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貳過者

    一個是當時的勞苦大眾普遍文化素質低,對鬼神之類深信不疑,更別說是刀槍不入這類小兒科的技能了。二是,大師兄說了,心不誠的就練不成刀槍不入,被打死的都是心不誠的,反正也沒有辦法證明。

  • 2 # 紀錄影像

    十九世紀後期,德國軍艦進攻膠東半島,水兵們不願意把靴子弄溼,就給當地人勞務費,讓他們把自己背到岸上。他們到岸之後,就屠殺了那些揹他們上岸的清朝人,甚至連他們的家屬也屠殺了。山東是最早受到列強進攻的地區之一,列強欺壓之下,當地人逐漸產生了幾千年不曾有過的民族意識,大家看到了西方人入侵之後的殘暴要比封建統治者更甚。

    當地人明白了滿清無論如何也尊重孔孟,自認是炎黃後人,而西方人的入侵則應了顧炎武關於“亡國”和“亡天下”的區別,亡國不過是改朝換代,“亡天下”的時候“匹夫有責”,就算是農民也要以血相搏。

    義和團首先是山東冠縣農民和洋人發生衝突,隨後演變成大規模的滅洋運動,給侵略者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義和團能夠迅速擴大,有清政府早期的扶持,也因為急劇下滑的社會狀況農民走投無路治好投靠義和團,而義和團提出的“刀槍不入”的口號,則給了山東、河南、直隸等地農民極大的勇氣。雖然說農民讀書少,但刀槍不入都是需要眼見為實的,光靠嘴巴說即使是清朝農民也不會相信的,義和團的發起者是怎麼讓廣大農民相信練了義和拳可以“刀槍不入”呢?

    義和團爆發的時候,正好是袁世凱到任山東巡撫不久。要知道袁世凱是一個全面接受了現代科技思想的人,現在的山東大學就是他創辦的。光緒皇帝本身就讓袁世凱到山東“調和民教”,所以義和團鬧事袁世凱義不容辭,當即接見了義和團高層。

    袁世凱與義和團高層見面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讓義和團表演刀槍不入,然後義和團一位武藝高強的人運氣之後,另一位就開槍打了他。這個人果然毫髮無壎,子彈殼也都攥到手裡了。這還了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袁世凱看到這一切之後,準備開始籌備收編義和團為己用。

    在決定是不是正式與義和團合作之前,袁世凱還有一絲猶豫。畢竟是見識了西洋科技的人,他重新把那個義和團高手叫到家中,親自打了此人一槍,把此人打死了。就這樣袁世凱親自殺了義和團的人,義和團也恨上了袁世凱;袁世凱受到矇蔽,差點犯了大錯,也開始查封義和團。

    袁世凱尚且差點上當,何況是普通農民。對於一些上前線被子彈打死的人,義和團的解釋很經典,一直流傳到今天。那就是:這些人武功還沒練到家、不是真心相信義和拳,所以被打死了,信則有,不信則無。

  • 3 # 唐風宋月

    義和團的起因是團民和教民之爭,往大了說就是帝國殖民主義和中華民族主義之爭。

    西方帝國主義有個特點,就是每佔領一地,就要對該地進行殖民和傳教,也就是基督教。其實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圖騰,傳教不是那麼好搞的,這就要用一些手段,那就是利益輸出。

    所有信了教的教民,都能享受到一些利益,不受當地官府欺負,還能欺負別人,這些教民嚐到了甜頭,就會發展親朋好友入教,隨著教民的逐漸增多,這幫教民就跟當地的土豪勢力發生了衝突。

    當地的土豪勢力為了自保,就聚集了一幫人,練拳自保,因此義和團最早叫義和拳。但是洋人有洋槍,你拳練的再好,也不抵一槍,所以這幫拳民就在身上裝了鐵板,或者把槍裡的鐵丸取掉,只留火藥,用來矇蔽團民。

    其實好多人也知道練拳是擋不了子彈的,但是一來沒有辦法,既然入了拳,不信也得信。二來好多人是沒有判斷力的。時至今日,都有人相信好多顯而易見的謠言,比如喝雙黃連口服液可以防病毒,喝酒可以防病毒等等。我還見一個影片,用白糖水煮蒜喝了可以防病毒。我跟我一個同學說這種謠言也信,他說,中醫博大精深,你不懂。

    最後連慈禧太后也信了,以為拳民可用,就向八國聯軍宣戰,結果被打的差點沒再回到北京城。

  • 4 # 唐朝的長老

    義和團是一個民間組織,有人說它是白蓮教的化身,也有人說他們是被利益團體扶植起來的,不管怎麼起來的已經無關緊要。他們的宗旨就是趕走西方侵略者,摧毀西方的文化,同時義和團還號稱加入的人即可刀槍不入。在現在看起來這個說法很幼稚,但是在當時可是大受歡迎的!為何當時這麼多人相信這個呢?

    愚民政策的影響

    古代的百姓其實是很容易信任別人的,而且都是非常死心眼的,只要他們認定的事情就絕對不會輕易改變想法的。這主要是古代君王的愚民政策給影響的。即便是現代社會依然有人相信一些迷信和傳說,而在一百多年前的百姓就更加信任這套了。

    有人說了,看到子彈把人打死難道還信嗎?肯定有些人是逐漸開始懷疑了,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會相信的。我說一些案例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前些年中國有很多的邪教,他們宣稱世界要滅亡,只有信奉的人才克得到神的保佑…儘管有些教徒因為信教而耽誤了正當事導致越來越窮,但是他們依然深信不疑,在清代的人信仰程度是要遠高於現代的。

    有部分人是騎虎難下

    既然自己已經參加義和團了,那麼即便是明白了刀槍不入是騙人的,但是此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相信不相信都是一個結果,還不如假裝自己相信呢,即便是自己內心中不信任也要說出來自己信任的話,這樣的話才能和大家和平相處。

    還有些人自欺欺人

    還有些人慢慢知道真相之後明白自己受騙了,但是同時又害怕有人笑話自己,於是就自欺欺人吧,就當自己沒有被騙,這樣的話說不定還會招來更多的夥伴,同時也讓自己可以繼續神奇。畢竟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看到那些刀槍不入的依然是畏懼和崇敬了!

  • 5 # 無道無法無為

    義和團組織剛開始是在外國列強入侵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因參與者涉及階級較多,清政府為了緩和情緒,同時也想利用義和團作為與各列強討價還價的籌碼,在此背景下采取了先利用後剿殺的策略!!

  • 6 # 浜中勝

    1是清末貧苦百姓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尋找精神寄託,寧願相信參與造反有口飯吃。2則扶清滅洋口號提出引爆了民族情緒。

  • 7 # 史學發微

    1、打個比方,西方人一直信俸基督教,穆斯林一直信俸伊斯蘭教。甚至它們的教會法會發展成國家法,但是西方自近代以來,有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一戰,有二戰,還有歷次的經濟危機,但他們為什麼沒有放棄宗教信仰?

    2、我們都看過《烏合之眾》,明明知道有些選擇是錯的,但還是會選,為什麼?

    3、我們明明知道闖紅燈是不對的,但一大片人烏央烏央的也會創,為什麼?

    4、單純從太平天國的歷史背景去分析,或有收穫,但人性也該是考量的角度。

  • 8 # HB一歲的公羊

    19世紀後期,德國軍艦進攻膠東半島,水兵們不願意把靴子弄溼,就給當地人勞務費,讓他們把自己背到岸上。他們到岸之後,就屠殺了那些揹他們上岸的清朝人,甚至連他們的家屬也屠殺了。山東是最早受到列強進攻的地區之一,列強欺壓之下,當地人逐漸產生了幾千年不曾有過的民族意識,大家看到了西方人入侵之後的殘暴要比封建統治者更甚。

    當地人明白了滿清無論如何也尊重孔孟,自認是炎黃後人,而西方人的入侵則應了顧炎武關於“亡國”和“亡天下”的區別,亡國不過是改朝換代,“亡天下”的時候“匹夫有責”,就算是農民也要以血相搏。

    義和團首先是山東冠縣農民和洋人發生衝突,隨後演變成大規模的滅洋運動,給侵略者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義和團能夠迅速擴大,有清政府早期的扶持,也因為急劇下滑的社會狀況農民走投無路治好投靠義和團,而義和團提出的“刀槍不入”的口號,則給了山東、河南、直隸等地農民極大的勇氣。雖然說農民讀書少,但刀槍不入都是需要眼見為實的,光靠嘴巴說即使是清朝農民也不會相信的,義和團的發起者是怎麼讓廣大農民相信練了義和拳可以“刀槍不入”呢?

    義和團爆發的時候,正好是袁世凱到任山東巡撫不久。要知道袁世凱是一個全面接受了現代科技思想的人,現在的山東大學就是他創辦的。光緒皇帝本身就讓袁世凱到山東“調和民教”,所以義和團鬧事袁世凱義不容辭,當即接見了義和團高層。

    袁世凱與義和團高層見面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讓義和團表演刀槍不入,然後義和團一位武藝高強的人運氣之後,另一位就開槍打了他。這個人果然毫髮無壎,子彈殼也都攥到手裡了。這還了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袁世凱看到這一切之後,準備開始籌備收編義和團為己用。

    在決定是不是正式與義和團合作之前,袁世凱還有一絲猶豫。畢竟是見識了西洋科技的人,他重新把那個義和團高手叫到家中,親自打了此人一槍,把此人打死了。就這樣袁世凱親自殺了義和團的人,義和團也恨上了袁世凱;袁世凱受到矇蔽,差點犯了大錯,也開始查封義和團。

    袁世凱尚且差點上當,何況是普通農民。對於一些上前線被子彈打死的人,義和團的解釋很經典,一直流傳到今天。那就是:這些人武功還沒練到家、不是真心相信義和拳,所以被打死了,信則有,不信則無

  • 9 # 8910使用者

    滿清末年,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義和團興起,總要有招攬民眾的方法。義和團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既然要打仗,就要展示自己武功高強才能吸引民眾入夥。歷代封建制度的打壓欺騙造成民眾愚昧不堪,謊言有時候越離奇越玄乎,才有吸引力,一些民眾才能覺得跟著混有前途有奔頭。血肉之軀怎麼能禁得起刀槍?義和團自稱刀槍不入是小事,還有什麼神仙下凡,鐵離拐、漢鍾離、曹國舅等。山東巡府袁世凱不相信,為了驗證義和團究竟是不是刀槍不入,親自開槍試驗,結果打死了一個義和團成員。義和團拳民對於這件事的解釋是,武功沒有到達刀槍不入的境界。究竟是否刀槍不入,義和團的領導人心知肚明,自稱刀槍不入還是為了聚眾起事。一些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考慮的是吃飯問題。亂世英雄起四方,立杆都是草頭王。民眾需要有本事的人領著造反,有本事的人離不開民眾支援。義和團招攬民眾多了,自然會風生水起,會有人尾隨響應,至於說能否刀槍不入就不重要了,信與不信無所謂,義和團拳民考慮的是要動武打仗的事。

  • 10 # 逆境反轉鎮邪大溼

    有些是託,有些是上了賊船,都是一條螞蚱了。還能說什麼,有些純粹是混口飯吃。說信就有飯那種,有些根本就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被集體注意無意識挾持了,生不由己了,有些就是想借義和團偷雞摸狗有自己小九九的。

  • 11 # haonanrenjiushiwo

    義和團也叫義和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間自發組織的一個抗擊外國侵略者的農民軍隊,它們的口號是扶清滅洋,當時八國聯軍進入中國,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殺死殺傷好多外國人,給予八國聯軍沉重打擊。雖說號稱刀槍不入,但是剛開始清政府承任義和團合法,隨者義和團的不斷失敗,慈禧下令剿滅義和團,清政府的真面目暴露,最終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剿殺下失敗,雖然失敗還有人不斷參加義和團,因為義和團畢競是愛國的。總有人相信。

  • 12 # 織女星人

    有一句話說得好: 打死也不認錯!義和團就是這樣的一群人。犯錯了,不改不承認,還想方設法隱瞞、找背鍋俠和替罪羊,已經成了他們的習慣。

  • 13 # 依稀明月斯人

    關鍵是人們想信什麼就選擇性相信,而不去看實事。鍾老說重點在隔離,在防不在治,但老百姓不喜歡聽這個。一旦有騙子說研製出新藥啦,大家聽到想聽的就選擇信。

  • 14 # 金BOOS

    義和團的成立在清朝末期。而且那個時候的清朝閉關鎖國,人們對於外面的事物一無所知,很多都是很封建的,哪怕是現在的老一輩,都很多是封建傳統的,這還不是主要的原因。

    第一 義和團在那個時候代表的是反帝反清運動,在長期的發展中,抹上了濃厚的民族宗教色彩。而且人們對於武功那種理解是非常沉迷的。這也是為什麼失敗的還會有人相信。

    第二 義和團在那個反清反帝。而且還宣傳成功的話會封官,這對於當時的人們,是非常具有誘惑性的,而且帝國主義的入侵,讓更多的人進入了義和團,這種信仰就會慢慢的起來的。

  • 15 # 青衫素人

    其實也不能說有人相信義和團刀槍不入,而是有人需要義和團這樣愚昧的團體來充當盲目排外急先鋒,從而達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利益。

    這個人,就是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端王載漪。

    說起這個人,就不得不提到光緒。

    載漪與載湉——陰險毒辣的“廢帝”風波

    載湉,也就是光緒皇帝。

    這個光緒皇帝在維新變法中的一系列表現實在是讓慈禧很不滿,甚至是引起了慈禧的仇視。這個就顯得非常滑稽了,關於封建皇權的黑色幽默就體現出來了:一方面,光緒不是慈禧的親兒子,慈禧不信任光緒。另一方面,慈禧也不是光緒的親媽,光緒也不信任慈禧。

    如何讓光緒徹底聽自己的話,充當傀儡,顯然不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想法。

    對於已經失去了政治威脅、不夠馴服的光緒皇帝,慈禧顯然餘怒未消。她盤算著如何幹掉光緒,找一個對自己足夠馴服的傀儡來當皇帝。

    但現在的國情和國際局勢已經不容慈禧獨斷專行了,現在的西方列強只承認光緒皇帝是清國唯一的最高領導人。無論是廢掉還是殺掉光緒帝,顯然洋人都不會袖手旁觀。所以慈禧對於洋人,心裡一直都憋著一股火。

    對於誰取代光緒皇帝,慈禧其實早就有了人選。她的人選就是立端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為大阿哥。

    (圖為載漪)

    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這個溥儁正是端王載漪的兒子,自己的兒子要當皇帝了,載漪可是高興的睡不著覺。他時時刻刻都盤算著如何讓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自己坐上“太上皇”的寶座。

    載湉與載漪,其實這兩個堂兄弟本來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但關鍵在於載漪只有幹掉光緒皇帝,自己的兒子才能有機會上位。所以這個載漪就像得了失心瘋一樣,天天也不想別的事兒,就想著如何利用慈禧對光緒和洋人的不滿,來除掉光緒。

    他左思右想,洋人始終都是自己兒子上位最大的絆腳石,慈禧不就是礙於洋人的態度一直沒有廢帝麼?載漪一咬牙一跺腳,一個陰險的計劃在心裡逐漸開花結果——必須教訓一下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黃毛猴子。

    所以載漪暗中聯絡了一大批仇恨洋人的大臣,包括山西巡撫毓賢、端親王載勳、兵部尚書剛毅等人,目的就是利用這些人鼓動慈禧對洋人開戰。

    這個毓賢在調任山西巡撫之前,曾就任山東巡撫。毓賢在山東種種排外的行為,載漪一直都看在眼裡。

    所以毓賢在去山西上任之前,身在北京中轉的毓賢就去偷偷拜會了未來的“太上皇”載漪,毓賢向載漪、剛毅等人繪聲繪色的介紹了山東義和團多麼英勇、多麼神奇。說到激動之處,毓賢甚至還親自上場給載漪表演了一下義和團的“神功”,他吹噓義和團有“天神保佑、驅鬼避災。神功護體、刀槍不入”的本領,比袁世凱、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用步槍、重機槍、重炮武裝起來的新建陸軍厲害多了。

    很快,載漪就迫不及待的把山東義和團“神兵護體、刀槍不入”的“真本事”彙報給了慈禧,他眉飛色舞的向慈禧介紹著義和團的神勇。慈禧雖然頑固,但對於載漪吹噓的“義和團”顯然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的,並沒有因為載漪說義和團“刀槍不入”就真的認為義和團刀槍不入了。所以慈禧想了想,決定派剛毅去調查義和團的事情。

    剛毅本來就和載漪穿的是一條褲子,他去調查的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幫載漪打圓場。慈禧聽了雖然信了七八分,但依然沒有提開戰的事兒。對於洋人,慈禧顯然還是抱有幻想的。

    就在1900年6月10日,一支聯軍先遣部隊從天津租界出發,目標直指北京。四天後,聯軍在艦炮火力覆蓋下,迅速攻佔了大沽炮臺,失去了制海權的清陸軍官兵頓時陷入一片火海,慘不忍睹。前線清軍急電北京:“炮臺已失,萬分緊急。”

    一時間,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的焦點都聚集在慈禧和剛毅、載漪、毓賢等人身上。見慈禧仍然猶豫不決,並無開戰的意思。毓賢等人一咬牙一跺腳,另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應運而生。

    “以賊制夷”,利用拳民教訓洋人——載漪政治生涯中第二次“傑作”

    那封所謂的“洋人照會”,無疑是載漪等人的“傑作”,也是促成慈禧下決心對外宣戰最重要的導火索。

    這個所謂的“洋人照會”最初只是一個糧道報上來的,第一個接手這份照會的是榮祿。一個糧道,顯然不會接觸到如此重要的核心機密。榮祿是個聰明人,他能在庚子拳亂中不得罪洋人、做到明哲保身,他就能一眼就看出來這份洋人照會是假的。老謀深算的榮祿猶豫了片刻,就決定把這份洋人照會遞交到太后慈禧太后那裡。榮祿清楚地知道這件假的洋人照會是載漪做的假,為什麼要作假,而且一但呈交給慈禧太后,將會發生什麼,甚至是給整個國家帶來什麼樣的代價。

    (圖為慈禧太后)

    這個所謂的洋人照會,其實它的內容只有四點:

    第一,勒令慈禧太后歸政。

    第二,代掌清國的所有軍權。

    第三,代收清國各省錢糧。

    第四,列強只承認光緒皇帝為清國的最高領導人,恢復光緒皇帝的人身自由。

    這份假的“洋人照會”資訊量非常大,它涵蓋了財政、軍事、領導權三個方面,而且這裡邊最不能讓慈禧容忍的就是讓慈禧太后歸政。割地賠款都好說好商量,但要讓愛權如命的慈禧交出手中的權力,這簡直比殺了她還難受。慈禧看完這個所謂的洋人照會,果然勃然大怒,史料記載:"太后閱之,外人無禮至此,予誓必報之。"她迅速召集御前會議,籌措對外開戰事宜。

    1900年6月17日當天,在第二次御前會議上,慈禧太后提出向各國開戰,端王載漪、徐桐、剛毅等頑固派也隨聲附和,整個御前會議,眾官皆面色沉重、不敢多言。只有吏部侍郎許景澄、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內閣大學士聯元和太常寺卿袁昶五人含淚陳奏,明確反對開戰,他們聲色俱淚陳奏說:“奸民不可縱,外釁不可啟。”並明確指出對外開戰的嚴重後果、以及帶來的國際影響。以一國之力、敵世界各國,無疑是一種以卵擊石的做法。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社稷,必須放下身段與列強談判並嚴懲鬧事的拳民,這樣才能做到和平解決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一案,不致中華大地捲入戰爭的泥潭。

    但是庚子五忠此舉言論立即遭到載漪、剛毅、徐桐等人的反對,載漪更是辱罵許景澄等人“奸邪小人,矇蔽聖聰”,許景澄等五人因此鋃鐺入獄。 

    1900年6月10日,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清政府正式向十一國同時宣戰,並將宣戰詔書電令全國。

    所以在1900年的大清帝國就出現了這樣一幕咄咄怪事:在這個盛夏裡,作為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在他的北方正進行著一場長期遭受壓迫的勞苦人民和軍隊、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而與侵略者的生死搏鬥,而在他的南方,卻是一片祥和,中外友好,互不相擾,他們正以一場旁觀者的角度冷冷的看著北方發生的戰事。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正是當時大清帝國最真實的寫照。

    1900年7月30日,早就紅了眼的慈禧太后在載漪等人的挑撥下,發出上諭:“太常卿袁昶、禮部侍郎許景澄,屢次被人參奏,聲名惡劣。平日辦理洋務,各存私心,每遇召見,任意妄奏,莠言亂政,且多語離間,有不忍言者,實屬大不敬,若不嚴行懲辦,何以整肅群僚,袁昶、許景澄均著即行正法,以昭炯戒。”

    許景澄等五人在押赴菜市口刑場途中,沿途圍觀的拳民和老百姓無不為“賣國賊”的處斬而感到歡呼雀躍,史稱庚子五忠。

    而在天津淪陷後的第二天,那個早就看穿“洋人照會”的榮祿借早朝議事時,突然向慈禧太后上了一道奏疏,榮祿明確指出所謂的“洋人照會”出自偽纂,且這份假洋人照會的始作俑者為端王載漪。慈禧聞言勃然大怒,她厲聲斥責載漪:“以假文書而言,尤為上負國恩,下辜眾望。你包藏禍心,凱覦非望,反覆狡詐不一其端。若洋人果然直撲京師,定當明正罪你。犬字之稱,頗為適當,我生一月,萬無歸政之意。如斯擅擬詔旨,驅策百僚,實有不軌之心!”

    1902年,載漪父子被清政府下令流放到新疆伊犁。

    (圖為榮祿)

  • 16 # 大白白野

    對義和團運動不同時期評價不同。以前評價義和團反帝愛國,扶清滅洋,反清滅洋,全是正能量,現在有一種觀念認為義和團運動存在盲目性、愚昧性,人為毀壞鐵路、電線、電燈等。

    義和團運動也叫義和拳運動,由山東興起,擴充套件到北京天津等直隸地區。義和團運動影響很大,這場運動現在看很複雜,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刀槍不入是誇張身體堅固,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刀槍不入。袁世凱任山東巡撫時和義和團首領打交道,試試刀槍不入情況,結果義和團首領被一槍斃命。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時,有一名義和團成員雙手合一坐在地上念口訣:刀槍不入。聯軍圍上來開槍了。這名義和團成員說:“不好”。站起來想跑,結果被子彈射中而亡。

    義和團運動是存在迷信、愚昧、落後情況,算一場民間運動,失敗了,但是扶清滅洋和反清滅洋都是有進步意義的。

    有人相信義和團刀槍不入是落後、愚昧、迷信思想起作用。那時愚昧現象很多,像鴉片戰爭時期,有人認為英國軍艦怕尿罐子,導致廣州城收集尿罐子往海里扔去炸英國軍艦。說洋人腿不能彎曲,倒地起不來。這都是閉關鎖國,清政府愚民政策導致的。滿清朝廷統治中國,奠定了中國領土完整,鴉片戰爭以後又割給外國列強不少土地,清政府統治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後淪為外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工具。慈禧善於玩弄權術,義和團興起和失敗跟慈禧關係很大,她想借助義和團滅洋,一看外國列強實力強,又下令絞殺義和團。

    有人相信加入義和團也和當時社會情況有關。清朝末年,百姓生活太苦了。受清政府和地主豪強剝削。外國列強勢力滲透,也加重了百姓負擔。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有的辦教堂,加入教會居民也欺負沒入會的居民。義和團是一種組織,練武強身,還能團結起來共同鬥爭免遭欺壓,許多百姓也有尋求保護而加入義和團的。

  • 17 # 奕天讀歷史

    清末的義和團運動,雖然一開始轟轟烈烈,短時間內就激發了大量民眾反抗列強入侵的鬥志,並付諸行動。但是,其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導致了八國聯軍入侵,慈禧被迫帶著光緒西逃避難,上演了一場庚子國變的大戲。

    義和團“刀槍不入”傳言的由來

    義和團所謂的“刀槍不入”傳言,最初源自團眾所習練的武功。義和團一開始只是民間的一個武術團體,活躍在山東西南地區,主要以練習“金鐘罩”等硬氣功為主。為了招到更多的人員,義和團就增加了一些迷信色彩,以畫符唸咒等方式,開始宣揚凡習練者皆有神靈護體,可以刀槍不入。

    其實,這就像漢高祖劉邦起事之前,芒碭山下斬了白蛇,然後跟人說是赤帝之子斬了白帝之子一樣,就是一種帶了神話色彩的宣傳而已。

    不過,義和團中的一些頭目,的確還是有一些硬功夫的。他們透過每日反覆不斷的跌打錘鍊面板,並使用藥水浸泡,以及透過運氣吐納,睡硬板床等練習,在提前有所準備的情況下,的確可以抵抗住那麼一兩下普通刀槍的砍刺。這對於吸引普通百姓而言,已經足夠了。再加上當時接連天災,土匪橫行,列強入侵,很多民眾為了自保,紛紛加入了義和團。

    原本,清廷對於義和團的態度十分曖昧,有時置之不理,有時打壓一下。後來,因為列強破壞了慈禧廢除光緒帝的計劃,守舊派宗室端郡王載漪和莊親王載勳就想利用義和團排外,並極力慫恿慈禧對外宣戰。載漪為了說服慈禧,還在慈禧面前大肆吹捧義和團有“刀槍不入”的神功,一定可以擊敗列強。

    慈禧呢,將義和團的一些成員召入宮中,親自“面試”,什麼刀砍、槍刺,再加上火槍打之後,發現義和團的團員的確毫髮無損,“太后亦信矣”。於是,在慈禧的支援下,義和團開始大批湧入北京城,攻擊使領館,破壞教堂、商店,還趁機搶劫。

    義和團“刀槍不入”神話的破滅

    義和團在面對手無寸鐵的教眾,以及平民百姓之時,那是威風的很。但是,當他們真的面對洋槍洋炮的攻擊之時,經過幾次衝擊之後,很快就如同鳥獸散了。這些見勢不妙,掉頭就跑的義和團員,肯定是不會再相信什麼“刀槍不入”的鬼話了。特別是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之後,義和團眾所謂“刀槍不入”的神功,更是如同一層紙糊的鎧甲一般,根本沒什麼效果,在子彈的射擊之下,紛紛斃命。

    據說,袁世凱為了禁止義和團,就曾召集來了一個義和團的頭目以及幾個成員,讓他們當場演示刀槍不入。結果,啪啪啪數槍之後,被打的那名義和團頭目果然毫髮無損。袁世凱一看,掏出自己佩戴的手槍,啪的一聲,對著那名頭目就是一槍。結果,這次這名是應聲而倒,血流不止,很快就死於非命。

    袁世凱一看,抓住了幾名團眾一審,原來他們用的火槍子彈,都是不帶彈丸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空包彈。射擊的時候,只會聽到槍響,以及煙火狀,跟正常子彈開槍時的狀況一樣,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彈頭射出。

    而袁世凱的手槍子彈卻是實打實的,結果一槍斃命,打死了前來表演的義和團頭目。估計載漪帶去給慈禧表演的義和團眾,也是耍的同樣的把戲。

    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相信“刀槍不入”的鬼話

    首先,古人缺乏相應的科學知識,比較迷信。

    古人的受教育比例是非常低的,一個村數百人,能出一兩個秀才,已經是天大的事情了。大多數人沒有受過教育,缺乏響應的獨立思考能力,就缺乏了判斷力,很容易被人引導,用現代詞彙就是很容易被人洗腦。

    即使是受過教育的,多數也是學的應付科舉用的八股學識,缺乏自然科學知識,同樣很難判斷出到刀槍不入到底是不是真的。

    而能判斷出來人,多數又被吸收做了義和團頭目,合起夥來一起騙最底層的義和團眾,他們不會揭穿的。

    其次,義和團頭目會使用各種理由對團眾不斷的洗腦。

    這就跟一直到現在還有人使用的騙人把戲一樣,所謂的“心誠則靈”。你信則靈,不靈,那是因為你不夠心誠。你不信,所以,才無效。

    當義和團進攻列強軍隊時,有很多義和團的成員在衝鋒之時,倒在了槍炮之下。這時候,義和團的頭目會搜查倒下之人的全身。

    如果受傷不可醫治者,或者死亡者,攜帶有財物,這些頭目則會說,這人愛財,曾搶劫他人財物,所以,才不被神靈保佑。如果沒有財物呢?還是有藉口的。一看是年少者,就會說童子法力太低,因此多傷亡。一看是青壯者,則會說法力各有不一,因此有死有傷,也有毫髮無損者。

    這……反正呢,想要找藉口,總是有的。

    一場仗下來,總會有幾個安然無恙的吧。這些安然無恙者,就是義和團大力宣傳的物件。他們就是法力、神術高強之人,槍彈炮彈即使近身,也會循衣而去,絲毫無損。當整個集體都陷入同一種思維怪圈的時候,大多數人是難以逃脫出來的。

    這些洗腦術,不要說對於認知和科學文化知識有限的古代民眾有效了,即使是放到現代,恐怕有些人也會被忽悠到相信。

    “刀槍不入”終究只是一個神話

    實際上,到了義和團運動的末期,雖然有些人還在堅信“刀槍不入”的神話,但是,大多數人已經不信了。特別是在旱災、蝗災過後,天空開始降下甘霖大雨,很多義和團的成員,不再冒死衝鋒,而是扭頭就跑。然後,紛紛扔下武器,回家種田去了。

    在古代,哪怕是社會經濟相對發達的時期,底層的百姓,其實很多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他們為了尋找活下去的希望,就容易相信什麼“刀槍不入”的鬼話。人活著,總要有一個活下去的精神寄託,如果在人迷茫的時候,恰逢其時的被他人灌輸了某種思想,就非常容易偏執的相信下去。

    這應該也是有人在現實面前,繼續選擇相信“刀槍不入”神話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因此,為了幸福的生活下去,我們最好還是提前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一個正確的信仰,才會讓別有用心之人無機可乘;而我們則可以意志堅定的迎接美好的未來。

  • 18 # 過於真實引起不適

    用一個很簡單的思維模式想一想,首先,能加入義和團,就說明那個時候的老百姓,不管是真的想愛國,打鬼子也好。抱團取暖也罷!還是因為如果不加入就會被當成敵人。總之,在那種環境下,先是洋鬼子入侵,然後義和團又出現義和團,雖然被某些人洗白,但是實際上,呵呵,不是崇洋媚外,八國聯軍更可惡,但義和團其實吧也沒好到哪兒去。他們自己說到底只是因為自私,所以煽動群眾加入他們而已!甚至抵制所有外國生產的東西不說,還要把大學也給推翻了,孫中山可能就會被他們幹掉!

  • 19 # 真相公正良知

    天道為公,內不欺己(老百姓),外不欺人(他國)。但凡滿清等封建專制者,都想的是欺負老百姓還想開疆擴土。二戰時日本和德國都有一些反戰,有獨立思考的人,那時也被他們國內大多數人罵日奸德奸賣國賊,甚至被帶走喝茶判刑槍斃。事實上這些擁護法西斯的人不正和清朝義和團是一樣的嗎,有獨立思考的人不正是給洋人扶梯子的清朝百姓?

    慈禧實行專制,慈禧利用佛教把自己宣揚成神(佛教是泛神論)

    而傳教士宣揚只有一個上帝,其他都是有血有肉會犯錯的罪人。這極大的動搖了慈禧的愚民統治根基。所以在宣戰之前,她先做的是除掉基督教,殺洋傳教士和清朝基督徒。

    滿清壓榨百姓民脂民膏已經造成瑟會矛盾,同時慈禧還想擴大疆土以便收割更多的韭菜,她挑撥民眾和外國的矛盾,把自己搶奪財富造成的苦難的責任透過謊言轉嫁到外國身上,以便於操控清朝百姓利用百姓為統治者血戰沙場,開疆擴土。也可以利用他們保護自己,不被國際佐羅挑落馬下。滿清愚民奴才的悲哀不僅僅在於自己甘心被魚肉,更悲哀的是喪失了是非黑白的分辨能力,幫助惡者做了喪盡天良的事。

  • 20 # 猛禽950

    都是愚昧造成的,再加上精神宣傳,而且,大多數人都是農民,還沒知識,沒文化,沒見過世面,別說在義和團時期,就是在四十年代的一些道教組織,也是這樣,當然包括西藏(五十年代)反動道教組織,但凡有人用神學愚弄下層的,都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堅持用事實求是的態度去分析問題,看待問題,理解問題,弄清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前任來找你,你會選擇複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