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LHC否極泰來

    伍連德,馬來西亞華僑,祖籍廣東臺山。20世紀初為中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育、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學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35年因其在肺鼠疫傳播方面的工作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是華人世界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他是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

    伍連德1899年赴英國學醫,研究傳染病和細菌學。1903年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回馬來亞開診所。1907年,清朝政府聘請他為北洋陸軍醫學堂副監督。1910年到哈爾濱對抗導致6萬人死亡的中國東北大鼠疫,在三個月內控制住了病情,清政府為表彰其功績,授予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1911年,他主持召開了有11個國家醫學專家參加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並當選為主席。在他的竭力提倡和推動下,中國收回了海港檢疫的主權。1913年和1919年他又兩次在東北抵抗鼠疫和霍亂1960年1月21日,中國防疫事業先驅伍連德逝世。1960年1月21日,中國防疫事業先驅伍連德逝世。

  • 2 # 珂珂愛好歷史

    1910年12月,肺鼠疫在東北大流行。疫情蔓延迅速,吉林、黑龍江兩省死亡達39679人,佔當時兩省人口的1.7%,哈爾濱一帶尤為嚴重。當時清政府尚無專設的防疫機構,沙俄、日本均以保護僑民為由,要求獨攬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挾。迫於形勢,經外務部施肇基推薦,清政府派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到東北領導防疫工作。 1911年1月,伍連德在哈爾濱建立了第一個鼠疫研究所,並出任所長。當時他年僅31歲,但熟諳細菌學、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學,堪當重任。他不避艱險,深入疫區調查研究,追索流行經路,並採取了加強鐵路檢疫、控制交通、隔離疫區、火化鼠疫患者屍體、建立醫院收容病人等多種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伍連德以其豐富的學識,嚴格按科學辦事的精神與卓越的組織才能,受到政府的信賴和國際醫學界的讚賞。在當時疫情嚴重的局勢下,不到4個月就撲滅了這場震驚中外的鼠疫大流行。清政府為表彰其功績,授予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伍連德一時被國內外譽為防疫科學的權威。

  • 3 # 洛示申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中國廣東臺山,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189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維多利亞女皇獎學金,成為繼林文慶之後第二位獲女皇獎學金的華人,旋赴劍橋大學學習,是首位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1905年,伍連德與“纖細、柔弱,異常美麗且有著文學天才的”黃淑瓊結婚,與林文慶、吳蔚然成為連襟。黃淑瓊是中國首位在西方出版英文書籍的中國女士,她倡導和支援伍連德回中國建功立業,1907年,伍連德應清政府特別聘請,出任天津陸軍醫學堂副校長職。

    由於伍連德採取了一系列正確措施,到1911年2月,鼠疫逐步得到了控制。3月1日,哈爾濱第一次出現零死亡報告。此後,再也沒有收到人員感染鼠疫的報告。伍連德成功地撲滅了東北鼠疫。

    可以說伍連德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 4 # 無涯煙水迷尋

    那麼他在疫情期間做了哪些事情呢,且待我一一列與諸君:

    一,查詢病因

    伍連德當時在清朝是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之職,也就是袁世凱新軍的陸軍醫學校副校長,名聲並不大。不過他此前在英、法、德留學進修期間是有研究細菌學、瘧疾等相關科學的。

    他到東北疫情最嚴重的哈爾濱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哈爾濱疫情最嚴重的傅家甸查訪。幾天後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違抗清朝的禁令,對一名剛死去的病人進行了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例人體解剖,並在患者體內找到了鼠疫桿菌。

    當時東北主要的外來勢力有兩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俄國。疫情爆發以後,日本派出的調查員堅持他的老師,也就是鼠疫桿菌的發現者的觀點,認為鼠疫只能透過老鼠傳播,但是他解剖了幾百只老鼠也沒有發現鼠疫桿菌。

    伍連德在傅家甸查訪的時候發現,哈爾濱的冬天很冷,並不會有老鼠大規模活動。而且當地門窗封閉,空氣不流通,室內一人染病很快就感染了所有人。經過解剖死者分離來的鼠疫桿菌,伍連德推斷這是一種新型鼠疫,依靠呼吸傳播,跟老鼠沒關第。也就是說,滅鼠並不能控制疫情,防疫的重點應該是阻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隔離和保護是主要措施。

    這個觀點與當時的主流觀點是不相符合的,很多人不相信他,結果當來東北支援卻也不信肺鼠疫理論的梅斯尼醫生被感染、去世以後,大家才相信伍連德的觀點,並且開始積極配合。

    二,分割槽隔離。

    伍連德將傅家甸分成四個區,每個區裡的居民只能在本區活動,並且派有軍隊管制。每個區每天都會進行檢查,發現病例立即上報,並病人及其有接觸史的人進行隔離。

    後來其他疫區也仿照傅家甸的模式進行分割槽隔離。

    三,伍氏口罩。

    為了防止飛沫傳染,伍連德設計了一種極其簡單的雙層紗布囊口罩,即用兩層紗布,內建一塊吸水藥棉,戴上它就可以有效隔離病菌。他調動人力物力製作了大量口罩分發給疫區的人佩戴。

    四,隔絕交通。

    當時的東北有大量的闖關東的人,春節即將到來,這些人回到關內必定會將疫情帶回關內,這將威脅到整個國家的安全。於是伍連德請示清政府將中國控制的鐵路逐步關閉,在中國的交涉下,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俄國控制的東清鐵路也陸續關閉了。

    五,焚燒疫屍。

    東北疫情爆發以後,大量的死者屍體得不到及時處理,暴露在荒野的雪地上,成為新的傳染源。伍連德見此頂著中國傳統倫理的阻力,請示政府將這些屍體分批焚燒了。後來俄國也效仿將自己境內的疫屍也焚燒處理了。

    總之,如果沒有伍連德的正確領導,當時的那場肺鼠疫會給中國造成無法想象的災難。

  • 5 # Stomach地球硬磕者

    伍連德,馬來西亞華人,是一個醫學博士。1911年東北發生了非常嚴重流行性的鼠疫,因為東北很多人吃旱獺,也就是野味。而伍連德指揮撲滅了這一次東北鼠疫。他為了東北人民的健康發明了伍式口罩。然後東北人民戴上這種口罩,很有效的阻止鼠疫的繼續傳播。伍連德,可以說國士無雙,要是沒有他在1910年對東北鼠疫防控的貢獻,有可能這個鼠疫會東北帶來很大的打擊。當然五年的在做疫情防控的時候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是因為伍連德非常嚴格地防控,加上很多官員們的配合與監督,東北鼠疫很快就被撲滅了。因此伍連德也被清朝政府授予了功德勳章。在這種非常嚴重的災難面前,總是會有這樣一些人,勇往直前的站出來,向他們致敬!

  • 6 # 朕的書房

    1910年10月,滿洲里。

    兩名中國礦工從俄國返回中國後,突然發高燒,並且持續不退,全身呈黑紫色斑點,最後他們不幸去世。

    很快,客棧裡的兩名服務員也有了同樣的症狀,雙雙喪命。

    誰也沒有想到,這是大瘟疫的開始。短短几周,從這座邊境小城市到哈爾濱、長春、奉天,越來越多的人染上了這種“怪病”。

    就這樣疫情席捲了整個東北。。

    這種傳染病有兩個特點,一是傳播特別迅速,二是致死率特別高,一旦染病,幾乎必死無疑。瘟疫感染者會引起頭疼、胸悶、發燒、乾嘔……最後會窒息死亡,死後面板呈青紫色。一時間人人自危,不知所措。

    當時日俄以保護僑民為由,威脅清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將不準華人參與防疫,他們想要的是控制東北三省。

    可以說,這不僅是一場保衛人民的戰爭,也是一場保衛國土的戰爭。

    此時的清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中,他們急忙委任了一個醫官去東北領導防疫工作。

    這個人就是伍連德。

    伍連德出生在馬來西亞一個華僑家庭。兄弟姐妹眾多。由於他的刻苦勤勉,他獲得了去英國留學的機會。

    他成為了英國劍橋大學第一位中國醫科學生。獲得了劍橋大學醫學學士後,伍連德開始外出考察研究,先後去英國利物浦熱帶病研究所、德國哈勒衛生學院以及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進修。

    這段歐洲遊學經歷讓他掌握了很多流行病學知識。

    24歲,伍連德成為了一名準醫學博士。之後,他回到了馬來西亞開辦了一傢俬人診所。

    直到1910年12月中旬開始,東北爆發疫情,吉林、黑龍江死亡了39679人。

    清廷派他去主持大局。伍連德二話沒說,立即答應。

    這個時候的東北氣溫零下二十度,哈出一口氣都能結成冰碴。

    病毒是什麼?傳染的源頭在哪裡?傳染方式是什麼?

    這些都無從得知。伍連德要調查的問題有很多。他帶著自己的學生在滿洲里找到了客棧死去的病人。

    這是中國第一例現代人體解剖。

    他們在死者的身體裡,發現了大量的鼠疫桿菌,最集中的地方是肺部、心臟組織和血液,伍連德斷定病毒可以透過呼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伍連德將它起名為“肺鼠疫”。

    透過不停的調查,他們繪製出了鼠疫的傳染路徑。從滿洲里開始,經齊齊哈爾、吉林、哈爾濱、雙城、長春、瀋陽、新民、錦州、天津、北京、秦皇島、濟南,當疫區的捕獵手和民工坐著火車回家,他們將病毒沿路傳播出去。

    如果任由疫情發展,後果不堪設想,中國恐怕將毀於這場鼠疫。伍連德當即部署措施,嚴格管理滿洲里到哈爾濱的貨車,請求準備醫療用房,配備更多的醫護人員,湊集款項,以做防疫之用,設立防疫醫院和隔離營等等。

    他也深知單靠東北的力量,難以控制病毒傳染,於是伍連德將自己調查的結果上報。清廷徵召全國醫生和護士,前往東北協助他防疫。

    當時有位法國醫生叫梅思耐,自認為年紀大,經驗多,請求取代伍連德,他和其他外華人一樣,不認可伍連德的肺鼠疫結論。

    幸好上面管事的人頭腦清醒,沒有答應梅思耐的請求。後來這位梅大人去檢查病人,依然心大,不帶口罩,結果被感染了,客死異鄉。

    梅思耐的死,讓大家對伍連德的判斷心服口服。上級給予伍連德全力的支援。

    在這場抗疫大戰裡,伍連德提出了很多防治方法,澤被後世。

    第一個是防疫口罩。

    鑑於肺鼠疫具有強烈感染性,可以透過人傳人之間呼吸傳染,伍連德發明並命令趕製了大批口罩——一種特殊的加厚口罩。

    9寸普通的外科紗布,剪成3尺長。每條順著折成雙層。最後還要在上下兩片紗布中間,夾上塊4寸長,6寸寬,半寸厚的消毒棉花。製作簡單,費用也較為低廉。

    戴口罩救了很多人,也讓很多救治人員免受感染。

    第二個是用公筷。

    他發現華人很喜歡聚在一起吃飯,並且共食一盤菜。這樣很容易互相感染病菌。從衛生角度來看,應該採用西方的分食制。

    可是分食制很難被中國老百姓所接受,他想到一個妙方法“雙筷制”,即為每位用餐者準備兩副筷子,一副取食,一副入口。

    如今現在的餐桌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公筷,不至於吸入別人無形中留下的唾沫。

    第三個是火葬。

    鼠疫桿菌一般在0°—45°就可生長,在冰凍的屍體上可以生存數月。伍連德擬定了集體火葬的規定。但這條執行起來非常難,因為華人歷來採用土葬,火葬無疑是褻瀆傳統。

    伍連德想來想去自己說不動老百姓,不過如果皇帝下聖旨,老百姓肯定是不能拒絕的。他上奏皇帝請求下達這條聖旨。皇上批准了他的請求。

    就這樣,伍連德指揮著三千防疫大軍,夜以繼日地戰鬥在防疫一線。

    這場鼠疫波及五個省,共奪走了六萬多人的生命,其中以黑龍江和吉林最重。

    由於伍連德對疫情的科學判斷,有條不紊的組織,加上當局的信任和配合,1911年4月底,東北肺鼠疫全部被消滅。僅用5個月時間,在那個醫學並不發達的年代,中國取得了抗疫勝利。

    伍連德受到了全國乃至國際社會的稱讚。梁啟超評價說:“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東北防疫回來後,伍連德東奔西走,籌建了東三省防疫事物總管理處,這是中國最早的防疫機構。在他的主持下,東北建立多個地方防疫站、培養專業的防疫隊伍。

    伍連德謀一時,更謀萬世,這些工作在後來的疫病流行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37年日軍侵華後,伍連德建立的醫院、機構大部分被摧毀。伍連德離開他奮鬥三十年的中國,回到馬來西亞。他漸漸淡入了華人視野。

    在馬來西亞,他開了一傢俬人診所。當他垂垂老矣時,人們不知道這個人輝煌的戰績,他曾在東北挽救過百萬人的性命。

    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這樣寫道,

    那些歷史的尖峰時刻都需要太長的醞釀時間,每一樁影響深遠的事件都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

    就像避雷針的尖端匯聚了整個大氣層的電流一樣,那些不可勝數的事件也會擠在這最短的時間內發作,但它們的決定性影響卻超越時間之上。

    這群星閃耀的時刻——之所以這樣稱呼這些時刻,是因為它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散射著光輝,普照著暫時的黑夜。

    我們不應忘記曾經有這樣一個人,宛若星辰,普照著東北的黑夜。

    伍連德,國士無雙。

  • 7 # 史聃

    歷史很多時候是公平的,它公平地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功過是非;歷史有時候又是不公平的,王侯將相即使沒有什麼說得過去的功績,依然容易被人們傳頌,而真正造福於大眾的一些人,卻反而逐漸被人們淡忘。

    伍連德,這個已經讓華人感覺陌生的名字,它所代表的那段歷史不應該被忘記。

    1910年12月,一場源於沙俄的肺鼠疫,從貝加爾湖地區沿中東鐵路傳入中國東北地區,接著以哈爾濱為中心迅速蔓延,短短數月便波及多省,致死人數超過6萬,其中僅哈爾濱市就死亡5272人(當時全城僅10餘萬人),而且很多人都是舉家身亡,一人染病,很快就會導致全家喪命。

    這一年,是清政府即將走下歷史舞臺的倒數第二年,近代以來,清朝的統治者在大多數考驗面前,都沒有交出合格的答卷,所幸在這一次危機來臨之際,卻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擔任外交部右丞的施肇基向朝廷舉薦了一個人,也就是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副校長)的歸國華僑、劍橋大學醫學博士伍連德。

    清政府很快作出決定,任命伍連德擔任全權總醫官,到東北領導防疫工作。這一年,伍連德年僅31歲,但熟諳細菌學、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學,足以負起重任。

    臨危受命之後,他不避艱險深入疫區,冒著觸犯法律的風險,偷偷解剖了死者的屍體,從而首先認識到:從沙俄傳到東北的這次鼠疫,不是一般的鼠疫,而是罕見的可以透過唾液傳播的恐怖肺鼠疫!

    眼見人們包括外國醫生和護士,在疫情中都不加防護,伍連德認識為這非常危險,於是他發明了一種紗布口罩,這也是中國首次為防止疾病傳染而改造發明了醫用口罩。

    這種口罩由兩片紗布夾一塊吸水藥棉組成,成本低廉,卻效果明顯,迅速被民眾接受,後世稱之為“伍氏口罩”。

    不過,一時之間,死亡人數卻沒有降下來。伍連德透過追索鼠疫流行路徑,得出重要結論,未加火化的患者屍體,會成為新的傳染源。然而,自古以來,華人講究入土為安,要想對屍體進行火化,難免要遭受重大的阻力,時任外務部部長的滿清權貴那桐就公開詛咒伍連德是騙子。

    所幸,這時候掌握拍板權力的攝政王載灃,再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力挺伍連德,成為載灃政治生涯中少有的閃觀點之一。

    隨著加強鐵路檢疫、隔離疫區、火化鼠疫患者屍體、建立醫院收容病人等多種防治措施的一一實施,奇蹟出現了,死亡人數很快降了下來,到1911年3月,哈爾濱因為鼠疫死亡的人數降為0,至此,疫情終於被控制。

    在當時那樣嚴重的局勢下,伍連德用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撲滅了一場震驚中外的鼠疫大流行,頓時國內國外,交口稱讚。

    1911年4月,在奉天召開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中、日、英、美、俄、德、法、意、荷、奧、墨等11個國家的醫學專家參會,伍連德當選為主席,並系統介紹了中國這次防治鼠疫的經驗,得到與會各國專家的高度稱賞。

    此後的歲月裡,伍連德又分別組織撲滅了1919年、1920年、1926年、1932年在東北、上海等地爆發的肺鼠疫和霍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看《囧媽》了嗎?你們打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