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500996010
-
2 # 孝雄老師
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叛逆”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叛逆這一說法,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所出現的對抗、跟父母頂嘴這些行為就認為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孩子沒有叛逆期只有青春期。
對抗、頂嘴這些都是孩子“青春期行為”的特徵,跟青春期孩子交流就像放風箏一樣,“一隻手放、一隻手收”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嚮往外面的世界,獨立意識增強,所以這時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學會“放手”;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面對事情容易情緒化以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夠,所以還需要父母去給他樹立原則,讓孩子明白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去觸碰。
跟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交流要注意不要去激化孩子的對抗,注意情緒的變化,因為對抗一旦未被化解,對抗過激就容易形成悲劇。
-
3 # 貼心媽媽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的一句不經意間的話,馬上就能把孩子帶到一種憤怒的情緒中去。就在期中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本來我擔心孩子在數學考試中分不清量和率的概念,把量的2/3和1/3米加在一起,結果女兒和我糾結1/3米的具體含義。第二天醒來,女兒終於理解我的用意。後來我儘量等她的情緒化過去後再跟她交流。
-
4 # 霖雨鈴說教育
要想跟孩子良好溝通,就要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家長溝通。
叛逆期的孩子不願意跟家長說話叛逆期的孩子渴望獨立,渴望得到理解。家長越想開導孩子,孩子越會覺得束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更強的獨立心理,希望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主,有時會做出一些偏離大人期望的行為。
家長在糾正行為的過程中,往往帶上了批評的口吻,使孩子更加覺得父母不可理喻,心裡話不敢也不願和家長說。
少干涉,允許獨立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放下長輩的架子,不要以成人的觀點進行理論化的強硬指導。
正確的做法是和孩子形成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當孩子認為家長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時候,就會跟家長說更多的心裡話,並且願意傾聽家長的意見。
一定要避免理論化的、家長式的說教,多肯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在家長這裡得到充分的自信。
一個懂你的、願意傾聽你心裡話的朋友,誰不喜歡呢?
-
5 # 積跬步至千里k
叛逆不是孩子的做。叛逆期的孩子幾乎總是拒絕大人要求他們做的事,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意接受成人的權威。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理解孩子,放棄我們對孩子的控制,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我們只有不逼迫孩子聽話,孩子們才會真正的開始聽話。
我認為溝通不是主要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你有沒有真正的瞭解你的孩子,我們只有學會不要把孩子所說的當作他個人應該面對的事情,那麼事情處理起來就簡單多了,讓孩子的問題成為我們的問題,接下來的溝通就迎刃而解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孩子的問題就是我們家長的問題,我們應該花時間來做減緩自身壓力的事情,比如說鍛鍊身體,看電影。你的狀態會變得更好,你能夠放鬆下來,那麼孩子的叛逆才會減輕,你的孩子需要你幫助他克服叛逆行為,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態度和生活方式影響很大,千萬不要試圖讓孩子自己走出叛逆期,這就是一種逃脫責任,也是一種消極的態度。
我們可以這樣做,第一:掌握孩子為什麼叛逆;第二:做為人父母的積極行為;第三:認識自身的消極行為;第四:理解孩子;第五:避免大喊大叫;第六:多表揚孩子。
-
6 # 28樓看火車
我覺得在生活中孩子叛逆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每個人在叛逆期的年齡不一樣,有的可能上小學就開始了,不過這個時候家長還可以控制,畢竟孩子小,說白了翅膀還沒有硬,家長對孩子教育溝通,有的大罵,更有甚者動手打孩子或者體罰!孩子都沒有反抗能力,也不會說離家出走。事後可能還會想法討好家長,但是這樣的後果非常嚴重,在孩子沒有反抗力的情況下,你越是罵的厲害,或者動手打了。那孩子的叛逆在以後越是厲害,最後導致家長管不了,也沒法管!我建議在孩子小的時候,首先是家長自己要做好,不管孩子怎麼樣都不能大吼,更不能動手。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溝通,聊天,特別是在孩子睡前,因為白天的時候可能你說再多他也聽不進去,而睡前是孩子一天最安靜的時候,這個時候經常抽一點時間和他聊聊,比如學校的生活,和同學的關係等等,這樣養成習慣,以後孩子就願意和家長溝通!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出現叛逆,同樣的,不能罵,也不能打!因為這個時候他什麼都懂了,如果逼急了,他會離家出走。導致家長會去找,然後再哄回來,這對以後得教導很不利,產生慣性!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多聽取他的意見和想法,這樣他會覺得家長重視他,他會有家裡的存在感,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自尊都會強。在聽取了他的意見和想法後,有的事可以鼓勵他去嘗試,一定不能怕孩子吃虧,因為人都要吃虧的,只是經歷的時間早晚而已。只有他自己經歷了,比你說一萬句都頂用!當然這裡讓他嘗試的肯定是不違背社會觀的事!
-
7 # 彧來彧好小可愛
對於叛逆期的孩子,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的孩子的心聲,讓小孩子把不良的情緒,包括不良的想法,或者是他受到的一些委屈表達出來,孩子表達的時候家長要給予一定的理解,然後再給予一定的引導,最後再給予一定的幫助,這個時候,可能孩子就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方式。
最不該的就是說小孩子的話,家長聽還沒聽,或者完全沒聽清楚,沒聽明白,完全沒搞懂事情的來龍去脈,卻立馬給孩子做出一個指示,或者是立馬給他一個你認為對他有益的幫助。其實這時候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讓他自由地來表達他的情緒,自由的表達他這些觀點好與壞……
如果家長非常理解他,非常贊同他,然後再給予適當的影響,或者說:這件事情我碰到了我會怎麼樣……這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原來是這樣,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然後你再給孩子一個相對合理的建議,然後讓他自由的表達,自由的選擇他認為應該去做的方式
這樣的方式對於叛逆期的孩子無疑是非常有效的!
加油
-
8 # 點蒼俗士
叛逆期一定不能以暴制暴!夫妻和諧是陪伴叛逆期必要的家庭環境。製造比較寬鬆的氛圍,尋找與孩子的共同話題,參與他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感受到他已經長大,可以參與家庭討論,並對他好的觀點給予肯定。讓孩子獨立思考問題。其實把握好叛逆期,是可以塑造優秀品質的,因為叛逆期是人在成長過程中性格、思維的重塑期,也是家長轉變家庭角色的黃金期,讓我們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純粹的父母!
-
9 # 逍遙278981327
每個人的成長旅途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經歷重重磨難,耐得住考驗的,最終修成正果,經不住磨難的,已然走上歪路,懊悔一生。
叛逆期是孩童時代必經歷的一段過程,它的危害很大。叛逆期的孩子暴躁、倔強、激動、不理智,嚴重的甚至心理扭曲,易產生不明智的舉動。因此,在孩子叛逆期,家長的責任是重大的。要根據叛逆期孩子的心理去溝通:
1.叛逆期的孩子是非常難溝通的,他們往往聽不進大人的話,你越大聲,他越反感,而且不能用命令的口吻進行溝通。這就要求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時,要心平氣和。
2.叛逆期的孩子情緒容易激動,聽不進大道理。耐心的教他們自己控制情緒,或透過一些活動來發洩。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用談心的方式與其溝通,這樣他們更容易接受。
3.適當的給予他們反思的空間。與孩子溝通時,家長不要一味地滔滔不絕,只要看到孩子在考慮,就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們能更好的保持冷靜,自我反思,之後再進行溝通。
對於一個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家庭的和睦,父母的愛護,孩子的成長環境,都對叛逆期的孩子有影響。以身作則,讓家長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孩子成為家長的驕傲。
-
10 # 遠赴人間月
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場漫長的長跑,而途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障礙。在這重重障礙中,叛逆期也許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回到家裡拼命地玩遊戲”“講道理不管用”“油鹽不進”……在我們看來,還沒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會處處覺得自己很有理,處處和我們對著幹,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這就是叛逆期的表現。
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出現三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5~3歲之間,第二次叛逆期會在7~9歲之間,第三次叛逆期會在孩子12~15歲之間。
1.孩子2.5~3歲的時候,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
此時,他的腦袋正在快速構建自己的世界,於是他的意識會認為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需要什麼的時候,會直接去拿,而不管這是不是他的。
如果這個東西是需要買的,或者是別人的東西,爸媽就會去制止他。而制止他的後果,就是孩子的哭鬧。
2.孩子在7-9歲的時候會迎來第二次叛逆期,通常和他上小學的時期是比較吻合的。由於幼兒生活和小學生活的反差實在太大,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表現。
於是,父母開始用“講道理”“催促”的方式要求孩子以學習為重。而孩子這個時候仍然希望按照之前的方式生活,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地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於是,爸媽和孩子就會產生一些衝突。
3.孩子在12-15歲之間,還會出現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叛逆期,這通常是伴隨著孩子的青春期而來的。孩子此時的視野和見識變得更加寬闊了,他會發現他學到的內容和看到的社會是不相符的。
此時,他開始嘗試按照社會的方式去理解學校的學習。這在“大人”的眼中是比較“反動的”,於是大人開始了“鎮壓”。最終,基本上會以小孩的無奈接受而告終。
然而,叛逆期的症狀,難道只有這些時段才存在的嗎?實際上,這些症狀一直存在,只不過當問題發展到爸媽無可奈何的時候,我們就認為他的“叛逆期”到了。也就是說,從根本上,叛逆期並沒有特定的表現。有的只是這些現象的極端惡化。
雖然他們不是成熟的,但要作為成熟的人去對待。而作為家長,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成年人狀態,尊重孩子的獨立。
我們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鼓勵他有更美好的願望。我們為孩子創造寬鬆、積極的成長環境,讓他為自己的願望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
11 # 齊鳳說法律
把父母的擔心告訴孩子,儘量取得孩子費理解,尊重他,同時也要求他尊重父母。協商更好,硬的可能會把關係搞得更僵!
-
12 # 惟靜教育
不要以為長大了,不再需要擁抱的遊戲。即便孩子長得和父母一般高,心裡也一直希望是媽媽的小寶貝。
每天清晨起床犯困的時候,輕輕的擁抱她,這個簡單的擁抱會給孩子一上午的好心情。或者放學的時候來個大大的熊抱,疼惜地說,上課辛苦了。
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請都不要吝嗇你的擁抱,一如既往地給予孩子滿滿的愛。如果後悔之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那麼青春期是彌補孩子的最後機會。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關愛,尤其是來自父母的愛,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只是為了得到父母多一點的關注。人生是一場單程旅行,沒有回頭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讓孩子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載著父母滿滿的的愛前行,在成年後去學會愛別人愛自己,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永遠不要失去耐心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孩子犯了錯,或許只是做錯了一道題,立馬血氣上湧,劈頭蓋臉一頓罵。我們似乎都忘了,十年前我們曾經不厭其煩地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只為了教會一首兒歌,只為了教會一個數字。
孩子長大了,孩子還是那個孩子,而我們似乎已經不是那個父母,浮躁代替了耐心,不滿代替了疼惜,家好像變成了另一所學校,而你可能是孩子最不喜歡的老師。所以保持初心,多一些耐心,多一點寬容。
每天一句讚美,每位父母都可以化身為創造奇蹟的魔術師,孩子真的可以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
有效溝通,增進情感
青春期,可能是陪伴式成長最後的階段,也有可能是我們和孩子可以朝夕相伴的最後機會。孩子既對父母有所依賴又逐步形成強烈的成人感,心理矛盾衝突不斷,這個階段的溝通對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增進親子情感有著決定性作用。
孩子長大了,但很多時候我們仍然延續十年前的管教方式,我說你聽,更多的是一種說教,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往往這種溝通是無效的,有時還起到反作用,孩子經常反其道而行之。
青春期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階段。更需要的是一種引導式的平等溝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瞭解孩子的思想變化。溝通要自然,以引導為主,避免說教。
首先,溝通的內容一定不應只侷限於學習上。學會了解孩子的喜好,最好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興趣愛好入手。比如可以跟孩子聊喜歡的明星,也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追星,引導孩子瞭解明星光芒萬丈背後的努力;爸爸可以陪男孩看一場球賽甚至聊聊學校裡欣賞的異性......
營造輕鬆的溝通氛圍。每週去一次比較安靜的咖啡廳或者是書吧,配上一壺花茶或小點心。優美的環境,舒緩的音樂,能讓人心情舒暢。換個環境做作業,休息的間隙,和孩子聊聊同學,聊聊老師,聊聊功課,似乎每回都有說不完的話題。
最重要的是溝通的方式。要學會做一位聆聽者,聽孩子埋怨作業多,功課難,靜靜地不要打斷。很多時候只需要說一句辛苦了就足夠。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如果能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在平等的基礎上一定會找出最適合的溝通方式。
還有一點非常的重要,在這個階段一定不要去傷害孩子,無論是心靈的還是身體的。因為孩子這時自尊心很強,有些傷害,一旦造成,即便事後萬般撫慰也可能永遠彌補不了。小時候可能經常打罵覺得習以為常,但青春期很可能只要動一次手,這種疼痛和恥辱和有可能會伴隨一生。
-
13 # 心理學習者教育小感悟
家長要從生活的主導角色轉變為輔助角色,叛逆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標誌,是有獨立思想的開始,這個時候多引導,多讓他實踐,小的錯誤可以讓他犯一下,這搜沒關係的。此時儘量是商量探討著來,讓他成長才是做家長的目的。他成材了,家長也就成功了不是?
-
14 # 婚戀教頭alian老師
哈嘍!我是alian老師!青春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象徵,是人生樂譜上跳動的音符,那時的他們追求內心的自由,追求人格的獨立,希望自己一下子被列入“大人”的隊伍!為了做“大人”,他們的想法很“奇特”,行為很“另類”,讓家長們無法理解的時候就被定義為“叛逆”了,那麼家長怎麼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我們把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當做一個即興表演的舞者,他們各自戴著耳麥享受在自己的世界裡,那我們家長需要做什麼呢?
1.你可以做一個忠實的粉絲,用欣賞的眼光注視著他,他會體會到你的“認可”和“鼓勵”,這非常需要。
2.你可以做他的伴舞,走進他的舞臺,互動交流,像朋友一樣的放鬆愜意,他希望被理解。
3.你必須同時是一個盡責的守護者,不要讓他跳到舞臺的邊緣造成危險,守護好規則和底線,讓他跳出自己的風采!
但是,一定要給予他們試錯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和懂得什麼叫“承擔”,什麼叫“責任”。
-
15 # 陳佳佳九鯤文化
大家好,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髮表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僅為個人感悟和實踐總結,不一定專業,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
孩子逆反是每一個人必然經歷的人生階段,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有和家長、和老師對著幹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你產生的逆反心理呢?也許你就能夠找到答案了,無非就是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覺得家長不尊重自己等等。
提幾點個人建議:
1、輕鬆倍伴,平等溝通: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覺得和你在一起是輕鬆的。平時要多留時間和孩子交流,不要老是孩子出了問題了才想起溝通。不要高高在上,總以家長或者長輩自居高高在上,總是以指點、批評、教育的口氣和孩子說教。要和孩子做朋友、做兄弟、做姐妹,找找和你閨蜜和兄弟聊天的感覺。
2、認真傾聽,認可接納:做一個傾聽者,讓孩子自由表達他的想法,不要第一時間反駁他、質問他,學會先表示理解和接納,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3、尊重隱私,給孩子空間:孩子叛逆期是自由獨立意識的蒙生過程,很多叛逆表現嚴重的孩子多數都是家長過於寶貝、過度管理的結果,孩子覺得沒有隱私、沒有空間、沒有自由,在保證人身安全和道德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時間和空間,允許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小秘密。
4、多鼓勵少責罵:儘量避免責罵孩子,更不要打孩子,打罵永遠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方式,只是家長髮洩不滿情緒方式。及時鼓勵孩子的進步,不要總是拿大人的標準衡量孩子,要對於一個不經世事的孩子而言,每做出一點改變都是戰勝未知恐懼的巨大努力。不要吝嗇你的溢美之詞,他是你的孩子。
5、培養和孩子一樣的興趣愛好:這一點很重要,直接決定了你能不能和孩子玩到一塊,是不是有共同話題,家長和孩子的最大溝通問題就是代溝,如何縮小代溝,先從瞭解孩子的喜好開始吧。倍他練練字、倍他讀讀書、倍他唱唱歌、倍他做做遊戲……
6、不比較,保護自尊心:很多家長有個毛病,喜歡在孩子面前拿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打擊孩子積極性,傷害孩子自尊心,這一點一定要改掉,不管你是有意的刺激孩子,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他變得上進,還是無意流露出對別人孩子成績的羨慕。你不尊重孩子,他也不會尊重你。
-
16 # 80後妞妞媽
1切忌打罵,給予一定的尊重
孩子進入叛逆期後,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就是喜歡挑戰父母的權威,而這往往會令家長憤怒,當家長被氣得不行時,就會採取打罵的手段,可這樣做的後果,只會讓孩子更加仇視父母。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在進入叛逆期後,內心有了更多的想法,感受到了一些成年人的情緒,但這些東西對他們而言是很陌生的,就有可能用錯誤的方式去表達,而父母嚴厲的管控,會封閉孩子的內心,失去與孩子對話的機會。所以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尊重他們,切忌打罵的教育方式,聽取孩子的想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2.以柔克剛
沒有人不喜歡聽好話,孩子也不例外,所以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不要太苛刻,適當對孩子“柔”一點,孩子的態度就能緩和許多,適當對孩子表示鼓勵和誇獎,讓孩子找到成就感,知道什麼事情是對的之後,就會更急積極去做對的事情。
3.瞭解原因
很多家長都只注意到了孩子叛逆的現象,卻從不去想孩子為何叛逆,由此產生了矛盾,其實父母只要花點時間瞭解一下是什麼事情造成了孩子的叛逆,後面的事情就會水到渠成。就拿早戀這件事來說,家長會不停對孩子早戀如何不好、不應該早戀,孩子還是不能後理解,因為孩子真的早戀後,在某個階段只會盲目相信“幼稚”的愛情,其實家長都知道早戀是怎麼回事,這是孩子逐漸走向成人的過渡階段,家長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孩子明白早戀的影響。
家長不應該干涉孩子的交友,但應該瞭解孩子的朋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幫孩子篩選哪些是值得深交的朋友,雖然有的朋友學習一般,但為人正直,這樣的人就值得交往,而有的朋友儘管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心術不正,這樣的朋友寧可不要。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家長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所以孩子進入叛逆期了,家長不用過於急躁。
-
17 # 精神科胡紹雲醫生
孩子叛逆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可能無緣無故就叛逆,有因必有果
(1)孩子叛逆不願溝通,除了是青春期的原因,還可能存在家庭和社會影響的因素,如果父母很忙,從小就沒有什麼時間照顧孩子,當孩子長大後叛逆在進行溝通的話,孩子會覺得很厭煩,會有一種反感的心情。
(2)不管父母多忙碌,每天抽出一點點的時間來和孩子溝通,積少成多,慢慢的孩子也會願意和父母溝通,父母可以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的交談,而不是強制性的打、罵。
(3)少干涉孩子的生活,支援孩子獨立。孩子在慢慢的長大,需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不要把孩子逼迫的太緊,父母對於孩子的掌控要張弛有度。
-
18 # 正華心理盧正華
其實這是家有青春期孩子家庭都需要做一點兒功課的問題。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叛逆期,為什麼會有叛逆期。
有一位臨床心理學家說過這樣的話:“所謂的叛逆期,與其說是孩子的叛逆期,不如說是家長的叛逆期。”
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是因為孩子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發展規律在持續成長,是家庭沒有適應孩子成長中的個性發展,個人的自我分化,還用管理小孩子的方式去和一個大孩子,甚至大人去交流,而這個已經長大了的孩子不同意你用原來對小孩子的方式對待他,又沒有發展出來爭取平等對話的能力,或者說父母還沒有辦法接受和孩子平等對話方式來處理親子關係而產生出來的一種過激的反應。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家長的主訴最多的,就是孩子不聽話了。
有這樣主訴的家庭,需要反省一下,原來你認為的所謂的溝通順暢,是不是都是家長到孩子的單向溝通,就是“我說了你就得聽”模式,一旦孩子有不同的想法,不是被打壓,就是被“耐心”說服,直到孩子同意為止。
孩子有了這樣的經驗,也許就會用拒絕溝通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因為開始溝通就意味著喪失自我,他們 完全沒有成長出來說服家長的力量,或者是家長決不允許孩子“起義”,這是大多數孩子拒絕溝通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還有一種臨床上也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前,父母都很忙,往往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一代人幫助帶孩子,在孩子需要密切關懷和照顧的時候,他們的父母都不在,孩子從情感上對父母是有怨氣的。等父母對此開始有了覺察,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老人年紀也大了。
父母這個時候往往會非常想彌補,就從不管不問到所有事情都想介入,都想關心。孩子到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已經不太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了,而是需要更多的自我發展的空間,去了解這個世界,甚至是去碰壁,去探索。
這個時候孩子從情感上已經不太容易讓父母接近了,對父母的怨氣往往表現為:“我小時候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兒?現在我長大了你才來管,不需要了。” 這種情感上對父母的拒絕和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心裡的那種內疚感加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非常想溝通,一個堅決不接受的對抗方式,有的孩子甚至發展到用中斷學業來威脅父母。
父母既害怕孩子在青春期得不到父母的指導而多走彎路,又害怕管的太多孩子的對抗耽誤了孩子的發展,這種對抗甚至會貫穿到孩子的整個人生,從對抗父母發展到對抗社會規則,會給他們的個人發展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
那麼針對以上兩種情況,我們家長怎麼做才會能更好一些呢?
第一,家長要記住這樣一句話:在溝透過程中,情感比內容更重要。
我們只知道孩子忽然不聽話了,忘記了和孩子有多長時間沒有做過情感溝通了。家長要注意覺察一下,是不是在孩子出現牴觸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你們的交流只剩下內容溝通而完全放棄了情感溝通。即便是有情感表達也充斥了對情感的否定。比如,“你難過什麼,你就不應該難過!”
那麼什麼是情感溝通和內容溝通呢?比如說:“作業寫完了嗎?” “你們班誰考第一名啊?” “你多久沒換衣服了?” “是不是又玩手機了?” 這些都是內容溝通。
“作業好像寫的挺不開心的,怎麼了?” “是不是看別人考第一有點兒不爽啊,跟我說說。” “怎麼最近不換衣服了,心情不靚麗啦?跟我講講。” “瞧你跟手機笑的那麼開心,發現啥新大陸了,讓我也跟你笑一會兒?”這些就是在內容下的情感溝通。當然這個情感溝通一定是建立在從小持續的溝通狀態下的,如果很突兀的開始這樣的對話,孩子也會不太接受,但是要學會這樣說話,說的多了,孩子就會迴應你。
第二,把對小孩子的教導,指導,教育類的溝通,逐漸轉化成和大孩子的探討,交流,建議式溝通。對於建議式溝通,讓孩子保留採納和不採納的權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社會經驗不足,勇氣可嘉,非常想刷存在感,在這個時候,家長的經驗和建議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也許表現為不會直接接受你的建議,而是先表達為不接受,甚至頂撞,家長不要跟他們著急,等一等,給他點思考和權衡的時間,他今天不同意,明天不同意,後天就會悄悄的按照你的意見去做了。你需要給他們空間,等待他們長大,這是這個年紀孩子的特點。
第三,家長需要準備好家裡的孩子不見了,來了一個有主見,有見解的大人。就是家長 要逐漸在自己心裡準備接受一個和你有平等話語權的大人,他可以有自己的好惡,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業和情感,經濟逐漸走向獨立,自己賺錢自己花。
這是把“我的孩子”漸漸的變成一個“別人”的過程。無論你有多捨不得,都要學會接受。才會給孩子留夠長大的空間。
-
19 # WE如是說
說到叛逆期,我們大多數人就聯想到青春期,青春和叛逆總是不離不棄。
首先需要了解叛逆是怎麼回事兒。每個個體在通往成熟的路上,大抵都會經歷過一段很有挑戰的時光。這個挑戰源自個體身心在特殊時期的高速發展,這種速度不以誰的意志為轉移。孩子在這個階段面臨的壓力和困擾並不比家長和孩子少。體內激素水平的迅猛發展以及生理的的逐步成熟,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困擾到孩子。而孩子的叛逆,也可以說是個體走向獨立的探索的開始。他們需要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則與界限。
第二,家長不要把孩子的行為個人化。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反應,情緒反應並不是針對家長那一個人的。他們做一件事情,並非為了惹父母生氣才去做的。很有可能由於當下的環境情緒使然。
第三,家長學會接納和寬容。這並非單獨針對具體的指向物件,而是對未來的變化和不確定性的寬容。我們生活在一個告訴發展,劇烈變換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這代父母會面對父輩們更多的不確定性,如果我們能夠認為變化是常態,可能對孩子表現出來的獨立傾向就沒有那麼劇烈的反應。
第四,關係為先。親子關係的質量,穩定性是尤為重要的。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親子關係順暢了。頂牛的現象就會減少。
-
20 # 林宓孜
我們知道,孩子的叛逆期大約有三個:
第一個叛逆期是4-5歲,這時孩子們的自我意識開始產生,他們意識到“我”是一個有能量的人,凡事會更強調“我”,所以他們很可能因為想要自己動手自己解決問題而惹下一些麻煩;
第二個叛逆期在11-13歲,正好是小升初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像小學低年段那時候那般“聽話”,他們對於父母的安排不再言聽計從,做事會拖拉,有自己的主見;
第三個階段是青春期,這個大家都很清楚了。
為什麼會出現叛逆期呢?
其實可以看出,每個叛逆期的出現都是孩子們的知識量、認知水平大飛躍的階段。也就是這個時候孩子們對自己會更有自信,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蓬勃的求知慾能夠感受到身體裡各種能量的迅速增長。而他們此時需要外界對自己的認可,不是簡單的附和,而是希望達到自身和外界的平衡。因為大多數時候父母會用應對他們上一個階段狀態的方式對待叛逆期的孩子,所以雙方對於對方的表現都會產生不滿,因此就容易造成矛盾。矛盾要是調節不好,就會影響親子關係、家庭關係。
要怎麼跟叛逆期的孩子交流呢?
一是調整心態。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成長需要,比方說讓4-5歲的孩子自己動手,接納11-13歲孩子的高談闊論、尊重他們的朋友,尊重青春期孩子的決定等。
二是接受自己不如孩子的觀念。現在的教育和社會交往讓孩子們更具備適合社會發展趨勢的能力,家長千萬不要用自己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來自以為是地要求孩子遵照自己的想法,他們才是代表未來的。
三是和孩子約定一些溝通交流的方式。叛逆期的孩子並非無時不刻都叛逆,他們也會有溫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利用好孩子願意配合的時機,動之以情,和孩子約定一兩個雙方確保一定接納的交流方式。比如說用寫小紙條的方式來進行溝通,而收到小紙條的人不管多麼生氣都要閱讀和回覆。
回覆列表
兒童叛逆期的時候,父母從旁觀的角度去對待孩子的叛逆問題,多與孩子溝通,知道他們的內心想法,在教育孩子時候,保持冷靜,正確引導孩子。
兒童叛逆期的表現
1、容易和其他孩子有衝突
當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候,會和他們爭玩具,不想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還會動手打人,發生衝突。
2、不聽從父母的話
父母說的話不聽從,要求不能做的事情就偏要去做,喜歡自己一個人玩。
3、性格執著
孩子堅持要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的,當不允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大吵大鬧。猜你感興趣>>>>孩子最常見的心理問題解決措施
4、喜歡破壞事物
到處亂摔東西,亂寫亂畫,故意把玩具隨處扔。
5、挑戰權威和規則
不按照規定去做事情,會提出新的要求,與父母講條件,才願意去做事情。
兒童叛逆期怎麼教育
1、要尋找孩子的良好表現
找出孩子的良好表現,及時提出表揚,讓孩子可以明白道理。
2、理解孩子的感受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對待事情,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
3、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不聽話時候,不要大罵,可以傾聽孩子的心聲,想辦法幫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釋放負面的情緒,要給孩子尊重,可以讓孩子選擇,做出決定。
4、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聽不進去大人的話語,可以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果前提,然後孩子去承受做錯事的後果,透過自身的領悟以後明白家長的教育是正確的。
5、與孩子協商
不要讓孩子總是順從大人的意願做事,讓孩子也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和孩子做出協商,作出讓步,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6、要真誠對待孩子
有一些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候,喜歡命令他們完成事情,是讓孩子難以接受,真誠和孩子說說父母的內心感受,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是會讓父母擔憂的。
7、不要過高要求孩子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有的事情孩子不能完成的,而且孩子的年齡小,做不到是正常的。
8、當發怒時候不要管教孩子
在憤怒的時候,家長要平靜下來,可以自己轉移注意力去做其它事情,當心情平靜下來再和孩子慢慢細談。
兒童叛逆時期,家長一定要耐心指引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決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