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深處伴你隨行
-
2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1想要擺脫童年陰影我們就應該從根源找起,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2童年陰影可能會帶給你一些負面的影響,但不要太過於波動受到它的影響,被它影響生活在被動影響之中。所以不管面對任何事情,你試著積極面對他,並且同時抱著樂觀的心態,從而笑著面對變化的事情。那麼對於如此積極樂觀的你,相信童年陰影會被你擺脫。
3要端正自己的思維態度,就是要活在今天,接納真實的自己。現在的自我就是很好的自我。你要學會去原諒那些曾經給我傷痛的人。如果一定要聊開,要與當事人建立面對面的溝通,不要透過電子裝置聯絡。缺乏面對面的溝通,人們將處在疏離感和距離感中,不利於完成情感溝通。
4擺脫童年陰影,絕不僅僅是醫治舊有傷疤這麼簡單。相反,它還關係到我們如何認識當前的自我,以及如何安撫自己的靈魂。所以你也許缺乏溫暖,需要親人的關愛,這更有助於你克服不良童年的心理陰影。
5想要擺脫童年陰影,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自己。你必須卸去壓力,否則負面情緒馬上會壓到你。
6童年陰影其實是人們對當前悲傷的反向溯源。換句話說,童年陰影從來不只是童年陰影,更是“成人陰影”。
7一般應對童年陰影的方法:映象練習,面對面溝通, 分辨“童年慾望”,以“天”作為思考人生的尺度。
-
3 # 莫子大海
瞭解人生的意義,先要知道什麼是人生。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童年不好的心理,是那時的一種狀態,已經是過去式了,希望你現在自強不息、慢慢變成充滿希望的狀態
-
4 # 碧玥1
不要想那些不愉快的事,給自己制定目標,追求自己想做的事,讓自己快樂的事,讓自己成功的事,注意力轉變了就好了
-
5 # 貝文
是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無論是在金錢或者別的什麼,就這樣才不會被別人看不起,成為萬人之上,讓沒有人可以小瞧你,無所畏懼
-
6 # 心理之家
童年生活得幸福和快樂,長大以後也會生活得幸福和快樂;童年遭遇不幸和悲傷,長大以後生活中也會不斷遭遇不幸和悲傷,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強迫重複”。重複幸福和快樂好理解,可為什麼不幸和悲傷也不斷重複呢?為什麼童年的影響會有如此持久的影響力呢?
自我實現的預言
心理學家認為,幸福與不幸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其實在每個人心裡都存在著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也就是一種心理預期。當我們對另外一個人懷有某種期望時,這種期望就會不自覺地表達出來,從而影響著這個人的行為,最終導致這個人也朝著我們自己原先的期望發展。簡言之就是,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教會”別人的行為按照我們的心理預期發展。
這個心理預期是在我們童年時與親人的相處中形成的:如果一個人得到了大多數親人的愛與認可,他就可能形成Sunny燦爛的心理預期,等長大後,他會堅信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贏得別人的愛與認可;反之,如果一個人屢屢遭受主要親人的拋棄、虐待和冷落,他就可能形成自暴自棄的心理預期,會不自覺地把事情向不幸和悲哀的方向推動。
比如才華橫溢、儀表不凡的阿鍾,女友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卻認為,女人根本靠不住,好吃懶做,薄情寡義,就是一群依賴男人的寄生蟲。他找的那些女朋友倒也真符合他的這些描述。可天下好女子何止千萬,為何他偏生就不選呢?其實他有一個心理預期——女人不好。在這種成見下,他才一次次不自覺地找了這些不靠譜的女友的。
他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他幼年喪父,媽媽不斷換情人而對他不管不顧,他在心裡埋下了對媽媽強烈的恨但又不能表達。長大後,他對媽媽強烈的恨就擴大到所以女性身上。所以他找這些不可靠的女友,就是潛意識裡想要證明他對媽媽的仇恨是成立的。他也遇到過好女孩,可他太挑剔,一發現女孩的缺點就毫不留情地攻擊。最後,當女孩不堪忍受侮辱而離開後,他又絕望悲嘆:“原來這麼好的女孩也靠不住!”。可實際上這種“靠不住”是他自己造成的。
為什麼早期親人的行為會有這樣大的影響呢?那是因為嬰兒天然都是自戀的,他們總是認為:媽媽對他好,那一定是因為他自己好,這樣就會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定;媽媽對他不好,那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好,這樣就容易形成消極的自我認定。就像阿鍾,媽媽對他疏於照顧,讓他總覺得自己得不到女人的愛,女人最後都會棄他而去,女人是靠不住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靠得住的女性也被他“引導”成了靠不住的,然後不斷地讓這一悲劇重演。
大腦內的損害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人員認為,童年的不幸會在大腦中留下影響,只有找到大腦中會受到童年不幸遭遇影響的部位,才可以更好地解釋為什麼童年的不幸遭遇會對人生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以找到有效的應對之法。
為此,研究人員招募了128個12歲左右的兒童,將童年時期遭受過虐待、冷落和貧窮的和未曾經歷過這些不幸的兒童分別分組。研究人員與孩子及其看護人進行了大量的交談,以記錄孩子們的行為問題以及生活中曾經歷的不幸遭遇。同時拍下了他們大腦中與情感、壓力調節相關的杏仁核和海馬迴的影象。
工作人員測量了每個小孩大腦中杏仁核和海馬迴的大小,結果顯示,幼年時期經受過三種不幸遭遇的兒童,其杏仁核和海馬迴要比正常兒童的小。
研究人員表示,為什麼幼年的不幸遭遇會導致大腦結構變小還不得而知,但是已經證明,偏小的海馬迴和杏仁體將會影響兒童以後的行為、健康、工作以及戀愛等各個方面。
看來幼年經歷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認知方式和行為模式,它甚至有可能對我們的大腦造成物理損害。
愛是唯一的救贖
雖然科學家們還不能完全解密大腦海馬迴和杏仁體的功能,找到治療的方法,但並不意味著它能決定人生的一切。因為所有的幸與不幸,都是我們主動實現的。而且,所謂的“重複”或者“命運”,它不在別處,而在我們心裡,也就是我們內在的關係模式。所以,在科學家們從生理角度找到解決之道之前,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改變自己內在的關係模式,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命運。
而開啟改變的能量就是——愛,愛那個自己的不完美的過去。這裡的愛是指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的愛: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即直面生命中所有的真相,深深地理解和接受。一般情況下,在沒有學會接受災難之前,我們總是期望別人為自己改變。學會接受之後,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自己身上來,知道自己才是自己問題的答案。這樣才會不再執著於追問“為什麼我要承受這些”,“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對我”,“如果他們不這樣對我,我的人生是不是會更好”,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後,才可以得到心靈的自由,成為自己的主人。
所以,希望阿鍾一類的人早日承認和接受自己的不幸過去,大哭一場,把所有的委屈和不滿都完全釋放出來,告訴自己,不要害怕過去,正確對待未來人生。然後,脫離開媽媽給心理是造成的陰影,開始追尋屬於自己的人生。
-
7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童年時因為經歷一些創傷性事件,導致我們的身體產生一些焦慮,緊張,恐懼感覺和感受,會影響我們一生的身心狀態!童年時未解決的創傷事件會影響到成年後的我們的睡眠,影響到成年後的我們的感覺和感受,影響到成年後的我們與自己,與他人,與物質宇宙世界的關係……
建議:
1 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在心理諮詢老師的引領下和童年期的自己,和童年期的創傷事件和解,帶著愛去看到這個童年期創傷帶給我們的禮物
2 可以睡前準備好溫暖安全的環境,在親愛的小孩的音樂的陪伴下,我們看看童年的自己,和童年的自己抱一抱,流淌童年時凍結的生命能量
3 如果有條件,參加一些團體自己輔導
4 推薦看看周鼎文老師的[愛與和解]
-
8 # 阿丹心理話
當你回憶童年時,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記不清,但是童年時的一些不好體驗帶來的感受一直存在。
這種感受就像人結了痂的傷口,平時不碰它沒事,但是在特定的環境語境下碰到了跟幼時一樣的感受,傷口就會裂開。
比如童年經歷過被家人忽視的事情,這種被忽視感就會印在心裡,在以後的生活中出現了對方不小心忽視你的情況,你的這個傷口就會被觸發,從而會讓自己的情緒波動很大,甚至會做出一些自己都想不到的行為。
而對於沒有經歷過這個童年創傷的人,在面對同樣被忽視的事情時,她的反應就不會這麼大,甚至還覺得沒什麼事。
這其實就造就了人與人的差異性。有的人可以接納男朋友不回信息,有的人就無法接受。
這就是童年創傷對我們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的影響。
但時間是線性存在,過去了就過去了,童年的創傷已經存在,我們無法去改變它,只能接受。
看起來很喪,不過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到我們可以轉化它。
與其去追究這是誰造成的責任,或者不斷的進行自我攻擊,不如以現實的角度來看:遭受痛苦的意義是什麼?
那麼,每個遭受痛苦又重生的人,可能就開始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境界。
具體的該如何做呢?
第一步:看到自己內在小孩雖然時間具有不可逆性,但是我們的潛意識可以穿越時間。
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諮詢或者夢境,oh卡牌,沙盤等把那種不舒服的感覺意識化,去把那個時候痛恨無法發洩的情緒釋放出來,看到自己的內在小孩,並去擁抱他。
第二步:在日常生活中療愈自己我們看到了內在小孩,看到了我們現在一些行為模式背後的原因,我們就需要在事上練習。
比如你對男友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都是源於你的不安全感,那我們可以逐漸嘗試把不合理要求語言化。
你希望對方及時回覆資訊,是你內心害怕被遺棄的小孩在作祟,那可以直接給對方說自己的這個需求,而不是去要求他不回信息就代表不愛你。
在生活的小事上去覺察自己,是否又受到了童年創傷的影響,怎麼做會讓自己過的更好些。
在潛移默化中去克服童年的創傷。
-
9 # 心成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有條件可以找一個男女朋友在一起。三、在老一輩的生活環境裡,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處理事情辦法。四、越是害怕的事情就要去面對。五、感想敢做,要有著把檸檬變成檸檬汁的精神。六、不要回憶過去,也不要幻想未來,注意現在。
-
10 # wangyisheng話健康
就用脫敏療法,找到心理上的糾結或恐懼或不滿,你就反覆去做,反覆幾次就不會再有陰影了,心裡怎麼想的就找到那個點,在醫學上就叫脫敏療法。
-
11 # 松樹lasabc
我也有
不好改
做壞事的時候善意的提醒自己一下
雖然不管用
事後懺悔吧
久而久之應該會減少的
-
12 # 火炎vlong
當創傷發生,重提也無法令時光倒流。既然改變不了過去,淡忘那些痛苦會令我們好過一點嗎?
你要做的是認識自己,認可自己,獨立起來迎接新的生活。
-
13 # 津門帥哥
等疫情結束,有山有水的地方,多走一走。平時在家,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養魚種草,陶冶情操,心胸寬廣,春暖花開。
-
14 # 盟先森
一個人的心理問題與他的家庭緊密相連,現在大概很少有人會懷疑這一點了。心理諮詢中比較個人化的方式,比如精神分析,都是要談到來訪者成長經歷上去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懂事,懂事或是太深的絕望,因為渴求已經發不出聲音了。作為心理諮詢師,每當我看見現實生活中那些行為過激、偏離常態之人,並不難想象他們多半都受到過嚴重的心靈創傷。
當創傷發生,重提也無法令時光倒流。既然改變不了過去,淡忘那些痛苦會令我們好過一點嗎?
答案是並不會。創傷需要被銘記。一個飽受心理困擾的當事人從他現下的心理癥結開始,無一例外都會談到既往的經歷。而講述痛苦的經歷只是表象,關鍵在於這些經歷向內投下的陰影,不知不覺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持續發酵,影響旁人和下一代。從心理諮詢的角度看,講述只是一個開始,它意味著我們將由此踏上整理和重建內心的旅程,而不是去重複曾經的傷痛。
有人說,往事不堪回首,因為那等於再經歷一次創傷。然而我卻有些喜歡普希金的話:“那過去了的,終將成為美好的回憶”。這聽來有些“雞湯”,但只要往事不再成為一種積壓的重負,我們倒是可以從似水年華中追憶到一些凡人的快樂的。
一、時間可以治癒創傷嗎?
“精神上的創傷就有這種特性——它可以被掩蓋起來,但絕不會收口;它是永遠痛苦,永遠一被觸及就會流血,永遠鮮血淋淋地留在心頭。”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的這句話可謂一針見血道出了創傷的本質。生活中我們常聽到這樣的安慰:時間可以治癒一切。然而從心理學的層面來說,歲月卻往往令傷痕更加突出。
創傷不僅會造成個體的心理障礙,還會波及到他們的後代。根據精神分析中的客體關係理論,個體心理障礙的病因來自照顧者及與之相關的客體關係。照顧者的各種失誤,比如忽視、拒絕、冷漠、不安全等,是由他們自己的心理問題所造成。孩子在不良照顧下產生了問題,也就相當於長輩將自己的心理問題傳遞給了下一代,這種情形是極為常見的。有時候,只有在瞭解當事人父輩甚至祖輩的創傷經歷後,才能更全面地瞭解他們那些症狀的含義。從這個意義上,創傷可以說是一個家族的標誌。華人喜歡續家譜、溯祖籍,特別是祖上有名人顯貴,更是要大書特書,以顯門第。至於“家醜”之類則是萬萬不可外揚,甚至要將其完全抹滅才甘心。但對於人的精神世界來講,不好的事情反而容易比好的事情留得更為久遠,它以種種微妙隱幽的方式存在於人們的內心中,世代相傳。
從文化層面來說,華人的家庭結構和以孝道為主的倫理觀念,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其影響仍然根深蒂固,這是更宏觀意義上的代際傳承。其實,白紙黑字的東西,四書五經也好,忠臣烈女也罷,要探討其得失,甚至要取消其中的某些說辭都不難,但秦始皇那一把焚書之火又真正燒得了什麼呢?盤踞在人內心的東西是燒不掉的。有人以為“人死病斷根”,但對心理問題而言,這個“病”卻可以透過子孫相傳,綿延不絕。
倘若,對待痛苦我們只是永遠發怔,吞嚥苦澀的淚,待時間來剝削那哀慟的尖銳,痂結每次悲悼的創傷,我們將永遠行走於正反一面的莫比烏斯帶之上。
當我們踏上療愈之路卻倍感屢屢碰壁,其原因不乏對一個人的改變充斥了不切實際的希望。縱觀創傷的代際傳承這盤大棋,便不難發覺改善是一項龐大的長期工程,任何所謂便捷的方法並不存在。改善只能從自己一點一滴的領悟和行動中發生,這是一個緩慢且不乏痛苦的過程,而對痛苦成因的認知僅僅是揭開了序幕。
二、父母認錯有用嗎?
門,心門。所謂門檻,過去了就是門,沒過去就成了檻。既然我們不可能不負創傷地走出人生競技場,就難免在這場上演出一幕幕“相愛相殺”的戲碼。
不少意識到自身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原生家庭和早年經歷的當事人會產生這種想法——都是父母的問題,他們有必要認識到這一點並認錯。
但要讓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承認在家庭中發生了問題,這是很不容易的。比如一位少年有心理障礙,他的父母把他送來做心理諮詢,並急迫不斷地詢問孩子的問題什麼時候能夠好。如果諮詢師發現孩子的問題與他的父母有關,約他們來做一次訪談時,父母往往找各種藉口避而不見。在他們看來,自己在養育孩子方面一直做得很好,生病是孩子“不爭氣”。他們有時會問諮詢師“我的孩子有那麼好的環境,要什麼有什麼,怎麼還會生病?”那潛臺詞等於說:我們的家庭沒有問題,我們做父母的自己沒有問題。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往往只會對孩子的問題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
我們不得不現實地看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無法控制也改變不了他人,包括我們的父母。退一萬步說,即便父母存在問題,他們終於承認並給孩子道歉,但傷害已經造成,這份道歉來得太輕太遲,並不能使當事人得到完全的解脫。再者,當孩子把注意力集中於期盼父母認錯時,就難以把更多的精力留給自己,實際上是透過內心和父母糾纏讓自己停留在童年的陰影中。停留是對生命的損耗,反而使得當事人透過犧牲自己人生的方式完成了對父母的變相認同,即永遠生活在父母的影響下。況且我們“強迫”父母認錯的樣子和父母當年對待我們的樣子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所以我們搞心理的常把“內省”掛在嘴邊,主張當事人能夠增進自我覺察理清內心的愛恨情仇,進而獲得成長。如果我們只是從現實層面和父母隔離,並不去處理自己和已經內化了的父母形象之間的關係,相當於是把那部分創傷帶來的痛苦壓抑了,困擾當事人的情結還是得不到解決。
三、愛人是最好的心理諮詢師?
“如果愛人是最好的心理諮詢師,為什麼每段感情都讓我傷痕累累?別再叫我要開啟心門,我的心已經打得太開,不要再受傷了。”——Judy,女,27歲,公司職員
常聽人說“愛人是最好的心理諮詢師”,這話乍一看頗有道理。Judy自小在匱乏父母關愛的環境下成長,大家想當然地認為她會尋找一個“暖男”,沒料到Judy交往過的男友不是遊手好閒就是有暴力傾向。當她透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意識到自己在尋找“不合適”的伴侶來完成強迫性重複後,她終於遇見了一位踏實溫厚的男人,用Judy的話來形容:“他照亮了我的整個世界。”但就在二人交往小半年之後,Judy向我哭訴,男友向她提出了分手。而分手時男友的話更是深深擊中了Judy的心,他告訴Judy:“跟你在一起我太累了,我只想成為你的丈夫,而不是你的心理醫生。”
我們對所愛之人,往往會在其身上投注大量的期待,期待在這場親密關係中彌補童年的缺失,就像一個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幻想一種理想化的父母一樣。不管是扮演餵養和照料角色的母親,還是充當支援和引領作用的父親,我們習慣把腦海中的這些完美形象一股腦兒地投射給自己的愛人,並且運用依賴,權利,情慾,犧牲的方式引誘對方配合自己的戲碼。越是不曾被滿足,期待值就會越高。一旦這種期待落空,憤怒和絕望的情緒便鋪天蓋地向我們襲來。我們認為自己那麼愛他,那麼需要他,對他那麼好,而對方卻沒有滿足我們,所以對方“欠我的”。實際上,對方什麼也不欠,是我們心上殘存一個鋸齒般的洞,所以即便對方有顆太陽般正圓形的心也填補不了。
在親密關係中,這種“你欠我的”表達方式,或許可以透過製造對方的內疚而達到對關係的短期控制。但事實上,內疚的本質是一種自我攻擊,真相是被情感綁架和勒索的一方內心已經很煩躁甚至憤怒了,只是礙於一些情理無法直接表達,所以這種憤怒便以攻擊逆轉的方式指向了自己。然而一旦壓力達到臨界點,這種攻擊很可能就會爆破性地往外釋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在新聞裡會看到一些兇案和慘劇發生在最親近的人之間。
控制,就像毒品一樣,也許在短期內達到的關係能讓你感到飄飄欲仙,但它帶來的內在結果卻具有不可估量的破壞性。其實,越是在我們大肆渲染自己很愛一個人之時,背後卻通常隱含著相反的情感,那就是“恨”,是對沒有被滿足的愛的期待。當我們還是襁褓之中的小嬰兒時,我們期待被母親全情地照料。當我們發現這個照顧者不能像我們期待地那樣滿足自己,而失去一個成年人的照料對嬰兒的最壞結果是致命的,這讓我們感到受傷,甚至恐懼,並以哇哇大哭的憤怒之聲和拳打腳踢的身體吶喊表達出來。
很多帶著創傷長大的人,他們容易將各種不良情感體驗帶到和他人建立關係的過程中,特別是無措的困惑和潛在的憤怒。而他們的這些感覺所發出的訊號,也同樣帶給對方困惑和憤怒,並在不知不覺之中破壞掉彼此的關係。
我們就這樣揹負各自的艱難與創傷相遇在茫茫人海,卻又執著於命運的劇本而流離失所。
四、改變到底有多遠?
其實當事人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想自己的言論有時候確實被一定程度地曲解了,而這種曲解背後恰好就反映了當事人本身的創傷。比如首先拿嬰兒所需要的關注來說,質量是絕對重於數量的,“無時無刻”的關注並不比“敏感”的關注來得重要。而至於對一個成年人的“無條件積極關注”,也許只能透過正規心理諮詢的方式來獲得。其二,即便是一個“好媽媽”也不可能完全滿足嬰兒的所有需求,因為這個世上沒有“完美母親”這種被高度理想化的形象。更何況一名諮詢師或者一個愛人都不是來訪者的真正母親。而一旦諮詢師或愛人把來訪者當做嬰兒來滿足,即是被“依賴性投射認同”了——你沒有我活不下去,所以我需要照顧你。這隻會阻礙當事人的成長,扭曲了諮詢和愛的意義。
因此,當一個人具備改變的意願,並且願意學習像個成年人一樣付出,而不是和嬰兒一樣單方面索取回報時,也許就將迎來真正的改變了。人在受過傷後往往會更加沉默專注,無論是心靈或肉體上的創傷,只要善加利用,對成長都有益處。好像老輩人常說,生孩子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月子是女人重生的機會,怕是正應了這道理。當我們面對累累創傷帶來的苦難之時,每一次的自我超越都標誌著著靈魂前進的刻度。盧梭創作《晚年漫步錄》時已至垂暮之年,當一個人經歷了大半生波折,老年時不再纏結於各種喧囂,反而顯出一種近乎透明的心態。
人世,一個既有漫天刀光劍影,又有太多兒女情長的江湖。沉重的精神枷鎖讓人們似乎只有靠記憶和想象才能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以及將要去向何處。當紛擾肆虐之時,往昔的經歷成為每個人重新建構自身的唯一材料,雖然這些經歷中有災難,有苦痛,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確認自己曾經,並且現在依然在場。蘇格拉底在《斐多篇》裡說,真正的哲學家對死亡沒有絲毫懼怕,因為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學習死亡,生命的終結不過是他所學習的東西成為現實。這就是說,當人面臨巨大的痛苦,甚至當生命的帷幕即將落下時,他仍然需要從既往的經歷中獲得一種確認,確認自己的存在。如我們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也不例外。
療愈創傷之痛,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學習理解生命和人性。當你用更客觀更完整的視野與自己和他人接軌時,你將發現你的創傷並非過錯,亦非缺陷,而是導向羅盤,引領著一條更偉大的人我契合之路。無愛感是普世創傷,自個人內心延燒至婚姻和家庭,校園及職場,政壇還有宗教,弄得烽煙四起。改變的標誌從來不是空談道理,而是你開始真正去理解身邊的人與事,接納自己,愛自己。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慈悲是為著他人,更是為著你。
-
15 # 一個人的小房子
心理陰影是現在社會很多人都有的一個問題,其產生原因主要是由於患者在某一時期受到過一定程度的精神刺激而使內心產生無法逾越的心理障礙。童年時期留下的心理陰影更加根深蒂固,呢?首先,你要面對產生心理陰影的問題,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你要清楚明白,你要面對這個事情。其次,你要接受這件事,事情發生了就不可能在變,你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實的發生。然後,面對這樣的事,你要會處理這件事,運用你的自信心,你的信仰,堅持到底就會克服這件事帶來的心理陰影。然後,我們知道心理陰影的產生往往因為一些事情引起的,你需要去放下這些事情,才能走出心理陰影。最後,放下這些產生心理陰影的事情之後,你要做的就是把它忘記,不要再記起。這樣,你就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個過程,一個消除心理陰影的過程。即面對、接受、處理、放下、忘記的過程。心理陰影的因是什麼,萬物皆有因果,心理陰影也有因,而你放不下,往往與缺乏信仰有關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機緣到的時候,果自然會出來,這是定律。痛苦的東西無法忘記,是造成你走不出心理陰影的原因,但切記,一定要堅持堅持堅持有自信,任何東西任何事情都會成為過去的,你要學會去忘記。與朋友分享交流不需要自己一個人承受著這一切,與朋友分享你的難過,你的難受,這樣你的心裡會舒服一些,如果你覺得難以啟齒,那麼可以找一個空曠的地方,大聲地喊出來,你會舒服很多的,我們的心,有時候需要把一些負面的能量盡情地釋放,但一定要用健康的方式來做。這期間需要一直用到的就是心理暗示。這裡有個例子:有一座獨木橋,人都可以輕鬆過去,但,要是把橋抬高一百英尺呢! 這時你的潛意識會想象出很多關於你掉下橋的種種樣子!那是你的潛意識在作祟!當你猶豫的時候,潛意識通常會戰勝你的顯意識,就是說,這些幻想會直接影響你的想法,你的想法膽怯了,自然就沒有自信了,即使是你閉著眼都能過的一座普普通通的橋,當你潛意識出現了種種你可能發生的糟糕的情景時,你就會膽怯,就會沒有任何自信,根除的方法是!你不要猶豫,直接自信面對它,只要你自信面對戰勝了第一次,那麼就是你不畏懼的開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憤怒去把內心恐懼趕走!!告訴那些不好的東西,你是神聖不可侵的!困難無法面對你!
-
16 # 土風木金
這個不好克服,因為生在童年,生命的初期。如果你向外,沒有很好的支援,即使有,也希望你珍惜外在的支援的同時,更多地感受內在,在自己感到極為安定的環境裡,感受內在的感覺。不停地思考,回憶,把這個“不好”的心理,縷清楚,讓自己知道其來源,讓自己能知道它到來的時候的內在感覺,讓自己知道正常的反應和感覺是怎樣的,讓自己真正將其轉化為一場完整的記憶。
-
17 # 振愛一杯茶
不要活在回憶裡,心中充滿Sunny,走到哪裡都是春天,每天保持微笑,生活還是很精彩的,人生本來短暫,何苦庸人自擾,加油朋友,只要活著,就是幸福
-
18 # 笑傲天下者
關於童年不好的心理,對個人造成影響這個問題我分析如下:
一、所謂童年不好的心理,就是說童年的時候做的一些事情,造成長大以後不敢對面。童年陰影,每個人都會有,只是有的是大事,有的是小事。比如小時候父母離異,小孩就會因此受到影響,不願別人提起父母,只要有人提起就會很憤怒。
二、童年陰影有些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有一些人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個是必須克服的,雖然陰影總是會揮之不去。
三、克服陰影必須要放下過去,敢於面對過去所做、所看到的一些事情,即使別人提起過去的事情,也要很正面的回答或解決。
-
19 # 蘑菇鹹魚
童年有不好的心理,就像人的影子一樣,無時無刻都跟在你的身後,又像別人在你心裡種下一顆惡魔的種子,慢慢長大發芽,讓你抹不掉內心中的恐懼,走不出它帶給你的幻覺。
童年的陰影該怎麼克服呢?
第一種,是靠自己戰勝自己的內心,不管它是狂風暴雨,還是魔鬼猛獸,衝過去,打敗它,把它趕出你的世界,從此撥雲見日,消散陰霾。
第二種,告訴身邊值得信賴的親人,或者是你最愛的人,抑或是足以可以給你帶去安全感的朋友,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勇敢的切開記憶中的瘤,告訴Ta們,讓Ta們幫你療傷,過陰影給你帶來的傷痛。
第三種,直接找優秀的心理醫生,讓Ta們給你最專業的分析和治療。
第一種很難,那需要自己練就鋼鐵般的心;第二種,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愛來幫你趕走心裡的陰雲;第三種,需要你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三種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其實,我和你也有一樣的困擾,我是爸媽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外出工作,家裡是爺爺奶奶在照顧,我們那會鄉村小偷特別多,不誇張的說幾乎隔十天半月就聽我奶奶說誰家裡晚上進小偷了,啥都偷,手上還有刀,都是撬門偷偷進去的,我那會還小,聽到這些就很害怕,鄉村的晚上又是特別安靜,半夜的時候一有動靜我就驚醒了,只要家裡有一點點響動我就被嚇醒,到現在一個人在家還是會心有餘悸,還好有家人一直陪在身邊。
祝生活愉快!
-
20 # 浩浩愛讀書
童年陰影很可怕,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一定要正視,並積極對待。
看過《蝙蝠俠》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布魯斯韋恩在童年時掉入枯井,被蝙蝠嚇到,失去安全感,之後經歷親眼目睹雙親被殺,這樣的陰影,產生了為父母報仇的信念,差點被忍者大師利誘走向邪惡復仇組織的深淵,幸好遇到女主積極引導,才走出陰影,成為了後來伸張正義的蝙蝠俠。
造成童年陰影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老師管教嚴厲、甚至打罵;父母吵架離異、缺乏關愛;受到他人欺負;生理缺陷造成的自卑,例如青春痘、口才、升高、長相等;這些心理與生理上的雙重傷害是形成陰影的直接原因。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
如何才能走出陰影?走出陰影的過程,就是重建自信的過程。去做沒自信的事情,做成功了,你的自信就會慢慢增加。越害怕什麼就越需要做什麼。害怕當眾說話,就找訓練口才的活動去訓練自己。害怕社交,就拉上小夥伴一起去找自己感興趣活動,融入新環境,認識新朋友。越害怕異性不喜歡你,那就越需要認識更多的異性,因為你無法讓你喜歡的人都喜歡你,你只能讓喜歡你的人喜歡你就行了。
如此不斷的積累成功經驗。當你去做害怕的事情時,一旦體驗過成功,有過收穫,而且是此前從來沒做到過的,你的大腦會告訴你,你是可以的。
長此以往,堅持下去,相信就能克服困難,走出隱形,重獲光明人生。
回覆列表
童年有不好的心理,該如何改變自己?首先,認識自己的“心理陰影”正確認識,辨別自己的是否可以算是“心理陰影”。有的是小時候的不開心,可是長大後發現其實那是一點點的小事,不至於興師動眾,心裡暗示,這是心裡問題。
1.時間療法。時間是最好的良藥。隨著時間、年歲的增長,原以為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會變成芝麻小事。
2.自我克服。暗自和自己較勁兒,針對心理陰影的部分,做出自己的嘗試。這需要時間更需要勇氣。
3.溝通,說出自己的故事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溝通,和別人說出自己的心情和心結。在別人看來就是很簡單的的事情了。
4.多看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