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晴之婉約

    每個父母對愛孩子的理解力是不一樣的,表達方式當然也會有不同。我所理解的愛,是指尊重孩子,給他自由發揮的空間,在他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及時出現。平時陪伴他出去玩,堅決不拍遊客照發朋友圈,只是拿相機拍出他開心動人的一面,然後陪著他一起玩鬧,回家後在整理照片,寫一些文字。孩子最期待的陪伴就是,你人在心也在。

  • 2 # 熙珍2013

    我覺得愛孩子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見解。我個人認為,愛孩子,首先要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對孩子很最重要,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的都是空談。

    第二點要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讓孩子有愛心,儘量做一個溫暖的孩子,善待別人,善待家人。

    第三點,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能夠擔任起自己的責任。所以我認為愛孩子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孩子,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

  • 3 # 吉公久2018

    尊重孩子就等於愛孩子,這是我的觀點。

    愛孩子並不是無微不至的照看,而是能和孩子玩到一起,開開心心的。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並和她一起分享這些時光。

    愛孩子就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而不是讓孩子上各種課外輔導班。

    愛孩子就應該相信他或她,不管他或她做了什麼事情我們都應愛他/她。

    愛孩子就讓他/她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過多的去阻止。

    我相信這世界上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愛的方式不同。

  • 4 # 良父益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中國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龍的父母,然而現在,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心都用在了“智”上,灌輸給孩子的思想是“只要學習好,其他啥都不重要”,疏忽了對孩子的素養培育、社會道德培育,久而久之,孩子的人格塑造也就出現了短板。當他們面對工作、家庭、感情及人際關係壓力時,會因缺乏自信、自制、責任感和挫敗承受力,變得行為失當,甚至出現自殘或暴力傾向。

    每一對父母都以為自己是最愛孩子的,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殘酷現實是,有的孩子真的是被父母害了。 記得有一位從教十多年的中學語文老師在一次語文考試中,老師給班裡一位女生的作文打了23分,女生的家長第二天就趕到學校,向校領導投訴老師的打分不客觀,堅持認為這篇作文應該得24分。在聽到語文老師“作文打分差一兩分很正常”的說法後,這位家長依舊不依不饒,三番兩次到學校討要“公正說法”,學校不得已成立作文評審委員會,專門給這篇作文的打分做出了書面評定,才算了結了此事。 這件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這篇作文到底該評23分還是24分,而在於家長的認識存在誤區。很多家長把愛孩子等同於“讓孩子不受委屈”。事實上,對孩子的袒護和偏愛不僅阻礙了孩子的成長成才,而且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念,容易養成孩子極端自私的品行。 什麼樣的愛才是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愛呢?

    給孩子的愛應該是一種理性的愛,一種智慧的愛,一種樸實的愛,讓孩子能在內心深處體會到一種博大的愛,這種愛表現在父母對孩子的言談舉止的關切中,表現在對孩子犯錯誤時責備的眼神中,表現在對孩子認錯時的理解中,這種愛如涓涓細流,綿綿細雨,會在孩子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總有孩子會犯錯誤,會有挫折,會有痛苦,沒關係,沒有人生來不犯錯誤,挫折和痛苦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正確地引導孩子面對人生的各種坎坷,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該給孩子怎樣的愛?怎麼愛孩子?為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讓他儘早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有價值的人,為孩子的將來負責,為孩子的幸福負責,這才是愛孩子。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保持適當的理性,培養孩子獨自自主的生活能力、感恩之心、對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過度“保護”孩子,不僅害了孩子,也毀了一個美好的家庭。

  • 5 # 眸星子

    看到媽媽的描述,我感到有點難過,這樣的自責,我也有過。不是我們不愛孩子,而是我們愛的方法不對,或者說,我們還需要愛的技巧。

    這位媽媽擔心孩子,認為吃零食吃太多對身體沒好處,對感冒咳嗽快點好起來也沒有好處,出發點是為孩子好。

    只是,我們的擔心和愛,孩子感受到了嗎?孩子感受到的是愛還是控制?

    每個人都喜歡吃好吃的,喜歡吃香甜的東西,尤其對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我們希望孩子有照顧自己身體的能力,有自制力,能控制攝入零食的量。那麼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打罵也許能在一時讓孩子出於恐懼而服從,可是從長遠來看,並沒有效果。

    給出幾個建議,供參考:

    第一,透過一些繪本知識比如《我的身體我知道》,讓孩子瞭解營養金字塔,明白什麼食物對身體有好處可以多吃,哪些對身體有害,要少吃。

    第二,接納孩子還是會有忍不住想吃的行為和語言。

    第三,可以使用一些育兒小技巧,比如“共情”,告訴孩子“媽媽很擔心,因為你還在咳嗽和感冒,這些零食吃了會上火。”也可以退一步讓孩子選“你是吃一塊還是兩塊?吃完多喝水。”

    第四,媽媽在選擇零食上需要下點功夫,選擇健康的小零食。

    第五,明白自己也是平常人,會有著急上火憤怒的時候,學會在感覺到自己生氣的時候深呼吸,或者給自己安排一個可以讓自己冷靜的地方。冷靜一下,才不會衝動反應。

  • 6 # 張雪菁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大寶一歲八個月,二寶也快出生了。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裡,大部分時間都是幸福的。我覺得真正的愛孩子是和孩子共同成長吧,尊重理解她。如果我們愛某樣東西,就會樂於花時間去欣賞它,照料它。你可以觀察,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是如何精心照料自己的花園的,他會細心地澆水、施肥、修剪、除蟲、移植……同樣,對子女的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照顧他們,陪伴他們。父母的愛,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優劣。

  • 7 # 檸小檬果

    真正的愛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無條件的給予孩子關愛和陪伴,為孩子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在我的觀念裡:幸福的孩子應該擁有的條件:

    首先,父母的經濟基礎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父母能做到的是為孩子提供足以滿足孩子基本的物質需要的經濟條件,讓孩子能夠毫無後顧之憂的去學習,去生活,保障孩子的物質生活的基礎;

    其次:父母的格局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豐富的精神生活和正確的三觀,能夠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前進,在孩子受到挫折或疑惑的時候,可以以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去教育和指導孩子,而不是隻會單純的安慰或者束手無策,甚至責罵。

    再次:父母每天抽出自己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關懷。即使出差在外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也要透過各種媒介來表達自己的關懷,比如影片、電話或者甚至小小的紙條等,讓孩子覺得你就在他身邊。

    最後: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人格,尊重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成功或者失敗,始終要堅定的愛著他,在他最需要的時候隨時能夠給與他提供支援和幫助。

  • 8 # 準二寶媽饒饒

    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看起來很容易理解,而其實理解和實際行動都很難。看到孩子乖巧可愛,善解人意,表現突出時,我們很難不愛她。但當孩子小時,執拗,怎麼也解釋不通,大哭大鬧不停時,你心裡的愛還在嗎?當孩子大點時,你的孩子跟身邊的孩子比起來,不管從習慣,能力都差很多時,你還能在心裡那麼那麼愛她嗎?孩子在學校搗亂,惹得老師頻繁請家長,你還那麼那麼愛她嗎?孩子一切如我們心之所願的時候,我們愛她讓我們自己都感動,但孩子太多地背離我們的願望的時候,我們又很容易感到愛不起來。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無條件愛孩子的基礎是,把孩子看成是獨立的人,完全地接納她。把她看成獨立的人,我們便會時時刻刻尊重她。她的表現不受我們的願望左右,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我們都要做到淡然處之。不論孩子成為什麼樣子,我們都完全地接納她,接納她一切好的和不好的。

    如何做到無條件愛孩子,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即想象孩子極其糟糕的狀態,如嗜賭,無擔當,等等,我們該如何依然愛他,接納他。這樣,做到無條件的愛孩子應該不難了。

    當然,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而是有規則有管教的愛。

  • 9 # 小萱格格

    提醒自己:別人喜歡你,是在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某種特質,你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別人討厭你,是他看到了自己的某種侷限,你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我喜歡你,是因為我,所以和你沒有關係。我想要的,我可以自己努力爭取,你是禮物,我感謝你就好。你討厭我,和我無關,我做自己就好。我有我的堅持,我身邊的資源早已為我做好準備,感謝的是,你給我機會,讓我喜歡你,讓我開始思考,我能為你做些什麼,你可以不接受我做的,這不是,喜歡,我愛你,不是假借愛的名義,控制你,那樣,我愛的是控制你,而不是,你。

  • 10 # 一粒青豆

    我覺得愛就是爸爸媽媽的親子教育,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爸爸媽媽都參與了。

    溫馨的家是讓孩子茁壯成長的第一份愛

    家是一個最有愛的環境,只有一個溫馨的家孩子在愛的氛圍裡成長會很正能量,也會積極向上,所以說環境是後天成功的重要因素。

    當然光給溫馨還不行,還得給孩子正能量,教會孩子有一顆寬闊而堅強的心,讓她自己也要學會成長,學會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讓她更加的勇敢和堅強,告訴孩子失敗不怕,怕的是不敢去嘗試,經驗是累積起來的。

    愛不是溺愛

    我們不是孩子的保姆所以我們也要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能自己穿衣穿鞋就不要替孩子去穿,能自己做好的事情就不要覺得孩子小而幫他代勞。

    所以說愛的含義是放手,適當讓她自己去成長,給他時間讓她自己成長。

  • 11 # 新手媽媽加油站

    每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一切給予孩子。那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是什麼?

    我認為愛是理解,是包容,體現就是無條件接納。所以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

    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意味著你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當成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這樣孩子自然能從中感覺自己是被支援著被愛著的,從而產生安全感。

    但是無條件的接納不意味著無條件溺愛,當孩子犯錯或者無理取鬧時,要接納的是孩子背後的情緒和想法,看出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情緒。但對於不恰當的行為,要教育和引導,犯錯也一樣有懲罰。

    最好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但不寵溺。

  • 12 # 愷愷和我

    愛可能是我溫柔的媽媽,她可能穿著暖黃色的居家服,在窗臺前晾衣服或者在廚房洗碗。而我的爸爸,可能穿著灰白條紋的背心短褲,靜靜得站在我媽媽的身後,他可能在幫忙遞衣服遞碗,亦或是,只是靜靜站著。也可能是我的媽媽剛下班回來,還沒來得及脫下她的黑白工作服,就迫不及待來擁抱我,然後我的爸爸眼裡都是寵愛得擁抱著我們倆。你們一定覺得,這真是一個完美的童話故事。而我們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童話,父母相親相愛,關心愛護孩子。其實他們要的很簡單,我們卻給的很複雜。

  • 13 # 騰阿度說

    世間很多愛目標是為了相聚,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卻是為了分離。

    幫助ta變得健康、變得優秀、變得獨立,不求回報父愛和母愛。

    最好的愛就是父母得先愛自己,自己變得更好了,孩子才能跟著好,才有好的生活環境、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學習獨立健康成長的氛圍,有很多父母因為自己喜歡把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和目標寄託在孩子身上,用愛的名義捆綁孩子去學這學那,卻不關心孩子是否喜歡…

    這時更應該做一個勇於追逐夢想的人,當孩子看到父母在努力完成目標,他自然也會跟著效仿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做榜樣而不是強行綁架。

    再者,要試著接納ta,活著就是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對待孩子我們也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讓他們清楚想活成什麼樣子,也努力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最好的愛是陪伴,小孩需要指引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價值觀,愛也不應該溺愛,不能縱容,是非對錯都要孩子學會承擔,學會理解體諒父母、爺爺奶奶的付出。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教會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每個人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終身唯一能陪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所以教會終身學習的能力,也是讓他們能夠真正獨立的堅實後盾。

    教會孩子學會財務知識、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挫折,成長途中遇到的事情太多太多,因此,學會財商和挫折商也非常關鍵,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生活在前行,愛的能力也在成長,沒有最愛只有更愛!

  • 14 # 媽媽星球

    我覺得真正愛孩子就要培養他有良好的習慣,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父母不可能永遠的陪伴孩子,當他們的保護傘,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會獨立,會離開父母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要學會適當的放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請交給他們獨立生活的本領吧,不至於他們需要獨立時連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變形記》中有一個城市女孩,16歲了還得姨媽喂自己吃飯,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不管條件多麼艱苦,請儘量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他們需要父母的關心,愛護,教育,不要等孩子長大了有了問題再後悔,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遺憾就是對子女教育的失敗,在他們需要教育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而忽視了孩子。

    不可否認好的環境對孩子成長是有利的,但卻不是全部。沒有新衣服,穿著乾淨的舊衣服也很好;沒有寬敞精裝的房子,只要收拾整潔有愛也很溫暖的。不是把孩子交給父母每月給他匯錢就是愛;也不是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毫無規矩,這是溺愛;也不是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理所當然地認為好,就強迫孩子接受。

  • 15 #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我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孩子出生後與父母的接觸最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思想品德,個性品質,知識,智慧,情感,育兒技能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直接關係著孩子的健康個性的養成,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對孩子尊重,理解,懂的孩子需要什麼,懂的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麼,所以我們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行為習慣,與人交往能力,使孩子養成學習的自覺性,培養好的性格,形成健康獨立的個性,有思想,有理想,能吃苦,能抗壓,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 16 # 芳菲餘盡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很多很多,沒有說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孩子並不是說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給他最好的物質基礎。

    我認為真正的愛孩子首先是要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成長環境,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讓孩子的心裡有安全感。其次,要適時的和孩子鍛鍊身體,讓孩子有一個健健康康的身體。沒有健康的體質,每天弱不禁風的只會害了孩子。我有個鄰居因為孩子得來不易,所以非常的護著孩子,八九個月了還沒見過Sunny,每次出門都是捂得嚴嚴實實的,生怕風吹著。結果,孩子經常生病。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並不好,每天曬曬太陽,經歷點風吹日曬,孩子才會有抵抗力。

    真正的愛孩子,就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培養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懂得如何去生活。做父母的,不能陪伴孩子走一輩子,終有一天,我們不能為他們保駕護航了,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生活,讓他們懂得什麼是對錯,什麼是善惡。我們不能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必須讓他們懂得付出了勞動了才會有收穫,每一步的成功要經歷很多挫折,在挫折中變得強大,千萬別讓孩子成長溫室裡的花朵。

    愛孩子,就要懂得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愛孩子就要灌輸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讓孩子學會生活……

  • 17 # jingjing2013

    給孩子最好的愛包括陪伴、自由、理想、家庭和諧。

    1、 家庭成員之間和諧。相親相愛的父母會讓孩子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一種幸福感。同時,孩子也透過父母在學習和異性的相處之道,長大後孩子與伴侶的相處方式多半都會帶有自己父母的影子。

    2、 父母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越小的孩子越喜歡和父母在一起,略大些的孩子會期待一些特別的時刻有父母陪伴,比如幼兒園的集體活動、生日等等。父母陪伴的時刻,孩子會覺得很開心,開心也是一種幸福。高質量的陪伴不是要求每時每刻的陪伴,而是要求父母在陪伴孩子時,應該放下自己手中的其他事,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與孩子交流玩耍。

    3.不轉嫁孩子父輩的理想

    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不管自己過去有多少理想、多少抱負沒有實現,都不要有意無意地嫁接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另一代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教會孩子成為她自己,學會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任才是真正的愛。

    如果把孩子當成父母的道具,而把孩子的理想和目標消滅掉,孩子首先會活得很累,遇到問題更容易陷入絕望和迷茫,更容易發生逃跑或放棄的行為,造成生命過程中一個很大的損失和挫折。

  • 18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每個父母親愛孩子的方法都不一樣,因為我們每個人面對的都是不同的孩子。

    愛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是理解,也就是和他共情。孩子需要的不是來自於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心靈上的契合與共鳴。他們期待得到認同感,希望爸爸媽媽多一些陪伴,少一點指責和過分盲目跟風的要求。

    作為新時代的父母,要做的是不斷學習育兒知識,以一個引導者和朋友的身份去陪伴孩子成長,並且讓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這是我對愛孩子的一些理解,事實上,我也是這麼做的。雖然有些地方還做得不夠好,但我在努力改變,爭取一天進步一點點。

  • 19 # 青青藤教育

    我們都說對孩子,父母處於一個養育的角色。養孩子,是基礎,是生理層面的的需求。育孩子,是積蓄,層層引導,不斷成長,是心理層面的需求。

    孩子在成長,家長在成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成長,愛孩子的方式就在成長。顯然,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的下一代是幸福的,跨過祖輩父輩們經歷的那些溫飽都是問題的年代,直接走在物質極大滿足思想跨越式發展的康莊大道上,愛孩子考慮更多的則是基於心理層面的。

    有的人說愛孩子就是給孩子自由,其實是一種育孩子的曲解,自由是有環境限制的,你給孩子的自由是在什麼環境中,這很重要。有的人說,愛孩子就是給孩子的好的未來,話是沒錯,但是方式對不對,孩子接受不接受,又是另當別論。

    愛就要愛的科學,順應孩子生命生長的規律。科學愛有兩個目標,一是培養孩子適應甚至引領未來發展的能力,二是激發孩子自我生長的能力,而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家長了解孩子的敏感期理論。

    孩子出生後,視覺、口腔、抓握、秩序、語言等敏感期相繼出現,成長敏感期是受到細胞成熟後的內在驅力所引發的自然現象。只有透過各個敏感期發展的過程,小嬰兒才能從“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長成有能力獨處、有能力群居的社會人。

    而敏感期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是為了獲得一種特殊的品質和能力。一旦擁有這種品質和能力後,這種特殊的敏感就消失殆盡。而任何一個生命想要獲得一種特殊的能力與品質,都是要藉助於短暫的刺激和潛力的發揮。成長並不是單由模糊的遺傳決定,而是週期性的或者短暫的本能精心引導的結果。這種引導就是在在引導孩子本能的發展。

    比如學習語言,正在熱播的綜藝《爸爸去哪兒》中,吳尊的兒子Max,剛參加的時候不會中文,但是別的小朋友都在說中文,幾期下來,中文的詞彙量明顯增加,而且交流中中文也會脫口而出。孩子的適應能力是驚人的,同樣的情況,如果成人來說,可能會需要他人不斷地幫助,慢慢地適應,學會一門沉悶乏味的新語言,永遠不會像孩子那樣嫻熟地運營,總會帶著已經成型的語言模式。

    在敏感期,孩子在外部環境刺激或成人的刺激下,學會了自我調節和某種知識,可以說,也正是這種敏感期,讓孩子有更加強烈的慾望去接觸外部的神奇世界。他們在一個敏感期中會經歷對一切產生好奇、學習,到產生厭倦這樣一個過程,在感到厭倦而麻木時又會進行到下一個敏感期。一個到另一個的過渡就是孩子成長的軌跡,這是他們童年的組成部分。

    所以愛孩子,要了解這些生命的生長規律,對於幼兒來說,敏感期就是這樣的規律,家長需要學習和了解,並及時地出現給予孩子足夠的刺激,為孩子的成長,刻意營造足夠的環境。我們在接受教育過程中,並沒學習如何做父母,所以當我們有一天需要擔任父母這個角色時,學習就必不可少,否則錯失的可能是另一代人的成長。

    希望對您有幫助。

  • 20 # 牽手教育

    愛與獨立。孩子的不安全依戀導致感覺混亂。

    幫助家人的心靈獲得成長,也可以滋養我們的心靈。愛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於,愛與被愛者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物件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很多人卻無法做到這一點,由此導致身心痛苦。給家庭中的成員造成不易修復的心理傷害。

    不把家人看成獨立的個體,無視他們的獨立和自由,這種情況最極端的體現,恐怕就是“自戀”了。自戀者不能接受這一事實:他們的子女、配偶和培養,都有各自的想法與感情。

    自戀父母渴望孩子的服從,勝過一切。這些父母需要孩子服從遵守,因為父母已經設計一套循序步驟的自助計劃,來創造他們所要的小孩——至少他們會在自己的腦子中這麼做。要是小孩抗拒父母的權力或決定的話,這會嚴重干擾父母的計劃。父母會想:“你沒有做我需要你做的事,而我的需求比你的需求更為重要。”

    健康的父母不需要孩子那麼服從,因為他們已經確定了他們對於自己孩子的期望。他們將孩子視為分開的,也允許孩子獨立,並且讓他們賦予個性。

    80%父母都會對子女的獨特性視而不見。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或者是“你的性格和你叔叔一樣”,似乎孩子不過是遺傳基因的複製品。殊不知,父母基因的重新組合,必然誕生出跟父母,爺爺奶奶,以及跟任何祖先不同的嶄新的生命。

    作為運動員的父親,逼著喜歡讀書的兒子走上球場;身為學者的父親,迫使喜歡運動的兒子苦讀書本,這樣只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誤導,使孩子的內心充滿痛苦。子承父業的理念有多少世代的反抗者。不能接受所愛之人的獨立性,就會給親情和愛情帶來危害。

    在感情關係中,為什麼人人都要保持自我的獨立性?

    家庭關係中只有讓各自更加獨立,保持各自的情操和特性,而不是“合而為一”,才能使家庭生活更為美滿。真正的愛,尊重彼此的獨立,也敢於承擔意外的風險。成功的家庭能夠為心靈提供更好的滋養,成就輝煌的人生旅程。夫妻雙方以愛為出發點,為家庭成員的成長盡心盡力,甚至適當做出犧牲,才會獲得同等乃至更大的進步。家庭成員任何一人登上人生巔峰,都可以大幅提高家庭幸福指數,將感情和家庭提升到更高層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天氣變暖,小麥提前進入了瘋漲期,對小麥的收穫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