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筠齋

    這哪裡是慫包。金聖嘆目為毒人,評曰“ 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

  • 2 # 雪飛書法藝術交流

    主要是和其他人的對比,比如魯智深,敢做敢為,為朋友兩肋插刀。

    其實深挖其原因,也不能稱之為慫。和他所處的位置,文化屬性有關係。他雖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其實就相當於教練,像他這樣的教練還有很多,沒有實權。社會地位並不高。和高俅肯定是沒辦法斗的,如果硬著來,只能是全家覆滅。他顧忌的比較多,只求平安,保全全家。只能選擇低頭。到梁山后王倫對他不薄,以禮相待,要不是吳用激他,也不會有那樣的結果。

    就像宋江選擇招安一樣,他從骨子裡是不反抗朝庭的,只是朝庭放棄了他,一逼再逼,他的所做所為都是被動的,沒有發自內心主動出擊的行為。

  • 3 # 神奇剪刀手

    自《水滸傳》問世之後,就有不少人認為林沖名為英雄,其實是個懦夫。理由主要是他早期被高俅父子迫害時的反應顯得太慫包:

    1、面對高衙內調戲妻子,高俅及其狗腿子咄咄逼人的迫害,林沖只是一味息事寧人、忍氣吞聲,採取“忍得一時之災,可消百日之禍”的方案。甚至當他親眼見到妻子被調戲,逮住調戲者卻發現是高衙內,“先自手軟了”。

    2、林沖被高俅誣陷發配到滄州之後,他還打算好好改造,幻想早日刑滿釋放。押解路上董超、薛霸百般折磨林沖,他就百般遷就。野豬林魯智深救了林沖一命,他卻寧願扛到底也不肯潛逃。到了滄州,就連小小差撥前來索賄百般辱罵時,他也連抬頭應答都不敢,直等差撥罵累了他才賠著笑臉雙手送上銀子。

    3、王倫在梁山對林沖橫加梗阻、百般擺弄,他都一味退讓,若非晁蓋、吳用一夥攛掇,恐怕還要忍耐到底。

    4、林沖是梁山好漢中被高俅整得最慘的一個,但當梁山三敗高太尉時,高俅被宋江當作貴賓大宴三天頂禮膜拜,林沖眼看仇人近在眼前,卻像個沒事人一樣一聲不吭,不見有任何反應。

    以上種種,無不支撐著認為林沖懦弱的說法。

  • 4 # 覺醒207580216

    錯。典型的居家過日子,現代版的好男人;人在矮簷下豈有不低頭,只為牽掛。熟不見心如死灰,性情大變,無往而不勝矣。

  • 5 # 大王小王做美食

    林沖骨子裡還是比較軟弱,他給高裘送禮委屈求全,他有家還是有點官場思維。不像魯智深灑脫。我太喜歡魯智深了看問題一針見血。

  • 6 # 閆峰山1

    我代表男人回答這個問題。80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這說明硬體好使。又上了梁山,平臺好,有靠山。兩點都有了,你再弄不出點事,說你是娘們都侮辱了娘們這兩個字

  • 7 # 火煮水壺84501

    林沖不是慫,而是被封建儒家思想所束縛。

    林沖的出身是個下級軍官,而且又文武全才,一個軍官想要混的好,不僅要聽從上級命令,還要學會巴結,揣摩上級意圖。

    林沖與高俅夲就是兩路人,尿不到一個壺裡,一個忠臣,一個奸賊,互相看不慣。但林沖自幼學的是林家槍,讀的是孔孟之書。內心中嚮往的是忠君報國。

    好不容易憑自己的才學混到了軍事教頭上,也算能為國出力了。不想遇到高衙內調戲娘子,出於憤怒,本該教訓高衙內,想想高衙內的爹就是高俅,是他的頂頭上司。這怎麼敢觸怒呢。夲來平時就貌合神離,這一拳下去,還不把教頭的烏紗打丟。丟官是小意思,更要命的是把自己一腔的報國的熱情打沒了。惹了高衙內,就是惹了高俅,等待你林沖的就是撤職,發配,甚至生命危險,這一輩子就絕了仕途之道了。從小接受的孔孟思想,忠君報國就無用武之地了。在高衙內這件事上,林沖雖做的自私,但前途還是最重要的。這是無可厚非。林沖是個事業型男子。在梁山上,高俅被捉上山就如籠中之鳥,任意宰割。林沖夲來要結果了高俅的性命,怎奈宋江和眾兄弟擋在高俅身前,林沖下不得手,又怕壞了眾兄弟的招安大事,為了兄弟義氣,也殺不得高俅。

    總結:

    林沖表面上看是慫,最終也沒給林娘子報了深仇大恨殺了高俅。但憑武藝,林沖有能力殺了高俅報大仇,但林沖是被忠軍報國的儒家思想所綁住了手腳,也是為了江湖義氣兄弟情義而束縛了手腳。

    林沖就是個考慮太多之人,前途,家庭,兄弟,感情,想的太多,以至作事畏首畏尾,但歸根結底還是接受的孔孟思想,內心指揮了林沖頭腦,幹出了大夥認為很慫的窩囊行為。其實林沖是有難言之隱。

  • 8 # 陶陶陪你研究事兒

    為啥說林沖慫呢,有以下幾個事件:

    1、高衙內調戲自己的老婆,不去跟他拼命,反而想拿刀巴結高太尉。

    2、得知真相,沒第一時間殺了陸謙

    3、林沖被髮配滄州之時,休妻,路上又被兩個小嘍囉各種虐待

    4、到了梁山又被王倫打壓

    5、火併王倫之後,差人尋妻,說不知死活,也沒自己去尋找

    6、最後抓到高俅,沒有殺,忍到內傷。最後鬱郁而不得終

    縱觀這些事件,又看林沖一身武藝,縱觀整部水滸也沒幾個是能和他單挑的對手,就覺得他慫,認為換上魯智深,武松或者李逵早就一腳踹開太尉府大門,見人殺人,見鬼殺鬼了。

    但我認為林沖不慫,魯智深、李逵、武松這些人都孑然一身,他有家庭,有父母,有工作,一家妻兒老小靠他養活,親情是他最大的顧慮和牽絆,風雪山神廟之前他還都抱著可以回家團聚的心思。我們二十歲可以認為他沒有血性,可30歲的我們還會這麼認為嗎?

    所以林沖是整部水滸中,比較接近現實的一個人物。慫與不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9 # 真語清風

    無野心,一身才能,做一教頭,恰如其分,報有國,回有家,可惜不隧人意,崩業毀家,流落山野,也只求安身立命,無奈大事人多,欲罷不能,以致累命一生,終無功無成。

    好心地,好仁義,不圖顯赫加身,只追弟兄一世,在那個時代,身不由己,雖有才,不懷霸業,雖有難,也可安生,料者只盼出世,不知其心清平

  • 10 # 綠野萍蹤01

    我不贊同林沖是慫包之說,這是對林沖形象的另一種誤讀。此前,我也曾這樣認為,林沖不敢跟高俅作對,不敢手刃王倫,佔據梁山,自任寨主……。但經過細讀文字發現,這是對林沖的一種誤解,說林沖是慫包,很不公平。為什麼呢?

    林沖很慫,但誰又敢在高俅面前耍威風

    導語所言,講的是林沖“慫包”被誤讀,其實,林沖“隱忍”也是被誤讀了。“慫包”、“隱忍”都不是真正的林沖,而是林粉與林黑雄辯的辯詞而已。綠野老道以為,林沖既不是慫包,也不存在隱忍,真實的林沖是一個善於攀附強勢力的識時務之人。用一句褒義的話來說,林沖是一個能夠審時度勢,識別自己能力,決定自己行為的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性格各異,經歷不同,林沖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跟高俅作對?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林沖不過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先別論這個職務有多高,是相當於連長還是排長,只看八十萬禁軍中的教官體系,就知道林沖到底有多高的職位了。

    王進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教頭”前面沒有“槍棒”,或者“金槍班”這樣的限制定語。這就說明,王進職位在林沖之上,大概相當於一個系列中的總教官。王進的父親王升是都軍教頭,級別又比“教頭”要高。所以,禁軍武術教官在《水滸傳》中,至少有三個等級:都軍教頭、教頭、槍棒或者其他單項教頭。

    禁軍教頭的機制,似乎與當年的國乒一樣,劉國樑是總教練,以下還有男女隊主教練,單項教練。林沖大約就想當於單項教練,職務到底有多高,一目瞭然。大不了,也就是體育總局訓練局下的一個單項教練而已。

    北宋軍隊建制,以禁軍為主,是國防力量的主力軍。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之前,高俅擔任殿前都指揮使,這一年升任太尉,由從二品晉為正二品。《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前後,也就是說,林沖在禁軍做槍棒教頭時,高俅已經是正二品武職。一個槍棒教頭,絕對是入不了品級的。

    官大一級壓死人,林沖零品級,高俅正二品,地位十分懸殊。但在《水滸傳》中,這兩人的關係卻非常近。林沖很受高俅賞識,享受著“大請大受”的高薪俸待遇,又經常相互誇口比賽寶刀。施耐庵寫高俅很壞,但也很尊重歷史,歷史真實中的高俅確實很愛才。

    能夠得到這樣一個上司的賞識,誰又願意輕易的去得罪呢?即便是高俅很壞,林沖敢得罪嗎?魯智深夠狠吧,在滄州道上救了林沖,然後,對打聽他去處的董超薛霸說:“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甚麼?莫不去教高俅做甚麼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著那廝,教他吃三百禪杖。”

    說歸說,魯智深也絕不敢這樣做。從滄州道回到大相國寺菜園後,張三李四打聽得高俅要派人來捉他,便立即逃跑。在二龍山下遇到楊志時,魯智深說:因為自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高俅那“直娘賊”恨殺灑家,分付寺里長老不許俺掛搭,又差人來捉灑家。卻得一夥潑皮通報,不是著了那廝的手。吃俺一把火燒了那菜園裡廨宇,逃走在江湖上。

    魯智深很慫嗎?若花和尚不是慫包,又有什麼理由責怪林沖呢?

    林沖隱忍因人而異,暴脾氣專為欺壓弱小

    林沖不是慫包,不能以害怕高俅這件事來指責於他。那麼,面對王倫呢?

    從王倫拒絕林沖入夥,然後強迫他去拿投名狀,幾次三番的挖苦、威脅林沖。林教頭忍氣吞聲,不敢發作。此時,換了魯智深來,恐怕就要“單打梁山泊”了。但是,林沖卻不敢,老老實實的按照王倫的要求,每天唉聲嘆氣的去找投名狀。是不是很慫呢?也不是。

    從上梁山的過程看,林沖真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假若此時發作殺王倫奪山寨,會導致兩種結果,成功或者被殺。雖然以林沖的武藝來看,取勝的把握性很大,但誰又知道“摸著天”、“雲裡金剛”這兩條鳥大漢的武功深淺呢?何況,王倫手下還有七八百嘍囉,一旦不能成功,林沖即便不死,又將投奔何處而去呢?權衡利弊,林沖只有“隱忍”了。

    但是,從後來阮小二的話中,可以得知,林沖的“隱忍”是有物件的。阮小二對吳用說,起先,梁山上被王倫、杜千、宋萬、朱貴幾個佔領,“也不打緊。如今新來一個好漢,是東京禁軍教頭,甚麼豹子頭林沖,十分好武藝。這幾個賊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

    阮小二的話很明白,王倫幾人根本就沒幹過打家劫舍的勾當,“不打緊”。林沖來了過後,梁山才向過往客商和石碣村漁民發難,打家劫舍不說,還霸佔了水泊,不準漁民到深水處打魚,於是,阮小二他們被絕了生路。

    回看林沖在東京的時候,不敢得罪高衙內,卻敢找陸虞侯報仇。樊樓被陸謙誆騙,高衙內則在陸謙家調戲林娘子,林沖趕到時,高衙內剛剛跳窗逃走。以林沖的功夫,沿著高衙內逃跑的方向追下去,肯定能逮著花花太歲。但是,林沖沒有追,而是把陸謙家砸了個粉碎。抄了家還不解氣,林沖在身上藏了把尖刀,四處尋找陸虞侯,準備殺了他解恨。

    因而,說林沖“隱忍”也說不過去,對待弱小,林教頭的暴脾氣也絕對不是好招惹的。

    晁蓋上梁山後,林沖膽子便大了起來,仗著劫取生辰綱行動小組的武力,陡然發作,殺了毫無防備處於劣勢的白衣秀士王倫。此時的林沖慫嗎?隱忍嗎?王倫完全可以不殺,逼他接納晁蓋,甚至讓出頭把交椅,肯定辦得到。林沖絕非慫包,到了該發作的時候,也絕不隱忍而留後手。

    林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慫包”、“隱忍”不過是林沖的外在表現而已,同時,以高俅來說林沖是慫包,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以王倫來說林沖隱忍,則是與林沖同樣懷著欺壓弱小的心態。這兩個“林沖”,都不是真實的林沖,在“慫包”、“隱忍”的背後,藏著林沖的真面目。

    且說高衙內在五嶽樓看中了一個漂亮婦人,害起了相思病。這個花花太歲仗著幹老子的勢力,哪家小娘子弄不到手?而當高衙內知道五嶽廟遇到的小娘子是林沖的老婆後,“只沒個道理得他”,便不敢造次行事了。高衙內為何這次老實了呢?他的跟班富安道出了其中原委:衙內怕林沖是個好漢,不敢欺他。

    高衙內為何不敢欺林沖呢?上一節講到,林沖與高俅的關係很好,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槍棒教頭,卻享受的“大請大受”的高薪待遇。這說明高俅很賞識林沖的才幹,林沖應當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前途。除了工作關係外,林沖與高俅私下裡也走得很近,竟然到了可以相互誇口,比試寶刀的地步。林沖可以向高俅借寶刀看,高俅竟然還可以像朋友那樣婉拒。放到現在來看,哪個員工敢這樣與Quattroporte講話,隨意的借老闆最喜歡的寶貝來看?

    高衙內對高俅與林沖的關係是一個見證,否則,他怕林沖幹什麼?不過,富安卻對林沖攀附高俅卻看得很清楚,點破了其中奧妙:他見在帳下聽使喚,大請大受,怎敢惡了太尉?輕則便刺配了他,重則害了他性命。

    職位、地位相差懸殊,這樣的關係一定是不牢靠的。高俅固然愛才,但禁軍之中如林沖這般的教頭何止幾十上百,唯獨林沖就與高俅走得如此之近,到底還是說明林沖喜歡攀附權勢。

    傍上了高俅這樣的大腿,前途肯定無量。所以,林沖不像王進、魯智深那樣,得罪不起就跑路。好不容易積攢的人脈,林沖不願意輕易放棄,所以,“慫包”、“隱忍”一發都表現了出來。而面對於他毫無益處的陸謙、石碣村漁民等等弱者,林沖的“慫”、“隱”、“忍”統統都見鬼去了。

    因為很快聯絡上了吳用等人,林沖與王倫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逆轉,有晁蓋這頭撐腰,王倫自然就淪為弱者了。此時,林沖便不慫、不隱、不忍了。

    從本質上講,林沖也是一個龍虎山伏魔大殿中跑出來的妖魔,與絕大多數梁山好漢一樣,都有個轉折的經歷。起先是殺人放火,攔路搶劫、買人肉饅頭的江湖強盜,在宋江的指揮下,這些人都不幹壞事了。林沖也是一樣,他原本就是個趨炎附勢,遇強則慫,遇弱則勇的小人。上了梁山,也逐漸“還道”,成為了一條好漢。

    有讀者拿救助李小二,滄州牢城資助囚犯來說事,講林沖是個濟困助弱的好漢,不會欺負弱者。但是,看看林沖所資助的都是些什麼人吧——這個按下不表。即便是林沖這件事做得對,也是為後來人生的轉變做鋪墊,畢竟,林沖不是那種十惡不赦之人。

    雖然林沖“還道”,在梁山上逐漸有了些大丈夫的英雄氣概,但其本性難移。當宋江逐漸蓋過晁蓋時,林沖又參與了謀殺晁蓋的行動。

    殺王倫並不是梁山大火併,謀殺晁蓋則是真正的山寨火併。所謂火併,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內部自相殘殺,內部自相吞併。殺王倫時,晁蓋尚未入夥,不符合“火併”條件。晁蓋被謀殺,則是副寨主宋江做了寨主,才是一場真正的火併。

    不過,林沖兩次參與謀殺寨主,也是梁山大轉折的重要條件。客觀上,林沖推進了梁山事業——這便是施耐庵寫林沖這個人物的用意所在。

  • 11 # 種花喝茶

    少年看林沖,怎麼看怎麼慫!

    由記得自己初中時第一次看《水滸傳》,被江湖刀光劍影刺激的熱血沸騰,被江湖人物的兄弟情誼感動的熱淚盈眶。往往渴望武松那樣的瀟灑任俠,而對於林沖的性格真是痛恨不已,認為慫包一個,連自己老婆被調戲了都敢怒不敢言,簡直不配做梁山好漢,甚至都不配做男人!同樣的像宋江這樣的招安投降派更是不能放過,要是談起宋江,不痛罵兩句都顯不出少年郎的血性。

    歲月是把殺豬刀,看懂林沖已是不惑年

    當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自己也不再是少年兒郎,受過了社會爾虞我詐的教訓,品嚐了為兄弟兩肋插刀的鬧劇,更有了家庭兒女之後,才明白像林沖這樣出生名門,有家有室前途無量的男人,生活中已不再是一往無前,而是層層盤算竭力維護家庭周全,這才是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男人!有多少曾經不可一世的人,為了家庭生計,為了兒女前途,彎下了他的脊樑,對別人點頭哈腰。真的不想看懂林沖,但是有一天真的會懂!

  • 12 # 山水行走

    林沖是一部《水滸》裡面逼上梁山的典型,讀林沖自然不如讀魯智深、武松痛快。認為林沖慫其實不知林沖是個很明白的人,只是隱忍太過,正因為隱忍太過,所以反彈欲烈,風雪山神廟,殺差撥、殺富安、殺陸謙不是激情殺人,而是手快心穩,火拼王倫也已成竹在胸,因為知道柴進的想法,才給了洪教頭難看;因為幻想不當強盜,才似乎無意透漏了魯智深的行蹤,因知道妻子可能的命運,才寫了休書。林沖其實是個讓人細思微恐的人,他願意溫和,但終於被逼急了!

  • 13 # 八佾歷史君

    對於林沖的懷才不遇,許多讀者深覺惋惜。其實林沖的人物性格,具有鮮明的代表性。釀成他悲劇命運的,不只是奸臣弄權,還有封建禮法對思想的禁錮。

    1.對權力的屈服

    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未遂的兩個回合裡。初回合,林沖“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軟了”,雖怒目圓睜,卻不見動手。

    次回合,林沖“跑到陸虞候家,搶到胡梯上;卻關著樓門”,如此千鈞一髮的時刻,林沖竟然是“在胡梯上,叫道‘大嫂!開門!’”,高衙內便得空,開窗跳牆跑了。

    面對衝突升級,林沖對於高衙內,提供了逃跑機會;對於娘子,詢問是否被玷汙;對於陸謙,先是將“陸虞候家打得粉碎”,又持利刃返身要去堵人。

    但這些憤怒很快銷聲匿跡,到第四天起,魯智深約林沖喝酒,他就已然把這事放下了。不只沒再計較,甚至沒有向魯智深透露。這息事寧人的態度,難道不是讓惡人更有恃無恐嗎。

    2.對感情的壓抑

    發配前,面對僅有的親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休妻。客觀的說,既已休妻,高衙內想得到林娘子,就未必需要林沖死了。

    休妻文書也的確是一紙免責保護,另結秦晉是得到允許的,但免受脅迫的效力,卻是難以保障的。誠然林沖可以承受,所有的屈辱與不公,但高氏卻容不下他這個,已經孑然一身的人。

    教化的文儒思想中,婚姻是允許的,愛情卻是不能的。因此向來刻畫豪傑英雄,揮劍斷情並不會受到指責,而所謂拋卻私情的舉動,還可被塑造成大義。

    即使在當下,也不乏男子,雖已有明確的摯愛,但若家人安排了不同的姻緣,其抗爭僅止於揮淚而已,事後卻能迅速適應身份轉換。如此知止守禮識大體,又何嘗不是負心之始。既稱不負世人,何故獨捨身邊至情之人。

    至於野豬林獲救之後,林沖為何要向官差點破魯智深身份,我想大概是出於愧疚和擔憂,想撇清此事與林娘子張氏和岳父張教頭的關係,不得已辜負兄弟情義。

    3.對抉擇的被動

    雖然林沖的求生慾望很強,只要有一線生機他就能繼續隱忍。他眼中有正義,只是沒有看清他自己,將遭際歸結於“年災月厄”,內心先為自己註定了敗局。最讓人傷感的是,本該是精英的這一類人身上,竟然找不到主動爭取機會,改變命運的念頭。

    既然高衙內“倚勢豪強”,又怎能對眼前形勢過分樂觀,以致對潛在風險疏於防範,受人構陷時更無脫身之計。如果林沖身陷囹圄之前,能正視困境,積極籌備對策,是否會有轉機。

    不僅是手持摺扇的形象;在柴進莊院面對洪教頭的挑釁,始終表現出儒生的胸懷與涵養;逼上梁山前尚在酒館題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這些帶有書生意氣的性格特徵,亦是命運的伏筆。缺乏對自身的清醒認識,時刻以理循規蹈矩,使他空有一身好武藝,未及顯達便潦倒收場。

    林沖的一生中,的確不乏反抗的精彩瞬間。但是,正如故事開始時的他,在真正面對權貴欺壓時,他卻“先自軟了”。然而他並非沒有真本事,只是這發自肺腑的無力抗爭,才最讓人唏噓不已。

  • 14 # 九尾狐觀

    水滸中的林沖是奴性文化的犧牲品!

    奴性文化一般容易發生在體制內,林沖的工作決定了林沖的格局,崇拜權利,即便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面對欺凌也敢怒不敢言!

    林沖雖武力值爆表,即個人業務能力極強,面對職場霸凌和不平等遭遇時也只選擇逆來順受,看似隱忍,實則懦弱,還不如其好朋友魯智深來得暢快淋漓,讓人同情之餘難免心生憐意!

    林沖個人性格懦弱,面對官二代的羞辱,陸謙的陷害,從一開始選擇的是躲避退讓,到最後換來的是更加變本加厲的欺凌。

    以林沖的性格來說,只要不把他逼到絕路上,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造反的,到後來涉及其身家性命不保時才選擇拼死反抗,實屬難得。

    奴性文化思維的三大特徵:

    缺乏獨立思想、缺乏平等精神、頂禮膜拜權力。恰恰這些特徵林沖都具備。

    現在爆出來的,比如日本、南韓的一些職場霸凌新聞也是奴性文化的一種體現。

  • 15 # 小院雜談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林沖在水滸世界中的評價一向是褒貶不一。主要集中在英雄和懦夫或慫包兩種觀感上來進行討論。而個人覺得人性是很複雜的,具有多面性,林沖能使許多讀者喜愛,必然有其英雄的一面,而其懦夫或者慫包的一面其實映射出身在官場中的奴性思維。下面我來一一分析。

    第一 媚上欺下

    1. 《水滸傳》第七回中寫道,林沖在得知妻子被人調戲的時候怒氣衝衝,只想抓住對方將之痛打一頓,誰想到“扳將過來,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手自軟了”。

    為什麼手軟呢?因為調戲他老婆的人是頂頭上司高俅的兒子!打了高衙內,高俅一句話就可以讓林沖丟了差事!所以脾氣暴躁的豹子頭就變成了軟軟的綿羊了!

    對上司很軟,可對下很硬。明明是高衙內要霸佔他老婆,林沖卻只管對著跟班陸謙要打要殺!

    被高俅陷害後發配到滄州牢城營坐牢時,陸謙等人奉高俅之命對林沖斬草除根,林沖發現後毫不手軟的把陸謙、富安、差撥割頭剜心!上了梁山後只因王倫收留自己時不太爽快,就找個機會將王倫一刀穿心!果然是性子衝動一怒殺人的好漢子!

    可對真正的仇人高俅,卻只抱怨了一句“………被高俅這賊坑了這一場……閃的我有家難回,有國難投,受此寂寞!”說完後就上了梁山,落草為寇,半分要找高俅報仇雪恨的心思都沒有!

    魯迅描寫過這種奴性:“對著虎豹是綿羊,對著綿羊是豺狼”!

    第二 奴性深種 不敢怨主

    林沖的妻子很美,所以會被高衙內看中糾纏,並想利用權勢殺其夫奪其妻子!

    而林妻雖然美麗溫柔,卻對丈夫忠貞不渝,寧可自殺也不受侮辱!這樣的女人她有錯嗎?作為男人不應該維護她嗎?

    可是林沖一個號稱江湖聞名的豪傑,卻偏偏不敢去怨恨肆無忌憚濫用權勢的上司,反而把所有怨氣撒到自己沒有錯的妻子身上!

    林沖認為自己流年不利,遭了橫事,為了免被高衙內陷害,立紙休書休掉妻子,任從改嫁!

    林沖其實就是想把自己的妻子送給仇人,只求別再為難自己!躲起來做縮頭烏龜!

    可誰能想到林沖妻子十分烈性,在受到逼迫時卻毅然自殺了!!

    一個是江湖大名鼎鼎的豪傑,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本該是頂天立地的好漢,結果現實中卻是軟爛為泥!一個是普通的弱女子本應該柔弱如水,卻是堅硬如鋼!可惜可嘆!

    第三 利慾薰心

    林沖上梁山之前在山腳下朱貴的酒店裡賦詩一首,其中兩句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不思量去報毀家之仇,卻只嘆息自己的功名利祿飛走了!

    高俅被擒上山時,林沖連見仇人一面都不敢,生怕影響了所謂招安之事!而且最後還為了些許功名捨生忘死的去征戰廝殺!全然忘記了自己幾次死裡逃生,妻子被逼自殺的家破人亡的仇恨!!

    對比魯智深和武松的快意恩仇,可以發現林沖從來都不是江湖人,只是無數個官場奴才中的一個而已!

  • 16 # 偏愛藍色

    林沖是《水滸傳》裡最是悲情的一個英雄人物,在妻子遭到無賴高衙內騷擾時,因自己頂頭上司高俅是高衙內的義父而選擇了忍氣吞聲息事寧人,最終卻依舊被高俅一夥陷害,上梁山落草。

    很多人因此而認定林沖雖然武功蓋世,但其實就像電視劇《武林外傳》裡的白展堂一樣,是個藝高膽小的慫包。

    看到一些人評論林沖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這個職業時說像林沖這樣的教頭,在禁軍能有一百多個,甚至有人說放到現在連個少尉都不是。如果這些人認真讀過原著,相信就不會信口雌黃胡說八道了。原著裡陸謙騙林沖到樊樓喝酒那一段,兩人見面寒暄時,陸謙聽林沖說他心情不好後,說道:“如今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誰人及得兄長的本事……”注意,陸謙在這裡說是“雖有幾個”而不是幾十幾百個,那麼就是說這個禁軍教頭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卑微不值一提。

    林沖和魯智深相識時,已經三十四五歲,和妻子還沒有孩子,說明剛結婚不久,這種情況即使放到現在也是晚婚模範。那麼這三十多年林沖經歷過什麼我們無從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很珍惜眼前的一切。其實我們很多人何嘗不似林沖,三十四五的年齡,雖然正是能幹的時候,但在很多地方,卻已經是“老人”了,在單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好多人像林沖一樣,選擇了默默承受,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要過,甚至房貸車貸要還,所以不敢停下奮鬥的腳步。

    是生活讓我們所有人變成了和林沖一樣的慫包。

  • 17 # 周

    林沖不是被人們認為是個慫包,他的確就是個慫包。論武藝,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那是梁山中頂尖的存在。但是,看林沖的性格,那的確是個慫包,自私鬼。

    水滸傳中公認的慫包,三寸丁谷樹皮武大郎吧,媳婦被人調戲沒辦法從清河縣搬家到陽穀縣,屬於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嘛。但是就這樣一個人物,你看看聽到鄆哥告訴他,西門慶和潘金蓮勾搭上時候的表現

    武大聽罷道:“兄弟,我實不瞞你說。那婆娘每日去王婆家裡做衣裳,歸來時,便臉紅,我自也有些疑忌。這話正是了!我如今寄了擔兒,便去捉姦,如何?”

    武大郎一聽立馬去捉姦啊,武大郎整天走街串巷,能不知道西門慶是什麼人嗎?看看書中對西門慶的簡紹

    原來只是陽穀縣一個破落戶財主,就縣前開著個生藥鋪。從小也是一個奸詐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來暴發跡,專在縣裡管些公事,與人放刁把濫,說事過錢,排陷官吏。因此,滿縣人都饒讓他些個。那人覆姓西門單諱一個慶字,排行第一,人都喚他做西門大郎。——近來發跡有錢,人都稱他做西門大官人。

    西門慶也是陽穀縣裡,有權優勢的人物,而且使得好拳棒,人家武大也沒有猶豫這個猶豫那個。

    在看看咋們的豹子頭林沖,第一次媳婦被當街調戲,

    林沖趕到跟前把那後生肩胛只一扳過來,喝道:“調戲良人妻子當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時,認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內。原來高俅新發跡,不曾有親兒,借人幫助,因此過房這阿叔高三郎兒子在房內為子——本是叔伯弟兄,卻與他做乾兒子。因此,高太尉愛惜他。那廝在東京倚勢豪強,專一愛淫垢人家妻女。京師人怕他權勢,誰敢與他爭口?叫他做“花花太歲。”當時林沖扳將過來,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軟了。

    看到沒,馬上的林沖啊,青天白日,朗朗乾坤,老婆被人調戲了,你竟然先自軟了。就這樣也能說是英雄好漢嗎,好漢不是應該伸張正義的,打抱不平嗎?

    第二次,老婆都被人騙到房裡去了,林沖的表現呢

    林沖把陸虞候家打得粉碎,將娘子下樓;出得門外看時,鄰舍兩邊都閉了門。女使錦兒接著,三個人一處歸家去了。林沖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徑奔到樊樓前去尋陸虞候,也不見了;

    厲害了,把陸虞候家打了個粉碎,要強你老婆的是高衙內啊,竟然連提都沒敢提。

    最噁心人的表現還在後面呢,看看林沖休妻說的是些什麼話。

    林沖執手對丈人說道:“泰山在上,年災月厄,撞了高衙內,吃了一屈官司;今日有句話說,上稟泰山:自蒙泰山錯受,將令愛嫁事小人,已經三載,不曾有半些兒差池;雖不曾生半個兒女,未曾紅面,無有半點相爭。今小人遭這場官司,配去滄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穩,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休為林沖誤了前程。卻是林沖自行主張,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鄰在此,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並無爭執。如此,林沖去得心穩,免得高衙內陷害。

    撞了高衙內,吃了一屈官司,表面上說自己惹到高衙內,其實還抱怨林娘子惹到高衙內的嗎,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休為林沖誤了前程。這是人說的話嗎 ,惹了高衙內到底誤了誰的前程。林沖去得心穩,免得高衙內陷害。高衙內要的是你媳婦,你走了,高衙內能陷害誰。看看後來林沖和魯智深見面時的對話

    魯智深動問道:“灑家自與教頭別後,無日不念阿嫂,近來有資訊否?”林沖道:“自火拼王倫之後,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婦被高太尉所逼,隨即自縊而死;妻父亦為憂疑染病而亡”。

    後來的火燒草料場,也說明高衙內是一直威逼這林沖夫人一家的,張教頭(林沖的丈人)一直推脫 ,高衙內才派陸謙殺林沖的。

    奪妻之恨,這林沖你都能忍,你不是慫包誰是慫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胃癌,身體會有哪些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