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和堂經絡儀
-
2 # 東哥133938125
痛風病人是不能夠飲酒的。這是由於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使體內乳酸增加,而乳酸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洩;乙醇還能促進嘌呤分解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同時,酒類本身可提供嘌呤原料,如啤酒內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所以痛風病人不要飲酒。
-
3 # 會好健康匯
許多痛風的患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大口飲酒固然痛快,第二天腳趾關節就該遭殃了。查出尿酸高之後,醫生也會建議戒酒。很多患者就不理解:按理說,酒裡面的嘌呤含量並不高啊,為什麼需要戒酒呢?
為什麼喝酒會導致痛風發作?
- 酒精進入人體內,需要在肝組織代謝,會大量利用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增加,導致血中的尿酸進入組織中形成結晶,加重症狀。
- 除了吃進去的嘌呤會被代謝產生尿酸外,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產生的尿酸佔很大的比例,酒精會使人體代謝產生的尿酸增多。
- 酒精進入人體後,會代謝生成乳酸,人體排洩乳酸和尿酸的機制類似,乳酸增多會影響尿酸在腎臟的排洩,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
啤酒是痛風病人最不該招惹的飲料
啤酒中雖然嘌呤含量較少,但其中含有很多進入體內會轉化成嘌呤的物質。所以,啤酒是痛風病人最不該招惹的飲料。
酒精是痛風的「催化劑」。它打亂正常飲食,縱容體內的尿酸滋事,對痛風患者有百害而無一利。
因此,我們建議所有的痛風患者向酒宣戰,徹底告別飲酒習慣,迴歸健康的飲食生活。
-
4 # 華絡健康
痛風患者不能喝酒,原因,在此轉一篇劉湘源教授的文章,已經說得很透徹了.
酒到底跟痛風有沒有關係?
答案非常肯定,肯定是有關係,那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就是喝酒了容易導致痛風發作,酒精會加速代謝,你吃的那些小龍蝦含的嘌呤會加速結晶,酒精又代謝為乳酸,乳酸抑制尿酸排洩……所以你就會有一種喝完酒病情就加重或者直接復發的錯覺~
痛風患者最不能喝啤酒,為啥?
其實,最不能喝的不是啤酒,而是陳年的黃酒,我們先說啤酒。
啤酒呢,主要就是靠麥芽發酵而成,這其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物和糖,就算你喝的是無醇啤酒,也僅僅是降低了酒精的含量,麥芽發酵所含的嘌呤和糖分,其實並沒有減少,再加之酒精本身就會加速代謝,你再吃點嘌呤高的美食,再加速結晶,妥妥的發作~
白酒能喝不?都說喝點白酒沒啥事兒~
酒分為蒸餾酒(主要是白酒)和非蒸餾酒(米酒、黃酒、葡萄酒等)兩大類。蒸餾酒蒸餾了,含嘌呤少,而非蒸餾酒含嘌呤高。白酒與痛風有關,主要是酒精的問題,酒精代謝為乳酸,乳酸抑制尿酸排洩,對痛風患者都屬於負面作用,但度數低的白酒比啤酒還是要好一些,因酒精度數低,作用相對也低,加上工藝的關係,嘌呤含量也少,所以少喝還OK,但是注意,一定是低度白酒,少喝才OK!。
紅酒行不行?不是糧食釀的~
適量的紅酒是可以的,是紅葡萄酒啊!注意!白葡萄酒可不行~。
研究顯示,雖然葡萄酒含嘌呤也比較多,但紅葡萄酒富含抗氧化劑、抗凝劑(抑制血小板)及血管擴張劑,其中有一種成分叫槲皮酮,有明顯的抗氧化和抗凝作用。一方面,它們可減輕酒精對尿酸影響,並使血尿酸輕度下降,另一方面,保持血管彈性與血液暢通,減少心臟病發生(法國人少患心臟病的原因)。白葡萄酒在釀製過程中槲皮酮喪失殆盡,無保護心臟作用。但是,紅葡萄酒也不要過量飲用!。
適量到底是多少量啊???
每天50ml(毫升) 也就是2-3小杯以內。曾經就有一位內科教授患痛風,自己是大夫,瞭解到痛風病人喝葡萄酒是可以的,所以有一天真喝多了,到了晚上半夜出現了痛風的發作。強調一點是,葡萄酒可以喝,但要控制量。而且是紅葡萄酒!!
黃酒、藥酒能喝嗎?
很抱歉,都不行。
黃酒是用糯米和小麥釀造的,黃酒含有大量的嘌呤、糖和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受光照氧化之後呈黃色;或者氨基酸與糖結合形成氨基糖也呈黃色,混入鐵離子色澤加深,加紅曲也顏色變深),被譽為酒類之冠。藥酒是白酒中放一些藥材如當歸、黨參等,不能減輕酒類對人體的影響。所以酒精的含量還在,代謝成乳酸會抑制尿酸排洩,加速血液流動,會加快結晶凝結~所以不能喝!
這幾種酒要是按誘發痛風危險度排個隊,會是什麼順序呢?
酒類對痛風的負面作用,排序如下:
陳年黃酒和啤酒引發痛風的可能性最大,烈性白酒次之,而紅葡萄酒基本上不存在。再次強調,紅葡萄酒可以喝一點點。
有一種叫米酒,痛風患者能喝嗎?
必須不能喝,是非蒸餾酒,與其他酒沒有什麼兩樣,既有酒精也有嘌呤。記住一點,只有紅葡萄酒能少量喝。!
實在想喝,有沒有什麼招,能不能讓喝點?
1.時間選擇上:早晨和上午不飲酒(胃分泌的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脫氫酶濃度最低),而下午15~17時最為適宜。空腹、睡覺前或在感冒時不飲酒。
2.酒類選擇和量:選擇紅葡萄酒;控制飲酒量,不超過50毫升。
3.喝酒時措施:多喝水或鹼性礦泉水,稀釋酒精,降低度數;少吃葷食,多吃水果蔬菜,切忌用煙燻醃製食品如鹹魚、燻腸、臘肉等作為下酒的佐菜,因為含有大量色素與亞硝胺,與酒精發生反應,傷害肝臟、口腔與食道粘膜,甚至誘發癌症。
又及:
水是最好的飲料
對於痛風和高尿酸的患者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水喝得多,尿量也會增加,相應的,隨之排出的尿酸也會增加。
只要腎臟功能沒有問題,就應該多喝水,除了正常飲食外,每天至少喝水 1 500 ml。
當然,如果患者覺得喝那麼多白開水是種負擔,可以用淡茶、蔬菜汁、水果汁替代補充一部分的水分。
考慮到痛風常在夜間發作,特別推薦痛風和高尿酸患者在睡前適度飲水,稀釋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夜間尿液濃縮造成尿酸沉積。
-
5 # Health Talk
究竟飲料中的嘌呤含量以每100毫升含多少克來計。社會餐飲中,最常見的酒精飲料嘌呤含量為:
日式燒酒:幾乎零毫克/100毫升
威士忌:0.1毫克/100毫升
白蘭地:0.4毫克/100毫升
日式清酒:1.2毫克/100毫升
葡萄酒:0.4毫克/100毫升
啤酒:5-6毫克/100毫升
紹興酒(黃酒):11.6毫克/100毫升
從中可見,啤酒和黃酒則屬於高風險人群的雷區。啤酒本身就含有嘌呤,嘌呤分解代謝產生尿酸,因此酒精本身就是引發痛風的高風險因素。雖然高酒精度的酒類一般來說嘌呤問題不大,但酒精引發痛風的另一因素是,它可在人體內代謝產生乳酸,跟尿酸競爭排出途徑,影響了尿酸的排洩。但並不是說痛風患者應當拒絕一切酒精。研究發現,如果患者每天喝不超過10克的葡萄酒的話,反而能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雖然酒精對血尿酸的作用機制有待深入研究,但酒精對於高嘌呤食物的推波助瀾作用足夠引起人們的重視。
-
6 # rita最晴天
當然不可以
許多痛風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會:大口飲酒時固然痛快,第二天腳趾關節就該遭殃了。尤其是啤酒,這種現象會更明顯。
在查出尿酸高之後,醫生也都會建議戒酒。但很多朋友就不理解了:
按理說,酒裡面的嘌呤含量並不高啊,為什麼需要戒酒呢?
為什麼喝酒會導致痛風發作?
1. 酒精代謝消耗大量水分
酒精進入人體內,需要在肝組織代謝,會大量利用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增加,導致血中的尿酸進入組織中形成結晶,加重症狀。
2. 酒精使身體產生的尿酸增多
除了吃進去的嘌呤會被代謝產生尿酸外,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產生的尿酸佔很大的比例,酒精會使人體代謝產生的尿酸增多。
3. 酒精影響尿酸排洩
酒精進入人體後,會代謝生成乳酸,人體排洩乳酸和尿酸的機制類似,乳酸增多會影響尿酸在腎臟的排洩,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
4. 啤酒更應該小心
啤酒中雖然嘌呤含量較少,但其中含有很多進入體內會轉化成嘌呤的物質。所以,啤酒是痛風病人最不該招惹的飲料。
向酒精「宣戰」
酒精是痛風的「催化劑」。它打亂正常飲食,縱容體內的尿酸滋事,對痛風患者有百害而無一利。
建議所有的痛風患者向酒宣戰,徹底告別飲酒習慣,迴歸健康的飲食生活。
很多患者會說,「沒辦法,工作需要,我常常要應酬,有時候想不喝酒都難呀」。
但是事在人為,其實,只需坦然告訴別人自己是痛風患者,一旦喝了酒,搞不好第二天就要上醫院的,想必酒席上的朋友還是會體諒的。千萬不要出於哥們義氣,來者不拒,到頭來,受苦的是自己的身體。
水是最好的飲料
對於痛風和高尿酸的患者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水喝得多,尿量也會增加,相應的,隨之排出的尿酸也會增加。
只要腎臟功能沒有問題,就應該多喝水,除了正常飲食外,每天至少喝水 1 500 ml。
當然,如果患者覺得喝那麼多白開水是種負擔,可以用淡茶、蔬菜汁、水果汁替代補充一部分的水分。
考慮到痛風常在夜間發作,特別推薦痛風和高尿酸患者在睡前適度飲水,稀釋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夜間尿液濃縮造成尿酸沉積。
-
7 # 丁香醫生
許多痛風的患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大口飲酒固然痛快,第二天腳趾關節就該遭殃了。查出尿酸高之後,醫生也會建議戒酒。很多患者就不理解:按理說,酒裡面的嘌呤含量並不高啊,為什麼需要戒酒呢?
一、向酒宣戰酒類,尤其是啤酒,是痛風病人最不應該招惹的。
為什麼喝酒會導致痛風發作?酒精進入人體內,需要在肝組織代謝,會大量利用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增加,導致血中的尿酸進入組織中形成結晶,加重症狀。除了吃進去的嘌呤會被代謝產生尿酸外,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產生的尿酸佔很大的比例,酒精會使人體代謝產生的尿酸增多。酒精進入人體後,會代謝生成乳酸,人體排洩乳酸和尿酸的機制類似,乳酸增多會影響尿酸在腎臟的排洩,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啤酒中雖然嘌呤含量較少,但其中含有很多進入體內會轉化成嘌呤的物質。所以,啤酒是痛風病人最不該招惹的飲料。酒精是痛風的「催化劑」。它打亂正常飲食,縱容體內的尿酸滋事,對痛風患者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我們建議所有的痛風患者向酒宣戰,徹底告別飲酒習慣,迴歸健康的飲食生活。很多患者會說,「沒辦法,工作需要,我常常要應酬,有時候想不喝酒都難呀。」但是,我相信事在人為,其實,只需坦然告訴別人自己是痛風患者,一旦喝了酒,搞不好第二天就要上醫院的,想必酒席上的朋友還是會體諒的。千萬不要出於哥們義氣,來者不拒,到頭來,受苦的是自己的身體。二、水是最好的飲料對於痛風和高尿酸的患者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水喝得多,尿量也會增加,相應的,隨之排出的尿酸也會增加。只要腎臟功能沒有問題,就應該多喝水,除了正常飲食外,每天至少喝水 1 500 ml。當然,如果患者覺得喝那麼多白開水是種負擔,可以用淡茶、蔬菜汁、水果汁替代補充一部分的水分。考慮到痛風常在夜間發作,特別推薦痛風和高尿酸患者在睡前適度飲水,稀釋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夜間尿液濃縮造成尿酸沉積。答案作者:陳罡丨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醫生;編輯:李壞
-
8 # 何懿醫生
一樣的問題,我就複製一下答案了。
首先,我還是先來回答痛風能不能喝酒?
肯定的回答是:酒精本身會導致血尿酸升高,尤其是啤酒和黃酒。因為啤酒和黃酒本身就是高嘌呤食物:啤酒的嘌呤含量在80mg/100g左右,黃酒的嘌呤含量在100mg/100g左右;所有啤酒和黃酒導致尿酸升高大家都可以理解。
但是白酒的嘌呤含量非常低只有1-2mg/100g,那又為什麼會導致尿酸升高呢?
既往很多研究都表明,酒精導致高尿酸血癥的原因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1、減少尿酸的排洩;酒精在體內代謝可以變成乳酸,乳酸可以競爭性的抑制尿酸在腎臟的排洩,從而導致尿酸從尿液中排出減少,血尿酸水平升高。2、酒精可以導致尿酸生成增多,透過增加三磷酸腺苷的降解,進而最終導致尿酸生成增多。
所有,白酒、啤酒和黃酒(包括自釀的米酒)都是會導致高尿酸血癥的。
那問題來了?紅酒呢?
目前說法不一,2016年中華風溼病學雜誌的痛風指南和2017年中華內科學雜誌的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的多學科專家共識。對於紅酒能不能喝都沒有給一個準確的答案,只是告訴大家存在爭議。
天天博士呢,也收集了大把資料,看了一些國外文獻。整理了一下。介紹2篇主要文獻。
2004年發表在Lancet的文獻;Lancet這個雜誌,可以說是臨床醫學的頂級中的頂級雜誌,好比車中的勞斯萊斯,誰在上面發一篇文章,可以吹一輩子的。這篇文章用了12年的時間,觀察了4萬多人(注意:入組觀察的時候4萬多人都還沒有發作過痛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酒精攝入越多,患痛風的風險就越高。啤酒和烈酒的攝入都會導致痛風發病風險升高,但是紅酒不會。
2014年呢,發表在AM J Med 上的文章,AM J Med也是不錯的雜誌,相當於車中帕薩特和邁騰這個水平吧:文章觀察了700多個痛風患者。發現,無論是白酒、啤酒還是紅酒,都會增加痛風復發的風險。注意,這篇文章研究的是痛風的患者。
還有一些文章就不做一一介紹。但結論其實相對簡單:對於還沒有發作痛風的人,啤酒、白酒(洋酒)肯定會增加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風險,但是適量紅酒不會增加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風險;對於發作過痛風的患者來說,啤酒、白酒(洋酒)還有紅酒都會增加痛風急性發作的風險。
所以,對於健康人來說,喝點紅酒,肯定不會得痛風;對於已經患有痛風的患者來說,喝啥酒都不太好;當然,實在需要應酬喝酒,我個人建議還是選擇紅酒吧。
-
9 # 安可力
痛風可以少喝點白酒。醫生告誡人們:痛風患者應不沾酒,特別是不能喝啤酒。但現實中,有的通風患者喝啤酒,馬上就有“反應”;而喝白酒時則沒什麼“反應”。這說明適量飲用白酒是可以的。
很多好吃的食物都是酸性食物,不能都不吃了吧?我的觀點是,吃某種食物酸多了,再吃些鹼性食物,也就是“+1-1”,保持體內酸鹼平衡就好!
過度飲酒會引起痛風發病,以啤酒尤其明顯。乙醇影響血尿酸水平的可能機制是: (1)飲酒常伴食含豐富嘌呤的食物; (2)乙醇代謝可以使血乳酸濃度升高,乳酸可以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洩; (3)過度飲酒造成血酮症,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洩; (4)乙醇能促進腺嘌呤核苷酸轉化而使尿酸增多; (5)有人認為飲用像威士忌類含鉛的酒,使痛風發病的危險性增加了3倍。
-
10 # 劉藥師話用藥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風溼病範疇。痛風可併發腎臟病變,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
引起痛風發作的原因很多。飲酒(啤酒與白酒),大量食用肉類、海鮮(如貝類)、動物內臟,飲用富含果糖的飲料,劇烈運動,突然受涼,肥胖,疲勞,飲食、作息不規律,吸菸等均為痛風的危險因素。在這些危險因素中,男女痛風發病誘因有很大差異,男性患者最主要為飲酒誘發(25.5%),其次為高嘌呤飲食(22.9%)和劇烈運動(6.2%);女性患者最主要為高嘌呤飲食誘發(17.0%),其次為突然受冷(11.2%)和劇烈運動(9.6%)。
研究顯示,飲酒可能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輕度飲酒(≤12.5 g/d)(RR=1.16, 95%CI1.07~1.25)、中度飲酒(12.6~37.4 g/d)(RR=1.58, 95%CI 1.50~1.66)和重度飲酒(≥37.5 g/d)(RR=2.64, 95%CI 2.26~3.09)均比不飲酒或偶爾飲酒容易發生痛風。Choi等的研究顯示,酒精攝入量與痛風發病風險呈劑量效應關係,當酒精攝入量≥50 g/d時,其痛風發病風險比不飲酒者高153%。每日飲啤酒373 g者比不飲啤酒者的痛風發病風險高49%(RR=1.49, 95%CI 1.32~1.70);飲用烈酒將增加15%的痛風發病風險。Neogi等的研究顯示,任何型別的酒精(包括紅酒)均與痛風急性發作風險增高相關。但Choi和Carhan的研究顯示,中等量的紅酒不會增加血尿酸水平。關寶生等的研究顯示,經常飲酒者比偶爾飲酒者發生痛風/高尿酸血癥的風險高32%,偶爾飲酒者比幾乎不飲酒者發生痛風/高尿酸血癥的風險高32%。程曉宇等的研究顯示:經常飲酒為痛風發病的危險因素(OR=7.081)。
可見,飲酒可引起痛風的發作。特別是啤酒引發痛風的風險最大,其次是白酒。紅酒是否為痛風發作的危險因素目前循證醫學證據不一致。因此,痛風患者禁止飲用啤酒、白酒,如飲紅酒要適量。
-
11 # 蔣麗琴
因為白酒和啤酒中的酒精會促進尿酸在關節當中積聚的沉積,會促發急性的關節疼痛,還會引起尿酸水平代謝的異常,所以痛風患者不能喝白酒啤酒,即便紅酒的酒精濃度很低,但是對尿酸的代謝也會產生影響,如果逢年過節慶祝的話,控制在一天之內,啤酒不超過350~500 毫升,紅酒不超過 30~60 毫升,同時要減少攝入肉類和其它高嘌呤食物
-
12 # 中藥師說健康
痛風發作的時候那種痛刻骨銘心,經歷過的人肯定深有體會。痛風是一定不能飲酒的,因為這樣會加重通風的症狀。要想知道為啥,這需要先了解一下痛風的發病原因,就不難理解為啥不讓你喝酒了。
什麼是痛風?近些年,“三高”已經成了人們口頭談論的話題,現在“三高”都不確切,確切地說是“四高”,因為除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外,還有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就是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超標,超過了一定的限度,過多的尿酸會沉積在關節中,引起劇烈的疼痛,這就是痛風。
血液中尿酸是怎麼升高的呢,到底哪裡來的尿酸?血液中的尿酸升高,一個是生成過多,一個是排洩減少,都會使血液中的尿酸升高。尿酸是人體內的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的代謝產物,正常情況下產生的尿酸可以經過尿液排出體外,不會有任何症狀,而當嘌呤代謝紊亂的時候,就會使尿酸增多,尿酸的生成量就會大於排洩的數量,尿酸就會滯留在體內,這個時候血尿酸值就會增高,過高的尿酸會在關節等處析出結晶,造成關節的紅腫熱痛。
痛風的發病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成為一種常見疾病。在臨床上,男性尿酸正常值是:149~416μmol/L。女性尿酸正常值:89~357μmo1/L。如果超出指標的話,就是尿酸高了。男性的發病率較高,在痛風患者中大多數都是男性,女性在絕經期後容易罹患此病,這可能跟雌性激素水平有關。
痛風都有哪些症狀?當體內的尿酸增多,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就會在關節處沉積,引起關節疼痛。常常侵襲的關節有腳拇指,腳踝、腳後跟、腳背、膝關節、手指關節等處,區域性會有發熱、紅腫症狀,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治療的話,會形成痛風石。尿酸不僅會在關節處沉積,還會損害腎臟,引起一系列腎臟疾病。
患有痛風的患者怎麼樣注意飲食,為啥不能飲酒?雖然說體內的嘌呤不全是吃進來的,但是如果從食物中攝取大量的嘌呤的話,就會加重血尿酸水平,甚至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所以痛風患者平時要多飲水,注意保暖,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並且避免劇烈運動,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飲酒。因為酒中的乙醇需要在肝臟中分解代謝,代謝產物會透過腎臟排洩,當排洩的時候會與尿酸競爭出口,會是尿酸滯留,容易誘發痛風的發作。
總之,高尿酸血癥患者日常飲食要多加註意,避免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另外痛風患者一定要積極治療,因為痛風不僅導致關節疼痛,還能造成內臟的損害,這“內傷”可是要不得的。
-
13 # 營養百事通
沒錯,痛風患者的確應該戒酒。
有研究表明,酒精可使嘌呤合成原料增加,核酸轉換增加,尿酸生成量增加,同時還使腎臟尿酸排洩減少,這些均可導致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在大量進食動物內臟、蟹、蝦、過度飲酒,尤其是飲啤酒後可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
有一項來自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青島成年男性的痛風發病率高達2.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96%的2倍。研究者認為,海鮮,特別是貝殼類,如蛤蜊(俗稱“蜆子”) 加啤酒的飲食習慣是導致青島痛風發病率“甲天下”的主要原因。
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並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而釀製成的。發酵過程本身會使食物中嘌呤含量增加,這是因為,發酵菌為單細胞生物,其結構簡單精煉,主要為蛋白質和核酸(含嘌呤),幾乎不含脂肪和糖類,比較而言,其核酸(含嘌呤)更為發達,酵母菌(或乳酸菌)大量繁殖,使食品中嘌呤含量增加。因此,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
除了酒精本身可能引發或加重痛風外,飲酒常伴食含豐富嘌呤的食物也是誘發痛風的重要因素。飲酒經常是以雞鴨魚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相伴,這些食物本身就是高嘌呤食物,飲酒加上高嘌呤食物,對痛風患者無疑是雪上加霜。
-
14 # 註冊營養師王華
第一,痛風是什麼?
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和或者尿酸排洩障礙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組抑制性疾病,臨床特點包括高尿酸血癥,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特徵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等,常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腎尿酸結石的形成。
痛風主要分為4個發展過程,從無症狀期到急性關節炎期到間歇期再到慢性期。
第二,痛風為什麼不能喝酒?
根據酒精與痛風的分析,結果發現喝酒會使痛風的發病風險增加。血清尿酸值與飲酒量密切相關,有可能是由於乙醇在代謝過程中快速消耗能量,使尿酸產生增加,而乙醇代謝產生了乳酸,可以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洩。
此外酒精性飲料中也含有嘌呤,在體內代謝生成尿酸等,不同的酒精飲料種類,其中含有的嘌呤含量也不同,一般規律是陳年黃酒>啤酒>普通黃酒>白酒,所以對於痛風的病人來說的話,尤其是常見的這種啤酒,一定要避而遠之。
第三,痛風的其他營養防治。
急性期痛風需要藥物處理,而普通的促進尿酸排洩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緩解也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當然在日常可以透過一定的飲食來加以治療。
主要包括要控制能量的攝入,痛風病人中大約有一半的病人超重或者肥胖,應適當減輕體重,總熱量的攝入要比平常低10%~15%。
二要保證低脂肪低蛋白質的飲食,一般通風病人70%會伴有高脂血症,所以要控制脂肪的攝入,可以選擇牛奶雞蛋以植物性蛋白質來補充。
三要控制低鹽飲食,並且增加蔬菜的攝入,蔬菜中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能夠促進尿酸鹽的溶解和排洩。
四要保證足量的飲水,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病人應當多飲水,利於尿酸的排出,這是飲食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尿酸的水溶性較低,腎臟排洩尿酸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尿量,每日飲水量應在2000毫升以上才可以維持一定的尿量,促進尿酸排洩,防止尿酸鹽的形成和沉積。為了防止尿液的濃縮,病人也可以在睡前或者半夜適量飲水,確保尿量有助於預防尿路結石的形成。
-
15 # 健康食養
自古無酒不成宴,喝酒在很多場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聚餐吃飯時。許多痛風的患者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跟親朋好友一起吃飯喝酒聊天,很痛快,可是第二天痛風處就遭殃了。
在查出尿酸高時,醫生一定會建議戒酒,包括啤酒,可能大家不理解,痛風患者為什麼要戒酒?酒裡面的嘌呤含量並不高啊。痛風是因血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一種疾病,沉積的結晶導致關節內和關節周圍出現疼痛性炎症發作,主要表現為相應部位紅、腫、熱、劇烈疼痛。
痛風患者不能喝酒,因為酒的代謝產物為乳酸,乳酸會抑制腎臟內尿酸的排洩,使得血尿酸值升高,同時,酒類本身可提供嘌呤,如啤酒類就含有大量的嘌呤成分,攝入過多嘌呤,同樣會使血尿酸升高。
過量飲酒常會引起痛風的急性發作,長期飲酒則可發生高尿酸血癥,尤其是烈性白酒、葡萄酒、香檳酒、啤酒。
因此,痛風患者應該戒酒,儘量不飲酒。另外,痛風患者日常的飲食是需要嚴格控制的。
-
16 # 虎說營養365
痛風能喝酒嗎?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痛風,痛風是一種形容詞,它其實是各種因素導致的尿酸濃度過高結晶沉積在一些血液迴圈差的部位,比如,一些關節,軟組織,軟骨及腎臟,血管等處導致關節炎,尿路結石及腎臟疾病。這些結晶物質就像針一樣,風吹過來像針扎一樣的痛,來得快,去得也快,故名痛風。痛風能吃什麼或者不能吃什麼,能不能喝酒是站在嘌呤的角度去考慮的。很多人認為痛風是高嘌呤飲食導致的,其實痛風是各種因素導致的嘌呤代謝紊亂。人體內的嘌呤來源三分之二是來自於體內產生的也就是內源性的嘌呤。我們人體自身每天大量細胞老化分解,而細胞中的細胞核存在生命密碼--核酸。核酸是由無數的核苷酸組成,每一個核苷酸都由三部分組成,一個磷酸分子、一個戊糖和一個鹼基(嘌呤或嘧啶)。看見嘌呤了吧。原來每天老化的細胞氧化分解都會產生大量嘌呤,產生尿酸。外源性的嘌呤佔百分之20,就是不合理的飲食,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所以如果一個人抗氧化能力較差,每天過多細胞被氧化分解 就是控制低嘌呤飲食。 也沒用,體內大量的核苷酸被氧化成次黃嘌呤--再進一步氧化成黃嘌呤--再氧化成尿酸沉積結晶。嘌呤主要是在肝臟中合成,其次是小腸粘膜和胸腺。尿酸在人體內沒有什麼生理功能,在正常情況下,體內產生的尿酸,2/3由腎臟排出,餘下的1/3從腸道排出。這樣我們就知道了痛風的主要是來源是身體抗氧化能力差,肝臟合成嘌呤的能力差,以及腎臟排洩能力差,再就是血液迴圈差。所以對待痛風主要是提高這些功能,低嘌呤飲食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那麼痛風為什麼不能喝酒呢,肝臟功能差的人和有飲酒習慣的人痛風症狀會更嚴重,雖然白酒並不含嘌呤,酒精到人體內也不會產生嘌呤,但是白酒會加劇痛風,因為酒精代謝也是靠肝臟的,飲酒加重了肝臟負擔,也就減小了肝臟對嘌呤的代謝能力,另外痛風是無菌性氧化炎症,白酒是強氧化物質,痛風患者飲酒好比傷口上撒鹽。啤酒在生產發酵過程中可產生大量嘌呤,所以痛風患者也不能喝啤酒。長期痛風是有很多危害的,可以導致關節畸形,腎臟損傷,心臟損傷,血管組織損傷等,所以如果有痛風的話一定要及時調理解決,才能減少危害。
長期痛風是有很多危害的
嘌呤主要來自於內源性
痛風就是尿酸鹽結晶沉積
-
17 # 網際網路健康諮詢醫師
痛風患者儘量不要飲酒,飲酒是導致痛風發作的一個因素,酒精可以干擾尿酸的正常代謝,也會阻止尿酸在腎臟的排出,造成尿酸在體內蓄積,另外,酒分解代謝會產生大量嘌呤,尤其是啤酒和黃酒,在所有酒類中,紅酒的嘌呤含量是最少的,如果在一個特殊場合,必須喝酒的情況下,建議可以少量喝一點紅酒,大約在100毫升即可,同時,一定要大量喝白開水,以促進尿酸排洩。
-
18 # 營養海賊團
[2018-02-09 文字:559 副船長]
如果你不怕關節痛,如果你不怕關節變形,如果你不怕累及成腎炎、腎結石等疾病你就喝!(哈哈,哪有不怕的呢!沒疼過的人聽著都疼,疼過的人更知道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
痛風發作期不要飲酒,就是緩解期也最好不要飲酒。如果實在想飲酒,就有一點紅葡萄酒吧!(注意酒精含量不要超過:男25克,女15克) 痛風患者禁油的原因如下:酒精即乙醇,在體內代謝的過程中會導致 乳酸和酮體增加,從而抵制腎小管分泌尿酸,從而導致腎排洩尿酸降低,尤其是空腹飲酒。因此,酗酒+飢餓常是痛風急性發作的誘因。同時飲酒過多,還會導致甘油三脂的進一步提高。除此之外,陳年黃酒、啤酒等發酵油中含有大量嘌呤,可以產生過多的尿酸,也是誘發痛風的主要原因。所以痛風期不要飲酒,同時即便是不痛的時候,也就是痛風緩解期也不要飲酒,以避免痛風急性期發作。痛風期每發作一次,與下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會縮短,就也是說越發越頻,也就越痛風,離關節變形甚至組織爛掉的機會走近。
正確的辦法是:1. 嚴格控制能量攝入,保持健康體重,但不能快速減重和節食;
2. 多吃全谷、薯類、雜豆,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果糖含量高的水果)、以奶類、蛋類這主要的蛋白質攝入食物,適量吃豆製品、堅果。
3. 多做運動。久坐不動同樣會導致痛風。
4. 少大魚大肉、少喝肉湯、肉汁,少油、少鹽、少糖,少引起代謝負擔對身體健康無準意義的食物
5. 戒菸限酒。
-
19 # 痛風科普和理財
先說結論,不能喝酒。嚴格控制酒精的攝入,最好做到滴酒不沾(很小劑量的紅酒可以)。
各種酒類造成嘌呤升高的程度:陳年黃酒>啤酒>黃酒>白酒>葡萄酒。
痛風患者日常飲食控制(三低一高):低嘌呤飲食(低嘌呤飲食可使血尿酸生成減少)
低熱量攝入(消除超重及肥胖)
低鹽飲食(鈉鹽攝入過多將促進尿酸沉積、痛風石形成)
大量飲水(大量飲水有利於尿酸排洩,防止尿酸結晶沉積在腎臟)
痛風急性期治療:飲食嚴格控制嘌呤攝入
透過予以痛風乾擾藥而達到終止痛風發作,解除痛苦。(如果擔心副作用,忍48小時就會好很多,初期5-7天就會消失。)
間歇期及慢性期:飲食適當控制嘌呤攝入
合理治療
-
20 # 解振華健康管理師
減少酒精的攝入。少量飲酒對心臟有好處,但是啤酒(增加尿酸產生,減少尿酸排洩,絕對不能喝)和烈酒都會增加痛風。而少量的紅酒不會增加尿酸的,而且紅酒含有豐富的生物黃酮和多酚,具有減少自由基減少炎症的作用(痛風就是尿酸鈉導致的炎症)。需要指出的是:飢餓的情況下飲酒一次就會導致痛風。
回覆列表
但是研究發現,如果患者每天喝不超過10克的葡萄酒的話,反而能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
每種酒類含多少嘌呤?究竟飲料中的嘌呤含量以每100毫升含多少克來計。社會餐飲中,最常見的酒精飲料嘌呤含量為:
日式燒酒:幾乎零毫克/100毫升
威士忌:0.1毫克/100毫升
白蘭地:0.4毫克/100毫升
日式清酒:1.2毫克/100毫升
葡萄酒:0.4毫克/100毫升
啤酒:5-6毫克/100毫升
紹興酒(黃酒):11.6毫克/100毫升
結論:痛風患者儘量不要飲酒,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飲用葡萄酒和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