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㔿先生
-
2 # 小林紺晃GanHuang
專案企劃書,商業計劃書說實話就是交作業。
實際上如果兩句話說不清楚你想幹什麼,那寫再炫酷的PPT,再好看的報表也沒什麼鳥用。
當然最後還是得給人交作業的,交什麼作業呢?給誰用?誰給錢?能有多少錢?競爭對手是誰?潛在風險是什麼?目前的進展到哪裡了?然後你得要多少錢才能湊夠資源?
如果人家已經決定給你投資了,這些你還是得說清楚的吧?
你就反過來想想,你是投資人,你會怎麼對待融資者就好了,難道會去看PPT去決定投不投資嗎?不會!但投多少錢是不是還是得看各種資料?是吧?
-
3 # 陳垚火
重點寫明短期內各項細分專案的投資額,資金使用計劃,人材招攬計劃,裝置設施的計劃及預算,專案營業分析,營利週期分析與計劃。重點分析短期的執行可行性,中遠期的贏利遠景設想。
-
4 # Kenick
你好,我儘可能給你一個接地氣的答案
創業的專案企劃書感覺內容上可能會特別多,實際上投資人可能看中的不是那麼長篇大論的內容,核心的主旨是:
01 創業專案的市場空間、市場容量
02 創業專案的產品、市場的競品分析、產品的優勢
03 創業團隊結構、團隊人員介紹、團隊優勢
04 商業模式(專案盈利模式)
05 經濟模型、成本預算、各類目佔比
我給你詳細分析下
01 創業專案的市場空間、市場容量
02 創業專案的產品
這個也是投資人關注的一個核心,就是你的產品是什麼,你要儘可能完整的分析相近的競品,我的建議,你適當給予競品比較保守的分析,不弱化也不誇大,要不會顯得你的產品優勢不夠強大,如果過於弱化,投資人一定會去做行業競調的,那時候每個企業都會玩命的誇大自己的產品,你弱化的話,也會讓投資人對你的產品分析造成質疑,產品的優勢分析,不一定是你的產品什麼都比競品要好,但是核心賣點能夠表現出來即可
03 創業團隊機構
建議用思維導圖,製作團隊結構,更清晰,這個結構要和你的創業專案產品的定位是高度契合的
然後再整理每個團隊人員的介紹,工作經驗,技能擅長,在團隊中的定位
團隊人員合作的默契、協同工作的優勢
04 商業模式
就是你的專案是怎麼一個運轉模式來掙錢的,合理,要考慮到3年的一個計劃吧
05 經濟模型
這個非常的重要,簡單來說就是成本和營收的關聯
成本:人力、固定成本、不確定成本
營收:就是你所有的收入
經濟模型就是這兩個關鍵點
還要製作最低盈虧平衡點,就是到什麼時候收回成本了
還有盡利潤自週轉,就是不用再投資啦,完全靠自己能養活這個專案的團隊和投入的成本了
專案想法和platform相關內容已經和導師溝通明確,導師們也確定了專案idea的可行性,也給出了比較有指導性的意見。最近也按照自己的企劃書目錄給隊員們分配完任務,但隊員們提交給我的檔案感覺思路很亂,整體讀起來不那麼一氣呵成,總感覺缺點什麼?後期答辯突然感覺力不從心…
回覆列表
看了你新發上來的專案書,一份標準提綱而已。鑑於不瞭解你們的學校、專案背景等詳細情況,恐怕給不了你們針對策劃書的具體意見,僅從專案評審的角度,給你們一些避免踩雷的建議。
陷阱一:過分追求專案的高大上和所謂創新如今大學生創業和創新是一體的,是加分項。但對於評委而言,專案創新本身僅是整個考評環節中的一項,專案的“新”、“奇”其實是比較主觀的,標新立異很難把握尺度,也容易讓評委也產生不好的聯想和各種疑問,並在心裡暗自擬好了一堆尖銳的提問,形成某種對立和牴觸情緒,會在你接下來的其它專案裡,被針對性的質疑。
陷阱二:團隊成員分工不明晰這一項是大雷,必須注意再注意。每一年我評審的專案過百,有80%強的專案書在團隊分中失誤很慘。遇到最多的就是一個團隊裡絕大部分都是技術型人才,答辯人也許還沾沾自喜,但要知道做專案部是搞理論研究,但凡被評審問起有關“推廣”、“銷售”、“跟單”、“財務”等崗位的人員具體安排時,往往都傻眼。專案再好,也需要靠人去落地,一個合格的團隊,其各項分工必須明確到位,而上邊所說的幾個崗位,往往是新創業者很容易忽視或放置於第二位。
建議:在團隊成員介紹中加重筆墨,特別有對針對性的描述負責人有何優勢勝任具體崗位,並突出執行能力。一個好的團隊比好的專案更難得,即便專案優勢不足,但你給評審表現出了具體及實質的團隊執行能力,評審也非常樂意放你過關一試。
陷阱三:大量羅列及強調資料這裡並不是說資料不重要,僅針對大創專案而言。對於你們幾個人的小團隊而言,評審很清楚你們不可能去進行廣泛和完善的社會調研,更拿不到真正的大資料。一半靠猜一半網上瞎找的所謂資料,各種餅狀圖、柱狀圖除了能讓表格豐滿、PPT好看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隨便挑一個數據出來追問來源,都能讓答辯人支吾半天。
建議:弱化資料羅列,儘可能多收集實際商業案例作比對和圖文展示,以符合你們身份及現狀的誠懇態度去直面不足。當有評審對被弱化了的資料提出置疑時,可直言這非你們觀階段可以做好的事,加分。
以上是一些針對專案書的意見和建議。接下來是私人建議。對於這類每年一度的大學生創業大賽,本人持保守態度。這跟你們所在院校、系部的資歷,專案對口所屬(如農業口、科技口)、專案本身的級別(市、省、國家級)有很大的關係。建議不用對這類專案抱有太大的希望。
另外就是專案通過後,所在的場地問題。一般很多院校都安排在校內,說實話這跟“過家家”沒啥兩樣,每年換了一匝又一匝,同一間創客室,每年不同團隊,更多的連半年都撐不過去。院校內,就連所謂的大師工作室,一年到頭也不見得有幾個客戶上門,更別提你們這些小作坊了。
還有一種是校外場地,一堆堆的“XX基地”、“XX高新”、“XX創客”,也不見得都有用。真正對在校大學生有幫助的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水、電、租、網等一應俱全,拿著電腦拎包入駐即可,每年還會有1~10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援(視專案口、省份)。雖也說不上一定就能行,但至少沒讓你糟蹋爹媽的錢。
結語大實話,對於條件具備的,不用鼓勵不用催,自己都會去創業;條件不具備的,給創造再好的環境,再怎麼折騰也扶不上牆。
與其在大創專案上投入過多精力,還不如多選修一門課,畢竟後者是你肯定能得到的。
另外就是建議在寒暑假期間,別再跟爹媽拿錢去旅遊了,拿點生活費,提前物色好假期能實習的企業,不管能不能學到點什麼,至少讓你提前直面各種意想不到的“坑”,被職場玩個不亦樂乎也都是好事,也能提前磨平銳角、轉化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