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圳花花市街
-
2 # 皓月qianli
值得看,語言生動形象凝鍊,富有感染力,有許多生動,語言精煉的詩,故事情節生動形象,曲折,吸引人。中華語言文化的瑰寶。
-
3 # 杜生育法拍
值得,其實每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價值觀的昇華,西遊記影視反覆播放深入人心,可是西遊記原著真的細細讀過的人少之又少,熟悉作者吳承恩的人更不要說,作者吳承恩也是博覽群書,而他在科舉的路上也是挫折不斷,晚年辭官著書,西遊記離不開作者的生活經歷,只是把自己的思想價值觀用神話故事的方式呈現給世人,世人更容易接受
-
4 # 第100遍讀紅樓
當然值得一看。其實四大名著許多人只是知道名稱或者看過部分內容,沒有多少人能把這四本書從有讀到尾。要說這4本名著裡排第一的當然是!《紅樓夢》,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毫無爭議。《水滸傳》寫了108將上梁山,寫的情節生動,而且有人情味,宋江有父親,李逵有母親,林沖有妻子,但是那108個好漢聚到梁山以後,後面就不好看了,晚節沒有保住。《三國演義》寫的人物更多,可是這些人物可以不吃不喝,可以沒有家庭,都是為了打仗活著的,一點人情味沒有,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打仗,忠義之氣也得在生活基礎之上啊,可見三國都是寫事件的,一步長篇都寫事件,就會沒什麼大意思。西遊記是世情小說,人獸共同抗擊妖魔鬼怪的寓言,有很深的寓意,非常值得一看,只是結尾都是妖怪被收,公式化傾向明顯。
-
5 # 峰峰自媒體
值得看,因為畢竟是中國四大名著,文章寫的非常好,文學功底弱的人推薦看白話文的,文學功底高的可以看一下文言文的
-
6 # 米特拉慧兒
《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
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品寫於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
-
7 # Andy讀書
西遊記其實就是一個人修煉成佛的過程。西遊記的主角孫悟空其實就是唐僧的心,人都會“心猿意馬”,會有無數個想法和信念,整個西遊記的過程就是唐僧藉助磨難修心的過程。從不同角度會看出不同意思,西遊記需要多讀且可多聽下不同人對這本書的不同分解,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穫。
-
8 # 海sea子
我從小時候六小齡童老師版本的西遊記就伴著我成長,我也一直把孫悟空當做superman,小些年紀覺得,原著跟電視劇是差不了不少的,我已經都把電視劇看的滾瓜爛熟了,但是反觀六小齡童老師近些年宣傳西遊文化的所作所為,孫悟空形象永存,但是演員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我覺得原著還是有必要看的,你會收穫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的孫大聖。
-
9 # 毓秀閣
當然值得一看,因為只有閱讀原著,我們才能更好體會里面所蘊含的各種道理,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多重特點。
其實對於章回小說來講,原著都值得去細品,特別是那些運用離我們語言系統更近的白話通俗文。在閱讀時,我們不會受到太多的語言界限,直白之語有利於我們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西遊記》就屬於這型別的作品,它沒有太多複雜的語言,而是運用許多接地氣的話語以作敘述;雖然其中也有一些詩詞以作綴飾,但那往往是作者發表的感慨或議論,完全不影響現代讀者的整體閱讀效果。直接閱讀原著,對遠離古代文化的時人來說,也有利於對傳統文化的直接或間接地瞭解。
至於原著裡的深層含義和內部意蘊,戲劇化作品如影視作品是很難呈現出來的,我們現在欣賞的影視,大多都是基於觀眾審美效果和情感體驗而搬演或改編裡面的一些主要情節,對原著中的現實意義、教育意義和啟示意義投入較少,因此也使欣賞者缺乏對小說的進一步理解。而原著是最原始的文字,直接接觸除了可以加深故事情節的認知外,還可以傳達創作主旨與意圖。
因此,不只是《西遊記》,其他類似的章回小說都要閱讀原著。只有基於對原著的深層思考,才能更好把握它們的外層情節和內層意蘊,從而在閱讀中更好感受文筆精彩之處,體會其顯著的文學地位。
-
10 # 雪流星落
非常值得看,因為電視劇篇幅的問題,86版西遊記總共只有25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和資金問題,有太多書中的內容無法表現出來,張紀中版西遊記進行了補充,但是還是很多精彩內容無法體現,就像很多原著迷中特別喜歡的大戰獅駝嶺的場面!獅駝嶺三大妖王,普賢菩薩坐騎,文殊菩薩坐騎,佛母的同母兄弟、如來佛祖名義上的舅舅的金翅大鵬鳥!手下妖怪數萬,這是多麼精彩的劇情,種種原因,都沒在電視上表現出來!
帶著問題再看西遊記原著,你會有更多新發現,五方五老到底都是誰?三清為什麼要向如來行禮?你知道如來和觀音在天庭的位置同為五方五老之一嗎?豬八戒的戰力可沒那麼低,是真的能和孫悟空掰掰手腕的存在,而不是電視裡被猴哥揪著耳朵就服軟的軟腳蝦!你能想象人參果樹是高達好幾百米嗎?可不像電視裡抬頭可見!你能想象西遊路上的大妖金翅大鵬鳥是如來佛祖的舅舅嗎?你能想象太上老君是開天闢地之祖,地位比天庭諸多大佬高的多的多嗎?西天佛祖在其面前也低上一頭!
-
11 # 玄沙
有人曾做過統計:《西遊記》原著中,“哭”字和“淚”字分別出現了206次和186次。《西遊記》一書中幾乎所有人物(不分男女老少)都愛哭,尤以唐僧為甚。孫悟空也是性情中人,感情豐富,這隻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猴子一共哭了二十四次,平均每四到五回哭一次。 曾有無數次被孫悟空感動到,也曾為他惋惜。
卻說那大聖雖被唐僧逐趕,然猶思念,感嘆不已,早望見東洋大海。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 第二十八回 》第三十四回: 孫悟空變化成小妖,需要跪拜金角銀角的壓龍山壓龍洞老母親,就哭了,心說自己一生只拜了三個人,今天為了救唐僧,居然要拜一個老妖怪:
孫大聖見了,不敢進去,只在二門外仵著臉,脫脫的哭起來,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寶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為何而哭?他當時曾下九鼎油鍋,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只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心卻想道:“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的站了說話之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到此際也沒及奈何,撞將進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頭。”第七十七回:這一回孫悟空哭了五次。孫悟空在獅駝城聽八戒說師父被妖怪吃了,哭了,“忽失聲淚似泉湧”。止住哭後,見到悟淨也說師父沒了,又哭了,“心如刀攪,淚似水流”,連八戒沙僧也不救了,直接跑外面山上,“放聲大哭”。然後到了如來那裡,一見面就哭了,“兩淚悲啼”。悟空跟如來彙報完後,又哭了,“淚如泉湧,悲聲不絕”。
取經路漫漫,可以說靠的全是孫悟空,他的哭,是師父對他的不信任、受委屈、孤立無援,辛苦和付出卻不被認可;他的哭,是面對強敵和生死考驗時,為自己的命運、取經的前途、師父的安危等感到力不從心,無能為力,功敗垂成的悲哀和絕望。 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真個是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西遊記》原著中,有很多有趣可愛的詞句。
以下文字摘自原著第1~43回,53~55回,72~77回。自娛自在。
師父,默唸!
不瞞師父說:莫道是隻虎,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
(雖然我強,但妖怪那麼多,我就一隻猴,)縱然是塊鐵,下爐能打得幾根釘?
你孫外公在此,送出我師父來。
我得一個是雄的,你那個卻是雌的。
我且叫你一聲,你敢應我麼。
已此三件兒寶貝姓孫了。
我奉天命,斬汝殘生
若有半聲不肯,就上凌霄殿上,動起刀兵。
你若上天,我就趕到鬥牛宮!你若入地,我就追至枉死獄!
(我老孫)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
我心何忍,情理何甘
這潑怪倒也架得住老孫的鐵棒。
西方毛怪
你是哪路毛神
你是哪裡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間擋我?
那業畜!哪裡走!
-
12 # 知憶讀書
首先《西遊記》原著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因為是中國傳統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文學地位,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我們應當詳細分析《西遊記》的組成部分。
一、作者介紹:
吳承恩(1500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現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提出《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學者吳玉搢,吳玉搢在《山陽志遺》中介紹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二、作品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豬悟能、沙僧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西遊記》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三、作品的價值意義:
孫悟空開始的師傅是道家,後以唐僧為師,但孫悟空並不容於道家,也與真正的佛教立場有別。原因就在於孫悟空的性格是要在現實中真正實現正義,這是儒家的立場,從而與佛老有別。這個立場一直貫穿在孫悟空從“大鬧天宮”,到去“西天取經”路上的斬妖除魔,乃至即使成佛後,也是“鬥戰勝佛”這樣一個描述中。他的優點是正直、不畏強權不畏邪惡勢力而實現正義。缺點是“自大”和“無法無天”。這都是儒家社會中產生出的老問題和新問題,是儒教社會如何解決其長期存在的精神和社會問題的反映。如果制度不能實現正義,那麼,他自己就是實現正義的力量;如果制度以“上天”的名義支配世界,但既存的上天觀念系統本身卻並不正義,那他就敢“大鬧天宮”。同樣的原因下,它也敢挑戰佛祖。相比之下,《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就遠不徹底,甚至迷盲了;從早期三代中就已經出現的“怨天尤人”,最終演變成孫悟空性格。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孔子為解決“怨天尤人”的問題,強調了訴求仁義之道的基本立場,但無論從制度,還是從精神問題都並非完全解決了問題(包括“生死”的精神問題,孫悟空“砸閻王殿”的隱喻)。這一點正是中國社會何以在魏晉南北朝後逐步接受了佛教,道家何以道教化,以及儒教何以開始一個在非常複雜的考慮中去“以儒化佛老”,從而形成明清時代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原因。但即使這樣,華人的精神問題實際仍然沒有真正解決。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歷史。《西遊記》是這個思想文化歷史背景的產物和藝術化的表現。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孫悟空“石猴”出身的隱喻,反映著一個更加訴求獨立個體價值的人在面對社會和世界中的精神、思想和社會問題,尤其是與儒教社會中血親倫理的矛盾。普通社會關係中的個體和個體間關係的規則和正義,是中國社會傳統中不斷產生其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歷史問題。與明中葉開始的工商業社會的發展相聯絡的是,個體價值的承認和尊重,以及公共正義為訴求。如果社會日益把人看作是作為個體的人來相互交往,那麼,它如何處理與強調血親倫理關係的社會傳統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如果以藝術誇張的方式來表現,就成了《西遊記》中孫悟空區別於“胎生”的“石猴”出身形象。儒教本可以在精神上以人同為“上天子民”,從而相互展現個體間的“民胞物與”“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博愛友善及合作關係。在宋明儒,這個思想從先儒那裡強調出來,但並未真正落實為政治社會制度的新重建。宋明儒所重建的制度仍然是政治專制制度及其倫常秩序的高度理性化。所以,它並不真正能夠實現儒家仁義之道的基本價值和立場。於是,個體與血親倫理的關係、與政治社會關係的正義問題就存在許多的矛盾和衝突。它常常使個體在精神上陷入孤獨、好鬥和與制度的緊張關係。個體需要新的意識形態和真正實現仁義的正義制度,但思想家沒有實現真正的精神和社會重建。我們看到,可以說,中國整個現代思想史無非是孫悟空性格及其問題在真實歷史中產生、呈現和解決的歷史,從孫中山的“革命”,到“五四”和魯迅的激烈批判、孤寂和彷惶,再到毛澤東的鬥爭哲學和政治而達到頂峰。它既意義重大,又問題多多。一個反叛傳統的人又如何能夠真正在精神、性格和社會關係,以及與家庭的關係中確立起真正的新形態。魯迅式的批判是孫悟空版本的“大鬧天宮”和“西天取經”路上的“斬妖除魔”。魯迅們批判多於建設,迷盲大於成熟。魯迅並沒有真正超過孫悟空。如果孫悟空的“鬥戰勝佛”路線在宗教精神的可能性上是值得懷疑的,那麼,什麼樣的精神形態可以拯救魯迅,和拯救我們。
四、作品表達處理的特點(思想、歷史、人性)
(一)《西遊記》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神奇的豐富多彩的幻想世界,開拓了中國古代長篇神話小說創作的新領域。
(二)神話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會化的個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實動物的特性結合起來,既反映了社會的真實,又有著神奇色彩。
(三)幽默、詼諧的藝術風格。《西遊記》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結合起來,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和憎。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透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裡。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儘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而且,這裡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因此《西遊記》原著是非常值得閱讀的。
-
13 # 小木讀書筆記
還是很值得看的,一個是可以讓人靜心品讀,培養耐心,注意力!另一個是裡面的詩句都很好,是電視劇裡無法提現的!
-
14 # 人生就是兩個字
孫悟空的身上,深深寄予了作者的“英雄夢”。孫悟空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價值取向,桀驁不馴、蔑視權貴的個性特徵,率性而為、天真活潑的“赤子之心”,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鬥爭精神,勇於任事、積極進取的樂觀態度,堅韌不拔、追求真理的頑強品質,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的法力無邊、他的“猴性”等等,都體現了作者對心目中理想英雄形象的設計和渴盼。
豬八戒是一個被漫畫化了的喜劇人物形象。他食腸寬大,好吃懶做,但經常飢腸轆轆;貪財好色,但總不能如願,還受盡捉弄;愛耍小聰明,但往往弄巧成拙,出盡洋相;貪佔小便宜,結果常常吃了大虧,還有苦難言。豬八戒一身的毛病,但他並不令人討厭,他憨厚朴實的性格造成的戲劇性沖淡了人們對他性格缺陷的厭惡感。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值得看的原因:
一.《西遊記》的藝術特色淺析
《西遊記》約成書明代中葉,它跟一般的古代小說不同,這是一部具有神話性質的小說,吳承恩用豐富詭異、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濃郁浪漫、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以及幽默諷刺、明快流暢的語言風格築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神奇莫測的神魔世界,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光輝成就,成為了華人民和世界人民所熟悉和喜愛的古典文學作品。
(一)濃郁浪漫、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
一般來說,在一篇小說中,故事情節是為人物形象而服務的,人物形象因故事情節的或曲折或離奇或衝突而體現出來。
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簾洞裡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
煉就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
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上瑤天。
凌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
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孫悟空最初只是不安本分,如求仙訪友,尋求長生之道,最後終於找到了他的真正老師——須菩提祖師,傳授了他法術,但他還逃不出輪迴,於是他大鬧地府,劃掉了生死簿,使自己免除輪迴。再如大鬧水晶宮,取得了如意金箍棒,接著,大鬧了龍宮,可是“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隨後“亂蟠桃大聖偷丹”最終“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後跟唐僧西天取經途中,與各種各樣的、神通廣大的妖怪鬥智鬥勇,如“三打白骨精”、“智取鐵扇”、平頂山蓮花洞和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鬥等等,這一系列的浪漫濃郁、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將大聖不安於自己的本分,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的形象刻畫地栩栩如生。
(二)幽默諷刺、明快流暢的語言風格
《西遊記》書中幽默、諷刺的手法處處都見,雖然是變幻恍惚之事,但也有使人發笑的話,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我們看孫悟空,既是個英雄,又很幽默,他不顯得古板,而是跟誰都詼諧,開玩笑。到天宮見到玉帝,求人辦事,也是唱個喏便走,不是很有禮貌,而且如果他的要求沒被滿足,就折騰,玉帝也怕他。
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中,孫悟空師徒到靈山,如來佛讓他們找阿儺和迦葉去拿經,阿儺、迦葉就向唐僧要人事,其實就是要賄賂,唐僧沒什麼東西給他們,結果阿儺、迦葉就不願意給唐僧真經,而是給了無字經。孫悟空發現是無字經,他們回到靈山和如來大鬧,如來卻說,一次誦經超脫,“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作者筆下的如來、阿儺、迦葉聞著金錢的味兒都那麼高興,還有神聖的地方麼?!這種諷刺很深刻。唐僧沒辦法,只好把唐太宗給他的紫金缽盂給了阿儺,阿儺拿著紫金缽盂,任旁邊的金剛力士羞他,也不肯放手。可見作者諷刺的犀利,思想的大膽。
《西遊記》的許多情節充滿了喜劇性,看完讓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西遊記》的語言也極具特色,它善於提煉民間口頭語言,除了具有生動、流暢、明快、洗練的特點外,幽默風趣是它區別於中國古代其他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西遊記》中的道家元素
《西遊記》中穿插了不少道教修煉方法、神仙法術、宗教儀式等描寫。
道家有天罡三十六法和地煞七十二術如下:
天罡三十六法
乾旋造化 顛倒陰陽 移星換斗
迥天返日 喚雨呼風 振山撼地
駕霧騰雲 劃江成陸 縱地金光
翻江攪海 指地成鋼 五行大道
六甲奇門 逆知未來 鞭山移石
起死回生 飛身託跡 九息服氣
匯出元陽 降龍伏虎 補天浴日
推山填海 指石成金 正立無影
胎化易形 大小如意 花開頃刻
遊神御氣 隔垣洞見 迥風返火
掌握五雷 潛淵縮地 飛砂走石
挾山超海 撒豆成兵 釘頭七箭
地煞七十二術
通幽 驅神 擔山 禁水 借風 布霧
祈晴 禱雨 坐火 入水 掩日 御風
煮石 吐焰 吞刀 壺天 神行 履水
杖解 分身 隱形 續頭 定身 斬妖
請仙 追魂 攝魄 招雲 取月 搬運
嫁夢 支離 寄杖 斷流 禳災 解厄
黃白 劍術 射覆 土行 星數 佈陣
假形 噴化 指化 尸解 移景 招來
邇去 聚獸 調禽 氣禁 大力 透石
生光 障服 導引 服食 開壁 躍巖
萌頭 登抄 喝水 臥雪 暴日 弄丸
符水 醫藥 知時 識地 辟穀 魘禱
在《西遊記》中,道教名詞不勝列舉,僅從章回名上就可窺一二。如:靈根、大道、元神、嬰兒、奼女、金公、木母等。
道教煉丹術中稱汞為“木母”,因為“真汞生亥”,亥屬豬,故“木母”指代豬八戒。
道教叫“脾”為“黃婆”,而脾主“土”,沙僧屬土,由此得名。
《西遊記》中的長生不老觀念,正是道教神仙觀念的反映,古往今來無數帝王求仙問道“不問蒼生問鬼神”,數位皇帝死於吞食金丹,卻還擋不住前仆後繼的“修道”者,所為的就是長生不老。
有人說《西遊記》從頭至尾便是一個求證長生之道的故事。
後來鎮元子的人參果,壽星老的火棗,特別是唐僧師徒到了西天之後,在佛教的極樂世界,享受的竟然是“仙品仙餚,仙茶仙果”,“素味仙花人罕見,香茶異食得長生”,這些都是草木果品,唯有一物是肉食,卻是佛祖弟子金蟬子轉世的肉,這卻與佛教的超越生死的教義有出入,分明是道教的得道長生。
《西遊記》裡還有一種“長生不老藥”:“假借國家之富,搭起綵樓,欲招唐僧為偶,採取元陽真氣,以成太乙上仙。”
琵琶洞的蠍子精、荊棘嶺的杏樹精、無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毛穎山的玉兔精都要強嫁給唐僧。所以“唐僧元陽真氣”原來是女妖們的“長生不老藥”。
元陽真氣一說也是源自道教的雙修法門,道教的長生需要付出努力和代價,佛教則根本不重長生,《西遊記》的結尾,師徒一眾五人“終成正果”也與長生並無關聯——書中從頭至尾也未有提及佛教中人的壽命,佛家所謂正果是指修道有所證悟。
修道是為了得道,得道是為了成仙,成仙是為了“長生不死,與天地同壽”。於是《西遊記》裡不論人鬼妖魔都前赴後繼地奔向求仙問道的道路上來,最後成仙者卻沒有一個。
修道首先要煉心,唯有像師徒四人這樣修正道歷經磨難,方能尋訪到大道,沿途所遇者,吃人的妖怪、作惡的道人都是歪門邪道而已。一個是為了求證自我,魔從心生,因此要人自度而度人;一個是為了順應天道,道法萬物,因此為衛道而除魔。
《西遊記》又名《西遊釋厄傳》,本身就要除魔衛道,解救眾生於苦難之中的意思,書中唐三藏一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既有為解救眾生而施法,又有降妖除魔的爭鬥,可謂是這一群集佛道兩家之長的人,行佛道儒三家所提倡的正義之事,這才是三教合一的最高體現。
三.西遊一夢
關於《西遊記》的評述,大多繞不開佛道的話題,然而無論是現在的“揚佛抑道”說還是明清時期的“以佛證道”說都是帶有偏見的。
吳承恩生活在嘉靖年間,這正是明代最為黑暗的時期,奸臣的當道,吏治腐敗,皇上篤通道士,於是作者創作了這本以道教世界為主體的西遊故事,體現了他關於驅逐方士,歸向正道,滌盪朝政腐穢黑暗之氣,恢復朗朗乾坤,救萬民於水火的迫切願望。
吳承恩曾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所以《西遊記》並不是宗教典籍,不存在教義之爭,只是影射現實罷了。
尤其文中對佛道儒都多有諷刺,卻又將三家之言融會貫通,比如車遲國鬥法對三仙滅佛殺僧,最後敗於三藏之手,而三藏一行取勝的手段卻是玄門正法;比如靈山腳下的道觀;再比如書中隨處可見的關於忠孝禮義的宣揚,由此觀之,《西遊記》實是一部三教合一的典籍。
-
15 # 吉月文
當然值得看。
第一,西遊記不是一部淺薄的書,實際上是四大名著當中思想主題最深刻隱晦的一部。很多人把西遊記當成童話書,認為是給小孩子看的,其實西遊記的主題異常深刻,就算是學者到現在為止也沒有辦法瞭解其真正的內容。關於西遊記主題的討論非常多而且很麻煩,所以這裡就不展開了。但無論如何不是簡單的降妖除魔,4個字就能概括的。
第二,西遊記小說和86版央視西遊記電視劇是兩個文藝作品不能等同。應該說電視劇改編的還是不錯的,但是在思想深度層面上很顯然不能和原著相提並論。西遊記的第一男主角毫無疑問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但是電視劇把男主角改成了唐僧。西遊記電視劇把主題改成了歌頌唐僧,歷經艱辛求取真經。這個主題契合了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在改革開放時期努力奮進,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文化,進行社會建設的大環境大氛圍。很多人沒有看過小說,但看過電視劇,然後想當然的把兩者等同起來,認為小說也寫的是同樣的內容。
第三,小說所呈現的內容,實際上比電視劇更為豐富。應該說電視劇當中的唐僧形象過於正面,這應該是為了把唐僧提升到第一男主角而刻意做的調整。小說當中的唐僧形象相對負面,除了哭哭啼啼之外,對待三個徒弟,並沒有展現出師傅的涵養,而顯得非常自私。孫悟空的形象也更為生動活潑,尤其是體現出了從一個毫無人情世故的野猴子變成了善於觀察人情關係的猴精的轉變過程。豬八戒的兩面性在小說當中的表現遠遠要比電視劇當中呈現的更豐富。而沙和尚,在電視劇中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但在小說當中這個人物還是有一定深度的。
第四,西遊記的閱讀難度其實不是很大。作為明代中晚期小說的代表作,西遊記整體採用了古白話的語言。對於詩詞歌賦的內容也遠不如紅樓夢,所以閱讀難度是相對比較低的。從文學層面上來講,西遊記的語言是較為通俗易懂的。只要具備中學語文水準,就不會有太大的閱讀障礙。而且相對來說,西遊記的閱讀趣味性不錯,不會讓讀者很厭煩。
總的來說,西遊記作為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的開山之作和扛鼎之作,在文學性和思想性上面,可以堪稱中國古代小說最優秀的代表。如果有興趣,有時間,哪怕是翻一遍也是很有意義的。
-
16 # 法筆春秋
必須值得!而且值得多讀、精讀!
雖是神話小說,但細細品讀,無論九重三界、還是幽冥地府,玩法與套路和人間社會差不多。
所以,《西遊記》實際上也是一部官場政治小說,明朝時就被當作是禁書。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時候去看,感悟體味也會不同。
他們取經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人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偷不得懶,因為成功沒有捷徑,所以他們要走上十萬八千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卻不能一個筋斗雲飛到西天。
還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解讀,可以自己慢慢品!
四大名著,這可是後世百年來文人墨客們“民意”評選出來的,絕非浪得虛名!
回覆列表
千值萬值。原著猶如原生態的森林、未開採的礦藏、初長成的黃花閨女,價值不可估量。最好在具備一定文言文水平後再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