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復匯
-
2 # 銳博運動康復陳老師
肩部出現疼痛,大家十有八九會想起肩周炎。這個病因不明,疼痛不止,多發於中年女性,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可謂是肩痛界的扛把子選手。上了年紀的人不免擔心會被它纏上。
但你知道麼,除了別名“五十肩”的肩周炎,上了四十歲的人更應該小心一種“男女通吃”的疾病——肩峰下撞擊綜合徵。
肩峰下撞擊綜合徵
顧名思義,就是肩峰的下面發生了撞擊,之後出了問題。
肩峰下撞擊綜合證的損傷原因常分為三種:
原發性撞擊 、繼發性撞擊 、肩關節不穩
原發性撞擊和肩峰先天的結構有一定關係。
(肩峰的三種形態)
人體正常肩峰應該為圖中第二種的形狀。第一種形狀易導致肩關節不穩、習慣性脫位等問題;而第三種則是因骨骼畸形而導致的肩峰撞擊,需要透過手術解決。
肩關節不穩則是:一些學者認為盂肱關節不穩會導致肩峰下撞擊,他們認為,關節過度鬆弛會導致肱骨頭上移,與肩峰發生撞擊。尤其常見於從事肩部訓練的運動員,如游泳,棒壘球的投手等。
今天我們重點討論的是繼發性撞擊,因為其與年齡的關係最為密切。肩袖肌群(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組成的合力保證了在肩上舉過程中,肱骨頭圍繞固定的周旋轉且僅有微小的向上移位。
然而,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與三角肌相比,肩袖肌力的下降更為明顯。肩部外展時,肩袖對肱骨頭的壓抑力量下降,肱骨頭上移,肩峰下間隙變窄,肱骨頭反覆與肩峰前緣撞擊。
隨著不斷的撞擊,容易導致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肩袖損傷、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等一系列的問題。
作為恢復能力不佳的中老年患者,很容易從最開始的撞擊水腫,發展到此病的第二期,即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纖維變性期。肩峰下反覆撞擊讓滑囊纖維化,囊壁增厚,肌腱反覆損傷引起了慢性肌腱炎,通常是纖維化與水腫並存。增厚的滑囊與肌腱佔據了肩峰下間隙,使其更加狹窄,增加了撞擊發生的機會和頻率,無疑是雪上加霜,惡性迴圈。
疼痛症狀發作也從最初的不舉重物,不外展不痛,變成夜間加重的持續疼痛,並可持續數天之久。
此時再不介入治療,肌腱就在反覆磨損下岌岌可危,隨時可能斷裂了!就算還沒斷,不光會出現明顯的觸痛,各個方向的運動都會出現限制和疼痛。日常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
針對於肩峰撞擊,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由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引起肩袖斷裂的好發年齡在54歲以後,造成部分肌腱斷裂的平均年齡在52歲,造成完全性斷裂者的平均年齡則在59歲。
如果在步入40歲就注意自己的肩關節情況,早發現早治療,能極大程度上保全自己肩關節活動能力。肩關節活動能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儘早治療也是為自己保留一個幸福而有質量的晚年。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年輕人出現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了。前後側肌肉不平衡,體態不正,圓肩駝背或者部分健身愛好者只練胸不練背,練完忽視拉伸,導致胸小肌緊張,都會有出現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風險。(胸小肌止於肩胛骨喙突,過於緊張會在肩部外展運動中限制肩胛骨的上回旋,導致肩肱節律出現異常,增大撞擊的機率)
下面就讓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如何自我診斷是否屬於肩峰撞擊症:
自我診斷:
有肩部過度活動的病史。
長期不正確的體態,導致圓肩駝背,肩膀向前勾。
手臂在進行外展動作時肩關節內彈響、摩擦音或疼痛。
肩峰前外緣出現壓痛。
肩關節夜間痛,痛側側臥位時疼痛加劇。
疼痛弧試驗,在手臂主動外展到60°—120°時有明顯疼痛,而被動活動時疼痛明顯減輕,甚至完全無痛。
果適當的進行肩袖肌肉的訓練,也能一定程度的預防此病的發生。下面給大家介紹兩個相關動作,有空的時候做一做,對遠離肩峰撞擊綜合徵很有好處哦!
彈力帶肩外旋
W飛鳥
俯臥於瑞士球上,雙臂外展前臂自然下垂,肘關節垂直;
雙側肩胛骨向內向下收緊,雙臂抬起並外旋至前臂水平上3-5cm,呈“W”字,保持2-3秒;
讓肩胛骨處於下回旋收緊狀態,使斜方肌上束放送,避免斜方肌上束用力;
緩慢勻速回到起始位置,完成目標次數。
胸小肌比較緊張的年輕人,除了上面的訓練動作可以在訓練加入胸小肌的牽拉。
牽拉胸小肌
手臂抬起135°拇指向外 維持30s
-
3 # 骨科王健醫生
在久坐或者是保持同一姿勢較長時間後,很多人會有活動肩膀來緩解肩膀不適的習慣。在活動肩膀的時候,有時候卻發現肩膀的骨頭存在有咔咔作響的情況,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實上,活動肩膀時骨頭咔咔響是關節彈響,骨骼關節發生的彈響情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型別。
之所以會出現生理性關節咔咔響的情況,與患者在平時所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含胸駝背等不良姿態就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因素,特別是對於白領和學生,以及司機等人群,更是一個十分常見的問題。由於這一類人群,長期伏案坐姿,時間依舊,難免就會產生有含胸的問題。
具體來講,含胸,指的就是患者肩胛骨的結構發生了改變,此時其所具有的主要表現為肩胛骨的前移上回旋。一旦機體發生了這種變化,此時其肩胛骨就會距離肋骨越來越近,使得間距進一步變窄,由於患者的肩胛骨緊緊貼著胸肋骨,就會使其肋骨喘不過來氣,進而壓迫到胸肋骨壁上的筋膜,最終導致其肋骨筋膜發生增厚的情況。此時,如果患者做出肩胛骨後縮的動作,難免會與肋骨間產生摩擦,最終導致粘連情況的發生。一般情況下,其發生粘連的面積越大,肩胛骨運動的時候所能夠產生的彈響就會越大。
病理性關節咔咔響可能是關節畸形導致的。如果胸肋骨存在有畸形的情況,也會導致彈響的發生。事實上,無論是天生或者後天的骨折,此時都可能會導致畸形,且患者畸形的骨骼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使得肩胛骨與肋骨間隙變小,最終產生肩胛骨的彈響情況。
上述就是可能引起肩關節運動時彈響情況發生的介紹,如果經常性出現關節咔咔響,此時一定要到醫院骨科仔細進行評估,儘快找出真正原因,千萬不要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情,而不加以自身的足夠重視,最終反而引發各種骨骼問題。
-
4 # 兒童骨科姚京輝醫生
肩膀出現不明原因的聲響,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誘發原因來綜合分析。比如常見的肱二頭肌,長頭沿滑動,引起彈響,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肩峰撞擊徵等。
如果小兒出現此類彈響,則首先要考慮肩部的外傷、肩部的先天性發育異常、肩關節脫位。需要透過x光和體格檢查來綜合判斷病情。
與醫生交朋友,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青中年出現此類情況要考慮肩峰撞擊徵,外傷性的肩袖損傷、肩部的滑囊炎以及腱膜粘連。此類情況就要結合患者的誘發因素,平時的工作習慣以及出現疼痛的活動方向,完善x光ct或者核磁共振,方能準確判斷。尤其是有一種特殊情況叫做習慣性肩關節脫位,此類情況多為外傷後,患者出現多次脫位,肩袖處於破損無法修復狀態,此類情況宜儘早手術,避免在反覆多次脫出時將肱骨頭和臼杯的軟骨損傷。
對於老年人來說,肩周炎也偶爾會誘發異常彈響,但是出現的機率並不大。
如果出現異常彈響,並且關節出現異常活動的時候最好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沒有問題則皆大歡喜,如果有相應損傷,則儘早治療,避免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
-
5 # 啟邁斯健身
分辨這些關節聲響的好壞,有助於我們擁有一個科學安全的鍛鍊過程和良好的心態環境。
分辨身體發出的響聲
首先我們需要分辨鍛鍊當中發出的聲響到底是生理性響聲還是病理性響聲?
1.生理性響聲只在關節運動時出現
2.生理性響聲發生時,沒有特別疼痛的不適感
所以滿足以上兩個條件,那就是生理性響聲,一般不會影響鍛鍊和正常生活。如果對自己的響聲無法判斷,或者不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建議還是去醫院做個檢查,根據醫生的建議再做定奪。
生理性響聲的原理
那麼關節的生理性聲響是怎麼來的呢?一般有三種情況都會發出生理性響聲。
壓手指型響聲
由於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密閉的關節被活動拉開,裡面的氣體爆裂,所以會發出清脆、單一的聲響。
筋骨接觸響聲
所謂的習武之人,動動筋骨發出來的聲響就是類似這樣的啦!我們在運動過程中肌腱和筋膜等組織滑過骨頭凸起的地方,就會發出類似吉他撥絃的聲音。
關節互相摩擦響聲
關節和關節互相摩擦,這是粗糙的骨質發出來的響聲,是因為平時不鍛鍊的小夥伴膝關節有一種起潤滑作用的“滑囊液”分泌不足,就好像汽車沒上夠潤滑油,吱吱呀呀的再正常不過了,如果有這種膝關節的響聲,建議短時間停止跑步,改為快速步行和游泳之類對膝關節損傷較小的運動,一段陣子運動下來,身體發現自己的“滑囊液”不太夠,就會增加分泌這種關節潤滑劑,到時候再跑再跳都沒有問題。
其實我們身體總是會有一些小小的狀況,讓人感覺怪怪的有點擔心,實際上這些狀況卻沒有什麼危害,搞清楚這些,困惑就沒那麼多了,也可以繼續放心的健身啦!~
-
6 # 鴻門
活動時骨頭出現聲響,多是由於身體內缺少鈣物質,從而引起的關節面摩擦,由於潤滑液產生的少,從而引起骨頭的彈響聲出現。骨頭出現彈響聲,只要身體不伴隨出現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症狀,一般都不用過於擔心,只需在生活中多進行鈣物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即可來緩解骨頭聲響的現象發生。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有利於補充維生素,多吃瘦肉、雞蛋、蝦皮、牛奶有利於補充鈣物質,多曬太陽有利於鈣的吸收。
回覆列表
是不是無意間常常會聽到肩胛骨一陣脆響,咔咔咔,聽起來很嚇人,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產生的。難免會條件反射一樣的去聽聽到底哪個部位在響,這就不知不覺的養成了縮肩的習慣。
有的時候聽到這種聲音會不會懷疑你自己的肩膀飛出肌肉外,就像是電影裡演的變異人一樣,不一會肩膀就會變成翅膀飛出體外了。
不難發現這些現象都與平時不良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進而產生了一系列的“怪現象”。
1. 含胸駝背這個現象可是白領和學生以及司機的常見問題。為啥呢,因為他們長期伏案坐姿,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含胸問題。
含胸,就是指的肩胛骨結構改變,主要表現為肩胛骨前移上回旋。一旦發生了這種變化,肩胛骨就會距離肋骨越來越近,間距變窄,肩胛骨緊緊貼著胸肋骨,使得肋骨喘不過來氣,壓迫胸肋骨壁上的筋膜,導致肋骨筋膜增厚。
這時,如果做肩胛骨後縮動作,就會與肋骨間產生摩擦,導致粘連,並且粘連的面積越大,肩胛骨運動的時候發出的彈響越大。
2. 胸肋骨畸形天生或者後天骨折都可能導致,畸形骨骼隨著時間越來越往外長,導致肩胛骨與肋骨間隙變小,原理同1,產生肩胛骨彈響。
3. 前鋸肌過緊 菱形肌過鬆
肩胛骨內側緣下是前鋸肌,菱形肌過鬆會導致前鋸肌變緊張。拉伸肩胛骨貼在肋骨附近,久而久之類似1一樣的原理,肩胛骨與肋骨摩擦,出現彈響。
如果你的身體已經出現了這些現象,一定要仔細評估,找出真正原因,肋骨肩胛骨彈響就是訊號,如果不加以重視會引發各種骨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