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3
回覆列表
  • 1 # 古古閣100

    文天祥是最有影響力和一個。今天,溫州江心寺東面,有文天祥詞。

      南宋德祐年間,宋恭帝派文天祥赴元營談判,結果被無理扣留。1276年四月,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脫逃,輾轉坐船來到溫州,留居中川寺,到寺中高宗御座下大哭一場,寫下《北歸宿中川寺》詩,記其事。當年五月,再應詔到福州都督諸路軍馬,加封少保、信國公。後抗元被俘,嚴詞拒降,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句,1283年,慷慨就義。

      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就義200週年而建此祠。

      浩然樓曾與文天祥祠建一塊,後移建。很多人認為,此樓是為紀念孟浩然而建,我覺得應該是紀念文天祥而建,因為是與文天祥祠建於同時同地,沒有紀念孟浩然的道理,後人如此認為,是因為由樓名而附會也。文天祥《正氣歌》開篇有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 2 # 老劉侃評書

    宋朝末年最著名的莫過於宋末三傑。

    張世傑、陸秀夫與文天祥,被稱為“宋末三傑”。

    張世傑(?—公元1279年)

    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太傅,樞密副使,封越國公。與陸秀夫、文天祥並稱“宋末三傑”。先後擁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終兵敗崖山海戰,因颶風毀船,溺死於平章山下。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

    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揹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

    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最後:附上《過零丁洋》過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飛(1103—1142)

    岳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穎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直求和。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只因生不逢時,受到當時上級的限制和迫害。

    韓世忠(1089—1151)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人,南宋抗金名將,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出身貧寒,十八歲應募從軍,作戰勇敢,與西夏軍,金軍作戰多年,屢立戰功。宣和二年,跟隨王淵平定方臘起義,後來率軍平定苗劉兵變,解救宋高宗趙構,建炎三年,在黃天蕩圍困金朝大將完顏宗弼,數次擊敗金兵。紹興四年,在大儀鎮大敗金兵。岳飛父子被捕入獄後當面斥責秦檜,岳飛父子被出死後,辭去樞密使的官職,紹興二十一年,最終憂憤而死。死後追贈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宋孝宗時,又追封為靳王,諡號為忠武。

    劉琦(1098—1162)

    劉琦,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南宋抗金將領,劉琦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順昌之戰是南宋初抗金的主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劉琦指揮,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禦戰役。整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歷時6天,經過3次戰鬥,擊潰金軍的前鋒部隊。第二階段從6月7日至6月12日,歷時6天,劉琦率全城軍民與兀朮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決戰,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後勝利。劉琦慷慨深毅,有儒將風。宋史上說:琦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抵上軍,無以過焉。後世史書認為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劉光世),嶽並稱,其中確未包括劉琦。事實上張俊的人品實在不好,而劉光世更是庸才一個。比起這兩個,劉琦無疑更能稱得上名將之謂。即使是同岳飛相比,劉琦也不遜色。

    王堅(1198—1264)

    王堅,鄧州彭橋人。南宋抗蒙名將。早先應募加入忠順軍,作戰勇敢,升為勁軍統制。蒙古軍造船南侵,王堅秘密潛入造船之地,燒燬其船支二千餘,嶄露頭角,成為孟珙部將,隨孟珙入川抗擊蒙古軍隊。開慶元年,蒙古大汗蒙哥親率大軍圍攻合州,王堅與副將張鈺堅守釣魚城,多次擊退蒙軍的進攻。蒙古軍攻打九月不下,蒙哥被旋風火炮受創而死之後,蒙古軍撤退。以攻封為寧遠軍節度使。景定元年,賈似道忌其戰功,被召回臨安,景定五年,鬱憤而卒。諡號為忠壯。

  • 3 # 一葉扁舟說科技

    宋朝末年名將名臣,文臣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文天祥了,狀元出身,寫下了那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外還有陸秀夫,揹著最後一個小皇帝在崖山跳海自盡,自此留下了崖山以後無中國的說法。武將就是張世傑了。

    1文臣文天祥

    狀元出身,先是散盡家財招募勤王兵馬5萬人,後又以使者的身份在元營中面斥元朝元帥伯顏,被拘留,後逃走,最後在廣東被俘,押解到大都,忽必烈親自勸降,也未投降。保留了氣節。

    陸秀夫抱著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跳海自盡,也把自己的妻子兒女也趕下海。

    2武將張世傑

    張世傑最早是張柔的部下,因為犯法逃到了南宋。張柔也是個人物,為元朝打下了不少地盤,他有子女11人,其中張弘略,張弘範也挺有名,張世傑最後對抗的就是張弘範。最後在崖山海戰中殉國。

  • 4 # 歷史的影子

      一: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達了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二:孟珙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棗陽(今皆屬湖北)。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

      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13世紀初至中葉的中國大地上,南宋相繼與衰亡的女真金國、新興的蒙古汗國發生了激烈的民族戰爭。在這段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歷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從普通的下級軍官做起,與父親孟宗政憑藉戰功成為抗金名將,最後攻破金國都城,親手俘獲金國末代君主的遺骸。金國滅亡,蒙古又大舉入侵,妄圖消滅宋朝。孟珙再次擔起重任,統領南宋兩大戰場(南宋四大戰區:川蜀、荊襄(又稱京湖)、淮西、淮東),率領宋軍浴血奮戰,全力抵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爭的前十餘年。他作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將後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南宋政權、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火荼毒的宏偉事業中。無論戰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偉大英雄。

      三: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初年將領。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曹彬是郭威張貴妃的外甥。後周顯德五年,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嚴於治軍,尤重軍紀。

      乾德二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為東路軍主將,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致宋軍全線潰退,降右驍衛上。

      四: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

      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後25戰,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崑崙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令,諡號武襄”。

    五、种師道

    種(Chóng)師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漢族,京兆府人。原名建中,因為避諱宋徽宗建中靖國的年號,改名為師極,後被徽宗御賜名為師道。北宋末年名將。大儒种放從曾孫、名將種世衡之孫。

      种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後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為名將,被尊稱為“老種”。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詔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擁戴,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不久种師道病逝,時年七十六歲,欽宗親臨祭奠,下詔追贈開府儀同三司。种師道死後次年,京師失守。建炎中,加贈少保,諡曰忠憲。

    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勇士們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拼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生存、自尊、自衛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於是,他們中的領袖:張世傑、陸秀夫與文天祥,被稱為“宋末三傑”。

    宋末三傑

    一、張世傑

    張世傑,生年不詳,卒於公元1279年,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太傅,樞密副使,封越國公。與陸秀夫、文天祥並稱“宋末三傑”。先後擁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終兵敗崖山海戰,因颶風毀船,溺死於平章山下。

    張世傑死後,在戰亂中他的妻子和幼子曾輾轉至天台避難,因此他的後代在天台定居下來。天台百姓在他殉國後為他建起祠堂,供奉牌位,從此這裡便成了張家的宗祠。

    二、陸秀夫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揹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後人為紀念這位與國共存亡的抗元英雄,將其遺著彙編成《陸忠烈集》。

    明代,鹽城西大街曾建“陸忠烈公坊”,儒學街立有“宋丞相陸公故里碑”,上鐫“海國孤忠”。所建紀念坊碑,屢經戰亂,均已毀沒。惟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建於鹽城儒學街的“陸忠烈公祠”尚存,今已修復,供人瞻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 、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 ,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 ,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 5 # 太乙伏魔錄

    1,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

    2,孟珙(1195—1246),字璞玉,號無庵居士 。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棗陽。

    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他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將後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南宋政權、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火荼毒的宏偉事業中。無論戰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偉大英雄。

    3,曹彬(931— 999),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初年將領。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北宋開國名將,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

    嚴於治軍,尤重軍紀。乾德二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

    4,狄青(1008—1057),字漢臣,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平生前後25戰,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崑崙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諡號“武襄”。

    5,李繼隆(950—1005年),字霸圖,北宋名將,李處耘長子,以蔭補供奉官。善騎射,曉音律,好讀《春秋左氏傳》,以禮待儒士,多智謀,謙虛謹慎。參與平定後蜀、江南,有軍功。

    從曹彬徵幽州,破契丹兵,李繼隆對戰耶律休哥,後兩軍進行決戰,遼軍大敗,橫屍遍野,宋軍一直追擊到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雍熙三年(986年),遷侍衛馬軍都虞侯,為滄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年),以河西行營都部署,破李繼遷,擒趙保忠(李繼捧)。

  • 6 # 小楊奔騰

    南宋後期1234年以後可稱為名將者大致有下面這幾位

    1.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孟珙早先率領宋軍聯合蒙古軍隊滅亡金國,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對抗蒙古軍隊。其傑出表現被後世稱為“機動防禦大師”。

    2.王堅(1198—1264)開慶元年,蒙古大汗蒙哥親率大軍圍攻合州,王堅與副將張珏堅守釣魚城,多次擊退蒙軍的進攻。蒙古軍攻打九月不下,蒙哥被旋風火炮受創而死之後,蒙古軍撤退。以功封為寧遠軍節度使。

    3.餘玠(?-1253年)多次率軍擊敗蒙古軍隊,被任命為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四川總領兼夔路轉運使。在蒙宋戰爭中,採納冉氏兄弟的建議,以山城防禦體系抗擊蒙古軍隊,多次擊退蒙古軍隊的入侵,後又率軍多次擊敗蒙古軍隊。

    張世傑、陸秀夫與文天祥,被稱後人為“宋末三傑”我認為他們可稱作名臣忠臣,而不是良臣良將。

  • 7 #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岳飛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韓世忠狙擊金兵的同時,岳飛收復了建康。後宋與金達成停戰協議,1139年夏,金兀朮撕毀紹興和議,傾巢而出;再度發動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在東、西兩線軍取得對金大捷的形勢下,岳飛揮兵從長江中游挺進,實施銳不可擋的反擊”。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朮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

    楊業

    遼國稱他為““楊無敵 ”。多年鎮守北方要塞雁門關,與遼軍大小數百戰,戰功赫赫。後來在一次進攻遼國的戰役中,因為功高被嫉妒,被奸臣陷害,全軍覆沒,兒子楊延玉戰死,自己也成了遼國俘虜。他在遼營裡,絕食三天三夜而死。他的子孫個個不得了,後人根據他和他子孫的故事,將楊家將的故事流傳開去。他獨創的楊家槍法,讓姓楊的宋朝將軍個個無敵。

    楊延昭

    楊業兒子,著名的楊六郎,繼承父業鎮守雁門關。鹹平四年冬,遼國發兵寇邊,楊延昭與楊嗣共守保州,設伏兵於遂城西北之羊山,待遼軍攻城,即以少數騎兵自北誘之,且戰且退,至羊山下,伏兵四起,全殲遼軍。楊延昭以此功升任莫州團練使,這就是著名的「羊山之伏」,當地居民為紀念這一勝利,改羊山為楊山。他“不問家事”,將所得的薪傣都搞賞了部下,自己生活“與士卒共甘苦,遇敵身先”,有功推給部下,官兵皆願服其指揮。

    楊文廣

    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抗番名將楊文廣,生於1012年卒於1074年北宋名將。字仲容,祖籍麟州(今陝西神木北)。宋初抗遼將領楊繼業孫,鎮守三關的楊延昭之子.神宗時因抗擊西夏建功。歷官定州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侯。後遼人爭議代州地界,他奉獻陣圖及攻取幽燕之策。旋病死。膝下共有四子,以小兒子懷玉最為出眾.於古之評書中。

    楊再興

    岳飛部將,楊家將後代,著名猛將。紹興十年七月上旬,金兀朮率龍虎大王等1.5萬騎直襲郾城。雙方激戰數十次,金兵不退,再興單騎衝入敵陣,欲生擒金兀朮,卻被金軍圍住。單槍血戰,殺金軍數百人,再興亦受傷數十處,血透戰袍。終獲全勝。史稱“郾城大捷”。七月中旬,金兀朮又率兵12萬進逼臨潁,岳飛督軍迎戰。再興率輕騎 300以為前哨,至小商橋,突遇金軍大隊,再興陷入重圍。經浴血奮戰,殺敵2000多人。

    狄青

    從士兵到名將。原為小兵,後顯現才華,當了一名低階軍官。在戰爭中,他驍勇善戰,多次充當先鋒,逐漸成了將軍。他相貌俊朗,怕震懾不到對手,因此上陣都披頭散髮,戴一恐怖的面具。西夏兵見了戴面具出戰的他都以為是天兵下凡,躲的遠遠的。後來他在范仲淹的勸導下,苦心讀書,研究古代兵法,成了智勇雙全的名將。宋朝怕逃兵,因此在士兵臉上刺字。狄青當了大將後,皇帝想請御醫將他的刺的字去掉,他不願意,表示自己保留刺的字。

    宗澤

    岳飛還沒有成名時候的上司。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大舉入侵,宗澤大破之,金潰不成軍,盡棄輜重。自此宗澤威震天下,金入畏憚宗澤,都稱“宗爺爺”。建炎元年七月起,一年上書24 次,力勸南宋高宗還京,以圖恢復北方失地,均為奸佞所阻。澤憂憤成疾。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地請求趙構回開封,誓師北伐。臨終無一語及家事,惟連呼“渡河!渡河!渡河”(河指長江)而逝。

    韓世忠

    金兀朮渡江攻破了南宋都城臨安,留人守著臨安和建康,準備北歸,韓世忠率軍在黃天蕩(今鎮江)狙擊兀朮長達48天,妻子梁紅玉每戰親自為丈夫擂鼓助威,兀朮軍無法奪路北歸,向世忠求情,世忠說:“還我兩宮,復我疆士,則以相全。”兀朮無語。後兀朮鑿渠30裡出江口,以小舟縱火而遁,宋軍因無風,帆弱而船艦不能行,使金兵殘兵北逃過江。金兀朮回金後仍心有餘悸,說:“南人使船,好像我們北人使馬,怎麼了的!”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傑出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名(狀元),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他晚年的詩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鬥精神。1283年1月9日(農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柴市口慷慨就義,年僅47歲。文天祥在獄中寫作大量詩詞,《過零丁洋》、《正氣歌》等作品已成為千古絕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辛棄疾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22歲的辛棄疾聚眾二千人樹起抗金旗幟。投奔耿京起義軍,併力勸耿京歸宋,以圖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絡起義軍的歸宋問題。不料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率部投金。辛棄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訊息。辛棄疾率領五十餘名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帶到了南宋。他不僅是名將,更是一個愛國詞人,其詞與蘇東坡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借古諷今,隨處洋溢著愛國情懷。

    潘美

    潘美(925-991),字仲詢,大名(今河北大名東北)人,北宋初名將。潘美南征北戰,在北宋統一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撤軍過程中,潘美與監軍王侁等不納楊業建策,並強令其出戰,置之必敗之地,又違約不予接應,致使楊業全軍覆沒,被俘身亡。為此被楊業妻佘太君所訴削秩,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次年,又復舊官。淳化二年(991),加同平章事 ,數月後死,死後諡武惠。

    曹彬

    北宋將領。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後周時以後宮近戚為晉州兵馬都監,累官至引進使。北宋建立後,遷客省使兼樞密都承旨,乾德二年(964)以歸州行營都監參加滅蜀之役,以不濫殺掠而得到宋太祖趙匡胤的褒獎,授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開寶七年(974),受命率軍滅南唐,約束宋兵不得肆意殺掠,使南唐都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免遭破壞。回師不久即被任命為樞密使。宋太宗趙□即位,加同平章事,封魯國公,益得信任。

    李綱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歷官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禦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五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復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

    虞允文

    中國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仁壽(今屬四川)人。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虞允文見形勢危急,毅然把散處沿江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組織起來,挫敗金軍渡江南侵的計劃,贏得了採石大捷(見采石之戰)。

    張俊

    張俊(1086~1154),南宋人,曾與岳飛、韓世忠,劉錡並稱四大將領,後轉主和,成為謀殺嶽武穆的幫兇之一,並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寵。晚年封清河郡王,顯赫一時。紹興二十一年10月,張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歷史上,張俊之流,人所不齒,卻以此宴而聞名;宋徽宗政績不佳,然亦以書畫為後世所推崇。

  • 8 # 歌鴿歌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北宋賢相多,可很少名將。趙普,寇準,韓琦,王安石,呂蒙正都是十分有才華的宰相。可除了被誇大的楊家將和被嫉妒的狄青,北宋名將太少。

    南宋初期雖有岳飛,韓世忠這樣的名將,可宰相卻都是秦檜,韓侘胄,賈似道之流。北宋頂多有個蔡京。

  • 9 # 一本夏聊歷史

    宋朝分為南宋和北宋,共立朝319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北宋時期文化繁榮,出現了不少名人,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是出現在北宋。北宋和南宋在史學界有句經典的話:‘’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名臣非常多,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寇準、韓琦、包拯等等。

    1、范仲淹(989~1052年)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秉公直言,能文能武,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境界。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推行“慶曆新政”,新政受挫後被貶。

    2、王安石(1021~1086年)

    王安石,江西臨川(今撫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1070年為相,實行變法,因司馬光等守舊派的極力反對,於1074年罷相。1086年,保守派掌權後,新法廢止。

    3、寇準(961~1023年),北宋政治家和詩人。1004年出任宰相。契丹南犯時,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穩定軍心,並同契丹訂立了“澶淵之盟”。後屢受王欽若、丁謂等小人的排擠流放。1023年病逝於雷州。

    4、韓琦(1008~1075年)

    韓琦是北宋政治家和詞人,他與范仲淹搭檔抵禦西夏,並重用狄青。迫使西夏臣服。後與范仲淹、富弼等人一起推行“慶曆新政”。韓琦為相十年,運籌帷幄,吏治清明,是當時官僚的偶像和楷模。

    5、包拯(999~1062年)

    包拯是廬州合肥(今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1061年出任樞密副使,包拯以廉潔公正著稱,他不附權貴,鐵面無私。

    在北宋還有很多的名臣名相,但著名的將領真的不多。屈指數來,如狄青、李綱、种師道等。

    1、狄青(1008~1057年)

    狄青是北宋名將,由於臉上有刺字,被稱“面涅將軍”,狄青有勇有謀,在同西夏的戰爭中,屢立戰功,授樞密副使,後受文官集團的誹謗和陷害,被貶陳州,抑鬱而死。

    2、李綱(1083~1140年)

    李綱是北宋末年抗金名臣、民族英雄。1126年,金軍南侵宋都城汴京,李綱堅壁清野,多次擊退金兵。後被主和派排擠。宋徽宗逃避責任,禪位給宋欽宗,宋欽宗優柔寡斷,毫無主見,遇事只想逃跑,李綱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3、種(Chóng)師道(1051~1126年)

    种師道是北宋末年名將。种師道善謀略,抵禦西夏表現突出,一舉成名。金兵南下,積極抗金,深得百姓擁戴。後在小人的讒言下,被解除兵權。靖康元年初,种師道率兵前往京城救駕。金兵見勢撤退,种師道想乘勝追擊,遭到宋欽宗的反對,錯失了痛擊金人的良機,以至於發生了後來的靖康之變。

    在南宋出色的名相很少,有名的將領卻很多。前期有岳飛、韓世忠等等,南宋末年莫過於‘’宋末三傑‘’,他們是張世傑、陸秀夫和文天祥。南宋滅亡,不像其它朝代那樣如風捲殘雲。南宋滅亡時,出現了可歌可泣的人生壯歌。‘’宋末三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張世傑(?~1279年)

    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將領,民族英雄。張世傑歷任太傅、樞密副使,後封越國公。與陸秀夫、文天祥並稱“宋末三傑”。先後擁立南宋兩位皇帝,積極組織軍民抵抗元兵,誓死不降元,崖山海戰兵敗,遭遇強颱風,溺水而亡。

    2、陸秀夫(1236~1279年)

    陸秀夫是南宋末年的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後,揹著衛王趙昺跳海而亡。

    3、文天祥(1236~1283年)

    對於文天祥大家非常熟悉,他是江西吉州廬陵(今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文天祥是狀元出身,可見才學很不一般。兵敗被俘後,寧死不降。並寫下了著名的《過零丁洋》,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激勵著後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諾亞方舟是不是隻是一個傳說?《聖經》記載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