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S震旦1
-
2 # 黃河水浪打浪593
J10C載彈哪有7t?包括油料副油箱外掛一起吧。全部載重要根據任何性質進行分配,油料多戰鬥半徑大但載彈量就得少,反之亦然。
-
3 # 航空視界
殲-10C戰鬥機是在殲-10B的基礎上透過改進航電裝置而來,殲-10B和殲-10C的最大的區別就是火控雷達,殲-10C是一款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目前殲-10C戰鬥機還在繼續生產中,而殲轟7A這款機型早就停止了建造。殲轟7A是一款要來取代強-5的專門攻擊機,從殲轟-7A的型號名稱也看得出這款戰鬥機的用途,就是在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條件下進行對地對海攻擊。
殲轟-7A是在殲轟-7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型號,這是一款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都裝備的戰鬥機型號,殲轟-7在研製之初就是一款對地對海攻擊機,所以可以攜帶多款空對面武器系統,除了各類空對地導彈和反艦導彈之外,還可以攜帶其餘的鐳射制導炸彈等武器,殲轟-7A配備的空空導彈是用來自衛用途。
殲轟-7A在氣動佈局上採用了上單翼單垂尾的傳統氣動佈局,裝備有兩臺渦扇發動機,殲轟-7使用的發動機是從英國進口的斯貝發動機,後來的殲轟-7A改用了國產秦嶺發動機。殲轟-7A注重的是對面攻擊,因此這款機型的機動能力不是很強,並不能做某些複雜的動作。
殲-10C和殲-10B都是在殲-10A的基礎上大幅度的改進而來,殲-10A是一款以空戰為主的多用途戰鬥機,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第四代戰鬥機,殲-10戰鬥機是採用了單發鴨翼氣動佈局,具備良好的機動能力,這個是和這款機型的戰術指標有很大的關係的,因為殲-10從一開始就要注重制空權的爭奪,僅僅從功能上看殲-10C和殲轟-7A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所以殲轟-7A的對地攻擊能力強於殲-10C就很容易理解了。文/AZ。
-
4 # 小柳聊聊兵
首先要說的是,這兩款戰機的功能定位完全不同,殲轟-7A是戰鬥轟炸機,它的主要功能定位就是對地進行轟炸,它機動性比殲-10C差很多,空中格鬥能力較弱,它的主要作戰物件是對地,對海作戰,尤其是針對大型水面艦艇的殺傷力 是驚人的,而殲-10C則是一款空中優勢戰鬥機,它是以奪取制空權為作戰目標的,所以,它的所載武器,都是圍繞空中格鬥而配備的;
雖然這兩款戰機的載彈量 差不多都在7噸左右,可是,殲-10戰鬥機的體量,要比殲轟7A小不少,他們所搭載武器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
殲-10C殲-10C戰鬥機,機長16.57米,翼展9.78米,推力122千牛頓,最大速度2.2馬赫,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約1100千米,最大航程約25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19277千克,載彈量7000千克,殲-10C戰鬥機 配備有空戰,和空地以及反艦武器,空戰武器包括PL-12中距空空導彈,PL-15中遠端空空導彈,PL-10格鬥空空導彈;空地武器包括KD-88中程空地導彈,鐳射制導炸彈,KH-31P反輻射導彈,反艦武器有1至2枚YJ-83反艦導彈;
殲轟-7A殲轟-7A機身長 22.325米,翼展12.705米,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最大升限15500米,機身高6.575米,最大起飛重量 28457千克,最大載彈量7500千克,作戰半徑1650千米,它配備一管23毫米雙管機炮 ,用於近距離格鬥使用,配備4至5枚YJ-83反艦導彈,2枚PL-10格鬥空空導彈,或2枚KD-88中程空地導彈;
很顯然,殲轟-7A是以對地攻擊為主,空中格鬥為輔,而殲-10或殲-10C恰恰相反,是以空中格鬥為主,對地攻擊為輔,所以,他們作戰的側重點不同,這就導致了,殲-10戰鬥機在設計之初,就更加註重戰鬥機的機動性,更加側重於奪取制空權,這就和殲轟-7A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殲轟-7A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定位成一款戰鬥轟炸機,所以,它就更加註重對地攻擊,只是肩負一定的對空格鬥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殲-10C對地打擊能力,要弱於殲轟-7的主要原因了。
-
5 # 錫城阿濤
因為殲十是主力空戰機型主要用來經行對敵空戰格鬥爭奪制空權的,殲轟七是對敵地面打擊為主的機型其配備的空空導彈為的是自保而不是進行空中格鬥。
-
6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所謂殲10C7噸的載彈量只是一個理論數字,殲10C掛點設定不合理限制了其彈藥攜帶能力。
殲10系列戰機是我國自行研製的一款單發輕型戰鬥機,目前已經發展了A、S、B、C等數個型號,殲10C是目前殲10系列中最先進的型號。
殲10C由殲10B發展而來,廣泛吸收了殲20的研製成果,使用了一臺先進的AESA雷達,航電效能和資訊化水平非常高,是一款相當先進的三代半戰機,綜合性能與美國F16V相當。
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殲10C系列正式推向國際市場,相關資料得以曝光。雖然在珠海航展上廠商提供的資料中並沒有載彈量的介紹,但是根據相關資訊,殲10C的載彈量在7噸左右,與F16、幻影2000相當。
殲10強悍的載荷能力來源於兩點:一是採用了鴨式佈局,整體升力效能優異,二是採用了一臺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殲10A使用的AL-31FN最大加力推力12.5噸,而殲10B/C使用的AL-31FN-M1更是達到了13.5噸。優異的氣動效能和澎湃的動力輸出造就了殲10系列強悍的機動效能和不俗的載荷能力。
但是,殲10C所謂的“7噸載彈量”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數字遊戲,而不是在實際運用中能達到的載彈量。所謂的7噸外掛能力,其實就是殲10最大起飛重量(約20噸)減去飛機空重(約9噸)再減去內油量(約3噸)以及飛行員體重、滑油等得出的一個理論值,7噸就是殲10C最大的外掛重量,這個理論上的外掛重量包括副油箱、導彈掛架等。
殲10系列的掛點設定也無法支撐起7噸的理論最大載彈量。殲10系列總共由11個掛點,其中每側翼下3個、機身中線1個、機身4個。殲10的11掛點貌似很多,但是卻有很多侷限性。機身4個掛點只能掛載250公斤級的小口徑對地炸彈和各型電子吊艙,而機身中線和翼下內側兩個掛點一般是用來掛載副油箱,而機翼最外側的掛點由於氣動問題只能掛載格鬥導彈,只有機翼中部2個掛點可以掛載500公斤以下的大型對地彈藥。也就是說,殲10系列在執行對地任務時,攜帶對地彈藥的重量不超過2噸,而且不能使用500公斤級以上的大型彈藥。當然,殲10機翼內側的兩個掛點理論上可以掛載1噸級的大型對地彈藥,但是筆者從來沒見過這種掛載方案。畢竟,殲10在誕生時,基本上不考慮對地打擊。
而F16的彈藥掛載能力就強的多,由於設定了翼尖掛架,使得F16的以下掛架達到8個。而且F16的梯形機翼使得掛點受到的氣動干擾較小,F16翼下內測的四個掛點都可以掛載1噸級的大型對地彈藥,而機背保型油箱的使用進一步提升了F16的掛載能力。
同樣是7噸的理論最大載彈量,但是飛豹就實打實的多。由於機體較大、內油較多,飛豹對副油箱的依賴較小,翼下8個掛點都可以用來掛載彈藥。而且飛豹採用展弦比較大的後掠翼,翼下空間充足,設定了8個掛點,而且內測的4個掛點都可以使用大型對地彈藥,實際掛載能力比殲10高到不知哪裡去了,畢竟是專業的對地打擊殲轟機,天生底子好。
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殲10對地打擊掛載能力不足不是問題,畢竟我們有殲16、蘇30等重型多用途戰機。蘇27系列是這個星球上載荷航程效能最好、掛載條件最優的戰術飛機,沒有之一。全機共有12個掛點,其中可以掛載重型彈藥的掛載點有6個(機翼內側2個、進氣道下方2個、機身中線2個),而且掛點設定合理、相互影響較小,掛點前向視野好,特別適合精確制導武器。有心的讀者可以統計一下,我國蘇27系列的裝備數量比殲10系列要多出不少,重型戰機就是香。
更不用提這個狠角色了。
-
7 # 魑魅涅磐
殲10C戰機作為我國現役最為先進的中型戰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從早期殲10A純制空戰機轉換為兼具對陸對海攻擊的多用途戰機,並且在整體效能上也開始趨於完善,並將在未來同更為先進的殲20等重型戰機共同捍衛祖國的藍天。而殲轟7A戰機作為我國在殲16裝備前自主研製的最為先進的多用途對陸對海攻擊戰機,是我國在早期的殲轟7戰機基礎上透過升級改進而來的一款具備世界先進水準的多用途殲擊轟炸機。雖然其和單發的殲10C戰機的最大載彈量都是7噸左右,但是具備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殲10C,在對陸對海攻擊能力上卻弱於更老的殲轟7A又是為何呢?
的確看到這個問題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更為先進且已經具備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殲10C戰機怎麼在對陸對海攻擊能力上差於看起來就不先進的殲轟7A呢?首先殲10C在對陸對海攻擊能力上差於殲轟7A是真的,至於為什麼差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殲10C和殲轟7A兩款國產戰機在功能定位上就不一樣
殲10C本身就脫胎於純制空的殲10A戰機,所以在從一開始就有鴨翼天生機動優勢的殲10A戰機後期再怎麼改進,不管是提升了空中機動飛行能力還是擴充套件了其對陸對海攻擊的多用途效能,但是其核心基層本身還是屬於制空機動的,所以就算是後期的殲10C再怎麼改進升級, 殲10戰機自身的鴨翼設計就定位了其在主職作戰定位上更擅長於空中格鬥, 而後期擴充套件升級的對陸對海攻擊能力更像是兼職一樣。
但是從一開始就被定位於專職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殲7戰機就不一樣了,該機從一開始是因為當時我國嚴重缺乏一款同時具備大航程/大載彈量於一身殲擊轟炸機,以對地對海攻擊為主,兼顧一定的對空自衛能力,所以殲7戰機的戰鬥力主要表現在能超低空掠地掠海突擊,對目標進行遠端精確打擊上,裝備服役以來長期作為我軍對敵陸地/海上目標的殺手鐧。
第二。定位上的不同使得設計不同
從對陸對海攻擊戰機的設計要求來說,這類戰機要同時具備更大的載彈量/更大的作戰航程和更大的彈程指數(彈程指數是載彈量和作戰半徑的乘積,主要用來衡量該戰機的遠端作戰效能)。比如以訓練大綱中設定的500千米為作戰範圍的話,這就要求擔任對陸對海攻擊的戰機在攜帶至少兩枚重型對陸對海攻擊導彈+兩枚自衛導導彈(算上導彈掛架重量不會低於3.5噸)的前提下,最大作戰半徑不低於1000千米。
但是對於殲10戰機而言,殲10A戰機的出現一開始主要是解決我軍缺乏自主研製先進三代戰機的問題,所以在當初已經確定引進國產殲11A重型戰機後,成飛就承擔起我國自主研製三代空優戰機的職責。再加之技術和定位等原因,殲10A戰機被定位於單發空優戰機,由於更加突出的空中機動要求下,就使得殲10A戰機的內部空間縮減的比較小,繼而導致該機的內部載油量只僅限於夠用狀態,同時外掛的載彈量由於純制空戰機的定位,並不需要掛載質量很大的重型導彈,所以該機的載彈量和外部掛架數量也是以制空戰機而設計的。後期的殲10C戰機雖然在效能上改進了不少,但是由於殲10A一開始定下的底層框架並沒有改變,所以在內部載油量上也就無法深層次的提升了,所以表面資料上看起來殲10C的最大載彈量同樣達到了7噸,但是該武器掛載配置卻是在不掛載任何副油箱/降低作戰半徑的前提下的結果。
那麼對於殲10C和殲轟7A戰機而言,如果單純的從最大作戰半徑和彈程指數上來對比的話,殲10C戰機雖然可以在掛載副油箱的情況下,作戰半徑超過1000千米,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其機身中軸線和兩側機翼下的重型掛架都被副油箱侵佔,也就無法掛載對陸對海攻擊的重型導彈了.
但是對於殲轟7A而言,由於其一開始就被定位於對陸對海攻擊,所以在不掛載外部副油箱的前提下,僅靠內部油箱其最大作戰半徑就達到了1000千米,那麼其機身和機翼上的五個重型掛架可以全部用於掛載對陸對海攻擊導彈,所以光是從彈程指數就可以看出殲10C為什麼在對陸對海攻擊能力上差於殲轟7A戰機了。
最後對陸對海這類攻擊任務相比單純的制空格鬥更為複雜,所以一般執行這類作戰任務的戰機都是雙座戰機,前座飛行員主要負責駕駛戰機,後座戰機飛行員則專職完成對陸對海攻擊任務。那麼對於殲轟7A戰機來說,其天生的雙座定位完全不是問題。但是對於殲10C戰機而言,其單座設計雖然在計算機的輔助下也可以完成對陸對海攻擊任務,但是相比更為專業的雙座戰機來說還是有差距的。而且就算在殲10C基礎上像殲10S一樣增加雙座設計,但是這會大幅度增加整機的飛行阻力和重量,繼而降低戰機自身的機動性和最大作戰半徑及最大載油量和最大載彈量。
所以總結一下來說,雖然從表面資料上看殲10C和殲轟7A戰機的最大載彈量都達到了7噸,但是殲10C戰機的7噸最大載彈量是在不掛載副油箱和犧牲最大作戰半徑下達到的。而殲7A的最大7噸載彈量,則是在保證其主要作為對陸對海攻擊戰機要求的不低於1000千米作戰半徑下的最大載彈量。這就好比一輛最大載重20噸的中型貨車極限狀態下雖然可以裝載30噸貨物,但是卻降低了速度和安全性。而一輛標載40噸的大型貨車卻可以裝載30噸貨物,在保證安全性和行駛速度的前提下輕鬆上路。所以殲10C戰機雖然後期經過改進升級,增加了對陸對海攻擊能力,但是核心依然是以制空為主,兼具對陸對海攻擊。
-
8 # gzluke
定位不同,J10C是輕型多用途戰鬥機,與F16是同類型。
殲轟7A是殲擊轟炸機,是用於低空轟炸。
JH7A的機翼設計就是為了增加低空突防的穩定性,而且裝甲也是考慮到地面炮火的襲擊。
-
9 # I瀟湘瘦石I
兩者定位不同。
J10C,制空為主,對地為輔;JH—7對地為主,僅攜帶兩枚近距格鬥彈用於自衛,不承擔對空作戰任務。
如果說J—10C帶彈量跟JH—7差不多,只能是其機體更輕,發動機功率更大,對空對地能力更強。
-
10 # 恰恰無心用
首先你的資料可能不準確,殲轟7A的最大載彈量肯定大於7噸。其次,比較戰機的最大載彈量並沒有太大意義,實戰中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載彈量和載油量都是經過周密計算合理安排的,並不是裝滿掛滿。另外,殲10C是制空為主兼有多用途,殲轟7A是對地對艦為主,二者使用的武器也有區別。
-
11 # 飝鱻羴
一個是殲擊機,一個是轟炸機,定位都不一樣,作戰任務也不一樣,就相當於專業不對口,所以殲10對地攻擊弱就很正常
-
12 # 頑石補天
強和弱是形容詞,既然是形容詞那麼就是相對的。也就是強相對於誰強;弱相對於誰弱。
殲10與殲轟7A本身就不是一個級別的飛機,它們兩個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它們相互比較就如同專科生與本科生比較,儘管在學習科目上有相同之處,但是術業有專攻。各有各的專長不說,學習方向也是不同的,沒有可比性。
殲轟七A二代機,主要側重於戰場支援對地對海打擊任務。儘管殲轟7B升級了航電雷達以及火控系統,但是其航程有限,留空時間短,也就制約了其攻擊能力。與殲10系列戰機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選手。而殲10C則是一款一定意義的三代半“空優”戰鬥機,儘管是一款空優戰鬥機,但是其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絲毫別差。與殲轟7A根本對它沒有可比性。與之相比較的應該是F16C/D、歐洲的幻影陣風、以色列的幼獅、俄羅斯米格29等等。和他們相比較可能就有高下了。具體的效能引數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一看便知高下了。
-
13 # 吐槽能
殲10C對地攻擊能力不弱,要遠遠強於殲轟7A……
殲轟7A是二代機,不是線傳飛控機,雷達也不行。低空飛行並不安全……以當前的戰場環境、假想敵裝備情況看,其實並不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最多隻能補槍使!等殲20、殲16、殲10C、蘇30MKK踹門,打個差不多了,再去補個槍……如果叫它去突防來頭一波,那就是個送人頭兒的!
殲10C應該是軟體還有待完善。完善後,掛上藍盾低空導航與瞄準吊倉,對地攻擊力和F16C/D差不多……
-
14 # 過盡飛鴻矣
無他,定位不同而已,殲十是以空優為主,兼具對地攻擊任務的多用途戰機,殲轟七則是以對地/對海攻擊為主,也擁有一定空戰能力的戰機,這兩款戰機都達到了當初的設計目標,基本都算是成功的戰機
-
15 # 大馬哈魚12
答,戰鬥機對地攻擊有空對地導彈,火箭彈,還有就是機槍。而轟炸功能的飛機有投彈裝置可以裝炸彈投送到目標,投放進行打擊目標。殲十不是轟炸機,並且飛機不是以對地攻擊為主要目標,所以裝彈的懸掛武器還包括空對空導彈武器系統。並且這部分佔比要大。
-
16 # 鷹鴿分析
殲-10系列戰機在設計之初就定位為多用途殲擊機,但在實際列裝部隊後,很多軍迷發現,人民海空軍裝備的殲-10系列戰機主要還是以制空作戰為主,對地打擊能力和國際上同類戰機F-16、幻影-2000相比,差距太大。刨根尋底除了機型本身設計因素之外,還和海空軍裝備體系建設發展有一定的關係。
先來看看技術因素,殲-10系列戰機騏達起飛重量為20噸左右,屬於典型的中型機範疇,相較此前型號的殲-10戰機,殲-10C換裝了國產太行改發動機,推力提升到13.5噸,推力的提升理論上一定程度能提升戰機的載荷水平,但遺憾的是,一般飛機的載荷是由燃油載荷和武器載荷兩大部分組成,前者主要保障飛機的航程,後者則跟載彈量息息相關,兩者不可兼得。
從網路訊息來看,殲-10C的最大載彈量達到了7噸,但是這一資料的真實性有待考量。殲-10C共有11個外掛點,其中重掛載點有四個,但由於設計原因,殲-10C很難掛載重量超過1噸的重型空對面武器,尤其體現在機身下方的四個外掛點上,通常只進行小級別精確制導彈藥或者各類吊艙掛載,至少目前尚未看到有掛載重型空對面武器的圖片或者影像資料。
殲轟-7A則不同,其從設計之初的定位就是殲擊轟炸機,在設計之初充分考量戰機的低空飛行效能,因而使得殲轟-7雖具備一定的制空能力,但這種能力只能稱為是自衛能力。該型機主要用途還是以對海、對地突擊為主。殲轟-7A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8噸,在噸位上要略大於殲-10系列戰機,因而在保證較大的航程同時兼顧了載彈量,因而殲轟-7A的載彈量至少在7噸以上,也有資料顯示是8噸。
由此可見,殲-10C流傳的所謂7噸的掛載能力,這一資料很可能是一組數字遊戲,實際很可能並達不到7噸的掛載水平。同時殲-10C目前還是以中近距制空作戰為主,優先考量的是戰機的作戰半徑,出口型殲-10CE型作戰半徑達到1200公里的指標就已經說明問題了。在載荷恆定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得到衍生的同時,武器載荷的重量必然下降,這帶來的直接影響必然是限制對地攻擊能力的發揮。
在三代改戰機大批次裝備的部隊的環境下,以殲-16為代表的重型多用途殲擊機進一步分割了殲-10系列戰機的對地攻擊能力。我們特殊的作戰環境更傾向於對海突擊方向,其憑藉大載重、大航程優勢,可以掛載更多、更重的空對面武器型號,主要擔負中遠距對面攻擊任務;殲-10系列戰機歸咎於中近距對面攻擊任務。
中近距對面打擊能力比較適合殲-10系列戰機,滿足殲-10 中型機航程短、載重量少的缺陷。殲-10C無需搭載載重量太重的武器系統,搭載250公斤、500公斤左右的精確制導彈藥即可,能夠遂行中近距火力支援任務,也大致能滿足當前海空軍作戰需求,在應用上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
因此,殲-10系列戰機雖從一開始就設定為多用途戰機,但由於海空軍當前面臨的裝備更新換代迫切需求,以及作戰體系建設上的需求,殲-10系列戰機迄今仍舊以制空作戰為主,對地攻擊作戰能力略顯不足。和專業的殲轟-7A型殲轟機相比,差距自然一目瞭然。
-
17 # 科技之重
殲10C最大載彈量和殲轟7的最大載彈量差不多,說殲10C的對地攻擊能力不如殲轟7,主要是殲10C的定位是多用途戰鬥機,比較注重於空戰。而殲轟7則是戰鬥轟炸機,側重對地對海攻擊。兩者的定位都不同,在設計時側重點也不同,以至於最終的作戰能力也不同。其實在不論作戰半徑時,殲10C的對地攻擊能力並不弱。如下圖所示。
要知道在戰鬥機的極限載彈量時,其航程可是大為縮水的,根本發揮不出什麼作用,一般來說,極限掛載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殲10C的載彈量殲10C的最大載彈量才在7噸左右,當然了這是極限掛載,也就是把機身上的掛架全部都掛上彈藥,不帶一個副油箱。但這時殲10C內油只有3.6噸,其作戰半徑在700千米左右,也就可以充當一下機場保衛者了。
殲10C的正常掛載也就是兩枚霹靂-15中遠距空空導彈和兩枚霹靂-10近距格鬥導彈,這樣的載彈量也不會超過一噸。但是最常見的還是這樣的掛載方案,殲10C的機翼內側掛載兩個1600升的副油箱以及機腹下邊掛載一個1000升的副油箱,機翼外側兩個掛點,分別掛上兩枚霹靂-15和兩枚霹靂-10。雖說這種情況下最大隻能掛載3.2噸的彈藥,但是也不會掛在這麼多的。殲10C滿掛的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因為這時航程和作戰半徑都大打折扣。所以說,殲10C的7噸載彈量對其航程,作戰半徑,機動性影響太大了,在戰時根本難以出現的。
殲轟7的載彈量而殲轟7A飛機的最大載彈量接近8噸,由於殲轟7的定位就是戰鬥轟炸機,一般來說,不會與敵方發生空戰,所以對其機動性要求不高。殲轟7在執行任務時完全可以滿掛彈藥,不依賴副油箱,也可以有1650千米的作戰半徑,這個資料與蘇30系列相比都不差,這主要是因為殲轟7的載油量高達6.5噸,這個資料幾乎是殲10C的兩倍。所以說,殲轟7的掛載能力是要比殲10C強的。雖說兩者的最大載彈量相近,但是殲10C作為一款制空型戰機,對機動性要求較高,所以不能掛載太多的彈藥。而殲轟7只需要在殲20,殲16,殲10C打掉敵方的防空系統後,扔扔炸彈即可。
要知道我國空軍當今還是比較缺乏制空型戰鬥機的,類似殲10C這樣的多用途戰鬥機來說,制空還是最主要的任務,對地對海攻擊的作用不是太大。就比如殲16,其定位也是多用途戰鬥機,但是其最常見的還是掛載了霹靂-15和霹靂-10。像鷹擊系列反艦導彈,KD系列攻陸導彈,鐳射制導炸彈還是很難見到的。而殲轟7就不同了,其空戰能力較弱,只能執行對地對海攻擊的任務了。所以說,不能拿殲10C和殲轟7的最大載彈量相近,就說殲10C的對地攻擊能力不如殲轟7。(圖片來自網路)
-
18 # 五嶽掩赤城
殲-10的主要問題在於掛點設計時不利於對地掛載
謝邀,對於先進高效能戰鬥機來說,本身掛載能力不會差。因為高效能戰鬥機為了追求更強的空戰機動效能,翼載荷較低,並且為了進行高速高過載機動需要,機身結構強度要求也高,所以高效能戰鬥機本身掛載能力就相當強。美國當初設計F-15的時候喊著要“沒有一公斤重量用於對地”,設計F-16的時候只是想弄個清掃簡單大批次生產的米格機,結果這兩個到最後掛載能力都強的一逼,整天在天上炸來炸去。
同樣,殲-10的理論最大掛載能力也不過是追求高機動效能的副產品,當初殲-10設計時就是以打敗F-16為標杆的,其機身結構強度完全是以F-16為標準,包括最大9G的過載強度,以及極限情況下可以承受15秒的12G的超限過載。而巨大的鴨翼三角翼翼面佈局,使得其翼載荷只有335公斤/平方米,比F-15的357公斤/平方米都還要小。這樣的設計指標擺在那裡,理論最大掛載能力能差嗎??
但是殲-10設計時,真的完全是空戰指標壓倒一切,那個年代我們太苦了,空軍壓力太大,80年底啊蘇聯百萬紅軍壓境,我國北方面對圖-22M逆火轟炸機可以說完全不設防。到90年代中美交惡後,人家數千架三代機堵門,那裡還有心情考慮對地攻擊?所以殲-10設計時候壓根沒有考慮對地攻擊方面,這就導致到現在殲-10掛點設計時的弊端成為限制其對地攻擊效能的最大障礙。
先是機翼設計方面,殲-10採用翼尖切尖的設計思路,這也是美國F-15的佈局方式。機翼切尖可以降低翼尖渦流強度,減少超音速飛行時候機翼的震顫,從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機翼的結構重量要求。但是這種設計方式也就導致無法使用翼尖掛架,而對於三角翼飛機來說,本身翼展要小,翼下掛點設定要吃虧不少,再損失掉翼尖掛點導致翼下掛載能力受限。
而殲-10翼下的三對掛架中,承載能力最強條件最好的內側掛架,又幾乎只能用來掛副油箱。因為這個殲-10機翼內翼段是採用向下彎曲的複雜旋鈕設計,內側掛架的三個受力點並不在同一平面上。殲-10是採用專門的一體式副油箱掛架來實現過載,如果用來掛載對地武器的話,只能啟用兩個受力點,掛載火箭巢或者250公斤炸彈這類的小型對地攻擊武器,無法實現重掛載。殲-10的副油箱,掛架為貼合機翼內段的弧線也採用曲面設計,後部用巨大的螺栓插入機翼進行固定
美國F-15掛點方面主要靠其“電冰箱”一樣強壯的機身去支撐,這方面殲-10又有個非常吃虧的地方,他是採用機腹進氣的設計思路,腹部是進氣道,結構強度上難以支撐過高的掛載,也只能掛載中型武器。殲-10腹部油箱要比機翼兩側小一號,進氣道掛載能力受限
所以殲-10在執行對地攻擊時,真正的重掛點只有機翼中段掛架,而且這個位置又要和中距離空對空導彈競爭。其餘掛點位置距離進氣道位置太近,發射時產生的煙霧容易吸入發動機,這對於單發戰鬥機來說是很危險的事情。殲-10執行“野鼬鼠任務”時,鷹擊-91反輻射導彈也是掛載機翼中段掛點上
這才是殲-10對地攻擊能力偏弱的最主要原因,而且這是戰機先天設計時導致的不足,後期改進時很難進行改善,儘管殲-10C對其進行很多改善,但也很難有徹底的改觀。對於殲-10來說,收益最大的還是掛滿三個副油箱,掩護殲-16、蘇-30等對地攻擊機型發動進攻,在徹底壓制敵方空中力量後,再掛點炸彈打點輔助就行了。
-
19 # 國平軍史
這是兩架研發時側重點就不一樣的機種,殲轟-7A,是在殲轟-7基礎上改進提高的戰鬥轟炸機,是國內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戰機,除了具備一定的空中自衛能力以外,著重強調的就是對地打擊能力,因此最大的特點主要執行戰術轟炸的任務,以及對水面艦艇的打擊,能攜帶4枚空艦導彈。殲-10C,是在殲-10基礎上改進提高而來,本身就是一架空優戰機,當年研發殲-10的目的就是對標同樣是單發的F-16,且在技戰術效能上能反超F-16,也即雙方過招時,殲-10必須得具備擊落F-16的能力。因此,殲-10特別強調的就是空中作戰能力,至於對地打擊對於殲-10原型機來說,只能玩簡單的無制導火箭彈,對地打擊精度等於聊勝於無。改進型殲-10C,才開始重視多功能的擴充套件,特別開始重視對地打擊能力,當代純制空型不具對地打擊能力都不好意思說是先進的戰鬥機了,因此,殲-10對地打擊這一塊必須過關,殲-10C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必然產物。因此,同樣的殲-10C和殲轟-7A在外掛7噸載荷的武器裝備時,對地打擊能力殲-10C就明顯弱於殲轟-7A也是必然的,畢竟殲轟-7A是一型專職對地打擊的戰鬥轟炸機,而殲-10C是制空型戰鬥機,只是改進型兼具了一定的對地打擊能力。殲轟-7A,是一款串列雙座雙發戰鬥轟炸機,採用更加先進航空電子系統和玻璃化座艙,系統能夠與飛控系統、導航吊艙交聯,實現火控/飛控一體化系統,從而有效增強了戰機作戰能力。特別強化了戰機機翼內側兩個過載掛點,軍內透露的訊息,其最大載彈量達到了9噸,主要武器是空地導彈以及精確制導炸彈,在加裝戰術吊艙的情況下,同時也具備反輻射的能力,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殲轟-7A,擁有不可輕視的戰鬥力,擁有國內戰機最多的過載外掛點,機翼有4個外掛點可以攜帶反艦導彈,理論上一個4機編隊的殲轟-7A,就能投擲16枚反艦導彈,攻擊能力不可小覷,比殲-10C、殲-11B等戰機都要強悍。而殲-10C有殲-10與生俱來的不足之處,那就是隻是一架單發戰鬥機,航程本身就非常有限,導致殲-10所有系列戰機升空執行戰巡任務,都外掛2大1小3只副箱無法與專職且是雙發重型殲轟-7A相媲美,是殲-10C戰機的先天不足使然。
-
20 # asiavikin雜談
因為使用者不強調殲10的對地能力,所以廠所自然也就不去費那個勁。
中國空軍對於戰鬥機兼職對地打擊一向不太感冒,一直都是有專職的對地攻擊飛機來承擔對地打擊使命的。比如軍改前的空5師、空28師等部隊,就是裝備強5,專司舔地業務的。強五的載彈量雖然不高,撐死也就2噸,但在設計上還是很細緻地準備出了12個掛點,機翼下不夠還可以往機身下掛,這就很有利於根據不同任務調整彈藥配載方案。殲轟7A也是如此,後掠翼的翼展較大,利於安置多個掛點。而其中的兩個硬掛點可以前後掛上12枚250公斤級炸彈,非常利於執行高密度的對地攻擊任務。
而殲10就不然,本身三角翼的翼展小,翼下的可用空間就比較侷促,又沒有特別仔細地規劃,明顯能看出是使用者根本就沒考慮殲10要多帶對地彈藥:總共就7個掛點,除了3個副油箱,作戰只要帶上中距彈和格鬥彈就成了。這確實是一種浪費,對於殲10這類三代戰鬥機而言在對地攻擊方面承擔一些任務並不需要在硬體上費很多事,火控系統裡多裝幾套對地攻擊演算法就是了,但當時的使用者就這麼決定的,可能覺得有專業對地攻擊機了,殲10上搞這些是多餘的。
回覆列表
指標和實際作戰效果是有區別的。
打個比方,A7海盜最大掛載是6.8噸,但在滿掛載情況下,最大飛行速度不到600km/h,最大升限不到4500米,必須在3.2km的加長跑道起飛,並且不能做大幅度機動。這時候,BF109晚期型號都大機率擊落這種情況的A7。
在殲轟七和殲十也一樣。殲轟七是專職轟炸任務,翼載大,低空低速操控性更好。殲十是空優機,翼載低,高空高速操控性更好。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