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葉苦艾
-
2 # 國產姑娘萌萌噠
謝:詩,並不是深奧的不可探詢,詩有法,而也無法。從無法到有法,是不知到知的過程。從有法到無法,是一個飛躍的過程。我們不管學什麼,做什麼,都知道要把根基打紮實,只有根基紮實了才可以變換。詩也如此,不管你寫現代詩歌,還是寫古典詩詞,必須要了解他的產生和歷代的演變……
-
3 # 茶館閒聊
魯迅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
茶館稍微改一下,來回答這個問題——世上本沒有好詩,看的人多了,才有好詩。
這是什麼意思呢?假設一個場景就能夠理解:
今天茶館寫了一首詩,自認為寫得很好,比之李白杜甫也不遑多讓,然後拿給別人看、發到各個媒體上,結果100個看過的人有99個都說“這是啥玩意?這也算是詩?”剩下的1個人說“這是好詩啊”,那毫無疑問,這首自認為的好詩其實啥也不是。
反過來,茶館寫出這首自認為的好詩後,不給別人看,更不發任何媒體,只有自己看過,那我說是好詩就便是好詩。
以上假設的情景就是對“世上本沒有好詩,看的人多了,才有好詩”的理解。
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好詩,必須是得到大眾的認可,可以是當下的人,也可以後世的人。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風格,正所謂眾口難調;寫詩又是一件很主觀、很內心的事情,不可能為了得到認可而故意去迎合。在這兩者的矛盾之間,有沒有一個平衡點?
有肯定是有的,根本不需要考慮,但它是什麼?這可以以兩首詩為例進行探索。
第一首,茶館很是喜愛的陸放翁的《沈園》: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同樣喜愛這一首的,想必不止茶館一人;相反的,覺得沒什麼特別的人,肯定也會有。
喜愛的人,是因為在這首詩裡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影子;而不喜歡或者覺得沒什麼特別的人,是因為未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如果一個人戀愛、婚姻美滿,最多隻是吵吵鬧鬧,又怎麼會知道失去所愛之人是什麼樣的感受?
第二首,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不喜歡這首詩的人,應該不會比不喜歡《沈園》的多。因為每個人都曾經有所錯過,可能是一個人,可能是一件物品,也可能是一場活動,沒有人的人生是沒有遺憾的。而這首詩,講的就是一種錯過所帶來的遺憾,每個人都有過的遺憾。
這樣分析之後,就可以知道平衡點是什麼了。
這就是人的七情六慾——能夠引起觀者內心共鳴、觸動情緒的詩,就是好詩。不管詞藻華麗與否、技巧高明與否。
-
4 # 潮州夢江南
一首好詩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古今很多大詩人寫了一輩子好詩,流芳了近一二千年,或許他們根本就從沒考慮過寫一首好詩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因為古之大詩人寫詩,如行雲流水,信手拈來;又如羚羊掛角,無跡之可求。而又湊泊玲瓏,圓熟自然。倒是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混世書生"見獵技癢",今晚就為這個命題來操一操心吧……
這個命題的關鍵詞是“好詩”,要研究論述好詩,就得從詩的定義入手。那麼究竟詩的定義是什麼呢?
詩的定義自古就有六義之說:“風、雅、頌、賦、比、興。”《尚書-舜典》有:“詩言志,歌永言。” 《毛詩序》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直到近現代,蔣伯潛,蔣祖怡父子這兩個詩論家又給詩以更加完整的定義:“ 詩是依美學的原理,利用音樂的旋律,將作者的感情,思想,想像,用諧和的文字,主觀地批評人生、解釋人生而富有感染力的一種文藝形式。"
筆者綜合古今關於詩的定義的論述,又根據歷代詩家流傳下來的自《詩經》、《楚辭》至清朝尾民國初的舊體詩詞,以及近現代以至當代新詩歌的具體詩作,以及自己二十多年來心無旁婺地愛詩讀詩寫詩論詩的經驗,認為一首好詩必須具備以下三種條件。
第一,一首好詩必須要有好的意境。意境又分為二種,一種是以言志為主的“意”,一種是以寫景狀物為主的“境”。好詩或以意勝,或以境勝,兩者能得得其一都可與之好詩。當然,意境渾然天成,意境兩勝更是絕佳,但這種境界亦只有大詩人才能常常勝任。
第二,一首好詩必須要有形象思維,也就是要有“比興”。形象思維之於詩,猶如血液之於人體,人無血液則不成其為活人,詩無形象思維則不成其為真正之詩,更不用說成為好詩了。
第三,一首好詩必須要有音樂性,也就是詩要有節奏感和押韻。詩有押韻和節奏感,才有鏗鏘可誦之處。
當然,詩人一首好詩的誕生,是蘊藏著許許多多複雜而豐富的因素的,並不是依據以上這三點條件因素這麼簡單!即使是天才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亦不能保證每首都是好詩啊!
“蚍蜉撼樹自覺狂,書生技癢愛論量。”見笑!見笑!
-
5 # 裴頑叟
謝邀請。凡詩(白話詩不在此列)必先嚴於韻律,這就如同一個公司的制度,人人必須遵守。再者在創作手法上,可以直白,但若要求得上檔次,“比”與“興”必不可少。何則為“比”?即以此物比彼物……,絮不多言;再者須做到“典”不可少,即儘量做到借用歷史典故,使語言更具幽默簡練而有意蘊,讓讀者能產生聯想。
-
6 # 方廣慧語
01如何判定一首好詩?
形式上:語言精萃,節奏感強,必須押韻,讀者才能朗朗上口。
內容上:言之有物,情操高雅,讀後有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考。
形式和內容上完美統一,熾熱的情感和美妙的意境也完美統一。
02好詩具備哪些要素?偉大莊嚴之思:是詩魂,是作者理想的載體。強烈激動之情:有可笑、可悲、可憎、可拍案奮起的藝術感染力。華麗工整之辭:是詩的語言手段和載體。藻飾修辭之用:離不開比喻、聯想、對比、擬人,對偶等誇張手法修飾。協調勻稱之美:堂皇卓越的完美結構是成功的一半。
03贈給大家另一種風格的修習功夫的詩:想與賢子弟人道合一
以心印心去我執習氣
愛子知見重分開天地
剎那間粉碎功德之體
性不別處應方寸之地
會修知其決真是容易
不其意高山望洋而啼
大行大願行無執菩提
文通佛化身孔老仲尼
鴻荒祖渡先天整兩億
阿彌佛應釋迦救眉急
講性修心法萬法歸一
渡回了人天眾有兩億
我普賢只做蓮臺石基
候彌勒化現度世苦地
此詩看似普通,您讀懂了多少深意?
——普賢之心聲
-
7 # 甜城
我個人認為,一首好詩,首先它應該能夠真實的表達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而且,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同時,把讀者帶入到一種美好的意境,在這首詩歌裡,呈現給讀者的意境,要麼是憂國憂民,要麼是思鄉之情,要麼是思念親人和朋友,同時,觸景生情,把感情氛圍推向高潮,與讀者產生共鳴。一首好詩,還應該符合平仄韻律的規則。
一首好詩,當你讀後,能達到感情的昇華,和洗禮,能帶給讀者正義感,弘揚正能量,同時能教育讀者什麼是真,善,美,有些東西,不會隨著季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沉澱下來的是最美的精髓和色彩。
-
8 # 雲卷飛山
人是社會群居動物,人類在最初的勞動狩獵與祭祀活動中,要呼喊勞動號子,呼喚同伴。在有了語言之後,豐收了,高興了,要聚在一起表達喜悅情感,於是有了歌,歌之不足,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有了文字以後,這些歌詞便被記錄下來,便於傳唱流傳。久而久之,這些能流傳下來的歌詞便脫離了歌曲,成為了單獨的藝術形式一一詩。
可見詩應有以下特點:短小精悍,語言精煉,節奏強烈,有熾熱的情感和美妙的意境。具體來說,就是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的統一。
形式上:語言精萃,節奏強烈,朗朗上口,便於記憶。要做到這一點,押韻是必須的,古今中外無不遵守這一法則。
內容上:要言之有物,沒有大話、空話、廢話,那些口水話、夢話、囈語就莫弄來壞了詩歌高雅的名聲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熾熱的情感和美妙的意境,讓人讀後有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考。一句話,就是要能打動人心!聽了讓人煩燥不堪的東東,哪配叫詩?以前的人們看到詩人來了,莫不肅然起敬;現在一聽說某些溼人來了,無不遠避三十里。如此長久以往,詩歌恐怕真的要斷絕了。
形式和內容完美統一了,那就是好詩了!
-
9 # 夜小紫
關於“好”的判斷,應當是多元的。人群不同,目的不同,標準不同,得到的結論必然會不一樣。這都無所謂,因為這是出於個體的主觀判斷,您愛怎麼著怎麼著,不是麼?
但是,關於“好”的定義,卻不能這麼隨便。無論是電影的好壞,還是文學作品的好壞,都不能隨便和個人的好惡掛鉤,而應當找到更客觀嚴謹的標準。
就好比說,很多人看電影史上評分最高的那些電影,體驗並不友好,《公民凱恩》也就那麼回事吧,我看困了,《2001太空漫遊》簡直不知所云,《八部半》看了一半就忍不住關掉了……這時候,真的是電影很爛麼?或者說,我看了覺得特別帶勁的某個電影,影評人的評價都很爛,這個片子是不是得罪人了呢?
答案很簡單,都不是。因為每一種藝術形式,評價標準必然都是真正懂行的人定的。你看電影看情節如何,看演員帥不帥,但在這之上還有鏡頭、配樂、敘事等很多複雜的東西,不綜合衡量這些,其實是無法去說好壞的。
而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集體意識,一個時代吃香的東西,到了下一個時代說不定就不吃香了。政治宣傳啊,時代環境啊這些都會造成影響。比如,魏晉門閥時代,崇尚的作品就是氣質好貴沒煙火氣的,宋代儒學復興,崇尚的就是有學問的有高尚情操的詩歌,我們當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薰染之下,很多人崇尚勞動人民能看懂的……
這些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但卻並不是唯一的尺子。拿一首魏晉禮法豈為我所設的詩給宋人肯定顯得張狂無理,拿一首宋人用典很多的七律給當代詩壇老幹部看,肯定覺得這玩意走了彎路,但拿一首當今的老幹部詩給之前的詩人們,又一定會得到粗鄙這樣的評價。
這樣,架就吵不完了。
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結論想法,並不是自己真的嚴謹分析過,而是別人告訴我是這樣後不加判斷的結果。
在邏輯學中,要演繹論證一個命題,一定要保證前提。 在論述詩歌好壞之前,一定也要先給定探討的前提,是剝離政治等附加的因素按照純文學表達的角度看?還是忽略文學本身的東西按照知人論世的方法論看?這都不一樣。
這首詩真好,真壞,這樣沒有意義。
在階級史觀下,平民化視角下,純文學的視角下,新批評主義理論框架下,後殖民主義視角下……我認為好還是壞,才是有意義的,也才有對話空間。
前提都不一樣,那不就剩下吵架了嗎?
-
10 # 油茶歷史絲語
要評判一首詩的好壞優劣,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形式。一首好的詩一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要讓人感覺不生澀,讀起來朗朗上口,甚至有一種很自然的節拍及韻律。
二是內容。一首詩只具備符合人們審美要求的形式,還得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內容,否則,即使再好的形式讓人讀了之後感到不知所云、空洞無物,也就成不了好詩。
三是藝術性。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意境,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以讓人讀過之後產生綿延的時空聯想和悠遠的意境。一首詩如果只具備了好的形式和與之相適應內容,但是沒有藝術性,沒有可以讓人產生時空聯想與回味的意境,其生命力就不強,流傳就不遠。
總之,一首好的詩應該是形式、內容與藝術等的完美結合,才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才可以流傳久遠。
-
11 # 鮑順和
好的詩歌要從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兩個方面去判斷。
好的詩歌要接地氣,用文詞說就是有內容,要反映時代風貌,要抒發真情實感,不能無病呻吟。比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對唐朝社會尖銳矛盾的真實寫照。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抒發了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的悲傷感情。國家處於危難時刻,民族處於危亡之中往往能產生振聾發聵的詩歌。俗話說國家不幸詩人幸。如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膾炙人口,詩人對祖國的赤誠於此詩可見一斑。而和平年代產生的優秀詩歌相對較少。粉飾太平,歌功頌德,阿諛逢迎的詩歌不受百姓的歡迎,大多曇花一現,自然不能算做好的詩歌。詩歌要有內容,更要有好的表現形式,語言是物質的外殼,詩歌只有透過語言才能流傳。詩歌對語言要求極高,具體說來就是委婉含蓄,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委婉含蓄是詩歌的生命,直白露骨是詩歌的大敵。如北宋婉約派詩人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達了對心上人的思念,即使消瘦也不後悔,對愛情的忠貞溢於言表,語言卻含蓄委婉。生動形象是詩歌另一個重要特點。事物包羅萬千,有些事物是無形的,如心情,感受。讓無形的變成有形的,捉不住的變成可感的是優秀詩歌的要素之一。如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是無形、不可感的,詩人把它比喻為有形、可感的江水,亡國之恨之愁如江水源源不斷,語言形象生動。李煜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卻是一位寫詞的高手、偉大的詩人。最後說說詩歌的表現力。詩歌的表現力主要是透過煉字和藝術手法來再現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鬚”道出了古人對煉字的重視,賈島創作“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斟酌思考,為後人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話。詩歌的藝術手法分為好多方面,如情和景、動與靜、虛與實以及對比反襯等等。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透過以動襯靜的手法表現了山裡環境的幽靜,抒發了隱居山林生活的愜意之情。“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好的詩歌是烽火歲月的沉澱,是詩人心血的結晶。
-
12 # 天山怪客3
好的詩歌要從兩方面去看,第一,要有實際內容,反映時代脈搏,或懷人,或謳歌山水,或感時傷懷……,一定要有實際內容,不作無病之呻吟。第二,詩歌在形式上要有音樂美、建築美,注重形式上的錯落有致,富有韻律美,追求押韻。
-
13 # 長弓雕雲—互
一首好詩的五大標誌
中國都是詩的國度,從最早的《詩經》到最鼎盛時唐詩,再到現代詩,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它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首好詩,能夠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如: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毛澤東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首好詩,能夠感染人,啟迪、淨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審美境界和人生境界。如: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首好詩,能夠引領人積極向上而且是一種實現夢想的精神力量,如:熊伯伊的晨鐘暮鼓催人急,燕去雁來促我忙;李賀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那麼,什麼樣的詩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好詩呢,小編總結了一下幾點:一、莊嚴而偉大的思想,思想是一首詩的靈魂,是作者理想的載體,單純寫景物而缺乏抒情,這樣的詩就缺少詩該有的靈魂,自然也稱不上是一首好詩了。 二、強烈而激動的情感,情感主要講的是一首詩必須要有藝術感染力。就如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叫人讀到可笑之處令人捧腹大笑,讀到可悲之處令人淚流滿面,讀到可憎之處,令人拍案奮起! 三、華麗的辭藻,語言是文學表現的手段和載體,無論多麼偉大的詩歌,都需要華麗的語言來表現。四、藻飾技術的運用,一首好的詩離不開大量修辭手法的修飾,如,比喻、聯想,對比,誇張,擬人,移情,對偶,頂針等。例如,誇張的手法在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上表現的尤為明顯。五、堂皇卓越的結構,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有一個完整的美觀的結構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所謂的印象,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好了,就成功了一半了,切不可時整首詩結構雜亂無章。整首詩應給人一種協調勻稱的結構美。
-
14 # 人憑寬厚超自然1
好詩一般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時代的重大問題,在社會上具有廣泛的共鳴性。
例如唐朝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送朋友去安西都護府時寫的。當時唐為管理中國西北地區,設立了六個都護府,分別為安東,安西,安南,安北,單于,北庭。而這些地方生活著中國遊牧民族,人煙稀少,地域荒漠,生活十分艱難。
為鎮守這些地方,得派官員,派士兵,還要派民工送給養。而從內地到這些地方動則幾千裡,環境險惡,可以說出使這些地方的無論是官員,土兵,還是民工,出使西域那是九死一生。因此,對這些人的親人朋友來說,送別就是離別,就是妻離子散,今生能否再相逢,那就只能問天!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王維有感而發,寫出了當時人們送別時的心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再如當代詩人梁小斌的《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這首詩八十年代初發表在《詩刋》上。(`這裡我就不錄原詩了。有意者可搜百度,有朗頌視屏。)當時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後剛恢復高考不久。走進大學是每個青年人的願望,走進大學,意味著打開了知識的大門。可是由於文革,學生們三年沒上學,接著又下放農村,拿什麼去考大學?所以說看到了知識的大門,自已卻把鑰匙丟了。於是發了瘋地去尋找。因此,這首詩在廣大上過山下過鄉的知青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以上是從思想內容上講的。從藝術手法上講:好詩具有形象化思維,記敘含蓄等特點。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作者記敘的是自已的幾個動作。很簡潔,也很含蓄,很形象,同時給人以想象空間。
先說詩中的時間問題,靜夜,是深夜,半夜?不明白。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作者睡不著。
其次季節,作者沒有寫明,但肯定不是夏天,夏天疑霜,那作者豈不是白痴!從落葉歸根的角度想,秋天應是比較合理的。秋思嗎!是外出人動感情的季節。
再看望月。作者因月想到了親人團聚?沒明說。作者只記敘一個低頭的動作,來說對故鄉的思念。但沒具體說思念什麼親人!
但是,作者越不具體,留白越多,給人的想象空間越大越廣泛。 作者描繪的情景誰沒經歷過?誰沒見過?月亮透過窗戶照在床邊,於是你望望月亮。於是你思想什麼。這種情景,在家見得到,出外也見得到。情景是一樣的,但思念各不相同。特別是人出門在外,夜難眠望天上的圓月,想家,想親人,朋友這都是人之常情。正因為如此,這首《靜夜思》才引起廣大民眾的共鳴,才流芳千古受中外讀者喜愛。
回覆列表
一首好詩,一定要言之有物,或寫景狀物,或抒情言志,最忌強說愁的空悲切,乏味。
用詞清新準確,易讀易懂易記,具有引人思考的內涵是最好的。詩中最好不用冷僻字。
若是格律詩,平仄對仗要工整,壓韻有致,有境界,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引發思考且心嚮往之,是謂好詩。
個人認為,風格清奇,意境高遠,好懂易記,餘味無窮,這就是好詩,不拘泥於條框,率性而為,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