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焰神2008

    這個觀點在目前人們的認知中比較認同。這就好比學校,你在一個普通校是好學生,而另外一個人在名校,就算他各方面不如你,人們見面,擇業等都會認為名校的那個人比你強。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光環效應,人們暫時擺脫不了這樣的侷限性。所以,做選擇時還是以平臺優先。

  • 2 # 電商創業者總裁007

    選擇大於一切,不管大小平臺,放穩心態把自己的散光點發揮出來。努力做到優秀。當真的有所能力了可以選擇更好的平臺更上一層樓。加油

  • 3 # 職場打工仔

    不認同,首先,在職場中平臺固然重要,自身能力也要過硬,所以自身業務及技能強大,不管在哪個平臺,都會發光的。

  • 4 # 江山勝記

    工作中我遇到一個小夥伴,小時對讀書不太感興趣。他父親有錢,供他上了個三本大學學中文,畢業後又找關係安排到一家單位做文員工作。按說學的中文,又做文員工作,平臺算不錯了。但這個小兄弟不喜歡坐辦公室工作,問他想做什麼?他說想到工地去從事管理工作。結果到工地後又吃不了苦就辭職走人了。言歸正傳,那麼是工作好還是平臺好?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界定一下何謂工作好?何謂平臺好?這裡說的工作好是否可以認定為工作態度好?平臺好是否可以認定為崗位適合自己發展?如果這樣認定工作好還是平臺好,那麼,我認為,兩者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應當是相互並列和相互依存的關係。平臺好,只是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條件,如果缺乏認真工作的態度,再好的條件也形同虛設;工作態度好,也要儘量找到適合於自已崗位。這樣才能最大可能的激發自己的潛力,工作變成樂趣,加班成為享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那個小夥伴,首先是父親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孩子適合做什麼工作。什麼是好的平臺呢?只有適合自己的平臺才是最好的平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與別人盲目攀比。客觀分析自己的所長所短,選準適合自己的路子最重要!其次,我這個小夥伴工作態度也有問題。須知,任何一項工作不下一番苦功夫都是做不好的。每一項工作都有每一項工作的職業特點、工作標準、工作紀律。還象小時候在父母面前那樣驕著慣著,那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見容於社會的。如果不在工作態度上發生徹底轉變,以全部的熱情,全力以赴地去從事交待的工作,幹中學,學中幹,那是一定成不了事的。現在看文員做不好,一線崗位做不好,抱著這樣的態度往前走,最終的結局就是被社會淘汰。因此,選準適合自已的平臺,端正自己態度,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是初入職場人士最該思量、踐行的根本之道。

  • 5 # SS七步升學規劃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平臺顯然很重要,好的平臺能為我們指引好的方向,加上自己的勤奮,青雲指日可待。

    若沒有好的平臺,可能越勤奮過得越辛苦,結局往往也不盡如人意。

  • 6 # 白色足球鞋

    這個問題是否有些矛盾,如何定義“好工作”,好的工作自然就包括好平臺!不知提問者原本的問題是否關於“工資高”與“平臺好”這對矛盾體?如果是,將做如下解答!

    對與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建議先選平臺好的公司。在平臺好的公司任職,能使你思考問題更加系統全面,同時也能給你帶來更多的資源與資訊,這對於後續職業的發展都是大有益處的!

  • 7 # 職業規劃師祁學志

    選擇大於努力,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所有這些耳聞能詳的名言都無不更傾向於平臺重要性。個人觀點如下:

    1、站在巨人肩上才能看的更遠,如果是剛畢業大學生,能夠選擇一個大平臺大公司,個人建議不要去小公司,因為大公司管理更加規範,培訓更加系統,晉升更加透明,在大平臺猶如站在巨人肩上,在行業內影響力才會更大,個人品牌價值才會更加值錢,知名職業經理,年薪百萬,千萬的職場人無比有大企業從業背景。

    2、如果已經有大企業從業背景,職業發展遇到晉升瓶頸,無法突破時候,中小微企業也是不錯選擇,關鍵要看這個企業經營模式和老闆為人及格局心胸,是否值得您跟隨,你自己看好,完全可以放手一搏,蔡崇信就是最好榜樣,放棄年薪百萬,選擇還是初創小企業阿里巴巴,每月領取500元薪酬,有大舍棄才有大得,才會有今天億萬富豪身家和阿里十八羅漢傳奇。

    3、最後無論在大平臺還是小平臺,關鍵還是自己要有能力,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是英雄走到哪裡都有用武之地,關鍵還是無論在那個平臺,不要把工作看成謀生手段,更應該看成自己學習成長平臺,能力是自己,練成誰也拿不走,所以無論何時,也無論在何處,關鍵要不斷修煉內功,腹有詩書氣自華!

  • 8 # 浣花洗劍

    我認同這句話。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可見一個行業的好壞對男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人工作的再好,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平臺,有什麼用呢?古語有云好風借我力送我上青天,只有站在一個好的平臺,才可能有更大的創造!

  • 9 # 使用者靜待陽光

    有人說“職場中,工作好不如平臺好”你認同這句話嗎?這話不能說錯,但不夠準確。平臺是指人們舒展才能的舞臺,包括工作平臺、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件等。工作好,意味著你工作平臺好,但是工作平臺好,並不意味著你工作好。

    平臺好是工作好的前提條件,若工作平臺不好,你工作就不會好,沒有好的平臺,你就很難施展你的才能或專業技能。但是,你工作平臺好,不一定就工作好。比如,若你能充分施展你的才能,工作就會好,否則,工作就不好。

    總之,有人說“職場中,工作好不如平臺好”,這話說的沒錯,但不夠準確。工作好,離不開好的平臺,平臺好,並不意味著你工作好,還要看你如何施展你的才能。

  • 10 # 也許雜談

    對於個體來說,環境的作用無比重要、影響巨大。

    如果只是想混混日子,那有個好單位(穩定,收入還行,單位破事不多)再幸福不過。

    但如果想要有所發展,即使有個“好工作”(單位不錯)、“好職位”,但如果環境很差、或機會太少,那這工作對他其實負大於正。

    所以,“工作好不如平臺好”,還有有一定道理的。

    .

    對於“好工作”,一般我們是這樣定義的:

    穩定,可以一直幹到退休;

    單位有錢,職工待遇好;

    好的平臺、各種的機會。

    總之,就是“穩定,有一些錢,且不太忙”的工作。

    即使是現在,上述的單位也是大量存在,如國企、事業、機關等。

    .

    如果追求穩定的生活,也沒太大的野心、沒太多的想法,到這種單位工作還是非常不錯的

    工作不忙,錢也不算少,又穩定到像固定日期開放的提款機。

    雖然也有各種的不舒服,也不能讓自己大富大貴,但能保證平靜而穩定的生活,但也能充分滿足“人性的基本需求”了。

    .

    但對那些對生活有不同的想法、對前途有一定渴望的人來說,這種工作,未必見得對他就有利。

    其一,對個人能力的影響

    某人名校畢業,成績優異、綜合素質較好。他順利進入一家業內前端國企。

    既然是“前端”,那單位肯定待遇不錯、福利不錯,相應的內部流程也比較完善(複雜),人才也是“濟濟”。

    他雖條件不錯,但進入這家單位以後,相較周圍人,並沒什麼太突出的優勢。無論是學歷還是能力,周圍比他強的比比皆是。

    也因此,某人並不能得到太大的重視以及特殊的優待。他在單位只是個一般人,被放在很普通的位置,慢慢的熬資歷、學東西。

    當然,收入也高不到哪兒去。

    因為人才太多、因為流程太多、因為單位實力雄厚,所以新人往往要在四五年之後,才能真正的單獨負責某項工作。

    又因為這種單位的工作狀態基本保持在“不緊不慢”,且“流程”太過複雜,新人能得到的鍛練也是緩慢的、不著痕跡的。

    .

    其二,對個人鬥志的影響

    這種(實力強大的)單位,一般來說對員工比較寬容,不但福利多樣,且不會像私企那樣動不動搞些變相裁員的花樣兒。

    在這種“穩定,緩慢,危機感很低”的環境下,大多數人會不自覺地沉淪下去:

    學習興趣降低;

    工作興趣降低;

    缺少危機感,逐漸變得懶散起來。

    總之,就是慢慢的向米蟲方向發展,身上的游泳圈越來越大,腦袋裡的東西越來越少,對生存、環境的敏銳感大幅降低。

    .

    這種狀態說不上不好,但對一個想有所發展的人來說,絕不是好事:

    他會逐漸喪失鬥志;

    他會貪戀現在的生活,不願做出改變;

    他會逐漸變得懶散起來。

    總之,隨著日子過得越來越舒服,身體和精神也漸漸變得越來越疲沓。

    到了這種地步,也許“名校生”就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光環了。

    .

    其三,平臺雖好,但好機會很難到手

    如前所述,大單位固然資源豐富、平臺上好,但因為流程複雜、人才濟濟,所以“一般人員”很難直接受到平臺的益處。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好機會太少、鍛練機會太少,很難有機會承擔難度大的工作。

    我們知道,“實踐出真知”,沒有好的實踐,哪裡談得到個人能力的迅速上升。

    事實上,非常多的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就淹沒在這種“好單位”的土裡,平凡了一生。

    .

    相反,如果把這“名校生”換到一個人才很少的單位,只要不出太大意外:

    他會被要求馬上獨當一面;

    他會得到無數個試錯的機會;

    他會得到諸多的讚美與肯定;(周圍水平不如他的人太多)

    單位的資源會向他大幅傾斜;

    其他。

    總之,他會得到很多實操的機會、試錯的機會,只要他勤奮,很快就能成長起來。

    不出意外的話,兩三年後,他的業務能力、人際能力、抗壓能力,絕對強過他那些進入大單位的同學。

    .

    總之,如果只想有個穩定的工作、過著平淡的生活,那進個好單位是絕對的。

    但如果對生活有想法、對未來有期待,則更應重視平臺(機會)的作用。

    畢竟,單位就算再好再有錢,但要是個人能力沒機會得到提高,也實在稱不上多麼美妙。

    .

    寫在最後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一定要去人才少、鍛鍊機會多的小單位打拼。小單位雖然鍛鍊機會多,但硬體太差,實在不能算是好的選擇。

    如果條件許可,還是應該去條件、機會、人才都不錯的中、大型單位,並積極學習、主動嘗試,尋找一切迅速提升自我的機會。

    與更強的人共事,不斷地受到各種的刺激,能讓一個人經常性的保持清醒和鬥志,並對自己有客觀的評價。

    等到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在單位很難再有更大發展的時候,就要考慮換單位、換崗位,不要滿足於一時的榮譽與舒適。

    只有不斷地努力,方能擁有更好的平臺。

    只有不斷地迎接挑戰,才能把自己打造成更好的平臺。

  • 11 # 指尖視野

    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其關鍵是沒有搞清楚“工作”與“平臺”的關係。職場中,員工的存在形式是崗位、是工作,但是崗位或者工作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具備一定的管理、運營、行業特徵的特定職場中存在的。前者,我們習慣稱之為“工作”,後者我們習慣稱之為“平臺”。

    一個職場人的發展,取決於客觀條件的選擇,但更取決於自我個人的努力。沒有不付出的成功,也沒有免費的收穫,工作再好、平臺再好,也不如自己努力好。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工作”到底是怎麼回事。正確理解“工作”,才可以進行評價或者比較。通常來說,“工作”是個人謀生手段或者崗位的代稱。

    1.“工作”是勞動

    正如很多人理解的那樣,工作是一種“活計”,是一種勞動形式。無論腦力或者體力,都是一種“工作形式”,是工作的一種具體展現。以勞動形式展現出來的“工作”具有兩個明顯特徵:

    A.勞動付出

    工作,意味著個人在某種條件下,在一定時間階段內,付出體力或者腦力勞動。這種勞動是個人價值的一種表現,是用以“交換”並獲取回報的基礎。

    一般來說體力勞動或者腦力勞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

    其一,是一種價值性投入。不是盲目的付出。是個人所擁有的能夠滿足他人需求的付出。

    其二,是一種目的性勞動。不是單純為了滿足他人需求,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自己希望的回報。

    B.具有條件限制性

    以“工作”形式進行的勞動,並不是散漫的。是在規定場所、規定範圍內按照對方要求進行的勞動付出。其限制性主要表現在:

    其一,場所的限制性。必須以能夠讓需求方滿意的場所為主。

    其二,勞動範圍與規則的限制性。必須按照需求方的要求進行付出。

    總體上來說,工作的“勞動形式”體現為有條件、有目的、有價值的體力或腦力付出。

    2.“工作”是角色

    “工作”不僅是勞動,它的內涵中同樣包括“角色”這個概念。比如,從事考勤工作、從事核算工作、從事程式設計工作等等。工作是指個人以某種角色進行的勞動付出。

    對於角色,有兩方面理解:

    A.組織定位

    在特定職場內,崗位或者角色,是組織的組成部分。特定角色,代表了基於組織整體的某種具體分工,是組織在整體職能體系下的某種具體定位。

    比如,績效主管這份工作,比如運營經理這份工作,都是整個組織體系內的某種角色定位。也可以說,是某種具體崗位。

    B.特定職權

    角色定位代表了個人在組織中的基本位置,而特定職權則是組織賦予特定角色的“基礎勞動條件”。也就是說,角色怎樣發揮作用呢?要依靠特定的職權賦能。

    特定職權代表了因為工作需要的最基礎資源配置和個人的勞動範圍。

    工作的“角色”特徵使它具備了實際的意義,是其能夠體現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礎。

    3.“工作”是成績

    在“工作”的意義範圍內,還有一種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工作成績。也就是勞動結果及其價值。工作成績使得工作有了存在感,是“工作“成立的關鍵要素。一個人勞動,不可能沒有結果,其結果不可能沒有價值。

    換句話說,一項勞動,如果有始無終或者沒有價值,根本就稱不上“工作”。

    “工作”成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A.勞動價值評估

    當體力或者腦力勞動階段性結束之後,勞動結果以數量和質量的形式體現出來。作為勞動價值的需求方,企業會對勞動結果的數量與質量進行評估。這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決定著勞動者能否得到應有的價值回報。

    B.勞動回報

    在勞動評估之後,工作最終以實際貨幣價值的形式體現出來。這種貨幣體現的過程,即是勞動回報獲得的過程。

    “成績”是勞動的意義所在,也真正體現了“工作”的存在感。是勞動數量與質量的結果性體現。

    小結:從通俗的角度來看,“工作”的內涵是比較狹義的,範圍較窄。僅僅是勞動者以滿足需求方特定條件與要求下的價值結果為基礎,以腦力或體力勞動輸出勞動成果,最終換取自己希望的貨幣或者物質回報。說白了,就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工作本身需要有價值的需求方,需要一定的勞動資源、需要一定的勞動條件。

    作為職場人,本身的勞動就是工作,但資源、勞動條件和企業的價值需求是工作能夠成立並持續的前提。特定職場的勞動條件、資源支援以及價值理念等對於個人工作的展開與價值的實現具有決定性,這就是平臺的作用。什麼是平臺?平臺是工作賴以生存的環境、順利開展的體制保障與持續健康發展的機會。

    1.平臺:是環境

    一個單位是由許多的工作推進的,而眾多的工作需要一個特定的“場所”或者“環境”。不同單位的性質不同、規模不同、實力不同、理念不同、行業不同,塑造的“場所”或者“環境”也就不同,這是工作開展的前提。

    A.環境一:企業的實力規模

    不同企業的資金、人才、管理、競爭等實力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綜合實力決定了其工作的分配、管理、價值回報、發展等一系列基礎的邏輯。

    財大氣粗且理念先進者,工作的通道較為順暢,且工作的回報比較豐厚;積貧積弱的單位,對於工作的效率要求會比較迫切,但工作機會與回報的提供未必讓人滿意。

    B.環境二:行業特徵

    行業特徵是平臺的環境,是企業的環境,也是工作的大環境。不同行業的發展態勢不一樣,不同行業企業的盈利能力、戰略前途、運營邏輯也都不一樣,不同行業提供的工作機會和工作本身的特徵不一樣,對於勞動者的能力、知識等要求也不一樣。

    行業特徵塑造了企業與工作的環境,也是勞動者選擇工作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2.平臺:是體制

    對於職場或者企業來說,何為體制?就是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導向體現企業發展理念的組織模式、管理特徵、運營規則和競爭策略等。基於平臺理念的體制,有兩個基本的方面:

    A.管理特徵

    為了達成企業的戰略績效,推動企業集中優勢資源進行高效發展,企業必須依賴管理的力量。而管理的價值傾向性、匹配的模式、執行的規則與塑造的秩序,統稱為管理特徵。不同管理特徵的職場,其管理價值理念不同、管理的秩序規則不同、管理的執行方式不同、體現管理秩序的工作軟環境也不同。

    不同的勞動者,因其特定的能力特徵、性格心理特徵、價值傾向與職業目標,適合不同的環境。

    B.發展機制

    所謂發展機制,有兩種不同的解讀。其一,是企業發展的模式與推動機制,代表了企業發展的潛力與風格;其二,是企業塑造的特定職場發展機會,包括職位、績效、通道、專案等的管理與選擇。

    發展機制是最能體現一個“平臺”特徵的,既能夠區分企業的不同,又能夠區分員工的不同。不同的職場人需要不同的機制平臺。

    3.平臺三:是機會

    對於職場人來說,所謂的平臺,也意味著時機與條件的有利性。不同的企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資源需求和可提供的條件不同。個人工作發展的過程,也是資源需求滿足的過程,是不斷判斷有利條件的過程。

    A.機會一:資源整合

    對於職場人來說,不同企業或者職場提供的資源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資源發揮作用的條件也是不一樣的。對於特定企業的特定資源,有的人感興趣,而有的人不感興趣;對於職場上自己透過努力希望獲得的資源,有的企業能夠做到,而有的企業做不到。

    特定職場以資源供給和匹配的形式為職場人的發展提供支撐,這是平臺對於職場人的重要意義。

    B.機會二:風險挑戰

    沒有人只為當前苟活,特定職場能夠滿足職場人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能夠提供發展的可能。但是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因為企業平臺的影響,會有風險,也會有挑戰。

    如果避過風險、戰勝挑戰,就是利好;如果躲不過風險,無法戰勝挑戰,就對自己不利。

    因為風險與挑戰帶來的利好或者不利,也是平臺的一種體現形式。

    小結:很多人將平臺簡單的理解為職場環境或者企業特徵,這是不合適的。對於職場人來說,所謂的平臺是基於特定行業條件下的企業理念與實力在執行體制上的體現,是基於資源與機會的挑戰或者風險。

    “工作”與“平臺”兩者的關係是怎樣的呢?是對立的嗎?是並列的嗎?是各自存在的嗎?工作與平臺,在概念上是獨立的,但在實際上是統一的。

    1.“工作”與“平臺”:是依託關係

    工作不是獨立存在的,是組織或者企業整體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工作與平臺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沒有平臺就沒有工作。工作依託於平臺存在。

    A.“平臺”是“工作”存在的前提

    無論角色的設計、職責的確定還是勞動條件的提供,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所謂的崗位職責與角色,都只是平臺管理環境下的一種特定展現,所謂的勞動條件,也只是角色或者職責履行的正常操作罷了。

    沒有企業的運營或者管理體系,沒有企業的發展理念與戰略指引,或者說沒有企業、單位,哪來的什麼工作?工作因平臺而存在,不同平臺提供的工作機會與工作要求是不一樣的。

    B.平臺影響工作的性質

    不同平臺的戰略導向不同、價值取向不同、發展理念不同,因此其管理水平、發展機會與利益分配的原則也不同。在此基礎上,他們對於崗位、角色及其職能的定義會有巨大的差異,能夠提供的勞動條件和對於特定職場人發展的機會也各不一樣。

    比如,同樣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甲公司注重人力資源的價值與開發,老闆會採用全員持股的方式,幾乎所有角色都具有雙重性,是員工也是股東,員工要履行本崗的工作職責,同時還要盡到“股東”的責任;而乙公司較為傳統,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實行一人多崗,一個辦公室員工還要扮演出納的角色,既要履行行政後勤的職責,又要擔負資金收支的責任。

    2.“工作”與“平臺”:存在內涵差異

    工作與平臺,兩者在內涵上是存在差異的。總體上來說,平臺的概念更大,是基於企業全域性與戰略的總體局面;而工作則要具體的多,一定程度上是“崗位”的代名詞。

    A.“平臺”基於宏觀

    平臺的宏觀特徵,有兩個方面的表現。

    其一,是全域性性。只要談到平臺,針對特定的職場環境,針對特定的企業整體,而不會針對其中的某些具體細節。是一個企業的整體“素描”與“全貌”。從平臺,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到底如何,企業到底處於什麼水平,企業到底有沒有發展的空間。

    其二,是戰略性。戰略性本身包含全域性性,但是更強調企業基於宏觀的頂層思維、頂層理念、頂層設計與基於全域性的整體規劃與長遠策略與機制。

    平臺的性質與模式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B.“工作”基於微觀

    對於特定職場人來說,所謂的工作就如同有機系統之中的一個細胞,工作的開展就如同細胞的有序活動。特定工作的開展狀況決定了該崗位角色的水平與能力,決定了其能否勝任,決定了該工作的成績與價值,但是對於全域性卻不能形成決定性影響。

    當然,當一個個具體的工作聯絡起來,便形成了企業整體運營體系的“洪流”,是平臺作用的一種形式展現,對於平臺具有決定性意義。

    3.“工作”與“平臺”:存在價值差異

    從職場人的角度來看,基於平臺或者工作的思維,其意義是不同的,兩者代表的價值也不一樣。工作更多的是侷限於當前,而平臺思維則更多的基於將來。工作意味著一份勞動,而平臺則意味著一份事業。

    A.“工作”對映當下

    因為內涵的侷限,當很多人談論工作這個概念的時候,更多的是基於當前。比如,崗位是什麼?比如,職權是什麼?比如,勞動的條件或者環境怎樣?比如,當前的薪資報酬滿意與否?

    對於工作的考慮,是基於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基於自己能力與專業的匹配問題,將其當作謀生手段。

    B.“平臺”對映未來

    當職場人談論平臺,或者將眼光聚焦在平臺上的時候。其思維是上升了一個層次的。一定不會只考慮眼前,而是將工作上升為一種可以持續奮鬥與個人長期發展的事業。

    這是由平臺的戰略性與全域性性決定的。當考慮平臺的時候,一定是站在戰略和頂層的角度進行辨識與思維,而不會過多計較一些具體的細節。

    小結:平臺以其戰略全域性的形式存在,對於職場人的長遠發展和工作事業化起到關鍵作用。而工作,作為平臺之中的一份子,更多講究區域性的條件與作用,講究當下的價值與收穫。一些人覺得自己從平臺角度考慮問題,但未必真的站在戰略高度;一些人覺得自己認真思索了工作,但卻把工作從平臺中剝離出來,絕對化了。

    對於職場人來說,工作好還是平臺好?如果非要將二者並列,進行所謂的優劣選擇,到底哪一個好?這取決於個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傾向於不同的價值,其選擇結果是不同的。我個人認為,個人努力最好。

    1.個人價值取向決定選擇的結果

    所謂價值取向,是指對於特定事物的立場與態度。不同的人因為立場不同,審視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果不一樣;不同的職業態度,代表了各自不同的職業價值觀,其評價的結果也不一樣。

    A.評價立場

    一般來說,對於兩者的選擇有兩種不同的立場差異:

    其一,職業層級不同。處於不同職業層級的職場人,其審視職業、平臺的高度與角度不同。一般來說,職業層級越高,越傾向於平臺,職業層級越低,越傾向於工作。

    其二,利益立場不同。站在員工的角度,更多傾向於工作;站在企業角度,更多傾向於平臺。

    B.職業態度

    這個比較好理解。不同的職場人,因為教育背景、家庭教育、社會影響及其職業經歷的不同,其職業態度差異明顯。

    一些人將崗位當成職責範圍內的謀生手段,那就是工作;一些人,將其上升為自己長期奮鬥與發展的基礎,那就選擇平臺。

    2.個人職業需求決定選擇的結果

    決定一個人職業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最直接的,就是個人的財富積累程度。

    個人財富積累較多,無需為生存問題費心的職場人,更多的追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希望自己能夠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就會覺得平臺更重要;

    而財富積累不足,為生計操心的職場人,不得不面對現實,先把當下搞定再說,就會重視工作。

    職業需求決定職業目的,職業目的決定選擇的結果。

    3.個人努力才是最好的

    有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我絕不贊同。這明顯是一種基於投機的懶漢思想。選擇不合理,透過努力可以改變,但是如果不努力,選擇的意義在哪裡?

    一個人在職業上的努力在於兩方面:

    其一,努力提升個人思維水平。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有前途、有潛力的職場人必是一個善於思維的人,不是道聽途說、隨波逐流的人。

    其二,成為果斷而持續的行動者。這需要個人的自律與堅持。說到就要做到,行動大於心動。對自己有信心,講信用,才真的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總結:工作與平臺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或者說兩者本是一體。一個人不可能只盯著工作,而忽略平臺;也不可能只盯著平臺而忽略工作。對於兩者的理解很重要,而將兩者割裂開來進行所謂的優劣選擇不值得提倡。

    莫扎特說:“誰和我一樣用功,誰就會和我一樣成功。”個人職業選擇與發展是一件大事,職業發展與自己的選擇有關,但根本上取決於自己的奮鬥與努力。如果自己不珍惜機會、不積極上進、不奮發圖強,選擇什麼都沒有意義。

  • 12 # 職乎者也李老師

    我覺得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題目中所說的工作好,我認為應該是目前來看,薪資待遇比較好的工作,可能是一個還在發展中的,或者是剛剛起步的私企,或者是創業型的公司,比如是一個比較有拼搏奮鬥精神的老闆,或者是有發展前景的新興領域。

    而一個好平臺,應該也是在滿足薪資待遇比較好的前提下,能夠在更大範圍或者是更高層級的去發揮自己的才能。比如在某些級別比較高的企業當中,可以處理幾千萬甚至幾億的資金,或者是接觸到非常高級別的人,要知道可以處理更大金額的人,或更高級別的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和他們的見識會有與眾不同,或者有更改開闊的思路,看問題更加的透徹,另外,有些政府類的工作可能涉及到某些政策或者法規的制定,而這些政策,法規是在很廣的範圍內,影響非常多人的利益,所以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需要想到更深刻,更透徹。

    所以一個好的平臺能夠更快,或者是更有效果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眼界,所以我覺得好平臺更重要一些。

  • 13 # 小興興他爸

    你這句話其實很有問題,對於這種說法,堅決不認同。

    職場中,平臺固然重要。但是,你工作不好,照樣也白搭,你說呢?

    首先,假設你的工作平臺比較好。

    有一個好的工作平臺是很重要,因為它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加好的資源和機會,但是,也並非你有一個好的工作平臺就是萬事大吉了。如果你的工作能力平平,那麼這些優質的資源對你來說就是浪費。因為,你不能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好,只是在白白浪費。

    同樣,對於擁有這些好的平臺的公司也不會讓你這樣白白浪費這些資源的。這不符合公司的長久發展策略。就算你可以僥倖進入這些好的平臺,那麼你也不會在這些平臺上待的長久。用一句不好聽的話說你這就是“佔著茅坑不拉屎”。對於一個想要長久發展的公司怎麼可能會允許你這樣呢?完全沒有可能。

    其次,假設你工作好,但是,平臺不好。

    你工作好,只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比較強,別人勝任不了的工作,你完全可以勝任。但是,你的平臺不好,那麼你的能力也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在這樣的平臺上,對你來說也是一種浪費。因為它不能完全發揮出你的效力來。

    就像一顆感冒特效藥一樣,只有針對感冒,你才會有效,但是,非要那你去治療其他別的病,那肯定沒有效果,說不定還會引起別的不適來。所謂專病專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所以說,擁有一個好的平臺和好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只是有其中一個,那麼都是不行的。它不是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你必須要二者兼備,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你的效力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到底預見了什麼,才會採用“無限量印錢”這樣無底線的“放水”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