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ww3721王建文

    一在中國歷史上,在東方遼東,從西漢未年,中原動亂中。一個玄菟郡高句麗縣(新賓)句麗村起義的朱蒙的家族,在前37年建立封建政權。不斷髮展壯大,經過幾百年苦心經營,隨唐時代己經成了一直威脅中央政權極大禍害。

    隨煬帝大業八年(612年)為了征服它。楊廣皇帝號令天下農民,組成一百一十多萬軍人,及運輸送糧支援隊伍二佰多萬,齊聚涿州。想一舉殲滅高句麗。卻因為隨煬帝楊廣過度殘暴的征斂百姓,導致國內困窮,物資與民力衰渴。他卻又怕再鬧獨立。怕各路軍隊紛紛爭功搶勳,要求各路齊頭並進,使河北擠滿了民工和軍隊,各道路晝夜不停趕路。天熱中暑死者堆集,相枕臭穢盈路。造船工常在水下身潰爛。天下開始騷動造反。加上隋軍在攻打遼東城時,將城要被攻陷的時候,城中敵人做假降。隨朝諸將奉隋煬帝的旨令,而不敢繼續進攻,先報告遠方的皇帝,等命令到達。城裡敵人又準備好防禦,又再次開始抵抗。如此多次 往返,使隨軍反而沒有攻下遼東城。高句麗的其他城市也在堅守扺抗。

    煬帝親自到前線,但土氣低落。又僵持一月後,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軍四萬精兵,深入去攻打平壤。結果被高句麗打的大敗,回還者不到數幹人。以常勝將軍宇文述率領隋軍三十萬伍幹人繞過高句麗諸城又去配合水軍,再次攻打平壤城,又被高句麗打的慘敗。左匹衛將軍辛世雄戰死,所九支軍隊回到遼河這邊遼東城時,只有二幹七百人。物資裝備兵械丟失殆盡。楊廣的第一次攻打高句麗之戰以中國歷史上最特大規模作戰參加人員,卻以特慘敗結束。

    次年隨煬帝接著徵高句麗,正月又一次下令,徵召天下兵馬又是匯聚涿郡。可著名將相楊素的兒子尚書楊玄感在調集糧草,在聽說楊廣逼死父親楊素還要殺盡楊家全家。與故交李密從長安率兵至黎陽。在六月合師後,滯留糧草,割據叛亂。迫使隋煬帝楊廣密令撤軍,留下大批軍資器械,堆集如山給了敵人。棄之而去。

    高可麗出動數乾土兵,追擊殺了隨軍弱兵數幹人。楊玄感的叛亂。也被迅速平定。

    接著隨大業十年(614年)春天煬帝又令天下聚集兵馬去攻擊高句麗。三月,他到涿州,隨軍各地軍土逃亡開始。隨煬帝祀祭黃帝,斬殺叛軍者以釁鼓以後仍然無法止土兵大批逃亡。秋天。隋煬帝到懷遠鎮。隋朝國內己經大亂。王薄,豆子頑,竇建德農民起義己經成勢,各地叛亂蜂起雲湧,難以勝數。攻城掠塞。天下大亂。楊廣召令之兵馬卻多數未能按期到達。高句麗也是困難其中。隨將來護兒叫喊著又向平壤進軍。高句麗王高元害怕,遣來使說降,並非真降,行緩兵之計。楊廣也高興也就坡下驢退兵返回。

    兩次還未去戰高麗,就勞使隋民數百萬在征戰準備凍餓熱累而死,過度殘暴征斂。與統治為征服高句麗未戰丟棄大量物質而回無功而返。民窮極度使民心皆背,怨言載道各地官府都爆發大規模叛亂和隋未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使楊廣的政治統治完全崩潰。名存實亡。高句麗沒被滅掉,楊廣的統治基礎卻四分五裂。宇文化及殺楊廣。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滅了隨朝。

    東突厥乘機崛起強大,侵入中原。唐太宗在攻滅東突厥,吐谷渾及西域諸國,又打敗薛延陀汗國後才強大起來。四夷威服 ,遣使朝貢。

    高句麗卻繼續為敵,斷絕唐朝入新羅之道,又征戰新羅。唐太宗命它停上戰爭。遭高句麗拒絕。太宗開始發兵東征高句麗。

    貞觀十六年(644年)以張亮為行軍大總管,率兵四萬三幹從萊陽走海路進兵平壤。以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六萬多的西域胡人和突厥兵的也向遼東進軍。一路順利,打下建安城,擊敗敵兵。斬首數幹人攻佔蓋牟城,俘獲兩萬多人糧食十餘萬石。

    海路也攻佔早沙城,俘獲男女八幹人,顯赫揚威於鴨綠江

    李世民打到遼東城外 ,高句麗人的騎兵四萬來救,首戰開始李道宗率兵4幹迎戰,李世勣助戰,斬敵幹餘。

    李世勣率軍攻遼東城時,唐太宗也率精兵來到匯師攻下遼東城。殺敵一萬多,俘獲一萬多,還俘獲男女四萬,改定城為遼州,唐軍繼續進白巖城。六月佔領白巖城改設為巖州。又取蓋牟城為蓋州。唐軍從遼東向安市城進軍,高句麗又派北部的耨薩延壽,惠真率兵十五萬來援救安市城。唐太宗令阿史那杜爾率幹人誘敵,交戰即退。高句麗卻爭相前進,進入唐軍伏擊圈,被打的大潰。唐軍斬首兩萬多級。剩餘的高句麗軍依山堅守,被唐軍包圍,撤除橋樑,斷其歸路。高句麗軍三萬六幹八百人投降,讓他們膝行入軍門,拜伏請命。唐太選出耨薩及己下酋長三幹五百人迂往內地。餘者釋放回到平壤,繳獲戰馬五萬多牛五萬多頭牛及大量鐵甲及大量軍器。使黃城,銀城的高句麗人也被迫棄城而走。遼東數百里之內再無人煙。

    唐軍開始包圍攻打安市城。由於城高牆固,守軍殊死抵抗,使唐軍長期沒有攻下,秋冬之時,遼東早來寒冷使唐軍人馬無法忍受,難留,糧草也將盡,唐軍耀武揚兵城下,班師還朝。

    走前唐太宗卻讚賞安市城主,堅守不降與忠成國家賜給城主縑布百匹。

    唐太宗回軍路上因為要去滅高句麗國未滅,認為沒有成功很是後悔。這次唐軍實攻佔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座城。徒走遼,蓋,光三城一萬戶七萬口人到中國內地。打勝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捷,消滅高句麗大量軍隊,殺了4萬餘人。繳獲馬牛軍資,戰果輝煌。

    回國後,又聽從群臣建議,對高句麗依然用小規模偏師進襲騷攏,使高句麗長期疲憊不堪,耽誤農時,想使其久而土崩瓦解。多次用騷擾性的攻擊策略,在647年,648午進軍高句麗都有小勝,還使得百濟與新羅也參與進來。百濟還攻破的新羅十三座城。

    唐太宗死後,高宗即位。654年安固將軍率高句麗和勿吉軍隊攻打契丹。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率領的突厥人在新城把他們打的大敗。高句麗,百濟,勿吉聯合後入侵新羅。新羅王金春秋又來求援唐朝,高宗派程名振,蘇定方率軍擊高句麗大勝,殺敵幹餘。´

    在658年,659年,都出兵赤烽,橫山擊破高句麗軍隊。殺敵各一,二幹人。在660年新羅以百濟藉以高句麗支援後入侵又求救於唐朝。唐朝以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率十萬軍隊,直接去伐百濟都城。大破百濟軍,獲百濟王義和太子隆,次子。使各城主,都投降於唐。使百濟五部歸附唐朝,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成了唐朝熊津等五都督府。唐軍乘勝進軍。以契毖何力,蘇定方,劉伯英,程名振各路率軍分道進攻高句麗。

    次年高宗又派去四萬四幹餘人以肖嗣業為行軍總管,率領回紇軍諸部再進攻平壤。因為有了百濟基地,各路雲集。在662年高宗下令,向高句麗大規模進攻。發35路大軍,水陸分道合擊。蘇定首先在壩江擊敗高句麗軍隊,再以屢戰屢勝進圍住平壤。契毖何力於鴨綠江邊大敗高句麗軍,斬三萬人。但在百濟舊將叛亂後,蘇定力軍圍平壤也久攻不下,又逢天降大雪,天寒地凍。高宗下令二月班師。

    到666年,早在叛亂的百濟舊將,泉蓋蘇文死後,發生內江,高句麗世子送表降唐,高宗再令契毖何力,龐同善攻擊高句麗,援救世子男生。再令以李績為行軍大總管,統帥多師請軍又是分道合擊高句麗。

    各戰場捷報頻傳,李績攻取新城和附近的16城。薛仁貴在金山殺敵五萬多,攻下南蘇,木蒼,蒼巖三城。與泉男生會師。

    李績再攻佔扶余城,殺敵萬人,使其它40城望風歸降,再勝薜賀水,殺敵三萬多,攻佔大行城(丹東娘娘城)

    到668年進入剛夏時,各路唐軍會師一起在鴨綠柵大敗高麗軍。乘勝又奔二百里攻下辱夷城(朝鮮永柔境)。高句麗其它各城守軍民或逃或降,一路勢如破竹打進到平壤城下。圍平壤月餘後。高句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率首領98人出降。

    但另一子泉男建,仍然閉拒堅守,並多次出兵,出戰皆敗。

    668年9月12日,高句麗僧信誠開啟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虜守將男建。高句麗全部平定,唐朝將其境分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

    並於在平壤設為安東都護府,以唐朝都護全部統治。任命左成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二萬人鎮守其地高句麗。到此時歷經第二十七代,七百餘五年,在國王寶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虜。

    貴族和都城富戶,與高句麗國內的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漢族之中,部分留下人成為渤海國的臣民,也有些人融入突厥人,新羅人之中

    。高句麗國家到此徹底消亡。它最大時彊域西到遼河流域,遼陽鐵嶺一線。北部到松花江流域,東到大海,南部跨過大同江。至668年高句麗王國,徹底進入中國消亡國家的歷史史冊之中。卻有些人認為它們的祖先。並不知道他們又從那裡而來。

  • 2 # 大腳汽車

    公孫被司馬精兵幾萬屠滅東北被吊打突然進入權力真空,才有前三國林立朝鮮半島,中國統一就打不過偏師,只能對方透過太多兵後勤拖垮,新羅內應才可以

  • 3 # 風光藝境

    高句麗族為我國東北歷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朱蒙建立高句麗國前,以氏族、部落為單位,分佈於今遼寧省新賓縣至吉林省集安市一帶。

    高句麗國建於公元前37年(西漢元帝建昭二年),據說為扶餘國王子朱蒙所建,後其被尊為始祖東明王。王都初建於紇升骨城(今遼寧桓仁縣境內五女山城),公元3年,琉璃王(朱蒙子)南遷國內城(今吉林集安市東鴨綠江畔、洞溝河口東側)。14年,琉璃王西滅梁貊,奪佔玄菟郡治所高句麗縣(今遼寧新賓縣西老城附近),於是正式改國號為高句麗。427年,長壽王(在位79年)將都城遷至平壤,與半島南部的百濟(居朝鮮半島西南部)、新羅(居東南部)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國之間互爭霸權,相互攻城略地,攻伐不已。475年,長壽王攻陷百濟都城南漢山城,並據有漢江流域,為高句麗極盛時期。六世紀後其勢漸衰。551年,百濟聯合新羅復奪漢江流域,新羅奪佔竹嶺以北十郡之地(今江原道西部一帶)。隋朝時,高句麗嬰陽王高元轉而聯合百濟同新羅爭奪漢江流域。642年(唐太宗貞觀十六年),高句麗國王高建武與眾大臣因東部大人泉蓋蘇文性情殘忍粗暴,遂密謀誅殺之。蓋蘇文事先偵知,遂搶先下手發動政變,率兵屠殺諸大臣及國王,另立高建武弟大陽子高臧為國王,是為寶藏王。蓋蘇文自為莫離支(相當唐朝的兵部尚書兼中書令),專擅朝政。蓋蘇文聯合百濟共抗新羅,新羅丟掉四十餘城,處境危殆,遂遣使向大唐乞師求援。644年十一月,唐太宗命令大將張亮、李勣率軍分別由海陸並擊高句麗,並決定御駕親征。唐軍攻拔蓋牟(在今遼寧撫順市)、遼東(今遼寧遼陽市)、白巖(今遼陽市東燕州城)等城,攻安市城(今遼寧海城市東南)久不克,唐太宗遂班師。高句麗遣使謝於唐。其後,唐太宗又兩徵高句麗;三徵時,趕上太宗駕崩(649年四月),繼位者高宗罷遼東之役。唐高宗前期,也先後三次發兵東征高句麗,並於660年滅掉百濟;既滅了高句麗的盟友,又可對其形成南北夾擊之態勢。

    666年五月,高句麗權臣泉蓋蘇文病死,其長子泉男生繼任莫離支。泉男生與弟弟泉男建、泉男產關係不睦,兩個弟弟趁泉男生外出巡視之時,搶班奪權,殺男生兒子泉獻忠,泉男建自任莫離支,發兵追捕泉男生。泉男生只好走保國內城,遣使向大唐求救。強勢首腦泉蓋蘇文之死,引起諸子爭權內訌,導致勢衰,為大唐滅其國提供了良機。

    666年十二月,唐高宗任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提師東征高句麗,新羅亦趁機聯合唐軍發兵攻之。轉年九月,李勣率軍攻克高句麗新城(今撫順市北高尓山山城),復趁勢連下十六座城池。667年,唐將薛仁貴率軍攻拔扶余城,扶余川四十餘城望風而降。李勣破高句麗五萬大軍於薩賀水(今遼寧丹東市西南趙家溝河),斬殺五千餘人,俘獲三萬人,乘勝攻克大行城。薛仁貴沿著海邊挺進,與李勣大軍會師於平壤城下。唐軍圍困平壤城一個多月,高句麗國王高臧見迴天無力,只好遣使來到唐軍大營向李勣投降。但泉男建拒不投降,關閉城門固守。五天後,唐軍破城,泉男建絕望自殺(未死),高句麗滅亡。

    唐分高句麗為五部、六十九萬餘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留兵二萬戍其地。

  • 4 # 大意覺迷

    高句麗的滅亡,主要原因就是唐朝持續不斷的侵擾和攻打。高句麗自從西漢末年開始出現,逐漸成為中國東北乃至朝鮮半島地區的區域性強國。在十六國時代,乘著中國北方局勢混亂的情況下,廣開土王高談德攻取了遼東地區。到了長壽王時代,高句麗開始轉變策略,不再謀求爭霸中原,轉而同時向南北朝進攻,從中周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朝鮮半島爭霸事業中,然而朝鮮半島南部另外兩個強國新羅和百濟也開始崛起,使得高句麗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一直未能實現。到了隋朝,中國已經開始重視高句麗問題,隋煬帝發動大軍攻打,但由於計劃不成熟,不但沒有攻克高句麗,反而導致隋朝加速滅亡。唐朝接力繼續攻打高句麗,唐太宗不惜御駕親征,但由於高句麗地形險惡,抵抗強烈,加之天氣變冷等因素,也未能實現。此後唐高宗時期開始轉變手段,一方面用長期騷擾戰術,干擾高句麗農事,促成其內部糧食短缺,另一方面渡海先攻克百濟,形成南北夾攻之勢。當然這些計劃執行不是那麼容易,經過長期的操作,導致高句麗決策層內部分裂,從而給唐朝攻陷高句麗創造機遇,這才滅亡了高句麗。

  • 5 # 春三月

    高句麗由扶餘國王子朱蒙所建,主體民族是扶余人,後來新羅聯合唐朝消滅百濟和高句麗,這才開啟了朝鮮歷史的新時代,不過新羅僅僅是吞併了百濟,百濟的主體民族本就是三韓,唐朝吞併了高句麗,高句麗這個國家就消亡了。

  • 6 # 乾譚菜鳥

    高句麗的消亡,其實就是高句麗內部矛盾給“作死”的。高句麗後來的掌權者是淵蓋蘇文,他於公元666年去世,他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就開始為了王位展開激烈的鬥爭。二兒子和三兒子聯合起來將他們的大哥逐出了高句麗。結果,被逐出的大哥淵男生直接跑到了唐軍面前,宣佈投降。並且將自己帶出來的部隊獻給了唐高宗,唐高宗藉著他們內鬥的勁兒,在淵男生的幫助下直接攻進了高句麗,結束了這個強大了很久也囂張了很久的國家。

    高句麗誕生在中國的東北部,它誕生時,那邊的戰亂很少,但是雖然戰亂少,它也免不了受到中原打壓,然而高句麗這個民族是異常的強悍。隨著中原王朝戰亂的展開,高句麗也迎來了自己的好日子,在東漢末年時,與曹魏合作,將遼東的大片土地收入囊中。然而,高句麗在拿下遼東大片土地後的不久就撕毀了和曹魏的盟約,進攻遼東西部。

    曹魏也不是軟柿子,被反攻後,立馬反攻了回去,還是直接攻的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僅僅過了70年,高句麗不僅重建了都城還趁著當時戰亂之際,成功佔領了遼東,並且勢力逐漸向朝鮮半島侵佔,一時間,高句麗可謂國力強大,幅員遼闊。

    據記載,楊廣為了消滅高句麗,曾經發動了“三徵高句麗”的歷史事件,然而當時動用了幾乎全部國力後,人家高句麗還是活得好好的,由此可見高句麗這個民族的強大。說句不好聽的話,它就像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我想,如果在淵蓋蘇文死後,他的三個兒子可以和和諧相處,說不定高句麗可以存活得更加久遠。

  • 7 # 三農天下185

    高句麗的消亡,其實就是高句麗內部矛盾給“作死”的。高句麗後來的掌權者是淵蓋蘇文,他於公元666年去世,他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就開始為了王位展開激烈的鬥爭。二兒子和三兒子聯合起來將他們的大哥逐出了高句麗。結果,被逐出的大哥淵男生直接跑到了唐軍面前,宣佈投降。並且將自己帶出來的部隊獻給了唐高宗,唐高宗藉著他們內鬥的勁兒,在淵男生的幫助下直接攻進了高句麗,結束了這個強大了很久也囂張了很久的國家。

    高句麗誕生在中國的東北部,它誕生時,那邊的戰亂很少,但是雖然戰亂少,它也免不了受到中原打壓,然而高句麗這個民族是異常的強悍。隨著中原王朝戰亂的展開,高句麗也迎來了自己的好日子,在東漢末年時,與曹魏合作,將遼東的大片土地收入囊中。然而,高句麗在拿下遼東大片土地後的不久就撕毀了和曹魏的盟約,進攻遼東西部。

    曹魏也不是軟柿子,被反攻後,立馬反攻了回去,還是直接攻的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僅僅過了70年,高句麗不僅重建了都城還趁著當時戰亂之際,成功佔領了遼東,並且勢力逐漸向朝鮮半島侵佔,一時間,高句麗可謂國力強大,幅員遼闊。

    據記載,楊廣為了消滅高句麗,曾經發動了“三徵高句麗”的歷史事件,然而當時動用了幾乎全部國力後,人家高句麗還是活得好好的,由此可見高句麗這個民族的強大。說句不好聽的話,它就像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我想,如果在淵蓋蘇文死後,他的三個兒子可以和和諧相處,說不定高句麗可以存活得更加久遠。

  • 8 # 寂寂無人

    高句麗是西漢到隋唐時期東北地區出現的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從公元前37年夫餘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麗縣轄區內建立政權到公元668年高句麗被唐王朝李勣攻克宣告滅亡,其在歷史上持續了705年之久。

    朱蒙劇照

    一、開國君主朱蒙的神話色彩

    高句麗國的開國君主朱蒙象所有的開國君主一樣,充滿了神話和傳奇色彩。相傳古代扶餘國的國王解夫婁老而無子,便向山川祈禱,希望老天爺能賜給他一個兒子。有一天國王打獵歸來,發現一個長得象金蛙似的孩子被壓在石頭底下,就把他抱回家去,立為金蛙王,金蛙王救了河伯神的女兒柳花,把她安排在後宮裡奉養起來,自從柳花進宮,一縷強烈的白靈光照在她身上。過不幾天,柳花出奇地懷孕並生下了一個肉蛋。金蛙王以為人生肉蛋是不吉之兆,就讓手下人把肉蛋扔給豬狗,可是它們都不吃。又把肉蛋棄在路上,牛馬都躲避它。後來把肉蛋扔進了深山溝裡,一會兒山裡的飛禽走獸就圍攏上來,守護著它。金蛙王叫手下人剖開肉蛋看個究竟,可就是剖不開,於是把肉蛋還給了其母柳花。柳花將肉蛋裹好,放在熱炕頭上,幾天後一個英俊的小男孩破殼而出,哭聲特別宏亮。孩子剛滿月,竟能說話、走路,七歲便能自作弓矢,百發百中。

    金蛙王有七個兒子,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朱蒙的本事,但卻也因此遭到兄弟們的妒忌和謀害,朱蒙將此事秉告母親。柳花勸朱蒙趕快出奔,到遙遠的地方去施展他的宏圖大略。朱蒙向母親施禮告別,跨上駿馬,帶上烏伊等三個朋友,逃離了東扶餘國,抵達紇升骨城,建立了國家。

    初建的高句麗實力弱小,歸漢朝治下的玄菟郡管理。玄菟郡連同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是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設立的四個郡。在這四郡及其周邊,生活著很多少數民族,除扶余、高句麗外,還有挹婁、沃沮、鮮卑、濊貊等。

    這些民族匯聚在一起,經常發生摩擦,高句麗國在東明聖王高朱蒙、琉璃王高類利父子的統治下,高句麗屢敗沃沮人、鮮卑人、扶余人,高句麗在強敵環繞的情況下迅速發展起來,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包括吉林東南部、遼河以東和朝鮮半島北部。

    二、高句麗王朝的覆滅

    高句麗的滅亡首要原因是阻塞了朝鮮半島和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

    高句麗存在的700多年間,其主要活動範圍都是在中國中原王朝管轄地區,並與中原王朝保持著隸屬關係,當然這種關係會隨著國力的強弱而改變。到隋唐時期,中國結束了南北朝幾百年的分裂局面,隋唐時期的君主一統江山的主觀願望漸強,而且高句麗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國力強盛,也開始奉行擴張政策,高句麗的發展阻塞了朝鮮半島和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這也是導致隋唐兩朝開始不斷征討高句麗的主要原因。

    隋煬帝時期,當時國力已達致盛,有實力可以收復失地了,於是才有了隋煬帝的三徵高句麗。只不過征伐未成,國家先滅。

    高句麗的不守臣規,傲慢無禮是導致隋唐兩朝一心滅亡它的原因之一。

    隋文帝在給高句麗的國書裡就說道:“(高句麗)雖然做了隋朝的藩附屬國,卻沒有盡到臣子應有的忠誠。

    隋朝的統治者認為“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世亦統遼東。今乃不臣,別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徵之久矣”(《隋書·裴矩傳》)

    高句麗對於以天朝上國自居的皇帝,高句麗擁有常備軍60萬,國力強盛自然信心膨脹,高句麗不但不稱臣還暗地裡還勾結突厥等遊牧政權,試圖顛覆中原政權,這也引來中原政權不遺餘力地征討。

    高句麗國力漸強已經威脅到中原政權的統治

    根據《舊唐書》記載,高句麗滅亡時人口69萬又7千戶。這樣按5口人一戶,那就有300多萬人了。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在當時的東北亞已經是比較大的國家了,有一定的賦稅和兵源去支援其爭霸的意圖。同時,高句麗具有遊牧民族的特徵,民風彪悍,善於騎射,能征善戰,國民在軍事素質方面高於中原王朝,實力不容小覷,如果運作的好高句麗是有機會定鼎中原的。

    最後,隋唐兩朝君主征伐高句麗,確實有君主們窮兵黷武,想要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的嫌疑。但迫使君主們不遺餘力的要滅掉高句麗的決定性因素則是威脅到了中原政權的統治,最終在唐朝兩代君主的努力下,滅亡了高句麗。

  • 9 # 人者仁義也

    高句麗是在唐朝時被唐高宗滅亡的。

    高句麗的消亡要從泉蓋蘇文說起,泉蓋蘇文字來是叫做淵蓋蘇文,《舊唐書》出於避唐高祖李淵諱的要求,把他改稱做淵蓋蘇文。淵蓋蘇文的家族是一個高句麗的一個權臣家族,按照墓誌銘的記載:從淵蓋蘇文的祖父淵子游開始執掌高句麗的國政,並且是淵蓋蘇文的家族世為大對盧,這個大對盧相當於宰相一職,而淵蓋蘇文的家族還是高句麗的東部大人一職,這裡的大人是領袖,首領的意思,跟鮮卑人部落的“大人”意思一樣。後來淵蓋蘇文自立為莫離支,莫離支是官職的稱謂,相當於宰相加兵部尚書。

    在淵蓋蘇文執政時期,當時的高句麗王高建武因為淵蓋蘇文的專權不滿,於是聯合高句麗的大臣準備殺了淵蓋蘇文,但是事情被洩露。淵蓋蘇文於是耍了一個花招,他故意整頓自己的東部的兵馬,邀請高句麗大臣前來都城的城南檢閱部隊,在大臣們來到之後,淵蓋蘇文派兵把他們全部殺死。淵蓋蘇文在殺完大臣後,派兵進入高句麗的王宮殺死高建武。立高建武侄子高藏為高句麗王。

    這個訊息傳到唐朝,唐太宗為為藩屬國的高建武舉哀,由此進攻高句麗,但是在進攻高句麗的安市城時受阻,唐太宗考慮到遼東的倉儲不足,加之冬天要來,士卒受凍於是班師回朝,第二年高句麗進貢給唐太宗兩個美女,並且遣使謝罪。唐太宗沒有接受。太宗駕崩之後,唐高宗即位。但是高句麗的淵蓋蘇文也去世了,他的兒子淵男生接替淵蓋蘇文為莫離支,但是淵男生和兩個弟弟淵男建,淵男產不和。淵男建,淵男產都有自己的黨羽,於是兩個人合夥把淵男生打跑了,淵男生最後退往一個城池死守,同時派兒子淵獻誠向唐朝求援,於是唐朝派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裨將郭待封等人征討高句麗,唐軍所向無敵,高句麗王高藏和淵男產向唐軍投降,而淵男建固守平壤城拒不投降,但是淵男建手下僧信誠投降投降唐軍開城門迎唐軍入城,由此高句麗滅亡。

  • 10 # 跪射俑

    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司列少常伯安陸人赦處俊為副大總管,以進攻高麗。龐同善、契何力同為遼東道行軍逼大總管並仍兼安撫大使;水陸諸軍總管和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都受李勣指揮。 [89]

    乾封二年(667),李勣攻佔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留契苾何力守城。高句麗十五萬軍隊駐紮在遼水,高句麗還有數萬靺鞨兵據守南蘇城。契苾何力指揮唐軍攻擊,擊敗敵軍,斬首一萬多級,乘勝攻佔七座城。於是率軍返回與李勣匯合,一起攻佔辱夷、大行兩座城。 [90-91]

    李勣攻下高句麗16座城。泉男建派兵攻擊唐軍龐同善、高侃在新城的軍營,被唐軍薛仁貴擊破。高侃進軍到金山(在今遼寧昌圖西),與高句麗交戰,不利,薛仁貴率唐軍橫擊,大破高句麗軍,斬首5萬餘級,攻佔南蘇(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木底(今遼寧新賓西木奇鎮)、蒼巖(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與泉男生軍會合。 [92]

    總章元年(668)二月,薛仁貴率三千人大破高句麗軍,殺獲一萬多人,攻佔扶余城(今遼寧四平),扶余川中40餘城都望風歸降。 [93] 泉男建再次派兵5萬救扶余城,在薛賀水(又稱薩賀水,即今遼寧丹東西南趙家溝河)與李勣軍遭遇,唐軍大破高句麗軍,斬獲3萬多人,乘勝攻佔大行城(今遼寧丹東西南娘娘城)。 [94]

    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軍會師,推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抵抗,唐軍奮勇出擊,大敗高句麗軍,追奔200餘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鮮永柔境),高句麗其他各城守軍或逃或降。唐軍進至平壤城下,圍平壤月餘,高句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率首領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閉門拒守,並多次遣兵出戰,皆敗。九月十二日,高句麗僧信誠開啟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全部平定。

    唐平高句麗後,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高句麗第27代國王寶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虜,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記載,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渤海國的臣民,而其餘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自此,高句麗國家不再存在於世。

  • 11 # 我沒忘記home

    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在卒本川(今遼寧省桓仁縣)建“卒本扶余”,卒本扶余位於西漢所設之高句麗縣轄地,而扶余和高句麗又屬同族,因此古籍開始將“高句麗(Gāogōulí)”作為國號使用,簡稱“句麗”。

    高句麗的發展與強盛

    “高句麗”一詞則最早見於《前漢書》:“玄菟、樂浪,武帝時置,皆朝鮮、濊貉、(高)句驪蠻夷。”,又據《後漢書》記載,漢武帝滅衛滿朝鮮後,“以高句驪為縣,使屬玄菟,賜鼓吹伎人。”進入南北朝後,中原政權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國號,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

    高句麗建國後積極擴張,逐步吞併周邊的扶余、沃沮、東濊,並持續進攻漢四郡。東漢滅亡後,遼東地區被軍閥公孫度家族控制。公元234年,曹魏遣使高句驪和親,高句麗與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襲擊魏軍;244年,曹魏反擊,大將毌丘儉摧毀了丸都城,高句麗幾乎亡國。大難不死的高句麗隨後復甦,因此它與中原王朝的衝突加劇。

    從好太王(374年-412年)繼位起,高句麗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其在之後的1個多世紀裡,保持了對新羅、百濟的壓倒性優勢,控制了朝鮮半島大部和遼東地區。

    附圖,高句麗(漢代)

    高句麗的衰弱——與隋朝王朝的戰爭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四月,隋滅南朝陳,高句麗與隋朝的關係惡化,高句麗“治兵積穀,為守拒之策”。開皇十八年(598年),高句麗先發制人突襲隋朝的遼西營州,此舉引發了高句麗與隋朝第一次戰爭。隋文帝派遣三十萬大軍分水陸兩路攻打高句麗,但陸路隋軍遭遇大雨,運糧困難,水軍也遭遇風暴,因此損失慘重。

    “秋九月,師還,死者十八九。王亦恐懼,遣使謝罪,上表稱遼東糞土臣某。帝於是罷兵,待之如初。”

    隋煬帝初年,高句麗與突厥汗國的聯盟,隋煬帝認為“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世亦統遼東。今乃不臣,別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徵之久矣”,因此開始準備征討高句麗。大業八年(612年)正月初二,隋煬帝正式下詔發兵遼東,隋軍“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饋運者倍之。”(《隋書》卷四)但隋軍遭到高句麗的強烈抵抗,損兵超過三十萬人。

    大業九年(613年)和大業十年(614年),隋軍又兩次征伐高句麗,但因楊玄感起兵反隋和國內民變而失敗。隋對高句麗的戰爭使隋朝國力衰落,早在征伐高句麗之前的大業六年(610年)和七年(611年)就有民變發生,而三徵高句麗使得隋朝精銳喪盡、民心盡失,最終無力鎮壓愈演愈烈的民變。但在另一方面,與高句麗的戰爭也嚴重削弱了高句麗的國力,為唐滅高句麗奠定了基礎,新羅開始成為朝鮮半島事務的主導者。

    高句麗滅亡——與唐朝的戰爭

    隋朝因為長年攻打高句麗導致國內民變,最終導致其滅亡。唐朝建立後,高句麗仍然持敵視態度。642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殺死高句麗榮留王,獨攬大權,唐朝為此決定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644年,唐太宗率十萬大軍第一次征討高句麗,然而唐軍在次年於安市城(今遼寧鞍山)下遭到強烈抵抗,最後由於寒冬天氣和薛延陀的入侵而撤軍。此後,唐軍改以游擊戰的方式削弱高句麗的戰略潛力。

    《冊府元龜·帝王部·親征二》:“遼東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今彼弒其主恃險驕盈,朕長夜思之而輟寢,將為中國復子弟之讎,為高麗討弒君之賊。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

    660年,唐與新羅聯軍攻滅百濟,決定乘機討伐高句麗。661年,唐高宗派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什麼會開始用網易雲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