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滄浪99

    《觀田家》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寫的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五言律詩。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該詩語言平實,絕少雕飾,是詩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場上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的揭露與抨擊,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悽楚與悲哀。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 “微雨”二字寫春雨,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總寫農家耕作。“幾日閒”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具體寫農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寫農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可見時間之長;從空間來講,也是十分廣闊的,既有田地、場院、又有菜圃、澗水。另外“俱”字將農夫忙碌無一人輕閒點出,“就理”又寫出農夫雖忙,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這四句是白描手法,語言簡明而無雕飾,自然平淡,極煉如不煉。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這二句寫出了農民的勤勞樸實。

      “侖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在前面鋪敘農忙之後,突然轉筆寫到農夫的無糧與徭役之苦,筆墨雖樸實,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間,此二句可使讀者縱觀封建社會農夫被壓迫之慘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講食祿不耕者對衣食父母的農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飢寒的情況慚然生愧。“方慚”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也是詩人對自己宦遊食祿生活的自責。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誇飾。

    韋應物身為一位詩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詩篇。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滁州西澗》。而《滁州西澗》這首詩,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已經學習過。

  • 2 # 幽草清霜

    唐代詩人韋應物所作的《觀田家》,是一首田園詩歌。是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五言古詩。全詩如下: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成白話的意思是:

    春雨過後,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

    農民沒過幾天悠閒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於農活了。

    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裡去幹活了,留在家裡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準備種菜了。

    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裡讓它飲水。

    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裡就覺得很是歡喜。

    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裡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

    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

    詩人透過對農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具體描述,深刻揭示了當時賦稅徭役妁繁重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自驚蟄之日起,農民就沒有“幾日閒”,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於農活,結果卻家無隔夜糧,勞役沒個完。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身為封建官吏能夠這樣自責,確實是難得的。這種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這是唐代田園詩中的一個特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優良傳統。

    題主問這首詩屬於什麼韻律?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格律,全詩共七聯十四句,其平仄是: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平平仄仄仄,中仄中中仄。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平仄平仄平,平仄中仄仄。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其第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句均以仄聲結尾,就是說這首詩用的是仄韻。“始”,“起”,“理”,“水”,“喜”,“已”七個字均屬於平水韻上聲“四紙”韻。以此可以推定這首詩不屬於近體詩,是一首古風。

    題主還問韋應物還有哪些詩作?韋應物(737~792),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不妨略舉兩首。

    如: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是一首老幼皆知的近體七絕(但屬於折腰體),押下平聲“八庚”韻。

    再如:

    《送楊氏女》

    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託令門,任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下面這一首:

    《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這是一首中規中矩的近體七律,押下平“一先”。

    總之韋應物現存五百多首詩,有古風,也有近體詩。在這裡就不能一一列舉了。有興趣可以去網上去查。

  • 3 # 毒霸一芳441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此詩為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做。是一首五言仄韻詩,韻押上聲四紙。從聯粘來看,不嚴格,所以不能算律詩,應歸為五言古風。下面再貼二首韋應物的詩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 4 # 晉唐風骨

    韋應物(737—789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時,曾在宮廷中任“三衛郎”,後官至滁州、江洲、蘇州等地刺史。

    他早年宿衛宮廷,任俠仗義,生活頗為放浪。安史之亂後,他“折節讀書”,變為閒逸清雅的詩人,對民生疾苦表示一定關心的地方官。然而,他在刺史任上,也遭人指責,說他太嚴苛、“取威於懦夫”;而他的恬淡詩風,卻常常流露出少年時代豪放的氣勢。他的代表作品《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詩說:“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很可以借喻他自己的和平而時露激憤的詩境。

    雖然他也能寫情細膩,如《對殘燈》的“幽人將遞眠,解帶翻成結”;賦物工緻,如他的《聽鶯曲》,主要抒寫閒適的胸襟,描摹自然界的風景。他對陶潛極為嚮往,不但作詩效仿“陶體”,而且在生活上也要“慕陶”、“等陶”,唐人也很早就把他的詩和陶詩並舉。但是,不應該因此而忽略謝靈運對他的影響,他的詩“煉字”、“遣詞”都有謝詩的影子,如“散彩疏群樹,分規澄素流”(《府舍月遊》);“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郡齋雨中與諸文士宴集》);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餘”(《遊開元精舍》)。當然,他還繼承了王維的那種含蓄簡約、著墨無多的手法。

    《觀田家》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寫的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五言律詩。

    《觀田家》—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這首詩語言平實,絕少雕飾,是詩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場上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的揭露與抨擊,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悽楚與悲哀。

    除了上述文中介紹的詩,韋應物的作品還有《滁州西澗》、《長安遇馮著》、《賦得暮雨送李胄》、《聞雁》等。

  • 5 # 譙叟

    《觀田家》是唐代詩韋應物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五言詩,押平水韻四紙(仄,上聲)。原詩如下: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一至四句為一個層次,交待時間節令,點出一年之農忙從驚蟄開始。五至八句為第二個層次,寫壯勞力都在田野勞作,早出晚歸,回家後還要飲喂好牲口。九至十句為過渡,呼應首句之“微雨",又承下之點題,寫農民雖忍飢受累,逢貴如油之春雨而欣喜若狂。十一至十四句,卒章見志,農民無隔夜之糧但遙役無休無止,而官員之食祿卻出自這些農民。這首詩表達了對農民的同情。

    整首詩語言平實,結構無大起大伏,平淡中寓深情。平水四紙韻,聲調先降後起,抑中有揚,非常適合詩人情感的表達。

    韋應物詩作豐富、名篇很多。如《秋夜寄邱員外》《賦得暮雨送李胄》《寄全椒山中道士》《詠露珠》等等。

  • 6 # 手機使用者墨海聽濤

    唐代詩人韋應物是長安(今西安)人,十五歲時便為唐玄宗宮廷裡的三衛郎,曾任滁州和蘇州等地刺史。任刺史期間,對人民困苦生活深感憂慮,他自己的生活也較簡樸。這首《觀田家》就是描寫農民辛勤勞作的古律詩,詩文如下: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始。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漸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這首詩共十四句,七十個字,韻腳是仄音,可見不是近體律詩,而是一首古風。該詩語言樸實無華,真實地再現了農民的繁重勞作和生活的艱辛,揭露和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平。作為一名有理想有抱負而不能實現的大詩人,表現了對人民深深的同情。

    韋應物還有一首月膾炙人口的七絕詩《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此外,他還有較著名的詩《調笑令.胡馬》、《西樓》、《聞雁》等等。

  • 7 # 老街味道

    問題:韋應物的《觀田家》屬於什麼韻律?此詩人還有哪些膾炙人口的作品?

    前言

    韋應物的《觀田家》是一首仿效齊梁之前詩體的古體詩。

    舊體詩分為近體詩(格律詩)和古體詩(不符合格律的詩),不過古體詩中,也小有區別。

    因為齊梁時期的永明體講究四聲八病,所以這個時期是一個分水嶺,前後的詩體有很大的不同。

    一、《觀田家》是一首 古體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始【上聲四紙】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起【上聲四紙】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理【上聲四紙】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水【上聲四紙】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喜【上聲四紙】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已【上聲四紙】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裡【上聲四紙】

    1、這是一首齊言的五言詩。

    每句字數相同是齊言詩,都是五個字的詩是五言詩。

    2、古體詩

    這首詩押仄韻,而且大多數不是律句,所以不是格律詩,而是古體詩。

    3、上去不通押

    這首詩押仄韻,而且押仄韻中的上shǎng聲韻。

    詞牌中押仄韻時,上聲和去聲是可以通押的 。

    但是詩的押韻不同,極少極少的詩會把上、去韻通押。平時學詩的時候,仔細觀察一下就會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我們自己作古體詩的時候,儘量不要上去混押(換韻的詩不算)。

    4、唐詩與平水韻

    平水韻是宋朝的韻,為什麼很多唐詩符合宋朝的韻呢?

    也沒有什麼奇怪,平水韻繼承了宋朝廣韻、集韻,唐朝的唐韻、隋朝的切韻而來。

    平水韻中的【上聲四紙】韻部,合併了唐朝的{紙、旨、止}三個韻部,並不視為出韻。而且古體詩用鄰韻也是可以通押的。

    二、《觀田家》詩,白腳的特點

    這個有點複雜,齊梁前後的詩有一個區別,不學習作詩的朋友可能注意不到。

    永明體詩人比較注意這一點:

    就是不押韻的那句詩的最後一個字(白腳),其平仄與韻腳相反。

    1、前1、3、11句,白腳的特點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白腳:新,平聲;韻腳:始,仄聲。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白腳:閒,平聲;韻腳:起,仄聲。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白腳:儲,平聲;韻腳:已,仄聲。

    韻腳是仄聲,那麼白腳是平聲,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其他的古體詩:

    《輞川集 臨湖亭》(唐·王維) 

    第2、4句押平韻:來、開;第1、3句白腳仄收:客、酒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輞川集 文杏館 》

    第2、4句押仄韻:宇、雨;第1、3句白腳平聲:梁、雲。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

    《春曉》孟浩然

    第1、2、4押仄韻:曉、鳥、少;第三句白腳:聲,平聲。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韻腳與白腳平仄相反。

    2、後5、7、9、13句白腳的特點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理【上聲四紙】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水【上聲四紙】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喜【上聲四紙】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裡【上聲四紙】

    後面10句的白腳也是仄聲,野、苦、 者,和韻腳一樣是仄聲中的上聲,晏,是仄聲中的去聲。

    韻腳與白腳平仄相同。

    這種白腳與韻腳同聲的現象,在齊梁永明體的理論中,是一種詩病:上尾。

    三、齊梁永明體八病的講究-上尾

    在空海和尚的《文鏡秘府論 》,有這樣一段話: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或雲: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文鏡秘府論 》

    第五字,就是前一句的白腳:樓、河;第十字,就是第二句的韻腳:齊、煙。

    這個理論對於格律詩的影響巨大,格律詩的第一句如果是平聲收尾,必須押韻,如不押韻,白腳必須是仄聲。

    例如近體五絕《登鸛雀樓》

    第一句不押韻,必須是仄收:盡,第三句仄收:目。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例如近體七絕,《涼州詞》

    第一句平聲收,就必須押韻:間。第三句不押韻,仄收:柳。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在齊梁以後,假如不懂這個道理,大帽子就扣上去了:

    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文鏡秘府論 》

    齊梁以後得詩人,如果作詩還犯這種詩病,就是門外漢了。

    四、唐詩中的上尾

    這種上尾,和清朝人說的上尾不同,因為與本文無關,這裡不解釋。

    唐朝時,格律詩規則完全定型,格律詩是肯定不會犯上尾之病的,犯了就不是格律詩了。

    但是古體詩呢?就不一定了。

    很多唐朝人作古體詩,喜歡更有古意,因此有意犯上尾的古體詩很多。例如《望嶽》(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白腳:秀,是仄聲中的去聲;頂,是仄聲中的上聲,與韻腳同聲,犯上尾。

    李白《古風》:

    莊周夢胡蝶,胡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乃知蓬萊水,復作清淺流。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富貴故如此,營營何所求。

    這首詩的白腳,蝶、易、水、此,都符合永明體的要求,但是【人】與韻腳同聲,是上尾。

    結束語

    韋應物是唐朝一個有點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與唐朝的顯貴家族,十幾歲就入朝作了皇帝的侍衛。在其後來的詩中,說自己是一個紈絝子弟、橫行鄉里。

    安史之亂以後,韋應物才開始學習,後來竟成了唐朝詩壇大家。他最有的一首絕句是《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意一下,這首雖然是折腰體,但是白腳也是仄聲:急(古入聲字,仄聲)。

  • 8 # 梧桐樹邊羽

    韋應物的《觀田家》屬於什麼韻律?此詩人還有哪些膾炙人口的作品?

    韋應物是中唐詩人。年輕時飛揚跋扈,橫行帝都。仗著自己在玄宗身邊當差,不學無術,為害鄉里。玄宗歸天之後,頓時失勢,幸虧年紀不大,也才二十一。奮發苦學,倒是做了官了,詩歌上也精進,和劉長卿一同成為中唐代表人物,又和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列“王孟韋柳”,算得上田園派詩人的翹楚。

    《觀田家》的韻格

    他是半路學詩而成就頗高的典型,所以他的作品,寫得好的,名聲在外的格律並不精研。懂規矩而不限於規矩,正是詩家高手的境界,卻被半路出家的他用得極好。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要問這首古詩是什麼韻律,只需要看平仄格律就可以了。中國古詩總共也就兩大類劃分,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而近體詩的基本特徵是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則不限句數。很明顯這首《觀田家》既不是四句的絕句、也不是八句的律詩,那麼是不是排律呢?

    也不是。排律作為近體詩的一種,同樣要遵守平仄格律和押平聲韻,而且除了首尾兩聯,其他聯都必須對仗。作為隔句韻作品,《觀田家》押的是平水韻“四紙”部,它的韻腳都是仄聲字。所以它根本就不符合近體格律詩的任何標準。

    那麼這就是一首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只是押韻而已,沒有其他規則。

    注意韻腳“始、起、理、水、喜、已、裡”在平水韻中是一個韻部的,也許今天我們讀起來發音會有不同,但在當時肯定是相近而且押韻的。

    《滁州西澗》

    韋應物作為中唐詩人,作品很多,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也有一些。但正如上面說過的,他的代表作大都是出律的古體詩作品。

    我們從小到大必學的一首,就是《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很有名,非常有名。押平水韻“八庚”部。韻腳是平聲韻,每一句也都是遵守平仄相替的律句,那麼這是不是一首近體詩中的七言律絕(簡稱七絕)呢?

    格律依然有問題,按照規則,近體詩的第三句要和第二句“相粘”,也就是平仄相同,這裡的“春潮帶雨晚來急”和“上有黃鸝深樹鳴”是“相對”關係,所以嚴格說來,這還是出律,並不屬於格律詩。

    不過由於盛唐、中唐的格律並未完全成熟,這種型別的作品大量存在,古人在整理這些僅有“失粘”問題格律作品的時候,單獨取了個名字,叫做“折腰體”。也就是說我承認你是近體詩,但是你不是標準的近體詩,你失粘了,腰斷了,所以叫“折腰體”。

    至於我們今天將“折腰體”看作近體詩,還是古體詩,就在乎這個格律標準的嚴格尺度在我們心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算哪邊都行。

    《簡盧陟》

    韋應物還有一些詩也比較有名,但談不上膾炙人口。不過近年來託網路傳播的福氣,他一首寫給侄兒信箋類的詩倒是口口相傳,不過很多人用了也不知道是他的作品。《簡盧陟》: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大家一看便知,這首詩為什麼紅了。前段時間網上有一波續詩的熱潮。有朋友用“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兩句求續詩,一石驚起千層浪,網路上各路人馬紛紛出動,直接把這兩句詩捧成了現象級的金句。

    而這兩句正是剽了韋應物的《簡盧陟》的尾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上句仄起仄收,下句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本身就不合格律,那麼網上的人挪用了這兩句開頭來續詩,自然也只能古風。古風以意為先,所以續者雖多,精品極少。

    簡盧陟就是寫封信給他侄兒盧陟的意思,大意是安慰兵途困頓之意。

    這同樣是一首古風,沒有平仄格律的限制。

    韋應物這個人呢,寫詩高古淡泊,不守格律。我們今天學習平仄格律,同樣也可以不遵守,只要你的意境能夠高古,寫出古體詩來同樣可以成為流行作品。

    不過韋應物古體詩寫得好,並不代表我們今天的詩人能寫得好。這其中還有文化環境、時代風氣和個人才氣的原因在裡面。

    但是今人實在難以重回千年之前的情境了,古意出不來,又不願意學習格律,自己寫寫消遣一下是沒有問題的。

    說什麼趕唐超宋,就別做夢了。

  • 9 # 青鵬1978

    【啟蟄】

    啟蟄驚春二月節,

    雷碾宵小瘟君滅,

    陽暖蟲動雨漸頻,

    物長卉蓄冬方歇,

    鴉鳴鷹伺白虎獵,

    苞含枝望露芽怯,

    封梳鎖針燻艾草,

    疏花定果擇弱別;

    天鼓潤柳聲振斜,

    山水斟酌臨畫帖,

    南耙北犁今為始,

    破土播願葬殘孽。

    青鵬.2020.驚蟄

    【注】

    網傳古書云,瘟疫始於“冬至”,衰於“驚蟄”,故今年尤為期盼驚蟄節氣了;春雷陣陣,喚醒蟄蟲,實因暖陽煦風更為給力;春雨頻落,由南至北漸入春境,(耙地在犁地工序之後,耕種隨溫度由南往北方的次序進行,“南耙北犁”意為南方要先於北方開始耕種);怯怯新芽,著枝期盼,緩緩展露身姿。梨樹為更好坐果,擇優留下花芽,算是優勝劣汰。二月節幾多黎俗忌諱?免動針梳,艾煙燻家舍;烏啼叫,鷹變鳩,傳說中的白虎更虎視眈眈,抹油堵嘴避之,切莫計較,只願這天雷滾滾驅邪鎮妖;河畔柳垂絮擺,柔潤斜舞,看山水緊跟春的步伐,臨摹畫卷妝點江山;寒方歇,冬始竭,開春破土播撒希望,翻埋這殘瘟餘孽,還我清淨世界。

  • 10 # 大志讀書

    作為半道出家的田園詩人,韋應物的詩作成就較高。他勤於吏職,關心百姓疾苦,希望用詩作喚醒時局。唐朝的詩人中,韋應物跟白居易、杜甫都是有強烈愛國情懷的詩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的生平和創作特點,從而更好的賞析這首《觀田家》。一、韋應物的生平

    公元737年,韋應物出生於長安。韋氏家族自漢代遷入長安,由漢至唐,代有人物,家族鼎盛,為關中望族。韋應物15歲時任玄宗侍衛,同時入太學讀書。或許是起點過高,此時的韋應物是少年荒唐,橫行鄉里,放縱不羈。安史之亂後,韋應物痛改前非,從一名無賴的富二代變成一位愛國優民詩歌創作者,一段勵志的人生開始了。

    自此後,韋應物開始陸續做官,先後做過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滁州和江州刺史、蘇州刺史等官吏,因其任職的地域很多,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蘇州刺史期滿後,韋應物再也沒有得到新的官職,他一貧如洗,不久後客死他鄉,享年五十六歲。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其詩風清新自然、恬淡高遠,語言平實中又反映民間疾苦,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

    二、《觀田家》的創作背景和韻律特點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1、創作背景

    這首詩於公元784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期間所作。詩人看到春耕時節農民在田間忙碌的情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韋應物在滁州任職時間不長,但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詩,除了這首《觀田家》,還有一首《滁州西澗》同樣為人熟知。

    2、創作特點

    這是一首不遵守平仄韻律的古風詩,全詩共十四句,押的是平水韻“四紙”部,韻腳是仄音。全詩從春雨、春雷寫起,春雨貴,春雷響,驚蟄到,田家的春耕便開始了。“田家幾日閒”,道出了農民農耕的辛苦和艱辛。“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寫出了普通農民辛苦的勞作,一年到頭,一天到晚,忙碌不停。既要忙碌耕地、菜園,又要牽牛去山裡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道出了農民雖然辛苦,但很知足,一場春雨便讓他們心生喜悅。農家辛苦,但並沒有存住餘糧,都讓官府給徵了賦稅。看到農民的辛苦,詩人深感慚愧,自己的俸祿全是農民的辛勞所得,但自己卻沒有參加勞動。

    3、對比《觀刈麥》

    白居易的《觀刈麥》和這首詩有相同之處,兩首詩都是用了對比的手法。例如:田家農民終日辛苦勞作與不得溫飽對比:《觀刈麥》中“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對比《觀田家》中“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都寫明瞭農民的辛苦。田家終年辛勞無得與朝廷官員獲取俸祿對比:《觀田家》中“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對比《觀刈麥》的“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兩位詩人藉著田家的農事描述了令人心酸的情景,農民的辛苦換來的是痛苦,而官員卻生活在舒適之中,詩人對勞動人民充滿了同情。

    三、詩人的詩風和優秀作品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其詩以寫山水田園居多。他的詩風清麗閒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其中五古詩成就最高,他的五古詩主學陶淵明,也受謝靈運的影響。詩句清新優美,平實自然。其代表作有《東郊》、《答李瀚》、《秋夜寄邱員外》等,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下他的這首《秋夜寄邱員外》: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這首詩用平實的言語,淡淡的傾訴,讀後韻味悠長。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前半首寫懷人之人,寫的是作者自己。後半首寫所懷之人,異地相思。在這首詩中詩人描述了兩個空間,兩人雖異地相隔,但千里神交,近在咫尺。

    韋應物的五言絕句意境優美,妙在含蓄,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淡,併入化境。”

    結語:

    人生如詩,在韋應物的詩中我們能看到清新的喜悅、憤世的良心、淡雅的情緒。我們讀韋詩,在詩中品悠長,在詩中感真情,在詩中悟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了十年,月薪不到一萬,漲薪遙遙無期,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