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不是吳海林

    第一,《水滸傳》是施耐庵等後來人整理的,此時方臘的結局已定,肯定是戰敗了。所以,梁山好漢一定會贏。

    第二,《水滸傳》就是寫梁山好漢的,裡面108將個個神勇,怎麼展示他們更加高超的武藝呢?當然是打方臘了。雖然會死些人,經歷些波折,但是如果不贏,都戰死在沙場,英勇犧牲,就表現不出來劇情的悲劇性了。

  • 2 # 路遙lgy

    《水滸傳》裡以宋江為代表的梁山,是被招安的了。就是說宋江徵方臘是代表朝廷的。這並不代表宋江等江山好漢多麼的勇敢,多麼的武藝高強,最終打敗了方臘。

    首先,梁山被招安,代表朝廷去打方臘,自然是不能失敗的。朝廷就意味著代表是正義的一方。如果這本書,寫出的結尾,是以宋江為首的宋朝軍隊失敗了,估計作者在當時早就被文字獄弄的消失了。

    再說,本來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就是被宋朝的軍隊剿滅的,作者寫宋江徵方臘,只是演義讓宋江客串一下而已,卻是要體現宋江忠君思想的。然而你再怎麼演義,歷史的事實還是要尊重的吧!所以,方臘指定是幹不過樑山的,這是必須的!

  • 3 # 新科技觀察員

    方臘失敗不是因為梁山好漢,而是因為起義還遠未成功就急於稱帝稱王。歷代農民起義,早稱王的必敗。為什麼?

    梁山好漢去打方臘,從猛將數量和兵力上看也許相差不多,但從民心上說,北宋根基還未完全腐爛,方臘早早稱王在民心上不佔優。再看後勤,梁山的後方是宋朝各級地方政府, 雖然他們也老防著梁山,但戰時還是支援梁山的。而方臘就那麼幾個城池,打一個就少一個,後勤沒有保障。

    民心,後勤處於劣勢,兵力又沒有優勢,失敗是自然的。

  • 4 # 紫砂壺記

    眾所周知,從實力上來講,梁山軍無論是從賬面上還是實際實力,比起方臘軍來說差距都不小。何況這兩支隊伍一個是長途跋涉、遠征江南,而方臘是坐鎮本土、以逸待勞,此消彼長,梁山軍更是處於被動。加上後勤保障、對地形地理的熟悉程度等,都昭示著梁山軍要打贏方臘實在是太難。

    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朝廷就根本不在乎梁山軍輸贏,他們就是把梁山軍當炮灰,派他們去和梁山軍死磕,打贏了方臘,梁山軍隊伍也打垮了,朝廷得利。而如果打輸了,方臘實力大傷,朝廷也得利,這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對於朝廷來說。

    但是結果卻是梁山軍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以付出七十名大將代價取得慘勝,這是讓人想不到的。最大的想不到是方臘在實力、地利都佔優的情況下,怎麼就打了敗仗呢?

    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方臘的陣營看似實力強大,但是內部並不團結,在作戰過程中有人變節叛變,這不但動搖了軍心,而且實實在在傷害了方臘軍的實力,變相幫助梁山軍獲勝。

    最典型的就是常州的副將金節。

    從地圖上看,常州對於方臘來說十分重要,而對於梁山軍來說也十分重要,所以這是必爭之地。而當時常州的守將是錢振鵬,這哥們手下有兩個副將,一個是許定,另一個就是金節。十分不幸的是,這兩個副將彼此看對方都不順眼,甚至如同仇人,水火不容。

    由於錢振鵬跟許定是哥們,所以許定利用他和老錢的關係處處打壓擠兌金節,讓對方的日子十分不好過。對於一個武將來說,這樣的窩囊氣實在是不好受,既然你們處處排擠我,我換個飯碗總可以吧。

    恰在這個時候,梁山軍進攻常州,而金節也認為機會到了,與其在這裡受氣,不如投靠了朝廷吧。

    當時梁山軍攻城的大將是關勝,錢振鵬出馬迎戰,結果錢振鵬三十回合便落了下風,守軍馬上派出趙毅,範疇助戰,而這邊也派出黃信、孫立也出馬幫忙。常州軍發現情況不妙,果斷金節、許定出戰,而宋江陣營又派出韓韜、彭玘與之對戰。

    在這個過程中,本來雙方還是有得一戰,但是由於金節想投降,於是他竟然擾亂自己的陣營。這還不算什麼,當天晚上,他和媳婦商量如何投降,然後就把把投誠的書信用弓箭射到城外,宋江見信大喜。第二天再戰,金節表面和孫立作戰,結果卻帶著孫立進了常州城,梁山大軍由此一舉佔領常州。

  • 5 # 畫詩人生

    梁山和方臘根本沒有任何交集,根本不存在宋江徵方臘之說。根據《琬琰集刪存》所記,《韓忠武王世忠中興佐命元勳之碑》稱,《韓世忠》格殺數人,臘遂就擒,並俘以出。這也南宋中興四將韓世忠元帥的一件大功勞。

    再說,方臘起義軍的規模和範圍根本不是一個小小梁山可以相比的。方臘起義軍有破六州五十二縣之說,在多部史書上都能查到方臘起義的範圍與規模。有《皇宋十朝綱要》《宋史\童貫傳附方臘傳》《皇朝編年綱目備要》等等史書上有明確記載。

    不過《水滸》這部書太出名,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又以宋江忠君報國為主要指導思想。書中英雄豪傑狂嘯綠林,道義為先,處處又有著忠君報國的情懷。招安了,怎麼也找點功勞以樹英雄情懷。於是,徵北遼,滅方臘橫空出世。以煲揚以宋江為首的忠義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可,天下英雄誰是敵手的英雄忠君愛國的情懷。以樹英雄最後的歸屬還是報郊朝廷,封官蔭子的做官之路。

  • 6 # 貓與暖樹

    因為梁山好漢攻打方臘的時候已經被朝廷招安了。代表了朝廷,在哪個時代寫出來的小說,就算再怎麼挫也不能寫朝廷輸!儘管是梁山好漢慘勝!

  • 7 # 中山柴

    如果梁山跟方臘方面搞職業聯賽,實行主客場制,方臘到梁山挑戰,勝負如何不好說,但宋江去到方臘地界做客,必定會一敗塗地。

    為什麼呢?因為江南地形複雜,巷叉密佈,山勢嵯峨,更兼氣候溼熱,蚊蟲猖獗,北方大軍,深入南地,敵暗我明,以勞對逸,再加水土難服,必將不戰而敗。

    那麼,方臘為什麼最後卻敗了呢?原因是他敗在了整體實力上,宋江集團固然屬南征主力,但主力遠非他這一夥,在他們左右,還有多支朝廷正規部隊,互相照應。做為《水滸》主角,梁山好漢當然要被重點描寫,因此我們看到的都是他們的事蹟。不過有必要指出的是,梁山好漢,初歸朝廷,雖有漠北表忠,但表忠程度似乎還不夠,此次江南平叛,方是火煉真金之時,因此,在宋江的鼓吹下,梁山好漢們雖取得了顯赫的戰績,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多如牛毛,然而能推翻朝廷者有幾?不過寥廖,聲勢和實力那麼強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影響的也只是十八個省而已,而且還是臨時性影響。他們所以大多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的對手,即中央政府,太強大了,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教衛生資源都大把攥著,你一群毫無軍事經驗的烏合之眾,怎能敵過?北宋雖然黑暗,比起腐朽無能、病入膏肓的清政府還是要強許多的,而相反,方臘的體量,比之太平天國,只能算零頭。

    這就是看起來方臘幹不過樑山好漢的原因。

  • 8 # 濤說精彩歷史

    1、這是為了突顯好漢們的英勇,“稱王稱帝”的方臘都不是對手。但絕對是慘勝。2、正史上,江南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同時發生,都持續不到一年。這給了施耐庵創作空間,虐心“安排”梁山戰勝方臘。

    1、根據施耐庵的安排,《水滸傳》中的方臘戰鬥力不如梁山,所以就幹不過了。方臘,儘管南面稱帝,但多方因素限制,只能屈居“四大寇”老二位置。

    小說《水滸中》描寫多方農民起義,其中有四大寇之說,出現在第七十二回,由徽宗親筆寫在屏風“山河社稷混圖”之後,為“山東宋江、江南方臘、淮西王慶、河北田虎。”

    (征討方臘流程圖 截自《圖解水滸傳》▲)

    那麼,這些讓“藝術皇帝”開始頭疼,奢侈時卻如芒在背的流寇,到底有多大能耐,多高的水平,戰鬥力究竟如何?我們客觀地從三個角度評價一下:

    “濤說亂世史”給出四大寇戰鬥力排名:梁山>方臘>>王慶>田虎。(梁山主角,略大於方臘;方臘遠遠大於王慶、田虎)

    地盤:

    宋江活躍在山東,佔據八百里水泊梁山及周邊(八百里是虛指);田虎佔據五州五十六縣,方臘佔了八州二十五縣,王慶的地盤更大,達到八州八十六縣。

    我們說下一唐宋“州”的概念。唐朝全國近400州,北宋大致240州,大小不一,有上等州、中等州、下等州之分;平均來看,一個州比今天的地級市略小(因為宋朝的疆域沒有今天大,今天中國有294個地級市)。也就是說,實際上這四大寇有效控制地盤不大,都不超過今天一個省範圍,實力有限。

    人力資源:

    下面看一看發展潛力。宋江活躍在北方,手下有108將,人才眾多且全面,排除一些湊數好漢,也有不少;但宋江有投降主義傾向,最後選擇招安放棄抵抗,在滿朝奸佞的前提下,斷送了梁山前途。

    而方臘手下人才濟濟,座下有“四大元帥”、“江南十二神”、“四龍”、“八彪”、“江南二十四員上將”等等,知名能打的就有60名之多,比梁山差不了太多;且他自稱皇帝,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建立政權自稱皇帝,有著明確政治目標,潛力巨大;對比王慶、田虎,二者只在小說中被宋江快速滅掉,所以遠遠不及。這就決定了,如果單純的梁山泊與方臘交手硬鋼,勝負難測。

    (宋江▲)

    實力加成(buff)和減少(debuff):

    小說中,梁山泊投降北宋,被拿來當槍使,絕不是好的選擇。但是,平滅起義的過程,宋江也獲得了一定的北宋中央禁軍支援;而方臘呢,政治野心巨大,反抗堅決,但也只活動在江南一代,並未與“守內虛外”的北宋真正精銳——禁軍交火。

    也就是說,梁山泊有人才+精銳禁軍加持,起碼實力是增加的;而方臘呢,主要靠自己,與遼國等通好都是虛的,而且小說中的方臘兇狠殘暴,中後期殘害百姓(如第一百二十回:“那時百姓都被方臘殘害不過,怨氣沖天,聽得宋軍入城,盡出來助戰”),實力是不斷減少的,這麼一上一下,自然不是宋江對手了。

    結論:梁山泊與方臘戰鬥力一增一減,勝負分出,方臘不是梁山對手;但畢竟都不是善茬子,所以才有了梁山的慘勝。

    2、談談正史上的宋江起義與方臘起義。

    正史上的宋江起義與方臘起義發生在同時,根據《宋史》的記載,二者起義,都被北宋中央禁軍鎮壓。這不難理解:北宋為了預防五代十國的兵變,不停抽調兵力到中央,地方虛弱;但一旦中央反過來派兵地方,大多起義也將被鎮壓下去。

    另外可惜的是,二者起義雖然同時存在,但持續偏短,記載偏少,很難互動;宋江也幾乎不可能在招安後,去參與對方臘的戰爭(除非有日本學者提出的兩個“宋江”)。

    當然,正史也有《水滸傳》中意料不到的地方。宋江招安並不是投降主義,他只是為了儲存實力,權宜之計;他們對宋朝的面目看的比較清楚,投降後不久後反叛,但是又被鎮壓,宋江等人才遭到殘酷殺害。

    但無論如何,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同時存在,給了施耐庵創作空間:在快意恩仇的亂世天下,各路好漢將軍渾身是膽,滿身能耐,只有拉出火拼一下才算過癮;然後巧妙又現實地設計了梁山慘勝,設計“武松單臂擒方臘”等橋段,讓讀者品來,震撼大於平靜,悲壯大於喜悅。

    3、《水滸傳》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著作之一。其精彩且更易接受的地方,在於此書的前面,而非後面。

    濤說亂世史認為,讀歷史,不能光讀本紀,還要讀列傳;不能光看皇帝,還要看中下層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

    從這個意義上說,《水滸傳》是中國明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著作,反映了當時官場政治黑暗,和中下層百姓生活悲慘;更提出建議,號召好漢們起來抗爭,用勇氣和智慧反抗人間的不平不公,去挑戰人性險惡和社會殘酷。

    《水滸傳》因此塑造了一個個鮮明形象,讓人過目不忘、流傳千年。哪怕如西門慶潘金蓮之輩,都描寫的入木三分,成為了中國小說史上流傳最廣的“姦夫淫婦”形象。但《水滸傳》又不違背歷史,它只能無奈選擇,給真實或虛擬的108好漢們,安排或悲壯、或嘆息、或隱退的失敗結局,讓人在掩卷沉思之餘,慨嘆生命的無奈無常。

    也許對於一般讀者,我們更喜歡梁山108將聚義之前,那段風風火火、大仇得報的精彩故事;正如一本沒結局的《紅樓夢》,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 9 # 天香雲外飄

    筆者個人觀點認為,在《水滸傳》原作小說當中,方臘幹不過樑山好漢主要是因為下列三個方面的原因:

    (1)《水滸傳》小說主要就是描寫和歌頌梁山108條好漢,上應星象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英雄故事的。因此梁山好漢們必須是戰無不勝、無往而不利的。比如說,比方臘部眾還要強大得多的大遼國,都得被梁山好漢們在不損一兵一將的情況之下,給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了!

    (2)在中國歷史上,方臘起義本來就是被朝廷給鎮壓下去的。據歷史記載,方臘本人就是被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給生擒活捉的。然後,按《水滸傳》原作小說的描述,梁山好漢們出征去平定方臘的時候,梁山好漢們實際上已經是全夥都接受朝廷的詔安了。也就是說此時的梁山好漢們是代表朝廷去攻打方臘部眾的,那麼梁山軍隊就必須是獲得勝利,才能符合真實的歷史的。

    (3)我們按照《水滸傳》小說的思路來走下去。梁山好漢們在出擊攻打方臘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是先後經過了,徵遼徵王慶以及徵田虎等一系列的大動作了,梁山好漢們的軍事作戰等方面的經驗已經是積累了很多很多了。而方臘部隊相對而言只是偏安於江南一隅,基本上沒有打過什麼大戰惡戰過……

    因此,在《水滸傳》原作小說裡面,方臘就敢不過樑山好漢們了!

  • 10 # 南風152867981

    《水滸》主旨,反貪官不反朝廷。皇權一統乃正義之師,梁山歸順大宋,宋江等人華麗轉身成為懲討賊人,平叛的急先鋒,焉能不勝?

  • 11 # 閱讀與思索

    方臘為何干不過樑山好漢,原因有好幾方面,下面試著分析一下。

    首先,方臘起義建立小王國時,北宋的朝廷政權已經存在很多年了。雖然當時皇帝有些昏庸,國力日漸削弱,不斷受到外族的侵略,但是政權根基仍未動搖,各地的政權機構仍然健全。此時梁山好漢勢氣正盛,又得到朝廷的支援。

    所以,無論是從當時的大環境或者是氣勢上梁山都要比方臘要強一些。

    其次,從民心來說,方臘政權基本是得不到廣大百姓認可的,從當時整個社會來看,百姓還是認同趙家政權的。

    當時雖然國力羸弱,皇帝用人不當,外族不時侵擾,但是當時的北宋政權還是代表著正統的思想,而方臘政權顯然偏居一域在朝廷的眼裡屬於流寇一類。方臘政權所佔地域面積小,無論兵員,人口,物力財力都無法和朝廷抗爭的,而當時梁山卻代表朝廷和他們作戰。

    再次,方臘不該急於稱帝,在不具備和當時朝廷勢力相當的情況下,不該急於稱帝的。

    方臘一稱帝,就會把自己放在和北宋皇帝同等的地位,實際上方臘的綜合實力還差的遠。也就是說有點自大的意思。看三國演義知道,憑曹操的勢力稱帝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曹操卻始終沒有稱帝,為什麼呢?實際上還是百姓的思想,民心,雖然漢朝皇帝已經沒有多大權力了,但是漢朝建立政權幾百年,在思想文化方面已經深入民心,輕易否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急於求成稱帝更是不可取的,何況當時還有孫劉存在。

    當時的北宋,好像一個蘿蔔一樣,地面上的葉子雖然爛了不少但是根還完好的。

    最後來看,方臘他們沒有其它的勢力的支援。哪怕是和邊疆外族建立同盟也是不錯的,但是卻沒有。

    所以,無論是方臘或者手下的將領兵士,沒有有力的支援,底氣不足,戰死一人就少一人,失去一座城池就少一座城池,得不到補充。

    而梁山就不一樣,最起碼當時還是得到朝廷的支援的,無論勢力或者底氣都比方臘要足。

    所以,雖然方臘建立了政權,看起來要比梁山健全,實際上確是不穩的,經不起風吹浪打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以上純屬回答問題,有不妥之處請指教!)

  • 12 # 槑烎夶

    方臘是北宋末年著名農民起義首領,佔據江南,起義稱帝,《水滸傳》中為天下四大反王之一,座下有“四大元帥”“江南十二神”“四龍”“八彪”“江南二十四員上將”等等;正史中方臘所率領的“摩尼教”在金庸筆下搖身一變也成為了倚天江湖第一門派,江湖好漢雲集,還有專門用於戰爭的各種特種部隊!強大到足以爭取天下與元朝廷爭鋒!

    蔡東藩先生曾經評價道:“方臘、宋江,雖皆亡命之徒,而非貪官汙吏之有以激之,則必不能為叛逆之舉。就令潛圖不軌,而附和無人,亦寧能孑身起事?蓋自來盜賊蜂起,未有不從官吏所致,苛徵橫斂,民不聊生,則往往鋌而走險,嘯聚成群,大則揭竿,小則越貨,方臘、宋江,其已事也。惟方臘之為亂大,而宋江之為亂小,方臘之作惡多,而宋江之作惡少!

    可以說,方臘實力絕對不次於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可他為什麼失敗了呢?

    我想,有下面幾個問題:

    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時候不敢否認歷史結局,在正史中方臘確確實實是失敗了的!不過並不是被宋江的梁山勢力所滅!但是卻被施耐庵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韓世忠平定方臘的功勞送給了自己書中的主角宋江!其實這在中國著名古典歷史演義小說中並不少見,總要給主角多些功勞的嘛!所以方臘敗給宋江帶領的梁山軍是板上釘釘的事!

    不得不說,正是因為施耐庵的精彩改編才讓水滸傳增添了特殊魅力,吊動了讀者胃口,為宋江的梁山軍塑造了為國捐軀的偉大形象!

    讀過原著的都知道,宋江等梁山一百單八將自從征討方臘以來屢屢失利,死傷慘重!可以說梁山大半兵力幾乎都與方臘的江山同時失去!正合了水滸四大奸臣們的心意,就叫你們當棋子去掃除外患,去和方臘二虎相爭!

    施公此舉,一則諷刺了宋徽宗昏庸,蔡京高俅等奸臣當道,二則成全了梁山忠義之名,真正做到了一次“替天行道”!替誰行道?替天!天是誰?自然是天子趙佶!

    所以在每每宋江兵敗被困,窮途末路之時!

    水滸第一女神,九天玄女娘娘屢屢出手相助!

    張順為國捐軀,附身張橫報仇等等!

    中國自古“君權神授”不用此處多說吧,考試都考糊了。

    在傳統理念中認為,只要天子氣數未盡,自有神靈庇護!天佑宋軍,方臘必敗!

    但是當宋江替天行道滅了方臘後,宋江等人落了個什麼結局呢?光宗耀祖,封妻廕子嗎?

    並不是,宋江的下場只有死!

    他的下場和方臘一樣,封建社會敢與朝廷作對的下場基本只有死!

    方臘因“造反”而死,宋江因“忠義”自盡!

    都是一樣的!正反,反正,又有何不同?

  • 13 # 青衫素人

    說一個最直白、也是看書最不動腦的答案:歷史上的方臘最終的結局就是被北宋政權剿滅的。歷史上的北宋政權麾下的官軍雖然一直對外軍事行動中羸弱不堪、屢戰屢敗,但收拾方臘、宋江這群亂國賊寇確是綽綽有餘,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既然《水滸傳》就是基於《宋江三十六人贊》和《大宋宣和遺事》二次創作的文學鉅著,自然也要遵循這個歷史結局。

    當然這個問題如果從《水滸傳》原著的角度來看,值得推敲的地方就變得很多了。

    第一,宋江勢力無論是兵源素質還是將領質量,都絲毫不遜色於方臘政權。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細讀原著就不難發現,宋江勢力的將領和兵源,無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上來說,絲毫都不比方臘政權差。

    南征方臘時,方臘已經佔據八州二十五縣,而且方臘政權在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等江南繁華髮達地區經營了多年,甚至還對江北重鎮揚州虎視眈眈。

    在將領部署上,偽樞密使呂師囊率江南十二神駐守潤州,八大王方貌率八驃騎防守蘇州,江南重鎮杭州又有偽太子方天定和石寶、厲天閏、鄧元覺、司行方四大護國大元帥坐鎮,麾下還有二十四猛將助戰,天師包道乙、偽太尉鄭彪和浙江四龍協防烏龍嶺,昱嶺關又小養由基龐萬春,歙州有偽皇叔方垕和偽尚書王寅,清溪城有偽皇侄方傑、偽太尉杜微。

    而梁山這邊除了神醫安道全和入雲龍公孫勝,基本上所有將領都參加了平南之戰。

    梁山有五虎上將,方臘就有四大護國大元帥。梁山有八驃騎,方臘也有八驃騎。宋江有十六個遠哨小彪將、二十七個步軍將校,方臘就有二十四猛將。梁山有法術高強的混世魔王樊瑞,方臘就有天師包道乙和魔君鄭彪。梁山有八個精於水戰的水軍將校,方臘就有浙江四龍。

    所以說兩股勢力的軍事實力在表面上看起來實在是勢均力敵,難分伯仲。

    所以不同於梁山三敗高俅、兩贏童貫、大破呼延灼連環馬、粉碎大刀關勝圍魏救趙的軍事行動,因為這些官軍的實力並不強,這和方臘反宋江圍剿是本質上的區別。關勝和呼延灼、秦明這些猛將雖然武藝超群,但畢竟都是寡將。呼延灼的連環馬被徐寧的鉤鐮槍法殺的連個馬蹄子都沒剩,副將火炮大師凌振也被活捉。驕傲自大的關勝中了呼延灼的詐降計,青州兵馬總管秦明雖然可以做到以一人之力吊打整個三山勢力,但畢竟秦明只率了五百青州兵平叛、剿匪,最後也是寡不敵眾、中了宋江的計謀被俘。

    高俅麾下的十鎮節度使本就是過氣之人,十節度使裡邊,除了老當益壯的王煥、韓存保、張開以外剩下的幾個人給梁山五虎提鞋都不配。荊忠二十回合就被呼延灼陣斬,王文德在董平面前撐死也就是三十回合的水平,項元鎮更差勁,二十回合就落荒而逃,要不是抽冷子射了一冷箭,恐怕也得折在董平手裡。張開看見見秦明和關勝,更是連打都沒打直接丟下韓存保就跑,甚至連張清這個即將到手的人頭都不收了。童貫的十路兵馬都監也一樣。副先鋒陳翥在秦明面前,二十回合就被棒殺。第一戰,梁山僅秦明、索超、董平三部兵馬就殺的童貫先鋒大軍潰不成軍,損失上萬人馬。所以說這樣的官軍,實力根本就不是梁山勢力的對手.

    而到了方臘這裡就完全變得不一樣了,經過北上抗遼、平田虎、剿王慶、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等等一系列戰爭洗禮出來的梁山兵馬,活下來的都成了精銳。這一點和經過長征、幾次反圍剿下來的工農紅軍、歷經八年抗戰的人民解放軍一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這樣的軍隊往往能在一系列戰鬥中激發出更大的戰鬥意志和能量。雖然方臘政權和當年的梁山勢力一樣也都佔據天時、地利,在生死存亡的危難之際也能激發出戰鬥潛力,但非常不幸的是,他們碰到的卻是戰鬥力堪稱變態的梁山勢力。

    第二,《水滸傳》的立意頗為堅定,暗示著方臘政權必須要被滅

    梁山上有一面杏黃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啥叫替天行道?誰替天行道?作者已經暗示出來了,誰替天行道誰就是本書的正派角色。

    那麼梁山勢力在本書中,就完全成了正派角色。

    一系列反圍剿戰,作者雖然表面上寫北宋官軍是正義之師,但實際上作者藉著童貫、高俅這樣的草包統帥已經暗示出了梁山才是正義之師,邪不壓正,所以梁山必勝。

    梁山接受了招安,身份搖身一變成了北宋官軍,這個時候的立場就變了。

    北上抗遼,是革命事業,是為了民族存亡進行的北伐戰爭,這個時候作者無疑藉著北上抗遼把梁山拔高到了民族英雄的道德高度,這樣的立意已經非常明確:梁山不光是正義之師,還是民族英雄,這樣的一群正義之師在對待邪門外道時自然無堅不摧,前線戰況也自然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整部《水滸傳》的立意、立場其實非常明確,梁山就是正義,而邪門歪道從最開始官軍,到後來的遼國、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最後的方臘,他們就都成了主角光環下邪不壓正的反派角色了。

    第三,雖然梁山的宗教精神領袖公孫勝並沒有參加平南之戰,但宋江卻自導自演了一出“封神”戲碼

    早在張順魂歸湧金門的前幾天,原著裡描寫宋江就曾做過一個夢,他夢見張順對宋江說:“小弟跟著哥哥許多年,蒙恩至厚。今以殺身報答,死於湧金門下槍箭之中,特來辭別。”

    宋江就把這個夢說給了吳用聽,這個夢是不祥之兆,在這樣得生死存亡的大決戰面前,宋江不可能不知道他把這個夢說出來會影響士氣和軍心,而且在張順之前,金槍手徐寧中了毒箭,不治身亡,徐寧是第一個陣亡的天罡星,不難想象徐寧的死對於梁山兵馬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了。宋江在這個節骨眼上做這個夢,之所以拿張順的生死品頭論足,在我看來,只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張順是知情人,第二,宋江利用這個夢佈下了一個局,那就是張順如果活下來皆大歡喜,自己還撈了一個心繫兄弟的好名聲。如果活不下來,那就立馬給他“封神”。戰死就能封神,這就是宋江自導自演的戲碼。

    這個事情果然如宋江所願,張順果然在湧金門下戰死,宋江的蛇皮操作讓眾好漢瞠目結舌。宋江聽聞張順戰死的訊息後,不超過三句話,宋江就迅速想出了一計,那就是利用祭奠張順的機會,在湖邊伏擊南軍,事件果然如宋江所料,南軍果然來襲,這一站大敗南軍,成功擊殺南軍四將,甚至還活捉了茅迪,這足可以讓梁山兵馬一雪前恥、 重新煥發戰鬥意志。以宋江糟糕透頂的軍事指揮能力,他能迅速想出一計,這難道不是提前籌劃好的結果麼?

    張順戰死後,詭異的事情就發生了。張順的哥哥張橫被張順詭異的上了身,而且還殺了方天定,轉個身對宋江說:“小弟是張順。因在湧金門外,被槍箭攢死,一點幽魂,不離水裡飄蕩,感得西湖震澤龍君,收做金華太保,留於水府龍宮為神……”

    張橫的這番話真假先不提,但是字裡行間傳達出來的意思十分明確,就差光明正大的說“戰死就能封神”了。

    張順能封神,顯然之前陣亡的徐寧也能封神,這對於前陣戰況不利、情緒不高的梁山兵馬來說,活捉茅迪、擊殺方臘四將、張順封神,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對於已經被宋江洗了腦、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的梁山兵馬,方臘焉有不敗之理。

  • 14 # 甜冪影視劇

    水滸傳裡有四大寇,方臘,王慶,田虎,宋江,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方臘集團。宋江帶領梁山好漢招安後,四處為宋朝廷征戰,打遼國,平田虎,滅王慶,梁山好漢沒有陣亡一個。

    唯獨攻打最後的方臘集團時,梁山好漢傷亡嚴重,以陣亡59人的代價,換得最後的勝利。實力最強的方臘集團,怎麼就被宋江打敗?

    方臘集團當時佔據六州五十二縣,自己設定官員將帥,有自己的政權。論兵力,方臘有四十幾萬,宋江只有六萬多。論地理位置,梁山好漢多是北方人,對江南地理不熟,且水土不服。

    論局勢,方臘是守城一方,以逸待勞,宋江是攻城一方,還是勞師遠征。論武將,方臘手下的石寶、方傑、王寅、厲天閏等,不弱於梁山的盧俊義、關勝、林沖等。

    當時還是宋朝天下,方臘被視為反賊,宋江打方臘是平叛,出師有名,具有道義。方臘集團雖強大,但是抵不住內部的損壞。方臘和宋江激戰正酣,內部有人叛變,動搖了方臘集團的軍心,又傷害了方臘的實力。

    梁山攻打常州時,常州的副將金節因不願再忍受主將的壓迫,選擇投靠宋江。金節和宋江裡應外合,梁山大軍佔領常州。

    方臘集團和梁山大軍交戰中,梁山好漢傷亡慘重,方臘手下的猛將同樣死傷殆盡。還有,梁山好漢是小說裡的主角,主角必須得獲得最終勝利。

    真實的歷史是,宋江沒打過方臘,兩個集團連面都沒碰過。宋江被張叔夜打敗,方臘被童貫打敗。

  • 15 # 洞察舊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水滸傳》中的方臘之所以幹不過樑山好漢,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才能講清楚這個問題。

      第一,方臘軍沒有及時的攻佔金陵。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市,龍蟠虎踞,帝王之宅,尤其是隋唐以後,中原財富皆賴東南。歷朝歷代,欲在江南立國,必須首先佔領南京。三國時代的孫策因為佔領了南京——當時稱作建鄴,才有了後來的吳國;朱元璋不惜一切代價攻佔了南京——當時稱作應天,有了第一塊根據地,才有了後來大一統的大明王朝。再看方臘,他的人馬都打到金陵門口的潤州了,也就是今天的鎮江,卻裹足不前,著實是一大敗筆。

      第二,方臘軍的內部派系林立,不能齊心協力。

      有讀者或許不信,那我就來替大家細細道來。方臘軍大致上分為三個派系:方貌派,太子派和方臘派。

      先說方貌派,他的勢力範圍以蘇州為中心,服從聽他指揮的人馬有呂師囊和八驃騎等將領;

      其次是太子派,方臘的太子是方天定,以杭州為中心,麾下的猛將有獨松關守將龐萬春和鄧元覺、石寶、司行方、厲天閏四大元帥等將領;

      再就是方臘派,雖然方臘是方臘軍的領袖,是皇帝,但是從原著中看得出來,他能指揮得動的就是朝中的文武將領,而地盤也只是以幫源洞為中心狹小區域。

      為什麼說方臘軍的內部分為這三派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宋江的梁山軍攻打蘇州的時候,方天定會為什麼不去增援蘇州,而是坐視方貌全軍覆沒?

      顯然方天定是想借梁山的人馬來消滅自己的政敵,方臘為什麼不御駕親征去救援方貌?或許他也對方貌有所不滿,也想儲存實力。

      內部如此不團結,遭遇強敵,如何能夠不滅亡?

      第三,戰術失誤,分兵把守,被梁山軍各個擊破。

      如果方臘軍內部團結,鐵板一塊,就算潤州是因為遭到梁山軍的突然襲擊而失守,也沒有關係。方臘軍,尤其是蘇州的方臘軍主力,全軍南撤,同時杭州的方臘軍也南撤,全部撤到睦州北面的烏龍嶺,集中兵力,據險死守。待宋江的梁山軍久攻烏龍嶺不下,疲憊不堪以後,可造流言於汴梁,只說宋江圖謀不軌,企圖霸據江南,自立為王——其實不用造流言,蔡京、高俅、童貫等輩是不會放過宋江一夥人的。

      只要宋江和蔡京高俅一夥狗咬狗開始,梁山軍必然進不能進,退不能退,肥得熬瘦,瘦的熬死;於此同時,方臘軍厲兵秣馬,養精蓄銳,時機成熟後,三面包抄,一個反攻,必然可以全殲梁山軍。

      梁山軍滅,宋軍不足掛齒,方臘軍席捲江南必矣。

      可惜方臘計不及此,那就只有國破身死這一條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句麗這個國家是如何消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