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權謀家

    張騫出使西域,最原始的目的是政治,那就是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但是張騫經過多年的奮鬥,走到大月氏之後,發現對方已無鬥志。便返回。

    他在客觀上促進了絲綢之路的發展。主要有三大貢獻。

    首先是拓展了漢武帝的國際視野。讓他知道了大宛馬的重要。這是最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也明白了西方各國的風土人情。

    其次是帶來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域各種種子都傳到了漢朝。促進了農業文明的發展。西方的魔術等各種娛樂也傳了過來。

    最後就是增強了戰爭。拓展了國土。有將軍李廣利。西征。打通了中外交流之路。讓漢朝的實際控制疆域拓展了很大的部分。

    綜上所述,張騫出使西域,主要是政治目的,而非經濟目的。

  • 2 # 小凌說史

    張騫曾經兩次出使西域,其第一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共同對抗匈奴,第二次則主要是為了加強和西域地區的交流合作,促進民族間的融合。下面具體說說!

    西漢自建國以後就受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威脅,漢武帝時期已經具備轉守為攻的基本條件,但為了爭取勝算還是應該多做準備。而大月氏則和匈奴是世仇的,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我的朋友的原則,漢武帝決定派使者出使西域尋找大月氏國共同夾擊匈奴。

    另外一方面就是漢武帝作為一個帝王肯定是想著開疆拓土的,退一步來說也是為了促進交流引進西域的汗血寶馬。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這個時候漢朝已經控制了河西走廊了,匈奴也在漢朝持續打擊之下日漸式微,漢武帝正在積極籌備發動一次對匈奴的大決戰。張騫此時出使西域更多是為了進一步聯合西域各國對付匈奴,至少在漢朝發動對匈奴作戰時西域各國不要幫匈奴的忙,同時進一步促進交流!

  • 3 # 蝸牛玩水

    在歷史上,張賽曾兩次安排出使西域。

    第一次,是在漢武帝建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40,因匈奴經常騷亂。漢武帝決定要征服匈奴,想大月氏能夠聯合夾擊匈奴,於是派遣張賽出使西域各國,尋求軍事合作。

    在建元三年時出隴西,被匈奴俘虜,後年逃脫。接著往西行走到大宛,經過康居,最後抵達大月氏。在大夏時,停留了一年多,才動身回國。在歸途中,為了避免再次被匈奴發現,於是張賽改走南邊,但還是被匈奴俘虜。在元朔三年的時候,匈奴發生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上書了關於西域的詳細情況。

    張賽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候,匈奴已被漢王朝打敗。所以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為了增進漢王朝同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所以,張賽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是為了聯合大月氏來夾擊匈奴,而第二次是為了與西域各國能有更多的經濟文化交流。從此,也就有了絲綢之路。

  • 4 # 日慕鄉關

    張騫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不是絲綢之路,而是為漢朝尋找盟友一起毆打匈奴!

    一、出使緣由

    建元二年(前139年),也就是漢武帝上臺的第二年,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孩,聽說西方有個少數民族叫做大月氏,本來實力挺強大,因為和匈奴搶地盤被匈奴一頓暴打,老大被砍死,頭顱還被匈奴人做成酒壺,剩下的部族一邊喊著報仇雪恨一路向西跑了。

    武帝心想,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如果有這樣一個朋友,將來對付匈奴就有幫手了,於是他很傻很天真的決定:派個人一路向西,尋找大月氏。

    大月氏在哪誰都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誰也不知道,向西都是匈奴的地盤,怎麼走過去也不知道,但是: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一個叫做張騫的小角色毛遂自薦,主動請求出使西域尋找大月氏,為國爭光。

    張騫當時的官職叫做“郎”,充其量就是宮裡的跑腿的,在此之前沒有人關注過他,歷史也沒有記載他之前做過什麼,好像憑空就冒出來了。

    在世人看來,出使西域就是皇帝這個小孩頭腦發熱,去了就是送死,但張騫認為這是個機會,要想發達就要抓住機會!

    於是:張騫帶著一百多人,拿著武帝賜給他的使節,屁顛屁顛的出發了!

    二:出使過程

    出了長安往西走不了多遠就是匈奴人的地盤,要想去西域,留下買路錢,張騫沒有辦法,想矇混過關偷渡過去。如果成功,張騫就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位偷渡客,但人家匈奴海關也不是吃素的,當場就把張騫一行人逮捕了。

    匈奴領導聽說有個漢使被抓了,要是以往問都不問就直接砍死,但是那天不知道搭錯哪根筋,竟然菊花一緊,決定不殺張騫,不僅不殺,還把他好吃好喝養起來,並且給他娶了個本地媳婦。

    張騫從此在匈奴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放羊、餵馬、面朝草原,春暖花開!

    一晃十年過去了,張騫穿著匈奴的衣服,說著匈奴的語言,睡著匈奴的女人,喝著匈奴的羊奶,住著匈奴的帳篷,唯獨在他內心中,依舊牢記自己的使命:出使西域,尋找大月氏!

    元光六年(前129年),張騫帶著為數不多的隨從、匈奴老婆還有嚮導甘父趁著匈奴人不注意跑了,一路向西!目標大月氏!

    向西的路十分艱苦,飛沙走石,大漠戈壁,要水沒有水,要吃沒有吃,好在嚮導甘父出身匈奴,箭法了得,經常射個大雁兔子一類的做做燒烤打牙祭,大家就這麼吃著燒烤,哼著小曲,走出茫茫戈壁灘,走到了大宛!

    大月氏位於今天烏茲別克、塔吉克與阿富汗之間,歷經千難萬苦來到大月氏的張騫十分失望,因為大月氏人來到這裡以後,發現本地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十分適合生活,於是在此安居樂業,至於報仇雪恨,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冤家宜解不宜結,大月氏國王決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殺父之仇,一筆勾銷!

    張騫忽悠了一年也沒有任何效果,人家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愛好和平。無奈之下,張騫只好就近考察了一下附近的大夏國(阿富汗),然後回國!

    回國的路依舊十分艱苦,張騫本打算走南疆回去,但當地治安不好,響馬遍地,張騫擔心被人打劫,走了一半向北拐,結果一不小心走到了匈奴的地盤,匈奴海關十分負責的把張騫一夥人統統抓起來。

    好在張騫人品不錯,匈奴領導依舊沒有殺他,而是又把他扣留下來過日子。於是張騫又在匈奴住了一年。

    元朔三年(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和嚮導甘父趁機開小差,跑回了漢朝。

    三:出使意義

    前後十三年,大家都以為張騫已經死了,結果人家真的回來了!雖說一無所獲,但是張騫一口匈奴語,對西域以及匈奴的地理分佈,生活習慣,人口構成,國家關係等一清二楚,儼然成為一個外交專家,這是當年佈置任務的時候怎麼都想不到的。

    元狩四年(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四年才回來,此次出訪影響巨大,奠定了後世絲綢之路的版圖,自此以後中原與西域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聯絡越來越緊密。

    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開啟與西域聯姻之路。六年後又把楚王劉戊的女兒劉解憂嫁過去,西域第一次與內地聯絡成一體,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也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

    張騫的故事生動的告訴我們:小人物也要有大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 5 # 榴蓮君007

    張騫出使西域,是為了貫通,也是中國國外交上零的突破。讓外國人知道在東方的中原版圖上有一個華夏民族。在商業、文化上、農業以及軍事戰略上都有重要的意義,當時聯合了月之國,對匈奴形成了夾擊之勢。

  • 6 # 平心靜氣1101512991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其真正目的是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透過這條絲綢之路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的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 7 # 四季茗想

    徹底解決匈奴的威脅、消除邊患、鞏固西漢政權是首要目的,絲綢之路是意外收穫。

    在漢代以前,西域對地處中原的人們而言一直是十分陌生而又神秘的地方,對西域的瞭解僅僅是從東西往來的行商口中得到的一些零散資訊。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張騫歷盡艱辛、不遠千里出使西域,去探索這塊陌生而又神秘的地域呢?當然不是張騫突發奇想的個人行為,而是當時西漢所面臨的重大緊迫形勢——匈奴問題。

    匈奴在秦漢時期始終是對中原地區構成巨大威脅的所在。在秦代,匈奴曾被蒙恬擊潰,盤踞漠北十餘年不敢南下。但在秦朝之後,匈奴借楚漢相爭再度崛起,攻佔東胡、樓蘭,打敗月氏等西域各國,南沿長城與中原相鄰,頻繁襲擾侵犯漢朝邊境,給當地民眾帶來沉重的災難,嚴重危害著中國北方地區安寧,甚至一度深入到距離漢長安城僅350公里的地方,成為西漢的重大威脅。

    漢武帝為了徹底解決匈奴的威脅、消除邊患,便提出了派遣使者聯絡西域各國,特別是與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史記•匈奴傳下》中記載,匈奴人在打敗月氏人後,把月氏王的頭蓋骨做成了飲器),共伐匈奴的想法。為此,漢武帝招募到了“能使者”張騫,於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先後兩次出使西域,透過和親、通商等方式聯絡大月氏、大宛、烏孫等西域諸國,共同抗擊匈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促成了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的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雖然沒有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但是打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 8 # 科壇春秋精選

    張騫出使西域的初始目的並不是為了絲綢之路。漢武帝剛剛即位時,當時匈奴非常強大,漢朝邊境一直被騷擾,燒殺搶掠不斷。而強大的匈奴在西域也是所向披靡,佔據了那裡的好多地方。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被逼無奈的漢武帝開始走外交路線,他派張騫去是想和西域各國結盟,特別是其中較為強大的大月氏國,希望兩國一起來對付匈奴人,確保政權的鞏固。

    但是西域太遙遠了,張騫出使西域一去很多年杳無音信,漢武帝覺得他可能已經死去,或者被匈奴殺害,或者死於疾病。後來就改變了對匈奴的戰略,他發現了衛青和霍去病兩位猛將,多次橫掃匈奴,徹底解決了匈奴對於漢朝的威脅。

    但是十三年後,張騫卻回到了長安,還訪問了西域各國和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諸國,還了解到了更遠的烏孫國、奄蔡國、安息國等的情況。給漢武帝帶回來那裡的風土人情,中國人第一次對這些地區的情況有了具體的瞭解。後來張騫又第二次出使西域,歷時4年,漢朝又和烏孫國進行了和親聯姻,在西部地區將匈奴殘部的勢力牢牢牽制。

    因為張騫的出使西域,在展開外交的同時,也順帶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汗血寶馬進入了中原,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蔔等蔬果也從西域進入了華夏大地,開始普遍種植,而漢朝的很多技術和絲綢製品也逐步傳入了西域。雖然過去東西方民間也有交流,但是沒有向官方那樣正式,自張騫出使西域後,連線東西方的“絲綢之路”就正式形成了。

  • 9 # 秦野雁

    張騫受漢武帝劉徹之命,共有兩次出使西域的經歷,分別是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不是一次浪漫的旅行,而是一次探險之旅。兩次出使西域都與匈奴有關,但是目的各不相同。只有一樣是相同的,就是都歷經了千辛萬苦,差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甚至付出了一生的精力。

    張騫,公元前164年--114年,字子文,漢中人。由於出使西域,他頭上的光環很多。但是探險家和外交家更適合於他。因為當時漢朝對西域的瞭解僅限於想象當中,尋找理想,雖是漢武帝的魄力,但更是張騫的探險精神使然。

    武帝時期,還沒有“西域”一說,更沒有“絲綢之路”的說法。“西域”一詞,最早出現在宣帝時期,主要是指河西的玉門關、陽關以西知道蔥嶺的廣大地區。也有說玉門關到中西亞洲甚至到北非的大片區域。當時的西域,有36個國家,大小不一,強弱不均。除烏孫國有60萬人口外,其餘多半都是幾千到兩三萬人口不等,最少的才有一二百人,多以城郭為主。

    敦煌附近有個叫大月氏的國度,其實就是個部落,他們倍受匈奴的欺辱,大月氏的首領被匈奴殺死後,頭骨則被匈奴人做成酒器。他們雖然恨透匈奴,但是,沒有實力的憤怒是徒勞的。他們只有忍辱一步步向西遷徙。

    公元前138年,武帝從匈奴的降卒口中得到這個訊息後,馬上行動,派遣張騫出使大月氏,目的是與其結盟,共同對付匈奴。公元前139年,張騫帶領一百多個隨從和匈奴嚮導堂邑父,從長安出發,去尋找大月氏國。然而,張騫一行非常不順,才出玉門關,就被匈奴人捉住送往匈奴王庭。扣留在匈奴,一呆就是十年。雖受盡匈奴人的威逼利誘,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君命,持漢節而不失。最終找機會逃離匈奴。

    當他千辛萬苦找到大月氏國的時候,由於時過境遷,月氏王對張騫的目的不以為然,月氏王對匈奴的仇恨早就煙消雲散了。張騫只好回大漢覆命,過匈奴時又被匈奴人所擒,被關了一年多又再次逃走,終於回到故鄉長安。這次出公差經歷了13年,雖然沒有完成最終目標,但是讓漢朝對西域有了很多的瞭解。武帝非常高興,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帶著牛羊萬頭,無數的金幣絲帛,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招回烏孫國,希望烏孫國能返回河西故地,“以斷匈奴右臂”,以及勸說西域諸國與漢聯合,使之成為漢王朝外臣.張騫到達烏孫時,恰逢烏孫內亂,沒有達到勸說烏孫東歸的目的。

    不過,張騫副使則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等國卻取得了成功,這些國家都與漢朝建立了關係,大家都互派使者,加強聯絡,為後來的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 10 # 徐小仙說歷史

    有人認為, 佛教是在西漢年間傳入中原,不過在此之前已經對西域有了一些影響。還有一種說法是,明朝永樂年間,建造了白馬寺,翻譯了四十二章經,從此佛教進入中原。到了唐朝初年,佛教為了提升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將佛教入漢的時間提到了漢武帝年間。可是,歷史不能改變,必須有相關證據,不然誰能相信呢?所以,他們覺得霍去病收金人、張騫去西域就是證據。甚至留下了千年的壁畫,記錄了這一份"證據"。

    在漢武帝時期,對河西地區的匈奴進行了兩次大的戰役,指揮者都是霍去病。在第一次戰役中,霍去病帶領一萬騎兵,穿過焉支山,與匈奴面對面對戰,並且重創匈奴。這一次戰役中,霍去病殺了折蘭王與盧胡王,俘獲八千多人,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如果只是普通的金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但是有人覺得,祭天金人就是佛像,當時佛教已經在匈奴生活的地方傳播開來。還有一些朝代認為,霍去病當時繳獲了兩尊祭天金人,每一尊都有一丈多高。霍去病回朝之後,將兩尊金人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對兩尊佛像極其崇拜,每天都會焚香叩首。但是,皇帝天天叩拜,卻不知道兩尊佛像的名號。於是,漢武帝決定派張騫走一趟,到大夏國問問金象的名號。

    那時,大夏國的佛教很盛行,處處都是寺院與僧人。張騫領命,來到大夏國後,聽說在南邊還有叫做身毒的國家,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得知身毒國有佛陀像,漢武帝得到的兩尊佛像就是佛陀像,也是從此開始,佛教進入中國。

    大家都在猜測,這種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張騫出使西域,就是為了求取佛號?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初唐繪製的張騫出塞的主題圖,對他的出行目的給予了全新解釋。從壁畫上可以看出,張騫出使西域,不是為了與大月氏和大夏國聯盟攻打匈奴人,而是去求取佛號。

    壁畫上寫著,西漢時期得到了金人,卻不知道名號。派張騫前往西域,去詢問名號。這是初唐時期,為了提升佛教的地位,才杜撰出了這樣的故事。但是,我們學習的歷史卻不是這樣的,張騫之所以出使西域,就是為了搞個聯盟,一起對付匈奴。

  • 11 # 談古論金

    張騫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前 177 至前176之間,匈奴冒頓單于遣右賢王大敗月氏。前 174,匈奴老上單于立,不久又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大多數部眾遂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後又因為受到烏孫的攻擊,再次遷移,定居於阿姆河北岸。

    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擔任使者,幾經周折到達大月氏,《史記·大宛列傳》記載:

    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這就是不得要領成語的出處(《史記·張騫傳》:“騫不得其要領。”)。這個成語的本意是說月氏對張騫轉達的漢武帝提出的漢朝與月氏聯合共同攻打匈奴的要求,沒有中肯而明確的答覆。

    其實就是拒絕了啦。

    拒絕的原因是因為大月氏已經在新的地方立國,這個立國的新地方繁榮富庶,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發達,而且因為佔據著貿易的重要中轉站,更是財源滾滾,大月氏已經不想找匈奴復仇。

    另一個相對次要的原因是他們覺得漢朝離他們太遠,如果和匈奴作戰,漢朝所能提供的軍事協同支援緩不濟急,指望不上。

    因此,張騫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並沒有實現,但是其出使西域開闢出以漢王朝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起點,經甘肅、新疆,一直到中亞、西亞,並遠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經貿通道——絲綢之路。

    這個作為副產品的成果可以說比原先的目標更加恢宏巨大,也更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 1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公元前138年在距離當時的漢帝國都城長安西北120公里處的甘泉宮內一個即將改變世界歷史程序的使團整裝待發——28歲的張騫從16歲的漢武帝劉徹手中接過象徵大漢帝國威嚴的漢使符節,隨即踏上了出使西域的漫漫征途。漢武帝為什麼要派出張騫使團呢?其目的究竟何在呢?這其實是當時漢朝出於同匈奴博弈的需要而試圖尋找盟友的一次行動。

    公元前202年在經歷三年的秦末農民起義和四年的楚漢相爭後漢高祖劉邦開創了嶄新的大漢王朝,與此同時北方草原上興起了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政權——匈奴。匈奴趁中原楚漢相爭之機佔據了河南地(今河套平原),公元前200年劉邦冊封的異姓王韓王信在劉邦削弱異姓王的過程中投奔匈奴並引導匈奴南下,由此引發了漢匈平城之戰。漢高祖劉邦親率30萬兵馬北伐匈奴,結果被困白登山7日,最後以屈辱的條件求和才換得匈奴人撤圍。此後漢朝就確立了以和親維持和平的政策,這被年輕的漢武帝視為國恥。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元光二年)漢武帝在和自己的將軍們商議後打算引誘匈奴軍臣單于進入馬邑圍殲,結果匈奴方面及時發現了漢軍的異動而導致計劃功敗垂成,然而漢匈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已不可避免。就在這時漢武帝從匈奴降人口中得知一個重要情報:祁連山一帶原本生活著一個名為月氏的部族,這個部族被匈奴擊敗後匈奴單于殺死了月氏王,還把他的頭骨做成酒器。月氏逃到西方重新立國,一直想向匈奴復仇的月氏苦於實力不足,因此迫切希望尋找盟友。漢武帝敏銳地意識到:敵人的敵人正是我的盟友啊。於是他決定招募使節聯絡月氏,從而結成夾擊匈奴的聯盟。

    這是一段危險的歷程:一方面之前從未有人到過如此遙遠的地方,一路上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在等著使團;另一方面此行還必須穿越匈奴的領土,也許使團還沒找到月氏部族就會被匈奴人殺死。被艱險嚇倒的人應該不少,這時28歲的郎官張騫自告奮勇應募出征。就這樣張騫帶著一百多名下屬從隴西離開漢境,穿越河西走廊一步步踏上未知的旅程。那時沒有手機,也沒有衛星定位,從他離開隴西那天起他和漢朝政府之間就失去了聯絡,今後的一切都要靠他自行處理解決。張騫使團毫不意外地與匈奴人遭遇了。一百多人的使團自然無法和匈奴大軍抗衡,他們毫無懸念地成為匈奴的俘虜。對於漢朝使節越過匈奴國土去出使月氏是去幹什麼的這件事匈奴單于即使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於是他說道:“月氏在我北面,漢朝怎能派使節越過我的國土前去呢?我要是派使節去南越,你們漢朝能同意嗎?”(單于所說的方位是錯的,月氏在匈奴的西偏南,而不是北方)。儘管單于對漢朝這次出使行動極其憤怒,但對張騫本人卻倒有幾分敬佩之意。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 而匈奴又是一個崇拜強者的民族,面對敢於孤身犯險的張騫其實匈奴方面多少是有些敬佩的。正因為如此張騫不僅沒被殺,反而在單于的親自撮合下娶了匈奴女子,生了孩子。匈奴人面對這個長期生活在自己中間的漢人漸漸放鬆了警惕,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張騫從沒忘記過自己的使命,滯留匈奴期間他更是近距離觀察獲得了許多關於匈奴的第一手情報。終於有一天張騫忽然帶著自己的部下堂邑父脫離了匈奴人的監管。張騫輾轉來到大宛國——大宛位於中亞費爾幹納盆地,也就是說張騫此行是從今天的內蒙古一直走到了烏茲別克。在張騫之前的大約兩百年前亞歷山大大帝也曾東征至此並在這裡建立了一座“絕域亞歷山大里亞城”,東西方兩位偉大的探險者的足跡在此交匯。遺憾的是亞歷山大死後其帝國迅速解體——從馬其頓到大宛之間的萬里疆域上出現了一系列的希臘化國家。如果張騫的西域之行提前三十多年就會遇到大宛的希臘統治者。然而此時北方的塞種人入侵,希臘化王國被顛覆,因此西域地區儘管是華夏文明和希臘文明交匯之地,但就因為這三十年的時間差東西方兩大偉大文明失去了直接接觸的歷史時機,然而歷史不容假設——兩大文明的失之交臂就此成為人類歷史的缺憾之美。

    張騫到大宛後向大宛國王說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種種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並表示今後如能返回漢朝,一定奏明漢皇,送他很多財物,重重酬謝。大宛王本來早就風聞東方漢朝的富庶,很想與漢朝通使往來,但苦於匈奴的中梗阻礙,未能實現。漢使的意外到來使他非常高興,張騫的一席話更使他動心,於是滿口答應了張騫的要求,熱情款待後派了嚮導和譯員將張騫等人送到康居(今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境內),康居王又遣人將他們送至大月氏(月氏被匈奴擊敗後西遷的月氏部族被稱為大月氏,留在祁連山一帶歸順了匈奴統治的稱之為小月氏)。不料這時的大月氏人由於新的國土十分肥沃,物產串富,況且由於距匈奴和烏孫很遠,外敵寇擾的危險已大大減少,改變了態度。當張騫向他們提出建議時他們已無意向匈奴復仇了。加之他們又以為漢朝離月氏太遠,如果聯合攻擊匈奴,遇到危險恐難以相助。張騫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終未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盟夾擊匈奴。在此期間張騫曾越過媯水南下,抵達大夏的藍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齊拉巴德)。元朔元年(前128年)張騫動身返國。在回程路上張騫沒按原路返回,而是向南穿越羌人聚居區,試圖以此避開匈奴人的攔截。問題是在那個年代張騫根本無法掌握最新的國際動態,於是當他穿越羌人聚居區時才得知:原來此時羌人也已歸附匈奴。就這樣張騫被交給了匈奴人,不過不幸之中也有大幸:在匈奴營地他重新見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年多後匈奴單于去世,隨即匈奴國內爆發了爭奪單于之位的內戰,張騫和堂邑父抓住這個機會逃回了漢朝,這次張騫帶上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公元前126年張騫終於返回長安,此時距離他出發已過去13年。一百多人的使團只剩下張騫和堂邑父兩人,當然又多出了張騫的妻子和孩子。也許正是在妻子和孩子的陪伴下張騫的軟禁囚徒生活不再孤單,可當張騫回到漢朝後他們作為在背後默默支援這位英雄的人物被正史所遺忘,一年後張騫的匈奴妻子患病去世。

    如果我們單純從張騫出使的最初目的來看,那麼這無疑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行動,因為張騫未能完成和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目的。然而從這次行動對後世歷史的影響來看:這是一次偉大的出使,因為張騫把一個名詞帶到了漢武帝面前——這個詞叫天下。中華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統的天下觀,正是在這一天下觀的指引下大秦帝國一統華夏——就當時而言秦始皇嬴政足以自豪地以為自己統一的是整個天下——南方的百越俯首稱臣;北方的匈奴也被徹底擊敗;至於西方的情況那時的中國人還知之甚少。張騫這次出使讓漢武帝知道了:在漢帝國的西面還有遼闊的世界,自己作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必須將這一遼闊世界納入以自己為核心的天下體系。不僅漢武帝這樣想,張騫也是這麼向他建議的:他向漢武帝提供了關於西域的第一手資料併力勸漢武帝開拓西域——聯合烏孫、大宛、安息等國共同對付匈奴。如果說這還僅僅只是針對匈奴的外交戰略,那麼接下來張騫的建議就真的是放眼天下了:他建議漢武帝同時開拓西南,打通前往印度的通道,全面開啟西方的大門。從長安到費爾干納,到藥殺水,到鹹海,到印度,甚至一直遠到波斯和羅馬“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

    五年後漢軍發起河西之戰,從匈奴手中奪取河西走廊,西域的大門至此徹底對漢朝開放。張騫帶著三百多名隨員和數量巨大的財物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再也沒匈奴人能抓捕他了。此行的目的一是招與匈奴有矛盾的烏孫東歸故地,以斷匈奴右臂;二是宣揚國威,勸說西域諸國與漢聯合,使之成為漢王朝之外臣。張騫到達烏孫時恰逢烏孫內亂,沒有達到勸說烏孫東歸的目的。不過張騫的副使則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擴大了西漢王朝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相互間的瞭解。張騫一行偕烏孫使者數十人於元鼎二年(前115年)返抵長安。張騫因兩次出使西域之功被封為博望侯,此後博望侯就幾乎成為出使西域的漢使的固定爵位,一時間博望侯之名響徹西域大地。時光又過去55年後隨著西域都護府的設定終於使新疆成為中華民族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與此同時一條聯絡東西方的交通大動脈日益成形——今天我們管這條通道叫絲綢之路。在張騫之後無數使節、商旅、僧侶行走在這條道路上,即使是從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這條通道對我們今天的影響:苜蓿、石榴、葡萄、香菜、大蒜等作物都是經由這條通道進入中原地區的。

    然而要將這一切變為現實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至少在漢武帝的心目中透過打造一條通往西方的道路實現威服四海萬國來朝的宏圖當然是他的願望,不過卻是可以暫緩考慮的事。漢武帝經略西域最急迫的目的仍是實現孤立匈奴的戰略意圖,因為如果漢朝能與西域取得聯絡無異於從西方包抄匈奴側翼。漢武帝的戰略是清晰的:第一步奪取河西走廊,從而打通進入西域的入口;第二步深入到如今的新疆腹地,破樓蘭、陷車師,這樣就能就漢朝的軍事屏障一直拓展到玉門關;第三步越過今天的新疆地區遠征位於中亞的大宛(今土庫曼)。當三步戰略全部完成時漢朝不僅將實現對匈奴的全面戰略壓制,更將開啟通往西方的道路,從而使張騫提出的“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這一構想具備現實可行性。當然這的確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然而一旦經濟文化的聯絡建立起來之後甚至會比帝國的政策更為穩固,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漢帝國出於斷匈奴右臂的目的而打通的絲綢之路到了漢帝國和匈奴都崩潰之後仍然興盛,即使作為絲綢之路貿易最大的客戶羅馬帝國的崩潰後絲綢之路也依然活躍。這條路把一個個遙遠的國家聯結成為宏大的天下。公元前114年張騫辭世後葬在他的家鄉陝西城固。兩千多年後當中華民族正和入侵的日本法西斯血戰之際西北聯大的學者發掘了張騫的墓地,很快他們的發掘成果被各大媒體競相報道,在那個民族危機深重的年代張騫的精神成為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最佳象徵。儘管他從沒率領過千軍萬馬,但他靠著自己的雙腳去過匈奴,去過西域,正是他這所腳將東西方連線為一個整體。

  • 13 # 國史記聞

    這個問題因果倒置了:是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才有了絲綢之路,而不是張騫為了開闢絲綢之路才出使西域。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期開闢的,從漢朝直至歐洲地中海地區的一條重要經濟走廊,然而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帶有偶然性,張騫西行的真正目的是聯合匈奴的敵國——大月氏共同牽制匈奴。

    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隴西。

    上述記載出自《史記·大宛列傳》,講的就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的直接原因——大月氏曾經是北方的強國,史書中說它強盛之時“控弦者可一二十萬”,但是正在它強盛之時,卻有一個狠角色崛起了——匈奴的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的故事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在之前文章中有過詳述,他崛起之後很快就消滅了曾經壓迫匈奴的東胡,並且驅逐了大月氏,吞併了樓煩,收復了秦朝大將蒙恬所佔領的匈奴故地。

    冒頓單于死後,他的兒子老上單于即位,老上單于又繼續出擊大月氏,並且殺掉月氏王,將他的頭顱做成飲酒器,整個大月氏政權整體向西遷移(及冒頓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單于,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

    正是在此時,已經決心與匈奴鬥爭到底的漢武帝在匈奴俘虜口中得知了大月氏與匈奴的敵對狀態,於是他決定派使者出使西域以聯絡大月氏,兩國一東一西聯合牽制匈奴,這位奉命西行的使者就是著名的張騫了。這一年是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張騫的出使並不順利——想要到達大月氏就必須得穿越匈奴的領土,正是在這段途中,張騫被匈奴人所俘虜並關押了十餘年,在此期間匈奴多次勸降張騫,但他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在匈奴看管稍微鬆懈之時,張騫與隨從乘機逃脫。他們逃到大宛之後得到了大宛的幫助最終順利抵達了大月氏。但是此時的大月氏已經“樂不思蜀”了,他們覺得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非得要去復仇呢(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所以,張騫此次出使大月氏乃是“不得要領”而還,在迴歸途中他們再次被匈奴俘虜,再次僥倖逃脫,他們一行百餘人,在西行十三年之後,僅僅張騫和匈奴嚮導堂邑父兩人回到了漢朝。這一年是漢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張騫回國之後向漢武帝彙報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政治、軍事情況,漢朝終於瞭解了西域各國對匈奴的關係。在漢朝傾全國之力與匈奴作戰之時,漢武帝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所以,為了宣揚國威以及聯絡匈奴的敵國烏孫,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再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著三百餘名隨從以及大量財物。在張騫的第二次西行之後,絲綢之路才逐漸被開發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基礎開始學電腦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