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兆勇88
-
2 # 使用者6909244029891
“素質教育”這個概念是針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題海戰術應對考試”的當時現狀提出來的。對警醒學校教師,改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質量有促進作用。但因為只是行政口號,並沒有一套理論方法體系,教師沒有抓手,便不能深入推行。
-
3 # 緣滅世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停留在應付檢查上,不過可惜的是,這正好是整個中國大現狀!素質教育更多的應該是培養孩子的三觀與社會道德準則,更需要的是家庭,社會的言傳身教!可是現代社會中有幾個人能真正願意,就算有,展現自己真正的三觀。並且社會道德準則,由應該由誰說了算呢?
其次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不會消退,原因很簡單,資源的有限性,如果人人都可以過上平等的,富裕的生活,那時候應試教育的需求性也許會降低不少。
那麼現在如何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需要的方面太多了,真的很難做到兩全其美!我思考了很久,兩點灼見:
2.保持上升渠道的公平性,資源需要搶奪,但是能者居之,但是同時做好正面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們知道需要努力,不過那些花哨的心靈雞湯宣傳就不要了。
題後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本人並沒有想的通很多方面,這個問題太大了!大到讓人難以想象!
-
4 # 中小學教育者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應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不能考試的素質教育是站不住腳的,同樣,不含素質教育的應試教育也不長遠。
因為:
-
5 # 雪地葬花被盜號了
看上去爭得對錯,其實爭的是利益。我就問應試教育會放棄到手利益麼?不會的。所以只有你死我活的內耗下去,沒有平衡那一天的。
-
6 # 馬井山172
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為上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為實現教育方針,在課堂教學中要同時兼顧“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個人認為:素質教育是目的,應試教育是手段,課堂教學是過程,且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沒有嚴格界限,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個人認為:文化素質,科學理論素質,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素質,是人的重要素質。沒有好的學習成績,專業水平不過關,何談素質?我們國家的中考、高考儘管有這樣或那樣不足,但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拼爹。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
7 # 青松51990801
把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說事者非蠢即壞!素質教育是目的,應試教育是手段,連最起碼的應試能力都不具備,何談素質!
-
8 # 黑與白001
需要兼顧經濟發展地區性差異,和區域性環境差異。不得不承認經濟發展不均勻也同時影響著教學質量方式也存在著教學區別。在經濟高發展區域應該提高素質教育學校的密度,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應該注重基礎教育學校的普及。做到按照社會環境,工作性質。質量要求。兩者兼顧。用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分佈比例來滿足教學需要。
-
9 # 布穀鳥305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分不開的教育方式,並不是說中國有了考試,就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實踐的訓練!毛主席早就給中國教育制定了教育方針,要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而上到教育部,下到學校和老師,都是按方針去教書育人的!考試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水平,也是檢驗老師教學的成果!這並沒什麼值得非議的!升學考試其實也是必要的,小學升初中成績如何?初中升高中學生成績的差異,老師要掌握,才能因人施教!高中升大學的考試也是必要的,不可能人人上大學,國家沒這個條件,不可能人人上大學,成績上不去的上大學,也學不了大學的教材內容,達不到畢業標準!社會上的招工招幹,擇優錄取,這也無可厚非!為什麼有的人出於什麼目的,總否定考試,說什麼素質教育,好像現在的教育者都是白痴,只懂教書而不育人,這種人真太自以為是!
-
10 # 高大大3444
謝謝邀答,我一直認為素質教育包含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一個人的應試水平,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道德及審美素質。世界各國選拔人材大多釆取筆試與面試的方法。可見應試教育是多麼重要,直接關糸一個人的一生髮展,因此不可偏廢。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提倡全面素質教育,反對為提高某種素質如追求文化知識應試水平素質而破壞學生另一種素質的教育。本人陋見,僅供參考。
-
11 # 觀影說事
社會用孩子的應試教育成果考核教師“素質”的高低。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不應該對立的,也不是相輔相成。我們百度一下”素質教育”這一詞彙就可以明白素質教育應該是包括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不僅是應試教育披五顏六色的外衣的高檔版,也是具有深刻內涵和意義最好的教育模式。
文化改革或教育改革在中國近代上一直都有進行,胡適、陳獨秀等時期的新文化運動,1958年的漢字拉丁化方案,80後經歷高考文理分科等,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為社會提供更高素質的人才,都是奔著”素質教育”去的。
所以我們的教育有素質教育就夠了,應試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分量會越來越青。
-
12 # 教育反思者
既然是培養勞動者,不是要培養精英大才,那隻要能做事就可以了。無需教學生思辨,無需教學生鑽研。怎麼教都無所謂,絕大部分人都是一個模式。萬一不行,用人單位還有培訓班。
-
13 # 海闊天空007
個人認為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形式,是從屬關係,二者之間很難達到平衡,只能是相對以前而言達到某些平衡,比如初升高,國家可以辦一些高水平的中技學校和一些特長培養的學校,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可以有多種選擇。
-
14 # 新鮮陽光793
學習書本知識之外的課程要安排:音樂課,琴棋書畫課,體育課,體操課,安排:讀書討論課,講故事的演講課,助人為樂課的實踐課,幫助學習差的學生的學習交流課,幫助困難學生的生活學習課,為家長家庭想幹點什麼的段練課,為學校做好的公益課,星期六星期天講衛生洗衣服,擦桌子,擦地板的勞動課,幫助爺爺奶奶老人,小孩子的尊老愛幼課!這些都是具體素質教育,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讓自己的學生要知道,不參加一項活動你就體驗不到其中的了趣,與快樂!
-
15 # 寵著玥寶寶
兩者之間本就是辨證統一的關係,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非要把它們對立起來。
確切地說,任何教育都是在培養人的素質。而任何教育也離不開應試。提高人的素質是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應試是培養和檢驗教育成果的唯一方法和方式。一個沒有應試知識和能力的人,哪會有什麼素質?。離開了應試,又用什麼方法去確定一個人有沒有素質,有沒有才華,有沒有能力?離開了應試,素質教育就只能是皇帝的新衣,就會弄出無數個濫竽充數的東郭先生。比高分低能更可怕。
要想做好平衡,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特別是加強德育和體育,但中考和高考都要裸考,不能有任何加分,以確保公平公正,有特長的社會應為其另開上什途徑,以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總之,為適應社會發展,教育應走多元化道路,儘量提高各種技校的教育水平,併為其畢業生創造一個好的,無岐視的社會就業環境。讓各行各業的人都能活得有尊嚴,有成就感。沒有了太大的貧富差距,沒有了各種岐視和不平等,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所有現在的一切教育問題便都會迎刃而解。否則,只能越改越糟,越弄越亂。
-
16 # 雲鶴凌空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區別“應試”和“應試教育”的含義。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內涵也是不同的。
應試,是所有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必不可少一個環節,沒有應試這個環節,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沒有應試環節,便不能客觀公正地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利於“教學相長”。
“應試教育”則不同,它特指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一種現象,它扭曲了學校教育的本來功能,把完整的學校教育,扭曲為純粹的課堂教學,並進而演化為了“應試”而教學,從而放棄了對學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只看考試成績,無論老師學生,均以成績高低論“英雄”,偏離了學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因此,這個概念是有明確的針對性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對“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責任感,主人翁意識,團隊精神,道德意識,誠實守信,等等,“素質教育”便應運而生。最早提出“素質教育”概念的,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凱洛夫。在他的理論裡面,“素質教育”是個廣泛的概念,根據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他認為,社會對人的要求,除了知識之外,該必須具備各種必備的素質,比如生產技能,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合作精神,道德精神,學習能力,等等。
在他之後,又有教育家提出繼續教育(也稱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理論,創新教育,並把學習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因此,學校教育作為教育的主要形式,從長遠的角度看,作為社會不斷髮展的奠基工程,理應將知識教育,學習能力教育,“應試”教育,創新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主要是創新意識而不應該是創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質教育有機結合,不能偏廢。
但是,在現階段,這只是一種理想的學校教育狀態。如此看來,中國的基礎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17 # 使用者369966854458
人生要應試的問題太多,可以說一身都在應試!所有的教育或自修都為應試作準備,怎麼就拿幾個人為提出的概念糾纏不清呢
-
18 # aoe208736626
其實這不過是文人的空泛罷了!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素質?真正提出這口號的本身素質就值得懷疑!教育本身就是教書育人,考試是檢測教書的唯一途徑,不考試,你拿什麼判斷?而育人,不僅靠學校,更靠政府和社會。比如扶倒地老人,老師教我們扶,社會教我們不扶,這時候起關鍵的已不是學校,而是政府!政府是不是做到了公平正義揚善懲惡,直接決定了人們的取捨。所以,一個政府能不能是非分明,是社會風氣的標尺,一個彭某案,能倒致數以億萬的視而不見就是例子,政府不能清政廉明公正無私懲惡揚善,談素質教育就是混蛋扯蛋最終完蛋!
-
19 # 九萬里5166
都是一些“磚家”瞎起鬨,不停地操縱什麼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無論“磚家”們怎麼說,教育都是為了人能力的提高,為了迎合西方的說辭,我們的“磚家”們煞費苦心,這些年不停地鼓吹什麼什麼教育,就是為了爭奪話語權,爭奪教育的主導權。
-
20 # 智慧改變命運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首先需要澄清一下概念素質是指事物的本質屬性。比如鐵是金屬,不管如何處理都成不了木頭但可以透過元素調整,熱處理調整成為鋼,合金鐵等。
素質教育應該是素養教育。
教育的核心目標:培養合格公民。教育的內容: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職業素養,且在公民教育的各階段要求不一樣。
教育方式與教育成果考核 因才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但一對一目前社會成本不支援。
素養教育在現實教育教學環節還只能是優先普適教育,然後透過集中普適教育+個性化輔導/個性化發展來實現全員與個體的統一。
傳統教育教學方法重視知識資訊的傳播而且是單向傳導為主,被稱為填鴨式教育!
現代社會,知識資訊遍地都是,學生獲取知識資訊的渠道與方式不再是單一渠道。
這就要求在學生的不同教育階段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1.小學四年級以前以應試教育為主參與式教育為輔,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興趣,獲得獲取知識資訊的渠道,明白教育教學的目的與目標等!
2.小學四年級之後,應以指導性,互動參與性教學為主,以校內外(學校和家庭)個性化教育為輔實現。
教育成果考核考核方法與考核指標的導向確實會誘導學校,家長,學生的教育價值取向。
教育教學的成果是:知識資訊的掌握,知識資訊綜合應用能力。
考試是考核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才有了應試教育之說!
知識資訊應用能力是步入社會作為職業人最重要的專業素養。
總結只有公民素養教育,沒有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被異化是教育功利化宣傳的結果!
不是取消應試教育,而是細化教育教學成果的倆個方向——知識資訊掌握水平+知識資訊綜合應用水平細化考核方法。
在不同教育教學階段側重不同!
回覆列表
教育應該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至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都是側重點不同,如果說過分重視應試教育或者說過分重視素質教育,忽略應試教育都不正確。
應該站在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和因材施教的基礎之上來選擇和培養人才這樣才能從戰略上正確對待教育!
當然了,從國家高考改革到本世紀初,基本上以應試教育為主,所以最近提出素質教育應該是對過去強調應試教育忽略孩子全面發展的一種糾正,如果說高考指揮棒不改,素質教育很難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