種種難忘的經歷。蘭柯天生聰明,每次考試都第一,經常和校長意見不合,其實側面是在和這個學校的有些不合理的教學體制做抗爭。另外蘭柯學校裡認識了校長的女兒,最後兩人客服一切困難走在了一起。

    這部諷刺現實社會中功利主義和填鴨式教育法的電影,它讓我們發現了心中尚未被這個世界所吞噬的美好。三個主角們所做的就是生活中很多人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面對親朋好友的攀比,我們不得不越來越功利,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愛好,漸漸變得順著社會應有的生存方式活下去,而不是為了自己過得更美好,為了每天不一樣的精彩而生活下去。當然電影中最精彩也最感人的部分是關於友情的:3傻過著我們嚮往的生活,彼此坦誠相待,可以為兄弟赴湯蹈火。這三傻看似糊里糊塗,其實大智若愚!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像這樣的“傻”朋友呢?有些事情現在不去想不去做,有些朋友現在不珍惜不在意,恐怕最後剩的也就只有“此情可待成追憶”了。

  • 8 # 歆益高畫質影視

    《三傻》於2012年榮獲北美最高票房喜劇片。電影長達三個小時,但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絲毫沒有覺得繁冗,反而在影片結束後覺得意猶未盡 。《三傻》包含了印度片的特色。歌舞永遠都是印度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風情萬種的肚皮舞還是活力四射的流行舞,都可以在印度電影中一飽眼福。然而這彷彿成為了印度片的招牌,無論什麼主題什麼型別都使用,久而久之大多印度片都有些生搬硬套。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正中此忌,該片在揭露殘酷現實的最後於結尾為觀眾奉上活力的舞蹈,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三傻》將這一被格式化的特色重新賦予了靈動性,沒節操的浴室舞蹈不僅貼近生活,將阿法兒飾演的主角對於科學工程的另類理解展現在觀眾面前,也調整了整個影片的基調,甚至反映出的不同於主流的教育主題對千篇一律的教育片也有啟示。另外,歡騰的音樂在顯示屏顯示Joy Lobo自殺的畫面時戛然而止,隨後慢鏡頭,消聲如一運用,讓觀眾一時有些接受不了,還沒從節操掉一地的舞蹈中回神,這也正是導演的高明之處。下一個鏡頭立刻轉入葬禮畫面,年邁的老父親匐在兒子的棺材上痛哭,黑色的雨傘,悲涼的墓地,以及主人公憤懣不已的神情,所有的一切與之前的明亮色彩影調在視覺上產生強烈衝突,震撼人心。但喜劇片畢竟是喜劇片,導演不會將過多的筆墨刻畫在Joy Lobo的死亡上,就像對於病毒校長來說一樣,Joy Lobo的死只是一幕插曲。影片對應試教育作出了思考。導演以打賭一事作為線索,以倒敘的方式慢慢展開,一路上他們開車談論,回憶與現實交織直到主人公被退學。我們都想知道主人公最後去哪兒了,他還好麼。而導演沒有辜負觀眾的期望,主人公不僅沒有放棄科學工程反而做出了更大的成就,並且自己開了一所小學,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將寓樂於教付諸實踐。我想這也正是導演所期望的吧。影片不僅對應試教育作出了思考,在友情和愛情的價值觀上也提出了疑問。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友情或愛情?導演並不是想考倒觀眾,在影片中,導演也給出了想訴說的思想:真正的愛情就是當你見到ta時會感到微風吹動,圍巾飄起,空氣中瀰漫著甜蜜的味道;真正的友情不是大家一起吃喝一起玩耍一起起鬨,而是在必要的時候站在你身後挺你為你加油,然後一起鼓勵,一切安好!《三傻》主題直白,甚至可以說是通俗,與文藝片相比商業氣息重,也沒有《死亡詩社》那般強烈的刺痛人心的悲壯。但《三傻》小悲傷,大團圓,這也正是印度片的最大特色。

  • 9 # 夢之淚傷P

    《三傻大鬧寶萊塢》(3 Idiots)是一部喜劇,與我們所看過的任何一部不同,它時間長,但從未拉長,瘋狂,但從不絕望,情緒化,但從不做作。它向我們展示了過去十年中最受歡迎的三個人物,並深入瞭解了印度人和他們父母的文化。很少有喜劇有這麼大的腦子,腦子裡有這麼多機會,而標題甚至不適合鬧劇。

    我們的主角是雄心勃勃但發育不全的法蘭(馬德哈萬飾)、神經質、恐懼的拉杜(沙曼·喬希飾)和超級天才蘭喬(阿米爾·汗 飾),他們是室友,就讀於帝國理工學院(ICE)。

    這部電影以倒敘的方式記錄了他們在大學裡遇到的問題,其中出現的一些例子顯示,法蘭和拉杜正在尋找他們的朋友蘭喬,蘭喬已經失蹤多年,一直沒有聯絡。然而,這不是一部典型的閃回電影。它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方法,而且感覺不像是故事中的故事。它很好地封住了兩個故事,但它把觀眾帶到了一個過山車的情緒透過精心構建的事件,甚至在它到達這些結局。

    他們在大學裡的問題之一是校園的教授兼院長,當他背過身去時,三個人輕蔑地稱他為“病毒”。“病毒”是嚴格的,通常對他的學生的問題漠不關心,這使得電影可以探索一個黑暗的主題,一個人認為喜劇不敢與之相遇,這就是印度青少年自殺的問題。一個孩子的父親中風了,導致他數月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嚴重落後。病毒對他的情況非常不同情,拒絕給他一個專案的延期,他的工作是如此不切實際的努力,但不能完美。

    “病毒”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我們可以說《三傻大鬧寶萊塢》是給印度年輕人的父母傳達的資訊,那就是不要再向已經不堪重負的人口群體施加壓力。我讀過幾篇文章,闡明瞭印度青少年是自殺率最高的群體之一,許多父母給孩子施加了不切實際的壓力、責任和義務,讓孩子身心崩潰。給你不可剝奪的自由來提高你的孩子與你選擇的方法,但並不是每一個方法是完美的,當你的方法之一是那些導致自殺,心理健康問題,並讓恐懼和焦慮在青少年的思想,那麼你可能需要重新評估你的方法。

    《三傻大鬧寶萊塢》還告訴我們,許多印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卻不被鼓勵去探索,甚至連個人的抱負都沒有。我簡直不敢相信。每天辛苦地做一些你討厭的事情,這是多麼不快樂、沒有啟發性、完全浪費的生命啊,因為這是你父母的幸運職業選擇。但我敢肯定,數百萬人也經歷過同樣的生活。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透過一個人生活”最糟糕的方式。

    這部電影時長將近3個小時,對少數觀眾來說似乎太長、太不舒服了。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瞎著眼睛走進電影院的。我研究過的寶萊塢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持續三個小時以上,有些甚至要持續五個小時左右。如果寶萊塢的其他電影也有類似的人物形象,那就是具有親和力、人性化、容易接近、不偏向種族或社會階層的,那麼我不認為觀看任何一部寶萊塢電影都是一種掙扎。

    透過每一個機智的歌曲和舞蹈,透過每一個喜劇場景,透過每一個戲劇性的絕望,情感活躍的時刻,莊嚴辛酸的序列,懸念設定,到一個可愛的,衷心的結論,《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個美妙的,無價的努力在電影世界。它的演員非常適合他們的角色,輔以非常人性化和真實的劇本,真的很難相信,並透過美麗生動的攝影捕捉到,給我們一個美麗的包,而不僅僅是在比喻意義上。這可以說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喜劇之一。

  • 10 # 駱寶

    這部電影它名字很奇特,配樂一驚一乍,總體顏值不高,但你無法否定這三個小時它給你重新整理的世界觀,豆瓣9.2也是證明。

    該影片用幽默諷刺的手法對貧富差距、拜金主義、填鴨式教育等進行批判。對於有著類似社會觀念或傳統的中國觀眾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和共情體驗。當通常被視為異類的敢於突破傳統的人出現,便自然面臨周遭社會的壓力;只有能夠不斷證成,才能獲得認可。總體來說他的確是一部喜劇,畢竟是各種笑點串起來,但也在歡笑中讓人看到了社會現實。還有三傻中“蘭徹”主演的另一部,我的個神啊也是一樣,歡笑中反諷了現實。裡面的雞湯也不少,如: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隨著時間我們體會到,重要的是不是我們交了多少朋友,而是明白哪些朋友才是真的

    *人心其實很脆弱,所以我們要經常哄它,經常把手放在心臟旁,對自己說:平安無事

    *就這一次,拋開你的恐懼,要不然以後哪天,你進了棺材都要後悔,只要一點勇氣,你就會改變生活

    *別人的風言風語都是浮雲,早晚都會過去的,你別拿自己的幸福開玩笑*

    加油吧自己,加油吧大家,困難總會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

  • 11 # 山中有靈

    這部劇看了很多年了,記憶中裡面的最幽默詼諧的臺詞是“師:如果人的大腦可以賣錢,你的應該最貴!

    生:為何?

    師:因為只有你的大腦是新的,沒用過。”

  • 12 # 亞當解說

    《三傻大鬧寶萊塢》本名叫做《Ⅲ idiot》,直譯中文為《三個白痴》,而翻譯卻十分有意思的將其命名為《三傻大鬧寶萊塢》,寶萊塢是印度電影製作公司,是與美國好萊塢相媲美叫板的意思,而這家電影製作公司也和它的命名一樣有意思,《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就可以稱之為他們一步很有特點的製作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座小說《五點人》而改變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由拉庫馬·希拉執導拍攝,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和馬德哈萬、沙爾曼·喬什、卡琳娜·卡普等共同出演,於2011年12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電影上映的首個週末,僅僅四天時間,票房就達到了42萬元,超過了在中國內地上映的所有印度寶萊塢電影單片的票房,創下了歷史的新高。票房的突破已然向我們證明了它絕對是一部好的影片,這部影片帶給我們詼諧搞笑的幽默之餘,也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影片講述了法罕、拉加和蘭徹三個大學同學,同時就讀於印度的著名學府帝國工業大學,三個擁有不同背景的男孩子來到了這所大學。這所學校的傳統在於每屆新生在報到的第一天都要受到來自學長的戲弄和整蠱,然而蘭徹卻是與眾不同的一個,他製作了一個簡易的導電裝置,反捉弄了學長,令大家瞠目結舌的同時也令學長查爾圖顏面盡失,他們打賭要在十年後的今天比一比“誰的事業更成功”,於是便開始了一系列的烏龍事件。法罕是蘭徹的忠實死黨,他從小的理想是做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但迫於家庭過得壓力他讀了工程學校。為了拉朱,他和蘭徹一起去院長辦公室偷卷子。在畢業之際,他放棄面試的機會向父親坦誠的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和支援,後來他成為著名動物攝影師安德烈·伊斯特凡的助理,最後實現了理想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動物攝影師。拉加也是三人幫中的一員,他夢想成為一名攝影師,但是他家境貧寒且沒有自信,他迷信神佛,虛妄度日。他的父親原先是一名郵局的郵遞員,後來發生意外癱瘓在家,母親退休,時常嘮叨個沒完,拉加的生活壓力很大,他還有個姐姐因為家裡太窮不能負擔一輛車的陪嫁而變成了一個剩女,拉加的生活內外交困使他沒有別的選擇。然而禍不單行,拉加因為在院長家門口小便被發現而被勒令退學,絕望之餘的拉加決定自殺,他摔斷了十六根肋骨和兩條腿,從此開始臥床思考人生。後來他在蘭徹的不斷鼓勵下脫離了植物人的狀態,後來奇蹟般得到了康復。他在畢業前得到了康復,後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工程師。蘭徹是一個印度富人家裡已故園丁的孩子,真名叫馮查·旺度,他天資聰穎,從小學習很好,他和富人約定用富人兒子的名字“蘭徹”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用蘭徹的身份拿到學位畢業證書後,他就得消失。蘭徹過著與眾不同的大學生活,他用靈活而智慧的方式顛覆著學校裡的院長、老師以及同學的思想觀念,他對機械式的學習毫無興趣並用自己的一貫的做法顛覆著墨守成規的人們,雖然蘭徹不被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所喜歡,但他總是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因此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熱情有趣也吸引了喜歡他的人,他和皮婭在她姐姐的婚禮上不打不相識的相遇,隨後在相處中兩人的感情漸漸升溫,後來皮婭逃婚,選擇了和蘭徹在一起。畢業典禮之後的蘭徹按照約定選擇了消失,十年之後的學長查爾圖功成名就的來赴約,他帶著拉加和法罕一起去尋找蘭徹......

    這部電影用幽默諷刺的手法來探討各種社會問題,如自殺、貧富差、拜金主義 、填鴨式教育 等等,影片透過不同情節進行嘲諷和批判,在幽默搞笑之餘,給觀眾以無限思考的餘地。不愧為一部好的電影,幽默搞笑的同時諷刺了社會現實,並留有空白的給觀眾以思考人生的空間。

  • 13 # 飛黃傳奇

    很純粹的喜劇卻又很溫暖勵志堪稱經典。笑中有淚,令人深思。正如臺詞所說“做一名攝影家又怎麼樣,只是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很幸福••••••緊跟你的天賦。”希望我們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 14 # 月亮郵遞員sss

    大家好,我是愛生活愛小禹❤️

    今天我想帶大家解讀一下《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是一部來自印度的電影,在被美國好萊塢大片統治的年代裡,這部電影卻成為了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喜劇片,現如今在豆瓣電影Top250的排名中位列第12名。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夠殺出好萊塢大片的重圍?今天我就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男主蘭喬的十年人生故事。“三傻”都是來自印度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其中男主非常與眾不同,他不服從學校裡面死記硬背的教條主義,他鼓勵同學們去追逐理想,他鼓勵因為金錢陷入愛情的迷茫的校長的女兒離開她的未婚夫。他的種種行徑引起了當時一個聽話學生的不滿,約定十年後與男主一決高下,看看究竟是誰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理念更能夠獲得成功。

    男主有一句口頭禪叫做“一切都很好”,顯然他是一個樂天派,他心裡秉持著一份面對人生的堅守,那就是即使不能解決問題,至少也可以保持心靈的平靜,打破自己面對困難的恐懼,增加直面困難的勇氣。這個性格特點跟電影本身歡樂的氣質非常吻合,作為寶萊塢的電影,印度風格的歌舞肯定是少不了的,電影的敘事和剪輯上也包括了許多印度特有的社會問題和生活方式,電影本身是對印度真實生活的一種客觀的折射。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在上映8年之後的這段時間裡,一直有一個令人詬病的問題,就是他的電影時常長達三個小時,這幾乎是美國經典好萊塢喜劇的電影長度的兩倍了。面對著這樣難以處理的時間長度,導演卻仍然保持著遊刃有餘的處理技巧,他在故事的敘述中增加了很多小包袱,笑料層出不窮,令人漸漸的忘記了時間的流逝。而整體的故事敘述上,前後呼應對照,中間的幾個高潮部分相互重疊,使得敘事的理念非常的突出,我個人認為導演在三個小時的時間裡面講了非常多有趣而深刻的觀點。

    當然,電影製作中經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過分誇大與主角的個人魅力,使得主角的個人塑造脫離了生活中的真實形象,這就會造成電影與真實生活的割裂感。而這部電影將這一點處理得非常巧妙,在故事的結尾,校長在暴風雨中對主角說,“你不可能永遠是對的”,這是對主角個人形象上的反轉,是這部電影裡面最精彩的一個部分。

    這部電影告訴觀眾什麼是真真切切的感情,什麼是難以割捨的友誼,什麼是人生的道理,什麼是為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奮鬥終生。其實現在很多困擾著中國大學生的事,未來的選擇究竟是什麼樣的?我想主角可能給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為自己的理想奮鬥終生。

    十年之後跟男主打賭的“聽話”的同學回來了,他有車有房,是主流意義上的成功的人生,但男主卻選擇了把自己奉獻給科研事業與教育事業,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而這種成功更令人心生敬佩。男主說“一出生我們就一直受到這樣的勸誡,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應當適當的慢下來,不要去過分追趕俗世的浮華,要去跟隨自己的內心,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這就是這部電影試圖告訴我們的哲學,“一切都好,只要我們跟從自己內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夕如何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