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羯人作為一個部族,進入中國史書視野的時間很晚,主要是羯人皇帝“石勒”建立後趙之後,史家開始追根溯源,指出羯人應該屬於南匈奴19種的“羌渠”種的小部。 簡單說一下羯族在歷史上的時間、聚居區域、相貌特徵、發祥根源等等問題
8
回覆列表
  • 1 # 七彩飛揚

    羯族在我國古代歷史腥風血雨地出現,是地地道道的“戰鬥民族”,猶如天邊閃過的流星,一閃而過,雖然短暫,卻是震撼著古代中國歷史。

    羯族的起源

    關於羯族的起源,陳寅恪先生主張羯族人是

    西域的月氏人(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第30頁。)

    唐長孺主張,

    王仲犖認為

    羯人是石國(粟特族之一)人,白種人、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個部落。又根據《魏書》有者舌國,《隋書》有石國,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干。藉此推斷,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國人,移居中原後,遂以石為姓,其祖併為部落小帥。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冊,第241頁。

    譚其驤認為:

    羯人是中亞地區的人,是中亞康居人統治下的索格底亞那人。譚其驤:《羯考》,《東南日報》副刊,1947年。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學者童超經過多方面考證,

    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農業居民--索格底亞那人,而是康居(羌渠)遊牧人。

    兩漢時期,康羈屬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隨匈奴東來,轉戰於蒙古草原,其後又隨之南遷,逐漸內徙於上黨武鄉一帶。因為他們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稱:"匈奴別部,羌渠之胄。"這個論證與文獻記載更為切近,較為可信。童超:《關於五胡內遷的幾個考證》,見《山西大學學報》1978年4期。

    可以看到,羯族起源有匈奴人說、月氏人說、西域胡人說、索格底亞那人說(屬於今天中亞的烏茲別克)、康居人說、昭武九姓說(泛指唐代西域康、石、安、史、曹、米、何、火尋、戊地等九個國家)這六種。綜合學者的觀點,可以看到羯族很多來源於西域胡人,也就是西域的少數民族,與匈奴都有密切的關係。

    羯族的特徵

    羯族來源於西域的少數民族,也就是說不是一個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的族群,是一個“共同利益”為目標形成的利益集團。羯族人的相貌是歐羅巴人,也就是白種人,高鼻深目,黑髮黑眼,與今天新疆維吾爾族人或者中東的阿拉伯人也有相似之處。信仰奉祆(音先)教(拜火教)。這個宗教在唐代是非常流行的,《倚天屠龍記》裡明教與這個拜火教就有密切地關係,這個宗教就來源於波斯。

    東漢末年入關塞的羯人依然保留著遊牧部落的組織形式,部落有大小酋長。羯人主要從事都是農業,由於生活貧困,有的為邊塞的漢族地主當傭工,有的外出做商販。由於信仰拜火教,羯人在死之後,都實行火葬。

    羯族作為少數民族,一直就把農業放在高度的位置上。這也說明在東漢時期,羯族人伴隨著匈奴的內遷進入關內,受著中原農業文明的影響。雖然漢晉時候,羯族人還有一定的遊牧經濟,農業佔據比重卻是越來越大。

    留存在史書中羯族人說的話語,應該是今天的土耳其語、哈薩克語等突厥語的發音,可以推測羯族的語言是阿爾泰語系的一個分支,與突厥語族有著密切和深厚的淵源關係。

    殘暴、血腥和吃人的民族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羯族一直以殘酷為名,是血腥和吃人的民族。一共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有三次粉墨登場

    五胡十六國時期

    在歷史資料中,羯族第一次粉墨登場,就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永嘉之亂”。當時西晉的“永嘉之亂”,匈奴酋長劉淵,派兵攻破西晉的首都洛陽,把司馬家皇族、大臣、士兵等三萬多人都給殺死。在西晉禍亂之中,當時“匈奴別部”在小酋長羯族人石勒帶領下,在今天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徵戰,可謂在中原大地顯赫一時。當時,石勒領導的羯族人可以用殘忍暴虐和兇猛彪悍來形容。大部分時候,羯族人在東征西討過程中,只帶著一小部分軍糧,大部分靠劫掠百姓,百姓憤怒叫他們為“胡蝗”!

    勒亦競取百姓禾,時人謂之“胡蝗”。

    (石勒)聞廣平諸縣秋稼大成,可分遣諸將收掠野谷。——《晉書》

    公元319年,石勒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為了與匈奴的前趙政權相區分,就成為後趙政權,是五代十六國政權之一。他作為後趙第一任皇帝,出生在山西上黨武鄉人。少年時候,隨著鄉親們在洛陽一地做買賣,一度也逃亡在雁門一帶。在武安幫人耕種土地時候,被亂軍抓取,賣給山東茌平一個叫師歡的財主做奴隸。後來,師歡見他人器宇不凡、容貌奇特,就解除了他奴隸的身份。石勒一直志向遠大,精通武藝,善於騎馬射箭,膽識過人,擅長相馬,與當時管馬的汲桑交了了好朋友。

    在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石勒與好友汲桑率羯族人投靠成都王司馬穎一個叫公師藩的部下,並改自己名字為“石”,這樣就登上了政治舞臺。當石勒登上皇位,改元建平,以大臣張賓的言論,定都在襄國(今天河北省邢臺市)。這一種從奴隸轉變到皇帝的過程,是一個質的過程,也驗證陳勝那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的傳奇人生,也讓人們記住了“羯族”的名字

    由於石勒出身貧困,不懂漢字,也沒上過學,卻是非常重視人才。在登基之後,大力開展改革。如在城四門建立了宣教、宣文、崇訓、崇儒等十幾個學校,也親自去太學去監考,對優秀者給予獎勵。石勒也參照魏晉王朝的法律法規,建立學校和各種政治制度,提倡儒家經學,勸科農桑、閱實戶口,對安定社會也有一定作用。

    當國家強盛了,自己也做了皇帝,石勒很激動,也把山西老家的羯族百姓都全部遷移在襄國。當時朝臣官員包括三百戶貴族都遷移住在崇仁里路,這一條衚衕也叫做崇裡街,至今還古韻猶存著當年的抱鼓門墩和上馬石。

    在石勒當皇帝的十四年,雖然經歷了改革,久經戰亂的社會秩序也獲得某種程度的穩定。但是,石勒統治都是殘暴為主。如在後趙國內實施的“胡漢分治”學說,一定要把“羯人”稱作為“國人”,羯族也在他的統治下得以發展壯大。

    石勒為人也非常兇殘,曾創過坑殺一萬人的記錄,可以看到是殺人入麻。有時候屠殺還會喜歡“屠村”,弄“萬人坑”。在征戰的途中,喜歡抓捕一些漢族的少年,美曰“雙腳羊”,晚上做淫樂玩物,白天殺了又做軍糧。在他們看來,人與羊都是一樣,都是食物。想想豬與狗都不食同類,羯族這一種人吃人的做法實在是觸目驚心,令人不寒而粟、脊背發涼。當時,中原大地都深陷在一片戰火之中,百姓都是朝夕不保,十室九孔,白骨累累,餓殍滿地,北方漢族基本到了快要滅絕的地步!

    當時殘留的漢人,為了避免被屠殺,也紛紛築高大的城堡自衛,與羯族人對抗。但是,這也不代表到處都是城堡,也隔著百里才有一個。根據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中記錄:

    “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可以看到,當時城堡數量是少的。

    當時在北方漢人約有400萬,在胡人入侵之後,大多數是跑到關中、遼東、東晉一帶。之後,石勒聽了謀士的意見之後,就改變統治策略,收降漢人當奴隸,不再弄一味大屠殺。

    在東晉祖逖將軍死之後,也沒人能組織北方各堡的堡主反抗胡人的統治。在公元320年前後,屈指可數的堡主大帥也投降了石趙,這樣石趙王朝王城牢牢統治了關中與中原一帶。

    在石勒死之後,兒子石弘繼承了皇位。隨之而來是,石勒的侄子石虎就把新繼承皇帝的石弘殺掉,也把叔叔石勒一切子女都殺掉。

    可以看到,這個侄子石虎為了皇位與權力,變為一個心理變態的殺人狂和禽獸。在石弘當上皇帝之後,也在全國實施野蠻和變態的統治策略。如他修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圍獵場,制定規則,當有人膽敢對野獸扔投石頭,就要把他處以死刑。石虎為了滿足自己的性慾,在全國強徵13-20歲的美女三萬人,填充自己的後宮。以供自己的淫樂。郡縣的官吏為了討好皇帝,也在境內蒐集美女,掠奪已婚婦女900人,逼得很多婦女為了名節自殺身亡。如

    “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自初發至鄴,諸殺其夫及奪而遣之縊死者三千餘人。”

    如果說石勒是魔鬼的話,石虎就是惡魔。石虎有三大愛好,殺戮、淫慾、享樂、為了修建輝煌的宮殿,一次性就徵用了四十多萬漢族男女。在長安-洛陽-再到鄴城的路上,很多人都是不堪其苦力,造成死者堆積如山,在徵用的路上吊人都是不計其數,城牆上也是盡掛滿漢人的頭顱。為了震懾漢人,又在城牆上掛滿漢人的頭顱,把屍骨做成乾屍的“屍觀”地模樣來恐嚇漢人。反抗的漢人將士都被集體大屠殺,屍體被棄在荒野中喂野獸。如此血腥的大屠殺和民族鎮壓,北方漢族百姓十人中有七八人死去,銳減了六七百萬,以至白骨成堆、赤地千里。石虎不僅留下許多大屠殺和人吃人的惡名,由於屍體之多,導致北方也出現了許多以吞噬死屍和活人生的大量虎狼,橫行在城鎮上。如此繁華的北方也變為了一個血淋淋的人間地獄!

    石虎這個人興趣愛好是吃人,心理是有一些扭曲與變態。他不僅吃戰敗的俘虜,也逼著大臣在宴會上吃,他的大兒子也是太子石邃也學得有模有樣,甚至比老爸石虎更勝一籌。石虎殺人都是在宴會之前殺的,石邃確實在宴會上詢問賓客,那個宮女好看,然後把這個宮女殺了來吃肉。甚至他還喜歡女尼姑的肉與牛羊肉一起煮來吃。太子的暴虐,老爸石虎聽起來也非常害怕,就把石邃廢掉令立太子,殺了他,把他的肉都賞賜給大臣。

    好在上天也有報應。在石虎死了之後,後趙內亂,石氏家族為了爭奪皇位互相內訌,互相殘殺,一直殺得天昏地暗,同歸於盡。被石虎收養的冉閔趁著內亂起兵造反,號召河北等漢人復仇,一時間被壓迫多年的漢族子弟就群體而應,屠殺羯族滅掉石家皇室,僅在鄴城就屠殺了20餘萬羯族人。之後,一部分羯族人也就向外遷徙,返回隴西或者河套等地的家鄉,有一部分也遷移在中亞一帶。鄴城(今河北臨漳)的石虎後宮的數萬佳麗,就這樣被冉閔的部隊分食與吃光。後趙政權就這樣在血腥統治中,迸散與瓦解了。

    北朝的北魏孝明帝時期

    當冉魏滅亡後,羯人在鮮卑的統治下一直以打仗為業,羯族在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粉墨登場,就是南北朝的北魏孝明帝時期。當時,一位羯族豪傑爾朱榮,在抵抗北方柔然民族過程中,武力鎮壓北魏的六鎮兵變,擊敗了南朝梁陳慶的北伐,一躍成為北魏實力最強大的軍閥。在北魏胡太后亂政的過程中,528年,爾朱榮發動了一場血腥的“河陰之變”的宮廷政變,斬殺了京都一切鮮卑、北魏皇族、漢族大貴族等幾千人,從而把北魏政局給控制住了。

    候景之亂

    羯族在中國歷史上第三次粉墨登場,就是公元547年在候景的率領下,跑到南朝的梁朝統治區躲避北朝西魏的打壓。當時,梁武帝蕭衍就接納了這一批人。隨後,由於侯靜羯族人戰鬥民族的本性,從來不想安分守己,就靠著八千人發動了叛亂,硬是把梁武帝蕭衍逼死,在江南地區大肆掠殺,造成屍骨遍地、赤地千里(僅屠殺建康城,就把全城四萬戶約二十萬人殺絕),歷史上也叫做侯景之亂。之後,侯靜建立了“漢國”

    原本繁榮和安定的江南地區,就這樣被侯景叛亂弄得人間地獄一番,差不多把有百年建都史的建康城給毀滅掉了。羯族人在這裡燒殺搶劫、橫行無忌。好在當時南梁的大將王僧辯,召集陳霸先率兵討伐。經過了四年時間,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一次叛亂平定。事後,羯族將領侯景也被暴屍於市。當時將領和百姓為了發洩對侯景的怒火,把他的肉都給分食,肢體分解吃掉。從此,羯族再也沒出現在中國歷史之中。

    羯族的消失

    在侯靜領導的羯族殘餘勢力被南朝大將陳霸先圍剿和追殺之後,也就淡出了歷史舞臺。羯族人還有一部分後裔,生活在今天俄羅斯境內的葉尼塞河流域,被稱作“Ket人”的族群。在2010年統計人口數量的時候,這個族群還有1219人。

    雖然羯族在中國歷史存在時間不是很長,在歷史上造成卻是惡劣地影響。它的野蠻、粗暴、殘忍給漢族文化帶來了沉重打擊,也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罪惡的一頁。

  • 2 # 夏雨風

    史書上說羯族人高鼻深目似是白人,可為什麼用羯色來形容?古時色目人即是白色人種,昆奴人即是黑色人種。華夏古時就有多民族、多人種,在強大的龍的傳人黃帝之後都被中華文明所同化。

    五胡亂華,一度羯族人石勒猖狂橫掃天下,北方漢人最慘時人口急劇下降,最後冉閔在外祖母的華夏文化薰陶下,釋出"殺胡令“,特別將羯族人趕淨殺絕。

    宇文氏西魏丶北魏的北朝和南朝都逐漸以正統中國自據,亂世二個多世紀後,直到隋文帝再次統一天下,隋唐如秦漢一般,中國才重新走上了安定和富強。

  • 3 # 民工周老兔

    這是個歷史問題,羯族我年輕時沒聽說個,這幾年在網上偶爾著看過,好象和突厥一樣,還吃人,還把漢人女子抓走,晚上姦淫,白天殺吃,最後把沒用完的女子(好象幾千人)扔到易河淹死了,反正殘忍至極。至於那個朝代我知道有個叫閔冉的人那個代,我就知道這些。

  • 4 # 風光藝境

    在中國歷史上,作為“五胡”之一的羯族,曾倏起倏落,在五胡十六國的歷史大舞臺上有過曇花一現的短暫登場。

    羯族又稱羯胡,南北朝時稱契胡,中國古代北方民族。

    羯胡族源有數說:一說為匈奴之苗裔或一支;此說恐不符史實,充其量只能說是匈奴別部或統治下的某種部落,同匈奴關係密切。

    二說源於中亞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因被匈奴作為戰士裹挾入塞,故稱為“羯”(羯含戰士、勇士之意),為北狄十九種羌渠和力羯的後裔。

    三說疑是氐羌與匈奴的混血種人。

    四說源於西域胡人之一的小月氏(原居於敦煌、祁連山間的大月氏被匈奴擊破,大多遠遁西域,其餘不能去者走保南山,與漢人雜居,號為小月氏),為小月氏一種,約於漢時為匈奴所裹挾而入塞。此說多被認同。

    魏晉之時,羯人主要散居於上黨郡武鄉(今山西榆社縣西北)、羯室及新興郡(今山西忻州市)一帶,與漢、匈奴等族雜居,有族眾數十萬。羯人隸屬於匈奴,稱“匈奴別部”。

    羯人入塞後,大都仍保留著部落組織,部有大小酋帥。入塞羯人,有的與漢人雜居,主要從事農業,貧窮者淪為漢族地主傭工,常被晉軍掠賣為奴。有的部落仍主要從事遊牧業或兼營農業。一般用漢姓,如石氏、張氏等,但常取本族名。

    羯人的體貌特點是深目、高鼻、多須;喪葬習俗為火葬,崇奉祆教(亦稱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中國北朝稱胡天或胡天神,為古波斯宗教),後也崇信佛教。

    在“五胡十六國”中,羯人建立的後趙政權佔一席之地。

    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為上黨郡武鄉羯人,初用羯族名字“㔨”(或稱匐㔨),舉兵後以“石”為姓,“勒”為名;祖父、父親皆為部落小帥。石勒曾被掠賣到山東為牧奴,後被主人放免,遂聯結友人以“十八騎”起兵反晉,活動於趙、魏之間,漸成一支稍具規模的武裝勢力。

    307年,石勒率部投歸漢王劉淵(匈奴族,304年建國稱王,國號漢,十六國中第一個“胡人”政權;308年十月稱帝;319年劉淵族子劉曜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深受器重,歷任輔國將軍、平晉王、平東大將軍,以襄國(今河北邢臺市西南)為基地,擴充套件勢力。

    319年冬石勒脫離前趙自立門戶,稱趙王(其政權史稱後趙),建都襄國。

    329年後趙滅前趙。翌年九月石勒稱帝,立次子石弘為皇太子。

    羯族後趙政權建立,作為後趙的基本力量~羯人便成了統治階級,號為“國人”,乃後趙一等國民。

    石勒在位期間,注重勸課農桑,使農業生產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糧食儲備較足,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石勒起兵初期,有“得公卿士大夫多殺之”的現象;後來為奪取並鞏固政權,方才注重籠絡漢族士人並重用之。而塗炭生靈、大批坑殺俘虜降卒的暴行,則多有發生。

    333年七月,石勒去世,太子石弘嗣位,中山王石虎(石勒侄,一說族弟)自稱丞相,專擅朝政。

    334年十一月,石虎廢殺石弘,篡位稱尊。次年,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

    石虎是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期間窮兵黷武,嗜殺成性,役繁賦重,刑罰苛暴,發民工四十多萬修建長安宮、洛陽宮,奪民間女子三萬充後宮,境內民怨沸騰,大多流亡逃散,“十室七空”。

    349年四月石虎死,太子石世繼位。其後數月間,後趙內訌,皇位更迭;大將軍石閔(漢人、石虎養孫)掌控了朝政大權。十二月,石閔囚禁趙帝石鑑,下令大殺羯胡,一時間二十餘萬羯胡喪生。

    350年閏正月,石閔殺石鑑及石虎二十八(一說三十八)孫,自立為帝,國號“大魏”,恢復本姓“冉”,建立冉魏政權。

    冉魏是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的唯一漢人政權,“中土英雄”冉閔挽救了中原漢人。

    351年四月,後趙的殘餘勢力(冉魏建立,石虎子石袛於襄國稱帝,延續石趙餘脈)被徹底消滅,羯族石趙王室滅絕。中原羯族遭到浩劫後人口劇減,銷聲匿跡,最後主要同化於漢族之中。

    南北朝時,被稱為“契胡”的羯人聚居於北秀容川(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以“爾朱”為姓氏。契胡部落酋長爾朱榮趁北魏大亂而崛起,躍為北魏大權臣。爾朱氏勢傾朝野、威風無兩,對元魏的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533年顯赫一時的爾朱氏覆滅後,契胡人亦隨之旗倒兵散。隋唐時,雖還有爾朱氏見於史載,但已是鳳毛麟角了。

    曾經縱橫中原、統治北方的羯族,隨著政權的垮臺或領軍人物的覆滅而失去政治地位,大多淪為被統治被奴役者,淹沒於茫茫人海中,最後大多融合於漢族了。

  • 5 # 常棣tandy
    一、關於羯之族源的幾種看法

    羯,又稱羯胡。常為晉人對雜胡的泛稱。南北朝時又稱為契胡。但從嚴格意義上說,應限於河北區域內即今山西、河北間的新徙諸胡。朱鳳《晉書》曾指出:“前後徙河北諸郡縣,居山間,謂之羯胡。”狹義之羯人,主要分佈在幷州上黨郡的武鄉(治今山西榆社縣西北社城)羯室及新興郡(治九原縣,今山西忻縣)一帶。後趙時,鄴城“胡羯”多達二十餘萬。這說明羯胡分佈地區既不限於羯室一地及其附近,也不包括關中秦地雜胡如屠各、盧水等。

    羯人入塞之前,隸屬於匈奴,為“匈奴別部”,《晉書·石勒載記》就提到石勒先人為“匈奴別部羌渠之胄”。《魏書·羯胡石勒傳》也說:“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但從羯人體形特點如高鼻、深目、多須等特點及實行火葬,崇奉襖教來看,顯然與匈奴不是同系一族。

    關於其族源有數說:一曰為匈奴苗裔或一支;二日為入塞北狄十九種中羌渠和力羯的後裔;三日羯人疑是氐羌與匈奴混血種,羌渠之胄,即是羌中渠帥之子孫;四曰西域胡佔主要成分,或謂即西域胡之一種,或謂與小月氏有淵源關係。

    有的學者進而認為這部分西域胡不是從西域遷來,而是居於敦煌、祁連山的大月氏,為匈奴老上單于所破,遠遁西域後,其餘不能去者保南山,與漢人雜居,號為小月氏。羯胡是小月氏一種,故稱為“匈奴別部之居山間者”。約於漢代為匈奴所裹脅,或被俘而入塞。

    二、羯與西域胡的淵源關係

    羯胡為匈奴苗裔之說,恐不符事實。充其量只能說是匈奴別部或統治下的某種部落,與匈奴關係密切。查稽史籍記載及綜合各家之說,羯胡很有可能與《晉書·北狄匈奴傳》中所提到羌渠、力羯有關,溯其族屬,和西域胡有淵源關係。這從下列四個方面可得到論證。

    第一,從族稱上看,羯,並非專指羯室之胡。

    有的學者認為“羯”含有“戰士”或“勇健者”之意。《新唐書·西域傳》曾提到石國“或曰拓支,日拓析,日赭時,……王姓石,治拓析城(中亞塔什干)”。又說安國“募勇健者為柘羯。柘羯,猶中國言戰士也”。

    “柘”字與石國的國名、城名有關,“羯”字則有戰士的含義,柘羯為“石國的戰士”之意,後擴而泛指西域月氏昭武九姓康、石、安、曹、米、何、火尋、戊地、史,所募勇健者,均可謂之“柘羯”。有的學者則認為石勒所居羯室之地,即是“赭時”之同音異譯,胡語為“石”,故石勒以石為氏。“羯族乃匈奴治下之月氏”。不論是何種解釋都與西域胡有關。

    不過,有的學者認為羯胡與山胡一樣,均為雜胡之泛稱,都是舊屬匈奴,並以匈奴名義內徙的,羯胡包含西域胡較多,但絕不能相等同。

    第二,《晉書·石勒載記》日石勒為“匈奴別部羌渠之胄”。

    羌渠,近人證明即“康居(康國)”之異譯。所謂“羌渠之胄”,即出自康國枝庶石國王室,被匈奴作為戰士裹脅入塞,故稱為“羯”。羯人中以羌渠為貴,居住在幷州上黨郡山間,魏晉時隸屬於匈奴左部,因而石勒和胡部大張智督等羌渠種人後跟隨匈奴左部帥劉淵反晉。而入塞北狄十九種中之“力羯”,有的學者認為可作多力善射的羯胡武士解《晉書·石季龍載記》提到“故東宮謫卒高力等萬餘人當戍涼州”。

    所以稱“高力”,則由於“皆多力善射,一當十餘人”,既是東宮武士,又是羯士(羯胡武士)。此種羯人地位,一般低於羌渠種,更多表現了武士遺風。主要隸屬於五部匈奴中的北部,魏晉時居於幷州新興郡,北魏時秀容、雁門、朔方等。北魏爾朱氏就是屬於力羯的一支。

    據《魏書·爾朱榮傳》載:“爾朱榮,字天寶,北秀容人也。其先祖居於爾朱川,因為氏焉。常領部落,世為酋帥。高祖羽健,登國初為領民酋長,率契胡武士千七百人從駕平晉陽,定中山,論功拜散騎常侍,以居秀容川,詔割方三百里封之,長為世業。”

    秀容川,相當今山西西北部雲中山、句注山迤西,桑乾河、汾河上游和黃河東岸一帶。分南北二部;北魏時爾朱氏世為北秀容酋長,所居梁郡城在今朔縣北,週三百里皆為其封地;南秀容有城在今嵐縣南,相傳為劉淵生地《爾朱榮傳》所謂“契胡(羯胡)武士”,與《晉書·石季龍載記下》所提到的“高力”或“羯士”同義,即“力羯”。爾朱榮不僅以羯胡武士起家,且本人就是力羯。故元顥與魏孝莊帝書斥責爾朱榮為*兇羯”。陳霸先稱隨從爾朱榮起兵侯景(朔方或雁門人)為“兇羯小胡”。

    第三,從貌狀、宗教信仰、喪葬習俗上看,羯胡與西域胡也有雷同之處。

    羯人的貌狀,《晉書·石季龍載記》曾提到:石虎子石宣在諸兄弟中“最胡狀,目深”。又說:“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據此,可知羯人狀貌為目深高鼻多須。按《史記·大宛傳》雲“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人皆深目多須顛。”《隋書·康國傳》又說:“其王本月氏人,舊居祁連山北,因被匈奴所破西遁,其人皆深目高鼻多鬚髯。”因而,羯人相貌與月氏等西域胡相似。多有白種人特點。

    羯人信奉的宗教主要是襖教(胡天),後也崇佛教。《晉書·石季龍載記下》雲“龍驤孫伏都、劉銖等結羯士三千伏於胡天,亦欲誅閔等。”可見,羯人信奉胡天。又據《晉書·石勒載記》載:“王浚為天子日,石勒出於戎裔。”

    同書《佛圖澄傳》也說:“石季龍下書曰:‘朕出自邊戎,佛是戎神,所應兼奉。”石虎曾詔曰“朕生自邊鄙,忝君諸夏,至於饗祀,應從本俗。其夷趙百姓樂事佛者,特聽之。”而據《隋書·禮儀志》雲:北齊“後主末年,祭非其鬼,至於躬自鼓舞,以事胡天……後周欲招徠西域,又有拜胡天制,皇帝親焉”。

    這說明北齊及北周為迎合或招徠西域胡,也有拜胡天習俗。《魏書·康國傳》更是明確地指出,康國王為月氏人,有“胡律,置於襖祠,將決罰,則取而斷之。……人皆深目、高鼻、多髯。……奉佛,為胡書。”這說明羯胡與西域胡康國月氏人一樣是襖教和佛教兼奉。而喪葬習俗也與西域胡相似。石勒曾下令雲“其燒葬令如本族。”而西域石國也是實行火葬,“以王父母燒餘之骨,金甍盛之,置於床上,巡繞而行”。可見羯人喪葬與石國相同。

    第四,從羯人姓氏考證,也含有不少西域胡成分。

    羯胡諸姓有石氏、張氏、爾朱氏、乙速孤氏等。有的學者將沮渠氏、彭氏等也歸為羯胡諸姓中,有的認為西域胡支氏、白氏、康氏等也與羯人有關。石氏在漢姓中並非稀姓,而在其他族中也不僅僅是羯人有石氏。石勒之原意,一說為“石國人之部帥”。因為據《隋書·西域傳》所載,月氏族之康國,其枝庶有石國,“其王姓石”。羯人部帥也以石為姓。石勒小名匐勒,“勒”可能是匐勒之省譯,意為“部酋”。石勒的原語,應作“羯室匐勒”,即“石國之部酋”之意。

    上黨張氏,出自羌渠部,也是羯人“張”也許為“羌渠”之諧聲,以部名為氏《晉書·石勒載記》提到:“胡部大張智督、馮莫突等擁眾數千,壁於上黨,勒往依之。”《後趙錄》也雲“張季,字文伯,羌渠部人。”一說羌渠乃康居之異譯,那麼張氏與石氏同族。

    在後趙政權中,張氏位於顯宦者不乏其人。石勒初起時十八騎中有張噎僕、張越。稱趙王后,如張離、張良為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內。至石虎時,張離、張良並位至尚書僕射。此外,有張群,張豺、張敬、張茂、張斯、張屈支、張夷、張舉、張春、張季、張賀度、張沉等都官居高位。

    北秀容爾朱氏,世居爾朱川,因以為氏,已如前述,契胡,即羯胡。北魏時有爾朱羽健、東朱榮、爾朱兆、爾朱天光、爾朱世隆、爾朱度律等,北魏後期顯赫一時。爾朱榮位至天柱大將軍、大丞相、太原王,恃權擅政,身居晉陽,遙控朝廷。北齊有爾朱文暢,梁有開封爾朱季伯,隋時有爾朱敞,唐有郎將爾朱煥等。唐時爾朱氏稱河南洛陽人,蓋其後裔自秀容徙居中原者。此姓在趙宋後改為朱氏。

    代郡乙速孤氏,原居乙速孤津,“乙速孤,代郡津名,源出馬邑郡南”,此族初居乙速孤津,因以為氏。《元和姓纂·五質》《通志氏族略》五,皆有乙速孤氏,其中提到乙速孤氏之世系雲:“乙速孤,代人,隨魏南徙河南。後魏儀同乙速孤明,生臺,梁郡太守;生貴,北齊和仁公,隋左庶子。貴生安晟,安晟生神慶,唐衛率左領將軍。……”又據《北史·乙速孤佛保傳》載:“乙速孤佛保,北秀容胡酋也。少驍武善射,孝武帝時為直閣將軍。從入關,封蒲子縣公,並賜弓矢。”北秀容為契胡聚居之地,乙速孤津與北秀容川相近,乙速孤氏,很可能本為羯胡。

    綜上所述,羯胡中佔有大量西域胡成分,但在長期的遷徙中也不排斥西域胡與匈奴、漢人及其他雜胡融合的可能性,故其族源是多元的。羯胡,可以說是西域胡與匈奴及其他雜胡混合而成。

    三、羯人的社會狀況

    羯人入塞後,大都仍保留著部落組織,部有大小酋帥。如石勒父祖皆為“部落小率”,上黨羯人張智督為“胡部大”。爾朱氏“常領部落,世為酋帥”,“其先契胡部落大人,代為酋帥”。

    入塞羯人,有的與漢人雜居,主要從事農業,乃至貧窮淪為漢族地主傭工,常被晉軍掠賣為奴,有的也經商。一般用漢姓,但常取本族名。如石勒祖名耶奕於,父周曷朱(又稱乞翼加)。石勒初名智(或稱匐勒),後汲桑命其以石為姓,勒為名。隨著漢化程度加深.後多取漢名,如爾朱榮、爾朱世隆等。有的部落仍主要從事遊牧業或兼營農業。

    如北秀容爾榮父爾朱新興,北魏太和中,“繼為酋長,家世豪擅,財貨豐贏。曾行馬群,見一白蛇,頭有兩角,遊於馬前。新興異之,謂日:‘爾若有神,令我畜牧蕃息。"自是之後,日覺滋盛,牛羊駝馬,色別為群,谷量而已。朝廷每有徵討,輒獻私馬,兼備資糧,助裨軍用。高祖嘉之,除右將軍、光祿大夫”。及遷洛陽後,“特聽冬朝京師,夏歸部落。每入朝王公朝貴競以珍玩遺之,新興亦報以名馬。轉散騎常侍、平北將軍,秀容第一領民酋長”新興每逢春秋二季,常與妻子“閱畜牧於川澤,射獵自娛”。

    這段記載雖含有神奇色彩,但也說明,爾朱氏初起秀容川,是以畜牧業為主,爾朱榮繼其父祖之業,有部眾八千家,馬萬匹。性好獵,不分寒暑,列圍而進,必須齊一,倘有虎豹逸圍者坐死,部屬甚苦之。榮雖駐居中原年久,仍保留其族遺風。如據《北史·爾朱榮傳》載:“榮雖威名大振,而舉止輕脫,正以馳射為伎藝,每入朝見,更無所為,唯戲上下馬。於西林園宴射,……每見天子射中,輒自起舞叫,……及酒酣耳熱,必自匡坐喝虜歌,為《樹梨普犁》之曲。見臨淮王(元)彧從容閒雅,愛尚風素,固令為敕勒舞。日幕罷歸,便與左右連手蹋地,唱《回波樂》。”而至於羯人宗教信仰、喪葬習俗已如前述,含有西域胡遺風。不過帝王世家喪葬也有所改變。

    如據《晉書·石勒載記》雲:“勒疾甚,遺令:‘三日而葬,內外百僚既葬除服,無禁婚娶、祭祀、飲酒、食肉,徵鎮牧守不得輒離所守以奔喪,斂以時服,載以常車,無藏金庫,無內器玩’”。“夜瘞山谷,莫知其所,備文物虛葬,號高平陵”。

    後趙末年,冉閔誅殺諸胡,羯族遭到浩劫,人口劇減。但南北朝隋唐時,爾朱氏及其他一些羯人仍活躍在山西、河北一帶,後大多融合於漢人。

    (正文完)

  • 6 # 薩沙

    羯族很有意思。他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其實很短暫,卻帶來了一連串大事。

    羯族的特點基本有4點:

    第一,羯族是白種人。

    羯族的其實和突厥一樣,是一個混種民族,但主體是歐羅巴人,也就是白人。

    羯族人的面板白皙,眼窩深陷,黑髮黑眼。

    羯族的祖先應該是中亞的月氏人。他們強大以後,一度進入蒙古高原,結果被這裡強大的匈奴人擊潰。

    一部分月氏人成為匈奴的奴隸,形成匈奴麾下的部落,這就是羯族。

    五胡亂華期間,匈奴人逐步衰敗,被曾經的奴隸羯族消滅,後者建立了後趙政權。

    第二,羯族特別殘暴。

    羯族身為匈奴人的奴隸,而匈奴人本身就是野蠻民族。

    羯族被匈奴人鎮壓奴隸,自然還不如匈奴人。

    羯族除少數軍糧可以自給自足以外,其餘一切生活必需品均靠搶劫。

    所以羯族將殺人放火,搶劫姦淫,視為生活的一部分。

    羯族建立政權以後,也特別殘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以皇帝石虎為例,根本不把殺人當回事:323年秋,石虎率軍四萬攻打西晉安東將軍曹嶷,青州郡縣紛紛投降。曹嶷自知難以抵擋,也開啟廣固(今山東益都)城門出降。石虎欲將曹嶷所部軍民3萬人盡數活埋。青州刺史劉徵抱怨說:“現今讓我在此地為官,百姓都被殺死,我還統治誰?”於是,石虎為他留下七百個活口,其餘活埋。

    除了殺人,強姦婦女也是家常便飯:石虎的淫邪超過歷代暴君,商紂王隋煬帝和他根本無法相比。他篡位後,大舉徵發20歲以下、13歲以上(不論婚否)的美貌女子3萬多人,充塞後宮以供自己淫樂。郡縣官吏為迎合上意,在轄境搜尋美女,搶奪已婚婦女9000多人,甚至逼得許多人自殺身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自初發至鄴,諸殺其夫及奪而遣之縊死者三千餘人。”石虎次子石宣及其他王公又私自挑選美女一萬人。一時間,全國美女集於鄴城。

    在這種惡魔通知下,後趙境內的北方漢人差點就滅絕:石虎發男女16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40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50萬人造甲,17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政權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乾屍的“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被集體屠殺,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屍體四處可見,導致北方竟然出現大量虎狼,橫行城鎮,以吞噬死屍和活人為生。

    第三,羯族是吃人的民族

    羯族最可怕的,還是吃人。

    在遊牧期間,遇到特殊情況沒有軍糧的絕境,羯族就屠殺奴隸,吃他們的肉以生存下去。

    羯族上下均保持吃人的傳統。

    著名的太子石邃,比他變態狂的老子石虎還要令人髮指。在自己府上閒著無聊的時候就帶著刀亂竄,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頭砍下來,擦乾淨血放到盤子裡面做成工藝品和部下觀賞。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惡魔竟然篤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擄掠的漢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將她們強姦,然後就把這個倒黴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來和牛羊肉混著煮,還把這種食品賞賜給部將吃,讓他們猜測是什麼原料做的。

    後羯族一旦被圍困或者嚴重缺乏軍糧,就屠殺奴隸(當然主要是漢人),吃人肉。

    為此,不但漢人,包括鮮卑等胡人也將羯族視為惡魔,成為眾矢之的。

    第四,如果不是冉閔大帝屠殺羯族,北方漢人可能會滅絕

    冉閔不管出於什麼目前屠殺羯族,客觀上保證了奄奄一息的北方漢人的生存。

    冉閔頒佈命令: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一天之內,殺了鄴城內數萬羯族。全國更是四起,把羯族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達二十餘萬,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當地的軍隊依照冉閔的命令殺了他們,當時外表長得高鼻多須的漢人有不少被誤殺。

    羯族畢竟是少數民族,被如此屠殺以後一絕不正,殘餘羯族人向隴西和河套逃亡。逃亡路上,又和其他少數民族互相仇殺,最終基本滅亡。

    即便如此,兇暴的羯族並沒有徹底離開中國歷史舞臺。

    一部羯族殘部投靠了鮮卑人,後來羯族領袖侯景又叛逃到了梁武帝麾下。結果,殘暴的侯景再次叛亂,故技重施,在富裕的江南大肆屠殺。區區4年時間,竟然將人口眾多。千里沃土的江南變的赤地千里,屍骨遍地(僅屠建康城就將全城4萬戶約20萬人殺絕)。江南五十年繁華盛世毀於一旦,史稱侯景之亂。但隨著侯景被殺,羯族人就徹底離開了中國。

    目前除了俄羅斯境內還有1000多羯族後裔以外,這個民族基本滅亡。

    其實,如此殘暴的民族,本來就該斬盡殺絕,他們的存在對世界是很大的威脅。

  • 7 # 靈石蘊

    如果沒有五胡亂華,羯族也會像歷史中無數民族那樣,掀不起一絲波瀾,悄然滅亡。

    我們不知道羯族到底如何而來,史學家也沒一個定論,畢竟那時候戰亂太頻繁,史書沒留有多少記載,而且用的是春秋筆法。只知道羯族特徵是高鼻多須深眼眶……在晉書中有句調侃,說羯族的深眼眶,可以聚尿,說這句話的是個郎中,被羯族殺了。349年,冉閔鄴城殺胡羯,史書記載,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

    在中國土地,羯族屬曇花一現,但因出了兩個厲害人物,統治中原四十餘年,從311年到352年。這兩人一個叫石勒,文盲一個,但愛好儒學,建立了胡羯後趙政權,一個叫石虎,石勒侄子,也是後趙繼任者,推崇佛學,煉成了佛家金身,死後屍體三年不腐,最後被鮮卑挖開陵墓,挫骨揚灰……

    如果因石勒愛好儒學石虎推崇佛學,就認為他們是好人,那就錯了。無論石虎還是石勒,都以殘暴著稱,石勒喜歡坑殺士卒降兵,劫掠百姓,石虎喜歡屠城……那時候和尚也不是什麼好人,有和尚還專門諫言說,晉人氣運增長,應該苦役壓制……這是和尚該做的事麼?

    所謂上行下效,頭目如此,族眾就更不用說了,以搶劫為能事。羯族以殘暴立國,武力強悍,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各族人民聯合滅族的一個種族,其種族自身都不喜歡羯族。比如,352年,後趙滅亡後,羯族一支漏網部落,改族名叫契胡爾朱氏,都把自身和羯族割裂了

    總的來說,羯族就是一個原始遊牧民族,相比於其他民族,獸性更多一些

  • 8 # 無痕53079

    冉閔 殺胡令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我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

    稽古天地初開,立華夏於中央,萬里神州,風華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華夏大地,舉德齊天。蠻地胡夷無不向往,食吾漢食,習吾漢字,從吾漢俗,此後胡夷方可定居,遠離茹毛飲血,不再獸人。然今,環顧胡夷者,無不以怨報德,搶吾漢地,殺吾漢民。中原秀麗河山,本為炎黃之聖地,華夏之樂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前晉八王亂起,華夏大傷,胡夷乘亂而作,擾亂中原,屠城掠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姦淫,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斷流。羯狗之暴,以漢為“羊”,殺之為糧。永嘉四年,圍獵漢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餘萬。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餘萬。太興元年,愍帝受辱,崩於匈奴。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擄掠屠戮為樂,強搶漢地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天地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於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於世。青天於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 9 # 趙凡丁201

    羯族(音jie"),又稱羯胡,為“五胡亂華”時期的五胡之一。據史書記載可以確認:

    1丶羯族是以白種人基因為主的混血人。(1)、體貌體徵為高鼻深目,黑髮黑鬚,非金髮色目。(2)、中國北方古代少數民族,為壯大本族族群,有大量劫掠他族婦女兒童的習俗。匈奴人是以黃種人基因為主的混血民族。羯人、後世突厥人是以白種人基因為主的混血民族。

    3丶兇殘嗜殺的民族性格。長期充當匈奴人的奴隸兵族群的你死我活、殘酷作戰的經歷,養成了羯人兇惡殘暴、嗜殺成習的族群性格。

    4丶歷史痕跡。“五胡亂華”期間,羯人擺脫了匈奴人的控制,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後趙政權。史籍上記載了羯人3個人物。(1)丶後趙政權開創者石勒。(2)、石勒的繼任者石虎,一個兇惡嗜血、荒淫無度的暴君。(3)、臭名昭著、殺人無數的惡魔侯景,後被梁朝誅殺。

    5丶羯人的去向。鑑於羯人嗜殺成性,劫掠成習,劣跡斑斑,引發眾怒。遭到漢族、鮮卑等諸民族協力圍剿,這一族群(羯族人數本就不多)在中國歷史上消亡。

  • 10 # 劉三解

    羯族,追根溯源,應該來自中亞。

    事實上,羯人進入中國史書視野的時間很晚,主要是羯人皇帝“石勒”建立後趙之後,史家開始追根溯源,指出羯人應該屬於南匈奴19種的“羌渠”種的小部。

    從時間上來說,至遲於東漢已經隨南匈奴遷徙至幷州,聚居區域應該是上黨郡武鄉縣的羯室(今山西省榆社縣)。

    從相貌特徵來說,羯人是比較突出的,即高鼻、深目、多須,應屬於高加索人種,這與其他的北方胡族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所以放人堆裡也很容易被抓出來。

    再上溯一下,作為“羌渠”的別部,羯人的祖源在哪兒?羌渠又是什麼人?

    前輩學者的意見不一,有說是羌人與匈奴混血的,有說是呼揭國的,有說是小月氏的,陳寅恪先生和蒲立本先生的意見相近,也是比較有語言學根據的解釋,認為羌渠即“康居”。

    “康居”是漢魏時期西域古國,疆域在今天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北部是遊牧區、南部是農耕的粟特人城邦,這個國家在匈奴帝國最強大的時期被匈奴征服,所以其被右賢王部帶回了蒙古草原,並隨著南北匈奴的分裂,南匈奴內附而進入了中原,定居於幷州。

    那麼,羯人又與康居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叫做“羯”?

    當然,“羯”這個字實際上遵循了歷史上對於北方強族的一個“翻譯傳統”,即用犬、羊之類的禽獸部首來貶損其為犬羊禽獸等同,但是“羯”的發音應該與其本族名稱符合。

    而這個發音,在漢代之後,一直到唐朝,一直存在,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記載颯秣建國(康國)多有“赭羯”,《新唐書》說安國有“柘羯”,這個赭羯就是僱傭的專職武士,其來源則多為北部的康居遊牧人;《通典》裡記錄東突厥滅亡時,可汗所屬的“柘羯”不來歸降唐朝,可見東突厥汗庭也有這個編制。

    所謂“赭羯”和“柘羯”實際上是同音異義,也其所指,就是康居遊牧人出身的“職業僱傭軍武士”,作為後人我們知道,康居人就多為高鼻深目多須的高加索人相貌,按照語言劃分,則屬於突厥語族。

    更有趣味的是,身具粟特人、突厥混血的安祿山,在他所擁有的私軍中,騎兵即名為“柘羯”,與另外一支嫡系部隊“曳落河”齊名,而“曳落河”這個詞兒到了遼朝,又被契丹人繼承下來,命名他們所擁有的步兵部隊,名“拽剌”軍。

    另外,根據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芮傳明的研究,“柘羯”和“曳落河”的突厥語語音恰恰可以對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禁衛軍右翼皇家騎兵和左翼近衛步兵,這個時候,已經是唐朝之後800年之後了,可見,“柘羯”、“曳落河”實質上是部分突厥語族的騎兵武士部隊、步兵武士部隊的傳統名義。

    當匈奴帶回的“柘羯”進入了中原,其後裔則省掉了“柘”字,省稱為“羯”,進而繁衍出一個新的部族,最終成為五胡之一。

    另外,必須指出的是,在史書記載來看,“羯人”並沒有被所謂的“冉閔殺胡”消滅乾淨,比如爾朱榮、侯景,都是鮮卑化的羯人,前者鎮壓了六鎮起義後覆滅了北魏,後者則在渡江後將江浙一帶化為焦土,間接摧毀了南梁。

    這兩個人,都是冉閔殺胡(冉閔死於352年)之後,而爾朱榮出生都要等到493年了,也就是說,又過了141年,侯景則生於503年,也就是151年後。

  • 11 # 談史說事

    羯人是來自中亞的一個白人種族,在中國歷史上製造了巨大的災難。

    中亞的綠洲地區長期居住著被廣泛稱為“粟特人”的民族,分為“石、安、史、曹、康”等九姓。在匈奴強大的時期,這些人曾經部分的被匈奴征服,進而跟隨匈奴人進入中原。到了唐朝時,由於阿拉伯帝國的東征,大量的粟特人進入中國。

    由於這個民族的白人長相,其辨識度非常高,在不同歷史時期,漢人稱他們為“羯人”、“胡人”、“九姓胡”或“羯胡”。

    羯胡在中國歷史上製造了三次大災難。

    第一是永嘉之亂。五胡亂華,雖然最初是由匈奴人發動的,但造成最大災害的卻是石勒帶領的羯胡,在河南苦縣寧平城(今河南鄲城)一戰中,石勒以騎兵圍著晉軍十餘萬士眾,用弓箭射殺,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踐如山,全被殲滅。西晉最後主力軍由此覆滅,五胡亂華變得不可遏止。此後,石勒建立了以吃人出名的禽獸政權後趙,禍亂中原數十年,最終大部分羯人被冉閔屠滅。

    第二是侯景之亂推翻南梁,造成了巨大的災難,東晉南朝幾百年的財富積累毀於一旦。

    第三個是人們所熟悉的安史之亂,這場突如其來的叛亂,不僅打斷了大唐盛世,而且遺禍後世,它導致中原大地北部邊防洞開,此後的幾百年間,中原政權再也未能重新控制北方長城一線,北方遊牧民族步步進逼,直到崖山落日,宋朝覆亡,華夏大地首次全面淪陷。

    少有人知安史之亂也是屬於粟特胡(羯胡)之亂。安祿山本非漢人,而是中亞移民粟特人後裔,其本族粟特胡人的支援,對於安祿山的叛亂,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安祿山之生父為粟特胡人,母系則為突厥人。唐朝前期,由於阿拉伯帝國向中亞地區的擴張,造成大量的粟特人遷入唐朝境內。唐朝將他們安置在邊境地區,其中安祿山所居住的東北范陽地區(今北京)便有著大量的粟特人聚居區。

    安祿山發動的叛亂得到了在唐粟特族群的巨大支援。安祿山的叛軍主要是內遷入唐朝境內的各族移民組成,有粟特人、突厥人、契丹人,奚人、高麗人、靺鞨人和室韋人等。其中,安祿山本族的粟特人在叛軍中處於核心地位,這些人擁有的財富和相對較高的文化素質,使得他們可以勝任叛軍的領導力量。

    在安祿山叛亂之前,實力強大的粟特胡商集團就為他造反提供了經濟支援。史載:“(安祿山)潛與諸道商胡興販,每歲輸異方珍寶,計百數萬。 每商胡至,則祿山胡服重床,燒香列珍寶,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羅拜於下,邀福於天,祿山盛陳牲牢,諸巫擊鼓歌舞,至暮而散,遂令諸胡於諸道潛市羅帛,及造緋紫袍、金銀魚袋、腰帶等百萬計,將為叛逆之資,已八九年矣。”

    胡人不僅為安祿山提供經濟支援,在其軍隊中也有重要地位,《舊唐書》和《新唐書》很多時候都用“羯胡”指代安史部隊,證明安祿山軍中胡人勢力之大。安祿山造反有近20萬大軍,其主力是契丹人、奚人,同羅人等,粟特胡人在人數上並非主力,但卻無疑是安祿山的嫡系,充任安祿山的近衛部隊。在安慶緒最終失敗時,其他各族軍隊都已經叛去,唯獨六千多胡人部隊仍然護衛於他。

    安祿山造反之後,唐朝其他地方的粟特胡人也蠢蠢欲動,試圖起兵響應。西北靈州地區的粟特胡曾經在開元九年造反,被平定,一度被放逐到河南、江淮地區,後被赦免放回。至德元年(756年),此地粟特胡人五十萬在叛軍將領阿史那從禮招誘下反叛,糾集甲兵五萬人,企圖勾結叛軍襲擊在靈州的唐肅宗。朔方節度使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葛邏支聯兵將之擊破,斬殺數萬人,確保了唐朝廷的安全。

    次年,在唐河西地區的行政中心武威郡,粟特九姓商胡又發動叛亂,聚眾達六萬人,殺死河西節度使周泌,後被唐軍力戰討平。

  • 12 # 趙燕雲

    羯(jié)族嚴格意義上說還不能稱其為一個真正的民族。羯人入塞之前隸屬於匈奴,作為匈奴族貴族的奴隸軍隊,號稱“匈奴別落”,算是當時匈奴族的一個分支(或部落)。魏晉時散居於上黨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縣),與漢人雜處,從事農牧業。羯人是白種人,其種族的根源眾說紛紜。

    但基本認同他們大約是漢朝時期被當時的匈奴人所俘而帶入中國。有認為源於小月氏。

    《魏書》卷九五《羯胡石勒傳》雲:“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

    歷史學家唐長孺教授指出,當時稱為別部,意為與匈奴本非一族。被稱之為羯,也並不完全是因為居於羯室,晉朝之雜胡皆可稱為羯。他認為羯人主要為西域胡。

    陳寅恪先生則認為羯人是月氏人。

    王仲犖教授則認為羯人是石國(粟特族之一)人,白種人、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個部落;又據《魏書》有者舌國,《隋書》有石國,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干。據此推斷,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華人,移居中原後,遂以石為姓,其祖併為部落小帥。

    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統治下的索格底亞那人。

    七十年代以來,曾任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的童超教授經過多方考證,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農業居民——索格底亞那人,而是康居(羌渠)遊牧人。兩漢時期,康羈屬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隨匈奴東來,轉戰於蒙古草原,其後又隨之南遷,逐漸內徙於上黨武鄉一帶。因為他們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稱“匈奴別部,羌渠之胄。”

    童超教授這個論證與文獻記載更為切近,較為可信。

    入塞後的羯人保留著部落組織,部有大、小酋帥。主要從事農業,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為漢族地主傭工,有的外出作商販。羯人原信仰“胡天”(祆教),後來多信佛教,死後實行火葬。

    多種史料證明羯人在東漢時期已開始隨匈奴內遷,漢晉時期羯人雖還保持有一定的遊牧經濟,但農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在羯族尚未建立正式的國家之前,所需軍糧除一部分自給以外,其它皆劫掠而來。羯族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不算太長。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鮮卑、羯、羌、氐)奴隸出身的羯人石勒於東晉元帝大興二年(公元319年)建立了十六國之一的趙國,史稱後趙。石勒不識漢字,但他重視人才和教育,設立學校,褒獎學業優秀者。

    但羯人比較殘暴,喜歡屠城。後趙後來的皇帝更是殘忍,還喜歡吃人。公元349年後趙為漢人冉閔所滅,羯人也主要被冉閔屠滅。冉魏滅亡後,剩餘羯人在鮮卑的治下以打仗為生。公元547年,羯人在侯景的帶領下跑到南方的梁朝躲避北朝的打擊,為梁武帝蕭衍所接納。但隨後侯景叛亂,在江南大肆掠殺,僅在建康就將全城4萬戶約20萬人殺絕,史稱侯景之亂。後來在南梁大將王僧辯,陳霸先等人討伐下才將此叛亂平息,侯景之亂後羯人在史書上基本消失。

    但也有學者認為侯景與北魏時期的爾朱榮這些所謂羯胡實際上與十六國時期的羯胡不是一類。另有學者認為,羯胡本屬雜胡,羯人的血統本來就很雜。當時的人把羯人認為是不開化族群,非常殘暴,因而史官把亂江南的侯景和搞過“河陰之變”屠殺的爾朱榮說成羯胡(實際上爾朱榮應該是山胡,侯景有可能是有鮮卑血脈的雜胡)。

    而北齊書與北史、粱書之前此二人並沒有被記載為羯人。

    據有關材料,在現今俄羅斯境內葉尼塞河流域尚有羯人後裔。2010年的俄羅斯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顯示羯人後裔有大約一千二百多人。

    還有一名石旭昊先生,據說是石勒第69代嫡長孫,寫有《石勒皇帝與羯胡人之謎》一書,指出羯胡人來自以色列是猶太人,有興趣的可搜尋讀下。

  • 13 # 指動濟南

    羯族在歷史上通常被稱為羯人、羯胡。如果不是五胡亂華,如果不是武悼天王冉閔……羯人不會被人所熟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胡”導致十六國的出現,使“中原陸沉”,漢民族被迫“衣冠南渡”,而“永嘉之亂”盡在羯胡。今天,就專門來講講羯人的事情。

    1、羯人起源何處

    關於羯人的來歷,《晉書》記載羯人“其先匈奴別部羌渠之胄”,認為羯人的來自匈奴一支,是羌渠的後人。這裡的羌渠是指羌渠單于,是歸漢南匈奴的單于。前5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被稱為“南匈奴”。

    對於這段記載,有研究者進一步認為羯人源於小月氏,曾附屬於匈奴。魏晉時散居於上黨郡(今山西上黨),他們與漢人雜居,務農為主,倍受漢族地主的奴役,被特稱為“羯胡”。

    這裡的小月支是相對於大月氏而言。是漢朝時南遷進入匈奴境內的月氏族人,歸屬匈奴所管。據載,小月氏人漸與匈奴融合,又被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匈奴中的少數民族。

    “羯胡”為什麼是特稱呢?按《說文》解釋,羯字本意是“特指騸過的公羊,比如羯羊;摩羯。”同時,“胡”字本身就是古人對四夷之地異族的賤稱。當然,也有學者研究說,羯人本是匈奴對該族人的稱呼,後被漢人音譯而來。

    2、羯人與後趙

    五胡亂華中,羯人首領石勒在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故土上建立趙國,史稱“後趙”。儘管只存在22年,但後趙以其“獨特故事”被歷史銘記。石勒建國後,59歲時患重病,被侄子石虎軟禁而亡。殘酷好殺的石虎自立為大趙王,盡數斬殺石勒的多名兒子。

    因經常對親兒子石邃斥責、杖笞,石邃惱怒並想殺父自立。石虎聽說後怒殺石邃和他妻子、兒女26人,把次子石宣立為太子。後來,他又讓三子石韜當官,與石宣輪流交替持政。這引起石宣的不滿,經過謀劃殺掉了弟弟,並想借葬禮之機殺掉石虎。

    因石虎沒參加葬禮得免,並發現了陰謀,就下令用鐵環穿透石宣頷骨鎖上,在數斗大的木槽裡倒上殘羹剩飯,讓石宣如豬狗般吃食。又在柴垛上立大木杆,令人拔掉石宣的頭髮,揪掉他的舌頭,用繩索穿透下巴,把他掛起來。砍斷手和腳,挖去眼睛,刮開肚子,最後把石宣燒死。

    石虎死後,他最小的兒子石世繼位。隨後被石虎的養孫石閔所殺,立石世的哥哥石遵為王。石遵又被哥哥石鑑所殺,自立為帝。不難看出,後趙的歷史就是皇帝上臺就殺同姓兄弟,或者兄弟殘殺,或者殺掉親兒子……似乎是“誰當皇帝都行,就不許一家人當”。

    3、羯人與冉閔

    冉閔是一個網紅級的歷史人物,他的走紅緣於著名的“殺胡令”。正史中對冉閔的記載非常簡單:石鑑被石閔(即冉閔,本是漢人,幼年被石虎收為養孫,改名石虎)立為趙王后,準備和弟弟石苞圖謀殺死石閔,謀劃失敗反被石閔所殺。

    石閔於是關閉城門,下令殺盡城內的胡人,漢人中有形貌與胡人相似者,比如長著大鼻子的人也被殺死。最終,石閔改回漢姓並自立為帝,把石氏後人全部誅滅。傳說中的《殺胡令》則出自《太平御覽》,原文如下:

    “鑑苞等煞胡人,胡人斬關逾城,不可勝數。閔知胡人不為己用,頒令下每人斬一胡,文官賜爵一級,武官立拜牙門。於時,一日之中,斬胡萬人,死至二十餘萬。”

    翻譯下:石苞等羯人,因為哥哥石鑑被殺,就斬殺守關士兵出城,數不清的胡人跟著鬧事。石閔明白羯胡不可能為自己效力,就頒佈命令:漢人只要斬殺一個羯胡人,文官升一級封官,武官可封為牙門將軍。當時,1天裡有上萬名羯人被殺,斬殺總數達20萬人。

    石閔本姓冉,殺胡後恢復漢姓,自稱大魏皇帝。3年後,冉閔率1萬人馬在今河北定州被14萬鮮卑軍包圍。漢軍戰至最後一人,冉閔被俘,死前怒呼:“夷狄禽獸,入主中原,禍亂中原,我中土英雄必將殺盡你們……”

    4、羯人最終去向哪裡

    強大的羯人因為冉閔的出現,數年內被斬殺殆盡。關於羯人的最終去向,有學者認為,在冉閔等人的打擊下,他們重新逃入了北部荒漠,經過民族融合後慢慢消失了。

    留在中原的羯人,也在後世的戰亂中全部死去。據傳,在著名的“侯景之亂”中,就有800名羯人成為侯景的“僱傭兵”。最終侯景兵敗,追隨他的羯人也被殺盡。

    李白有詩“羯胡事主終無賴”——羯胡人狡詐事主,終究是不可靠的……這也許說明古人對羯人的一種共識性評價。

    儘管羯族已消失了,但可能多數人不知道,目前有一種網紅級的民間手鼓,它的腰部纖細,聲調優美動聽,被稱為“羯鼓”。

    據說,它起源於羯族。這也許是羯族留給我們的唯一生活遺存。

  • 14 # 宛丘男子

    我是后羿我來回憶:羯族為五胡之一建立後趙政權、多須深目應屬黃白混合人種是匈奴的奴隸、有言沒有文字。戰爭擄虐殘殺有時沒軍糧靠吃人為食屬不開化民族。石勒建趙後其侄石虎殺光其一族奪位、石虎生性殘暴喜吃人、修建都城驅趕漢人三十萬遇大水人全亡。行軍時帶漢人女子萬餘日食夜霪,統治期間大肆殺人至中原一帶虎狼成群、渺無人煙。其死後屍不腐敗被北慕容垂鞭屍、其子為奪權互相殘殺。被漢人擊敗後遠走故國一路又互相殘殺回到大食十之無一、在中國己基本滅種。鮮有後代候景亂江南史稱候景之亂。

  • 15 # 王事情

    羯的本義是指騸過的公羊。《史記·貨殖列傳》中有“羯羠不均”之句,羠的本義是母野羊,這個詞是指民風彪悍和血統混雜。

    本義如此低賤,可想而知沒有人硬往頭上套。石勒雖然沒文化,但也知道這個字不大中聽,他下令後趙國內不準稱羯而稱“華人”。

    按說這個問題似乎解決了:羯,是漢人對以石勒為首的逆亂中原的雜胡的稱呼。

    可是歷史學家對這個民族的起源仍然有很多爭議。。

    據沈騫先生在《河西小月氏、盧水胡與羯胡關係探源》的整理,可知具體的爭議有這麼幾點:

    一、氐羌匈奴混血種說。呂思勉先生透過對其風俗、屠城坑卒而饒過氐羌;顧頡剛先生透過辨析“羯”與“羌”二字的源流,認為羊從羌,而且《晉書·石勒載記》曾說“羌渠之胄”,羌渠即羌中渠帥,胄即後裔;錢穆先生亦持此議。

    二、西域胡說。陳寅恪先生以《新唐書·西域傳》有“柘羯”之詞,柘羯及柘國的勇士,柘即石國。譚其驤先生以“羌渠”及“康居”,亦持是說。餘太生先生找到了羯族傳說及印歐神話的相同之處。

    三、包含西域胡成分的雜胡說。唐長孺先生據《晉書·北狄匈奴傳》,認為羌渠、力羯等都與其有關。姚薇元先生認為羯胡即混合了其它民族的小月氏。

    四、匈奴苗裔說。史籍有載,所謂“匈奴別部,羌渠之胄”。

    對於諸位先生的學術爭議,我們因為水平不到,最多看看就好。

    但也應該看到,這四種說法其實都有一個最簡單的共同點:羯族絕非中國大地上固有之民,而是遷移流徙過來的外來之族。

    陳勇先生在此基礎上寫過一篇論文,專門考證五胡十六國時期羯人的遷徙及組成,名為《後趙羯胡為流寓河北之幷州雜胡說》。

    石勒初以十八騎起家,這十八騎中便有四五個民族。後又取得匈奴張㔨督及烏丸張伏利度的數千班底。等到石勒兇威大盛時,他便使部下回其原藉所在地(幷州的上黨、武鄉、羯室一帶》招攬山前山後諸胡,其時諸胡懼其威名,爭相附之。

    前後徙河北諸郡縣,居山間之雜胡者,在石勒席捲趙、魏時,幾乎盡投入石勒麾下效命。

    又,在攻陷各地壘壁後,石勒也常簡選精卒補充隊伍。如石閔之父石瞻,便是河南內黃人,石勒破陳午時所得,命石虎收為養子。後來石閔盡滅石氏,又有誅胡之舉殺羯胡二十餘萬,打算登基稱帝,才改回本姓“冉”。

    其實所謂的羯胡,便是像這樣強行整合出來的一個新民族,一言以蔽之,就是石勒軍團中裹挾的所有人(除北方漢族謀士外),包括雜胡和漢人,都在“羯族”這一概念之下。

    這是一支由遷徙者、流亡者、乞活軍、盜賊、罪犯及失意文人組成的軍隊,後趙也即是由他們所建立的政權。

    但這樣的隊伍依然比歐洲大航海時代的所謂先驅,依然比後期的北美、澳洲等殖民者強出不少。異國、異鄉的土地便是他們的冒險樂園,殖民者為了炫耀武力,常常殺原土著之王而滅原土著之國,奉行殘酷的種族滅絕政策,如此時的北美大地,原生印地安人又安在哉?

    死於石勒之手的生靈,保守估計也得百萬量級。但是他稱帝后,華族地位雖卑微,畢竟還是構成了後趙立國的基石。直到石虎,雖以殘暴著稱於史,肆行殺戮,卻也沒敢執行種族滅絕。

    後趙末期,其國土內漢人已被殺到十不存一,但即使是這1/10不到的比例,得益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依舊比羯人多了幾個數量級。

    以是故,當冉閔一聲令下,才能將羯族幾近滅族。

    這1/10艱難存活下來的漢人,便是所謂冉天王所拯救者。

    ——————完——————

  • 16 # 油鹽醬的醋

    首先說一下羯族的來源

    關於羯族最初是怎麼來的,現在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說法。《羯胡石勒傳》記載:“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可見羯族最初是匈奴的一部分,但又不屬於匈奴一族,故稱“匈奴別部”。應該是被匈奴征服後,臣服於匈奴的一個部落。有說羯族最初是匈奴人的奴隸的,我不太同意這種看法。因為據記載,羯族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即拜火教,人去世後實行火葬。而匈奴人信仰薩滿教,人去世後實行土葬。以匈奴人這種未曾開化民族的性格,不會容忍自己的奴隸有不同於自己的信仰。所以羯族人應該是被匈奴征服後,淪為附庸,但卻繼續保持了自己的部落體制的民族。而這樣的部落為了生存,又不斷於其他胡族部落混居、通婚。形成多胡雜處的聚居體,故而又稱羯胡為雜胡。

    關於羯族人的樣貌。據說羯族人多身高體長,白面板,深眼窩,高鼻樑,濃鬍鬚。作為一個多民族混居的部落,隨著混血混血再混血,人的相貌特徵很難保持其祖源特徵,但與漢人應該還是有較為明顯的區別的。所以冉閔滅羯時,很多人就是憑長相來判斷是不是羯人的。

    而關於羯族人的習性,從歷史判斷,應該是嗜血成性,殘酷無情的那種。五胡亂華時期,羯族人是對漢人和中原地區造成傷害最深的民族。

    其次說一下羯族的興盛與敗亡

    羯人之興盛,當由石勒(374-333年)建立後趙政權始。相比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經歷,石勒更加不容易,他是從奴隸做到的皇帝。西晉太安年間,石勒的家鄉幷州鬧饑荒,百姓生活困難,胡人流民很多。於是就興起了一種交易,即販賣胡奴。販賣者手中的奴隸來源主要靠捕捉,於是二十多歲的石勒被捕為奴隸。後來幾經波折,透過不懈努力,於戰爭中搶下不少人頭,石勒成為前趙大將。公元319年,石勒自稱趙王。329年滅前趙。一年後稱帝,建都襄國,史稱後趙,極盛時佔有山東、陝西和江蘇、安徽、甘肅、湖北、遼寧的一部分。羯族一胡,也終於算是翻身農奴做主人了。

    做皇帝后的石勒,還算乾的稱職。雖然也是以脾氣爆,殺人多出名,但殺人不眨眼的事基本上都發生在戰場上。到做皇帝后,除了不讓人說“胡”字外,其他基本上都可以讓人接受。特別是他吸取自己沒文化的教訓,非常尊重知識分子,也非常重視教育。經他發展起來的學校和考試製度,不但對人才的選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後來隋朝建立科舉制度都有深遠影響。

    石勒去世後,太子石弘繼位,但朝政被石虎把持。很快,石虎廢殺石弘和石勒的其他兒子,自稱大趙天王。從此,後趙政權在石虎帶領下走向了快作快滅之路。

    石虎是石勒的堂侄,生性殘暴,作戰勇猛。不但殺人如麻,更有吃人肉嗜好。據傳他打仗不需要帶軍糧,破城之後殺人充糧。可見不止他一個,他手上的整支羯人隊伍都是嗜血的虎狼。石虎掌權後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在他的觀念裡,百姓只有被壓制的喘不過氣來,才沒有精力來造反,統治才能穩固。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不是東西。太子石邃喜歡美色,經常選幾個漂亮的小妾,把她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揮刀砍下她們的腦袋,洗去上面的血汙,放在盤子裡欣賞。自己看高興了,再傳給下屬們輪流欣賞,評選出哪個最好看。

    然而,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父子相殘,兄弟相殺的事在石虎家族中頻頻上演。石虎先是殺了石邃,立石宣為太子。石宣又因嫉妒,殺了弟弟石韜,結果石虎又將石宣虐殺。為了防備年長勢大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後,再圖謀不軌,立了十來歲的幼子石世為太子。可石虎逝世後,石世繼位不足一年,就被哥哥石遵造反殺害。石遵做了一百八十三天皇帝,就被冉閔殺害,改立石鑑為帝。石鑑做了一百零三天的皇帝后,再被冉閔所殺,而後冉魏政權建立。

    深知胡人野性難馴的冉閔,繼而開始了對羯族的大屠殺。無分老幼,共殺戮羯人二十多萬,羯族自此一蹶不振。

    至於南北朝時期的侯景之亂,雖然侯景是羯人,但其隊伍多為漢人,羯人勢力已非“五胡亂華”時期可比。侯景失敗後,羯人再難做大。而隨著時代的演變,羯人慢慢與其他民族融合,消化於其他民族之中。

  • 17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羯族,在歷史上“突然出現”,給歷史留下了一段血腥的記憶後,又“突然消失”。

    他究竟從何而來,又去向何方了呢?

    一閃而過

    晉末,天下大亂,“五胡”崛起,先後在中原建國。

    其中,匈奴、鮮卑、氐、羌,都是“老熟人”了。他們曾長期活躍於歷史中,各類史書也一直記載他們的族源、變遷。

    唯獨羯,在《晉書》之前的史書中從未出現。

    自先秦到三國,中原王朝、諸侯、軍閥打過交道,有過記載的民族、部族,大大小小几十個。

    就這樣,都沒有人提到過羯,足見其“存在感”之低。

    而羯人一登場,就帶來了古今中外史上都極為罕見的血雨腥風。

    可是,短暫的歷程後,羯人又從歷史中消失了,不再見諸於史書。

    羯,就如一顆小行星,他突然出現於天際,猛烈地撞擊地球,給歷史留下了沉痛的記憶後,自己也粉身碎骨了。

    石勒、石虎自稱自己“出於西戎”,來自西方。

    而各方史書都指出,“其先匈奴別部”,原本是附屬於匈奴的“別部”。

    在冉閎有不利於羯族的企圖時,羯族將領曾率領羯族士兵埋伏於“胡天”,要殺冉閎。

    祭“胡天”,是當初西域地區的傳統。

    後趙滅亡時,冉閎殺胡。許多“深鼻濃眉”者都被冤殺,可見,“深鼻濃眉”正是羯人迥異於中原人士及匈奴等東方人的面貌特徵。

    所以,目前普遍認為羯族的淵源是。

    1、羯族,本起源於西域地區。

    2、西漢初年,匈奴攻滅大月氏,經略西域時,羯族成為其“別部”。

    3、東漢,南匈奴內附時,羯隨之進入山西地區,是其“羌渠”一部。

    4、西晉八王之亂後,羯人石勒起兵,羯登上歷史舞臺。

    血腥歷史

    羯人一登上歷史舞臺,就給歷史帶來了沉重的記憶。

    石勒起兵後,從河北到荊州,一路攻殺。

    他們沒有什麼糧草補給體系,走到哪裡掠到哪裡,一路燒殺、徙民。

    雖然當時的領袖是匈奴貴族劉淵等人,但是,攻掠最遠,屠戮最嚴重的,正是石勒率領的羯胡武裝。

    或許羯人的劫掠帶來的傷害實在太大,以至於,當時晉帝把匈奴貴族劉聰也稱為“羯賊”。

    隨後,石勒又擊敗了匈奴貴族建立的前趙,建立了後趙。

    石勒實行“胡漢分治”。將羯人稱為“華人”,嚴禁稱胡,所有有“胡”字的物品都要改名。

    他將漢人以“萬戶”為單位,委託內史,進行軍事化管理。

    其間,法令嚴苛,縱容羯人欺壓、殺害其他民族。

    石勒死後,石虎更為恐怖。

    他發民夫16萬修建宮殿,遇洪水,數萬人遇難;又發漢丁40萬修長安、洛陽宮殿,奴役驅使,死者橫陳。又發50萬人造甲,17萬人造船,死者三分之二。

    後漢使者出使時,沿途看到樹上掛滿自殺的屍體,城牆掛滿被砍下的頭顱,更有被累計起來成為京觀的屍骨,一片末世景象···

    據估計,後趙時期,北方漢人銳減至6、700萬人!

    不堪回首的血腥歷史!

    在後趙滅亡後,前秦、北魏統治者改變政策,北方情勢轉好。

    但是,此後, 羯人侯景,又發起了著名的“侯景之亂”,把原本躲過劫難,富庶的江南地區搞得“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聚如丘隴焉”。

    突然消失

    羯人制造的世界足夠恐怖。

    可是,羯人的規模其實是很小的。

    在石勒起兵時,他的部隊主要來自烏桓等諸胡,羯人比重不大。

    因此,當羯人無法維持形勢時,願意維護他的部隊很少。

    同時,由於後趙實行“胡漢分治”,各族分別聚居,遇事時,彼此攻殺,組織都是現成的。

    而羯人迥異於中原人士的相貌,也使其難以隱藏。

    不久,冉閎起事,“盡殺胡十餘萬人”,

    此後,部分羯人逃去投奔鮮卑,部分羯人可能逃出中原,從此消失於歷史長河。

    而在依附鮮卑的羯人中,侯景後來作亂時,其部屬多是鮮卑、漢人,以至於不少史學家認為侯景也未必是羯人。

    無論侯景是否是狹義上的羯人,羯在南北朝之後,消失於歷史。

    符號

    或許是羯人帶來的記憶過於沉痛,因此,羯人一度成了一種符號。

    安史之亂時,顏杲卿怒罵安祿山:你原本只是一個“羯奴”!

    而唐末沙陀人李克用則稱:你們用我的時候,就說我是國家棟梁,不用我的時候,就說我是胡人、羯人、夷人!

    顯然,安祿山、李克用都不是羯族人。

    只是,羯帶來的沉痛記憶,已經使他成為了一個恐怖符號。

    羯,原本只是一個匈奴“別部”,人數少,存在感低。

    可是,中原內亂,竟使羯得以進入中原,燒殺擄掠,製造了沉痛的災難!其教訓,非常深刻!

  • 18 # 華庭鶴唳2

    歷史上的羯族,其祖先應該是進入西域的中亞波斯族系的民族,信仰拜火教(祆教)。被匈奴征服後,成為下屬的奴部,無償為匈奴主部服勞役和兵役,隨南匈奴入漢地後,也被漢族大地主奴役,為世家豪門放牧耕種。石勒就是牧奴出身,自學漢文化,最後率羯奴造反,反噬漢族人民。外族奴隸的暴亂具有底層和外族最野蠻獸性的報復心理,給漢族人民帶來最血腥深重的民族災難,也給自家埋下覆滅的仇恨火焰,在漢族人民的最後反擊中全族覆滅。

  • 19 # 天堂的另一面

    羯族在中國歷史上由來和影響很多歷史大咖已經將的很清楚了,這裡我就不多說了。我想說的是羯族並沒有被斬盡殺絕,雖然自“侯景之亂”後羯族人基本消聲匿跡,但其族群並沒有被屠殺殆盡,而是化整為零,完全融入華夏民族裡,然而隨著歷史變遷,光憑簡單觀看大致外貌,已經無法將羯族後裔從人群分辨出來,但只能說大致無法分辨,細微之處還是有據可查的,歷史記載當年後趙皇帝石勒就向別人說過羯族人的特點人,相比漢人有三大特徵:捲髮,眼環,耳鼓。尤其是具有最後一個隱性的特徵,具備以上三點基本就可以說是正統羯族人後裔

  • 20 # 明月夜938

    羯族,就是晉末時期的“哥薩克”,就是晉末時期劫掠團或是傭兵團的聯盟。是由盜匪,冒險者,傭兵團,流浪部族等等嗜殺成性的各民族組成。他們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生4天的寶寶吃母乳要吃一個小時左右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