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TARSKY88996

    謝邀!二戰時期如果德軍不打列寧格勒基輔和斯大林格勒,而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和高加索,則德軍同樣也贏不了蘇德戰爭。這是因為蘇德戰爭,德國是多線作戰,以一已之力,力戰歐美群雄。就拿當今的美國,在當時也做不到。戰爭是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較量,即使當今的美國可以打伊拉克、伊朗、朝鮮、越南等這樣的小國,但要同時同中俄法德日韓這樣的強國同時開戰,美國國力也是支撐不了的。美國能單挑中小國家,但美國不俱備同時挑戰全世界的能力。因為,再強大的國力也是有限的。

  • 2 # 戈渣

    贏不了

    首先德軍的多線作戰,以及前蘇聯的戰略縱深就把德軍拖垮了,而軸心國其餘兩個豬隊友,義大利是誰也打不過,日本是捅馬蜂窩

    而諾曼底登陸就是壓死駱駝最後的一根稻草,當三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後,丘吉爾笑了,而軸心國與同盟國參戰國不成比例。

    希特勒做的最錯誤的一件事就是進攻蘇聯,日本做的最錯的一件事就是偷襲珍珠港,如果希特勒不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東條英機不打美國,美國不會直接參戰,希特勒已經橫掃西歐了,太急功近利了,失敗了就要對自己的歷史負責,導致會師柏林後,希特勒也自殺身亡了。

  • 3 # 龍角大將軍

    蘇德戰爭德國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德國憑什麼不去管基輔和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去打莫斯科和高加索,德國不怕正在打莫斯科和高加索的時候被列寧格勒、基輔迂迴包抄莫斯科軍團,斯大林格勒迂迴包抄高加索軍團嗎?德國人有這麼大的膽子嗎?有這麼強的國力來抗住兩面夾擊嗎?

    德國一開始勢如破竹那是因為蘇聯還沒有想到德國會那麼快就進攻蘇聯,在大國戰爭中,失去了先機就意味著失去了大部分,一步錯,步步錯。雖然蘇聯節節敗退,但也不代表著蘇聯人就是很弱的,要不然德國也不會折戟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了。

    德國如果不消滅蘇聯的有生力量,等蘇聯恢復過來,德國人可以打贏蘇聯嗎?在莫斯科保衛自、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後,德國人的進攻勢頭在哪裡?德國打下了莫斯科和高加索又能改變什麼?孤軍深入敵方腹地,蘇聯多個兵團虎視眈眈,德國人不怕被“撐死”嗎?德國人不是沒有考慮過直接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但為什麼最後放棄了?因為很容易失敗。

  • 4 # 森林狼6

    即便如此,納粹德國也是很難力挽狂瀾,其的有豬隊友日本,自從,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開始,法西斯的失敗因素,在原來失敗基礎上增加更大風險,他們的失敗是註定的,時間問題,其的戰線太長,東線和西線同時開戰,蘇聯的有惡劣天氣,不是德國人的客隨主便。(日本偷襲珍珠港)

    退一步來講,蘇聯的幅員遼闊,在軍事上稱呼為戰略縱深,像其的領土那麼可觀,在全球沒有幾個國家,就算日本沒有去美國夏威夷惹的禍,以當時的美國,參與二戰,是遲早的事,畢竟,美國憑藉二戰發了戰爭財,世界各國都需要向美國釆購物資和武器裝備,形成了他的自身膨脹,有人力物力,美國出兵於歐洲和亞洲戰場,只需要等待著適合的時間。

    德國距離莫斯科直徑路線1500公里,那麼,按照鐵路線路就有2200公里,等於相隔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比如說,要是德國攻下了莫斯科,那又怎樣?德國沒有這麼多人力去維持下,這是最基本因素。當時,德國去攻打莫斯科路線過於長,雖然,推進到了目的地,由於,天寒地凍,納粹軍隊明顯示過於疲憊,經歷長途跋涉、沿途作戰,物資補給遠遠跟不上消耗。

    來講講高加索,它的和莫斯科相比,莫斯科是蘇聯的縱深地帶,反觀,高加索距離德國柏林很近,要是德軍以閃電戰攻佔了高加索,斷掉蘇聯的能源補給線,但是,莫斯科和高加索,相當於正負,雖然,德軍佔據了高加索,他們的在莫斯科失利,互相扯平,德軍沒有佔到任何好處,德軍在蘇聯的戰敗,氣候並不主要原因,真正原因讓德軍敗北的是蘇軍,他們的戰鬥民之稱,並不是浪得虛名,比如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等蘇聯戰場,他們的被德軍越挫越勇,讓對手慢慢感覺後怕。要知道,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也是敗在蘇聯的縱深之中。然而,德軍越是深入蘇聯的腹地,越是敗得很慘,德軍可以在前方勝利,可是德軍的自身弱點是物資補給,一旦德軍補給線被蘇軍切斷了,後果不堪設想,到那時候,德軍投不投降都會被滅掉。

  • 5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希特勒的對蘇戰略,其實是建立在三點認識之上的:

    1、希特勒認為,蘇聯是斯拉夫人國家,而斯拉夫人是像昆蟲一樣的低等種族,但他們卻掌握了巨大資源和廣闊領土,只有將他們完全消滅,德國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尤其蘇聯此前同芬蘭的戰爭,最終雖使芬蘭屈服,卻損失了20多萬的軍隊,更讓希特勒對蘇聯很不屑。

    2、蘇聯軍事實力原本不弱,但從1936年到1939年,針對內部的大清洗運動,已經將蘇軍的精英力量清除乾淨,所以此時的蘇聯,就像一座破房子,踹一腳就會倒掉。

    3、一戰時期的俄國,有英法作為其盟友,所以能形成對德國的東西夾擊之勢。但到了希特勒時代,法國已經被打倒,就算英國有心,也無能力援助。更何況蘇聯和英國,也勢如仇敵。

    而在怎麼打倒蘇聯這個問題之上,希特勒又面臨兩種選擇:

    一是集中全力,攻其一點。而這個一點,就是蘇聯的首都莫斯科。當年拿破崙徵俄,就是採取的這種方式,但最終結果卻是深入莫斯科的拿破崙沒有找到敵人,反而面臨冰天雪地的折磨,隨後在撤退中被庫圖佐夫擊潰。

    二是分兵三路,全面攻擊。上路打聖彼得堡,中路打莫斯科,下路打斯大林格勒。這便是希特勒的最終選擇,這種打法,可以將蘇聯人成功拖在幾個要點,而後將其殲滅。

    但事實上,希特勒還是漏算了蘇聯的幾大優勢:

    第一是人力優勢。開戰之後,蘇聯在很短時間內便損失了1467萬軍隊,更有高達800萬人為不可恢復傷員。而德國之前的對手,最牛的也就是法國,法國的陸軍總人數,不過600萬。換句話說,德軍殲滅了兩個法國的陸軍人數,可對手依舊還能蹦躂——這便是蘇聯的優勢。直到1943年4月,蘇聯的剩餘兵力,依舊還有841萬。而三個月,這個數字甚至又增加到了1000萬左右。而入侵蘇聯的德軍,加上所有僕從國,一共也只有不到400萬。

    換句話說,德國人一開始便以一滅四的態勢滅了千萬以上的敵軍,但一眨眼,對手又聚集起千萬人,而他自己的部隊,連對手的四分之一都不到了。

    第二是經濟優勢。希特勒本以為斯大林是孤家寡人,沒想到一拆招,發現英國人美國人都站到了斯大林的背後。關於這一點,蘇聯一直否認,但其實是事實。二戰期間,盟軍總共向蘇聯援助了18303架各型作戰飛機,約佔蘇聯生產戰機總數的20%。為了推動蘇聯航空兵的作戰,美英還提供了150萬噸高質量的汽油,比蘇聯生產的總數還多。陸戰中的王牌武器坦克,在1941年年底之前,已經有一千輛英美坦克運到蘇聯,並參與了莫斯科保衛戰。整個二戰期間,運抵蘇聯的美英坦克多達1.3萬輛。

    甚至,美國人還供給蘇聯大量鋼,朱可夫就曾說過,如果沒有美國的鋼,我們能夠生產那麼多坦克嗎?二戰期間,盟國援助的裝甲鋼佔蘇聯生產總數的一半左右。二戰戰場上的蘇聯坦克,其實就是拿美英援助的裝甲鋼製造的。更不消說還有卡車、吉普車、拖拉機、防空炮、反坦克炮、子彈、炮彈、炸藥、機車和機床等等。

    (甚至蘇聯軍隊最好的罐頭食品,當時也是美國人貢獻的)

    老實說,希特勒完全沒有想到,眼前的斯大林,就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如此興奮!而這樣的蘇聯,無論你是集中打一點,還是多點同時並進,都沒辦法取得快速的勝利。

  • 6 # 東嶽巍巍汶水幽幽

    題主,你的問題說錯了。如果進攻高加索地區,那麼基輔和斯大林格勒是必經之地,不可能出現打高加索不打基輔和斯大林格勒的狀況。就這你這個提問,說一下我的見解。我認為,贏面會很大。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德國準備了北方,中央,南方三個叢集,共了190個師、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550萬人。其中北方叢集的進攻方向是列寧格勒,轄兩個集團軍和一個裝甲集團軍,共20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1個黨衛軍師和3個警衛師,80萬人。中央叢集是主力叢集,進攻方向是莫斯科,初轄第四、第九集團軍和第二坦克叢集、第三坦克叢集,共34個步兵師、9個坦克師、6個摩托化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2個摩托化步兵旅,100萬人。南方叢集是兵力最龐大的叢集,有150萬人,進攻方向就是題主所說的高加索方向,但是他的地面裝甲突擊力量僅是中央叢集的一半。

    戰爭初期,進攻都很順利,18天的時間突進蘇聯國土600公里。但是在1941年7月,希特勒犯下一個錯誤,他將中央叢集的主力裝甲部隊分兵了。第二裝甲集團軍南下,支援基輔戰役,第三裝甲集團軍主力北上支援列寧格勒,導致了進攻莫斯科的時間推遲了一個月,給了蘇聯喘息之機。

    基輔戰役完成的很漂亮,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70多萬人,但是在列寧格勒則遭遇了很大的抵抗,不得不執行圍困方案。一直到1944年德軍撤退,列寧格勒都沒有被攻下來。雖然北方叢集是三大叢集中力量最薄弱的,但是德軍還是浪費了大量的兵力在北線戰場。列寧格勒並不是一個非打下來不可的城市,只要留一部分兵力牽制即可。並且波羅的海三國,芬蘭跟蘇聯都有深仇大恨,他們四個國家完全可以組織個二三十萬人的兵力來牽制蘇聯。

    在1941年8月之前,北方叢集在列寧格勒附近轉入防禦狀態,第四裝甲集團軍的調給中央叢集,能大大加強莫斯科方向的突擊力量。在三個裝甲集團軍的碾壓之下,蘇聯人絕對撐不到一個月,寒冬來臨之前,就能佔領莫斯科。然後中央叢集轉入防禦狀態抵禦即將到來的嚴寒。

    1942年春天,裝甲部隊調轉矛頭,轉向南部高加索地區,圍殲基輔的西南方面軍。夏季,就能推進到伏爾加河,在斯大林格勒展開決戰。因為得到了裝甲部隊的加強,南方叢集的戰鬥力達到頂峰,不會再出現城市的拉鋸戰,可一鼓而下。

    此時,莫斯科已經被德軍佔領,高加索地區已如同待宰的羔羊,中亞葉門戶大開。即便蘇聯在列寧格勒地區有優勢,也改變不了大局了,斯大林要麼談判求和要麼撤往西伯利亞或者遠東。

  • 7 # 榮華之武器堂

    這屬於完全不同的時間階段進攻方向選擇。

    德國在入侵蘇聯之初是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基輔方向的抉擇。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軍按照“巴巴羅薩”計劃的部署,兵分三路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德軍共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在萊布元帥的指揮下,進攻列寧格勒方向;中央集團軍群在博克元帥的指揮下,進攻莫斯科方向;南方集團軍群在龍德施泰特元帥的指揮下,進攻烏克蘭方向。7 月 16 日,古德里安上將指揮的德軍坦克部隊佔領了橫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摩稜斯克。

    斯摩稜斯克素有“莫斯科門戶”之稱,在這裡,有一條寬廣的大道直通東北方向的莫斯科,它們之間只有不足 400 公里的距離。毫無疑問,德軍的下一個目標是莫斯科。然而,就在此時,德國最高統帥部內部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要不要

    從斯摩稜斯克繼續向東推進,進攻莫斯科?還是以北路和南路兩翼為主攻?換句話說,德軍的下一步目標是莫斯科還是列寧格勒和烏克蘭?

    以布勞希奇和哈爾德為首的德軍陸軍司令部堅決主張德軍的主攻方向是莫斯科,應該全力加強中央集團軍群的力量。因為莫斯科既是蘇聯的首都,又是蘇聯的交通樞紐,如果德軍攻佔莫斯科,將癱瘓蘇聯的交通系統,中斷蘇聯的部隊運送和物資運輸,這樣,蘇

    聯的各個地區將處於孤立無援的窘境。另外,攻佔莫斯科,將沉重打擊蘇聯軍民計程車氣,提升德軍計程車氣。

    但是希特勒最終決定以列寧格勒和烏克蘭為主要進攻目標。他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考慮問題的。進攻列寧格勒是從政治角度考慮的,列寧格勒是俄國十月革命的發源地,又是沙俄的首都,彼得大帝就是從這裡走向歐洲的。佔領列寧格勒對於瓦解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意義重大。進攻烏克蘭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烏克蘭素有“蘇聯糧倉”之稱,其東部又緊連著頓巴斯工業區,佔領烏克蘭將導致蘇聯經濟完全癱瘓,併為德國獲取重要的經濟來源。希特勒認為只要佔領烏克蘭就可使蘇聯的經濟完全癱瘓。

    正是由於希特勒的這種錯誤認識導致德軍的重大失敗。按照希特勒的戰略部署,在德軍入侵蘇聯的第一個夏天,在這個最適宜作戰的季節,最激烈的戰鬥一直是在南部的烏克蘭進行的。儘管德軍攻佔基輔,蘇聯傷亡和被俘的人數高達 100 萬,但希特勒很快發現,蘇軍的抵抗卻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而蘇軍所有的作戰命令全都來自於莫斯科。這時希特勒才認識到攻佔莫斯科的重大意義。

    而到了1942年,德軍又面臨著進攻高加索還是斯大林格勒的抉擇。

    高加索地區是連線黑海和裡海、蘇聯、土耳其和伊朗的樞紐。德國攻佔該地區將給土耳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另外,德國還可以獲得高加索、伊朗和中東地區的石油。

    莫斯科會戰後,德國需要發動一場大的戰役以消滅蘇軍,同時奪取擁有豐富戰爭資源的地區,以戰養戰,德國將主攻目標定在了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和豐富資源的高加索,同時在斯大林格勒發動一場牽制性進攻,以保護進攻高加索德軍主力的側翼。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西岸,是蘇聯南方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也是南北交通的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希特勒認為,德軍如果佔領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斷蘇聯中部和高加索地區的聯絡,佔領高加索石油區、頓河和庫班的肥沃土地,又可迂迴東北,包抄莫斯科,進攻西伯利亞。本來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只是牽制性行動,但是希特勒對斯大林格勒的戰略地位作出了過高的估計,因而改變了先前將高加索地區作為主攻方向的計劃,而將主攻方向改為斯大林格勒。結果蘇德雙方在斯大林格勒展開了一場空前大戰,希特勒不斷從進攻高加索的德軍部隊抽調部分兵力支援斯大林格勒,此舉大大削弱了德軍進攻高加索的兵力。儘管希特勒對斯大林格勒會戰傾注了全部心血,但也未能挽救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的失敗,同時,德軍也沒能奪取高加索地區。希特勒放棄主要目標而關注次要目標的做法是德軍失利的重要原因。

  • 8 # 膝蓋肩膀腳趾

    摩爾曼斯克,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哈爾科夫,高加索,黑海是一條線。

    北方集團軍群消滅西北方面軍,會同芬蘭軍隊封鎖列寧格勒至北冰洋港口,防守莫斯科北翼至列寧格勒一線。

    中央集團軍群兵力迅猛,於7月份進抵斯摩稜斯克,準備突擊莫斯科,但是,北方集團軍群只有3個集團軍拿不下列寧格勒蘇聯尚有5個集團軍,不得不抽調3個軍兵力支援。南方集團軍群才到基輔邊上,啃不動了!而基輔尚有百萬大軍,這個巨大的危險必須除掉,否則無法完成佔領克里米亞和頓涅茨工業區,繼而攻佔高加索油田。

    這是個艱難的選擇,因為抽調兵力會耽誤突襲莫斯科,而事實上正是3個周的時間西伯利亞方面軍有50萬軍隊進入莫斯科保衛陣地。不得已讓霍特3裝集繼續突擊,協調古德里安2裝集向南與克萊斯特1裝集會師包圍基輔。前後3周時間,然後回師攻佔布良斯克南線突擊莫斯科,3,4裝集攻佔維亞濟馬北線突擊莫斯科,此時已經到10月份。

  • 9 # 兵器世界

    麻煩提問者看看地圖好不好!不打列寧格勒到是可以,但要進攻高加索地區就必須拿下基輔和斯大林格勒,因為高加索位於這兩個城市的東南方向,從陸地入侵的話是跳不過這兩座城市的!

    (基輔、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位置,自己找吧)

    高加索是30和40年代重要的石油產地,而第三帝國的地盤中又沒有大型的油田,因此在絕大多數德國人心中,高加索是距離自己最近的能源基地、是志在必得的寶地。

    經過1941下半年的連續閃電戰,550多萬軸心國軍隊像一群吸油怪物,幾乎耗盡了軸心國的能源儲備,希特勒此時已經意識到德國戰爭機器的脆弱性,油料供應不足正在慢慢削弱德軍的戰鬥力,因此他將1942年下半年的進攻目標轉向高加索,他說:如果不能得到這裡的油田,那我只能結束戰爭。

    而且事實上,德軍在基輔和斯大林格勒的進攻戰鬥中損失並不多,每一場都是經典的進攻戰役,如果沒有這兩次進攻作戰,德軍在二戰期間的巨大戰果將嚴重削減,也實現不了戰略上的巨大成功。

    尤其是保盧斯上將沿著頓河一路從沃羅涅日打到斯大林格勒的進攻作戰,堪稱教科書級的經典,他的勝利都被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慘敗掩蓋了。保盧斯率領的第6集團軍配合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一路上打敗了60個蘇軍步兵師,還有8個坦克軍和12個獨立坦克旅,斯大林不得不多次換將,並拼命向頓河流域增兵。

    必須強調的是,沿著頓河進攻的第6集團軍僅僅是側翼掩護部隊(它隸屬於B集團軍群,聽名字就是A集團軍群的輔助),負責進攻高加索的A集團軍才是主力,因此第6集團軍僅僅包括18個德國師,其中有3個裝甲師和3個裝甲擲彈兵師,另外還有4個羅馬尼亞師充數。

    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組隊很完美的收拾了蘇聯在頓河流域的軍隊,僅僅是在爭搶道路時發生一些友軍之間的不愉快。

    (保盧斯上將只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不肯抗命突圍)

    一言以蔽之,進攻斯大林格勒不算浪費兵力的行為,也是個正確的行為,要不是希特勒堅持在斯大林格勒打巷戰,德軍不可能在這個城市裡損失慘重。

    (進攻高加索就必須拿下斯大林格勒,但不應該陷入巷戰)

    再說說基輔會戰,這次戰役的爭議最大,因為它浪費了德軍進攻莫斯科的寶貴時間,最終導致了莫斯科會戰的慘敗,讓軸心國損失了50萬精銳部隊。

    (基輔會戰示意圖)

    關於一次戰役該不該打筆者有很多深入分析的文章,最充分的理由就是基輔方向的蘇軍(6個集團軍),威脅到了中央集團軍的南翼,不拔掉這顆釘子將後患無窮。而且,德軍即使在冬季來臨前攻佔莫斯科,能否扛住蘇聯在冬季的反攻也是個未知數。

    (蘇聯的路況讓德軍的後勤亞歷山大,佔領莫斯科又能緩解多少呢?)

    再看基輔會戰的巨大戰果,德軍光俘虜就抓獲了60多萬,為德國國內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這對蘇聯軍民計程車氣造成了難以形容的打擊,連斯大林都說:“我們失去了列寧創造的一切”。而德軍除了抓獲海量的戰俘之外,還掌握了這裡的工礦企業和小麥產地,其意義之大難以形容。

    (押運戰俘對德國士兵)

    以上只是為了說明,德軍對基輔和斯大林格勒的進攻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沒有這兩次戰役,德軍不僅不能取得蘇德戰爭的勝利,還會更快的走向毀滅!如果沒有基輔的糧食和工廠企業,以德國的戰爭潛力是很難支撐到1943年的,有人可能要問,進攻斯大林格勒之後不也沒得到高加索的油田嗎?

    (進攻高加索的德國A集團軍群)

    德國確實沒有得到高加索的油,但在1942年整個下半年的戰鬥中,嚴重破壞了蘇聯僅剩的工業區和產糧區,比如工業重鎮斯大林格勒和羅斯托夫,基本都變成了瓦礫堆,這期間蘇聯還損失了數以百萬計的軍隊,如果沒有這些損失,德軍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肯定會更加悲催……,所以我認為,對斯大林格勒和基輔的進攻都是必須的!

    最後談談列寧格勒!這座城市一開始就被列為巴巴羅薩計劃的目標之一,負責這個方向上作戰的北方集團軍群,兵力僅有29個師而已,相比中央集團軍的51個師、南方集團軍的63個師而言,簡直就不值一提!德國空軍也只是將四分之一的飛機用於進攻列寧格勒。因此說,這點兵力不算浪費。

    (北方集團軍群打得順風順水)

    再加上波羅的海三個國家被蘇聯強制性的吞併,各種清洗連綿不絕,大量居民被送去西伯利亞勞動改造,這導致當地充滿了反抗勢力,蘇聯人的統治基礎並不多,因此德軍所到之處皆是歡迎的鮮花,只有在進入俄羅斯境內後才遭遇像樣的戰鬥。而蘇聯人為了保護精神象徵列寧格勒,可謂是不惜血本!因此說,德軍用少量的兵力牽制了大量蘇軍有生力量,進攻列寧格勒的意義便在於此!

    如果不進攻列寧格勒呢?德國不可能獲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支援,儘管這3國家總人口不過幾百萬,但他們組建的幾個黨衛軍師作戰驍勇,是軸心國的核心戰力之一,且這裡又是重要的產糧區和戰略緩衝區,因此分出29個師的兵力進攻列寧格勒是沒錯的!這並不是德國最後失敗的原因。

  • 10 # 元元125021907

    同樣各地蘇軍會攔腰阻擊徳軍。戰爭不應以城池失去,佔領為勝負。斯大林完全拼消耗的戰法,從人口眾多,地方廣闊,工業早已後移,準備提前上已經是必勝的結果,只是殘烈灬灬中。

  • 11 # 世界映象觀察員

    蘇聯如果只打莫斯科和高加索,白俄羅斯和基輔肯定必須拿下,否知根本無法攻打莫斯科和高加索。如果德軍是制定這樣的進攻路線的話,結果必定慘敗,會輸得很慘,根本沒有贏的機會。

    蘇德戰爭的時候,德軍兵分三路,分別朝列寧格勒、白俄羅斯和基輔進攻,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目的是明確,兵分三路攻打蘇聯的三個重要城市,然後三路圍攻莫斯科。德軍最高統帥部的計劃很好,可惜實施起來卻不容易,德軍的北方集團軍群在北方的列寧格勒遇到苦戰,他們只是圍住了列寧格勒,但是沒能攻下。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攻擊速度一般,他們遇到了蘇軍的抵抗,如果不是中央集團軍群的古德里安部隊前往支援,他們拿下基輔的時間會延長許多。

    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攻擊速度最快,古德里安為首的坦克部隊開戰第一天就突進了50公里,他們一路朝莫斯科的“大門”斯摩稜斯克挺進,並在三個月後攻下斯摩稜斯克。正當古德里安想要繼續向莫斯科推進的時候,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掉頭支援基輔,雖然基輔是拿下了,但是德軍向莫斯科進攻的時間推遲了一個月,導致他們在進攻最關鍵的時刻遇到了百年難遇的大雪,最終飲恨莫斯科城下。

    德國如果不攻打列寧格勒和基輔的話,那完全不可行,他們單一從中路進攻的話,列寧格勒和基輔方面的蘇軍會對他們形成包圍夾擊,這樣打必敗。德軍必須打列寧格勒和基輔,只是他們可以在斯摩稜斯克被攻下後,直接攻向莫斯科,不要支援基輔,等到莫斯科攻下來後,再回過頭去支援基輔,這樣效果會好很多。

    中央集團軍直接打莫斯科的話 ,成功的機率還是很高,德軍打蘇軍的主要要旨就是快,趁蘇聯還沒組織起防禦的情況下,打蘇軍一個措手不及,正因為希特勒要求古德里安支援基輔,所以進攻莫斯科的時間推後了一個月,勝利就這樣“溜”掉了。如果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攻下莫斯科,然後支援基輔,並拿下基輔,這個時候他們就具備攻擊高加索的可能性了。

    莫斯科戰役後,德國的石油資源已經無法捉襟見肘,他們只有打高加索地區,獲取高加索地區的豐富石油,否則戰爭打不下去了。希特勒制定的計劃是以高加索地區為主要目標,然後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為進攻高加索的部隊拖住斯大林格勒的蘇軍。希特勒這樣的安排沒問題,如果德軍只是攻擊高加索地區的話,前往高加索地區的德軍隨時可能被蘇軍前後夾擊,那麼高加索地區的德軍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了,幾乎會被全殲乾淨。

    德軍同時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最後前往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被殲滅,如果德軍只打高加索地區,那麼高加索地區的敵軍幾乎會被殲滅,那麼蘇軍會趁勢攻打克里米亞,然後他們將把轟炸羅馬尼亞油田的時間提前,蘇德戰爭結束的時間也會提前很多。

    蘇德戰爭的時候,希特勒唯一的錯誤就是沒有讓古德里安直接攻擊莫斯科,如果古德里安沒去支援基輔的話,莫斯科肯定就被德軍攻下,至於同時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作戰計劃沒錯,德軍之所以輸是體量的體現,蘇聯終究是一個比得過體量大得多的國家。

  • 12 # 紅色手電筒

    不進攻列寧格勒、基輔,那麼蘇軍從北邊或者南邊壓過來怎麼辦?

    就用基輔戰役的圖吧,德軍就是從南北兩翼了對蘇聯西南方面軍兩個側翼進行了打擊,一舉合圍了整個蘇軍西南方面軍,就算是按照蘇聯人說的,蘇軍只是損失了45萬人,但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是蘇軍對於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暴露的側翼進行打擊,那麼中央集團軍群的損失也將是巨大的。而且當時中央集團軍群的後勤已經有點跟不上了,利用基輔戰役的時間,德軍終於是把鐵路修到了斯摩稜斯克,終於是能夠為之後的莫斯科戰役囤積物資了。

    這個是後來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德軍暴露的側翼被蘇軍利用,從而使整個第6集團軍被合圍、消滅。

    這個地圖是古德里安南下以前的地圖,當時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的南側已經暴露,如果不過暴露的兩翼繼續向前推進,那麼自己就會遭到蘇軍的打擊,事實上朱可夫在建議西南方面軍放棄基輔的同時,就是要求加強中央方面軍,在得到加強以後,中央方面軍將要對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進行打擊。別覺得德軍是金剛不壞體,被蘇聯打了這麼一個悶棍,中央集團軍群也是要夠嗆。

    二戰時期的戰爭是典型的線式戰爭,雙方是有一條比較明確的戰線,在蘇德戰場西邊是德國人,東邊是蘇聯人,自己的正面就是敵人,對著前邊開槍、開炮就行了。

    但是要保證自己只需要對著前邊開槍,就要保證自己的兩邊都是自己人,這樣就形成了一條比較明確的戰線。由於戰線的存在,自己一方相對脆弱的後方補給線、倉庫、醫院、指揮中心這種所謂的軟目標,都是在自己的戰線後方,這些軟目標通常都是被忽視,但是這些軟目標對於軍隊的正常作戰的意義巨大,沒有這些軟目標,軍隊別說作戰,就是生存都無法保證。

    由於保持戰線十分重要,所以交戰的雙方都要盡力保證戰線的連貫,說白了,就是對面有兵,自己也就要有兵在,這樣才能保證戰線的完整、連貫。而從幾何的角度來講,一條相對平直的線段距離就比較短,用在軍事上來說就是,沒有暴露的側翼,在軍事上說,暴露的側翼是最危險的地段,雙方通暢都是會照著這個地方下死手,所以當雙方的戰線犬牙交錯的時候,削平對方的突出部就是雙方最主要的任務,當然有的時候出於調整戰線的目的,自己也會放棄一些突出部,這樣可以節約兵力,把這些節約下來的兵力用在其他地方。

    後來的庫爾斯克會戰,德軍的做法就是標準的削平突出部的做法,這個是稍微有一點軍事知識的人就會採取的措施。

    蘇聯的地理條件有點像一個漏斗,西邊窄東邊寬,越往東邊走戰線越寬,這種情況很容易就產生暴露的側翼,而保證自己的側翼安全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德軍在1941年分兵北上南下,被德粉們認為是贏了戰役而輸了戰爭,但是德粉們沒有意識到是,當時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已經是處於兩翼暴露的狀態,南方、北方兩個集團軍群都是落在了後邊,中央集團軍群事實上是一種孤軍深入的狀態,如果蘇軍從兩翼打過來,那麼中央集團軍群就會被合圍,這可是德軍最強大的重兵集團,這個重兵集團如果被消滅,那麼德軍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了。

    同樣的德國進攻高加索的時候也是要保障自己的側翼安全,而且進攻斯大林格勒還可以切斷伏爾加河這條水運通道,這對於蘇聯來說也是十分難受的事情。

  • 13 # 為戰而生至死方休

    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同時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卡住蘇芬接壤地帶的卡累利阿地峽這個咽喉要道,德軍為了完成與芬蘭軍隊的會師,進而讓芬蘭全面參戰,德軍必須出動有力部隊對列寧格勒進行夾擊。

    列寧格勒與莫斯科的直線距離要近於基輔和斯大林格勒,一旦德軍殲滅此地蘇軍並且完成與芬軍會師後,北方集團軍群即可轉向,調頭南下直撲莫斯科,從而與中央集團軍群聯手攻擊蘇聯首都。反之,如果不能消滅伏羅希洛夫元帥的西北戰區主力,駐於列寧格勒以及周邊地區的蘇軍兩個方面軍(北方面軍、西北方面軍)大約40個師57萬人的部隊,則可以不停攻擊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在戰略上是相當危險的。

    斯大林格勒一般指伏爾加格勒,是現在的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市。是俄羅斯城市名,1925-1961年名為斯大林格勒,舊名察裡津,城市位於伏爾加河畔,受伏爾加河的滋潤,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歷來被稱為俄羅斯的“南部糧倉”。

    可以看出以上兩個城市的重要性,第一位置過於重要,如果德軍直接進攻莫斯科,腹背受敵。但是如果德軍攻下以上兩個城市,個人認為莫斯科只是一個德軍隨時拿走的城市而已,沒有什麼意義。德軍之所以戰敗,以上兩個城市的戰役至關重要,一個是擊潰了德軍的閃電戰,二是拖住了德軍進攻的步伐,使德軍進入莫斯科的寒冷氣候進行作戰。

  • 14 # 熙熙光明

    你這問題問的,歷史能更改嗎?德國人不管怎麼打都是必然失敗。

    因為什麼?因為從根本上說,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布林什維克黨和斯大林領導的蘇聯人民和蘇聯紅軍的戰鬥意志是德國人不可戰勝的。

    戰術上講,廣闊的蘇聯領土,德國的閃電戰短期突襲效果在戰爭初期有效,但不足以擊敗大國蘇聯,接著進相持階段,德國後勁不足就明顯了。首先精壯的德軍人力不足,打到後來德國青壯年男人都死光了,德國人口少,精銳的德國生力軍就沒有了。再者戰線長,供給跟不上了,關鍵關鍵是希特勒德國沒準備冬裝!說明德軍只是適合打中小國家,對真正大國實力尚差一籌!軍隊適於速決速戰,贏在速度。戰爭一旦進入持久漫長對抗則德軍必輸無疑!

    所以,不管德軍怎麼打戰術動作,只要蘇聯堅決抵抗不投降,只要拖到冬季,德國人必大敗!一舉輸掉整個蘇德會戰。

    另外,德軍的幫手太無能。義大利草包軍隊根本不行,日本人也不敢進攻西伯利亞。反觀美英,派出大批轟炸機群日夜長期轟炸德國工業基地,把所有德國城市和工業基地摧毀了。希特勒德國已無法把戰爭再打下去了。青壯年男人死光了,德國再也無法生產飛機大炮坦克炮彈子彈,蘇德戰爭德焉有不敗?

  • 15 # 孤獨的人209381559

    蘇德戰爭如果德國集中精力攻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寧格勒、基輔和斯大林格勒,那麼德國能贏嗎?如果是德國按照題主所說的這樣打,德國也是一樣的贏不了。因為以蘇聯國土面積的廣大和堅強的抵抗意志,任何敵人想要把它征服,都是很困難的,法西斯德國也不例外。

    如果是法西斯德國像題主所說的那樣,只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和高加索,那麼毫無疑問的是,莫斯科和高加索肯定是打得下來的。而基輔、斯大林格勒和列寧格勒,在莫斯科和高加索打下來後,肯定是也要跟著被德軍打下來的。但問題是,即便是莫斯科、高加索、列寧格勒、基輔和斯大林格勒都被德軍打下來了,但是蘇聯的戰略迴旋餘地仍然是很大的呀。就比如我們的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法西斯雖然是打下了我們的北平、上海、太原、武漢、廣州這一線遼闊的地區,但是我們的戰略迴旋餘地,依然是很大的一樣。蘇聯縱使是失去了三分之二的歐洲領土,但是它依然還有三分之一的歐洲領土和遼闊的亞洲腹地,可以和德軍周旋。而德國及其僕從在打下三分之二的蘇聯歐洲部分後,它們的擴張能力就會達到極限,再也無力繼續向蘇聯的縱深內地推進。這樣一來,蘇聯就迎來了它絕地反擊的機會。已經是成為了強弩之末之勢的德國及其僕從,就會在蘇聯的“反攻倒算”下損兵折將而一潰千里。這樣的情形,在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都一樣的出現過。

    所以,即便是德國按照題主所說的思路去打響了蘇德戰爭,德國也是一樣的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但相同的是,蘇聯為戰勝德國所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加的慘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俄羅斯肯定沒有晶片產業,也買不到。但是,俄羅斯的戰鬥機還是那麼厲害。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