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類屬於一種生物
-
2 # 蔡小鬧
首先還是要先對你說的“一切”做個更詳細的解釋。
是不想去上班,不想面對工作壓力和煩心的事;還是不想面對生活的某一個方面;還是真的對所有的事,一切關係和人都不想回應。
如果真的是對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而且生活上也受到了影響,包括飲食和睡眠,那麼建議要做一下心理方面的測試和評估,諮詢更專業的人士幫忙,緩解或治療。
但如果只是對某一方面失去了興趣,感覺缺少動力。可以先緩一緩,思考下是因為發生了具體發生了哪件事或哪些事,導致自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和狀態。
可以拿筆寫一寫,不需要有邏輯地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再問問自己,最開始自己做這件事的事情,目的是什麼?最想要達到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現在自己的狀態與自己理想的狀態之間的偏差有多大?
這件事對於自己來說,重要程度如何?如果不繼續做這件事,會有很麼後果?
如果還需要繼續,做哪些努力可以改善現在的狀況?
做過這一系列的評估之後,會對現在這件事產生新的想法,是繼續還是放棄。
世上不是隻有一條路,此路不通可以換一條;
結局也不是隻有一種,換個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想法,會有不同的可能性。
-
3 # 記憶中的油彩畫
為什麼我們會對一切事物不感興趣?大體上,有這麼幾個原因:
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不差,至少不會到「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程度,故而從根源上缺乏探索和前進的動力;這些人在過往的生活中,往往比較循規蹈矩,遵循傳統的教育和考試模式,從而很少能夠發掘「自己擅長什麼」和「自己喜歡什麼」;基於前兩點,再加上我們的生活過於便利,內源刺激不足,外源刺激又遠遠過載,於是,他們習慣了從外源刺激獲取獎賞,從而抑制了內源刺激的動力。也就造成了對「行動」的巨大障礙。
這個問題很好。有些人是可以的。但除了少數幸運兒之外,大多數人的工作,往往都有一個特點:非自主性。
大多數人的工作,很可能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也難以自己掌控工作內容、方式和節奏。你被迫在不想加班的時候加班,被迫三番五次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乃至不倫不類,被迫迎合上司和客戶的要求、按他們的指令行事……
在這種情況下,工作就變成了一種負擔,而非獎賞。
判別的方法很簡單:問自己,每天上班時,你是充滿鬥志和幹勁,還是不情不願,就可以了。
所以,好的工作,未必是高收入的工作,而是你擅長、感興趣、目標一致、擁有使命感和價值感、並且能夠對其負責的工作。
那麼,針對前面提到的三層原因,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發掘和生成興趣呢?
分享幾個簡單的方法。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行動。先覺察到這一點,再讓自己去行動,不要考慮太多。試著從行動中獲得反饋,成為你持續前進的動力。
1. 動手做一些簡單的事情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當然是用來改造環境的手。
因此,我們身上所有的器官裡面,手所對應的大腦神經元是最豐富的(其次是口腔)。
這是一個雙向通路。一方面,大腦可以對手部下達各種指令,讓每一塊細微的肌肉作出極其精細的動作;另一方面,手部的觸覺是最敏感的,可以獲取極其微弱的資訊,再傳遞給大腦。
因此,動手(字面意義上的動手),是鍛鍊和啟用大腦非常有效的做法。它可以引起大腦更強烈的反應。
所以,為什麼生活如此便利,仍然有人喜歡動手去做東西?就是因為,動手做一些事情,能夠帶來充盈的樂趣和成就感。
我經常會向有類似困惑的朋友提議,去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活動。比如:做飯,烘焙,繪畫,縫紉,拼裝模型,手衝咖啡,做手賬……去產出一些成果,讓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這可以幫助你有效地找回幸福感。
像我自己,平是沒事會自己衝咖啡,但其實我並不喜歡喝咖啡,純粹只是為了享受動手的樂趣而已。
(主要是手殘,別的也做不來)
不用追求完美,更無須對自己有太高要求,只要把自己從電子產品前解放出來,用雙手去感知和體驗世界,就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2. 嘗試自行去解決問題
很多人的思維是「追求效率」,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短的路徑,得到最好的結果。所以,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經常會選擇當伸手黨,讓別人幫忙決策。
這不是一個好習慣。
有時候,多花點時間,刻意去做一些「麻煩」的事情,反而會更好。
舉個栗子。同樣都是向別人請教,伸手黨的問題是:我現在有A和B兩個offer,我該選擇哪個?
而主動者的做法是:先思考我現在最需要什麼,再對比這兩個offer,它們分別能夠提供什麼,有哪些風險,哪些收益。這裡面,有哪些資訊是我目前還不知道的,我先試著動手搜尋一下。實在找不到或者難以肯定的,再去向別人請教。
前者會問開放性的問題:「我該怎麼做?」後者會問針對性的問題:「我目前缺少的是某個資訊,您能否告訴我這個資訊?」
其他時候也是一樣的。動手搜尋,動腦思考,分辨資訊可靠性,對比優劣勢和收益成本,制定計劃並執行,隨時監控和反思,考慮多個備用方案並嘗試付諸實踐 —— 這些行為,很麻煩,但可以為你持續產出「成就感」。
用內源刺激啟動獎賞系統,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付出。
你付出了,獎賞系統才能夠「獎賞」你的付出,從而強化你的行為,為下一個問題做好準備……形成良性迴圈。
適當的冗餘是必要的。它是系統健壯性的支撐。
3. 增進生活的多樣性
許多陷入「興趣迷思」的人,往往都存在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他們的生活模式,太狹窄了。
日復一日重複著相同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遇到的問題也是相似的,連每天碰到的人、交流的人,都是老面孔。久而久之,這就會造成一個後果:
你會陷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難以從中走出來。
你會漸漸地覺得:世界本來就應該是如此,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我的生活模式也是理所當然的,「提不起興趣」也必然是理所當然的。
真的嗎?當然不是。
你困在自己的「氣泡」中太久了。你所看到的一切,只不過是氣泡所反射回去的、你對世界的認知而已。
所以,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引入一些「不同」,讓生活多一些難以預測、難以把握的變數。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和一些優秀的同行交流,每次交流完,都會有一種感覺:原來還可以如此。
這就是我對自己的警醒:在自己熟悉的模式中待太久,你就會習慣這種節奏,慢慢的,你的感知能力會變得遲鈍,對外界的變化會充耳不聞,更別說改變自己去適應新變化。
怎麼應對這個問題呢?
你可以試著去學習一些技能,無需精通,只需利用20%的業餘時間去入門和涉獵即可。透過學習,去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和可能性範疇,接觸到更多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試著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想什麼;可以試著跳出自己現在的圈子,去尋找新的圈子、新的群體,去跟他們碰撞。
你也許會發現:原來,世界可以這麼大。
4. 建立日常慣例和儀式感
前面提過:在啟動「內源獎賞迴路」的過程中,有一個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自主性。
你必須發自內心地感到:我的生活是在我的掌控之下的,我能自主做想做的事、選擇想要的目標,才能幫助自己「對焦」,邁出探索的第一步。
如何提高自主性呢?一個有效的做法是:在生活中尋找儀式感。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日常慣例,給自己制定每天的計劃,去完成一些微小的、低成本的、日常的事情,把它變成一種日常生活的儀式感。
具體可以按照你的實際情況去設定。像為自己的每一天打分,填寫模板化的日誌,散步,冥想,獨處發呆……都可以。重點在於,把它們變成獨屬於你的,有你個人風格的,雷打不動的,獨立於一切工作和日程安排之外的慣例。
「儀式」的定義是什麼?就是沒有實際作用、卻被賦予了非凡意義的事物。
重點在於,這種「無用之用」,正是儀式的價值所在—— 我花費時間去做一些「無用」、完全在我支配之下的事情,正意味著我對生活擁有掌控權和自主性。
做一個類比:為什麼富人願意購買奢侈品?因為,奢侈品的溢價基本是「無用」的,但願意花錢在這種「無用」之上,正是富人財富和地位的展現。
為什麼人需要儀式感?原因就在於此。
它不能直接幫你激發獎賞迴路,但能夠幫你尋回內心的寧靜,將你從忙碌、擁擠的瑣事中拉出來,重新讓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從而找回生活的意義。
畢竟,興趣也好,目標也罷,它們只是手段,最核心的,是對生活抱以熱情,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不是嗎?
-
4 # 少飛
是錢多燒的,還是錢少感覺掙錢難?
世界萬物都經歷了嗎?
對世界失望了嗎?
能玩的都玩煩了嗎?
如果沒有的話那麼我個人覺得世界上還有許多沒有被你探索和認知的事情 比如:高空彈跳 野餐 賽馬等等....
還是不要對生活感到失望吧 最好是懷抱著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心態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
世界這麼大,你可以去大千世界看看。
去法國街頭看看隨處可見的浪漫。
去非洲看看生活在水生火熱的難民,
看看吃不上飯的孩子們。
回到中國的農村,去體驗體驗中國農村的鄉情和純樸。
回家多陪陪父母,
有多長時間沒有陪父母了,
有多長時間沒有安安靜靜的陪父母聊過天了?
有多長時間沒有心平氣和的聽聽父母的嘮叨了?
俗話說得好,養兒防老!
你給父母洗過幾次頭?
你給父母剪過幾次腳趾甲?
你給父母做過幾次飯?
你給父母洗過幾次腳?
你注意過父母的飲食起居嗎?
你關心過父母的身體狀況嗎?
你知道父母的頭上又長了幾根白頭髮嗎?
你知道父母給你洗過多少次頭嗎?
你知道父母給你洗過多少次腳嗎?
你知道父母給你擦過幾次屁股嗎?
什麼叫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沒有了動力?
怎麼?你想去死啊?
-
5 # 法律界小學徒
吃飯嗎?有喜歡吃的嗎?看手機嗎?有喜歡看的嗎?如果什麼都沒有,就可以昇天了。對一切都失去興趣,說明你心裡問題很大,看看病吧
-
6 # 工地小張哥
我感覺情緒低落的很大原因是目標不明及計劃缺失,計劃執行不到位。而具體情況,有以下幾種:
一,目標不明確,還沒有重點。沒有定期盤點進度,對齊目標,及時增加成就感和繼續下去的信心,從而失去方向,產生迷茫。
二,制定的計劃不詳細,相應的措施規劃沒做好。
三,計劃的事情,中途停止啦。改變的決心不夠,總之還是沒逼到分上。
有方向感的人,會只顧一路前行,強大的目標感會牽引著他履行計劃,遇到麻煩,就只顧著解決困難,沒有心情情緒低落。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一些感受和體會,以及曾經的處理辦法。看看是否對你有幫助,希望你能開心每一天。
-
7 # 倚峰一一鍾健
人活的平淡,工作的壓力。沒有一條是容易的。走過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過一些山,才知道艱難。
學會放鬆自己,來一場遠足,在大自然中釋放自我,在山水間補充動能,相信明天會更好。
-
8 # 80後真哥
1:注意好好的休息
有這樣狀態的時候,建議需要好好的休息,或許你前段時間付出太多的精力了,自己的思想和勞動或許都超出了你的極限了,這個時候不妨讓自己暫時的歇一下,讓自己喘口氣。
2:出去走走
有這樣的狀態的時候,還可以出去走走,散散心,讓自己脫離原來生活或者工作的環境,多接觸一下外面的事情。世界是美好的,到處都是充滿著生機的,一些花花草草的都會給你帶來新生的力量的。
3:多與人進行交流
有這樣狀態的時候,需要多與人進行交流,不要總是沉迷在自己的一片天地裡,看看別人都是怎麼生活和工作的。
4:聽聽音樂
有這樣狀態的時候,可以聽聽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讓音符喚起你的動力。
5:陪陪家人
有這樣狀態的時候,可以去多陪陪自己的家人,看望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們,聽他們對你的嘮叨和囑咐,可以拍孩子做遊戲,這些都是展現你價值的地方。
6:找人去吵一吵
有這樣狀態的時候,還可以找自己的閨蜜或者家人吵吵架,吵著吵著,對手生活的動力就來了。
-
9 # 安如意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失去動力?是否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你感覺看不到未來,使我們喪失了動力你先理清認知方面的問題:未來從來不來,或者說未來從來不在未來,未來只存在於當下,當下就是未來。但未來是由每一個當下組成的,沒有當下,就不可能有未來。所以經常聽到說活在當下,才能夠擁有未來,能把握自己的當下,就能把握自己的未來。如果我們的當下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我們的未來也必定會有意義、有價值。如果我們當下是快樂喜悅的,那麼我們的未來也必定是快樂喜悅的。㊙️㊙️㊙️我們看不到未來的原因,就是自己沒有活在當下。我們沒有把握好當下,沒有當下當然就沒有未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們不願意活好當下的原因:對自己當下的狀況不滿意,不接受,我們否定當下的狀態,逃避當下;常常把注意力放在擔心未來上,把大部分思想浪費在擔心未來去了!但結果是,未來沒有來到,又沒有活在當下,也就說既丟掉了當下,同時也丟掉了未來!這真是太冤枉了!如果還不理解,我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都有心情好的時候,回想一下,當我門心情好的時候,我門當下是快樂和喜悅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是有力量的,是充實的,我們根本不需要操心未來,因為擁有當下的快樂,其它的都不是問題。擁有當下的快樂,就等同於擁有未來的快樂,而失去了當下的喜悅,就等同於失去了未來的一切美好!明白了嗎?㊙️㊙️㊙️對策調整心態,好好去思考、去面對、去體會當下.....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動力的,我們原來所設定的很多目標,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在操作的過程中,在實現的方法上出了點偏差,也許操之過急了。所以:先不要把注意力、能量投放得那麼遙遠,先別把目標定的那麼高大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先做好眼前的事,先把握好自己當下能把握的事,也就是活在當下.....接受自己,關愛自己,肯定自己,讓當下快樂,這就是我們當下的目標、動力和意義,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就能擁有後續的一切!這就是我們當下能夠夠得著和掌控得到的支撐點和著力點,有了這個支點,我們就能活好當下,掌控未來!
-
10 # 阿呆呆說電影
對一切失去興趣,沒有動力?你這是要上天呀?
要是精神上出了問題得要去看哦,當代社會壓力太大了,現在中國很多青年多多少少都會有抑鬱症,如果你也有的話,那你就要注意了哦,有條件就去看精神科醫生,沒條件有時間多去跑跑步,爬爬山運動一下.
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抑鬱症,那可能是你遭受了重大打擊,或是長期不得志形成的,如果都沒有,那可能是你你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形成的.
你要想一想現在誰過得容易,看看這次中國的肺炎感染的那些人,看看你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你養大成人,想想你想要的東西,想想你想要的生活,想想你沒錢的時候是怎麼樣的?
這樣你還會沒有動力?對一切失去興趣嗎?
現在路不好走,每個成年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要是你沒有特殊技能也沒有什麼學歷你就選擇先去幹體力活,快遞,配送,建築什麼都可以,先用心做著賺點錢存起來,看看以後有什麼好出路!
要是你有技能有學歷,好好的利用你的技能去賺點錢,去孝敬父母,去找個漂亮的女朋友,去吃好吃的東西,去好玩的地方玩,去享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沒有興趣,沒有動力,一味躺在,如果這樣對你來說你都不願意去做改變,那你就要好好甩自己幾個耳光把自己打醒了!
醒了之後,去找份工作先做起來,生活會隨著你的改變越來越美好的,加油
-
11 # 音樂美文坊
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沒有動力和活力,就像一個老年人一樣。怎樣改變這種懶惰、拖延、消極的狀態?
這是一個知乎上的問答記錄,個人感覺寫的很好,所以分享給你。轉自石昊先生。
現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這個問題。
所以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要麼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要麼來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
又有人說,當你掛著QQ,逛著淘寶,幹著七八十歲老人都能幹的事,你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
這些話其實深層次的,反應的是現代很多人缺乏活力的一種狀態,所以渴望從幹其他的事中獲得活力和愉悅感。比如旅行、閱讀、愛情之類的。
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無論幹些什麼,都無法擺脫這種沒有活力、失去興趣,像老年人一樣懶散、消極的狀態,感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原地打轉,陷在一個怪圈、死迴圈當中不能自拔。
想要鍛鍊,想著練出一身腱子肉,身體好了,然後自己就能愉悅起來,就能充滿活力,但堅持鍛鍊了兩天,就堅持不下去,因此指責自己沒有毅力,三分鐘熱度。
想要學習英語,想著精通一門外語,無論去和老外交流,還是求職,都能有莫大的幫助,然後學成之後,自己能充滿成就感,自己去做,然後堅持了幾天又放棄,又指責自己沒有毅力,三分鐘熱度。
想要練字,想著練一手好字,然後朋友、親人驚羨,自己也滿滿自得,可是自己好像也堅持不下來,因此總是懊惱。
想要努力閱讀,做一個充滿知識的智者,頭腦充實了,然後自己就不會沒活力了,可是要麼浮躁地看不進書,要麼看了一大堆書,感覺自己還是老樣子。
想要追求愛情,可是自卑自憐,感覺別人看不上自己,或者自己追不到。
想要融入人群,和別人交流,想著只要慢慢變得外向開朗,然後自己就能開心了、充滿活力。
…………
可是無論怎樣做,似乎都不能有個圓滿的結果,沒辦法擺脫不了這種狀態,反而充滿挫敗感,感覺絕望無力,順帶著指責自己,沒有毅力、懶散,拖延,消極,像老年人一樣。
然後想向他人求助,比如上知乎提問,因為自己無論怎麼做也做不到,希望他人能作為自己人生導師,指點迷津。
這種心態,並不是個別人有,而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這種沒有活力、懶散、缺乏興趣、拖延、消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而很多人認為要擺脫這種狀態的關鍵是,堅持做某件事,比如去旅行、閱讀、練字、鍛鍊、學習、交流等等,並且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放棄,一旦放棄,自己就是沒用的廢人,但往往自己堅持不了,做不到,又或者堅持了很久,仍然感覺自己沒有絲毫進步,反而讓自己充滿挫敗感,感覺自己沒用,沒有毅力。
問題的關鍵在哪?關鍵在於自己沒用,沒有毅力,懶散,消極?
不是。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沒法從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當中,獲得足夠的愉悅、活力、和成就感。因此無論你做什麼事,你最終,都會覺得乏味、無趣。都會覺得自己失敗了,然後強烈的挫敗感。
所以解決方法不是去做成某件事,因為無論你做什麼事,你都無法從中獲得足夠的樂趣,反而最終會因為堅持不下去,或者做了很久仍然沒有活力,充滿挫敗感。而這種挫敗、無力,會讓你自身感覺更糟糕。在泥沼中越陷越深。
很多人說,解決方法是要堅持鍛鍊、學習、交流、閱讀等等,那做不到或者堅持不下去怎麼辦呢?想想父母、想想親人,想想他們關切的眼神,你還忍心墮落嗎?
但事實上,這種說法無疑是隔靴搔癢,因為很多人未嘗沒有去嘗試學習、交流、閱讀、鍛鍊,但最後都堅持不下來,或者做了很久,感覺無聊,反而質疑堅持的意義在哪?充滿挫敗感和無力感,然後父母和親人的期望並沒有讓他們奮發向上,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痛苦,感覺辜負了他們,於是更加消極,陷入了一個死迴圈當中。
真正的解決方法不是去堅持做某件事,並且還一定要做成,一定要有個滿意的結果,認為做成了自己就能擺脫這種狀態。不是這樣的,這種心態其實是錯誤的,這樣其實是把問題推到未來,認為要有一個好的結果,自己才能走出去,而如果結果不好,意味著自己失敗了,意味著自己沒用,廢物。這種心態只會讓你覺得自己原地踏步,在一個怪圈中越陷越深。
真正的解決方法是,學會如何享受自己做每件事的過程,學會發掘自己每一次進步,每一次成就,學會從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當中,去獲得成就感、愉悅感、和活力。重視做每件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兩種思維模式區別在哪呢?
錯誤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一定要做成某件事,自己才能有活力、成就感、愉悅感,重視的是事情的結果。
正確的思維模式認為,無論自己做什麼事,學會享受其中的過程,發掘自己的成就感、活力、愉悅感,而至於怎樣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視的是事情的過程。每一次微小的成就都值得肯定。
學習,就靜靜地品味知識,至於學到多少,不必在意;鍛鍊就享受跑步時的暢快,至於有沒有腱子肉,堅持了幾天,也不必在意。旅行就好好欣賞風景,不必憂慮前路如何;當你能重視過程,享受過程,不那麼重視結果,那麼自然而然就能擺脫這種狀態了。
我們太多人太重視結果如何,跑步一定要有肌肉,讀書一定要學富五車,學習外語一定要徹底掌握,旅行一定要行走千里,你眼中只有一個確定結果,如果沒做到就焦慮痛苦,自己就是沒毅力,三分鐘熱度,就是廢物。而不能對自己當下過程中每一次細小的進步、前行而由衷的高興。
如果一個小孩一直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夠長大,那麼他會為遙不可及的那一天而焦慮壓抑;但如果他著眼於自己每一次細微的進步時,這時,成長才會變成一件開心的事。
我們的潛意識中,自己永遠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距離完美永遠都差一點,唯結果論,簡單粗暴地劃分自己是否成功。只有成品值得肯定,哪怕半成品花費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努力,都是沒用的廢物。而不能把自己當做一個雖有很多缺點,但卻在不斷完善的有各種閃光點的藝術品。不能由衷地喜歡自己。由衷地讚歎自己每一次進步。
那麼失去興趣,沒有活力,怎麼擺脫這種狀態呢?當你心裡想著如何擺脫這種狀態,你其實是在重視一個確定的結果,要麼擺脫了,要麼沒擺脫,二元論。而對自己的每一次為之努力的進步,每一次前進都忽視,因此你總會覺得自己一直原地打轉,一直在泥沼掙扎,一直沒辦法擺脫。
你去嘗試學習,無論你學到了多少,你畢竟在收穫知識,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本身就值得肯定。而你卻想,唉,只看了一頁的書,自己真沒用。
你去跑步鍛鍊,無論你跑了多久,堅持了多少天,你畢竟是在鍛鍊,而這個行為是積極的,值得肯定的,至於收沒收穫一身肌肉,強壯體魄與否,那不是你現在所需要考慮的。而你跑了幾天堅持不下去,你卻又拼命指責自己沒毅力。可是無論你堅持下去與否,你畢竟去嘗試跑了步,這不是很棒的嘗試嗎?
你在背英語,無論學了多少,無論學了之後有沒有用,你畢竟是在積極地學習,而這個過程就值得肯定,至於學習的結果如何,重要嗎?可你總想著,唉,自己只學了十幾天,沒有堅持下去,真沒用。可是那十幾天的努力呢?就被你忽視掉了,因此你又去指責自己沒毅力。
…………
當你在幹一系列積極的行為,比如讀書、學外語,鍛鍊,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積極的,充滿活力的,昂揚向上的,而卻被你忽視,你一直著眼於未來的結果,而忽視了你當下的奮發向上。
你在努力,你在前進中,這過程就是你最大的成就,結果怎樣,到沒到達終點,不必在意。
倘若跑馬拉松只有終點是最重要的,那我中間跑了那麼久是不是就白費了?如果你吃第十個饅頭飽了,那麼前面九個饅頭是不是白吃了?
當你學會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時,你自然不會為之苦惱了。
想去追女生就去追,自己不高不富又不帥,那又怎樣,至少你在嘗試,你比很多同樣的宅男優秀得多,至少你邁出了第一步,追沒追到,不重要,倘若一定要等到自己又高又富又帥才有信心去做,那麼如果你永遠不高不富又不帥呢?是不是就一直宅在家裡顧影自憐呢?
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享受過程,嘗試忽視結果。發掘成就感,消除挫敗感。
當然,這種技能需要鍛鍊。
之所以難以走出這種沒有活力的狀態,因為你的思維是結果論,認為要做成某件事之後,自己才能走出去。而問題的根結並不在這,問題的根結在於,你沒辦法沉下心享受所做的每件事的過程,因此無論你做什麼,你都會感覺沒有興趣、活力,沒有樂趣,最終你會呈現出懶散、三分鐘熱度、沒有毅力的狀態,被這種狀態打敗,放棄堅持,只看重一個結果,重新陷入死迴圈。
那麼你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從自己當下所做的每件事當中獲得成就感和愉悅,這才是你值得學習的技能。
當你做任何事,只重視一個確定的結果,而忽視自己努力的過程,那麼做的再好你也沒辦法得到足夠的樂趣的。
活得再好再精彩有什麼用?最終不都是要死?
為什麼要追求愛情?最終不都得平平淡淡,柴米油鹽。
學英語學的再好有什麼用?工作又用不到。
…………
如果你一直陷入唯結果論的思維當中時,那麼所有的事都會變成虛無沒意義。
不要浮躁急切,快節奏的生活讓每個人做事都急匆匆地想要求得一個好結果,所以過程如何,往往都忽視了。
所以,歸根結底,是要從改變自己思維的認知模式入手,而不是其他。
-
12 # 蜜都阿坤
有辦法,去打一場球,運動,出一身臭汗,累到你爬不動那種。再洗個澡,然後睡一天。你就會覺得很舒服,這個世界很美好
-
13 # 心理導師felix張
人分為物質性性的人和精神性的人。
你沒有精神性需求可以理解,你連物質性需求都沒有了?
比如衣食住行、性。
普通人沒有這麼高的道德覺悟,所以精神需求很難有較大成長。
但精神需求是不可能不存在的。衣食住行沒有興趣,性也沒有興趣了?看不到肯定不會有,看到了,肯定就會有的。
如若你真是脫離了物質需求的人,那肯定是好事。
如果你想激發自己的物質性需求,暫時可以從性方面開始。
-
14 # 豫新浪子
首先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有哪些興趣愛好,在工作上想要一個什麼樣的職位,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給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併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在生活中,希望你正常的生活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和樂觀開朗的朋友溝通交流,經常參加一些戶外運動,注意勞逸結合,放鬆身心,愉悅心情,緩解心理壓力。建議你接受心理諮詢治療。
其次人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刻,不過不要一蹶不振,現在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若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打算可以先順其自然,做好自己現在應該做的,不用想太多影響自己的心情。
另外自我調養對儘早康復也至關重要。做最感興趣的事,如果事業上沒有獲得成功,想辦法增進自己的技能,從最感興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尋找其他成功的機會, 有計劃地做些能夠獲得快樂和自信的活動。生活要有規律,堅持體育鍛煉,廣交良友也有幫助。
-
15 # 卜咚先生
人生在於格局。肯定有很多人說,你又在說大話了。我以前也認為格局這個詞只不過是一個自認為了不起的人說的無所謂的一句話。後來在自己經歷了一些事情後,發現你所有的動力就在於你人生的格局。
我們先講講大的案例,孔夫子講究克己復禮,天下歸仁。這就是他的人生格局,一生在為復周禮而奔波於列國之間。在言商鞅變法強秦,以法治國,為法而死,為其人生格局。再觀之歷史,浩浩蕩蕩,凡成功者,亦或有人生之大格局。
你或許覺得這些例子太遠,畢竟你的主題是“對一切失去興趣,沒有動力怎麼辦?”我不知曉你家境如何?性別是何?年齡如何?性格如何?學識如何?因為這一切的東西帶給你的人生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其實可以把你的問題改一改“對未來沒有期望,怎麼辦?”其實你是迷失了你自己,而此時你最應該去做的是,重新給人生定位!尋找自己的方向,一次好的思考會換來一次重生。
重新定位了人生後,就要放遠眼光,融入到世界發展的潮流中去,去思考未來出路。
回覆列表
準備迴歸自然作隱士嗎,從古至今是要六根清靜才能做隱士,不然就會成假隱士,一樣的不快樂,您的快樂源您自己那顆聖潔的心靈,聖潔的心靈是愛,我來到世間不都是父母的愛,那是我們的生母生父,實際全球人還有個原父:耶和華上帝,耶和華是愛是神是光,人與萬物關係弄個不清不楚就是因愛,不清不楚的愛就等於不乾淨聖潔的心靈,不淨的心靈哪有快樂,學習愛的真諦,跟我向上帝禱告:慈愛的天父,祈求您驅趕除我內心六根不清的邪念,恢復成原有聖潔的心靈,因為耶和華天父您是愛,您是醫治我的神,您是照亮我的光,讓可憐的我活得更像您,更像一道光照射全宇宙,一切榮耀 權柄歸於天父您,奉耶穌基督得勝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