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角進攻
7
回覆列表
  • 1 # 孺子牛衛士

    在1962年出版的《The Best of Basketball From Scholastic Coach》(《學院派籃球的精華》——筆者譯)中有一章是前任堪薩斯州教練Tex Winter寫的“The Triangular Sideline Series(邊線三角進攻系列)”。是的,這個Writer就是菲爾·傑克遜11次奪冠的進攻戰術締造者——“老溫特”,而那一章的核心就是三角進攻。

    憑藉著三角進攻得初露鋒芒,當時溫特所在的球隊曾經八次打入NCAA八強賽。

    不過三角進攻又不是完全的自由進攻,它是一個要求精密間距和站位的結構體系。每一個運動員都必須瞭解球場上的每個位置。而我們是永遠沒有辦法瞭解三角進攻所有的戰術變化的。

    摺疊編輯本段建立三角

    摺疊三角戰術

    三角進攻由一個1-2-2站位開始,其中每個隊員的間距為15英尺(約4.5米)。這個距離可以拉空對方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夾的出現,同時有利於簡潔的傳球從而減少被對方搶斷的危險。三角戰術

    這裡有很多種組成進攻三角的方式

    既可以由控球后衛(1)將球傳給小前鋒(3),然後從裡側切入到底角

    也可以由控球后衛(1)將球傳給小前鋒(3),然後從外側切入到底角

    三角進攻同樣允許後衛佔據低位。那樣又有幾種不同的方式組成進攻三角。例如:控球后衛將球傳給小前鋒,然後中鋒(5)拉出到底角,讓攻擊後衛移動到低位。

    還有一種選擇可以透過運球獲得進攻三角,就像下圖控球后衛運球到小前鋒的位置,而小前鋒移動到底角,這樣他們就和中鋒組成了一個進攻三角。

    摺疊編輯本段基本進攻流程

    普林斯頓進攻通常由一個2-3落位開始。第一階段可透過執行任何可用的傳切戰術在球場的任意一側發動。第二階段包含了一系列的交叉換位和後掩護。而第3階段的標誌是高位隊員的內切。若沒有機會,則回到2-3落位,第一階段重新開始並尋找走後門的機會(backdoor action)。當沒有走後門的機會時,第一階段透過其他戰術繼續發動。

    摺疊編輯本段進攻機會

    摺疊高調後門

    如果中鋒沒有接球的機會,大前鋒就可以快速向有球一側移動,如果對方防守隊員為防止接球移動到球與大前鋒之間,那麼大前鋒就可以透過變向,轉而向籃下移動,然後接高調球上籃得分。

    摺疊夾角位置

    另一種進攻選擇是將球回傳給攻擊後衛,然後將球傳到夾角位置也就是弱側的肘部(罰球弧與罰球線的結合部)。這種戰術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攻擊後衛利用大前鋒的掩護切入;另一種是控球后衛利用中鋒和小前鋒的雙人掩護移動到夾角位置,然後接攻擊後衛的傳球,獲得空位出手。

    摺疊掩護突破

    這就是攻擊後衛依靠大前鋒的掩護運球切入籃下。

    摺疊中路掩護

    強側持球后衛O1把球交給翼側的O4,然後透過O5的高位掩護空切入籃下。注意:O1同樣可以選擇採用傳切戰術“GIVE & GO”直接攻擊籃下。

    中路掩護

    摺疊UCLAEntry

    強側持球后衛O1把球交給翼側的O4,然後透過O5的高位掩護空切入籃下。注意:O1同樣可以選擇採用傳切戰術“GIVE & GO”直接攻擊籃下。

    UCLA Entry

    摺疊DribbleClearEntry

    O1 運球到翼側O4的位置,並準備為背切入籃下或者背身要位的O4喂球。

    Dribble Clear Entry

    摺疊高位戰術

    PO的進攻發動是自然而然的,它由持球者的傳球或突破所觸發。持球者透過一個傳切配合(Give & Go)把球轉移到翼側。然後,若是傳球發生在兩個後衛之間就意味著一個“off guard shuffle ”或者“Hawk cut”戰術的開始(注1&注2),而球若是傳給給高位球員則表示球隊將展開高位傳切戰術。由持球隊員運球發動的戰術則包括了中路掩護(mid screen),dribble clear和dribble weave(注3)等戰術選擇。

    持球者O1傳球給O2,然後利用掩護從05身邊切過。02傳給O4後也空手切向籃框。04則先觀察防守,然後選擇把

    球傳給空切到位的01,或者是O2——如果防守者X2的注意力不再放在球上的話。[2]

    摺疊攻擊後衛的後門

    當攻擊後衛接球路線被阻斷,大前鋒迅速移動去接小前鋒的傳球,另一邊攻擊後衛就可以得到直接上籃的“後門”機會,當然大前鋒的傳球質量非常重要。

    三角進攻戰術的每一個變化都告訴我們,傳球、運球和投籃這些基本技術的運用是戰術成功的關鍵所在。

    摺疊換位(無固定落位)

    換位和不斷的轉移球是進攻的核心。這個階段正是展現球隊對球控制力的場合。這種持續的運動戰導致了大量的輕鬆背切(backcuts)和Give & Go機會的產生——這就是PO的典型標誌。

    換位

    摺疊翼側換位

    如果O4沒有把球傳給O1而把球回傳交給了O5,則翼側的O4和O3和O2,O3迅速換位。O5觀察防守,把球交給扯出空位的O1或者O2投籃。注意:當防守者失去對球的警惕時,O5應隨時注意把球交給空切入籃底的03或O4的機會。

    側翼換位

    摺疊下掩護

    把球交給高位的O5後,O3和O4除了O1/O2換位之外,還可選擇走下線為O1和O2做掩護。掩護完成之後,O3和O4必須立刻撤出以保持中路的空曠。

    下掩護

    摺疊背切

    O4傳球給O5之後,若防守者佔據了O1和O2身前的位置或者防守者預測到了換位即將發生並作出了反應,O1和O2此時可選擇背向切入籃下而不是掩護或換位。

    背切

    摺疊底線穿插

    如果所有向籃下的空手切入都被防死了,O1和O2可以選擇在籃下油漆區內交叉換位。這點在高位傳切戰術裡是很有效的。注意:O1和O2同時也可以選擇詳裝換位,然後透過O3/O4的掩護或換位扯出空檔。

    底線穿插

    摺疊高位空切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當給O5的傳球路線被阻截或者被防守者佔據,O5應該迅速空手向籃下切入,高位一對一單打,如果一對一佔據上風,O5可以選擇直接持球切入籃下。同樣,當防守比較鬆散時,O5也可以選擇直接跳投。

    高位空切

    摺疊編輯本段運轉三角

    一旦進攻三角得以建立(我們以控球后衛切入到底角為例),那麼一條由球(小前鋒)、進攻軸心(中鋒)和籃筐組成的“戰線”就形成了。這樣就使防守中鋒的對方隊員,必須待在籃筐與中鋒之間。只要那條“戰線”存在他就無法離開。

    一旦這種局面形成,人們就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將球傳入內線低位的通道就此開啟,小前鋒可以輕鬆的將球傳入內線或者說“喂”給中鋒。

    請看下面的兩副戰術圖。中鋒的防守者為了防止球進入內線或者傳給中鋒,他就必須站在中鋒得同側或者實行繞前。如果他繞前,那他就丟掉了他在籃筐和中鋒之間的位置,是中鋒獲得了透過高調球。

    或者同側的快速傳球直接面對籃框的機會

    如果我們想要展示三角進攻中進攻發起的傳球和選擇的重要性,估計我們將會在戰術板上演練一整天。與其他一些進攻戰術相比,三角進攻擁有數不清的將球傳入“三角點(進攻軸心)”的方法。所以,要想防守或者破壞三角進攻將是非常困難的。

    恰當的位置間距使低位拿球的機會大增,並且創造出一對一的機會。同樣,三角進攻中的任何一個球員都可以幫助隊友得到空位出手的機會。

    下面是低位接球后的其他進攻選擇:

    1、低位擋拆:

    當小前鋒將球傳給內線,就去為控球后衛作掩護,讓他獲得直接接中鋒回傳的機會。

    2、移動掩護:

    小前鋒將球傳入內線後,就移動到另一側為大前鋒(4)作掩護讓他有機會擺脫防守隊員。而這時控球后衛則可以尋找底線突破的後門。

    3、球傳到底角:

    這種選擇從小前鋒將球傳到底角的控球后衛開始,球傳出之後小前鋒利用中鋒的掩護切入,如果有機會控球后衛就可以從後面將球傳入。

    如果小前鋒沒能甩開防守,那麼控球后衛就可以利用中鋒的掩護直接運球上籃

    三、在三角進攻中弱側也有大量的進攻機會。

    1、高調後門:

    如果中鋒沒有接球的機會,大前鋒就可以快速向有球一側移動,如果對方防守隊員為防止接球移動到球與大前鋒之間,那麼大前鋒就可以透過變向,轉而向籃下移動,然後接高調球上籃得分。

    2、夾角位置:

    另一種進攻選擇是將球回傳給攻擊後衛,然後將球傳到夾角位置也就是弱側的肘部(罰球弧與罰球線的結合部)。這種戰術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攻擊後衛利用大前鋒的掩護切入;另一種是控球后衛利用中鋒和小前鋒的雙人掩護移動到夾角位置,然後接攻擊後衛的傳球,獲得空位出手。

    3、掩護突破:

    這就是攻擊後衛依靠大前鋒的掩護運球切入籃下

    4、攻擊後衛的後門:

    當攻擊後衛接球路線被阻斷,大前鋒迅速移動去接小前鋒的傳球,另一邊攻擊後衛就可以得到直接上籃的“後門”機會,當然大前鋒的傳球質量非常重要。

    三角進攻戰術的每一個變化都告訴我們,傳球、運球和投籃這些基本技術的運用是戰術成功的關鍵所在。

    關於三角進攻

    湖人隊的三角戰術(triangle offense)、國王隊的普林斯頓進攻(princeton offense)都是由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衍生而來,這是眾所周知的。

    而三角戰術於Phil Jackson在1995所出版的「公牛王朝」書籍裡界定的原則為:

    一、持球員必需要切入、傳球、投籃等三種威脅來突破防守。

    二、攻勢必需涵蓋整個半場。

    三、進攻要有空間(space)原則。

    四、攻勢應確定球員與球是同一目標(尋求空檔或攻籃)邁進。

    五、每次投籃,其它球員應有進攻籃板、預防快攻的妥善佈陣。

    六、每次傳導球的準備攻擊,都會製造防守方無法兼顧的空檔。

    七、攻勢應針對球員特性來設計。

  • 2 # 馬到成功14098781

    很多球員打球只穿籃球短褲不穿內褲,所謂三角進攻就是教練員事先安排某幾個隊員穿上三角內褲。等到比賽時喊三角進攻場上的隊員就知道該那幾個配合了。後來為了紀念這個教練就用三角進攻來泛指一些戰術

    ps看球不超過70年的人一般不知道

  • 3 # 全金屬外殼79

    三角進攻是由一側的組成一個三角的三名隊員和另一側的“兩人遊戲”所組成的。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進攻中充滿著自由的移動。根據不同的防守,三角進攻會有各種各樣的應對方式,按照老溫特的話就是“read and react(解讀並反應)”。

    在1962年出版的《The Best of Basketball From Scholastic Coach》(《學院派籃球的精華》——筆者譯)中有一章是前任堪薩斯州教練Tex Winter寫的“The Triangular Sideline Series(邊線三角進攻系列)”。是的,這個Writer就是菲爾·傑克遜11次奪冠的進攻戰術締造者——“老溫特”,而那一章的核心就是三角進攻。

    憑藉著三角進攻得初露鋒芒,當時溫特所在的球隊曾經八次打入NCAA八強賽。

    不過三角進攻又不是完全的自由進攻,它是一個要求精密間距和站位的結構體系。每一個運動員都必須瞭解球場上的每個位置。而我們是永遠沒有辦法瞭解三角進攻所有的戰術變化的

    運轉進攻

    一旦進攻三角得以建立(我們以控球后衛切入到底角為例),那麼一條由球(小前鋒)、進攻軸心(中鋒)和籃筐組成的“戰線”就形成了。這樣就使防守中鋒的對方隊員,必須待在籃筐與中鋒之間。只要那條“戰線”存在他就無法離開。

    一旦這種局面形成,人們就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將球傳入內線低位的通道就此開啟,小前鋒可以輕鬆的將球傳入內線或者說“喂”給中鋒

  • 4 # 魚童64756330

    所謂的三角進攻簡單的說就是透過不斷的擋拆跑位,然後把球傳到最有把握的人手裡把球投進,當然這戰術執行起來還是有點複雜的,現在的籃球趨勢已經不適合經常打這樣的戰術了,這樣的戰術其實不適合所有人,因為它需要投籃人有很強的個人能力,說白了戰術執行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戰術本身,而在於投籃人。

  • 5 # Michael王星博

    三角進攻的成功在我看來是在沒有三巨頭,四怪獸的年代才存在的。首先,保證球隊要有一個ssr超超巨,諸如喬丹,奧胖,後期的科比,然後再搭配一個好用的sr超巨,諸如皮蓬,前期的科比。不論其他因素,單單此種配置,幾乎足以碾壓其他單核球隊了。所以我很膚淺的認為,菲兒傑克遜的所謂三角進攻並不是萬能的,甚至有效的!換句話說,如果讓我當美國籃球隊的教練,我估計我也能率隊奪冠,原因不是我多牛,是本身我想輸就不容易好嗎?

  • 6 # 籃球人生殿堂

    三角進攻就是進攻方透過跑位,在一側透過三名球員形成一個三角區域。每個人的位置距離大概4.5米到5米之間!當然球一定要傳到籃下中鋒或大前鋒的手裡!後衛跑到地角位置!得分後衛或者小前鋒在45度角外線位置!這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區域!當弱側有對方球員來包夾,就把球傳到弱側自己球員的手裡!這樣弱側球員可以空位投籃,也可以在向裡面突破,同時別的球員也要見機行事的跑位,如果沒有機會的話,在進行形成一個三角區域形成威脅進攻!一般三角戰術是由控球后衛在外線發起的,但願能夠幫到你吧!的!

  • 7 # 木困

    本來在賽季開始前,人們十分期待羅斯、諾阿、安東尼的豪華組合,然而禪師堅持的“三角進攻”遲遲得不到發揮不了作用,最終一敗塗地。而禪師近日也公開對安東尼下了逐客令。

    安東尼和羅斯話說什麼是“三角進攻”,恐怕連尼克斯球員現在也沒弄明白吧。不過要說禪師傑克遜研發的“三角進攻”可謂是戰果累累。想當年在90年代就成為聯盟的大殺器,幫助公牛實現兩個三連冠。可以說“三角進攻”成就了歷史第一人喬丹。傑克遜和喬丹2000年之後,又幫助湖人完成了21世紀的第一個三連冠,之後又幫助科比和加索爾完成了隨後的兩連冠。可以說科比也是“三角進攻”的受益者。禪師和科比當然,很多人認為“三角進攻”只不是譁眾取寵的“巨星籃球”,即便是紅衣主帥奧爾巴赫說起禪師都表示:“他從來只會撿現成,只會執教巨星,靠巨星奪冠,他的三角進攻更是旁門左道、投機取巧,毫無真實價值。”當然,這也許是禪師的11個冠軍打破了他的記錄所說的嫉妒之詞。禪師傑克遜和珍妮不管怎麼樣,雖說“三角進攻”是極具爭議的戰術,但是禪師傑克遜的執教勝率和手上的戒指說明了他實實在在的價值。即便它真的只是單調的“巨星單打”,那它也把這種單打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套用羅德曼和禪師的對話。當禪師給新來的羅德曼普及三角戰術的基本理念時,羅德曼不屑一顧地說:“三角戰術不就是把球交給喬丹單打嗎?”禪師微微一笑:“三角戰術解決的是如何讓喬丹一對一單打而不是深陷包夾後勉強單打”,羅德曼頓時點頭大笑。羅德曼我想尼克斯現在的窘境不在於三角進攻,而在於戰術執行者。

    湖人隊的經典戰術

  • 8 # 哀公問宰我

    在三角進攻的時代,聯盟幾乎不允許聯防,一般只允許一對一防守,甚至不允許夾擊,這樣能增加比賽的觀賞性。真正讓聯防在聯盟大放異彩的是活塞五虎和GDP的馬刺,後來科比在湖人的兩個冠軍跟三角進攻真沒多大關係,當你擁有科比+大加 和拜納姆還有奧多姆的陣容之後,拿個CBA教練都能取得好成績。

  • 9 # 頭像是我養的貓

    三角進攻就是:你需要有一個超級的分手。還要有個特別能搶板的。還要一個不佔球權但全能的人和一個給他機會三分基本就有的。最後就是一個能夠在罰球線能做策應的人。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找不齊這樣的人呢。例如特別能搶板的不好找. 那麼那個罰球線做策應的人必須有強大的得分能力。籃板能力不可以太差勁。

  • 10 # 24K湯姆貓

    三角進攻,傑克遜問羅德曼,你知道三角進攻是什麼嗎?羅德曼說:把球給喬丹。後來阿泰斯特來了湖人,傑克遜問阿泰斯特三角進攻是什麼,阿泰回答說,把球給科比。三角進攻需要的是一個超強的得分手,外加皮蓬,和加索爾這種高智商的組織前鋒,輔佐幾個拼圖

  • 11 # 夢迴西域樓蘭

    三角進攻說白了就是喬丹/科比拉開單打,沒機會出手就擋拆,然後再把球給喬丹/科比。然後就是球權交換。所謂三角戰術的前提是球隊必須有單打能力超強的分位或者小前。研究下公牛王朝或者湖人科比時代就明白了。現在這個小球時代三角戰術不適合了,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好的內線策應少了,聯盟對犯規的控制力度大了,體毛犯規太多了。

  • 12 # 痞79068078

    早就說了,能完美執行三角進攻的球隊的人員配置打什麼戰術都管用。三角進攻沒那麼玄乎,強側吸引包夾,轉移球,擋拆,錯位,空切,尋找空位。找到更簡單的得分方式。任何戰術都是殊途同歸,只不過戰術執行人員不同,體現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罷了。禪師運氣確實好。

  • 13 # 陪哦啦體育

    三角進攻要求一個進攻發起點 一個進攻終結點 一人為軸心 另外四個人不停跑位 要求全員參與進攻 在場的球員 必須要有閱讀比賽的能力 進攻終結點終結能力出色 發起點組織策應能力一流

  • 14 # 扯線木偶47143771

    是溫特發明的。

    三角進攻中,雖然存在三名主要攻擊手,但老溫特曾說:“在三角進攻體系中真正起進攻作用的球員只有一個,其他人的行動都不過是為他創造機會。”在公牛隊中喬丹就是毫無爭議的進攻核心,他平均每場出手次數都在20次以上。但在湖人中有奧尼爾和科比兩大球星並駕齊驅,他們基本上平分了進攻的機會,這樣反而使得擁有最佳三角進攻條件的湖人一直無法打出最有效的三角進攻。

    菲爾.傑克遜無論在公牛還是湖人都一直強調球必須在場上經過四次以上的傳遞才能出手,這就可以充分說明傳球才是三角進攻成敗的關鍵

  • 15 # Y滄海一粟Y

    三角進攻就是:是由一側的組成一個三角的三名隊員和另一側的“兩人遊戲”所組成的。

    它最基本最簡單的特點就是進攻時3名球員在強側構成進攻三角,而另外2名球員會在弱側透過跑動尋找投籃機會,或者透過擋拆和跑位,形成新的進攻三角,5名球員不斷的交換位置,這樣就會產生幾百種變化。看看,它就是這麼簡單,很容易理解吧! 三角進攻要點:1.三角進攻要點:移動、空間、變化 1.移動(move):三角進攻依靠的不僅僅是球的運轉,更是無球隊員不停的跑位、掩護(回覆“無球跑動”看相關圖文)。時速30英里的傳球,在空中飛行只有1/3秒,如果不提前移動,球比女朋友都難追!

    2.空間(space):理想上,球員15-20英尺(約4.5米-6米)距離站開,這使得跑動和傳球都有充足空間。你想想任何球員受到包夾,他將球傳出後防守隊員必須跑15英尺去回防,這簡直是完美酸爽炫酷沒朋友的。

    3.變化性(versatility):理想下三角進攻每個球員都有傳球投射能力。理論下,場上5秒時間至少會有340種不同的投籃機會。移動(move):三角進攻依靠的不僅僅是球的運轉,更是無球隊員不停的跑位、掩護(回覆“無球跑動”看相關圖文)。時速30英里的傳球,在空中飛行只有1/3秒,如果不提前移動,球比女朋友都難追!

    2.空間(space):理想上,球員15-20英尺(約4.5米-6米)距離站開,這使得跑動和傳球都有充足空間。你想想任何球員受到包夾,他將球傳出後防守隊員必須跑15英尺去回防,這簡直是完美酸爽炫酷沒朋友的。

    3.變化性(versatility):理想下三角進攻每個球員都有傳球投射能力。理論下,場上5秒時間至少會有340種不同的投籃機會。

  • 16 # 扣籃看臺

    三角進攻的基本理念其實是40年代由南加大的傳奇教練薩姆·巴里提出來的,三角進攻的真正奠基人泰克斯·溫特當時是巴里的球員。溫特後來成為休斯敦火箭和堪薩斯州大主教練,他在堪薩斯州大真正完善了三角進攻。這個戰術體系為人熟知當然是因為菲爾·傑克遜,他在公牛和湖人靠著這套戰術拿到了11次總冠軍,而問題在兩個時期都是傑克遜的助理教練。

    三角進攻是一個簡單又複雜的戰術體系。說簡單,是因為這個戰術要求場上球員隨時在低位-底線-三分線附近構成一個三角,另外兩名球員站在弱側底角和頂弧。說它複雜,是因為三角進攻雖然有幾套起手式,但在實戰中要求球員根據對方的防守不斷調整跑位,而這個不斷跑動的過程非常考驗球員的球商。科比曾經說過,跑三角進攻時,他會閱讀防守,迅速做出調整,正是這種變化使得對手很難找到系統化的方法對付他。

    在這裡我們沒有必要畫戰術板,正如上面所說,三角進攻是一套流動的戰術體系,除了最基礎的站位,其他都在變動。

    三角進攻雖然標榜人人都有機會,但是和其他戰術相比,這套戰術本質上還是在幫助個人能力強的巨星發揮單打實力。也就是說,球隊其他人利用跑位,為巨星製造單打空間,最大程度利用巨星與防守的錯位。這也是喬丹、奧尼爾、科比這些個人能力極強的球星能在這一體系下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 17 # 凡凡談籃球

    三角進攻的推崇者將這套進攻體系與菲爾傑克遜的執教哲學混為一談,許多人認為三角進攻是由菲爾傑克遜創造的獨此一家的高深戰術。這個梗也在今年的電影《自殺小隊》當中被使用,威爾史密斯扮演的死亡射手在電影中曾諷刺小隊長怎麼不學菲爾傑克遜的三角進攻團隊哲學來拉攏他們。

    貶低它的人則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很多人甚至認為三角進攻就是一些模糊的球場原則。他們認為三角進攻只是把球交給巨星,角色球員遵循虛無縹緲的原則隨意發揮。(見下圖論壇發言)

    有球迷認為,只要三個球員在球場上組成三角形,中鋒策應傳球的三人配合就是三角進攻。 甚至還有人認為,三角進攻就是把球權分給三名頂級巨星。由此可得。F4時期的湖人打的是四角進攻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苦讀與錄影研究,我決定做一期簡單的三角進攻科普。希望球迷在閱讀本篇推送後可以深入瞭解三角進攻,在和朋友一起看比賽時候化身懂球帝大殺四方。

    正經科普三角進攻 三角進攻=菲爾傑克遜誤區1

    溫特是將這個戰術整合發揚光大的重要繼承人,它的發明者是名人堂教練薩姆.巴里,溫特作為巴里手下的球員充分學習了巴里的進攻理念和執教哲學。

    溫特在1940年為巴里所執教的南加大效力。在學習了巴里三角進攻的基本站位後,溫特把這個進攻站位發展成完備的進攻體系。並將他的智慧結晶發表於1960年發行的教練雜誌 《the best of scholarstic coach》

    在許多球迷的認知當中,三角進攻僅僅在菲爾傑克遜執教的球隊中被推行,並且由於其過於深奧難以被球員理解。但是與媒體渲染的恰恰相反。三角進攻是一種非常基礎的進攻站位。

    由於其簡單而容易理解。在美國高中與大學籃球中被各個教練廣泛借鑑。即使在當今NBA當中,紐約尼克斯並不是唯一執行三角進攻的NBA球隊。NBA絕大部分教練都借鑑了三角進攻站位,許多NBA球隊都會在特定時刻執行三角進攻站位的戰術,並在其之上加上自己的理解與發展。

    三角進攻=站位三角形誤區2

    許多球迷認為,三角進攻就是球員在球場上以三角形的站位,在球場上任意位置站成三角形就是三角進攻。這種誤解導致三角進攻給媒體與球迷留下了不嚴謹,隨意發揮,沒有固定套路的印象。

    事實卻與媒體渲染的印象恰恰相反,三角進攻不但有非常嚴謹的站位要求。而且對三角的位置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由於翻譯的不完整,球迷與媒體對三角進攻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三角進攻原名堪薩斯底線三角進攻,國外簡稱為底線三角進攻。顧名思義非底線的三角站位並不是三角進攻的站位。

    底線三角進攻體系的三角形站位非常嚴格,規定由一名後衛站在底線,與進攻強側的中鋒與側翼組成底線三角。這是最早的傳統的三外線兩內線的演變與改良。只有底線-側翼-內線的三角站位可以被稱作三角進攻站位。

    傳統的進攻站位是三外兩內,這種基礎站位由於簡單易懂依然在國內各種業餘聯賽中風行。

    三角進攻在這種基礎站位上為進攻增加了強側(底線三角處)弱側(另外兩人)。同時每個進攻球員之間相隔15-20英尺,充分利用了球場的空間的同時避免了容易失誤的長距離傳球。

    由此可見,三角進攻並不是隨意跑出來的進攻體系或者站位,它具有嚴格的規定並經過嚴謹的研究與實踐。

    除去充分利用球場空間,三角進攻還有其他優點。首當其衝的便是巨巨減輕了中鋒內線要位接球的難度。

    在傳統的三外線雙內線站位中,由於只有側翼一個傳球路線,中鋒是非常容易被繞前防守,碰上不擅長傳球的後衛,中鋒得在地位要位接球上花費不少體力。

    在姚明巔峰時期,繞前防守就一直是他的心腹大患,無論在國家隊和火箭隊,給姚明傳球破解繞前防守就一直是一道難題。

    三角進攻的最大優點就是極大的降低了中鋒破解繞前防守接球的壓力,比起傳統的進攻戰位,三角進攻擁有兩條給低位傳球的線路---側翼與底線。

    當防守人決定繞前防守中鋒的側翼接球線路時,側翼可以把球轉移至底線。讓中鋒佔據底線有利位置並輕鬆接球完成得分。

    在成功執行一次底線轉移後,側翼在第二次進攻中可以選擇假傳底線,誘使防守人切斷底線傳球線路,然後從側翼傳球。

    經過幾次心理較量後,防守人將不敢輕易繞前,並一直保持在中鋒身後防守。這巨巨降低了中鋒在地位接球發起進攻的難度。

    湖人時期的奧尼爾在因為三角進攻而沒有繞前防守的壓力,三角進攻站位的支援讓鯊魚打出了歷史性的資料和統治力。

    三角進攻僅在禪師球隊使用誤區3

    從上面的帖子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球迷認為,三角進攻站位在NBA除去菲爾傑克遜以及他體系下的助理教練或者球員。並沒有獲得太多教練的認可。但事實上,三角進攻站位被聯盟很多球隊借鑑並加以改良。聯盟中的戰術大師像波波維奇以及科爾。都會在自己的戰術手冊里加上一兩套三角進攻站位的戰術。

    應用1 低位策應

    如下圖所示,三角進攻在傳導到低位以後。並不是單純的其他球員站在原地看中鋒完成終結。在中鋒接球后。位於有球強側的1號位(控球后衛)和3號位(小前鋒)將防守人拉至無球側4號處。為5號位(中鋒)拉開單打空間。在5號單打成功率有限的情況下。三人再散開成底線三角陣型。利用擋拆空切製造更多機會(具體戰術以及選擇由於過於枯燥在此省略,感興趣者可以觀看GIF理解學習,如有疑問可提問主頁君)。

    紐約尼克斯就在這一回合當中利用三角進攻站位為波爾津吉斯提供了良好的進攻空間。側翼傳球讓他在低位輕鬆接球,底線和側翼內切來開防守人,為波爾津吉斯一直保持一打一的進攻環境。

    這回合的湖人也是利用底線三角進攻站位,底線和側翼傳球后內切為希伯特製造進攻空間。他也爭氣的單打戈伯特成功得分。

    博古特作為低位策應能力出眾的中鋒並沒有太強的一對一終結能力,於是勇士隊根據球隊自身情況對底線三角進攻站位的做出了改良,在側翼的格林傳球給博古特後,為底角站位的湯普森做無球擋拆。博古特利用傳球給被擋空的湯普森完成終結。

    這是勇士隊對三角進攻低位發起的另一個變化,格林在低位接到側翼傳球后,在底線的湯普森給側翼的庫裡擋拆。透過庫裡吸引兩個防守人注意力。做

    掩護的湯普森下順至罰球線並獲得空位投籃的機會。

    應用2 高位弱側配合

    比起從低位發起的三角進攻,高位弱側的兩人配合被溫特稱“pinch post”。由於底線三角站位吸引了防守極大的重心、高位弱側的配合擁有極大的空間。執行起來也更簡單。比起低位配合,“pinch post”被更多NBA球隊借鑑。並在強側底線三角處的無球跑動作出自己的改良。

    下圖是pinch post的最基本進攻選擇,尼克斯隊在罰球線利用有球掩護為弧頂的孔丘後衛創造突破空間命中拋投。

    接下來看看下圖的站位,有沒有無比熟悉

    沒錯,你們心目中對三角進攻不屑一顧的波波維奇,其實也有借鑑這種站位並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比起原始的強弱側分明的戰術。馬刺讓強側的倫納德加入弱側pinch post配合。併成功吸引防守給鄧肯製造空位。

    看看下圖老鷹隊的站位-是不是很眼熟?

    沒錯,老鷹也會偶爾執行三角進攻站位,作為馬刺系的教練,布登霍爾澤也借 鑑了三角進攻並加以自己的理解與改良。同樣是把強側投手併入弱側的Pinch post配合當中。

    當然借鑑三角進攻站位的還有

    所以請別再說三角進攻只有菲爾傑克遜會用,這個聯盟的教練都有學一手啊!

    儲存圖片

    三角進攻的變化遠不止上述兩種,在這兩種進攻選擇之後還有更多的變化,並不是一篇推送可以說的完。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期待主頁君關於三角進攻進一步的科普。希望你們在閱讀過後可以在比賽的某個時刻淡淡的說一句:剛剛這打的是三角進攻,以深藏不露的懂球帝姿態在小夥伴中脫穎而出。

  • 18 # 荊塗瞭望

    三角進攻是由一側的組成一個三角的三名隊員和另一側的“兩人遊戲”所組成的。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進攻中充滿著自由的移動。看看湖人08---10賽季的比賽,用的比較多

  • 19 # 銳理體育觀

    三角進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它被禪師運用的出神入化,成就了紅牛王朝和湖人王朝。但最神奇的是看了20年球的球迷也說不清它到底是什麼?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三角進攻的前世今身。

    很多人以為三角進攻是禪師創造的,其實不然。在1962年發表的《學院派籃球精華》裡有一章寫的就是三角進攻,而作者是ncaa教練溫特。他也憑藉這個戰術將球隊帶去八強,要知道當年他所執教的球隊並不強。

    菲爾傑克遜將三角進攻發揚光大,充分學習到了精華,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成就了紅牛王朝和湖人王朝。

    三角進攻到底是什麼?

    這個真說不好,簡單的說吧,三角進攻是由一側組成的三角的三名球員,和另一側兩名球員形成區域性2打2。我們知道籃球裡一打一最簡單五打五最難。這就是優勢。要求是球員要不停移動,做到球不粘手,馬不停蹄。還是有點難理解。

    還是羅德曼實在“我一分鐘就理解三角進攻了,就是把球給喬丹”。

    為何有的球隊三角進攻就不能成功?

    典型的就是尼克斯,禪師無可奈何,球隊打的一攤爛泥,我們看看湖人和紅牛的成功,都是外線有個強力的進攻箭頭,還有球隊的策應點。也許這才是秘密吧。

    三角進攻的成功也不難以複製,也許已經落後於時代,但它曾經締造的輝煌是我們最好的回憶。

  • 20 # 就是打球

    有大神說得很專業了,這裡作一點簡明的補充。

    首先:三角進攻並不是溫特發明的。三角進攻其實是溫特在南加州大學打球期間,從他的教練薩姆巴里那裡學到的。之後,溫特對三角進攻進行了個新,並將其運營到執教中。1962年,溫特把這套理念寫成了一本書,於是,他也就成為了三角進攻的標誌性人物。

    那麼,什麼是三角進攻呢?

    三角進攻的基本原理是:透過球員在場上不斷地移動,引誘對方防守失去平衡,從而創造出大量的機會。之所以叫三角進攻,是因為它最基本的形態就是邊線三角。

    對執行三角進攻的球隊來說,重要的不是和防守球員對位,而是誘騙防守球員做出過度反應,幾個人同時往一個方向移動,從而為相反方向的進攻球員創造得分機會。

    三角進攻體系的核心,是溫特總結的七條準則。

    1.進攻必須穿透防守。

    為執行整個體系,第一步就是用突破、傳球或者投籃擊破防守的外圍。最佳選擇是往禁區裡傳球。

    2.進攻必須包含全場快攻。

    轉換進攻始於防守。球員必須能打快攻,能在由守轉攻的快節奏中展現自己的技術。

    3.進攻必須提供合適的空間。

    當球員在場上移動時,相互之間應該保持15-18英尺的距離,這樣每個人才有做動作的空間,防止對方能用一個人盯住兩個人。

    4.進攻必須確保球員和籃球有目的地移動。

    在三角進攻當中,無球球員都有規定路線要跑,這樣全隊才能有目的地協調行動。

    5.進攻必須提供堅強的籃板拼搶位置和出色的防守平衡。

    在三角進攻中人人都知道,球出手之後,要搶佔合適的位置,拼搶籃板球,或者封堵對方快攻。位置意味著一切,尤其是在拼搶籃板時。

    6.進攻必須讓持球人有機會把球傳給任何一名隊友。

    球員的移動,讓持球人可以看到他們,可以隨時傳球給他們,所有人之間建立起了聯絡。當防守向場上某個點施壓時,在防守人看不見的某個位置,會有缺口被開啟。如果進攻球員跑位正確,那麼持球人應該可以在防守的缺口處找到自己的隊友。

    7.進攻必須利用球員的技術特點。

    體系要求人人成為進攻威脅,這意味著他們都必須找到各自最擅長做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臺式電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