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蛋皮

    確實有點兒戲。至少也要正兒八經地搞個退場儀式,交接一下工作。

    按這麼大的宗教來說,沒個把月的工作交接是不行的。應該提升個副教主,上下傳達一下工作安排,扶持副手上馬。安定一下人事安排,穩定局面。可張無忌好像什麼都沒做。

    也不能難為人家張無忌哥哥。按書中的闡述,張無忌才22歲左右。政治上還不夠成熟。他做這個教主,是陰差陽錯,在明教於危難當中上任。教內需要他這樣的頂尖高手,震一震武林其他幫派。也需要他在武當的人脈,對外消除一些隱患。對教內而言,也是多年內鬥後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張無忌註定是一個過渡性的教主,他太年輕了,人事經驗,幫派體制,教內精神宣導,這些都不在行。退下來也是合適的。

  • 2 # 天工易學手造研習

    首先《倚天屠龍記》分為三版,第一版也就是連載版,發表於1959-1961年,第二版為三聯版,也是流傳最廣的一版,金庸老先生於1977年修訂完成並出版,第三版為世紀新修版,於03年修訂完成。

    在第二版與第三版關於朱元璋逼宮的描寫並不一樣。

    第二版三聯版中,朱元璋逼宮是這樣寫的,原文:朱元璋沉默片刻,說道:“徐常二位兄弟既都如此說,便這麼辦罷。只是這小賊平素於本教教眾頗有恩德,兩位兄弟又跟他素來交好,這事可萬萬不能洩漏出去。唉,咱們今日要殺他,實是心中難受之極。”徐常二人都道:“為了復國大業,朋友私交,也不能顧了。”三人說著,便走出房去。

    張無忌倒抽一口涼氣,當下運起神功,崩開身上綁縛的繩索,抱著趙敏悄悄越牆而出。他靠在牆上,不禁百感交集:“朱元璋這廝忘恩負義,那也罷了。徐常二位大哥與我何等交情,但為了一己富貴,竟也會叛我。他三人身系義軍重任,我若去幾掌殺了,只怕義軍便要瓦解冰消。我張無忌原本不圖名位,徐大哥,常大哥,你們可把我忒也看得小了。”沉思半晌,帶同趙敏,悄然而去。他到得城外,寫了一封信,將明教教主之位讓與楊逍,於濠州所遭,卻一字不提。

    第三版世紀新修版中,朱元璋逼宮更加精彩,體現了朱元璋的聰明與權謀。原文:“趙敏是郡主娘娘,棄暗投明,本身是一件好事,可是他父親是執掌天下兵馬的汝陽王。漢人的義軍,死在她爹爹刀下的何止幾千萬!明教濠泗義軍中,十幾萬兄弟要找她爹爹報仇,請問教主一句話,在教主心中,是這位郡主娘娘要緊呢,還是十幾萬兄弟的性命要緊!”

    透過這兩版我們可以看出來,在第三版中朱元璋以情和大義去壓張無忌,使他在明教與趙敏中做出選擇!首先來說趙敏是拋棄了父親與兄長,選擇了張無忌,張無忌重情之人他不可能拋棄趙敏。第二就是明教在後期目的就是要將元朝趕出中原驅回蒙古,如果張無忌一直與趙敏在一起,那他底下兄弟肯定心有怨言。

    再來說說朱元璋他有什麼底氣趕逼宮張無忌呢?本人認為還是朱元璋手底下兵強馬壯,他手底下十幾萬人,雖然這些人巨大多數都是明教之人,但是朱元璋才是真正統領他們大勝元朝的人而不是張無忌,他有信心相信這些與他同吃同住同奮鬥的兄弟們絕大多數傾向於他,更何況張無忌最大的軟肋在於趙敏,只要趙敏在張無忌身邊一天,這些反元的明教手下就會存在一個疙瘩,所以朱元璋才敢去對張無忌說這些話去逼宮而且還能成功!

  • 3 # 無所謂45713

    說道武功,張無忌,朱元璋那是天壤之別,可是說道權謀城府,對敵手段,識人用人,心胸謀略,二者也是天壤之別。這麼說吧,就算張無忌不想退位,朱元璋也絕對會想辦法收拾張無忌,別以為武功絕頂就可以圖謀天下,大家想想,金庸書中,武林人士對抗軍隊,若非偷襲,終究是一場空。明教雖然勢大,可是朱元璋奪得軍權後,必然會一步步侵蝕明教勢力,雖然張無忌威望空前,可是他也無法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誅殺義軍領袖,何況朱元璋未必會給他機會。

    總之,張無忌激流勇退,不失為明哲保身之舉,否則早晚會被朱元璋得逞。

  • 4 # 紅塵有愛6303

    是你沒看懂!張無忌是怎麼當教主的?他是被迫的。他回到中原才幾歲,父母便雙亡,在武當呆的時間也不長,他心中哪有什麼民族大義,哪有什麼皇圖霸業?他從小便淪落江湖,他天性善良,見識了江湖險惡,他心中的俠義是他父親那樣的!他要不是俗事纏身,早就退隱山林了,性格使然!從他對小昭,殷離,尤其是趙敏和周芷若的感情選擇上就看得出來,優柔寡斷,根本上就不是成大事的料!

  • 5 # 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倚天屠龍記》是我看的金庸先生的第一本書,看完後又看的神鵰俠侶和射鵰英雄傳等書。個人觀點是張無忌一直是被人推動著走,大小事自己的決斷很少。不管是在胡青牛那裡學醫還是光明頂激戰後當教主,包括後面跟趙敏周芷若小昭珠兒之間的感情,他一直是被動的。不像趙敏那麼堅定不移,不像周芷若那樣有自己的想法。哪怕到最後也是反元隨緣,愛情也是愛著趙敏念著那些。他沒有郭靖大事堅定小事黃蓉推動,也不像楊過逆反一切,只愛一人。更不如朱元璋心狠手辣(歷史啊),所以退出是必然的。當然也是他胸無大志,只愛美人就是了

  • 6 # 好看的影視片段

    我是9Tone 一名影視領域創作者張無忌在明教中的退場很顯然是金庸寫得太兒戲了。張無忌是武當山弟子張翠山的兒子,母親殷素素是明教護法白眉鷹王的女兒,可以說出身高貴。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危急時刻被擁立為明教教主。而朱元璋出身貧寒,原來名字叫朱重八,父親叫朱五四。家裡人在饑荒中全部餓死了,在村民的幫助下才得以安葬。後來當上明教分舵的舵主,職位最多也算是一箇中級領導。從出身來說,雖然張無忌條件比朱元璋優越,但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朱元璋更具備領導能力和才幹。張無忌也無心打理明教,他只想和愛人過完下輩子。

  • 7 # 文清之風

    金庸寫作時,有時候太忙請人代筆,有時因為是報紙連載,為了儘快完成任務,自己寫時沒有提前構思,在寫得時候連自己都不知道結局,興筆而行。所以寫《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後面張無忌要麼就是戰死,這不符合主角帶光環的結局,讀者也不願意啊,要麼就是隱居山林,不然明教教主就得當皇帝,這就與朱元璋當皇帝的史實不符,只能選擇退隱,但是在處理退出舞臺這一轉變時略顯倉促,其細節處理不夠到位,總感覺缺那麼一點火候,主要原因要麼是請人代筆,要麼是為了完成任務,來不及深入構思!因此,後期再版時專門就退出政治舞臺這塊做過多次修改!

  • 8 # 持續輸出熱愛的陳義君

    他必然退場,

    你要知道金庸老師的書籍都歷史架構,

    都是不會脫離真實歷史大框架的,

    張無忌不走,

    明朝皇帝可不得改名字了!

  • 9 # 閱盡小說

    看似兒戲,實則不然!

    張無忌名為無忌,實則心思綿軟,遇有大事則優柔寡斷,很難有什麼決斷。他在明教中的退場其實在書的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

    一是他的父母之死,雖說是被什麼名門大派逼死,但歸根結底還是他義父金毛獅王的鍋;

    二是自小照顧他的師公張三丰,對明教的印象並不好,認為其行事狠辣,潛移默化的對他也有影響,甚至明言對他說不可加入明教;

    三是他的明教教主的位置本來就是被趕鴨子上架,不得不做;

    四是經歷了江湖的爭鬥打殺,即便他武功絕高、地位也高,但人心險惡、充滿算計的江湖也讓他感到厭惡;

    最後,幾個紅顏知己的爭執和仇殺,這比江湖仇殺還要讓他難為,朱元璋的話只是觸發了他這些情感情緒的集中爆發,從明教退場也就自然而然了!

  • 10 # 一斤蘆柑

    也不是兒戲張無忌是為趙敏,本身明教身份是跟趙敏對立的,趙敏為張無忌斷決元朝王府的一切關係,張無忌被感動了,所以為珍惜愛情脫離了明教,全身心接受趙敏也算結局圓滿!

  • 11 # 遊弋的比目魚

    題主之所以有這個疑惑,是對張無忌性格不瞭解。在原著最後一章“不識張郎是張郎”中,金庸已對張無忌性格作了個概括,說他“武功雖高,性格卻優柔寡斷”,遇上難以決斷之事,他首先是逃避,避無可避時就寧可委屈自己,也不願拂逆他人之意。作者還舉了幾個例子說明:學乾坤大挪移是應小昭之請,就任明教教主之位一來是形勢所迫二來是外祖父和舅舅之意,娶周芷若是謝遜所指,而濠州逃婚又是為趙敏所逼。這些事都是張無忌太為別人考慮而遷就別人而做的,說明他性格軟弱總會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換句話說是“吃軟不吃硬”,當年金花婆婆和蛛兒如果軟言相求而不強逼他,多半他就跟她們一起去了靈蛇島了。

    張無忌很容易原諒別人而忘記別人曾做過的錯事惡事,五大派在武當山逼死父母大仇,殷素素臨死時讓他一定要報仇,他都可以不報,周芷若做錯那麼多事他也可以原諒她。而周芷若最後故意問他那個“他最愛誰”並且誘導他說愛她自己以離間他和趙敏的感情,就是因為周芷若早把住了他性格中的這個命門。

    但張無忌性格中還有另一方面,就是認定了的事很難改變主意,他一直在“自己最愛誰”這個問題上搖擺不定左右為難,然而一旦他發覺趙敏才是他不能放下的那個,他便赴湯蹈火地要和她在一起,寧可放棄一切,包括其他愛他的女子甚至明教主之位。

    他放棄明教之位的決定,雖然表面上是中了朱元璋之計,誤會了徐達常遇春有害他之意,但主要原因卻是他本來就無意教主之位,又不願面對徐常二人的薄恩寡義,所以寧可逃避,和趙敏隱居江湖。

  • 12 # 最愛的可樂兒

    倚天屠龍記只是金庸先生寫的武俠小說。金庸先生寫有關歷史的小說不會改變歷史事實的,只會在其中新增虛構的情節,朱元璋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所以小說中寫朱元璋上位是必然的。

    張無忌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性格軟弱,優柔寡斷,沒有權利慾望,太過仁慈,不具有開國皇帝應有的果斷狠辣,因此他不當皇帝也當不了。而朱元璋從低處慢慢爬到高層,熱衷於權力並且善於玩弄權力,在政治方面高出張無忌許多,再加上各種計謀,又是歷史真實人物,因此當了皇帝。

    由於朱元璋不是倚天屠龍記中的主要人物,所以對他的描寫並不多。最主要的描寫就是小說末尾他籠絡人心,設計讓張無忌聽到他和徐達、常遇春的談話,讓張無忌心灰意冷,主動放棄權利,最終上位。

  • 13 # 雨緣竹讀書

    倚天時期有兩大主線,一路是武功另一路是政治。張無忌自從習得九陽神功,開啟了開掛的人生。不但身份地位大幅度提高,而且美女圍繞。可以說張無忌的主角光環非常亮眼,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張無忌的缺陷是性格,此人優柔寡斷常有婦人之仁。

    張無忌甚至不如趙敏和周芷若果斷。趙敏為了愛情毅然離開汝陽王,放棄郡主只當平民。周芷若為達目的,“殺”蛛兒,害趙敏,滅謝遜。張無忌是佛繫心裡無慾無求。如果讓這樣的人當皇帝,那麼天下就會大亂。

    明教在韓山童、徐壽輝、朱元璋等人的帶領下發展壯大。陳友諒敗走屠獅大會,來到徐壽輝的部隊。張無忌僅憑徐壽輝的一封信,就放過陳友諒。張無忌讓彭瑩玉去勸說徐壽輝,說明張無忌對於政治奪權一無所知。因為張無忌一時手軟,導致明教西路大軍歸陳友諒所有。陳友諒自稱漢王與明教大打出手,直到鄱陽湖大戰才平息戰亂。明教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如果當時張無忌派青翼蝠王弄死陳友諒,明教義軍不會有這麼多的麻煩。

    朱元璋雖然是韓山童部下,但是朱元璋野心勃勃。明教總壇一致擁護張無忌。明教義軍中的很多將領,比如徐達、常遇春、韓林兒等人對張無忌忠心耿耿。況且張無忌武功高強,一出道在光明頂力戰六大派。成為明教教主以後,到萬安寺救六大派。張無忌在屠獅大會單挑三渡不落下風。這些都是朱元璋奪權的絆腳石。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智取張無忌。既然不能殺死張無忌,只能逼走張無忌。

    韓山童去世,給朱元璋帶來了機遇。朱元璋把廖永忠,花雲等人籠絡到自己這邊。韓林兒接替韓山童成為明教義軍新手領,實際上韓林兒沒有實權。追隨韓山童的那些人,逐漸被朱元璋除掉。朱元璋等待時機,只要張無忌當教主朱元璋的心裡就不踏實。

    張無忌來到濠州後,朱元璋終於等來了機會。朱元璋用迷藥迷暈張無忌和趙敏,利用張無忌心慈手軟開始掛羊頭賣狗肉。利用韓林兒騙了張無忌、徐達和常遇春。張無忌顧全大局,害怕除掉朱元璋後明教義軍敵不過元軍。因此留書一封傳位於楊逍,帶著趙敏隱退江湖。

    朱元璋一石二鳥之計用的非常巧妙。既逼走了張無忌,又除去了韓林兒。楊逍當教主只會讓明教重新四分五裂,而朱元璋手裡有百萬大軍。只要五散人和青翼蝠王等人離開光明頂,朱元璋滅楊逍是早晚的事。

    張無忌面對四女的感情,不敢照單全收。說明張無忌對權利的理解太膚淺。如果張無忌當了皇帝,四女是不是都能歸張無忌所有?可惜張無忌算不過來這個賬。

    張無忌沒有政治抱負,因此對權利沒有渴望。張無忌本不想當明教教主,但殷天正等人苦苦相勸。張無忌只是答應暫代教主,等謝遜回來由謝遜當教主。張無忌天真的想法,讓五散人、楊逍等人哭笑不得。

    張無忌遇到趙敏之後,明知趙敏是少敏郡主還和趙敏你儂我儂。如果張無忌拿趙敏做人質,逼汝陽王交出成昆。不但能避免一場武林浩劫,而且還能增加明教義軍計程車氣。張無忌的人品得到了胡青牛、謝遜、三渡、張三丰等人的肯定。張無忌適合做大眾情人,不適合做一方霸主。對面政治鬥爭張無忌有心無力,所以張無忌隱退江湖是最好的選擇。

  • 14 # 十里春風俠客行

    張無忌退隱的歷史背景

    在《倚天屠龍記》結尾張無忌帶領下的明教義軍,迅速壯大,攻城略地,節節勝利,明教義軍已經勢如破竹,名震天下。朱元璋野心漸漸長大,軍中勢力威望很大,意欲圖謀害了張無忌,奪取明教義軍最高管理權。

    朱元璋道:“啟稟教主,韓林兒這廝勾結韃子,圖謀裡應外合,倒反本教。”張無忌驚道:“韓兄弟忠誠仁義,焉有此事?快帶他進來,待我親自問他……”一言未畢,突然頭暈,霎時間天昏地黑,不知人事。待得醒轉,只覺手腳上都已綁上了粗重的繩索,望出來黑漆一團......只聽得朱元璋道:“此人背叛我教,投降元朝,證據確鑿,更無可疑,令人痛心之至。兩位兄弟,你們看怎麼辦?”不等徐常二人答話,又道:“這人耳目眾多,軍中到處是他的心腹,咱們別提他名字。”只聽徐達道:“朱大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斬草除根,莫留後患。”朱元璋道:“但這小賊總是咱們首領,咱們可不能忘恩負義,這是基業,終究可說是他的。”(選自金庸三聯版《倚天屠龍記》)

    朱元璋藉故謀害小明王韓林兒,已經顯現他的狼子野心,明教勢力日益強大,義軍隸屬於明教管轄,朱元璋野心勃勃,儼然成為十幾萬之眾義軍實際的控制人,徐達常遇春作為將軍依附於朱元璋大元帥,為求富貴,對朱言聽計從。於是對張無忌暗下殺手,意圖清除潛在對手。

    朱元璋說:“趙敏是郡主娘娘,棄暗投明,本身是一件好事,可是他父親是執掌天下兵馬的汝陽王。漢人的義軍,死在她爹爹刀下的何止幾千萬!明教濠泗義軍中,十幾萬兄弟要找她爹爹報仇,請問教主一句話,在教主心中,是這位郡主娘娘要緊呢,還是十幾萬兄弟的性命要緊! ”(選自金庸新修版《倚天屠龍記》)

    朱元璋利用趙敏的特殊身份逼宮張無忌,讓張無忌做出引退選擇,這就是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事實上也達到了目的。

    張無忌為什麼會突然選擇引退?退出明教及義軍最高管理層?筆者從以下從5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1. 趙敏的蒙古郡主身份,是朱元璋逼迫張無忌引退的王牌。

    三聯版小說中,介紹的濠州城發生的張無忌引退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發生的也很突然,張無忌退出的過程很簡單。金庸在2003年新修版小說中,進行了修改補充,也就是上文引用的片段,顯得更加有說服力,尤其是朱元璋拿趙敏蒙古人身份的事情作為逼宮的手段,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大家知道,明教義軍宗旨就是要驅除蒙古韃子,還我漢人江山,趙敏的父兄為汝陽王,是元朝的權臣,明教及義軍曾經與汝陽王軍隊有過正面交鋒,明教義軍傷亡慘重,趙敏作為蒙古郡主,雖然與父兄已經脫離關係,但是按朱元璋的話說,她仍然被明教將領視為是蒙古妖女,義軍上下對此心有芥蒂,趙敏對反元大業有潛在的威脅。

    新修版中金庸這樣寫朱元璋的逼宮理由,確實是有道理,也顯示了朱元璋的權謀手段夠厲害。朱元璋利用張無忌與趙敏的關係,趙敏作為蒙古郡主的身份,大作文章,渲染緊張氣氛,逼宮張無忌,讓張無忌做出選擇,要麼殺了趙敏服眾,要麼與趙敏離開。這個理由很有說服力而且冠冕堂皇,於是這就成了朱元璋逼宮張無忌的殺手鐧。

    張無忌重情重義,識大體顧大局,那麼愛趙敏,不可能拋棄趙敏,因此只能選擇與趙敏離開明教,退出權力中心,這可能是必然選擇吧。

    2. 張無忌顧全明教義軍大局,顧全抗元大業,順勢退出。

    張無忌倒抽一口涼氣,當下運起神功,崩開身上綁縛的繩索,抱著趙敏悄悄越牆而出。他靠在牆上,不禁百感交集:“朱元璋這廝忘恩負義,那也罷了。徐常二位大哥與我何等交情,但為了一己富貴,竟也會叛我。他三人身系義軍重任,我若去幾掌殺了,只怕義軍便要瓦解冰消。我張無忌原本不圖名位,徐大哥,常大哥,你們可把我忒也看得小了。”沉思半晌,帶同趙敏,悄然而去。(選自金庸三聯版《倚天屠龍記》)

    張無忌看透朱元璋野心勃勃,軍中勢力頗大,無人可敵。 當時朱元璋在軍中威望甚高,擁有幾十萬人的部下,徐達常遇春等義軍將領為朱元璋的親信死黨 ,關係牢不可破。 朱元璋誣陷韓林兒私通元朝,其實就是為了除了韓林兒的這個名義上的義軍精神領袖,小明王為明末農民起義軍中擁立的傀儡“皇帝”,只是為了豎起大旗。 朱元璋羽翼豐滿之後,藉故除掉韓林兒,為自己日後稱帝掃清障礙。先除去小明王,再除去張無忌,可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張無忌已經看透。

    以張無忌的絕世神功,已經在明教中的地位,要殺了朱元璋,徐達,常遇春幾位大將易如反掌,可惜張無忌心想若只為個人私怨,冒然殺了三人首領,明教義軍必然土崩瓦解,義軍元氣大傷,不利團結,反元大業將功虧於潰,這是張無忌不願看到的。再說朱元璋戰功赫赫,軍事才能突出,自己望塵莫及,不如顧全大局,選擇退出,不失為一個明智選擇。

    3. 張無忌出身草根,為人善良,對權利沒有太大欲望,不懂權謀,不懂政治鬥爭。

    金庸說過:像張無忌這樣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終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領袖。當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強做了,最後也必定失敗。中國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將結論明確地擺在那裡。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政敵的殘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慾。張無忌半個條件也沒有。

    這與他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 張無忌的身世,自小無依無靠,全靠自己打拼,為人善良,對人無防備。

    作為明教教主,當時只是暫代教主之位,承諾待迎回金毛獅王之後讓位於獅王的。 接手明教事務後,雖然是明教一把手,其實許多教務都交於長輩光明左使楊逍搭理,遇事會聽從楊逍意見,楊逍幫其搭理教務,他才能穩坐教主之位,從這也可以看出,他對權利沒有太大欲望,更不會醉心權利鬥爭。

    以張無忌的地位,日後稱帝大有可能,這也是朱元璋謀害張無忌的原因。張無忌太過善良,根本做不到對政敵朱元璋的“殘忍”,沒有太多權利慾望。要做領袖,需要具備“心狠手辣,陰險謀略”,這是權利遊戲規則,不擅長這些的“技能”的話是玩不開的。 總之,張無忌不愛江山愛美人。

    4. 張無忌性格中的軟弱,容易受環境所影響支配。

    金庸: 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複雜,也是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個性中固然頗有優點,缺點也很多,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

    張無忌書中引退時才二十多歲,年輕有為,性格不夠成熟。受環境影響較大,或者有逆來順受之嫌疑,缺乏主動進攻性。雖然是江湖中響噹噹的人物,但是更是一個普通人。軟弱,優柔寡斷,缺乏主見,對環境的改變逆來順受吧,其中感情的事情就能說明他性格中的缺點,被動性強。朱元璋謀害韓林兒一事,以及用藥害張無忌一事,就是為了激得張無忌心灰意懶,自行引退。看來老朱的陰謀效果是達到了,他太瞭解張無忌性格了。

    5. 功成身退,及時引退,也是一種明智選擇。

    張無忌已經名震江湖,武林江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些大家都很清楚不再贅述。後獲得岳飛的兵法《武穆遺書》並理解其中要義,從“兵困牛頭山”一節中嶽飛與金兵交戰的策略中獲取靈感, 領導明教義軍打敗元軍的進攻,名震海內。並將武穆遺書贈與徐達,助其打天下。書中寫到:

    所謂‘武林至尊’,不在寶刀本身,而在刀中所藏的遺書。以此兵法臨敵,定能戰必勝,攻必克,最終自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了。否則單憑一柄寶刀,又豈真能號令天下?徐大哥,這部兵書轉贈於你,望你克承嶽武穆遺志,還我河山,直搗黃龍。”徐達大吃一驚,忙道:“屬下何德何能,怎敢受教主如此厚賜?”張無忌道:“徐大哥不必推辭。我為天下蒼生而授此兵書於你。”

    自古以來,可同患難,不可同富貴。明教義軍勢力日漸壯大,日後徹底擊敗蒙古韃子,指日可待。後期朱元璋軍中權勢日益壯大,可謂炙手可熱,張無忌自知論權謀,無法與之對比。張無忌基於當時形勢,做出引退選擇,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退隱,不再過問明教義軍軍務,將一切軍務大權授予朱元璋,落得無官一身輕,退出紛爭。後又將明教教主之位傳於楊逍,自己則逍遙世外,退出江湖,也是一種明智選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庸在書中寫到張無忌的突然引退並非兒戲,並非出於偶然,是看似偶然情節下的必然結果。我們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寫作的功底以及對人物刻畫的深刻。

    儘管小說中寫的內容著墨不多,儘管張無忌引退的轉折太過突然,但大致的背景緣由已經交代清楚,朱元璋的野心及權謀,加之張無忌的自身柔軟性格及無心權利鬥爭,顧全抗元大局,以及看透名利,不愛江山愛美人,張無忌選擇退隱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吧。

  • 15 # 彭彭噴

    這個問題,彭彭有想法。

    從張無忌的立場出發,他因為朱元璋的一番話和安排而放棄明教精神領袖的位置,不僅不兒戲,相反他從心底裡鬆了一口氣,並且十分感謝朱元璋。

    張無忌待在明教教主的位置上,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展趨勢,他有很大的可能成為諸多義軍將領口頭上推崇的皇帝,但是他並沒有辦法,更沒有能力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這一點毋容置疑。朱元璋的一席話正好是張無忌的救命稻草,沒有朱元璋,也會有其他王元璋,李元璋一樣的人物來“催”他下臺,請看下文。

    一、政客有希望成為一個很厲害的高手,譬如著有《九陰真經》的黃裳;但是高手,不見得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政客,比如張無忌。

    作為倚天的男主角,張無忌雖然被金庸先生欽定為無可爭議的武學第一人,但是人無完人,武學第一的男主角卻對政治一籌莫展,與朱元璋和陳友諒相比,張無忌的政治手腕非常一般。

    韓林兒被害,廖永忠被陷害,都是朱元璋一手操縱的結果,他作為一支義軍的頭領,名義上雖然是由教主張無忌統領,但是他手腕高巧,排除異己與匡扶漢室同步進行,讓遠在總部的張無忌等人對他又恨又愛,但是卻沒有辦法去撤除他的職位和做出懲罰。對於二十五歲的張無忌來說,這種需要運用政治智慧和“駕馭臣下”的經驗來解決的政治問題,他根本不擅長,只能拍桌子瞪眼睛而無能為力,最後嚥下這口氣。事實上,這種偶爾的小問題可以解決,但是長久的矛盾呢?一旦牽涉到這些政治問題,冠絕天下的張教主恐怕就要抓瞎了。

    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張無忌的仁心,接近了聖人的標準,是個堂堂正正的君子,不擅弄權勢,做皇帝,反而會影響他的輝煌形象。不如將權利讓給天選之人朱元璋,順勢而為。

    張無忌之所以是金庸先生欽點的“天下第一”,無論是他的武學和品德,皆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他身上有一種超越帝王權勢,比君臨天下榮耀更可貴的仁心,若是硬要他去當皇帝,反而對於他的仁心有所損傷,也不能完全體現他的個人魅力。

    至於說張無忌在最高光時刻選擇讓位,其實是一種成全天下蒼生的仁者之心。朱元璋此人工於心計,擅弄權謀,但是他的所作所為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朱元璋在各地義軍隊伍中,比精神領袖張無忌更有威望,抗元大業,匡扶漢室的歷史責任唯有此人可以勝任,與他人可替代。

    張無忌以及楊逍明教高層早已經發現了朱元璋對於明教來說,是個不可控的因素,尤其他的所作所為多次觸動了明教的底線,殺了他這個人,對於張無忌來說,易如反掌,但是殺了朱元璋以後呢?各地義軍好不容易取得的希望頃刻就會化為烏有。到時候,黎民百姓,天下蒼生又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了。這對於張無忌和明教高層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結局,所以,朱元璋這個人不僅殺不得,還要保護他。

    咱們歃血為盟,共舉義旗,為來為去,還不是為了這件大事。朱元璋、李文忠這些人是殺不得的,就算他們背叛明教,只要他們真能光復大漢江山,將蒙古韃子趕回去,咱們還是不能動他們一分一毫。 張無忌點頭道:“不錯!與大漢江山相比,明教為輕;與大漢千萬百姓相比,明教的教眾為輕。明教敗後可以再興,我大漢江山倘若給異族佔了去,要再奪回可就千難萬難了!” ——《倚天屠龍記》

    新修版本里,金庸先生加了些內容,是對朱元璋下藥迷倒張無忌,又言語擠兌他離開的補充。這樣安排後,情節也更為連貫,張無忌的無敵仁心體現的更為明顯,從這個事關天下蒼生的大局來說,張無忌“黯然”離場其實是最好的結果。

    三、趙敏和張無忌的愛情,是全書的重點。他們二人的婚姻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皇帝,除非張無忌放棄趙敏,博得天下義軍的支援。

    從身份地位看,《倚天屠龍記》中與張無忌更適合的女主角是周芷若,她是江湖名門正派峨嵋派的掌門人,與張無忌聯姻既可以緩解正派和明教的關係,又能帶動江湖勢力,增強抗元的力量,這對於明教和義軍來說,他們二人的結合發揮的作用最大。這也是為何明教高層和武當眾人都勸誡張無忌與周芷若結合。

    此外,趙敏是元朝廷的王室郡主,是義軍所要去推翻的暴虐統治者,而且趙敏之前對六大門派的所作所為都為反抗元朝廷的天下人所不齒,娶了趙敏,只會讓義軍隊伍產生別樣想法,對於旨在推翻元朝廷的明教來說,教主張無忌的婚姻代表的意義重大。

    張無忌優柔寡斷,在趙敏,周芷若,小昭和殷離之間遊走,對四人都是若即若離,直到最後,他發現自己愛的人是趙敏,只有趙敏是他一生渴望陪伴的人。但是,江山和美人不可兼得,如果要帝王霸業,他必須要捨棄趙敏,迎娶周芷若,達到政治聯姻的效果。張無忌愛美人勝過愛江山,他只會選擇趙敏,所以朱元璋的一席話對他來說,恰好是離開的機會,於是他選擇從這一場朱元璋逼宮的陰謀中離場,當即修書一份,將位置傳給楊逍,甚至沒有當面交接,這才是他最真實的想法,所謂的朱元璋的陰謀,他並不是十分重視。

    朱元璋是天選之人,他的這番話語和安排正中下懷,張無忌順勢而為,離開自己不喜的地方,才是最有智慧的人物,各位朋友怎麼看?

  • 16 # 老男孩Tony966

    金庸武俠裡,最理想的英雄結局最後都歸隱江湖,不管張無忌還是令狐沖,楊過。張無忌那樣的英雄是不屑於和朱元璋那樣的政治無賴玩政治手腕的,雖然他未必是朱元璋的對手,但有趙敏應該可以制住朱的。

  • 17 # 水木霖霖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張無忌的性格優柔寡斷,遊移不定,確實不適合當領袖。就算朱元璋一句話也不說,他也會自動退出權力中心的。

    (一)用幾個典型事例來證明張無忌的性格優柔寡斷

    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個典型事例:學乾坤大挪移是應小昭之請;就任明教教主是由於形勢所迫以及外公和舅舅的示意;娶周芷若是謝遜示意;濠州逃婚是為趙敏所逼。這些事例都是張無忌遷就別人而做的,說明他性格優柔寡斷遊移不定,非常容易受別人影響而缺乏自己的主見。這種性格根本就不適合當領袖

    (二)趙敏的直接影響

    眾所周知,張無忌一直在感情上游移不定,直到最後一刻才明瞭自己的心意,選擇了趙敏。而趙敏是什麼人,為了和張無忌在一起,連郡主都不做了,從高高在上的郡主一下子落到了一介平民。這充分說明了趙敏是一個淡泊名利之人,他只要張無忌跟她在一起就足夠了,根本不會趕著張無忌去追求什麼名利富貴。

    所以,張無忌受到趙敏的直接影響,想必也是會淡泊名利,退出權力紛爭,從而跟趙敏在一起過平淡幸福的生活。

    (三)朱元璋才是領袖的最佳人選

    明教義軍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發展迅速。朱元璋在軍中培植自己的親信,威望日漸強盛。韓林兒被害,廖永忠被陷害,都是朱元璋一手策劃操縱的結果,這也體現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毋庸置疑,朱元璋才是領袖的最佳人選。

    綜上幾點,識時務者為俊傑,張無忌退出權力紛爭是明智之舉,也是保全自己和趙敏的上佳之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適合買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