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誰說金庸小說為什麼武功越來越不行?
8
回覆列表
  • 1 # 行律

    我覺著從宋到清歷史離我們越來越近,而且金庸的小說本身與歷史結合的很緊密,虛中帶實,離我們越近,我們的認知可能越來越清楚,比如說降龍十八掌在《鹿鼎記》中出現,大家會覺得突兀,離我們現在越遙遠,可能神秘感會越強。

  • 2 # 聖龍佐翼

    這個問題不難,難的是接受這個設定。武俠本來就是虛擬的,如果武功到近現代仍然那麼威風,跟現實有很多出入,就很難圓過去了。金庸老先生很負責任,沒有說讓武林高手突然間全部失蹤,而是循序漸進地一點點讓武功越來越差。讓讀者慢慢地走出武俠夢。

    金庸先生溫柔地殺死了自己一手營造的武俠世界。這是一個建構然後解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金庸先生也表現出了自己思想的階躍。

  • 3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武學的傳承,一,武功秘籍,二,師傅傳授,三,世家子弟只傳男不傳女或者傳女不傳男,四,社會的發展對武功依賴程度的下降。

    先說武功秘籍,高深的武學,如《九陰真經》、《九陽神功》《神照經》《太玄經》、《易筋經》,這些武學,只有有緣人才能習得,縱觀金庸小說,能習得這些武學的人寥寥無幾,很少有人能傳承下去,再如獨孤求敗的傳人,到令狐沖那邊就已經斷了,算起來,只有楊過、風清揚和令狐沖習得獨孤求敗傳下來的武功,而期間相隔了數百年。

    師傅傳授,是一代不如一代,這個牽扯到多個因素,比如弟子的資質如何,王重陽天下無敵,七個弟子卻是草包,再到第三代弟子,就更是連草包都不如了,張三丰當世無敵,可是武當七俠頂多只能算當世一流,而到宋青書一代就更不成器了,要不是張無忌勉強可算武當弟子,那一代真的就廢了,而到笑傲江湖時,也只有沖虛道長可稱得上當世的一流高手,可見斷檔很厲害,不僅僅是全真教武當派如此,各大門派皆有這種情況發生。笑傲江湖中,對於五嶽劍派高深劍法的失傳歸咎為與魔教十長老在華山思過崖密洞中的死鬥,但很顯然,不單單是因為這些原因,還有門派內的爭鬥、師傅的私心等等等等。

    世家子弟這一部分在金庸小說中體現的比較少,如果把段氏一脈和姑蘇慕容算進去,實際上武學的傳承跟後世子弟資質有相當大的關係,如六脈神劍和斗轉星移這般神功絕學,沒好好傳下去,到了一燈大師這一代,更是隻留下了一陽指一門絕技。絕世武學的傳承全靠資質和緣分,沒有天賦是學不成的。

    社會的發展對武功依賴程度的下降,實際上這個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武俠從神乎其技迴歸到真實社會的主要原因。武功的產生,是在生產力下降、壽命很短、周邊危機重重、社會動盪等諸多因素下產生的,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人類對於武功的依賴逐步在降低,武功再高,也抵不過洋槍洋炮,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這一點,作為武俠大師的金庸,自然會遵循歷史和人類發展曲線去寫。神功蓋世也好,刀槍不入也好,這都是一種美好的幻想,我自己在寫武俠時也時常幻想自己就是小說中的人物,但迴歸到現實中,這些都是極其不切實際的想法。試想一下,到了《鹿鼎記》中,還有所謂神功蓋世刀槍不入指哪打哪隔空打穴米粒傷人,那反清復明大業指日可待,事實上,在天龍八部中就已經說明了,靠著神功(斗轉星移)靠著江湖人士是不能復國的,射鵰三部曲中也闡述了武功再高也無法阻止朝代的變更,隨著時間推移,武功越來越弱,無非是想告訴讀者這個道理。

  • 4 # 鍛彰趣義

    關於為什麼隨著時間推移,武功越來越弱,我開了一個腦洞,是知識傳播體系和效率的問題。

    一代文盲石破天一日來到俠客島上,見有二十四個石室,石室壁上鑿刻了許多圖案、符號。室內均有無數尼特族在鑽研武功,這幫尼特族一看就是博士畢業生,將石壁上的符號一一讀了出來,憑著各自的正規化和理論,一一做著開拓性研究。其中一對兒相親認識的博士後拆了幾招,戴眼鏡的女生說:

    “遠哥,比之五個月前,這一招可大有進境了。咱們再想想這一條註解:‘吳鉤者,吳王闔廬之寶刀也。’為甚麼吳王闔廬的寶刀,與別人的寶刀就有不同?”

    戴眼鏡的男生誦讀壁上註解道:

    “‘吳越春秋雲:闔廬既寶莫邪,覆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吳鉤者,賞之百金。吳作鉤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血釁金,遂成二鉤,獻於闔廬。’倩妹,這故事甚是殘忍,為了吳王百金之賞,竟然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那女子道:“我猜想這‘殘忍’二字,多半是這一招的要訣,須當下手不留餘地,縱然是親生兒子,也要殺了。否則壁上的註釋文字,何以特地註明這一節。”

    而石破天這個目不識丁的文盲舉目向石壁瞧去,看見的卻是:

    壁上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字,但見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筆劃宛然便是一把長劍,共有二三十把。這些劍形或橫或直,或撇或捺,在識字之人眼中,只是一個字中的一筆,但石破天既不識字,見到的卻是一把把長長短短的劍,有的劍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飛,有的橫掠欲墮,石破天一把劍一把劍的瞧將下來,瞧到第十二柄劍時,突然間右肩“巨骨穴”間一熱,有一股熱氣蠢蠢欲動,再看第十三柄劍時,熱氣順著經脈,到了“五里穴”中,再看第十四柄劍時,熱氣跟著到了“曲池穴”中。熱氣越來越盛,從丹田中不斷湧將上來。

    後來的事情是這樣的,這幫博士後都沒有能夠以平民的視角、經驗主義的立場洞察出,這是一個視覺錯覺遊戲的本質,而石破天同學除了能看出這個之外,啥也看不出,事有湊巧,正因為如此,石破天同學啾啾啾地練成了絕世內功,還順道把石壁都給毀了。

    如果我們將武功視為一種知識體系,那麼《俠客行》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很多關於知識的事實和道理。說回武功,金庸的武功系統分為內功和外功,內功是透過讓真氣在陽經和陰經中游走,不斷積累,量變引起質變從而提高自身做功效率的一種方法。人體的陽經和陰經雖然不多,但讓真氣亂竄是會出人命的,那些勇於嘗試不同練法的人都死翹翹的,他們的錯誤和教訓也就很難留下來給後人知道。也就是說,在最初練武功的經驗主義方式裡,知識的積累是很困難的,因為沒有成形的文字、影象資料可供參考,總的來說,就是沒有文化編碼系統的知識,很難視為是真的知識。

    隨著前赴後繼的炮灰們幹那事兒,有些人摸索出了經驗,並且記錄下來(死文科生),後人們在資料的引導下,在師傅的指導下,逐漸開始系統地學習內功,有一些東西就變成了大家都知道的經驗。比如陰經和陽經要交叉著練,不然容易變成陰陽人。

    這種經驗的傳承中,因為種種偶發因素,有些智力超群的人,或者吃了莫名其妙東西的人,居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解決了若干學術問題,將自己的功法的做功效率,增速等因素提高了很多倍。這些人中有些做了掌門,專門負責從事教育教研工作,比如張三丰,白自在,有些覺得花擦,練武功這麼好玩,我還要練,一心撲在科研上,比如獨孤求敗。也有些人特別閒,武功與他們是浮雲,他們的樂趣就是吃飯打遊戲刷屏灌水,這一身武功留著沒什麼用,就拿來搞惡作劇,比如用克林貢語寫秘籍,拿excel做演示動畫,或者修了一座島。這種東西就可遇不可求了。能否看得懂,傳承下去都是個問題。而且有些練法要求很奇怪,比如要求你是個男性還必須沒有小雞雞,或者要求你必須嗑一千個頭。尋常人哪能了。這種知識就很難被繼承和發揚了。

    邁克爾·波蘭尼(Michael Polanyi)借用隱形知識(tacit knowledge)這個概念來說明他發現的一個知識論問題。他在對人類知識的哪些方面依賴於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即這種信仰的因素是知識的隱性部分所固有的。他認為:

    “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型別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

    也就是說是很難被另一個人獲得的可以用人類的文化編碼系統表述的知識,比如“倫敦是英國的首都”這樣一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只要認字大概都能懂。但分辨書畫作品的流派風格和年代,這事兒就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了。

    隱形知識最重要的兩個特點一是默會性,即不能透過語言、文字、圖表或符號明確表述:隱性知識一般很難進行明確表述與邏輯說明,它是人類非語言智力活動的成果。這是隱性知識最本質的特性;二是個體性,即隱性知識是存在於個人頭腦中的,它的主要載體是個人,它不能透過正規的形式(例如,學校教育、大眾媒體等形式)進行傳遞,因為隱性知識的擁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難清晰表達。但是隱性知識並不是不能傳遞的,只不過它的傳遞方式特殊一些,例如透過“師傳徒授”的方式進行。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為什麼金庸小說中的武功一代比一代差。北宋時,阿朱都會點穴,但到了清朝,會點穴就是高手了。為什麼呢?因為武功這種事是很難被寫下來的,一是它是一套完整的行為系統,需要身體力行才能理解這種東西究竟怎麼用,就比如同一套hiphop dance,高手和新手做,一樣的動作卻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再者能寫下來的,只是招式,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用完全是一件無法用知識存量和智力來解釋的事。比如《俠客行》裡雪山派的劍法,白自在的再傳弟子那麼多,能將這套劍法使出威力來的,不就只有白萬劍嗎。隱性知識總是跟具體的情境聯絡在一起,又往往編碼極其複雜。掌握本來就很困難,而這種人際傳播很容易被打斷。比如師傅哪天突然死了,把武功一併帶走,竟沒有人再會,也是有的,又或者儲存不善,資訊載體都沒了,也是有的。

    比如天龍八部裡聽香水榭鬧事的青城派司馬林:

    他幼時起始學藝之時,父親便對他言道:“本門武功,原有《青字九打》,《城字十八破》,可惜後來日久失傳,殘缺不全,以致這些年來,始終跟蓬萊派打成個僵持不決的局面。

    和秦家寨姚伯:

    五虎斷門刀的六十四招刀法,近數十年來只剩下五十九招,那原本不錯,可是到了我師父手上,因資質和悟性較差,沒學成‘負子渡河’和‘重節守義’那兩招。這兩招就此失傳了。這樣一來,只剩下了五十七招。

    如此以來,武功自然是越來越弱了。但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出現天才的機率是恆定的常數,那麼只要維持武學金字塔的塔基足夠龐大,常年日久,總還是會有一些英雄人物出現,將武學發揚光大,為什麼反而武學越來越不行了呢。

    其實金庸也給出了答案。一是格局動盪,一動盪會武功的人就大面積死亡;二是幫派仇殺,雪山派內鬥導致實力衰弱就是一例;三是金字塔的塔基越來越小。至於為什麼越來越小,下一次再來探討。

  • 5 # 土豆你個茶葉蛋

    看過上面的回答,感覺都是憑空瞎想,不得要領。

    其實思路都跑偏了。金庸小說的武功高低跟真實歷史沒什麼關係,跟每本書的創作時間則關係明顯。

    我們先看下金庸的寫作順序:

    1955 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筆名首次出現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

    1957 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

    《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誌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週刊》撰寫《連城訣》

    《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佈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除了《鹿鼎記》這部極為特殊的作品之外,金庸的作品基本上遵循越往後,武功越好的規律。到了最後《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越女劍》,書中的武功就越來越近於玄幻甚至神話了。

  • 6 # 威特斯洗衣

    因為人類科學文明的進步發展,對於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認識越來越清楚了,大家都知道那些是騙人的把戲,所以在金庸武俠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功越來越注重人體競技,所以在我們看來是不行了,其實是更加真實了。

  • 7 # 緋村映像

    武功從宋到清為什麼都不行了?這源於元清兩個朝代,此兩者軍隊,入關之時,凡過之處,寸草不生,血流成河,流血漂杵。所謂國家大難當頭,興亡與否,匹夫有責,何況身懷武功的有志之士。之前還有郭靖蕭峰之流,為國家級別的中流砥柱,而後,斯者已逝已,再無顧忌,全面進軍中原。宋明軍隊潰不成軍,各路門派俠客,以一當百,試圖阻止元清的數萬雄獅,可惜最後寡不敵眾,戰死沙場。為了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便於統治,蕩平中原,幾乎所有的俠客壯士,幾近屠戮殆盡,百無一存。後人只能憑藉寥寥僅存的武術秘籍與圖譜,勉為傳承。所以,從宋到清,武功越來越不行了。

  • 8 # 那個東西叫愛情

    舉幾個故事串起來你就會發現不是金老先生故意這麼安排,而是大家潛意識裡都這麼想。三皇五帝(按尚書記載的算先):伏羲的爸爸是人頭龍身的雷神;神鳥給了炎帝農作物種子;黃帝靠一群召喚獸打贏了蚩尤;少昊倆兒子都有點老虎基因;顓頊搞定了水神政變,據說那傢伙有蛇的基因;嚳的十個太陽兒子調皮被后羿射死九個,同時后羿的媳婦飛到了月亮上;堯的首席大法官靠一隻獨角羊判案;舜的夫人的淚水淋在竹子上竹子至今還有斑點。商周秦漢:哪吒在海邊欺負龍;孔子是文曲星轉世;關羽是武財神。漢以後:有個叫鍾馗的能捉鬼,狐狸經常被當做妖怪的化身,秦瓊尉遲恭二位將軍的畫像能辟邪。綜上,在沒有歷史記載的年代裡,大家都可著勁地發揮想象力,於是彭祖八百歲這種都可以被列為典故而不是神話,反正離著那麼遠,你編出什麼來都有人信。堯舜的時候,故事具體了點,於是編的就沒那麼離譜了,怎麼說大家信呢?得說他們有自己的特點,但是人首蛇身這種故事不宜再編了。商周之後文字記載就比較有序了,所以基本上反自然的記錄就不會有人信了,哪吒那個一看就是神話,孔子關公的,我這麼說你們聽著就行,你要信有神仙你就信,別人不信也攔不住。再往後,連說神仙轉世的市場都沒有了,岳飛怎麼打仗好幾萬人都知道,就你一個說他有仙氣,你說的出口都沒人聽你的,太假了。總而言之,離我們越遠,史料越少,越有神話故事的發展空間。不是說真信有這個,主要是能夠接受。宋朝時候打仗刀槍劍戟,有幾個大俠能飛簷走壁一個打十個,這說得過去。清朝打仗火器都有了,還指著降龍十八掌守衛中華,這就差點意思。

  • 9 # 一指平天下慕容博

    為什麼呢?因為武俠小說也和神話故事類似,靠著想象力來塑造故事的!你看現在的佛教道教的神仙,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人物,你說,清代有沒有出過啥神仙人物?民國,現代就更沒有啦!——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對年代久遠的人和事情因為未知都會發揮更多的想象力,會想的更玄乎!其實意思簡單講,反正很遠,我撤點蛋,也沒事,誰都沒法求證!試想下,要是,現在百年前,都能有喬峰,郭靖,楊過那一大摞人物,這特麼中華被外國玩成那樣,那豈不好笑!所以,金庸寫小說也一樣,越到後來,就不能天馬行空的想象啦!因為不好想象,多了,人家會說你扯犢子!

  • 10 # 億恩電力防汛擋水板

    你覺得武功越來越弱了?看看《龍蛇演義》裡面有關於現實武功的大量資料。國術練到高深處比什麼凌波微步更虛幻,比降龍十八掌威力也不低,比彈指神通看起來更玄奇,但裡面卻有最清晰的邏輯。現代武術小說質量上乘的神作。作者更收集了民國時期的國術大師的資料。十分值得一看。

  • 11 # 手機使用者秋水盈盈

    的確是從宋朝開始的,武功越來越差勁。

    宋太宗的時候,就己經重文輕武了,北宋時期有很多優秀的文人,比如:范仲淹,寇準,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武將卻不多,也不受重視。比較有名的也算是楊業了,可也不是主帥。

    國家輕視習武人,老百姓也就上行下效了,逐漸武術和武器就凋零了。

    到了南宋,總算出了個岳飛,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可朝中又缺好丞相,又一代武將被打壓下去。

    到了明朝更慘,連製造好刀好劍原料都禁用,也許歷代帝王怕武將造反吧,一直監督著武將。所以,武術再也沒得到振興。

  • 12 # 未嘗不可

    簡直一派胡言誰說越來越不行?

    一天沒喊口號了,見到這個問答燃起了熱情,借樓喊個口號

    獨孤自創絕世功,頑童略遜綠竹翁。

    葵花針繡閨中隱,東方伯仲都大錦。

    玄冥不敵何三七,掃地只得言禪機。

    劍氣百變數莫大,技壓明王見高下。

    驚天動地向左使,揮袖擊破一陽指。

    華山千金嶽靈珊,秀劍嚇退嶽老三。

    不群紫霞破三渡,冷禪蹂躪慕容復。

    劍宗嫡傳成不憂,內勁遠超丁春秋。

    無雙女俠甯中則,拔劍腰斬蘇星河。

    梅莊琴鎮洪七公,丁堅大敗中神通。

    聖姑智蓋全冠清,天門點醒林超英。

    遠橋仰止勞德諾,金刀威嚇周芷若。

    殺人名醫治青牛,蕭峰不敵黃伯流。

    三豐驚歎仙鶴手,黃衫難擋陸大友。

    曲洋易擒黃藥師,頂天怕見林平之。

    見聞性智九陽功,吸星大法盡吸空。

    無忌上限田伯光,儀琳單手平郭襄。

    萬里獨行輕功妙,狂風刀砍韋一笑。

    三老五絕齊上陣,九劍秒殺空遺恨。

    天下高手誰最強,獨孤令狐風清揚。

  • 13 # 洛十一

    我認為金庸武俠中的武功是有以下幾個方面,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行的:

    1.首先便是從時代背景上來說,不管是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還是倚天屠龍記,他們所處的時代都是處於戰亂或者是民不聊生,這時人們為了活下去就必須去學習一些武功來保障自己的生命,或是為了去拯救國家民族的危亡,習武之風盛行,這讓武學很大的發展土壤!

    其次北宋南宋以及元末,民不聊生時局動盪,國家對於法律制度的維護已經力不從心,就讓武功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到了清朝由於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俠以武犯禁,國家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定就會嚴厲打擊各種武學,各大門派不得不封山閉門,這使得武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消失在歷史的潮流中。

    2.各個門派都有一種共識:那就是必須要找到一個衣缽傳人才能將本門的機密留著傳承下去,這樣的敝掃自珍,使得歷史上出現過的神功秘籍,隨著門派的滅亡慢慢的消失在歷史裡,神功秘籍的消失也許得武功體系在明清時期變得越來越弱。

    3.習武需要大量的藥材與資源,前幾個朝代由於過度使用資源,導致了明清時期資源的匱乏,這讓明清時期的武學家得不到突破,這也是許多明清時期的武功變得越來越弱的原因。

    4.明清時期推行八股取士、文字獄等思想束縛,為了統一皇權,束縛了民眾的思想,民眾沒有了思想也就沒有了創造力,只會墨守成規依據前人留下來的經驗進行修行,這導致了這個時期的武功典籍沒有太大的進步,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時期的武功體系變得越來越弱的原因之一。

  • 14 # 多塔西卡

    在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狩獵,要與猛獸搏鬥,要追逐動物,具有強健的體魄和靈活多變得技巧,力大迅捷,透過學習動物的搏擊,形成人類的搏擊術,一直到現在還有流傳,如虎拳鷹拳蛇拳螳螂拳,特別是在徒手與猛獸格鬥時會使用氣來作為防禦和進攻的武器。氣是人類固有的隨身力場,透過修煉可激發,也可透過服食神奇食物來產生。此後,人類之間的爭鬥開始了,這些搏擊術和運氣法門被用到戰鬥中,發展得更加精巧有效,在武器不發達的年代,無論作為防身還是進攻都要依靠武功。當然,隨年代推移,人類不再需要與猛獸追逐格鬥,人與人之間的戰鬥更多使用器械,格鬥術越來用途越少,加之師傅教徒弟總要留一手,流傳下的武功就越來越少,氣的運用也逐漸失傳,神奇食物也越來越少,因此武功越來越差。即使有個別高手也是得到遠古典籍能夠學會部分,卻又怕別人學會而銷燬典籍,又藏私不好好教徒弟。到了現代社會,武術已經成為如體操一樣的健身操,不可能對抗現代化武器,即便有幾十年的功力,一顆子彈滿完。

  • 15 # 山東內增高大漢

    怎麼可能越來越不行,是因為金大俠自己就熟讀史書,他知道明清歷史離現在太近,江湖歷史人物可考,文化典籍並沒有遭到大範圍的焚燬,這樣也就不便於吹牛逼,所以武功只突出刀法劍法,這樣讓人感覺降龍十八掌似乎早已失傳了。

  • 16 # 亞特蘭荻斯

    宋代很遠可以胡寫,滿清太近,武功那麼高,這花花江山都丟了,實在說不過去,這些大俠就都回家給老婆倒洗腳水去吧。

  • 17 # 夜神叨叨

    說到這個問題我便想到當日我回答的,柯鎮惡與鳩摩智誰是裝b界的抗鼎。當時我說的很清楚了,但是真要完全的詮釋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從文明的進步來說的。

    首先我們可以大致的歸類一下金庸小說每本書時代的整體水準與一流門派的傳承。

    首先毋庸置疑武功最高時代是天龍系列,裡面武功高的人大把,最有比較價值的就是段正淳,段正淳內力深厚,能隨心使出一陽指,但在天龍里面也就第二梯隊的存在,打慕容復都打不過,慕容覆在天龍里勉強躋身一流高手,而到了射鵰時代一燈大師為了救老頑童兒子都不敢用一陽指卻妥妥的躋身五絕之一,是射鵰系列一流高手無疑。

    兩代五絕個人認為最厲害的應該是老頑童,至於為什麼後面再說 兩代五絕實力差距不大,而二代五絕之一的楊過的後人黃衫女在倚天系列武功絕對的天下第一,但是金庸旁白卻是黃衫女不如五絕,可見倚天系列整體水準遠不如射鵰了。

    倚天系列的時代是元末,之後的時代就是笑傲,因為劉正風買的官職與令狐沖假扮的軍爺是兩個明朝時代的官職,而且很多人認為,葵花寶典的作者是三寶太監,而也就是葵花寶典造就了武功末法時代的兩個巔峰,前朝太監與東方不敗,這這兩人武功絕對在金庸所有系列裡面能進前十,而除了東方不敗,笑傲系列的其他第一流高手就是任我行,令狐沖,方正這些人,而這些人裡面任我行在少林寺連敵方正與左冷禪,可見其武藝算是最頂級,而其吸星大法出自天龍的化功大法,也就是說最多與丁春秋持平,丁春秋在天龍系列是一流高手之列,高於慕容覆敗給虛竹,也就是說笑傲系列武藝已經超過了倚天系列,這裡原因後面也會說。

    之後的系列就是碧血,鹿鼎,書劍,雪山。。這幾個系列傳承清晰,武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神拳無敵夫婦,在碧血系列神拳無敵算是前五的高手,而華山老掌門其實並沒有學紫霞神功,也就是說,其武藝絕對不會高過辟邪劍譜之前的嶽不群,沒有辟邪的嶽不群在笑傲裡面也就勉強躋身一流高手,也就是說,碧血劍系列武功其實是落寞的最厲害的時代。

    到了鹿鼎記時代袁承煥已經去了海外神拳無敵歸辛樹除了與神龍教主沒交過手之外已經算是天下第一了,雙兒會點穴都已經勉強躋身一流高手了,而到了雪山書劍系列裡面會點穴的人都是一流高手了,而在天龍系列丐幫隨便出來個三袋弟子大概都會點穴。

    而我們可以看出武功在天龍時代的頂級高手都是醉心武學,沒有什麼道德約束的人,直到出現蕭峰跟虛竹兩個滿口仁義道德的高手,尤其虛竹之前的七十二洞,段譽一出來就寫了,同門競爭都是動不動就血流城河,而虛竹之後這些人就開始打嘴炮了。而且在天龍時代的高手大多不注重傳承,除了丐幫,少林,大理其他的高手就是有傳人都是馬虎了事,比方逍遙派這等武功無敵的門派二代弟子都只有蘇星河,丁春秋與一代弟子差距極大,有個虛竹內功都不是師傅教的。

    到了射鵰系列逍遙派已經完全沒有了,射鵰到天龍也就一個金朝的時間跨度,可見武功沒落之快,而射鵰系列的五絕除了老頑童,一燈其他人都熱衷於發展自己勢力,黃藥師被梅超風坑了之後還收了個小東邪,其武功到了二代五絕進步都不大。反而是老頑童,最早黃藥師都打不過後來卻連連自創武功,到了二代五絕妥妥的五絕之首,而老頑童身為傳真一代對門派毫無關心,一心醉心武學,後來英姑心結一解武功進步極快。

    到了倚天系列出了個高手張三丰,但依然醉心發展門派,武當二代基本沒幾個拿的出手的高手,整個倚天系列都在拾前人牙匯所以武功沒落極快。

    直到笑傲系列出了個自創武功的太監,到了笑傲後期光一部辟邪劍譜就造就一堆當時的一流高手。到了碧血系列之後就根本沒人自創武功了。

    可見武學一道大凡能自主創新的都是頂級一流高手,之後一代不如一代,就是蕭峰後期都在改進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

    而武功每傳一代都會弱上不少,所以越到後期越不行,而且後期武器越來越鋒利,還出現火器,後人自然覺得武功越來越沒用,學的人也就三心二意到了後期自然就沒落了。

  • 18 # 玄幻小子

    金庸小說十四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短篇的越女劍。武功最高的莫過於越女劍阿青,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也是金庸小說之中朝代背景最古老的小說。

    很多人說金庸的小說時間線越是靠近現代,小說中英雄的武功就越是差勁。關於這一點我是基本認同的,但是有一兩部是例外的。比如《俠客行》是明代背景下的小說,主角的武功是絕對高於《笑傲江湖》的。

    今天我就不說例外的,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越是靠近現代,武俠小說之中的武功就越差?

    真實歷史上越古老的朝代,俠客越多

    大家知道在古代是有很多俠客的,我說的是真正的歷史上面。但是受到一種思想就是俠以武犯禁的影響,所以像明清時期,這個時候俠客幾乎是沒有了。

    而作者也是為了尊重歷史事實,所以他的作品之中相對的俠客的武學越來越低。單體戰力被削弱了。就比如鹿鼎記、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等作品,這種清朝為背景下的小說主角的力量不高。

    單體作戰方式的改變

    特別是明清時代,火槍大炮的威力更加巨大,有這種利器的存在,相應的就不能把俠客的武功描述的太高。就比如能完全不畏懼火槍大炮的,那豈不是超人類了?否則就超越了武俠的範疇了。

    很多絕世武學的失傳

    絕世武學失傳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很多武功對於修煉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天資或者年齡等。另外一個就是很多高手藏著掖著不願意教人,或者是由於戰爭,改朝換代……最後由於各種原因失傳了。

    金庸小說武學能夠一脈相承的就只有射鵰三部曲等少數幾部,而別的作品一般都有新的武學。比如其他的武學太玄經、獨孤九劍等等在《鹿鼎記》《雪山飛狐》之中完全是見不到影子的。

  • 19 # 無鋒閣

    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為什麼會武功越來越差?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武俠世界的武力值強大往往會遭到統治階級的忌憚,並且伴隨著政權的每一次更迭,武俠人物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武林的圈子也會漸漸變小,甚至統治階層會在一定程度上操控武林人物,使其互相內耗。

    第二,武功的傳承度。武功總會隨著傳承時間而減少,逐漸缺失甚至失傳。另外,武林人物對於自身武功的傳承關注度不同,或者說一些人厭倦了武林爭鬥,不願讓自己的後人或弟子再去捲入紛爭,所以有的人甚至不收任何弟子,連自己的子女都無法學習相關的武學。

    第三,傳承缺少考量且門戶意識太重。不少人招收弟子的原則不同,數量和質量也沒有進行深刻的考量。有些武林人物可能在外行俠仗義,最後傳承的話只會傳授自己親近的人,而一些親近的人的智慧和悟性不夠,就漸漸將所學的武功拋之腦後,武學就慢慢失去傳承的意義。

    第四,封建統治思想重文輕武。文官吃香,武將則沒有相對的上升空間。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名利耀眼,可以想象當別人都飽讀詩書,考上舉人狀元,封妻廕子的時候,自己不過只是一介武夫,在江湖遊蕩,朝不保夕。其中的差距很明顯。

    第五,有句俗話叫窮文富武。也就是說,只有富家子弟才有可能接受武學的傳承並有空暇或財力支援學武,而窮人飢寒交迫,除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來勉勵自己,還能做什麼?

    黃口白牙,一家之言,所學有限,見識尚淺,不到之處,多多包涵。最後,解釋一下幾幅武俠圖片,我們總是一廂情願的將武俠人物完美化,其實武俠世界並不像我們堅信的那樣。

  • 20 # 三人隨筆

    這確實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存在的趨勢,越是靠近現代,武功就越差。其原因就在於我們對於不同時期的歷史,在認知程度上有所不同,因此,想象的空間就有所不同。

    武俠小說,和其他小說一樣,事件人物都由作者虛構而成,裡面的武功當然也是虛構的。但是,虛構並不是完全的天馬行空、不著邊際,不能太脫離現實。

    越是離我們久遠的年代,我們就越是不熟悉不瞭解,所以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小說,作者可以有較大的想象空間。有一些比較神奇誇張的武功,讀者也覺得有可能就是真實的。

    比如《天龍八部》裡面的六脈神劍、凌波微步,《射鵰英雄傳》裡的九陰真經,《笑傲江湖》中的葵花寶典等等,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並不覺得很誇張不合理。

    但是,離我們的時代越近,也就是越往後,武功就越不能太過超出我們的認知了,否則就會明顯地感覺到假。

    而金庸先生的小說,基本都有其歷史背景,在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中發揮想象,來虛構出部分人物。離我們越近的歷史我們越是熟悉,他也就不能將武功想象得太過誇張。

    武功衰落,一個普遍的解釋就是秘籍損毀、丟失、殘缺等等,或者是封閉不外傳導致後人所會的越來越少。那為什麼前人能創作出那些高深的武功,後人就不行了呢?難道後人普遍比前人笨麼?

    顯然不是,唯一的解釋就是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或者現實存在的武功與小說中的描寫有很大的差別(太極功夫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越往後來,離我們現實生活越近,就越不能有太過高深的武功出現。如果小說中寫道,我們身邊有人會“降龍十八掌”或者“打狗棍法”,那隻怕我們誰都不會相信。

    我們越是不瞭解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就越是神秘。從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到古代的奇人異事,到武俠中高深莫測的武功,都是對我們不瞭解的事物和時代的一種想象。

    金庸先生雖然是個以虛構為主的武俠小說家,但他也是力求將這種虛構與現實相結合,來增加其作品的可信度。

    所以,越往後武功越弱那就是必然的規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