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印萬川17

    魏武卒屬於重兵,需要攜帶大量的重武器,進行大量的高強度訓練,其戰力雖然很高,但是其重灌備的消耗也非常高,這樣時間一長,魏武卒要保持戰力,對國力就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強盛時期的魏國消耗得起,但是後來國力降低時,對魏武卒的後勤保障便顯得力不從心了。其次,早期的魏武卒為了功勳和獎勵,戰場上敢於拼殺,後來隨著吳起勝利的戰爭越多,魏武卒得到的獎勵越多,那麼問題就來了,有錢有爵位了,就想活得久活得好,不那麼拼命了。再一個,吳起去楚國後,魏武卒失去了吳起這個靈魂人物,雖然戰力還在,但是精氣神已不是當初橫掃列國的魏武卒了。

    吳起在楚國變法後,楚國國力大增,與趙國聯手大戰魏國於州西,最終大敗魏國。一則楚國國力增長,而魏國國力在吳起去楚國後走下坡路,再加上趙國的聯手,以及吳起本人對魏國、魏武卒強、弱點的熟悉,致有魏國大敗。

  • 2 # 漩渦鳴人yy

    魏武卒是中國歷史上比較特殊的一個兵種。他是一支重甲步兵,重甲步兵的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

    優點就是這支步兵的話,他的團體作戰能力十分強。而且當它全副武裝之後的人幾乎就是對著一隻刺蝟,在哪下嘴,在哪兒使用突擊戰術,都有點不知所措,不說其他的,面對一面面重盾。再加上一排排長槍後面還有數不盡的箭雨就問你,面對這麼一隻鐵刺蝟你該怎麼打。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整隻魏武卒方陣的靈活性,是列國所有軍種裡面最差的。不要試圖妄想魏武卒方陣會去追擊潰敗的敵人。即使無情訓練他們一日之內,日行百里。但放手讓他們去追擊敵軍的話,陣型一旦散亂開來,那麼,為武術方正引以為傲的防禦能力將會變得漏洞百出,畢竟身上的鎧甲不可能將每個士兵保護的都很周全,每一個在魏武卒方陣裡面計程車兵都是依靠同伴的保護才能做到無堅不摧。

    而身為這支魏武卒方陣的創造者。吳起身為這隻部隊,該怎麼打仗。也知道這支部隊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可以說魏武卒方陣就如同一柄有水晶組成的長劍,在吳起的手裡,它可以避開自己的脆弱處,用自己鋒利的刀刃去切割該敵人的防禦。可是一旦這柄刀在別人的手裡,尤其這個人,只知道利用魏武卒的超強的戰鬥能力和抗壓能力讓他去打頭陣,那麼打敗魏武卒就變得輕而易舉。要知道一支獨立作戰的軍種,是很容易遭到其他軍種的針對,戰場之上,一物降一物。沒有無敵的軍種,只有能夠使用好這些軍種的人。畢竟魏武卒雖然強,但也並不是無敵的。何況迎戰他的對手是創造它的人。那麼魏武卒的缺點與軟肋,將在這一戰裡面暴露無遺。

  • 3 # 秋山三國

    魏文侯任用吳起,率先建立常備軍魏武卒,而且是重灌步兵,配備精良鎧甲和武器。新軍組建後,吳起多次用它以少擊眾,開疆擴土奠定了魏國在戰國時代率先崛起的霸主地位。

    在吳起走後,魏國的魏武卒依然橫行天下,尤其在孫臏出山前,龐涓也用的得心應手。

    說到底,魏武卒的強悍在於精兵政策,當時的列國基本沒有什麼常備軍,魏國打秦國那一仗根本就是正規軍打民兵。

    為什麼齊國可以打魏國?齊國當時也有常備軍,名叫技擊,然而戰鬥力不如武卒。可是有了孫臏這個神棍軍師後,齊國虐魏國就成為了可能。

    秦孝公勵精圖治任用商鞅變法後,秦國也建立一支強軍,名為銳士。荀子曾說齊之技擊打不過魏之武卒,而魏之武卒打不過秦之銳士。

    但我分析秦國當年靠的不是兵器而是精神才在戰鬥力上勝過魏人的。俗話說,身材壯的怕會打仗的,會打仗的怕不要命的。這三者套用在技擊武卒銳士身上我覺得會比較貼切。

    再者,永遠不要忽視將領的作用。吳起畢竟是古今軍神,個人能力好,武卒也是他建立的。換句話說,這支軍隊就是為了配合他的戰法而打造出來的殺器。沒了吳起,武卒的戰績下降也是正常的。

    最後,請不要誤會,沒有所謂吊打。魏文侯死後,兒孫兩代窮兵黷武,武卒又先後遭受孫臏指揮的齊軍和商鞅打造的秦軍重創,早就是徒有其表的的精銳部隊了。而魏國國力一再下滑,也很難強化這支精兵。而此時的列國,都已經有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和對付武卒的辦法,武卒勢必不進則退,淪為敗軍。

  • 4 # 夢迴春秋

    “魏武卒”是吳起訓練的精銳步兵。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魏武卒是那個時代的步戰士兵中,最為精銳和彪悍的代表。然而在秦國一統天下的步伐中卻看不到魏武卒的身影。是什麼原因導致魏武卒的消亡。

    魏武卒的產生

    三家分晉後,魏國國力僅為原晉國的三分之一,且疆域甚散漫。在今陝西省境內者,沿黃河有今韓城縣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華陰縣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內者,有西南部,並伸入東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內者,有北部,併兼有黃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在今河北省境內者,有今大名、廣平間地,並有今山東省冠縣地。魏國地處中原四戰之地,稍有不慎就會面臨亡國的危險,憂患的環境和勃勃的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吳起任河西守將進行軍事改革,訓練了令天下談之色變的魏武卒。魏所處的中原地區開發較早,生產力先進,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由於路網縱橫、交通便利所以天下物產雲集從而使商業繁榮、製作業發達。戰國時,鐵器已逐漸推廣使用。當時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韓魏。魏國由以兵器製作業發達而稱雄於當世。魏軍以逐步採用鐵製兵器代替青銅兵器,史稱魏軍甲兵犀利。魏國選練武卒,均為重灌步兵,披重鎧、持戈配劍、背弓弩、跨矢囊。魏武卒裝備精良,皆以重灌步兵為主,《荀子·議兵篇》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意思是說士兵披上三層重甲(內外三層防護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別稱)和鐵盔,能開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每人背五十隻弩矢,拿著長戈或鐵戟,腰帶利劍,攜帶3天的作戰糧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魏武卒的人員選拔及其嚴格,能成為魏武卒一員,所享受的福利待遇是很優越的。故而,魏武卒都是強悍的精兵,戰鬥力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成為當時世界上步兵最為精銳和彪悍的軍隊。

    魏武卒的戰績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並築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攻克洛陰、郃陽並築城。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加以防守。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佔領的繁龐,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

    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公元前405年,吳起率魏武卒協韓趙在龍澤大敗齊軍,殺死齊軍三萬,次年,攻入齊長城,齊庭震恐。

    公元前354-前350年,龐涓率魏武卒攻破趙都邯鄲,雖為齊敗於桂陵但卻于于次年敗齊於襄陵,敗秦於定陽。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爆發,魏武卒遭齊軍伏擊,主將龐涓戰死,魏國衰落,魏武卒元氣大傷,威風不再。

    公元前293年,秦將白起於伊闕大敗魏韓聯軍,斬首24萬,魏武卒損失殆盡,從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魏武卒的衰亡

    魏武卒創立之初便是靠國家國力的支撐,是國家的重大負擔,不同於秦銳士。武卒制度屬於募兵制,最大的問題是隨著士兵的年齡增加,戰鬥力下降厲害,而且老兵因家裡有房有地,都是地主階級,打仗更惜力怕死,因為一旦死了就領不到俸祿,因此打仗時往往要麼大勝,否則全軍覆沒,老家破產;要麼打仗時爭相逃命(伊闕之戰)。時間久了軍官也會中飽私囊,剋扣軍餉,進而導致軍隊譁變。

    任何精銳部隊都不能脫離國家而獨立存在,魏武卒建造成本高,士兵裝備好,對國家的國力有較大要求,隨著戰國中期之後魏國戰略上的失敗,樹敵眾多,政治黑暗,體制落後,國力衰落,魏武卒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被秦國銳士的光芒所掩蓋。

    戰國中期,魏國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土地兼併嚴重,魏國無法保證“武卒”的土地配額。由於長期征戰,“武卒”無法保障生產,土地收入大量縮減,但是負擔並沒有任何的減少。這兩方面的原因,讓“武卒”喪失了經濟支付能力,無法為自己提供精良的武器裝備。在經濟地位下降的同時,“武卒”的社會地位也開始下降。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徹底取代了以往的土地制度,以往的“隸農”、奴隸得到解放成為自耕農,“武卒”卻在此時淪為了“軍事農奴”。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同時下降,嚴重的影響了武卒的戰鬥力。

    更重要的是,形成戰鬥力的魏武卒真正的靈魂是那些富有戰鬥經驗的老兵,他們豐富的戰鬥經驗和作戰技巧是十分寶貴的財富,這隻能是透過真實的戰役積累下來,而無法進行硬性彌補。另外,重新訓練、培養的週期很長,也很艱難,所以說,如果要魏國重新打造一支魏武卒,基本不可能,精銳的魏武卒的損失,是短期難以恢復的。戰爭需要實力,並非武力可決定完全,因此恢復實力已經是不可能!

    古語云:天與不取,反受其咎。世上的機遇是禁不住魏國如此揮霍的,正是魏國的失敗也就給了後起的強國以機會。秦國經過商鞅變法走上了一統天下之路。

  • 5 # 歷史風暴

    因為魏武卒是吳起親手訓練的一支軍隊。他了解這支軍隊的優缺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八個字是說給名將聽的。

    吳起作為名將非常瞭解楚軍的優點和魏軍的缺點,所以,以己之長,克敵之短,肯定會把魏軍打的滿地找牙。最關鍵的是,魏武卒雖然強悍,當吳起離開魏國後並沒有一個優秀的將領來領導,新的統帥對這支強大的軍隊也很難做到如臂使指!

    那麼初到楚國的吳起同樣對楚軍不夠了解,但是當吳起在楚國進行改革後,實際上已經讓整個楚軍面貌一新,雖然沒有訓練出魏武卒那樣的精兵,最起碼讓吳起對這支軍隊有了很好的瞭解。

    而且楚國綜合國力要超過魏國,在質量不行的情況下也可以拿數量來湊,所以雙方的實力相差並不懸殊。

    以弱軍勝強軍在吳起的職業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早年吳起率魯國軍隊打敗齊國軍隊,這兩國的差距是遠遠高於楚國和魏國差距的。吳起照樣吊打!

    “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所以,我認為吳起才是戰國第一名將!

  • 6 # 大秦鐵鷹劍士

    魏武卒是吳起在魏國河西之地訓練出來的第一支戰國時代的重灌步兵,這支軍隊計程車兵身體素質過硬,戰鬥素質高,是一支職業化的軍隊。魏武卒批堅執銳,以密集的隊型衝擊敵陣,以盾牌抵擋敵方弓箭,盾牌方陣之後是武卒弓箭手,弓箭手之後是重灌步兵。依靠陣型的優勢,戰士的戰技與戰心,一萬魏武卒可以橫行天下!至於魏武卒打不過吳起帶領的楚軍,原因如下:

    其一,魏武卒是吳起一手訓練出來的,是當時天下聞之色變的一支重甲步兵。吳起作為這支部隊的最高長官,清楚武卒的戰法,更瞭解帶兵的將領。且不說楚軍在吳起的帶領下有所進步,僅吳起大將軍往那裡一站,魏武卒也要退避三舍,此之謂未戰先怯也。

    其二,攻守之勢異也。吳起打魏國,那是進攻,魏武卒是防守,雖然魏武卒戰敗了,但楚國也沒有撈到啥便宜。從根本上說,魏國比楚國強大太多,一兩次的失敗對魏國不傷大雅,楚國也是見好就收,沒有大的動作,否則吳起帶楚軍也是滅不了魏國的。

  • 7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是一場關於“進化”的遊戲。

    前389年,陰晉,吳起率5萬魏武卒大敗50萬秦軍。魏武卒之威,令天下震動。

    僅僅8年後,吳起率楚軍大破魏軍,煌煌大魏險些被劈成兩半。

    吳起是怎麼做到的呢?

    誰能找到新的建軍方法,誰就能稱霸

    春秋末年,天下開始了大變革的時代。

    隨著井田制的瓦解,大批自耕農出現。

    與之相對應的,西周時期“華人當兵,野人不當兵”的兵役制度逐漸瓦解,諸侯們的徵兵範圍大幅提高。各大國可徵集、呼叫的兵力大幅增加,常備軍的規模急劇膨脹。

    可是,軍隊的素質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嚴重下滑。

    當年,諸侯們的軍事訓練,採取的是“蒐獮”制度,即透過田獵的方式來進行軍事訓練。

    這種半娛樂半正式的訓練方法,顯然不適合以自耕農為主的戰國軍隊。

    誰能率先找到合適的軍隊組織方法、軍事訓練方法,誰就能崛起!

    最先進化的,是受舊“軍禮”束縛較少的吳國、越國。

    在孫武、伍子胥、范蠡等人的指導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都以專業化訓練的方式來選練強軍。

    因此,偏處於南方不發達地區的吳越,在春秋後期囂張一時,相繼成為天下霸主。

    進化的腳步,開始了。

    吳起練兵:引領潮流的魏武卒

    讓這場進化更進一步的人,是吳起。

    吳起在魏國,率先提出了系統的、專業化的選拔、訓練方法。

    與此前各諸侯寬泛的“選拔精銳”不同,有法家功底的吳起,將選拔、訓練方法制度化下來。

    選拔上,非常明確地規定了標準:能披著三重重甲和鐵盔,開十二石弩。能揹著五十支弩矢,拿著近戰武器,攜帶三天軍糧,半天跑完一百里。

    待遇上,也作了明確規定:一旦透過選拔,得以入選,家裡立刻得到良田美宅,全家致富!

    訓練方法上,“以一教十”、“以十教百”,軍隊編制、訓練,都有極為專業、明確的規定。

    當時,像秦國這樣的諸侯,仍然在採用春秋時期近似“半娛樂性質”的編制、訓練方法。

    因此,魏武卒與對手之間,是專業化部隊與業餘部隊之間的較量,兩者完全不在一個時代!

    由此,魏武卒的素質,冠絕天下!

    不過,魏武卒仍有侷限性。

    吳起,只是河西太守。

    他練魏武卒,只是在河西一地進行的。

    作為一個“試點”,當時的魏武卒無論規模、選材面、資源,均略顯不足。

    吳起變法:強軍3.0版

    在魏國受到排擠,吳起到楚國後,開始施展其全面的軍事、政治才能,將改革推進到了3.0版。

    吳起變法的全面內容,一言難盡,但是,從其中幾項政策,可以看出:吳起對楚軍的改造,比在魏時更為徹底、全面。

    1、舉國為後盾。

    吳起在楚,組建了一支“選練之士”。

    與魏武卒只依靠河西不同,這支“選練之士”是從全體楚軍中選拔的。

    可以說,吳起當初建立魏武卒,只算是一個“試點”,尚未推廣到全國。從此開始,強軍改革,得到舉國之力為後盾!

    2、兇殘的整合。

    吳起在魏國時,參與了李悝變法。

    比之李悝的變法,吳起的變法非常“兇殘”。

    打擊舊領主,加強中央集權。沒收他們的私兵、削減其封地、收入,甚至把舊貴族遷徙到偏遠地區。

    沒有功勞的貴族不得世襲,官位不得世襲,這也意味著:底層人士,透過戰功,可以實現階層逆襲!

    整肅官場風氣,削減大臣俸祿、特權,以嚴刑峻法來整肅吏制。

    吳起極端、激進的變法方式,使楚已經接近後來的秦,成為一臺戰爭機器!

    當然,在舊貴族強大的楚國推行如此激烈的措施,也註定了吳起最後的命運···

    一將之能

    當然,短短几年,楚軍要在戰鬥力上碾壓對手,也是不可能的。

    將略,仍然是勝負關鍵。

    吳起對魏作戰,史料資訊不詳,但透過零散的資訊,仍然能看出吳起驚人的將略。

    1、圍魏救趙。

    此戰的起因,是魏趙開戰,趙求援。

    楚軍先在州西擊敗了魏軍,又穿越梁門,抵達林中,切斷了魏都安邑與河內郡之間的聯絡。

    攻趙魏軍後援缺乏,士氣頓挫,被趙軍大敗!丟失了黃城。

    可以說,吳起用兵之精準,比後來孫臏的“圍魏救趙”,有過之而無不及。

    2、威懾:間接路線!

    吳起在抵達林中後,飲馬黃河,並沒有立刻大舉進攻。

    這是史詩級的威懾戰略!

    駐於林中,幾乎可以將魏切為兩半,為魏所不能忍受。

    同時,從林中出發,無論是進攻魏都安邑,還是攻略魏後來的都城大梁,都極為便利。

    可以說,吳起的方略,使魏十分難受。

    要打吧,兵力不能呼應,林中易守難攻,很難取勝。

    不打吧,這麼耗下去魏國有分裂之險!

    其實,並沒有證據表明吳起擊敗的魏軍是他當年自己操練的魏武卒。但從吳起攻到的位置,以及魏武卒後來對秦、齊作戰的表現看:魏武卒正在“過氣”。

    如果不是楚悼王去世,吳起被迫回國,這一仗,吳起可以狠狠地敲一筆,甚至一舉奠定霸業!

    當初,吳起離開魏國前,對著黃河哭泣:王不用我,這片土地必然被秦人奪去!

    勝負興衰,有時,真的只決於一人而已!

    魏武卒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曾站在變革大潮的浪尖,以專業軍隊欺負不專業的軍隊,自然威震天下。

    吳起到楚國後,將軍事改革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舉國體制的強軍政策,顯示出驚人的生命力,也成為後來列國軍事變革的主要方向。

    而吳起本人,更是勝負天平中,最重要的一各砝碼!

    決定諸侯興衰的因素非常多。不過:吳起、孫臏、商鞅大才的去就正是國運的風向標。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8 # 南閣水哥

    導言

    魏武卒並非天下無敵,只是在當時條件下進行了正規化操練後,具有更高的執行力的一支軍隊而已。不用神話,軍隊的核心是長官意志,特別在冷兵器時代如此。當吳起離開之後,魏武卒從邏輯上還存在,但是實際上已經完全改變。所以被楚國擊敗也是不可避免的。

    吳起成就魏武卒

    在歷史長河中很多將軍都有自己的治軍之法,而且都能帶出一支精銳之師。欲治兵者,必先治將。這是中國古代兵家總結出的一條重要治軍經驗。中國古代的政治家、軍事家認識到“兵是軍之基,將是兵之脊”的道理,因此“整肅軍紀,重在將也、難在將也”。

    吳起對於魏武卒就是那一個脊樑。

    《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

    這隻軍隊確實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和強武裝化。並且完全脫離了農耕屬於專業化的軍隊。這種編制下形成的軍隊在戰鬥力確實要強於其他的部隊。

    吳起當初組建部隊的核心就是 一支精英部隊路線。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使得秦國暫時失去了東進的橋頭堡。

    可以這麼說,當時的魏武卒是一支攻堅能力特別強的軍隊,至少適應黃河西岸作戰態勢下的野戰能力。這種能力需要長時間的戰鬥所獲得,和主將很有關係。

    失去吳起之後的魏武卒

    吳起之後的龐涓所倡導的作戰模式發生了變化

    原本的山地作戰,變成了東線的平原地區的曠野之戰。這種沒有遮蔽條件下,魏武卒的高防禦低機動性就顯露出來,在齊軍的奇襲策略下不斷的失敗, 馬陵之戰後,損失大批精銳老兵的魏武卒元氣大傷。更為糟糕的是,同樣元氣大傷的魏國,已經沒有足夠的財力和物力重建魏武卒。

    很多人說如果吳起還在的話,是否會重蹈龐涓的覆轍?

    吳起應該不會這麼脆弱的被齊國擊敗,至少不會輸的那麼冤枉。

    但是吳起有一個性格上的缺點,註定他所帶領的魏武卒必然走向覆沒。

    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可是這種理想必然是在不斷勝利的基礎上,一旦魏國還是走向失敗時候,沒有強大的經濟作為支撐,那麼魏武卒必然要走向衰落。

  • 9 # 水墨鄂州

    周武王姬發討伐紂王建立周朝,隨即廣封天下。此後數代周王均有分封諸侯的行為。分封制雖然拱衛了周朝中央卻也造成諸侯爭霸的局面。西周末年,犬戎入侵鎬京,平王東遷,天下禮崩樂壞。經歷了漫長的諸侯爭霸後,不僅諸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諸侯內部的大夫們也不把諸侯放在眼裡了。

    楚國朝堂成為大夫們黨同伐異的舞臺,嚴重製約了楚國爭霸的雄心。晉國大夫領地越來越大,經過幾輪火併之後,趙魏韓三家分晉。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透過數代發展一家獨大,並最終取姜姓而代之。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標誌了戰國時代的來臨,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一段更加驚心動魄的歲月。而首先於亂世之中崛起的就是三晉之中的魏國,這位曾經被晉國智氏百般欺壓的魏,為何從晉國獨立出來之後反而變得如此厲害呢?

    原來和其他老牌諸侯國相比,魏國國內的貴族勢力不算強大,正因如此才率先於東周列國之中發動變法。

    魏文候十分重視引進人才發展國力,並且大力推動中央集權,將地方權力收歸國君,同時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在李悝的幫助下,魏國從政治制度發起改革,並逐漸開始將改革的重心轉移到了軍隊力量上去了。就這樣魏文候和李悝繼續推進招賢納士的,尤其關注有軍事才能的人才,並最終招攬了吳起為魏國效力。

    吳起本為魯華人,曾在魯國擔任將軍。然而作為周公旦封地的魯國面對新的周邊環境表現出了極度迂腐的態度。吳起不斷的帶領魯國軍隊打勝仗,魯國君臣反而懼怕起來,他們既擔心吳起會起兵造反、又害怕打仗會得罪其他國家。吳起眼見魯國如此猜忌自己,還以為是因為娶了齊國的老婆,當時齊魯兩國交惡,互為敵國。於是吳起將這個敵國的女人殺了以表達自己對魯國的忠心。吳起的行為毫無基本的禮儀道德,這讓以周禮正統自居的魯國無法接受,於是他們將吳起驅逐出了魯國。

    被驅離魯國的吳起看到了魏文侯釋出的招賢榜就來到了魏國。吳起的來臨讓魏文侯十分高興,馬上就委以重任,這讓吳起十分感動。魏國變法也開始進入到軍事改革的階段去了。

    吳起在魏國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管理體系變革,還大刀闊斧的修改了西周時期就一直存在的戰車制度。

    戰車是周能夠攻打商朝乃至萊夷的主要作戰工具,其在當時戰場上的效果頗為類似後世戰場上的坦克。到了春秋時代,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就是看“乘”的多少來評判的。駕駛戰車的一般都是貴族,而每個戰車後面都會跟著幾十個農民組成的木棍兵,所以才會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這樣的稱呼。吳起善於用兵,他覺得這樣的軍制已經不符合如今爭霸天下對軍隊的要求了,所以直接訓練使用銅製武器,全身裝備甲冑的職業軍人。魏國的這群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完不同於先前貴族軍隊的專職打仗的存在,就是大名鼎鼎的魏武卒。

    戰場之上吳起常常身先士卒,軍隊休整期間又十分愛惜兵士。吳起的做法給魏軍將領們起到了很好的典範作用。一時間,強悍的魏武卒在戰場天才吳起的率領之下所向披靡,周邊諸侯皆不敢與魏爭鋒。

    頗有戰略眼光的吳起在修理了周邊國家之後開始將目光往西,轉向了盤踞在黃土高原到渭河谷地區域秦國。春秋時期的秦國除了離間西北戎狄部落,逐步蠶食土地之外,在中原的舞臺很少有什麼露臉的機會,除非偶爾和晉國爭奪一下高原地區的要塞。

    吳起兵鋒所向,魏武卒將黃河以西到函谷關以東的大片土地全部佔據了。自此魏國力壓秦國八十餘年,逼迫秦國不斷向西後撤。此後魏國又一方面同趙、韓兩國較好,組建三晉同盟,另一方面也威逼利誘了南韓不少的領土,一時間天下諸侯無出其左右。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承國君之位。這時的吳起被委任治理剛佔領不已的河西之地。河西郡在吳起的治理下發展得越來越好,吳起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強勢的吳起遭到了其他朝臣貴族的忌憚,大夫公叔痤不斷在魏武侯面前進獻讒言,詆譭吳起。吳起無法,只得離開了魏國,並放下狠話說魏國遲早會遭秦國欺壓。

    吳起離開魏國之後又去了楚國發起了著名的吳起變法,楚國開始強大。然而支援變法的楚悼王死後,吳起被殺,吳起所頒佈的法規也大半被廢,楚國再度衰弱。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吳起離開之後,在魏國執行的革新卻被留存了下來。當初排擠吳起的公叔痤雖然成功驅離了吳起,卻也知道吳起是有真本事的,因此一直大力學習吳起的經驗,並且對吳起留在魏國的後人非常照顧。所以魏國的變法其實一直儲存了下來,只是李悝和吳起在魏國的變法並不徹底,再加上魏國地緣環境的先天劣勢導致了魏國的強權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衰落下去了。

  • 10 # 雪山小飛狐

    魏武卒強悍,卻有著致命的缺陷,它是列國的第一支強悍的鐵甲重兵,在選拔士兵方面非常的嚴酷,因此,魏武卒在硬碰硬的戰鬥中極為強悍,列國無可匹敵。但是魏武卒有著自己的缺陷,首先它是一隻步兵部隊,其機動性和騎兵無法相比,如果列國選擇放棄硬碰硬,轉而改用騎兵縱深穿插、偷襲糧道等策略,魏武卒必敗;其次魏武卒是一隻吞金獸,這就註定了魏武卒人數不可能太多,如果重派兵多路出擊,魏武卒的顧此失彼,也難取勝;最後要說的是,強兵必須強將帶,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事比比皆是

  • 11 # 搜史君

    “渣男”吳起建立的“魏武卒”真的厲害嗎?“魏武卒”這支軍隊曾經讓多國聞風喪膽,留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的輝煌戰績,到最後這麼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為何會走向衰亡呢?

    究竟是吳起不行了?還是“魏武卒”太脆了!

    吳起一生侍奉三國,分別是魯,魏,楚,不得不說戰國時期在用人方面,這可真是“開明”的不得了,再看看今天,恐怕沒有那一國敢這麼幹。

    吳起殺妻表忠心,最後依舊逃不過君主的猜忌,沒辦法老闆不相信自己,這自己的理想抱負也難實現,那就跳槽吧!吳起一跳,跳到了魏國,而魏武卒正是吳起在魏國時期組建的。

    魏武卒究竟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呢?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支待遇超級好的特種兵。這群士兵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呢?

    一個普通的魏武卒的標配是身著三層重甲,頭戴鐵盔,可以拉開一千四百市斤的弓,揹帶五十隻箭矢,手製鐵戟,腰中配劍,再帶著夠自己三天伙食。這一身裝備絕對不輕吧!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魏武卒要求可以半天走一百多里地。在古代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特種兵”了。

    當然身為一國之利劍,魏武卒的待遇那肯定是不低的,身為魏武卒,他所在的家庭沒有任何勞役,賦稅,而且還會有特殊獎勵譬如田地,屋舍,甚至是魏武卒在戰場立軍功後,家屬也會得到賞賜,可謂是“一人得道”全家享福。

    簡單地看了一下想要當一名魏武卒的要求後,能滿足這個條件的人,肯定不多了,所以這可是魏國的精銳之師,這樣一支軍隊打起仗來,那肯定比一般的軍隊戰鬥力要強,因為本來選拔就十分嚴格,魏武卒的戰鬥力肯定不低,再加上一系列的賞賜刺激之下,那一個魏武卒不是在戰場上拼了命地想要建立軍功,這戰力也就自然不俗了。

    不過有人說,人家戰國時期都是戰車,你魏武卒都是一堆步兵,根本沒玩頭啊!那你就錯了,魏武卒可不是一般的步兵,人家是特種兵。

    那為何前期後期的魏武卒反差這麼大呢?

    錢啊!沒錢寸步難行!國家也是一樣,後期國家供應不上魏武卒的開銷,這魏武卒的動力肯定就不夠了啊!這樣一來,加入魏武卒的人也就少了,其次雖然之前的魏武卒戰力十分強悍,但是戰鬥的次數對了,雖然勝多敗少,但魏武卒也不能避免人員傷亡,而在這麼一支軍隊裡,每一個人都是“寶貝”,培養出一個戰力,經驗豐富的魏武卒消耗的不僅是財力,還有時間,這麼看的話,每一次的戰鬥都是對魏武卒的一次打擊,不要說什麼魏國徵兵怎麼不強制,國有國法,而魏武卒採取的是募兵制,所以不存在強制這麼一說,你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魏武卒不光實力強,軍法也是十分嚴格的,你說你多麼牛,戰力多麼強,不聽令指揮,再厲害也要給你斬了!

    吳起組建了這麼一支軍隊,曾將秦國的函谷關都給攻下了,而且還將秦國的部分國土納入魏國,又在陰晉之戰中用了五萬人,打的五十萬秦軍敗退,這種戰力不容小覷。

    但魏武卒並不是戰無不勝,在龐涓手中魏武卒被齊軍埋伏損失慘重,後來遇到“殺神”白起,魏武卒就徹底消失了

    說了這麼多魏武卒這支特種兵之所以從強盛到衰敗,其中包含了很多因素,國家的國力是否支撐得住這支特種兵的開銷於各種福利,再就是戰爭中人員損失是否可以得到及時的補充,都是魏武卒最終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

  • 12 # 靈魂的感觸

    首先說下這個事情,楚悼王二十一年,吳起親自率領楚軍進攻魏,魏國大敗。其實出題的朋友這個問題出出來給人的感覺有些變扭,好像就是在說楚國能擊敗魏武卒就是因為有吳起,似乎已經是有了答案!沒錯,吳起的存在確實是楚國能擊敗魏武卒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根本原因卻不在吳起,還是在於魏國國力的下降。下面,我便和大家說一說為什麼吳起能幫助楚國擊敗當時號稱天下第一的重甲步兵魏武卒,以及這背後的根本原因。

    解鈴還須繫鈴人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吳起絕對是對魏武卒知根知底,因為魏武卒就是吳起曾在魏國為官時,受魏文侯所託,打造的一支奇兵,這支奇兵可以說是當時最強的軍隊,曾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在外人看來,要想擊破魏武卒,簡直是無解的,但這支奇兵既然是吳起所訓練的,他自然也有剋制之法!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魏武卒會敗給楚國的軍隊,因為他們是在與他們昔日的教練所帶領的軍隊在作戰,他們的優勢和弱點對方都一清二楚,有了防備和應對之策,試問魏武卒怎有不敗之理?

    此消彼長,兩國國力以相差甚大

    魏武卒最輝煌的時期便是在魏文侯執政期間,這也是魏國最為強盛的時期,魏國一躍成為諸侯國中的霸主!魏文侯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他的繼位者卻難及其一二。魏文侯死後,他的兒子魏武侯繼位,而魏武侯在位期間,開始了一系列的征伐擴張戰爭,表面上,魏國取得了許多勝利,國土面積也大大擴張,而實際上是窮兵黷武,魏國國力大大下降,而且還四面樹敵,更可悲的是魏武侯對父親留下來的一批賢臣不能善用,其中吳起便是被魏武侯逼到了楚國!而楚國這是的君主是楚國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楚悼王

    楚悼王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他繼位後,一改楚國之前頹廢的面貌,吳起來到楚國後,對吳起委以重任,在吳起等一批賢臣的輔佐之下,楚國國力蒸蒸日上。雖然楚國的國力比不上魏文侯時期的魏國,但,楚國一直以來也是一個強國,又經歷了這樣的一消一漲,楚國逐漸佔了上風。而像魏武卒這樣的強大重甲步兵,本來就得需要強大的國力才能維持,魏國國力的下降對魏武卒其實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最後魏武卒的消亡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致。所以再後來與楚國的對戰當中,魏武卒不復當年之勇,被打得大敗。

  • 1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夫將者,軍之主也。

    為人主者,首務修德。德之不休,則無以服眾也;眾不服則令難行;令難行則軍不整肅;軍不整肅則進退無法,攻守無度;進退無法,攻守無度者,亂軍也;軍亂則危,危則必敗!

    古人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極言將軍對一支軍隊戰鬥力的影響。唐代初期,唐軍往往都是以少打多,還大勝對方。有名的薛仁貴徵遼東,蘇定方定天山等戰例,都是“一將能抵十萬兵”的戰例。

    除了行軍佈陣,指揮排程這些必備的軍事素養之外,成名已久的名將,本身就會形成一種能量磁場,無形當中會將各種資源都聚集到自己周圍,比如軍心戰意、兵士們對勝利的堅定意志、對主將能力的信任等等,都是一般將領不具備的能力。

    吳起就是這樣的將軍。吳起雖然是個官迷,但他確實很有才華,得到很多人的賞識和推薦。在魏文侯當政時,吳起負責訓練魏武卒(魏國新軍),以魏國充足的國力為支撐,吳起將魏武卒訓練成為當時的特種兵大隊,所向披靡,戰績是大戰72,全勝64,其餘均解,無一敗績。魏武卒成名之戰即是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5萬魏武卒大戰50萬秦軍。一支職業特種兵對陣義務兵(很多都是徵發的農民),一戰而大破之,從此揚名天下,天下諸侯莫敢攖其鋒。

    公元前387年,魏國國相公叔畏懼吳起的才華,擔心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設計離間魏武侯與吳起的關係。作為統兵大將,如果不被國君信任,那麼等待他的結局就只有死路一途了。因此,吳起奔楚。

    (吳起奔楚)

    此時的楚國,在公元前506年,被伍子胥和孫武破國之後,國際威望一落千丈,直到百餘年後,一直被中原各國所輕視。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豪情早就不見了,反而楚國國內封國林立,各種貴族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形同國中國,楚王的權威搖搖欲墜。此時正是楚悼王在位——這個“悼”,就可以表示出楚華人對這位楚王的感情了,楚華人悲傷他去世的早,楚國的復興之路中斷——這位楚王曾經屢次北進,卻被三晉軍隊打的找不到北,楚國雖然地大物博,此時就如同1840年時的清王朝一樣,笨重臃腫。魏國如同1840年的英國一樣,國土面積不大,但是生機勃勃,戰力超群。

    楚悼王見到吳起,早已聽說吳起大名,因此立刻拜吳起為宛城太守。吳起在宛城任上做的很好,政績頗著。楚悼王立刻拜吳起為令伊,主持楚國變法,富國強兵。

    但凡變法,都是社會秩序和財富的分配製度的改革,會對既得利益者不利,因此會招人嫉恨,自古以來的變法者,幾乎沒有一個有好名聲,甚至很多人都被反攻倒算,一世英明毀於一旦。吳起也知道這個活不好乾,但是吳起這個人是個官迷,或者說他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他風風火火地幹了幾年,打擊了楚國的貴族,使得楚王的中央權威加強;他釋放了很多奴隸,開墾了很多田地,使得楚國的國庫增加;吳起又帶領楚軍南征,繼擴充套件了國土,又鍛鍊了軍隊。楚國一時間,出現了蒸蒸日上的勢頭。

    此時,魏國聯合齊國、衛國攻趙。趙國不能支,乞師於楚。

    魏國是當時的霸主,楚國也屢次吃虧在魏國手裡,淮泗300裡膏腴之地,就是被魏國給搶走的。楚華人對打魏國這件事,猶豫不決。吳起力排眾議,說魏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現在魏趙相攻,是天賜良機。於是楚悼王令吳起帶兵伐魏。

    楚軍在南線、西線屢次戰勝,一掃此前低沉計程車氣,士兵對吳起將軍有著充分的信任。吳起批亢搗虛,圍魏救趙,攻魏之必救。楚軍攻勢凌厲,前線的魏軍只得趕緊撤回,被楚軍打得大敗。楚軍所向披靡,橫掃中原,一直打到黃河邊。趙軍也趁勢反擊,佔領魏的棘蒲等地。魏國是霸權國家,楚國經此一戰,頓成國際大國。

    吳起能夠打敗魏武卒,在於廟算得當,充分利用當時的國際環境。單說國力和士兵戰力,楚國還不能在短時間內訓練出魏武卒一樣的特種部隊。但是吳起作為魏武卒之父,他也有不與魏武卒正面硬碰的戰法。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加上趙國南北對攻,方才取得大勝。這與齊國後來將魏國挑下霸主寶座的馬陵之戰有異曲同工之妙。

    魏武卒依然有強勁的戰力,吳起帶領的楚卒也有剋制之法。假以時日,此消彼長,楚國國力完全超過魏國時,楚軍也可以在戰場上與魏武卒一決勝負。

    不過,上天不會給吳起這樣的機會了,楚悼王死後,楚國的貴族們對吳起清算,殺了吳起及其三族。後來繼位的楚肅王又因此殺了70多位貴族,將領地都劃歸王室,增強了楚國的中央集權,但是楚國的發展速度,經此波折,已經逐漸落後了。

    (魏國霸權)

    魏武卒的強勁戰力,還要一直維持半個多世紀,直到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白起陣斬韓魏聯軍24萬人,魏武卒始成為絕唱。此後魏國再也沒有辦法再組建起一支魏武卒,因為這樣的特種兵大隊,需要有強大的國力支撐。

    以魏武卒為樣板,秦國發展了銳士,齊國發展出了技擊,都成為當時的職業特種兵,魏武卒雖然最終消逝在歷史的塵埃中,但其為魏國的霸主地位堅守了100多年。

  • 14 # 小王解史

    吳起在魏武侯和魏文侯期間為魏國守衛河西之地,他在任時,謹守河西防務,愛護士卒,加之他在任期間體恤士卒。深受士卒愛戴,因此他在河西期間,秦國不敢輕易向東。

    由於受到魏國國相公叔痤的嫉妒,引起了魏惠王的猜忌。吳起不得不棄魏奔楚,在楚國吳起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啟用他進行變法,變法使楚國走向強盛。楚國征討魏國,也得以大獲全勝。可惜由於吳起變法觸動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楚悼王去世以後,吳起被殺,變法夭折。

  • 15 # 鄧海春

    吳起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一生未嘗敗績的將軍,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說到吳起熟悉歷史的人多少也都知道一點,也許有人會懷疑吳起是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一生無敗績的將軍,但是他在戰國時期確實建立了不少功業,在魏國訓練出了戰國最精銳的步軍——魏武卒!魏武卒和吳起可以說是相輔相成,沒有吳起就沒有魏武卒,而魏武卒的強大也成就了吳起百戰不殆的赫赫威名。然而在後來吳起投靠楚國,主持了“吳起變法”,當魏武卒失去了它的將領,彷彿人丟失了靈魂一般。

    在魏國時吳起透過嚴苛的兵員選拔,將“精兵”二字貫徹到了極致。凡是能夠進入魏武卒的都是極為精銳的戰士,在身體素質上就領先別的部隊一大截。而且吳起又利用極具誘惑的福利政策來鼓勵符合要求的百姓參加魏武卒,加上吳起對於士兵的戰功記錄也非常在意,經常是戰士立功,全家受益,更是激起了士兵旺盛的求戰慾望。

    魏武卒有了優秀的兵源,旺盛的作戰意志,精良的武器裝備也非常重要。吳起對於魏武卒的裝備,大膽啟用了當時才剛剛推廣使用的鐵器。這首先得益於魏國就是當時最大的冶鐵中心,再者是魏國剛剛經歷兩場重要的變法,國富民強,為打造鐵質武器裝備提供了經濟支援。另外,嚴苛的紀律、靈活的作戰手段和願意與士兵同甘共苦的優秀將領,使魏武卒一誕生就是冠絕當時的巔峰狀態。一度以幾萬人佔領秦國河西之地,壓制秦國百年之久!

    但是隨著支援吳起的魏文侯去世,吳起不受新國君的喜歡,在魏國越來越混不下去,最後只能跑到楚國重頭再來,此時局勢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吳起捨棄魏國投奔楚國後,再次受到重用,主持了變法,按照同樣的方法訓練出了一隻精銳的楚軍。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吳起親自率領楚軍進攻魏、齊、衛聯軍。魏軍是聯軍中的主力,是楚軍最強有力的對手。兩支部隊用同樣方法訓練出來的軍隊,也都在吳起的指揮下都取得過顯赫戰功。

    結果,楚軍在吳起出色的指揮下,穿越梁門(位於大梁西北的關塞),駐軍林中(位於梁門以北),飲馬於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的聯絡。趙國藉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南),楚、趙兩國大敗魏軍。將魏軍趕到黃河以北,楚軍佔領了魏、衛、鄭三國在黃河南岸的大片土地,控制了魏、衛、鄭臨近的黃河南北兩岸,為楚華人實現了“飲馬黃河”的煌赫戰績。

    離了吳起的魏武卒雖然一直都是魏國的殺手鐧,但是沒有了吳起這樣的靈魂人物,再加上部分魏武卒有了戰功之後反而貪生怕死,開始慢慢走上了下坡路。

    到了魏惠王時期,魏武卒交給大將龐涓統領,龐涓雖然多次擊破趙軍,擊敗齊軍,但是在關鍵性的馬陵之戰中慘敗給老對手孫臏。不但自己身死,還使得魏軍十萬人被殲滅,甚至魏國主將太子申都被敵軍所俘虜。由此魏國元氣大傷,不但失去了魏武卒創造的霸主地位,而且精銳的魏武卒也死傷殆盡,日漸走向衰敗。

    可以說魏武卒方陣就如同一柄由水晶組成的長劍,在吳起手裡,它可以避開自己的脆弱處,用自己鋒利的刀刃去切割該敵人的防禦。可是一旦握在別人手中,就會變得易碎,被打敗也是情理之中。

  • 16 # 武當山上一棵松

    一、吳起的軍事理論是政治與軍事合一

    他在魏國的時候,可以同時經營兩者, 爭取軍事、政治協調作戰,再加上他的才能,自然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而他的改革都比較激進,他離開以後肯定會被反轉,政治的結合方面肯定會被無限削弱,只留下純粹的軍事力量,還缺少了吳起的統領,實力自然大減。

    而當時的吳起在楚國,對楚國的實力應該是有加成的,兩相對比,楚國贏也正常。

    而且看魏國和楚國的這場戰爭,魏國在戰略和細節上確實也是沒發揮好。

    二、任何封建軍隊都逃脫不了腐化快的規律

    軍隊腐化極快是封建王朝不可逃脫的規律,就如同當初和太平間我拼死拼活,戰鬥力極強的湘軍,不也走上這樣的路嗎?

    古代想要長期保持一個軍隊的戰鬥力是極難的,吳起在的時候還能實時調控和管理,吳起走後,魏國能繼續管理和保持這個軍隊戰鬥力的人又有誰呢?

  • 17 # 歷史淘沙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那就是吳起去了楚國之後的楚軍已經不是以前的楚軍了。

    魏武卒在剛被吳起訓練出來的時候,地位有點像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崙訓練的常備軍。戰國初期,各個國家要麼是沒有常備軍,要麼就是常備軍的數量極少,都是打仗之前臨時徵召士兵。吳起訓練的魏武卒則是依靠魏國強大的國力,養育的一支職業常備軍,無論打仗還是不打仗,這隻軍隊一直存在。平時沒有戰爭時就加緊訓練,戰爭時拉出去就能打。這樣一支部隊,在面對當時其他國家臨時徵召的業餘軍隊時,可以說是一群虎狼之師攻擊一群待宰的羔羊,怎麼有不取勝的道理呀。最好的證明就是,吳起曾以五萬魏武卒,大敗秦國五十萬大軍。

    但是魏文侯去世之後,魏武侯開始對吳起有了猜忌之心,吳起明白如果得不到國君的信任,自己是沒有好下場的。於是吳起毅然決然的放棄在魏國所得到的一切,投奔到了楚國。

    此時的楚國不可謂之不慘,在春秋時期落下的好名聲,都被吳國的伍子胥和孫武打沒了。進入戰國之後,西邊被秦國欺負,北邊被魏國打的找不著北。可憐的楚悼王看到吳起來了之後,差點眼淚沒掉下來,很快吳起就做到了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的位置。楚悼王全面的信任吳起,全力支援吳起的改革措施,楚國經濟很快就變得富裕起來。

    經濟搞好之後,吳起又著重訓練楚國的軍隊,先是領兵爆錘不聽話的百越,讓楚國的軍隊開始重拾信心,但是真正讓楚軍重新打出軍威的還是楚魏之戰。

    魏國在經過李悝變法和吳起的強軍之後,開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於是不斷進攻周邊的國家,這次又把目標瞄準了北面的趙國。趙國還是固守春秋時期的那一套,當然擋不住魏國精銳的魏武卒,於是向楚國求救。吳起力排眾議答應了趙國的請求,率領楚軍進攻魏國。

    作為魏武卒的組建者,吳起深知魏武卒的厲害,但是魏武卒的缺點機動性不足,吳起也深深的瞭解。所以吳起的作戰計劃儘量避免和魏武卒正面對剛,而是發揮楚軍靈活的優勢,對魏軍實施穿插戰術,避開魏軍主力,襲擊魏軍後方,失去補給的魏軍只能後撤,楚國趁機佔領了魏國黃河以南的很多領土。

    由此就可以看出,魏武卒依然是當年的魏武卒只不過領導者變弱了;楚軍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楚軍,而且有了一個更強的領導者。所以也就難怪楚軍會戰勝魏武卒了。

  • 18 # 伴虎吃豬

    吳起戰爭時期衛華人。(前440-前381)

    早年學於曾參,因母亡不歸而被逐。後來因為妻子是齊華人而遭到懷疑,吳起殺妻求將,成為魯國將軍,打敗齊國。

    後來吳起才去了魏國,魏文候用其為將守西河之地,創立了魏武卒,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千里。

    前389年,以五萬魏軍擊敗號稱五十萬的秦軍。魏武候時期遭到陷害,離開了魏國去了最後效忠的國家楚國。

    吳起到楚國後,被任命為相,主導楚國政治改革,大敗了自己訓練的魏軍。魏武卒由吳起親自訓練的,他可能也知道魏武卒身上的不足之處。而且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個部隊的統帥也是至關重要的。後來因改革觸犯了貴族利益,楚悼王死後被殺害。

    吳起在軍師理論當面有卓越的成就,是史上少有的沒有打過敗仗的人,著有《吳子兵法》,被稱為兵家“亞聖”。

  • 19 # 格逼老王

    吳起作為一個優秀的將領能夠將魏武卒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吳齊走後,龐涓帶領魏武卒也曾所向披靡,但隨著魏國國力的衰微,孫臏帶領的“技擊”齊軍和商鞅變法後組建的“銳士”秦軍先後將魏武卒擊敗,同時各國也都總結了對付魏武卒的一些戰法同時作為魏武卒得創立者更是瞭解其弱點在哪裡,所以,魏武卒和楚軍的戰鬥失敗也在所難免。

  • 20 # 跪射俑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像龐涓、公叔痤這樣的嫉賢妒能、德不配位之輩領軍,魏武卒焉能不衰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學齡前兒童進行了哪方面的啟蒙,感覺非常值得,介紹一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