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北洋水師大部分軍艦炮彈並不缺,只有部分軍艦的炮彈數量不足

    甲午戰爭時,中國參戰的主力軍艦包括北洋水師的八大遠、“超勇”、“揚威”和廣東水師的廣字三艦。這些軍艦裝備的火炮以克虜伯炮為多,包括305毫米、260毫米、21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等5種。其次則是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炮,有10英寸、152毫米、120毫米3種,其中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火炮分舊式和速射兩種,使用的炮彈並不一樣。

    在這些火炮中,21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這3種克虜伯炮除了北洋水師外,還大量裝備了沿海炮臺。因此在黃海海戰前,天津軍械局的庫存裡這兩種炮彈庫存較多,210毫米炮彈有609發,150毫米炮彈有24966發,120毫米炮彈有10731發,因此並不怎麼缺乏。

    “超勇”的10英寸主炮

    北洋水師真正缺乏的,一是“平遠”的260毫米主炮總共只有45發舊式穿甲彈,沒有榴彈;二是“超勇”、“揚威”的10英寸主炮炮彈不足;三是“定遠”和“鎮遠”的305毫米主炮榴彈數量不足,舊式穿甲彈數量到比較多。

    “超勇”、“揚威”在甲午戰爭時已經老舊不堪,日本和它們同型號的“筑紫”號早已退居二線,因此炮彈數量不足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平遠”在海戰中參戰時間有限,實戰中一共就打出了10發260毫米炮彈,所以也沒遇到炮彈數量不足的窘境。

    “平遠”號

    實際上炮彈不足造成影響最大的是“定遠”和“鎮遠”的305毫米主炮

    “定遠”和“鎮遠”的305毫米舊式穿甲彈雖然數量充足,但是舊式穿甲彈沒有引信,爆炸率低,很多幹脆還沒裝藥,等於是一發實心彈。這種舊式穿甲彈對付重灌甲的鐵甲艦還有一定用途,不過日本海軍以巡洋艦為主,裝甲並不厚。在實戰中“定遠”和“鎮遠”發射的舊式穿甲彈擊中敵艦以後往往直接穿透艦體掉在海中,對敵艦造成的損傷有限。

    “定遠”所用的305毫米穿甲彈

    相比之下,榴彈雖然因為引信在前,所以沒法擊穿裝甲。不過其爆炸威力還是很客觀的,如果打在沒有裝甲防護的區域並爆炸,還是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傷。可以說“定遠”和“鎮遠”缺乏305毫米榴彈確實對海戰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榴彈沒有辦法擊穿裝甲,因此它只對無防護區域破壞較大。而無防護區域一般沒有什麼要害部位,即使中幾發炮彈可能也沒什麼影響。比如在海戰中“西京丸”曾經被兩發305毫米炮彈擊中士官室並在艦內爆炸,但是因為士官室比較空闊,所以爆炸並沒有造成什麼像樣的破壞。

    從這點來說,海戰中北洋水師即使305毫米榴彈數量多一些,那麼對海戰結果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定遠”所用的305毫米榴彈

    對於北洋水師來說,真正缺乏的是新式穿甲彈

    早期的穿甲彈因為沒有引信,爆炸率很低,所以實戰效果並不好。到19世紀90年代左右,各國陸續開發出了裝有彈底引信的穿甲彈。這種新式穿甲彈可以擊穿裝甲,在軍艦的要害部位爆炸,因此破壞力大為增強。

    在甲午戰爭期間,中日雙方只有日本的152毫米、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配備了新式的穿甲彈,並在海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從這點來說,北洋水師如果所有大炮都配備足夠的新式穿甲彈,那麼確實可能對海戰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歷史上北洋水師訂購的新式穿甲彈在戰後才到貨,因此對於北洋水師沒有什麼幫助。

    而且即使海戰勝利,以清軍陸戰表現看,甲午戰爭的最終結果也難以改變。因此光指望換炮彈就改變戰爭結果不大現實。

    旅順軍港內的北洋水師

  • 2 # 黃金投資者

    北洋水師是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以洋治洋的政治策略產物,以達到提升國防力量的目的。起初北洋水師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大艦隊。去日本訪問後,給日本國從上至下極大刺激,日本天皇從此確定目標,全日本不吃不喝,也要建立超北洋的艦隊,首先從天皇王室做起。日本在八年以後實現了目標,艦隊裝備,火炮速射都超過了北洋艦隊。由其是炮彈用藥為硫磺炸藥,這是日本自己發明的,其炮彈射中目標後爆炸威力遠遠的超過北洋艦隊使用德國生產彈藥威力,大炮速射每分鐘十二發,北洋八發。就是這樣的炮彈北洋也是用來裝樣子。這樣的情況源於朝廷的內部鬥爭,北洋艦隊在建立以後,再也沒有錢更新。李鴻章出國考察,見到加特林機槍很遺憾的說,養不起太耗費。近代史上中國在戰爭中的失敗源於政治。

  • 3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日本從1886年開始全面追趕北洋水師,從1888年北洋艦隊成軍,一直到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始終都在原地踏步。到了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即使北洋水師的彈藥充足,也很難能夠打贏甲午海戰。

    長崎事件後,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此消彼長

    在長崎事件爆發前,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遠遜於北洋水師,當時的北洋水師擁有大批先進戰艦,實力遠在日本聯合艦隊之上。1886年北洋水師的幾名水兵在日本長崎和當地軍警爆發衝突,日本對北洋水師的堅船利炮十分畏懼,開始下定決心追趕北洋水師。

    在日本下定決心發展軍事實力的同時,北洋水師仍然沉浸在亞洲第一海軍的美夢中。清朝從1888年開始不再為北洋水師新增新的戰艦,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此消彼長,到了1894年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完成了北洋水師的反超。

    甲午海戰時期,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實力對比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時候,北洋水師的整體實力已經遠遜於日本聯合艦隊,日本聯合艦隊不僅完成了噸位上的反超,在火力上也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裝備了大量的開火炸藥和速射炮,而北洋水師仍然採用實心炮彈和老式滑膛炮。

    黃海海戰時期,北洋水師傾巢出動,日本聯合艦隊只派遣了本隊和第一遊擊隊參戰。然而即使在日本聯合艦隊沒有全部參戰的情況下,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仍然處於絕對的劣勢。

    黃海海戰實力對比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的總噸位為32396噸,日本聯合艦隊的總噸位為40849噸,雙方的噸位比為4:5。北洋水師唯一的優勢是擁有兩艘大噸位鐵甲艦,擁有幾門大口徑重炮,日本聯合艦隊在火炮數量、火炮射速、艦船航速上都具有絕對優勢。

    黃海海戰開始後,日本聯合艦隊依靠著航速優勢,透過迂迴戰術很快便取得了戰術優勢。之後日本聯合艦隊又依靠著火力優勢,擊沉了北洋水師的幾艘弱艦,鎖定了海戰勝局。最終黃海海戰北洋水師5艘軍艦沉沒,兩艘鐵甲艦都受傷,日本聯合艦隊只有5艘戰艦受重創,沒有一艘戰艦沉沒。

    總結

    謙虛使人進步,正是因為清王朝過於自大,在1888年之後忽視了海軍的建設,北洋水師才會在黃海海戰中一敗塗地。由於日本聯合艦隊的優勢明顯,即使北洋水師配備了開花炸藥,並且有足夠的彈藥,黃海海戰的結局也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

  • 4 # 當代曹植

    有可能。北洋海軍敗在航速慢、射速慢、炮彈質量差、旅順失守無處維修。

    北洋海軍最多的210和150炮都不缺炮彈。一來這兩種炮彈生產難度不大,二來和炮臺的同口徑火炮炮彈是通用的,儲存量大。

    之所以大家對北洋海軍炮彈不足印象深刻,因為恰恰是炮彈不足的“定遠”和“鎮遠”在海戰中一直扛到最後,結果炮彈用盡。至於其他軍艦,由於戰沉和提前脫離戰場的關係,都沒有出現炮彈用盡的情況。

    克虜伯把所有穿甲彈不裝炸藥,只裝沙子,導致克虜伯的穿甲彈只是一個實心鐵砣,打在船殼上就是一個洞,不會炸,大大降低了穿甲彈的威力。而日本的穿甲彈是阿姆斯特朗技術,引信優良,可以確保穿甲彈進入船體後再爆炸。

    日本穿甲彈有彈底引信,可以爆炸。

    再加上北洋海軍的開花彈裝填的是黑火藥,威力有限,爆炸後炮彈只能炸出十幾塊碎片。而日本海軍開花彈使用的下瀨烈性炸藥,威力大,還會引發大火,散發毒煙。

    中國北洋艦隊的訓練,命中率都高於日本。如果炮彈威力強,質量好,是可以打敗日本艦隊的。

    但打敗是打敗,殲滅是不可能的。日本艦隊速度快,如果吃虧可以儘快撤離戰場。

  • 5 # 燕趙節度使

    北洋水師失敗,不是因為炮彈不足,而是因為訓練太差和軍艦落後。

    說道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琅威理。

    琅威理(Lang William M),英國海軍軍官。

    光緒初年,李鴻章奉命建立北洋水師,戰艦多購自外國,且海軍人才缺乏,不得不借才異域,聘請琅威理來北洋水師做軍官。

    1882年秋天,琅威理來中國任職,頭銜是副提督銜(英語:The Brevet Rank of Vice Admiral,名譽中將銜)北洋海軍總查(他在英國的軍銜是中校),負責北洋海軍的組織、操演、教育和訓練。

    當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對近代海軍幾乎一竅不通,所以實際上琅威理肩負起北洋海軍日常訓練的全部事宜。

    琅威理認真按照英國海軍的條令訓練,治軍嚴格,辦事勤快,北洋水師將士都怕他,對他的嚴格訓練多有怨言“頗勤事,為海軍官佐所敬憚,中外稱之”。

    琅威理對北洋海軍的操練傾注了大量心血,表現出很強的英國海軍軍官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感。

    丁汝昌稱讚琅威理:“洋員之在水師最得實益者,琅總查為第一”。

    在他的督帶下,北洋水師操演認真,平時沒人敢請假,亦無人敢出差錯。北洋水師中流傳了“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的說法。

    在琅威理的嚴格要求和訓練下,北洋水師訓練有素,軍容鼎盛,令各國刮目相看。

    1886年8月,北洋水師水兵在日本長崎,和當地人爆發了衝突,史稱“長崎事件”。當時北洋水師實力遠超日本,琅威理向李鴻章請示,要求炮擊長崎,但被李鴻章拒絕。

    1890年,琅威理離開北洋水師回國。艦隊訓練日益鬆弛,軍紀每況愈下。

    赫德曾說:“琅威理走後,華人自己把海軍搞得一團糟。琅威理在中國的時候,華人也沒有能好好利用他。”

    缺少了琅威理的嚴厲督導,北洋艦隊的訓練日益鬆弛,軍紀每況愈下。

    具體表現如下:

    演習流於形式,只打定靶,不打動靶;

    艦艇老舊,火炮落伍。自從1886年之後,北洋水師再也沒有添置一艘軍艦,反觀日本,不斷購買新式軍艦,而且都是航速快,裝備速射炮的新式軍艦,機器生鏽,無人負責維護;

    炮管滿是油汙,無人清理甚至用來晾曬水兵的衣服。

    軍官們破壞禁令,攜帶家眷上岸居住,夜宿艦上的不滿半數;

    丁汝昌帶頭違紀,在岸上建房出租,賺取租金,自蓄家伶,夜夜笙歌;

    軍艦被用來跑運輸,搞走私,軍隊經商,是墮落的源頭,而且軍隊日常維護經費也被剋扣貪汙;

    每當北洋封凍,艦隊例行南巡之際,北洋官兵就去上海、香港的賭場、妓院裡狂賭爛嫖,毫無軍紀可言。

    對此,李鴻章竟然毫不為意,反而覺得“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貪慕功名,自然就我繩尺”,全然忽視了官兵愛國信念和軍隊紀律的塑造。

    這樣一直軍紀散漫,訓練敷衍的軍隊,就是給他們一艘美國“里根”號航母也打不贏!

  • 6 # 依稀說史

    1894年—1895年,中國和日本之間進行了一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戰爭,史稱之為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的一場全面戰爭,中日雙方不僅在海上發生了戰爭,在陸地上一樣發生了戰爭。

    甲午戰爭期間,中日雙方經歷了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黃海海戰、遼東戰爭、威海衛戰役。整個甲午戰爭期間,無論是海上還是陸地上,中國都被日本擊敗。最終日本取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中,中國向日本割讓了遼東半島、澎湖列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而且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等等。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基本宣告破產,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日本則憑藉著甲午戰爭,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新列強。

    說到甲午戰爭為什麼中國會戰敗,不少人可能會想到北洋艦隊的炮彈不充足,炮彈裡沒有炸藥只有沙子。那麼如果北洋艦隊的炮彈充足,而且質量較好,能夠打贏海上戰爭嗎,能不能取得甲午戰爭的勝利呢?即使北洋艦隊炮彈充足,質量夠好,最終也不能打贏甲午海戰。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的最根本原因不是雙方的武器質量,而是由於清政府過於腐敗,清政府的政治制度落後。武器裝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戰爭的勝負,絕對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不少人認為清政府的武器裝備比日本差,北洋艦隊的艦船不如日本先進,火炮發射速度不如日本。日本的戰艦速度快、效能好,北洋艦隊的戰艦則相對老舊。黃海海戰中,日本速度更快的艦船確實起到了作用,日本的速射火炮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北洋艦隊發射的大炮確實威力更大,但是炮彈有限而且相當一部分是沒有爆炸性的穿甲彈。穿甲彈本來就沒有爆炸性,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外華人故意賣給我們摻沙子的炮彈。

    黃海海戰中,賬面上的表現是北洋艦隊的艦船相對落後,炮彈不夠充足;實際上是兩國的當時政治制度的體現。

    北洋海軍的炮彈可能不充足,但是清政府的陸軍裝備並不比日本差嗎,單兵制式裝備比日本還要先進。當時日本使用的步槍為村田十三式步槍,這款步槍沒有彈倉,只能打一槍,重新裝填子彈。清軍使用的則是毛瑟1871式步槍,可以裝五發子彈。清軍的裝備佔據優勢,但是最終還是敗給了日軍。可見武器裝備並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黃海海戰戰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敗,封建制度落後。

    日本為了戰勝清政府舉國捐款購買軍艦,日本天皇從皇室經費中抽調三十萬日本,日本皇太后捐獻首飾,日本公務員的工資減半。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組建了強大的聯合艦隊,聯合艦隊的整體實力已經超過了北洋艦隊。

    反觀清政府方面由於腐敗的政治制度,則直接導致北洋艦隊裝備不足。北洋艦隊組建之後,不僅未添置一艦,甚至很少添置一彈。黃海海戰時使用的炮彈,還是購買艦船時的附贈炮彈。北洋艦隊的經費本來十分充足,但是為了給光緒皇帝大婚和慈禧太后過生日,而挪用北洋艦隊的軍費。兩次事件共挪用軍費500萬—700萬兩白銀。定遠艦花費約140萬兩白銀,鎮遠艦花費約142萬兩白銀,致遠號價格為80萬兩。清政府挪用的海軍軍費足以再建一個北洋艦隊。

    當甲午戰爭爆發前後,清政府的當務之急是為老太后過生日,而不是積極應對甲午戰爭。舉國都想著討好慈禧太后,而不是積極應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清政府腐敗,另一方面是政治制度腐敗。

    由於清政府沒有改變封建制度,所以洋務運動並沒有使得中國走向富強。日本明治維新則使得日本強大。甲午戰爭其實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

    清軍官兵士氣低落,官員腐敗貪生怕死

    甲午戰開始之初,清軍士兵計程車氣比較低落,軍官更是貪生怕死。甲午戰爭前,北洋艦隊的官兵腐敗情況已經非常嚴重。當時不少北洋艦隊的指揮官公開利用北洋艦隊走私貨物。冬季時期,北洋艦隊就成了包庇走私的的溫床。北洋艦隊的長官在軍事基地附近,購置了房屋,養起了小妾,甚至有的軍官將歌姬帶上艦船,官兵上岸找樂子更是常事。官兵在艦船上賭博玩耍也是常事。

    黃海海戰時,英勇奮戰的管帶並不多,鄧世昌是其中之一。方伯謙黃海海戰時臨陣脫逃。

    清政府內部鬥爭嚴重

    清政府內部存在不少派系,北洋海軍名義上是清政府的軍隊,實際上是李鴻章的嫡系部隊。北洋艦隊的大多數軍官也都出自於淮系軍官。當時清政府不僅有淮軍,還有湘軍、練軍等各種軍隊,各個派系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鬥爭。淮軍和北洋軍是李鴻章的嫡系,也是李鴻章得以在朝廷立足的支柱。李鴻章有淮軍和北洋艦隊就有地位;失去了軍隊,李鴻章就失去了立足的基礎。派系鬥爭中,李鴻章選擇了避戰保船,失去了最佳戰機。

    除了各個軍隊之間的鬥爭之外,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對淮軍百般打擊。淮軍在作戰中,也被清流一派百般掣肘。

    由於清政府內部不和睦,戰爭中又難以統一協調,各有各的小算盤,最終消耗了國防力量,在戰場被日本擊敗。

    北洋艦隊的船隻過於老舊,火炮落後

    北洋艦隊的主力艦船航速基本上在14.5節到18節,日本艦船的速度基本上在15節到22.5節。日本船隻在機動性上遠遠好於北洋艦隊船隻。北洋艦隊定遠、鎮遠是7000噸級戰艦,其他艦船最大的只有2900噸。日本沒有7000噸級戰艦,但是主力戰艦的噸位基本上都在3000噸以上。

    日本船隻的火炮比較先進,而且火炮的火力值也要高於北洋艦隊。北洋艦隊的火炮口徑大,但是射速低。日本聯合艦隊的不少火炮為速射炮。

    清政府缺乏戰略眼光

    清政府對當時的國際局勢估計不足。當別國都在增加軍備的時候,清政府卻大力削減海軍軍費。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1891年停止撥付海軍的器械彈藥經費。

    日本為了打敗中國,已經做了長時間準備,日本針對北洋艦隊做了多次演習。日本的小孩子都在玩“擊沉定遠”的遊戲。日本為打敗中國,進行了長時間準備,戰爭勢在必行。戰爭即將爆發之時,清政府還尋求和平解決的可能,寄希望於西方國家的調停,而沒有積極應戰。

    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敗、封建制度腐朽,炮彈缺少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 7 # 老夫有話說5

    能,當時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蒙的,應該是世界十以後,綜合實力應該落後:英法美德俄西班牙荷蘭日本意葡萄牙)。只落後於英法德,比美俄都厲害。聘請了西方國家的技術人員,武器人才都比日本強(如果政治得體可完勝)。但就是輸了。如果重新在來一次,還得輸。因為民心所向,不輸都不行。連老天都不會放過。所以執政者要順民心和民意,否則就是輸

  • 8 # Jerryli63267726

    不可能。從命中度航速上就能看出代差帶來的巨大劣勢。日本艦隊打贏就打,打不贏可以跑,而北洋水師缺少機動,命中度和射速過低,退守劉公島是最佳選擇,用岸炮和艦炮封鎖狹窄海面才能活得更久。

  • 9 # 大灰熊2051

    不能,因為這根本就不是甲午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

    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七是在甲午海戰五年前的事情,而那之後清政府認為北洋水師已經太強了需要牽制免得尾大不掉,整整五年沒有撥付海軍軍購費〔這就是著名的慈禧拿海軍錢去修花園的故事,其實拿了海軍錢修花園的不是慈禧而是王爺〕,這五年北洋水師沒有增購一艘主力艦,到甲午年時軍艦噸位上日本早已經超過北洋水師,跟何況日本的軍艦都是新式艦而北洋水師的艦都是十年前的老式艦,比如艦炮,日本的都是新式速射炮而北洋的都是老式重炮,本身硬實力上北洋已經不如日本海軍,加上由老式軍艦訓練而來的老式衝鋒戰術,就算北洋水師官兵訓練有素也是沒什麼勝算的。〔也有資料說北洋水師訓練鬆弛其實是事後清政府為了推卸責任的黑鍋,北洋水師訓練其實不錯。這個是不是真的就不清楚了。〕

    所以北洋水師戰敗的根本,就是在甲午年北洋水師已經弱於日本海軍,而不是網上一群軍盲天天叫的:“北洋水師明明亞洲第一實力強於日本海軍卻戰敗,是海軍官兵人不行,不如別人。”

  • 10 # 贏家笑到最後

    彈藥充足,積極備戰,還會有甲午海戰嗎?或許豐島海戰都打不起來,中國會把所有的物資運到北韓,葉志超肯定打贏那場戰爭,守住北韓。

  • 11 # 千門雜談

    可以,當時戰艦是在德國定製的,比日本的戰艦好,所用火炮也都是當時最頂級的,唯獨這彈藥是清政府自己生產的,炮彈裡面不是火藥而是沙子,打到後來鄧世昌不得不開著船直接懟日本旗艦。

  • 12 # 鏡花蜉蝣

    甲午戰敗並不是因為軍事實力不行,而是政府太腐敗軟弱。比如提到的炮彈不夠和炮彈造假等問題,這是腐敗層面的,但是軟弱層面的更為重要,因為即使黃海海戰戰敗,日本在整個中日戰局上也並沒有佔上風,反而其國內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只要清朝跟他耗著,即使個別戰役上打不贏,但整個戰局還是能贏的。只可惜清廷太早妥協了

  • 13 # 海鏡清

    不可能。

    首先來談炮彈數量的問題。其實北洋海軍並不是所有炮彈都缺乏,只有“定遠”、“鎮遠”、“平遠”這三艘鐵甲艦的主炮炮彈比較缺乏。而其他軍艦都不缺炮彈,像電影《甲午風雲》裡“致遠”炮彈用盡的情況是藝術虛構。

    電影《甲午風雲》中,致遠因為炮彈用盡,只能去撞擊日艦的情節是虛構的

    北洋海軍參戰軍艦十二艘,拋開輕炮和機關炮不提,共有305毫米炮8門、260毫米炮1門、254毫米炮4門、210毫米炮12門、152毫米炮4門、150毫米炮14門、120毫米炮7門。在這46門大炮中,只有9門炮炮彈不足。

    北洋海軍最多的210和150炮都不缺炮彈。一來這兩種炮彈生產難度不大,二來和炮臺的同口徑火炮炮彈是通用的,儲存量大

    之所以大家對北洋海軍炮彈不足印象深刻,除了電影和電視劇的功勞外,還因為恰恰是炮彈不足的“定遠”和“鎮遠”在海戰中一直扛到最後,結果炮彈用盡。至於其他軍艦,由於戰沉和提前脫離戰場的關係,都沒有出現炮彈用盡的情況。

    戰場上最後只剩下了定遠和鎮遠,與五艘日本軍艦苦戰

    也就是說,即使“定遠”“鎮遠”有足夠的炮彈,戰場上也只有這兩艘軍艦而已,不可能挽回戰局。當然有充足的炮彈,特別是開花彈,對於戰局肯定是有很大幫助的,至少不會出現海戰後期被迫放慢射擊速度,以及開花彈用盡後、只能用不能爆炸的實心彈射擊的情況。

    其次,炮彈質量的問題,這個問題有點無解。根據陳悅先生最新的研究表明,北洋海軍的炮彈確實有很大問題,但不是因為北洋機器局工藝不行,而是克虜伯炮彈的痼疾。

    炮彈引信在當時屬於精密工藝,克虜伯鍊鋼不錯,但對引信研發不足

    我們都知道,李鴻章是德國克虜伯大炮的忠實使用者,所以北洋海軍的主炮幾乎都是克虜伯炮。但是李鴻章不知道的是,克虜伯炮質量好,是因為克虜伯優秀的罐鋼冶煉技術,實際上這個靠生產火車車輪發家的工廠,有些先天不足,就是炮彈引信研發投入不足,導致穿甲彈引信始終不過關,無法引發穿甲彈。

    左邊就是克虜伯穿甲彈,沒有引信,不能爆炸

    於是克虜伯乾脆把所有穿甲彈不裝炸藥,只裝沙子,這樣就不需要引信了,也導致克虜伯的穿甲彈只是一個實心鐵砣,打在船殼上就是一個洞(或者兩個洞),不會炸,大大降低了穿甲彈的威力。而日本的穿甲彈是阿姆斯特朗技術,引信優良,可以確保穿甲彈進入船體後再爆炸。

    日本穿甲彈(鋼鐵榴彈)有彈底引信,可以爆炸

    再加上北洋海軍的開花彈裝填的是黑火藥,威力有限,爆炸後炮彈只能炸出十幾塊碎片。而日本海軍開花彈使用的下瀨烈性炸藥,威力大,還會引發大火,散發毒煙。

    所以,北洋海軍的炮彈質量不行,是指不如日本炮彈,如果要提升質量,首先得把北洋海軍的主炮都換了才行。

    定遠級的305主炮是短管炮,炮口初速低,炮彈威力弱

    這裡再說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情。北洋海軍口徑最大的305毫米主炮,由於是落後的短管炮,實際上效能和210毫米炮差不多,反而“平遠”的260毫米主炮,才是北洋海軍威力最大的。這倒不是德華人坑爹,而是當初設計時,中方要求四門305可以同向射擊。而受長度和特別的左右對稱炮臺限制,就只能用短管炮了。要是用長管305,怎麼可能出現一艘商船捱了4枚305還沒有大礙的尷尬呢?

  • 14 # 木頭126844276

    無論如何,至少不會一艘敵艦都打不沉吧,實戰中,不乏擊中敵艦要害而炮彈不炸的例子,炮彈充足合格,當然不可能那樣的結果。貪汙和瀆職罪該萬死!

  • 15 # 歷史笑春風

    按照當時的情況,中國北洋艦隊的訓練,命中率都高於日本。如果炮彈威力強,質量好,是可以打敗日本艦隊的。

    但打敗是打敗,殲滅是不可能的。日本艦隊速度快,如果吃虧可以儘快撤離戰場。實際上,大東溝海戰還是日本艦隊先撤退的,北洋艦隊沒能追上。

    海戰中艦隻的損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訓練有素的艦員的損失。日本用訓練不足的艦員大量和北洋水師交換傷亡,北洋水師是耗不起的。而旅順的丟失更致了北洋水師的死命。

    旅順是北洋水師的主要基地,是唯一有修理大型軍艦船塢的軍港。由於陸軍無能,旅順一天就丟失了,北洋水師只得逃亡威海衛。從此船隻不能得到維修,戰鬥力大減,最後全軍覆沒。

    因此,即便海戰北洋水師會贏,並不代表戰爭會贏。

  • 16 #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北洋艦隊從來不缺什麼速射炮,更不缺什麼炮彈,更不可能有什麼沙子炮彈,為什麼要有人這麼說?你懂的。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在寫給上級的黃海大戰的彙報中,為什麼沒有說這些,如果是事實,這應該是丁汝昌最好的為自己戰敗而開脫的理由,但是很可惜丁軍門卻隻字沒提。。丁汝昌彙報的重點卻是膽小怕死的方伯謙!因為海戰剛開始方伯謙怕死逃命其僚艦也跟隨逃跑,還慌不擇路又撞沉了一條北洋軍艦,因此帶壞了整個北洋艦隊的陣型和士氣…使只有十一條軍艦的北洋艦隊同時失去三條軍艦的戰鬥力…………。有錯歡迎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以陳阿嬌為主角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