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懶懶的媽養乖乖的娃

    孩子在學校遇到壞同學,該怎麼辦呢?在我看來最主要的是遠離這位壞同學,無論是自主的遠離還是找老師讓老師不要讓他們坐在一起,因為有時候壞同學的後面就是有壞家長,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怎麼為孩子出頭都沒有用,因為很多事情是你沒有辦法去改變他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最好就是去遠離他。

  • 2 # 口腔界小牙蟲

    這種事我有親身經歷,我的孩子從外地過來上學,上一年級開始就遭到一名壞同學的欺負,我老婆的意思算了,是小孩子之間的,我非常惱火,帶著兒子找到對方家中,讓對方保證不再欺負我兒子。

    其實,這些所謂的保證是不管用的,那個大男孩子讓其他孩子欺負我兒子,當時,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每天孩子放學去接孩子,畢竟孩子比較弱小,而且他面對是一個群體,因為壞孩子也好,壞同學也好,他們會形成團體,孩子如果受到欺負,影響他學習甚至身體,所以我做兒子的堅強後盾。

    當時我沒有學習心理學,後來才知道,這是原生家庭問題,如果我們不給孩子做支援,孩子受欺負後不敢告訴家人,不願意告訴家人,更多的心理上永遠留下陰影。這叫原生家庭問題。

    從小學到高中,兒子開家長會也好,都是找我,不找他媽媽,他認為媽媽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無論小學還是中學,這個階段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尤其是當前的情況的,如果孩子受到壞同學欺負得不到處理,壞同學會變本加厲,受欺負的同學要麼參加認可壞同學,成為壞同學的小弟,加害其他同學,要麼經常被迫害,有的走上了自殺,厭學等等!

    與壞同學或者壞孩子的鬥爭是一個階段性的,父母不要認為一次兩次就過去了,只要自己有理,一定要毫不刻氣爭取孩子的利益。使孩子明白這個社會有對和錯,否則。他會走了歪路。當然了,許多家長以自己太忙,沒有精力和時間為由,其實我們掙錢都是為了孩子,一旦孩子心理出了問題,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才能處理的。

    當然,根據孩子性格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判定,但有一條,首先一定要認可自己的孩子,然後聽孩子告訴您真實的情況。根據情況進行處理,不要動不動各打50大板,責罵自己的孩子沒有用,為什麼不欺負其他人等等語言;孩子回來告訴您的任何東西,作為父母首先是信任,其次是學會傾聽,最後與孩子一起想一想,找到解決的辦法!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當然多讓孩子講,作為父母要引導,對與同學要區分層次,是別人真的欺負還是無意識的,如果是團體性的,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了,要用心支援孩子;如果是普通的,可以透過老師,其他家長之間聯絡解決。我前面講的是比我孩子大的男孩子,是學校的帶頭老大,後來,那孩子一看到我就怕,再也不敢惹我兒子。

    這個社會太多的戾氣,對待惡人必須更厲害,當然不要指望一兩次就能解決,要準備長期的,半年或者一年不放鬆!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我們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 3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所謂的壞同學,還是比較主觀的認知。我覺得孩子在校園的生活,有一部分可以自己搞定,有一部分可以求助老師。如果同學之間的小矛盾,孩子能夠自己化解,家長儘量不要插手。你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但你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出面解決小摩擦,很顯然並不合適。就算是要談,也應該是找到對方的家長來談。和孩子,你談出頭,有點兒過了。

    另外,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園霸凌,那麼家長必須站出來保護孩子。一方面找到對方家長,商討後續事宜;另外一方面,如果有必要,最好找到老師瞭解清楚其中緣由。保護好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不怕事,但也別惹事。這是家長該有的態度,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 4 # 慢騰騰的生活

    首先表明我的觀點,所謂的“壞同學”,如果在小學階段,只不過是調皮的孩子。假如在高中階段,有三點建議:一是遠離“垃圾型人格”的學生。不管是學生還是大人,總有人很偏激,動不動就暴怒,甚至用極惡劣的手段報復人、報復社會。作為家長,一定告訴孩子,遠離這種學生。

    其次,多與學校溝通。如果“壞學生”影響到了自己孩子的學習,甚至威脅到了孩子的安全,一定要告訴學校的老師,立即讓學校處理。告訴自己的合理訴求。三是讓孩子有自我保護意識。當遇到心理、心態不健康的學生的時候,學會保護自己。發生問題,學會理性處理。

  • 5 # 大禹爸爸

    首先,對於小一些的孩子,幼兒園或者小學生。

    你這個“壞同學”實質並不是壞,而是小孩眼中的壞而已。這時候最好不要主動出面正面解決,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畢竟,這個年紀的孩子,做的壞事不會很出格。無非就是,搶東西了,不讓用什麼了, 壞同學只是我們眼中的壞而已。

    讓孩子自己處理這些問題,能讓他從小培養解決問題得能力和主動性。家長一味的出面,只會讓他有所依靠,到時候,長大了,進入社會。這樣的是很多,難道還讓家長出面嘛?

    所以,小孩的事情小孩出面解決。大人引導即可。

  • 6 # 褲衩騎士

    只要是家長大都會經歷自己的孩子被學校的其他“壞同學”欺負,嚴格來說也不是什麼“壞同學”只是有些調皮。

    我作為家長,遇到這種情況,

    第一、讓孩子把情況說明,看看孩子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到的地方。如果孩子做的不對,要指出來,做的對要鼓勵。千萬不要上來就指責孩子窩囊無能。

    第二、和孩子共同商量解決辦法,最好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儘量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

    第三、如果孩子解決不了,就和老師溝通,或約見對方家長。

    第四、如果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和好轉,家長就要親自出面。如果你連小孩子都搞不定,那自己的小孩就活該被欺負了。

    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家長都會心疼,但不要魯莽的,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 7 # 阿包大人2017

    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壞同學,家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帶上寶貝孩子到學校找那個同學,還有那個家長,把他們揍一頓。家長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你帶她一次這樣做之後,以後沒有同學再敢欺負她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她培養成更壞的同學。

  • 8 # 歲月靜好如詩

    對於孩子在學校遇到“壞同學”,可以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

    孩子遇到的這種“壞同學”只是有些頑皮,對孩子沒有大的傷害,有可能是鬧些小矛盾,打打鬧鬧中孩子吃點小虧。

    這種情況,可以教會孩子儘量自己處理這些小矛盾,要懂得勇敢地說“不”,對於欺負自己的同學不能表現得懦弱。就算比對方弱小,也要勇敢地對欺負自己的人說出自己不喜歡對方的這種欺人的行為。

    如果對方不改正,可以找老師反映情況。要告訴孩子,對於欺負你的壞同學,你越表現的膽小怕事,他越會欺負你。你只要勇敢地告訴他,再欺負人,你會告訴老師,或是找他的家長評理,這種“壞同學”見到你的強硬態度,就會知難而退,不會再欺負你了。

    如果孩子自己這麼說,壞同學仍然我行我素,那麼家長就可以親自出馬,帶上自己的孩子,去找那個“壞同學”,嚴厲地訓他一頓。警告他再欺負人就會找他家長說事,這樣一來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我兒子上小學時,就曾有一段時間總被同班一個調皮的男孩欺負,孩子他爸就在一次放學後,找到那個男孩狠狠訓了他一頓,警告他再敢欺負人就去找到他家裡告訴他家長。從那以後兒子再也沒被欺負過。不要以為家長出面就是護短,對“壞同學”的欺負行為勇敢地說“不”,既是對自己孩子的保護,也是對“壞同學”的挽救,免得他以後變本加厲,走上更大的歧途。

    第二種:

    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細心觀察,看孩子是否有異常行為,如失眠,情緒激動或情緒低落、成績突然下降等。家長儘早發現問題,可以使孩子儘量少受到傷害。在與孩子的平時交流中,也要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在學校不論遇到什麼困難,父母都會堅定的站在你這邊。這種承諾,可以讓孩子明白,一但遇到校園欺凌事件,孩子可以找父母求助,而不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扛。

    遇到這種比較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有可能這些“壞同學”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夥人。父母要教會孩子,一次被欺負了,不能隱忍不發,那樣只會助長這些“壞同學”的囂張氣焰。告訴孩子,一旦被欺負了,要儘早找父母和老師反映情況。不要膽小怕事,,要明白“邪不壓正”的道理。實在不行還可以選擇報警。不能等惡性事件已經發生了,孩子已經受到嚴重傷害時,再去幹涉已經晚了,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心靈創傷。

    家長在孩子遇到“壞同學”欺負時,能夠按以上兩點所列的方法為孩子“出頭”,就可以有效降低孩子被“壞同學”欺負所受到的傷害。

  • 9 # 高考踐行者

    這種說法怎麼說呢?也不存在什麼“壞同學”,看從哪個角度說吧。家長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友誼觀。家長首先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擇友,如何把握好擇友的標準和度。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告訴我們要和具有崇高品德、積極向上、可靠正直,能以心相見、志同道合的人成為朋友,交到這樣的朋友,才能在學習和做人上彼此促進,相得益彰。

    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深入瞭解朋友的方法。與他人建立長期穩固的朋友關係,前提便是對對面對方全面、深入細緻的瞭解。具體可以透過直接接觸,側面打聽,察言觀色,看其以往表現,觀察其一貫的為人處事的態度等途徑和方法達到對對方真正的瞭解,以免誤解他人或上當受騙。

    家長告訴孩子在校外如果遇見所謂的“壞孩子”,有避而遠之,保護自己。作為家長告訴孩子以上那些話,如果孩子沒發生什麼意外 家長也不用“出頭”,讓孩子自己解決,也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

  • 10 # 時間是否在流逝

    站出來,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有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忍讓和不說!

    說一個自己的親生經歷: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天我放學了,有個高年級的同學問我:你家安徽臺幾頻道啊?我很天真的說7頻道啊~當時她就揪著我的耳朵擰了7下,才讀2年級的我 痛的,說不出,耳朵被擰的通紅,我知道她是四年級的 家就住在學校旁邊,那個時候學校還是村裡面自己建的,不是現在的那種學校,當時我就不回家 疼的哭了,媽媽不放心,看我許久沒有回來 騎個腳踏車,過來問我怎麼了,我如實的說了,我媽立即帶著去了她家 ,找到了她家的媽媽,當時她媽媽就對那個女孩訓斥了一頓,這件事情,雖然後來在我心中慢慢的淡忘了,當時每當遇到點類似的 我都會想起,很感謝媽媽為了我,為我揚正義!

    希望每位同學的家長,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扼制學霸出現,這裡的學霸是霸道,無理蠻橫的意思!少一點經常曝光了某初中學生聯合打人,某高中什麼的!

    一起努力!培養和愛護祖國的下一代!德智體美勞的好學生!

  • 11 # 涵寶吉祥兒

    很多家長在碰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氣憤之餘總會忍不住責怪孩子:“你怎麼那麼沒出息啊?別人打你,你不會還手嗎?”,然後拉著孩子去找對方家長說理,或者找老師去告狀。

    然而這樣做,並沒有真正地幫助到孩子。一味地責怪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自信。每次都帶孩子出頭去找對方家長、找老師,也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養不成獨立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能力。

    下面我來說說家長們都關心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孩子在學校遇到“壞同學”,我們該怎麼解決?

    第一步:耐心安撫、還原事件經過

    當孩子回家向我們哭訴被“壞同學”欺負,我們首先要安撫、平緩孩子的情緒,等他們情緒穩定下來,讓他慢慢講出事情的經過。

    第二步:冷靜判斷、分析過程

    有時候,孩子可能情緒很激動,或者因為害怕責罰而有意隱瞞自己犯錯的那一部分,導致在描述過程時,會跟事實有一些偏差。我們家長就需要透過孩子描述的過程,冷靜地判斷其中真實、有效的成分。

    第三步:尋找解決方法

    1、如果只是同學間偶然的衝突,我們可以建議孩子自己去解決。勇敢地告訴欺負人的同學:我們不喜歡被欺負,如果你還是欺負我,我就要還手了。

    我認為不要怕孩子打架,但是一定要提前教會孩子怎麼有效又安全的保護自己和回擊對方。

    2、如果上升到頻繁的、惡意的霸凌行為,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了。我們家長之間需要相互通知(現在基本上家長都會有群,很方便聯絡),並第一時間和學校取得聯絡,有必要的話,向教育主管部門報道,甚至聯絡公安機關出面解決。報告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以防被惡意報復。

    遇到孩子遭遇“壞學生”,是每個家長都不願意發生的事情。我們家長要做到

    一、多觀察孩子近期情緒的變化。

    二、經常和孩子溝通,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什麼時候需要出手還擊,還擊時要注意什麼。

    希望這個解答能幫助到大家。

  • 12 # 壹念設計

    對於孩子在學校遇到“壞孩子”這種情況,分以下三種情況的為孩子在學校更好地繼續學習環境而出頭。

    第一:如果孩子遇到這種事情,家長有多瞭解以後,要對孩子進行思想疏導,給他們溝通,詢問那些人怎麼對待他的,然後交給他們怎麼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首先要他們不要害怕,勇敢的給老師說出事實,找能解決問題的人,說明事實,另一方面讓自己的孩子明辨是非,他們做的是不對的,不用害怕,有很多手段可以保護自己。心理上一點不要恐懼這種行為。更好的和老師說這些事情。同時提高孩子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心理方面的教育。

    第二:要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這些事情,讓老師合理處理這些事情,讓學生不要感到孤立無援,從而妥協了這種行為,心理造成恐懼。在學校這片淨土上讓孩子更方面發展的到最好的體現。

    第三:告訴孩子一些,有關法律的知識,讓他們知道做哪些事情是不對的,有法律會約束他們,雖然是未成年,法律也會是情況而定的,還有就是學校有學校的紀律,由學校的規定,還有就是遇到這種情況要知道求助同學,及時告訴老師,得到老師幫助。讓孩子不畏懼這些行為,這與面對這些人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出頭。孩子們有了這種不畏懼的心理,也可以鍛鍊他們的處理事情的能力,所以為孩子“出頭”就先那句話說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 13 # 快樂庭院

    這和學校霸凌的問題幾乎相近,也是很多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說實話,遇到“壞同學”單純地躲有時是躲不開的,但是靠武力也會把事情擴大化。

    我一貫對孩子滲透的一個觀念:咱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同時我會有意識地堅定信心:放心,爸爸媽媽永遠是你的堅強後盾。

    觀念是一種滲透,行動也要跟上,主要從兩個部分著手培養孩子不容易被人欺負的個性:

    首先,是家長自己,明理、磊落、不惹事、不怕事,也就是說本著身正不怕影子歪的為人行事原則,培養自己身上的正氣,透過自己的言行身教薰陶到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過度控制孩子,有意識培養他的果敢的勇氣,以養育孩子身上的浩然之氣。

    女兒小學時和幾個同學曾被老師指定為查操員,因為其性格溫和,同學關係好,在一次課間操時被另外一個比較傲氣的女孩搶了查操表,她和另外幾個查操員一起給搶了回來,結果搶她表格的同學用腳踢她,她也就踢了回去,後被其他同學拉開。放學後她給我講,我記得是真心地表揚了她的勇敢行為,肯定了她這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做法。過後幾天我又找機會和那個孩子的家長在等孩子聊天時聊了此事,還有意說我表揚了自己的孩子,明確說出我的養育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我的表揚給了自己孩子很大的自信和勇氣,因為小孩子之間打架動手也是難免的,一般不會出現大的事故,過後我有意識地用別人的故事和一些新聞事件引導她做事首先一定要有理,其次要選擇更容易解決問題、不至於激化問題的方式,最後我總會表達一種意思:放心,咱們做有理的事情,沒什麼可怕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來解決。當然我們誰也不希望發生需要父母來解決的事情。

    其次,是從孩子身上著手,引導他多讀書,多運動,多和同齡夥伴一起耍,這樣既培養了他的學習能力,也使其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同時鍛鍊其和人交際的能力,在孩子小時,可以適當地和孩子一起組織幾個小朋友一起活動,並適時地給予他真正的鼓勵和讚揚,如此下來,鍛鍊了孩子的綜合能力,養成其不容易被欺負的氣質。

    “壞同學”欺負同學也是挑選看上去比較弱小的好欺負的孩子,如果孩子屬於那種看上去就不是容易被欺負的物件,自然“壞同學”也不敢對他輕易招惹。

    除以上兩個方面日常的培養,如果孩子已經遇到了“壞同學”的挑釁,那麼就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時一簇而就,但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其樂觀自信。我記得曾有一個爸爸分享自己這方面的經驗說過:“壞同學”欺負同學都是暗地裡,於是這位智慧的爸爸就支援孩子用“明道”和他鬥智鬥勇。

    有一個朋友長得五大三粗,且是練武之人,有一次他的孩子被班裡同學欺負,在接孩子時,在放學後幾乎所有孩子還沒有被家長接走的時候,他拉著女兒,當著老師面問:“告訴我,誰欺負你啦!”看他嚴肅滲人的樣子,嚇得欺負人的孩子只朝後躲,實際上他也知道是哪個壞小子,也只是想嚇唬一下那個“壞小子”而已,他告訴我他後來交了孩子幾招,以後也就沒有哪個孩子敢欺負自己的孩子了。

    當然對於孩子們來講,他們是在打打鬧鬧中建立其友情的,如果是孩子們之間不是有意的過分的欺負情況,家長是沒有必要出面的,還是以鼓勵孩子自信和勇氣為主,家長不用過於在意,只用心關注就可以,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不吃一點虧的,況且很多事情孩子自己也並不在意,家長也不要過於焦慮。

  • 14 # 七思秒想

    這個提問稍微有點誘導性,實際上,孩子在學校遇到“壞同學”,家長“出頭”並不見得是最佳方法,甚至有時候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最優辦法,是教會孩子自己應對,其次是利用學校規定守則、讓老師處理,最後才是家長出頭。這三種處理,有效程度遞減。

    這很容易理解,孩子能對付一次,就能對付幾次,以後全部能對付,讓“壞同學”敬而遠之;學校及老師能管一個,就能管一片,管一類;而家長不可能回回去替孩子出頭。

    現在進入原題,就題主要求,如果真的需要家長“出頭”,怎樣才有效。

    “壞同學”不包含凌霸,沒遇到過沒經驗。萬一遇到這種孩子,直接找學校找家長,必要的時候報警,這是校園的害群之馬。這裡的“壞同學”,題主也加了引號,應該是調皮搗蛋、招貓遞狗的那些孩子。

    這類孩子說輕了不管用,重了又沒有理由,畢竟對方還是個孩子。處理這類事真是棘手,不過我還真對付過一次。

    我娃小學的時候,同桌很調皮,總是把我家孩子的橡皮藏起來,鉛筆弄斷,書皮上亂畫。孩子受不了,告訴老師,老師說了那個同學,當時收斂一下,過後變本加厲。我和老師說換座位,因為是以個頭安排的座位,換了一下還是臨桌,他又欺負新同桌,也還沒忘我家孩子。於是我給老師又說了一遍,我說我來處理。

    有一天放學我去接孩子,特意早一點,讓這個孩子也在,還有其他同學,我把我家孩子的破橡皮、斷鉛筆還有寫完作業的本子,收了一下裝在一起,還有幾支新鉛筆、兩個新橡皮、兩個新本子。到了教室,我對叫幾個同學過來,當然重點是這個孩子,把破損的鉛筆橡皮往桌子上攤開,對那幾個孩子說,這都是被不知道誰弄壞的,如果我發現了是誰弄壞的,我打算把他的文具和本子也這樣處理:新鉛筆折斷,本子和書撕碎,橡皮掰碎。這樣說的時候,我同時動作有點野蠻的把鉛筆在窗臺上磕成兩截,新橡皮掰成幾塊,本子撕開成碎片。

    “接下來,你們告訴我,誰在欺負***(我家孩子的名字)”,我特別點了那個孩子的名字,小同學都懵了,大約是被我的氣勢鎮住了,紛紛搖頭,我家孩子也不敢吭氣,那個孩子更不敢出聲。我說,那以後我發現了再處理吧。反正老師管不了你也管不了我。

    那個調皮的同學再也沒有對我家孩子犯過“壞”,其他調皮的同學也沒有侵犯我家孩子。相反,那個調皮孩子反倒和我家孩子成了好朋友,經常交換玩具、書啥的。這也是我鼓勵的,孩子本質有不壞,把他變成“敵人”不如成為“朋友”。

    我回家後還是安撫了一下自己的孩子,儘可能讓他淡化感受。這是我處理不當的地方,之前應該和孩子商量一下,讓他有個心理準備的。

    這件事情為什麼處理效果比較好,我總結了一下:

    1)一招制敵,要不不出手,要出手就要有震懾力,震懾力需要根據不同年級孩子的特性;

    2)不傷害對方,不讓對方產生敵意,過後加倍報復。比如沒有告訴他家長,沒有當著其他同學的面讓他難堪,沒有毀壞他的物品;

    3)打一巴掌揉一揉,震懾完以後,同時說,你們都是***的好朋友,你們看見誰欺負***,就告訴我。安慰了那個同學,也保護了我孩子(沒做告狀的);

    4)收攏人心,臨走前,老師進來了,我和老師說這幾個都是好孩子,分別誇了一下他們的學習、禮貌、長相啥的(隨機應變的),給這幾個孩子留下了好印象。

    希望有參考價值

  • 15 # 阿娥你好

    想起女兒小學時候發生的一個小故事。

    當時女兒三年級,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和我說“媽媽,***說星期五放學不讓我回家,他說,你給*等著”

    早在送女兒上幼兒園開始,我就和女兒反覆強調過,外面發生的任何事都要第一時間告訴媽媽,如果有人威脅恐嚇你,還不讓你回家和媽媽說,你更得告訴媽媽,媽媽肯定能幫你搞定。

    所以當聽到女兒受到“威脅”時(哈哈,對方是一淘氣小男孩兒,長得還不賴呢),看女兒怯生生的樣子,母愛馬上氾濫了起來,決定去學校“會一會”這個小男生。

    第二天上午兩節課後,我在學校門衛處聯絡老師,說有事要談,老師很爽快的同意了。

    見了老師,禮貌寒暄後切入正題“老師,我想見見***,他威脅我女兒,說要為難她blabla什麼的”,老師說“我可以叫他來,但是你別激動”,我就笑了“小孩子亂逞強瞎胡鬧,放心吧,我就是和他嘮幾句磕”。

    男生並不認識我,我說“你好,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的媽媽,知道我找你啥事嗎,阿姨就是想問問你,這星期五你用啥方法不讓我女兒出校門回家?”,小男生不敢看我,嘴裡說“我又沒說”,我說“阿姨呢想告訴你一件事,就是阿姨很愛自己的女兒,就象你媽媽愛你一樣,我女兒難過,阿姨就會難過,然後阿姨保證讓那個害我女兒難過的孩子的媽媽也嚐嚐難過的滋味,阿姨說明白沒?”

    小男生低頭還是不敢看我,我說這些話時一直微笑著,後來男生和我保證了不會再為難我女兒,這事就算了了。

    哦,女兒高中時有一次放學,看到這個男生手攬著一女生的肩膀和女兒擦肩而過,沒穿校服,女生穿校服,估計他已經不認得曾經的女同學了。

    故事講完了,感謝閱讀。

  • 16 # 大象有戲

    我覺得,家長想要真正有效地為孩子“出頭”,應該是“動腦”而不是出“拳頭”。想辦法化解矛盾,這本身也是家長應該教給孩子的一種社交智慧。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鼓勵並指導小孩學會自己處理。面對“壞同學”的一些輕微侵犯,比如:孩子的書被“壞同學”惡作劇地扔到地上,學習用品被拿走把玩,被故意挑逗地碰撞,女生的頭髮被從後面惡作劇地揪拉......等等,家長應當鼓勵小孩學會自己處理。小孩被“壞同學”欺負,往往是因為“壞同學”覺得他/她比較軟弱、好欺負。鼓勵就是激發出小孩敢於對抗侵犯的勇氣。同時,給出一些具體的指導,比如告訴小孩可以透過大聲呵斥方式震懾“壞同學”,態度堅決果敢地向“壞同學”的侵犯行為說“不”。

    第二步,如果小孩透過上述方法仍未能解決問題,家長就要出面助力。“壞同學”的侵犯屢教不改,這說明這位“壞同學”比較頑劣,或者是自家小孩在應對“壞同學”的侵犯時確實表現得比較弱。這時候,家長就有必要考慮出面了。家長出面之前是需要跟老師溝通好,但不能依賴老師來根本解決這一問題。畢竟老師每天需要面對全班學生,能分配到你家小孩的時間和精力就極為有限了。要想讓這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還是得靠自己。

    一方面,家長出面這本身是對“壞同學”的一種威懾。另一方面,家長出面也在給自家小孩壯膽。但是,家長出面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去報復,也不是去恐嚇威脅“壞同學”。恐嚇威脅其實並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帶來隱患。而且,這一過程家長其實也是在給自家小孩言傳身教,心平氣和地化解矛盾,有利於幫助小孩建立起積極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有利於培養自家小孩的健康人格。因此,家長可以考慮單獨找到那位“壞同學”,和他/她進行一次平等友善的溝通,讓他/她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確保以後不再重犯。

    第三步,如果家長出面透過那“無聲的威懾”和“有聲的友善”,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那就需要請動對方的家長了。而在舉行這一步的時候,因為是家長對家長,那就更需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分寸掌握不好,萬一“一言不合”就鬧崩,這顯然是雙方都不願意面對的事情。尤其是,家長鬧崩了對小孩的成長也沒什麼好處。

    找對方家長溝通,千萬不要擺出一副找茬指責的態度。指責對方只會讓事態升級甚至惡化,這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滋生出新的問題。所謂“和為貴”,彼此友善才能真正解決好問題。跟對方家長心平氣和地交流溝通時,注意把“矛盾”限定在小孩之間。換句話說,就相當於是邀請對方家長一起來想辦法,幫助化解彼此小孩之間的“矛盾”。如果有合適的機會,甚至可以考慮兩個家庭相約一起組織一次親子活動。透過這種積極的互動,不僅可以增進兩個家庭之間的瞭解,還可以增強孩子之間的友好關係。

  • 17 # Y先生

    這個問題是每個學校都存在的問題,需要學生、家長、學校,甚至警察多方聯動、合作,才能夠徹底解決。

    有人常說,惹不起,躲的起。但是躲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還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遇難則退的性格,因此必須正面面對,而正面面對卻不是面對面,簡單粗暴的以武力解決問題,那樣只能會讓事件擴大化,因為,這是一件需要策略的事情。而學生一個人也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這就需要向周圍的人,比如老師、家長(自己的父母、對方的父母),最後需不需要報警,就是看事情的發展。

    正面面對、講究策略、尋求幫助,遭遇這種事情,我們本身就佔據一個制高點,只要做到有禮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就可以了,我們自己解決不了,我們堅實的後盾會幫助我們的。

    1、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不要害怕,一定要正面面對,不膽小怕事,還要保護好自己,及時地告訴父母和老師,而家長自己也不要不問原委就要替自己的孩子出頭,要明事理,不惹事,不怕事,及時和老師溝通,瞭解清楚原委後,幫助孩子解決麻煩。如果涉及到了違法犯罪,報警就是唯一途徑了。

    2、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困難,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果敢的品質,不怯弱、不懦弱、培養讀書人的錚錚鐵骨!有面對一切困難的底氣!

    3、動手解決問題是一種野蠻行為,我們可以強身健體,但是不能恃強凌弱,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但是不能傷害別人。其實很多時候,壞孩子只是紙老虎,一句,我告訴老師去,就可以讓他屁滾尿流!

  • 18 # 人傑地靈弓長長

    從題目中可以看出題主的孩子現在應該是上幼兒園或者是小學。

    而這兩個階段的“壞同學”其實本質並不壞。只要找對方法,便可長久的保持和睦。

    可能題主有想過去找老師或者找“壞同學”的家長談判。我們就接著推斷之後的發展會是怎樣呢?成功的話,雙方家長和平結束,“壞孩子”的家長嚴厲告誡他不準再欺負同學。然後“壞同學”沉寂了一段時間,終究還是耐不住性子又開始胡鬧。失敗的話,說不定家長們會爭論的面紅耳赤,這樣孩子的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家長的矛盾又扯了進來。

    所以看來,兩種情況的效果都不怎麼好。

    如何長久的避免“壞同學”欺負同學呢?

    答主給出的方法就是:直接去找“壞同學”,展示給他和藹可親的叔叔(或阿姨)形象。抓住他的優點誇誇他或者送他點小禮物,比如告訴他:xx經常提起你呢,說你可好啦!阿姨今天算見到了,真可愛!後來會發生什麼呢?想必就不用我說了吧?

    這樣才是――治本。

  • 19 # 九鬥學生心理

    1.不管孩子的年齡如何,也不管他們在哪個環境中求學,家長要教會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讓孩子能夠學會保護自己,這才能真的保護孩子的周全,這是前提條件,是每個家長都要重視的事情,馬虎不得!

    2.不管孩子在哪裡被欺負,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他們知道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父母和家庭永遠是他們的依靠,永遠可以為他們提供幫助,永遠和他們在一起,甚至為他們出頭。

    3.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出頭,但是一定要有區分,否則家長的一時衝動會造成更壞的後果。

    A:如果只是同學們之間的玩鬧,在玩鬧的過程中孩子是“戰敗方”,那麼家長又何必為孩子出頭呢,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爭端好了。

    B:如果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孩子身體受到了傷害,精神受到了摧殘,孩子甚至都不願意再去上學,那麼家長為什麼不為孩子“出頭”。

    C:幫孩子出頭不是幫孩子去打架,不是幫孩子去學校討說法,而是幫孩子去解決問題,孩子的問題是什麼?遇到的困難是什麼?害怕的是什麼?需要家長幫助的是什麼?這些才是重要的事。

    D:一定要教會孩子和各種各樣的人相處,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如何相處,和學習成績很差的孩子如何相處,和各種調皮搗蛋的孩子如何相處,當孩子學會了和各種人相處之後,怎麼還可能被欺負。

    不管解決方案是什麼,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永遠在一起,幫助他們,支援他們,鼓勵他們,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安全和依靠,這才是重要的事情那!

  • 20 # 雨媽育兒之路

    現在校園欺凌是因為越來越嚴重,遇到這種問題,父母要做的就是標本兼治。

    首先治標:面對孩子被欺負,首先了解原因,如果是對方的錯,直接帶孩子先對方家長。個人不建議找老師,因為學生太多,老師也管不過來,即使批評了,效果也不太明顯。

    找對方家長,第一表達了對孩子的支援,以後孩子在遇到這種事就有了勇氣,第二對欺負人的同學也有威懾力。

    然後治本:孩子被欺負,歸根結底還是比較容易受欺負,俗話說:柿子填軟的捏。孩子個個都是出色的“外交官”,哪個孩子比較老實,就會遭到別的小朋友有意無意的欺負。

    作為父母,要告訴孩子勇敢的“還手”,即使打不過,也要努力保護自己,這是一種精神的傳達,告訴別人“我也不是好欺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月子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