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追夢人

    現在的相聲市場是一強多散。德雲社是規模化運營,以郭德綱于謙為中心,一干弟子齊上陣。有劇場有影視製作,有固定觀眾群捧場。可以稱的上一強。其他的多個小劇場人員單一,長期觀眾較少,只能說相聲散戶。

  • 2 # 會飛的豬

    現在的相聲市場面臨的壓力也很大,主要是現在各種綜藝節目和各式各樣的小品都太多了,選擇的空間很大,導致相聲的競爭也很激烈。當然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只有改變思路,創新才更有機會得……

  • 3 # 蓮洲帶你看城事

    我作為多年的相聲聽眾,想申明一點,不是德雲社壟斷了相聲市場,而是相聲市場需要德雲社的存在!貌似這句話有歧義,但沒有德雲社的話,相聲市場有多困難,我們也可想而知。

    很多時候在德雲社經歷波折時,同行多半都是“落井下石”,在德雲社走向正規,如日中天時,同行做的最多的是什麼?召開各種動員會,如何抵制德雲社,如何從德雲社的演員身上找毛病,打著“反三俗”的口號,打著要為民服務的態度,大放厥詞地說,要聽高雅的相聲!何其荒唐可笑!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對於相聲行業的發展以及未來的市場前景,德雲社所做出的貢獻,我們廣大觀眾朋友有目共睹。作為班主的郭德綱,不僅透過自身的影響力讓相聲“起死回生”,還用心良苦地培養了一大批相聲藝人。

    要知道在早期的德雲社,僅靠郭德綱一人,要養著那麼多徒弟吃飯、學藝,是何其困難!時不時還要降低身份,親自去參加一些低劣的綜藝節目,以換取徒弟們的生活開銷。這樣一個亦師亦父的師父,對徒弟們的一片苦心,對相聲界巨大貢獻,如今卻竟然有人旁敲側擊地說,郭德綱毀了相聲!我想說,你的眼是瞎了嗎?良心何在呀!

    何為壟斷?

    顧名思義,壟斷一般是指在某一行業或領域,一家獨大且不容他人生存,獨斷專行,利己不利人,並長期霸佔優勢資源,屬於排他性。在回過頭看德雲社,《相聲有新人》、《笑傲江湖》不斷地有相聲藝人被郭德綱提拔,最為人知的便是盧鑫、玉浩二人,他們的相聲新勢力團隊依舊受到了德雲社的力捧,就連他們的牌匾上的“相聲新勢力”五個字,都是郭德綱親筆書寫,其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機會和舞臺是留給有能力的人!

    實力不濟或相聲功底不行,某些相聲演員上臺說大半天,臺下觀眾一點反應都沒有!只見這演員下臺就開始罵:

    這些觀眾都不懂相聲!

    這都是德雲社害的!

    這都是德雲社壟斷了市場,壟斷了觀眾!

    用郭德綱的一句經典臺詞說,“你這種人死不死啊!”自己沒本事,卻怪罪觀眾,抱怨同行,但凡有點廉恥心,就不會如此!

    總結一下,德雲社對於相聲行業功不可沒!切忌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刻意抹黑同行!沒有人能壟斷相聲市場,只有觀眾的才有權利選擇誰能留下來!

  • 4 # 源燈籠文化

    說到相聲首先大家想的都是德雲社,跟當年一提二人轉演員,感覺都是趙本山的徒弟,給我的感覺一支獨大。現在的相聲感覺跟以前不太一樣了,老郭同志確實挺難的,又想發展壯大,還不能丟了傳統相聲,有時候看相聲確實感覺有點低俗,有些字例如“屎尿屁”和“騷浪賤”,個人感覺郭老師這方面是不是得稍加整改一下,現在的相聲感覺跟看電影一樣了,一票難求,總結:在相聲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德雲社針對觀眾口味的變化,不斷的自我調整,把相聲的娛樂化功能發揮到極致,造就了現在的相聲離不開郭德綱的營銷!

  • 5 # 南玉公子

    不說張雲雷,單說相聲,對事不對人。一個天津00後相聲愛好者對現在相聲的感悟。 文章較長,慎入。

    相聲什麼時候開始變味兒的

    曾幾何時,相聲,這門曲種開始變了味道。

    對於相聲,我們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另外,我寫這篇文章,捱罵是肯定的,但是我“無知者無畏”,我覺得作為一個真正熱愛相聲的人,不能讓這個曲藝失去了自己本身的光彩。

    這種感覺不是一時腦熱,而是早已有之。我承認,我自己不能算是常聽相聲,但是作為一個天津人,總覺得相聲這東西就是紮根於土壤當中摸之不去的東西。不管是小時候聽的馬三爺逗你玩,還是劉寶瑞先生的連升三級,鬥法,官場鬥,再到侯寶林大師的關公戰秦瓊,以及馬家的誇住宅,常家的賣布頭等等等等。不勝列舉,這些段子也就揮之不去的在腦海中停留。

    慢慢的,一個小黑胖子就進入了我周圍的世界,他叫郭德綱。對,沒錯,就是郭德綱。記得最早聽他說相聲的時候還是07年左右,當時沒有那麼多的娛樂活動,有的只是一個92.1的相聲廣播和曲藝雜談,時不時的能放一些郭德綱的相聲,當時覺得,還能有新段子聽,挺不錯的,慢慢的,郭德綱開始紅了起來,當時在想,現在還能有人在堅持這樣的東西,真挺不容易的。

    再後來,李菁的離開,曹雲金的離開,德雲社也是從落寞走向了現在的輝煌,不得不說,相聲被德雲社帶進了所有大眾的視線裡面,但是呢?雖然我對相聲的熱愛程度不減當年,但是我也在反問我自己,德雲社還在說相聲嗎?德雲社的相聲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了。郭德綱和於大爺我不敢多說什麼,雖然被天津的老先生說路數不正,但是至少我可以從他們的相聲裡面聽得出來一個東西,叫三翻四抖,鋪平墊穩。德雲社的另一位老先生,高峰高老闆,當初在天津農學院,相聲說的真的就一個字,穩。人家是真正的在鑽相聲,他想成為大師,他是真正的想幫相聲。而其他人,我就真的不敢苟同了。我不停的再問自己,相聲為什麼會變味兒了呢?

    曾經也和喜歡相聲的朋友聊起過這些,為什麼相聲有過輝煌的時刻?在我看來,原因大概是以下幾點:

    其一:因為當時的電視不是這麼普及以至於小品不會壓過相聲。

    其二:當時尚有一批撂地的老先生,不管這些老先生怎麼明爭暗鬥,但是至少他們當時逗的人比這幫平頭老百姓難逗的多

    其三:當時的社會尚處在一個並不太開放的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後,所以一些笑話可以讓人們笑一笑。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現在看老相聲覺得沒意思的原因,畢竟時代不同。

    但是慢慢的,小品超過了相聲,然後郭德綱的出現讓相聲和小品齊頭並進,不分高低。但是到了現在,郭德綱先生的徒弟們,我對這些人的相聲造詣實在不敢苟同。

    為什麼說相聲變味兒了,亦或是我對這門藝術看的太重要了。相較於現在的相聲,我更喜歡聽以前的相聲,為什麼這麼說?老先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可能已經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為什麼還是這麼喜歡,我相信對於我來說,或者說對於這幫“老傢伙”來說,他聽的已經不是說笑點,笑點真的重要麼?我覺得不是了,重要的只有兩個字“尺寸”。尺寸二字,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大到整個相聲的架構,包袱的使用,小到捧哏的一個字,一個詞,逗哏的一個動作,一個使相兒,都是在細細斟酌過後的結果。舉個例子,馬三爺的稿子,我曾經見過一次,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改動,三爺並沒有多大的學問,但是對於相聲,對於自己的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劉寶瑞先生,聲音不同,甚至有點口吃,但是人家為什麼能成為單口相聲大王,就是因為對自己的工作有一種精神。反觀現在,好段子少麼?不少,劉老闆的段子我仍然很喜歡,但是,現在的相聲圈裡有一種風氣,在好多相聲演員的相聲裡面,相聲成為了雙人脫口秀,成為了包袱集錦,這種包袱集錦,有入活,有底活,但是,它的墊活是不完整的,它是為了笑而笑,不是為了藝術而笑。我認為相聲,首先它是一門曲藝,是一門曲種,其次,才是加各種的形容詞,好笑的,引人深思的等等。其次,尺寸的另一點是什麼玩笑該開,什麼玩笑不該開。郭德綱先生說一句日本地震了,死了多少人多少人,沒有任何問題,它並不會觸及到國民的痛點。但是如果放在中國出事,你拿它來抓活,這就觸及到人們的痛點了,這和辱罵祖宗沒什麼區別。

    肯定有人說我在為主流捧臭腳,並不是。其實姜昆的相聲說的好嗎?不好。當年春晚的相聲大合唱,能讓人罵街,這是什麼東西,這是玩意兒麼?也就是現在,慢慢的開始重視基本功了。

    有些人說相聲嗎,你就是一個逗樂的民間藝術,用得著這樣麼我覺得並不是,相聲是一個草根文化,並不是要像崑曲一樣雅。另外,當初侯寶林大師,馬三爺等等多少位老先生煞費苦心地把相聲抬到了一個如此高的高度,茶館相聲讓相聲恢復了活力,然而現在的有些茶館,卻憑一己之力,把這些努力輕易毀掉,並不是說茶館相聲不好,山東的洪順曲藝社,當初定的規矩,有髒口,有壞活臭活,是不讓上臺,甚至不讓在茶館說的。

    現在來說,我不反對相聲裡面有髒口,有臭活,但是如果一段相聲的所有包袱都是髒活臭活,這樣的相聲是讓您哈哈大笑了,但是呢,這種快餐式的相聲,終究是快餐,同時,這和看黃色書籍,有什麼區別,都是一樣的地方,一樣的部位,與其你去腦補,不如直接欣賞。

    相聲需要俗,但是也需要雅,在我看來,經歷過那件事情之後,郭德綱先生對觀眾很失望,所以他現在首先做的是一個商人,其次才是一個相聲演員,這一點我們並不能怪他,畢竟第一,現在觀眾的水平就這樣,其次他手底下還有一幫人要養活,但是他手下那一幫人哪一個是想踏踏實實說相聲的,屈指可數,哪一個都是想紅,藉著相聲紅。同時,他們的粉絲們也是藉著相聲的幌子,去追星。追星嘛,誰不追星啊,追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追星應該勵志一點,我們要正視偶像身上的缺點啊,一味地神化就是正常的麼?偶像一味地討好粉絲,粉絲一味地神化偶像,最後是個什麼結局。我想各位都知道。

    放眼望去,幾十年前,人們對於偶像的概念是我基於喜歡一個藝術形式而喜歡上一個人的比較多,而現在呢,我承認現在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但是相聲需要的是臉麼?是顏值麼?不是,長得好看的說不了相聲,看看馬三爺,看看侯大師,再對比一下梅蘭芳大師,哪個好看?在當時,同樣都是下九流。

    相聲歸齊所以有它自己的架構和形式,但是現在的味兒,架構和形式,還剩下多少呢?還有多少人認識真正的相聲呢?

    對於相聲,如果不能保留自己的原汁原味,我希望他能像評彈一樣,只存在於天北好好的發展,也比在全國失去了劣幣驅逐良幣強

  • 6 # 鶴鄉秋翁

    因為中國的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所以任何民營相聲團體在中國相聲市場佔有的份額,只能是九牛一毛。儘管是九牛一毛的份額,市場的擁有量還是不可小覷。

    現在的民營相聲團體還是在起步階段,大家絕不可能貪大。立足本地,一步一個腳印,一定是民營相聲團體最好的發展方法。

    相聲市場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不可能有一家民營相聲團體有能力壟斷全國的相聲市場。雖然相聲是大眾文化,但是民營的相聲團體只能是小眾社團。地方壟斷不但可能實現,而且還是好事。如果沒有大型企業的資金支援,壟斷全國相聲市場只能是天方夜譚。有人確實放出了壟斷相聲市場的豪言壯語,我卻不相信他有這樣的能力和水平。

    一屋不掃 ,何以掃天下。你如果沒有牢牢地掌握本地的市場,怎麼可以壟斷全國的市場。一個相聲團體如果想在其他相聲市場多分得一杯羹,很可能犧牲的是自己腳下的市場。當你虎視眈眈地看著別人飯碗中的一粒米,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你碗中的肥肉了。

    為什麼?

    因為二人轉僅僅是地方劇種,所以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影響力。大家的欣賞水平都在不斷地提高,不可能有人一直喜歡他那些形態齷齪的徒子徒孫們!

    相聲的影響力肯定超過二人轉,當然可以在全國各地佈局。如果是在全國各地佈局,其實也應該是中國曲藝家協會的責任。個人沒有能力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還是不要觸碰這塊大蛋糕。相聲團體確實可以自行發展,不可能惡性膨脹到各個地方。每個民營的相聲團體只要立足於本地,肯定會得到很不錯的回報。

    德雲社在北京發展的途徑,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它不管賺了多少錢,養活他們的還是北京人。

    相聲如果想在全中國佈局,必須依靠全國的相聲演員。如果想發現更多的相聲演員,必須依靠相聲比賽這個平臺。中國已經有三十年的時間沒有搞全國性的相聲比賽了,當然是中國曲藝家協會的失職。相聲演員如果能夠以小劇場的身份參加比賽,絕不會有人敢爆髒口。

    現在的足球俱樂部都不景氣,這些企業為什麼不在相聲上投資。相聲也有廣告效益,每個企業都應該利用這個文藝事業為自己的企業加分。過去的企業都有業餘文工團,現在確實應該恢復正式的文藝工作團。

    相聲確實可以施行俱樂部制,在本地區發展自己的相聲事業。俱樂部可以到其他地方演出,不能在註冊地以外再建俱樂部。北京和天津的相聲演員特別多,他們確實應該走出去發展。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歷史上也是先例:梅蘭芳先生生前把京劇做得那麼大,他也沒有在北京以外搞自己的京劇團。他如果搞了,地方劇團肯定沒有辦法存活。梅先生的徒弟只要在北京演出,他不但不會唱對臺戲、而且還會提供一切方便。凡是他徒弟演出的地點,他絕不會越雷池一步。

    用梅蘭芳先生自己的話說:我絕不可能搶徒弟的飯碗!

    梅蘭芳先生是中國京劇界最大的腕,可是每到一地演出,還是要“拜碼頭”,恭恭敬敬地把地方名流請到頭排。至於票房收入,他也會與接待方合理分配,絕不會多分一杯羹。他雖然捨棄了許多,但是得到的更多。

    他們每年都有慰問演出,這個傳統現在已經失傳了。大家現在爭的是票房收入,不是為人民演出的場次。

    梅蘭芳先生有能力把梅蘭芳京劇團做大,他卻沒有這樣做。由於他的遠見卓識,現在還有中國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

    那時候北京有那麼多京劇團,他們也只有合作的關係,不可能互相傷害。梅蘭芳先生絕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更不想成為出頭的椽子。

    《群英會》是一場京劇界和電影業的盛宴,集中了各派精英的廣泛合作。電影排得特別成功,根本沒有一個人計較出場費。

    寫到這裡,我的回憶又到了秦漢時期:項羽攻城拔塞,當皇帝的卻是劉邦。歷史會不會在相聲界重演,我根本不懷疑:不是所有的流氓都能當皇帝。

    看到相聲界這二十年的混亂局面,我確實感到心痛。好的傳統全都不見了,每天都是勾心鬥角。

    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現在的相聲行業一直是在無序競爭狀態中。如果曲協能夠加大管理力度,未來必然會走向有序競爭的局面。相聲市場確實應該有競爭,絕不可能競黃。相聲界不管怎麼競爭,絕不會有任何一家民營的相聲團體一家獨大!

    相聲團體千萬不要好高騖遠,必須腳踏實地地發展自己本地方的相聲事業,千萬不要把自己放在風口浪尖上。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一家獨大是好事情:樹大招風的道理,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人多口雜、禍從口出、言多語失的道理,每個相聲團體都應該知道。許多相聲演員為了追求笑點,已經不擇手段,確實不值得提倡;一些相聲演員為了迎合觀眾的低階趣味,確實說了一些不該說的段子。

    那些一直沒有產生黃段子的相聲團體,確實應該鼓勵!

    大家不管怎麼評價中國過去的相聲,相聲在曲藝界還是發展最好的文藝形式。不但好於評書等藝術形式,而且還好於京劇。有人扯起了“搶救相聲”的大旗,其實就是為了給相聲染上黃色的病毒。這些人千萬不要搶救相聲,還是應該搶救自己。

    現在的相聲儘管有了小劇場,還是不能否認中國相聲50多年的健康歷史。相聲確實存在不如人願的地方,相聲的語言還是乾乾淨淨。相聲既然是語言藝術,追求的當然是語言的幽默和語言乾淨。相聲不管是通俗和高雅,乾乾淨淨的語言還是相聲的第一要素。

    小劇場不能固步自封,應該把京劇、評書等名家請進小劇場。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那部一年之內就不得不淘汰的金立手機,當然也想起當年買長虹電視的場面。這些東西現在都不在了,我那部滑蓋的諾基亞手機還在用,原因是這部手機經過了時間和質量的考驗。

    同一個道理,不管聽了什麼相聲,一定是因為值得聽。相聲需要清醒的演員,更需要清醒的觀眾;只要有了不清醒的觀眾,才能養活一批不知道廉恥的相聲演員;大家只要不買這邪人的票,他們就沒有辦法在舞臺上侮辱女京劇表演藝術家了。

    什麼樣的相聲是好相聲,大家肯定意見不一樣。但是,少兒不宜的相聲,肯定不是好相聲。一個好的小劇場,必須可以放心地讓兒童去欣賞。

    事實會告訴大家:依靠粉絲養活不了任何一個相聲團體!

    大家還必須知道:評定職稱依靠的是文憑,不是你聽了誰的相聲;漲工資依靠的是職位,不評定您是誰的粉絲!

    大家應該醒一醒了:許多相聲演員喜歡的是錢,不是粉絲的吹捧。你為他們搖旗吶喊的時候,老闆會給你漲工資嗎?

    相聲已經健康發展了五十年,不可能一直維持現在的狀態。2005年之後,相聲市場狀況一直令人擔憂。現在已經不是魚目混珠,而是鳩佔鵲巢。大家可以回憶一下,相聲這二十年的歷史,有一段相聲的水平能夠超過老一代的《夜行記》、《遊園驚夢》、《關公戰秦瓊》、《虎口遐想》嗎?有一個相聲演員的影響力超過侯寶林先生、馬三立先生嗎?

    中國已經有十四億人口,能有多少人到小劇場看相聲?一個精神正常的人不可能天天看相聲,更不可能只看一家的相聲!

    相聲在生活中確實可有可無,沒有人依靠聽相聲而活著;我不聽相聲,每天還是二十四小時;我這一輩子都不聽相聲了,養老金還是不少一分一毫。

    相聲市場的競爭是相聲界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為他們添磚加瓦,也沒有必要為他們一擲千金,更沒有必要為他們搖旗吶喊。文藝批評是每個觀眾的武器,大家必須利用起來。

    在小劇場只要聽到語言不乾淨的相聲,大家一定要勇敢地喝倒彩,甚至跺腳、起鬨、趕相聲演員下臺、要求退票。對於那個敢於用地震做梗,公開侮辱女京劇表演藝術家的演員,必須終身禁演!

    那些已經退休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應該重新組織起來,拯救現在的相聲市場。你們都有輝煌的過去,必須重新讓自己輝煌起來。馬季、侯躍文走了,牛群、馮鞏還在,你們為什麼不能重新攜手創造相聲的輝煌。

    尤其是牛群先生,你曾經是馬派相聲的頂門槓,為什麼不能重出江湖,揚起馬派相聲的大旗。如果馮鞏先生堅持不與你合作,侯躍華先生絕對有能力為你量活。讓大家看看純馬派相聲的風采,應該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馬派相聲一直沒有亂,當然是中國相聲的風向標。現在馬派、侯派、常派都應該有自己的相聲社團,大家聯合起來對抗相聲界的病毒。馮鞏先生也應該捐棄前嫌,讓侯派相聲和馬派相聲重新聯合起來,共塑歷史的輝煌。中國一流的相聲演員只有馬志明、姜昆、馮鞏、牛群、石富寬等老相聲表演藝術家,他們確實應該再戰江湖了。

    寶刀還不老,我們根本不用懷疑!

    馬志明先生是現在相聲界的眾望所歸,他有能力左右中國相聲的走向。中國的相聲不管怎麼發展,只能是馬派、侯派、常派並存,現在還不可能產生第四派!

    現在的相聲市場肯定應該健康發展,出現的問題還是可控範圍之內。關鍵的問題還是曲協的態度和手段!

    語言骯髒的相聲完全來自小劇場,我們完全可以不去看。大家只要堅持一年不去看他們的相聲,這樣的相聲團體就自生自滅了。現在有語言乾淨的小劇場,大家為什麼不去為他們喝彩。

    相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語言美,不是臭味相同。

    我從來不去小劇場,絕不可能花錢看相聲界的相互攻擊。相聲市場如果淨化了,我才能去看乾乾淨淨的相聲,這樣才能感到舒坦!

    相聲觀眾必須明白:聽相聲也必須有道德!

  • 7 # 讓時光慢些吧

    有人的地方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應該也會有相聲吧!

    有人說現在相聲市場不景氣,市場還是那個市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藝術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肯定比過去大了。相聲,那你的產品呢?有好的產品嗎?好的產品會沒有市場?

  • 8 # 馮霖1997

    說實話不太看好!

    跟身邊喜歡相聲的朋友聊天大家意思很一致就是老郭哪天撤下去了這行當估計也就涼了!

    去年還是前年看採訪說德雲社的小劇場除了廣德樓其他都是賠錢的(廣德樓因為遊客多頂著),但看今年估計德雲社幾個小劇場應該都可以盈利了,這些觀眾怎麼來的大家都看到了吧,張小辮兒吸了很大一部分其他一幫減肥成功的小哥哥們留了一部分(全靠“婦女們”撐場 )但這麼下去感覺不是長法,那幾位目前還在小劇場的小哥兒說實話除了可以出來商演的幾位其他我覺得真得好好努力,水平太需要提高了!

    老郭多精明一人這行當怎麼樣他最清楚,要是真的好的話還讓他大兒子去其他領域費什麼勁!

  • 9 # 松鼠哥哥丫

    昔日的相聲演員有一種本領:對什麼人,說什麼話。他們到天橋或別處去“撂地”,地方既欠“文明”,聽的又沒有婦女,他們的嘴裡就野一些;及至走堂會的時候,嘴裡就很乾淨,不帶髒字兒。

      現在,這種本領用不著了。演員們到哪裡都堂堂正正地說那一套詞兒,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話。

      這是個很大的變化。

      從語言上看,有的老相聲段子相當文雅,特別是某些單口的。可是大多數的老段子,與別的曲藝形式中的語言相較,的確顯著粗糙。這並不足為怪。在老年間,相聲本是街面上的玩藝兒,難登大雅之堂。文人墨客既沒有編寫相聲的本領,也不屑於去學習。所以,大多數的段子是由當時的藝人自己編的。他們都有些才華,要不然就編不出相聲來。可是,在那個年月,藝人不能不顧及生活,所以就不得不迎合低階趣味,以期增多收入。因此,有的老段子通體都以湊趣逗哏為主,並沒有什麼更高的意義。這不能怪藝人,而應怪當時的任憑相聲自生自滅,沒人關心。

      黨關切一切藝人,相聲演員也身受其惠。從前被稱為“說相聲的”,解放後變成相聲演員和語言藝術家了。這種鼓勵使藝人非力爭上游不可。於是,他們開始接近作家,整理老段子,創作新段子。

      這麼一來,首先是老段子中的粗俗語言必須去掉。若只去掉陳腐的,而不補充上新鮮的,好處就不大。相聲演員更進一步,不只在空洞的語言上繞圈圈,而開始去從生活中尋找語言。他們下廠下鄉,慰問部隊,宣傳清潔衛生,參加社會活動……。新的生活供給了新的語言。

      新語言的運用,使演員們看清楚:語言本身的確有招笑的能力。但是,專憑語言的能力,而沒有思想內容,便會落個空耍貧嘴,風格不高。這就是新段子裡只抱住一句笑話死不放手,翻來覆去地重複的原因。比如說:老段子或墊話裡若是抓住武大郎,便把所有的有關武大郎的俏皮話、歇後語全都搬來,反覆應用,力求逗笑,既乏含蓄,又沒有什麼意義。新段子就很少利用這個庸俗的手法。新段子裡多少有了思想內容,不專靠語言支援局面了。

  • 10 # 春風須待

    手機、電腦、平板都能從網上獲得影片資源,不知名的演員和大腕級的演員一年就那些段子,可以說到現場聽相聲和在網上看相聲效果都是差不多,去現場看相聲感覺能更好一些,在家看相聲能更省錢些。總的來說網路雖然使相聲演員的收入少了,但是增長了他們的人氣,慕名來的人多了,就又把前期少賺的收入又補上了。

  • 11 # 風雨兼程3355

    不說張雲雷,單說相聲,對事不對人。一個天津00後相聲愛好者對現在相聲的感悟。 文章較長,慎入。

    相聲什麼時候開始變味兒的

    曾幾何時,相聲,這門曲種開始變了味道。

    對於相聲,我們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另外,我寫這篇文章,捱罵是肯定的,但是我“無知者無畏”,我覺得作為一個真正熱愛相聲的人,不能讓這個曲藝失去了自己本身的光彩。

    這種感覺不是一時腦熱,而是早已有之。我承認,我自己不能算是常聽相聲,但是作為一個天津人,總覺得相聲這東西就是紮根於土壤當中摸之不去的東西。不管是小時候聽的馬三爺逗你玩,還是劉寶瑞先生的連升三級,鬥法,官場鬥,再到侯寶林大師的關公戰秦瓊,以及馬家的誇住宅,常家的賣布頭等等等等。不勝列舉,這些段子也就揮之不去的在腦海中停留。

    慢慢的,一個小黑胖子就進入了我周圍的世界,他叫郭德綱。對,沒錯,就是郭德綱。記得最早聽他說相聲的時候還是07年左右,當時沒有那麼多的娛樂活動,有的只是一個92.1的相聲廣播和曲藝雜談,時不時的能放一些郭德綱的相聲,當時覺得,還能有新段子聽,挺不錯的,慢慢的,郭德綱開始紅了起來,當時在想,現在還能有人在堅持這樣的東西,真挺不容易的。

    再後來,李菁的離開,曹雲金的離開,德雲社也是從落寞走向了現在的輝煌,不得不說,相聲被德雲社帶進了所有大眾的視線裡面,但是呢?雖然我對相聲的熱愛程度不減當年,但是我也在反問我自己,德雲社還在說相聲嗎?德雲社的相聲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了。郭德綱和於大爺我不敢多說什麼,雖然被天津的老先生說路數不正,但是至少我可以從他們的相聲裡面聽得出來一個東西,叫三翻四抖,鋪平墊穩。德雲社的另一位老先生,高峰高老闆,當初在天津農學院,相聲說的真的就一個字,穩。人家是真正的在鑽相聲,他想成為大師,他是真正的想幫相聲。而其他人,我就真的不敢苟同了。我不停的再問自己,相聲為什麼會變味兒了呢?

    曾經也和喜歡相聲的朋友聊起過這些,為什麼相聲有過輝煌的時刻?在我看來,原因大概是以下幾點:

    其一:因為當時的電視不是這麼普及以至於小品不會壓過相聲。

    其二:當時尚有一批撂地的老先生,不管這些老先生怎麼明爭暗鬥,但是至少他們當時逗的人比這幫平頭老百姓難逗的多

    其三:當時的社會尚處在一個並不太開放的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後,所以一些笑話可以讓人們笑一笑。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現在看老相聲覺得沒意思的原因,畢竟時代不同

  • 12 # 聚焦全球

    現在許多人都願意享受不需要思考的東西,或者說是工作壓力大,導致工作之餘需要一些輕鬆愉悅的東西.現在繪本流行正是很好地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而相聲,特別是傳統相聲是要花點腦子思考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人們不再拘泥於兩個人或著幾個人在臺上自顧自地說,而是希望看到精彩紛程的生活化的東西

  • 13 # 寧夏VIP

    相聲市場是一個能夠帶給人快樂,增強知識的途徑,相聲市場的好與不好關係到宣傳點即內容。有質量的內容必然趨勢有未來的生活。

  • 14 # 江西老解

    相聲也是一個傳統文化,一直都有這麼一撥人在從事著這個行業。但是這撥人越來越少,相聲市場不是以前那麼景氣。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市場的需求少了,現在娛樂的方式多種多樣,新生一代(80、90後)對不同的娛樂方式有自己的選擇方式,所以對相聲市場也是一種衝擊,特別是網路時代的到來,讓相聲市場更加的蕭條。

    第二:從事相聲市場行業的人也少。要想成為一個專業的相聲演員至少需要7、8年的磨練,達到一定的功力可能才有出彩的機會,從業時間久,所以很多從業人員不願去這個行業,進去這個行業也不一定能夠成功,成名。

    第三:相聲表演缺乏創新。相對來說不夠新穎,一直言傳著多年來的模式,未注入新鮮的選區。一聽到相聲,給每一個人的感覺就是兩個人在對講印象,這種模式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娛樂活動的需求。

    綜上所述:個人覺得市場不夠景氣,希望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其精華,然後不斷的去創新,突然傳統,給人們一中新鮮的當時去言傳這種傳統文化,讓大家更加喜歡去看如德雲社,讓相聲市場發展的更加好。

  • 15 # 自尊自愛自強

    首先,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起有伏、有高峰有低谷的,相聲藝術也不例外。作為一門語言藝術,相聲產生於18世紀中葉,綜合了口技、梅花落、把式、戲法等民間藝術,形成自己寓莊於諧的特點。長期生存於民間的相聲藝術,建國後迎來自身發展的高峰,達到雅俗共賞的美學境界。有輝煌就有衰落,衰落之後又是輝煌——相聲藝術的低靡是這種客觀規律的體現,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從低靡中走出,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分析相聲藝術的現狀和不足,找出具體原因,改變這個現狀。

    其次,造成相聲藝術低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內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從內部來看,當前的相聲藝術本身出現了觀念陳舊、趣味低俗的現象,甚至背離其“語言藝術”的本質特徵,把相聲變成道具、情景、服裝等的大雜燴,把說相聲變成“演相聲”。在內容方面,則未能深入現實生活,未能抓住社會熱點,未能發揮其諷刺醜惡和針砭時弊的優勢。這些問題都與演員缺乏一種平民心態、脫離了藝術的人民性有關。從外部來看,電視的興盛和社會的浮躁是最重要的兩個影響因素。在過去,一個好的相聲作品可以演許多場次,甚至可以演好幾年。可是有了電視之後,一場演出就傳播到千家萬戶,導致指令碼創作上的“落後”。另外,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以後,整個社會處於一種浮躁的氣氛和狀態,相聲藝術也不例外,有的去當縣長,有的去辦網站,還有的去經商。這樣一來,相聲藝術的低靡也就毫不奇怪了。

  • 16 # 文正鞋業

    有些人說現在相聲市場不景氣,市場還是那個市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藝術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肯定比過去大多了

  • 17 # 心中有愛4453

    相聲本來就是一個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但是言情小說之類,要加以改善。不能以那種胡胡說八道的。老夫少妻打情罵俏的那種壞了輪理剛長,不要那種形色,來博得掌聲和收視率。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18 # 基金股票理財顧問

    在娛樂文化重構的今天,娛樂形式逐漸多元化,短影片、社交、影視等幽默作品層出不窮,這無形之中擠壓了相聲的生存環境。所以才有了現在相聲小劇場——就是實體空間內的互動交流,這種改變會出現現在娛樂所沒有的情景效應。這才有了相聲在一些綜藝節目中的頻頻亮相,甚至有以打造相聲為主體的網路綜藝節目。因為這種跨界的方式,讓相聲抓住了觀眾的“胃”。現在的年輕觀眾都已經習慣了“網際網路化”,相聲也以新的方式開始了傳播。但是作為一種曲藝形式,相聲面對網路上一些綜藝節目顯得“陳舊”,因而相聲在趣味方面也做出了新的改進。就比如說近些年的脫口秀節目給相聲帶來了新的啟發,如果相聲表演直接開始,增加笑點的頻率,多采用一些接地氣的素材。但是在借鑑的過程中,不是完全的改變,而是找到屬於自己藝術中的平衡點,找到改良的突破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透過這段時間的網課學習,家長覺得孩子學習不好是老師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