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昊麻麻
-
2 # 小河馬的精分爸爸
我覺得一歲半了還不好好吃吃,應該是沒有培養好他的習慣
就跟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是一個道理
每一個寶寶都是很聰明,很乖的,應該是我們作為爸爸媽媽沒有教育好的原因
這裡給你一下建議,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堅持,至少堅持30天以上,你們的寶寶一定會聽話好好吃飯的
第一給寶寶養成定時吃飯的好習慣,在吃飯前2小時不要給寶寶吃其他的東西,奶、零食什麼的都不要給他吃,讓寶寶有飢餓感
第二吃飯的時候讓寶寶坐在家長的邊上,切記不要一邊玩耍一邊吃飯,讓寶寶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吃飯,這樣寶寶看大家都在吃飯,他就會去模仿,慢慢也就吃起來了。然後也可以讓寶寶拿著勺子,寶寶一邊自己吃,我們一邊給寶寶喂,這樣可以讓寶寶提高吃飯的效率
第三每天、或者每頓吃的飯儘量不要一樣,換著花樣給寶寶吃,米飯、麵條、水餃之類的,這樣就會提高寶寶吃飯的興趣了
最後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幫助哈
還有我是一個新手奶爸,待寶寶確實需要很大的耐心,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放棄了,至少堅持上30天,你們寶寶一定會養成一個好習慣的
-
3 # 戀戀有情
孩子不好好吃飯,不會自己拿勺吃飯,不會自己拿著杯子喝水等一系列的吃飯問題,其實幾乎都不是寶寶的問題,也不是寶寶沒有這個能力,更多的是父母沒有給寶寶鍛鍊的機會,所以是父母培養的結果。那麼如何應該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呢?父母要認識到寶寶的胃容量有限。
每個成人的飯量不同,同齡的幼兒飯量也會有大有小。飯量大小與諸多因素有關,胃重量就是因素之一。
有的人喜歡吃七八分飽,有的人喜歡吃十分飽,有的人吃飽後一口也吃不下去了,有的人吃飽後還能接著喝湯、吃水果,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幼兒也同樣如此。
三歲以後寶寶會告訴媽媽,他吃飽了一點也吃不進去了;會告訴媽媽她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會告訴媽媽她肚子不舒服,吃不下飯。
如果寶寶還小,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那麼媽媽的任務就是給寶寶提供合理的膳食結構,做寶寶喜歡的飯菜,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孩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媽媽切莫過多要求,更不要強迫,不可把吃飯作為籌碼,要尊重寶寶的食量。
尊重寶寶對食物的選擇。每個孩子對食物都有自己的喜好,媽媽應該尊重寶寶對食物的選擇。如果寶寶這段時間不愛吃雞蛋黃,就換換鵪鶉蛋或鴿子蛋,或改變烹飪方法,做出寶寶愛吃的口味兒。如果寶寶不願意吃青菜,可以用青菜包餃子、餛飩和包子。
為寶寶製作可口的飯菜。忙於工作的媽媽沒有時間為寶寶做可口的飯菜,代之以現成的食品或半成品。現成的食品或半成品新鮮度不夠,味道單一,寶寶容易吃膩,要儘量抽出時間來為寶寶做一些可口的飯菜。
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在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餐習慣方面,有一點特別需要父母注意的,那就是父母的榜樣作用。寶寶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很多生活習慣都來源於對父母的模仿和追隨,父母想要讓寶寶有良好的健康習慣,父母自身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
4 # 六六家蓓趣
寶寶這個情況屬於生理現象,如果你大人不教會他的話,他可能2歲甚至3歲都還是這樣不會自己去拿東西,所以說這個情況是需要家長多多關心寶寶,和寶寶溝通,仔細觀察,早發現早對症性指導,會好起來的 祝你寶寶健康
-
5 # 遇見厲姐
每一個寶寶都是很聰明,很乖的,應該是我們作為爸爸媽媽沒有教育好,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堅持,至少堅持30天以上,給寶寶養成定時吃飯的好習慣,在吃飯前2小時,不要給寶寶吃其他的東西。吃飯的時候讓寶寶坐在家長邊上,不要一邊玩一邊吃。
-
6 # 蜀部九爺
首先,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寶寶。什麼是好好吃飯?端端正正的坐在飯桌前,安安靜靜的端碗拿筷,這是成年人認為的好好吃飯。用這個標準來要求寶寶就不太合適了。
一歲多的寶寶正是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好奇的時候,手就是他萬能的工具,摸摸這個,碰碰那個。吃飯對於寶寶來說就是玩,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吃飯,先從用手開始把飯喂到嘴巴里,然後慢慢學會用勺子,筷子。大人不僅要學會給寶寶去嘗試的機會,還要給寶寶做榜樣,讓他也融入到大人在一起吃飯的氛圍中,跟著大人學。
其次,寶寶吃飯時,大人要學會看的慣。剛開始寶寶吃飯時肯定會弄得一團遭,臉上,身上,地上全是需要大人打掃得戰場。越是這樣你越要鼓勵寶寶,讓他自己吃。不能因為怕弄髒,而不讓寶寶自己吃飯。當大人學會放手,你會發現寶寶成長的很快。
-
7 # 伊一媽媽3
第一,家長要足夠的耐心,不能嫌麻煩孩子還小需要教他怎麼做,因為實在太小啦。第二,在吃飯前不要給孩子吃過多的東西。第三,必須有他固定吃飯的地方,讓他知道現在要吃飯!第四,必須多加鼓勵,誰都喜歡別人誇獎他,包括小孩子。
-
8 # 小鬍子式吾空
寶寶快一歲半了還不會自己好好吃飯,應該怎麼教呢?
其實讓寶寶自己吃飯,一直都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是幾天內就能完成的。需要孩子自己的發現,也需要家長的引導。
“手抓飯”的第一個階段Daisy大概6個月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給她新增輔食。孩子天生就有挺舌反應,我用勺子伸進她嘴裡時,她會本能的用舌頭向外推。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學著讓她自己吃東西。我給她準備好了餐桌椅、圍兜、吸盤碗,食用都是一些手可以拿著的,例如:小塊胡蘿蔔條、雞肉丁、小塊麵包等等,讓她跟我們坐在一起,學著自己吃。這樣可以鍛鍊她的手眼協調能力。
不過你要提前做好思想準備,她們會弄的滿頭、滿臉、滿地都是,Daisy每吃一餐,我就要給她洗一次澡、換一次衣服、拖一次地。千萬不要怕麻煩,寶寶們已經開始進入自己吃飯的狀態,只是手跟嘴有點誤差而已。
晉升“文明人”的第二階段1歲左右的時候,Daisy終於拿起了勺子,她發現一些事物用手送不進嘴裡,即使是用了勺子,飯也是經常送不到嘴裡,大多還是會掉到飯兜裡,這個時候千萬彆著急去幫她,一段時間後,我發現Daisy一碗飯已經可以有半碗吃到嘴裡了! 使用勺子可以鍛鍊寶寶手指的抓握能力。
這個階段跟上一個階段差不多,一樣會搞得到處都是,很多時候她們還是會扔掉勺子,用手直接吃。不過寶媽不用擔心,慢慢鍛鍊就會好的,寶寶現在基本已經會用勺子自己吃飯了。
技能進階——用筷子吃飯寶寶總是對大人的時間充滿好奇,Daisy已經不能滿足只用勺子來吃飯了,她經常會搶我們的筷子,我也順勢買了一雙幼兒訓練筷給她,2歲多的時候已經可以熟練的夾豆豆吃了。
孩子的成長道路很長,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多一點耐心,少一點焦慮,寶寶良好的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
9 # 是有多幸運
培養寶寶自己吃飯是很多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但是合理的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並不是非常困難。我家寶寶現在兩歲自己吃飯,不喜歡讓別人喂,以下是我們的經驗,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不要追飯,不要追飯,不要追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孩子餓了會自己找吃的,從他出生開始就會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不用擔心會餓到孩子,這頓吃的少下頓會補上。養成固定的用餐禮儀。例如給孩子準備兒童餐椅,飯前洗手,當他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就知道下面要做的就是吃飯啦。當寶寶開始玩食物的時候要讓他離開餐桌。用餐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緒。不要因為寶寶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吃飯慢等問題去斥責孩子,讓吃飯對他來說變得恐懼。鼓勵孩子吃飯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很快你會看到孩子的進步。為寶寶準備適合他口味的食物。有時候孩子不喜歡吃飯是因為他的口味和大人不同,寶寶有自己的偏好,多變幻幾種方式,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寶寶能夠自己吃飯對於寶寶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中間需要我們父母耐心的引導,然後你會發現寶寶的能力超出我們的想象。
-
10 # 棉朵兒明月
會吃飯和要吃飯是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和需求!
所以不需要教!如果你所說的是飲食習慣問題,那麼就很複雜了,孩子的習慣養成是有帶養人和家人弄出來的。
孩子對進食這件事情的態度是從輔食新增開始的,甚至可以說從孕期就開始了,有句話不知道有沒有聽過: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喜歡吃某種東西,孩子出生後也會喜歡!這是有原因的,還在在媽媽體內就熟悉了這種味道!所以會很喜歡。
再來說一說輔食新增的問題,現在隨著大家認知和意識的提高,很多人會給孩子科學的輔食新增!但是還有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這點……有過輔食新增就會讓孩子吃到母乳以外的食物!
再來說一說做了輔食新增和有沒有做好輔食新增的問題,這裡要涉及的是:有沒有激發孩子自主進食的慾望,和成人應該怎麼做的問題。
1⃣️孩子6個月左右的時候,會喜歡看成人吃飯,看的時候還會不由自主動自己的嘴巴!這個就是孩子有自主進食的慾望。2⃣️接下來就是成人怎麼做的問題,成人如果用很關注和積極的態度迴應孩子,孩子會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想要體驗的東西得到了滿足,做了一件新的事情會更有會看到自己有一種成就感和價值感。
如果孩子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以上的經歷,只是被餵飯,被吃飽,被選擇吃什麼的話,就很難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那現在又該怎麼解決呢?
1⃣️找到孩子喜歡吃的食物,
2⃣️給孩子做一些顏色搭配好看的食物,
3⃣️營造一種好的用餐氛圍,
4⃣️給孩子充足的空間和時間來學會使用勺子,不要因為孩子會把飯掉在地上而剝奪他練習使用勺子的機會。要知道學習使用勺子的過程是鍛鍊整個手部手腕肌肉力量和控制的良好機會。
最後附送一句話:
手的靈巧度需大腦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吃飯要讓孩子動手,一歲多的孩子了,應該讓他儘可能動手去做事情。
-
11 # 嘿豆兒愛美食
請你不要心急。你可能看到了別人家的孩子老老實實坐在餐椅上吃飯,那畢竟是極少數。你只是看到了別人家孩子僅有的幾次老老實實,狼吞虎嚥,大口大口吃飯。
我有兩個孩子,甚至三歲了,有時還要追著餵飯,即使偶爾幾次自己坐在那裡吃,也是東看看西看看,一會走了,一會又回來。孩子好動是天性。我覺得,大概三歲,可以給他定規矩,比如,安靜吃飯五分鐘,十分鐘。或者,你試著給他換換餐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培養他的專注力,或者,你變著花樣給他做美食,即使是普通的米飯,可以給他做成好看的飯糰。或者擺出好看的造型,他就會好好吃飯。
-
12 # 大乖二妞的生活
現在寶寶大多數都不太會自己吃飯,記得我家老大小的時候,都二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呢,都是餵飯,可能是老大的時候比較嬌氣,家裡人對一個孩子都特別寶貝,很少讓他自己吃,而且擔心他吃的到處都是,比較麻煩,就一直選擇餵飯。
後來有了老二以後,家裡人沒有太多時間顧得上餵飯了,老二幾乎都是散養,快五個月了還沒有抱過,一直都是自己玩!
等到吃飯的時候也是,大概10個月,可以加輔食以後,幾乎都是自己吃,而且吃的是滿臉,滿身都是的那種,因為兩個孩子顧不上,只能自己吃!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會用筷子了,而老大都上幼兒園了,筷子還不會用。
我覺得不用太刻意的教他怎麼吃飯,直接把飯給他準備好,放在小桌子上,自己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不用擔心他吃的到處都是,吃完再收拾好就可以了,吃不吃的飽也儘量不餵飯,那樣他就知道自己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用不了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他自己會吃了!
個人意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3 # 遠赴人間月
有不少家長抱怨,每一次孩子吃飯就像要開展一場對抗賽,即便是恩威並施,使出了渾身解數,也依舊難以愉快地吃完一碗飯,為什麼寶寶會成為一個“飯渣娃”?是缺鋅、缺鐵、缺鈣造成的嗎?究竟該怎麼辦?其實很多時候寶寶不愛吃飯並不是孩子生病了,而是家長們平時餵養不當引起的。
寶寶從出生開始,各種能力就在不斷完善,吃飯這種能力也不例外,從剛出生時只能吸吮媽媽的乳汁,到1歲後開始吃普通食物,這一年裡寶寶要get許多新技能,在獲得每個新技能之前,寶寶都有一些訊號提醒家長,抓住了這些“敏感期”,就能輕鬆養成吃飯不求人的乖寶寶。
把握寶寶吃飯敏感期
1、寶寶6個月
6個月左右寶寶不再只滿足純流質輔食,開始使用牙齦左右研磨,已經長牙的寶寶還喜歡磨牙、咬東西,抓住什麼都往嘴裡塞,這個時期如果沒有及時轉換輔食的性狀,寶寶可能就錯過了咀嚼的敏感期,使後期出現不愛嚼食物或者喜歡含飯等不良習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6個月開始逐步將輔食從泥糊狀過渡到細顆、粗顆粒、小丁、小塊狀,分階段鍛鍊寶寶咀嚼的能力,為1歲後吃正常的家庭食物做準備。2、寶寶8-10個月
8-10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出現自主進食的慾望,表現為搶勺子、搶食物、餵飯時扭頭躲開,有些家長誤以為寶寶進入了厭食期,其實是寶寶想自主進食了,這個時候應該引入手指食物,比如蒸軟的胡蘿蔔塊、小朵西蘭花、熟透的香蕉、牛油果等,一方面讓寶寶感受不同食物的性狀和質地差異,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
3、寶寶1歲時
1歲左右寶寶開始喜歡自己拿勺子吃飯,這是鍛鍊自主進食的好時候,但這個階段寶寶的協調能力還不那麼好,經常吃得一片狼藉,家長們往往會採取餵飯的方式,讓寶寶錯失了自己學習吃飯的機會,更會讓寶寶覺得吃飯是“大人要我吃我才吃”。應儘可能地讓寶寶自主進食,準備飯兜及餐墊,冬天還可以穿一件罩衫在外面,便於清洗。透過自主進食,孩子能體驗到吃飯的樂趣,自然也就不會抗拒食物了。
如果孩子已經2、3歲錯過了這些敏感期,已經成為一名每天要追著喂、拿玩具哄還不好好吃飯的“飯渣娃”,又該怎麼辦呢?
飯“渣”娃解救大法
1、合理安排膳食成分
對於2-5歲的孩子,每天應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礎上還有兩次加餐。一般分別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晚餐時間比較早時,可在睡前2小時安排一次加餐。加餐以奶類、水果2、讓食物更有吸引力
變換做法讓食物看上去更吸引人、改變擺放的位置、換一個更漂亮的盤子、跟其他喜歡的食物混合等方法,吸引寶寶去嘗試。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米飯,家長可以使用一些飯糰模具,將米飯做成孩子喜歡的形狀,或者在米飯中加入一些青豆、玉米粒、胡蘿蔔丁,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3、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媽媽負責準備種類豐富有營養的食物,由孩子自己決定怎麼吃,有時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到買菜、洗菜和擇菜的過程,有自己勞動參與的食物往往更有吸引力。媽媽不要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吃,也不要因為這一頓吃得少或者某種食物沒有吃就去責備孩子,這樣都會打擊孩子吃飯的積極性。
4、讓孩子專注於食物
很多家長喜歡用玩具、動畫片誘哄,短時間可能有效,但是長期來看更不利於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因為寶寶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玩的東西上面,張嘴吃飯對他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機械的動作,這樣他就不會覺得吃飯是一件正式的、需要重視的事情,也更加不會有興趣。
應當收起玩具,在餐椅上坐好,讓寶寶意識到吃飯是一件需要被認真對待的事情,每餐限定時間,最多不超過20-30分鐘,準備一個小鬧鐘計時,告訴寶寶鬧鐘一響吃飯就結束。當寶寶多體會幾次“餓”的感覺之後,他就會更加理解“過了時間就沒飯吃”的含義。
5、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
家長們不要一到飯點就如臨大敵,不要天天唸叨“怎麼這麼挑食、怎麼就不能好好吃飯”,更不要因為吃飯的事情“大打出手”。要儘量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孩子三餐最好跟大人的三餐同步,家長吃飯時可以用略微誇張的表情,看見大家都吃得很香,孩子也就會更有吃的願望。
值得注意一點,如果孩子長期吃飯不好,已經造成身高、體重明顯落後於同齡人,或者伴隨有其他症狀如腹痛、腹瀉、便秘等,應當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
14 # 無邊的雲
把東西放到他面前讓他自己吃,如果不吃到時間收走,下一頓到開餐時才可以吃,餓了自然會吃的。還有就是要看看孩子是不是積食沒胃口,如果是積食要多幫他捏捏背
-
15 # 週週happy淘
想讓寶寶自己好好吃飯,需要狠心一點,有原則才行。我家小孩都五歲半了,也是不好好吃飯,吃飯的時候總是這摸摸,那摸摸,這動下,那動下,吃飯一小口一小口,有時邊吃飯邊看電視,半天不動,又很挑食,這不吃,那不吃,吃一頓飯總是最後一個,在學前班也是最後一個吃完,跟他說話,讓他吃快點,又不聽,吃個飯,飯和菜總能漏一堆出來。老人又比較寵他,隨著他的性子來,跟你一樣,很惱火。其實,想下,對這樣的孩子,只有狠心一點,其實不難,比如,小孩不愛吃飯,能吃多少,就讓他吃多少,不吃就不讓吃零食,等餓幾頓,就乖了,就會自己吃了。所謂強扭的瓜不甜,現在小孩才一歲半,很好糾正的。在管理孩子吃飯時,其他家人要配合你才行。不然會前功盡棄的。
-
16 # 話梅薯片
獨立吃飯啟蒙期
早在寶寶10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就有興趣,並且有能力自己拿著勺子擺弄,嘗試著自己吃飯了。這個時候的寶寶,會在你餵飯的時候搶你手中的餐具,不要誤會寶寶是在跟你玩,這其實是寶寶想要自己進餐的一個訊號,媽媽們如果採取積極的應對,可以讓寶寶協調能力和自立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
不要怕寶寶弄髒衣服弄灑食物,你需要做的是給寶寶一把勺子,為他穿上防水罩衣,讓他自己去嘗試。寶寶可能還不太會用勺子,也可能只是玩,這些都不重要,媽媽們需要正確引導寶寶拿起自己的餐具試著接觸食物。
獨立吃飯黃金期寶寶一歲到一歲半的這個時間段,是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協調能力會迅速發展,如果給予正確的引導,就可以讓寶寶完成獨立吃飯的行為。
當寶寶開始表現出喜歡用手抓著食物吃、喜歡擺弄餐具的時候,媽媽們就可以引導寶寶們獨立吃飯了。給他們穿上防護衣,擺好餐具,教他們正確使用勺子取餐,然後送到嘴裡。剛開始他們可能會弄得到處是,但是你會發現寶寶做得越來越棒,慢慢地,他們不再弄灑食物,不再弄髒衣服,他們會越來越熟練地獨立吃飯。
經過最初的啟蒙和正確引導,兩到三歲的寶寶基本上已經可以獨立吃飯了,這個期間寶寶可能會出現偶爾不想自己吃飯要媽媽喂的情況,你要和孩子立好規矩,千萬不能一時心軟,繼續回到餵飯的那段黑暗時光。
寶寶獨立吃飯餐具的選擇不要以為寶寶獨立吃飯就是坐在餐椅上安安靜靜的吃飯,每一個寶寶吃飯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寶寶吃完飯,戰場的慘烈可能會讓很多媽媽欲哭無淚。所以,想要寶寶比較完美的吃完一頓飯,好的餐具是少不了的。
吸盤碗
吸盤碗是寶寶專用的餐具,它在碗的底部設計一個特質的吸盤,可以吸附在桌面上,防止寶寶用餐時不小心把碗弄倒。對剛開始學習吃飯的寶寶來說,吸盤碗是非常有用的。
勺子
寶寶由於年紀小,手部靈活度不夠,勺子對他們來說是比較方便實用的餐具。媽媽給寶寶選擇勺子的時候可以選擇勺柄呈圓形、勺碗深、方便易握的勺子,寶寶能夠比較輕鬆的拿穩勺子,更容易取到食物,吃飯的興趣也會更濃一些。
叉子
可以根據食物的狀態為寶寶選擇合適的叉子,媽媽們在為寶寶選擇叉子的時候,最好選擇邊角處打磨圓潤光滑的,避免叉子邊角處過度鋒利可能對寶寶造成的傷害。
圍兜或防水罩衣
除了勺子和碗,寶寶吃飯還需要一件圍兜或是防水罩衣。寶寶剛開始吃飯的時候,弄髒衣服是很常見的,這個時候防水罩衣或是吃飯圍兜,可以輕鬆幫你解決問題。寶寶弄髒圍兜,吃完飯洗一洗,擦一擦,晾乾就能接著用,特別方便。
為寶寶選擇餐具,安全、實用、抗摔打、小巧、造型可愛是選擇依據,一件造型可愛的餐具很能激起寶寶吃飯的慾望呢。
如何引導寶寶獨立吃飯很多媽媽反映:寶寶吃飯弄得到處都是,寶寶吃飯老愛用手抓,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來正確引導寶寶吃飯了。
做個好榜樣
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強大的,他們會對自己看到的事情進行模仿。媽媽可以做好榜樣,在用餐的時候給寶寶做個示範,別怕孩子把食物弄得到處是,也不用在乎寶寶偶爾用手抓的這些細節,剛開始學吃飯的寶寶,你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讓他去模仿。
耐心教
孩子剛開始學習吃飯的時候,由於年齡小,可能需要經歷很多次失敗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你需要耐心告訴寶寶勺子舀這樣握,食物要這樣舀到勺子裡,然後這樣送到嘴巴里。失敗是成功之母,多試幾次,給予寶寶足夠的耐心,他們才會更快學會獨立吃飯。
多鼓勵
不要覺得寶寶小聽不懂你的話,其實你對寶寶的鼓勵會讓他們很開心。寶寶吃飯的時候,媽媽在旁邊試著多鼓勵,他們的每一次進步都值得你的鼓勵,你的親吻、你的微笑都會讓他們更有吃飯的興趣。
多練習
有些寶寶是急性子,用勺子吃不到食物他們會大哭或者是乾脆用手抓,這個時候,媽媽可以讓寶寶多練習。準備一把小勺子、半碗豆子,陪著他一起玩舀豆子的遊戲,這會讓寶寶很有成就感,對勺子的掌控能力也會越發熟練,從而讓寶寶愛上獨立吃飯的感覺。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一有千多個簡單易學的漢字還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
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
17 # 新疆花園人
很願意回答你這個問題,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可是血淚的教訓呀,我們家老大從小就開始喂,追著喂,結果到她現在上學了,在家吃飯就像長征一樣,能把早飯吃成中午飯;把晚飯吃成夜宵,因為最早孩子是我老婆帶的,按照標準作息時間餵食,我都懷疑我老婆以前是不是在動物園當過飼養員?後來有了二胎,在小寶一歲的時候,有一天,老婆出去逛街去了,這個餵食的重任就交給我了,我就讓寶寶自己吃飯,結果那個米飯吃撒的能覆蓋方圓5公里,那個臉上、身上那個慘呀!全是米粒和米湯,但是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是個轉折點(背景音樂響起今天是個好日子),小寶寶願意自己抓勺子吃飯了,一直到現在,四歲了,一直都不用喂,所以說強迫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在孩子吃飯這方面,我老婆現在很輕鬆,每次一說,唉,如果老大要是從小就這樣就好了。
我身邊,有做生意的朋友,由於經常照顧不上孩子,所以那孩子自己找吃的,趕上能正常吃上飯了,那個小老虎下山似的,吃的特別好。
有些媽媽,害怕孩子吃不好,營養跟不上,其實這事有個過程,動物的本能是什麼?就是餓了就要吃,所以孩子沒有被餓過,就不知道食物的珍惜寶貴,所以各位寶爸寶媽一定在孩子一歲半時就要開始培養好的習慣,過了這個時間就很難改變了。
-
18 # 小公主變形計
看到您的問題是說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自己“好好”吃飯,我想問問您,您所定義的“好好”吃飯具體是指什麼?
老人的意見是隻要孩子吃就行,抱孩子在腿上也完全沒問題。
但我和孩子爸爸都堅持認為,應該從一開始就讓寶寶養成自己獨立坐在餐桌椅上的習慣。
這不僅是一種儀式感,而且現在的餐桌椅設計都很為寶寶著想,有專門的餐盤設計,放盤子放碗都有獨立的位置,很方便。
還有一點也很關鍵,很多餐桌椅自身自重比較重,比較穩,不怕寶寶摔倒。大人完全不用擔心寶寶因為稍微動一動而出現安全問題。
寶寶獨立坐餐桌椅吃飯的習慣養好了,就能把大人解放出來。否則隨著寶寶越來越大,分量越來越重,一直抱著寶寶吃飯會很累很辛苦。
現在我兒子自己一到吃飯時間就會主動爬上他的餐桌椅,乖乖的坐著,這一點還是讓我挺欣慰的。
是希望寶寶能夠按照大人的要求,用自己的碗和筷子,不撒的到處都是?按照我的經驗,要讓寶寶一直乖乖的用碗和筷子或者勺子來吃飯,還是有點困難的。寶寶有的時候更願意用自己的手在碗裡抓來抓去。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寶寶用手在往裡抓,不太衛生,看起來也很不文明。
但養育專家已經指出,在一歲多的階段,讓寶寶能夠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或者自己去嘗試做一些餵食的動作,有利於寶寶的大腦和手指的配合。
所以現在對於我的寶寶,雖然已經快滿兩歲了,我也沒有強求他一定要用勺或者用筷子,吃飯時,我會打勺和筷子都放在餐桌上,他想要用什麼用什麼,他要用手我也不會刻意阻止。
寶寶用手抓食物,有時會弄的到處都是,但是你想想,換來的是寶寶願意主動動手吃飯、享受吃飯的這個過程。
要是擔心寶寶把衣服弄髒不好洗,可以從一開始吃飯就先讓寶寶戴上圍嘴。
很多嬰兒用品商店有專門的寶寶圍嘴,設計的也很好,底下專門帶一個回形的弧度,就像一個大勺子一樣,可以接到寶寶漏下來的湯汁等,很實用。
寶媽們可以為自家寶寶置辦2~3個合適的,方便替換。
是希望寶寶不挑食,什麼都吃?如果寶寶菜肉蛋奶什麼都願意吃,不挑食,那真是要恭喜你了!你家的寶寶可能就是屬於那種天使寶寶吧,比較省心的那種。
我兒子吃東西是分階段的。有一陣子特別愛吃蔬菜,尤其愛吃煮的爛爛的西蘭花。這一陣子又特別愛吃肉,尤其是肉皮。紅燒肉的肉皮,基本上他都一個人承包了。
我是隨著他去,儘量讓他能夠什麼都多試一試,但他如果實在是有什麼東西不想吃,吃進去就吐出來,我也不勉強。多想想替換的方法。
保護孩子對於吃飯的興趣,在我看來是第1位的。
還是希望寶寶能夠吃得多多的,就像別人家的寶寶那樣養的胖胖的?每一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食量也是因人而異的。
我家隔壁等寶寶比我兒子大10天,孩子奶奶說,寶寶吃飯從來都是沒夠,要大人摁著不讓吃才停。可我兒子飯量一直都不大,今天晚上晚餐也就吃了6個小小的餃子,就自己跟我說,飽了,寶寶不吃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在飯量這個問題上,多不代表好,適宜寶寶的,就是最合適的。
本來小食量的寶寶,如果過分的給寶寶餵食,反倒容易造成積食、上火和消化問題。
養成好的就餐習慣,給寶寶創造寬鬆自由的吃飯環境,讓寶寶按照自己的食量攝取足夠的滿足活動所需的能量。在我看來,這就是寶寶好好吃飯的表現。爸爸媽媽不要著急,多注意觀察,慢慢培養。
祝每個寶寶都吃得好,睡得香!
-
19 # 輕鬆育兒學堂
一歲半的孩子大多數是不會自己吃飯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正處在探索期,對食物充滿興趣,他們會用手拿東西吃,甚至會吃的滿臉滿地都是。當然也有一些寶寶會用勺子了,但也不能確保每次都能準確的將食物放入嘴中。
一歲半的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吃飯意識就可以了,也就是讓孩子坐餐椅上自己吃飯,哪怕用手抓,哪怕吃的滿地滿臉都是,也不要破壞孩子探索食物的興趣。
孩子吃飯大都是先用手抓,再慢慢嘗試用勺,最後模仿大人用筷子,再到熟練應用筷子。
要想收穫一枚自主吃飯的孩子,一定要從小讓孩子自己吃飯,習慣養成了就很容易了,對孩子和大人來說都是好事一樁。
-
20 # 葫蘆爸爸談育兒
你所說的“寶寶不會自己好好吃飯”,指的是什麼?是孩子自己不願意吃飯?還是孩子自己吃飯,但經常弄得渾身、地上都是飯粒?
1、如果是寶寶自己不願意吃飯,就讓大人餵飯。你可以嘗試讓寶寶自己吃,會用勺子就用勺子,不會用勺子就用手抓;
2、如果孩子自己吃飯,但經常弄得渾身、地上都是飯粒。那麼請你放穩心態,控制好情緒,讓孩子自由的吃飯就行,弄髒了大不了完事後再認真收拾,無非就是辛苦一些;如果孩子自己吃的比較慢,彆著急,慢慢等孩子吃完吧。
葫蘆爸爸——少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願與各位朋友一起探討關於親子教育、兒童習慣養成、學習方法、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和思考。
回覆列表
我家寶寶4歲半了,在家一般是我們喂,在學校就能自己吃,主要是在家,他吃飯的時候跑來跑去的,吃到最後飯都是冷的,你要是逼著他吃,他就一個勁兒要你喂。
我發現在學校,小朋友們一起的情況下,他還要乖很多,因為老師們都有規定要求的,他也知道不按要求做是不行的,但是在家裡我們就沒辦法做到老師那樣的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