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ah888
-
2 # 蝶影35
這就是典型的理論與實際,理論上不設重點班,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但是誰都知道的,每年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教學任務和升學任務,保證升學率,有些學校如果達不到第二年就會被冷落,各種需求一直拖拖拉拉不下發,上面認定你們學校教學能力不行,所以理所應當各項福利需求優先其他學校,因此,很多學校為了保證升學率,保證自己學校能順利運轉,就會私設重點班,並且開大會統一口徑,領導怎麼查也查不出來,暗箱操作,總有發現不了的,所以嘛,這就是原因
-
3 # 十畝桑田
應試教育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提高名校的升學數量,分班便於集中學校的優勢資源。名校升學人數增多更易吸引好的生源,更能提升學校知名度,效益好了,名也有了。所以這是利益驅動的結果。
-
4 # user4336702291475
每個市縣分重點班,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保今後好的生員,老師能夠多拿獎金等等,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大家心知肚明,單獨說的問題,那就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有能力有關係的家長急迫想讓孩子去的重點辦理重點班的任課老師更是在學校裡邊也是競爭非常激烈,這樣的情況下,學校有利,老師有理校領導更是有利益,既然是對各方面都有利,那學校的為啥不這樣做呢?哭都哭了,想哭的只有家長還有學生。
-
5 # 湖哥書影
有句話說,存在即合理啊。不合法,但它還是會存在。
(網路配圖,下同)
雖說教育局禁止分重點班,但學校的校情不一樣,加上各縣市的競爭非常激烈,於是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出來了。
為什麼不讓辦重點班其實主要是考慮教育公平。但是假如縣城,尤其是小縣城的學校考不出好的成績,那麼對家長來說,本身也不公平。大城市裡的很多孩子都有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很多小縣城的孩子,他們本身天賦很好,但是卻沒有很好的老師、教學條件來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
於是學校為了競爭,教育局為了競爭,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各種競爭中勝出,這樣重點班就出來了。
要消滅重點班,其實難度還是非常大的。辦法不是沒有,比如讓所有的教學資源都變得優秀起來,老師的配備全部是優秀,不再是好中差,這樣家長和孩子也不存在去挑選教育資源的問題。重點班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土壤。
大學錄取實行寬進嚴出也是一種辦法。現在我們國家採取的是嚴進寬出模式。只要高考擠獨木橋,擠過去了,大學就可以悠哉悠哉。如果實行寬進嚴出模式,則孩子和家長都沒有必要為升學而憂慮,真正該憂慮的是能否學到真實的東西。
有真本事才能長盛不衰,消滅重點班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啊!何況這東西也不是毫無意義呢。
-
6 # 厚德載物lxw
“重點班”這個詞由來已久,不僅僅有重點班,以前也出現過重點學校,如重點大學、重點高中、重點初中、重點小學,甚至重點幼兒園。
現在為什麼教育局要禁止分重點班呢?學校肯定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放在了重點班裡,而且安排了優秀的教師;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都集中在一個班裡,而且安排了教學水平一般的老師。這樣就造成了兩極分化,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好,成績差的學生將很難有翻身之日,學生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機會,人權得不到保護,家長對此極為不滿,社會也極不贊成這種做法,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所以,教育局一直極力禁止分重點班,讓每個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
既然教育局禁止分重點班,那麼,為什麼各縣都暗自分重點班呢?原因就是為了提高升學率,為了學校在年終考評中得到好的成績。分好了重點班,學校就能安排優秀的老師全力抓成績,班裡充斥著濃濃的競爭學習的氛圍,成績會有明顯提升,這些學生是準備升入“重點學校”的。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被集中在了一塊,他們畢業後大都升入職業學校或落榜進入社會,從此人生將進入另一個軌道。
我們要支援禁止分重點班這一舉措,學習成績不是一個孩子的全部,教育孩子們怎樣做人才更加重要?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優質教育能夠惠濟到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成長為一個真真正正的人。
-
7 # 郭老師說語文
我覺得各縣都暗自分重點班,沒有什麼不可以。
分層教學的理念的具體運用
現在生態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下發各類通知,禁止中小學進行排名、評比,小升初,有的地方等同於免試入學,初升高,從最終的結果看,和免試並無兩樣,儘管如此,初中之間,高中之間,尤其是在招生宣傳時,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大會表模時,最終還是以成績論英雄,所以,對教師,對學校的評價體制不變,老師之間,學校之間的明爭暗賽就不會停止,而學生呢,基礎有好壞,稟賦有差異,如果不分出個重點和普通班來,老師授課就是一個大問題,同樣一節課,基礎差的吃不了,基礎好的吃不飽,怎麼辦?老師畢竟是人,不可能再為基礎好的另開小灶,為基礎差的再補上課,怎麼解決?分層教學,而分重點班與普通班就是一個很好的,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招攬好生源的一把利器
現在的家長,對待孩子的上學方面,有一個很奇妙的攀比心理,不論成績好壞,不論孩子接受與否,孩子上學就進宏志班、重點班,即使按成績孩子分到普通班,也得託關係,走後門把孩子調到重點班,他們覺得,孩子一進重點班,就彷彿一隻腳跨進了大學校門似的,家長臉上也貼了金似的。而學校呢,就抓住家長的這種心理,在各個級段分重點班、普通班,力爭收到相對好的生源,在未來的升學中,學校間的評比中多一份資本,更多一份保障。
另外,還有便於學校管理,重點班的在一個地方,普通班的在另一個地方,學校提前做好了教學區域的區隔,據學校領導說,這樣做,一則對學生好管理,二則對教師好管理。
-
8 # 兔子侃大山
這是個普遍現象,一個學校是一所名校靠的是什麼?是成績
禁止分重點班不是教育局禁止的,而是教育法禁止的。學校不得以任何名目來分重點班。
但是執行起來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我們都知道,一所學校想要發展好,首先得有生源,我知道我們這邊,一提到高中,都說一中和四中好,為什麼?因為人家教學成績槓槓的。
分了重點班,學生棒,老師配備棒,高考的時候可以出人才。學校名聲大大提高。名校就誕生了,招到的學生就更加優異。
都說是考核機制出了問題,我不以為然。
我認為是傳統觀念的原因:一直以來,上了大學就有好的工作。這是人們的普遍想法。我認為教育需要常態化,是提升自己素質的一個過程,而不是自己追功逐利的獨木橋。校長辦學理念需要調整。一個人的業績不是光看你做了哪些表面功夫。 -
9 # 秦山談教育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分重點學校重點班才是對學生真正的公平教育。
大家好我是秦山之巔,從事初中英語教育20多年。這20年來,從分重點班到禁止分重點班到現在主管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許是和各個時期社會需求不一樣吧。
每個縣市,每個學校中考高考都會排名,排名靠前的,獎金名譽統統都有了,而排名靠後的學校,最終連生源都沒有,這可能是學校分重點班的主要原因吧。
分重點學校重點班級,對學生是有好處的,把學習層次不同的幾十個人放在一個班級,會讓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而分了重點班級重點學校,對孩子是一種激勵,在學習的時候,就有一個目標。
其實很多學校這設定重點班的時候,都是動態的,就是以每個學習期末考試成績為依據,再重新調整,社會也是這樣的,優勝劣汰,不是嗎?
-
10 # 青苗計劃
這是公平與合理的碰撞。
教育公平要求每個適齡孩子都有機會接受和享有一樣的教育和教育資源。這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標和政治正確。
教育合理要求基於個體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以求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都沒錯。教育公平是方向,教育合理是方法。
-
11 # 青蔥suiyue
一些人才是必須透過高考的獨木橋選拔的啊,要不然怎麼選?所以重點班很正常的啊。天天打壓這個,那個的,有什麼意思?每天上班無聊的。還是需要體現自己手中的權利和權威,要不然你自己像個吃乾飯的,沒有存在的一點價值和意義,所以要出來發表點什麼意見,感覺自己還活著,需要大家去關注下你的存在。
-
12 # 饕餮視聽
教育局禁止分重點班是為了教育的 公平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有不少學校是分重點班的。
我以前上的高中是縣裡面的重點高中,在高一、高二的時候是不分重點班、普通班的,但是在高三的時候就開始區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高一、高二的時候每個年級有20個班級,每個班級有60多名學生;到了高三的時候因為有補習班的存在,所以全年級有27個班級,其中理科方面有4個補習班、8個重點班、6個普通班,其餘的十幾個班級是文科、藝術班級。感覺是否區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在高三這樣重要的一年這樣的區分特別的重要。
1.教師教學.
一般能在全縣最好的高中教高三的話,都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認可,而假如能教補習班、高三重點班的老師則是十分優秀的教師了,學校一般會根據全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來篩選最優秀的教師去教高三重點班,所以在師資方面不用擔心。
2.學習氛圍.
在重點班裡面的學習氛圍那是相當的好的,大家基本上每天都在比學趕超中進行的,有了問題了都能及時的請教老師、同學,班上每次考試的成績排名的競爭都是十分激烈的。就拿我來說,基本上每天心裡面想的都是學習方面的事情,每天上課基本上都能保證昂揚的鬥志,課間時間及時的出去走走放鬆一下心情,晚上自習休息時間去操場上轉轉,然後就回教室繼續奮鬥。
3.調皮學生.
因為我身高原因高一、高二的時候基本上是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的,那時候班上後面三排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比較差,經常是有上課在後面說笑、看小說、睡覺的,甚至還有自習課悄悄的跑出去上網的,有時候上自習課的時候後面幾排講話聲音大的簡直都打擾到自己的學習了,我都是強烈的剋制住了,一心的學自己的,那時候我就在心裡面想到了一句話“出淤泥而不染”。到了高三的重點班,後面幾排的學習氛圍雖然也不是特別好,但是要稍微好一些,至少沒有那種自習課講話那麼大聲音的、沒有自習課悄悄出去網咖的;後來我使用了“計謀”把自己的座位排到中間位置了,從那以後我的學習成績迅速的上升了,畢竟班上學習比較好的同學都在中間靠前的位置,問問題的話十分的方便。
4.淘汰機制.
當時理科班的8個重點班、6個普通班是施行淘汰機制的,也就是根據某次月考的成績來決定是繼續留在重點班還是去普通班,這也就促使重點班稍微靠後面的同學加緊努力的學習,而普通班的學生也在加緊的學習爭取能考個高分到重點班去,重點班、普通班的教學質量、學習氛圍差別很大,所以大家都想去重點班去,這就形成了一個好的良性淘汰機制。
5.高考機率.
重點班的學習到底是厲害的,那時候高三班上總共有70多學生,最後二本以上考了50多個,一本以上好像是考了接近30個,班上有不少是考入985、211高校的,比如有考入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長安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廣西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安徽大學,還有像考入西安郵電大學、陝西中醫藥大學、西安醫學院、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財經學院、商洛學院、青島大學、成都師範大學、黃山學院、咸陽師範學院這樣的普通一本、二本高校;當時我住的宿舍裡面是10個人,裡面高考的情況也是十分喜人的,10個人考了9個二本以上的,而那位當年沒有考上二本的舍友也在第二年補習的時候考入天津科技大學,也就是宿舍裡面10個人最後都是上的二本以上大學。
-
13 # 九鬥學生心理
重點班可以有很多個替代的名字,比如:實驗班、試點班、招生辦、強化班,甚至有的學校連名字都沒有,在某個代號的班級,所有的學生成績都是年級的前幾十名。
教育局禁止分重點班是考慮輿論、政策、兼顧公平等若干原則,但是他們一邊喊著教育公平,一邊在各種考量時拉出來的全部是學生的成績,特別是優秀率這一指標,所以從政策到執行,總是存在很大的偏差。
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對老師來說,更便於教學工作的展開和管理,老師、學校、政策制定者都明白這一點,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又喊著教育公平,最終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會鼓勵像尖子生傾斜更多的資源,這和應試的現狀有關。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生存之道,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和學校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是否有決定性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家庭能夠給予孩子的,能夠幫助孩子成就的高度各不相同,所以對於很多在體制外教育環境中,不同經濟實力的家長對教育的訴求/金錢支付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大家對體制內教育的訴求也千差萬別。
沒有絕對的公平,老師希望教好學生,但是更希望所有的家長能夠更配合老師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就對老師配合這件事上,不同的家長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家長能做的,能對抗環境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讓他們在各種“潛規則”中能走的更順暢。
-
14 # 波羅密2
這是個很普遍,是很現實的事,簡單分析一下原因:
一、在更好的評價機制出臺之前,應試還是當前學校的重點。還是應試教育造成的。
二、對學校的評價,有重要的一項是升學率,或整體成績。上級一方面要成績,一方面不讓分重點班,自己和自已扯淡,主要目的是不想擔責任,下面的學校為了在整個區域的排名,或提高學校聲望,於是,偷偷分班,當然也冒了被舉報的風險。主管部門也清楚,只要不出事,假裝不知道。
三、分重點班有利於分層教學,特別是培優,現在社會評價學校是以升學率為主,這也是一個原因。
四、個別領導急功近利,想做出點成績,為升遷打基礎。
當然不止這些!
-
15 # 空山畫雨
本人認為禁止重點班是照顧一些學生,應該是家長的自尊心。但是重點班的學生如果被問題生影響可能制約特長生的發展,極有可能一個改變世界的人才被泯滅。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設定重點班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種方式。
-
16 # Anop
我們不叫重點班,我們叫甲乙丙丁班。90分以上去甲班,80分以上去乙班,70分以上去丙班,60分以上去丁班,其他上課喝酒的,嗑瓜子的,玩手機的,玩遊戲機的,分成一個班,電視講課,愛聽不聽,省得家長有意見!“ 你有玩耍自由,我有學習自由,互不干擾,皆大喜歡”
-
17 # 成小崧
教育局是政治考慮,安撫下社會情緒;學校從實際出發,是務實考慮。
兩者求得一個平衡,從大局來看,不至於使教育優質資源過於集中,又可以解決學生層次不均導致的不利於教學的難題。
總之,矛盾中求平衡。
-
18 # 途蟲的百味人生
高中不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所以大家對高中分重點班普通班習以為常,見慣不怪了。大家的爭議些在初中階段,雖然三令五申義務階段不準分重點班普通班,但相當多的學校都在或明或暗地分重點班,只不過名稱不同罷了,有的叫實驗班,有的創新班等等,本質上都是重點班。
為何屢禁不絕,因為各取所需。首先從學校這個角度看,分重點班是吸引優質生源的最重要手段,尤其是普通學校,如果不分重點班,那麼僅剩的幾個尖子生很有可能立刻流失。我六月份參加學校新生錄取,不少家長直接問學校有沒有分重點班,說自己孩子成績很好,希望進學校重點班,而剛好我們學校不分重點班,有位家長帶著孩子轉身就離開了。我能理解家長的想法,其實身為一位老師,我是支援分重點班的,因為我相信因材施教才是最大的公平,對基礎好的,基礎薄弱的孩子都公平。十年前我帶過一個C班,那時嚴格按照成績分班,我帶基礎很差的那個班,這樣的班還有5個。有很多人說分快慢班會讓基礎差的學生有自卑感,會挫傷學生自尊,我不這樣認為,那個C班因為能做到因材施教,所以進步明顯,陽光燦爛,充滿歡聲笑語,那是我帶過的最好的班級。後來學校不再分快慢班,說實話,老師越來越累,效果越來越差。最後從家長和學生角度看,也有需求。以上回答僅供參考,不足之處,請指正。
-
19 # 傑瑞戰湯姆
就拿喝酒來比喻好了^0^~,你讓七個每人可以喝二斤的和一個只能一兩的座一桌,然後規定每人最少一斤半,誰痛苦;然後顛倒一下,讓七個一杯啤酒就喝醉的和一個每天不喝二斤酒就不能過的人一桌,然後規定誰都不能喝酒,誰痛苦。當然,實際情況不會相同。你們就當一個笑話看看好了。
-
20 # 抱撲若拙
這是所謂“公平教育”、“快樂教育”的荒謬。
1、優質教育資源(包括學校、教師)是稀缺資源,把稀缺資源用於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是效益最高的。這是基本的經濟道理。浪費稀缺資源是學校這種教育效率機構最不該發生的事。
2、學校生活最怕的是孩子在學習上的努力,對他們的現實生活沒有真實的影響。人民公社與包產到戶的效率差異就在這裡。孩子在學習,讓學習真正改變孩子生活,學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分班分組,在不允許公開分數比拼的情況下,是最直接的讓努力產生生活差異的方法。建議教育部門好好讀讀“駭客與畫家”的第一章和喬希·維茨金 “學習之道”。看看學生努力學習沒了現實改變,在學校會出現什麼?校園凌虐現象的根源機制是什麼?在目前義務教育中取消分數公開、取消分班分校等基本手段後,大量出現校園凌虐現象,能怪孩子還是教育管理出了大岔子!中國本來有很好的教育傳統,被誰忽悠到現在這種路上,他們的精英教育是這樣嗎?
3、教育是有目的的,不是考慮建立積極向上的教育氛圍,孩子有努力學習的直接動力嗎?靠家長解決學習動力問題,會造成社會階層固化。這種道理很簡單。那麼普遍教育讓社會長治久安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消失了。如果繼續下去,在知識獲得越來越簡單的網際網路時代,學校還有多少用途?
回覆列表
上面的政策從出發點是好的,為了的部分學生著想,不會讓成績差的學生有心理負擔,但是到了各縣,我想學校重點抓一部分學生也是為了能出好成績吧,畢竟如果哪個學校考試重點大學的學生多,學校老師的待遇會好起來,也能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報名,學校的聲譽也會跟著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