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於唐太宗縱囚這件事情,一般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唐太宗仁慈憐憫;

    二、這是演戲;

    三、唐太宗沽名釣譽。

    然而,如果認真探究歷史的真相,往往與我們所看到的表面完全不同。

    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一齊透過古籍的記載來尋索和研究。

    看看關於唐太宗縱囚這件事情的歷史記載:《舊唐書》中也有內容相同的記錄,那麼,可以肯定,唐太宗縱囚確有其事。讓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第二年再自覺自願地前來伏法。居然沒有一個人逃走。

    君王是多麼的仁慈憐憫,而民眾又是多麼信守諾言!

    但是,事情真是這個樣子的嗎?

    也不完全是。

    大家把史書往前翻翻,看看這段記載: 《資治通鑑》與《舊唐書》的資料資料都相同,所以這些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細心看就發現個問題,貞觀四年的死刑犯是29人。

    那麼,到了貞觀六年,大唐的死刑犯增加到了390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使死刑犯數量增長了十幾倍呢?

    查遍史書,也找不到關於這段時間內大唐的社會風氣變壞的記錄。

    而在貞觀五年,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張蘊古案”: “張蘊古案”在唐朝乃至中國司法史上都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經常被一些歷史學者和法律研究學者拿來引用。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河內有個人名叫李好德,這傢伙嘴上沒有把門的,他經常發表一些反帝反封建的言論(當時這屬於“大逆”),被人舉報到了朝廷。

    當時,大唐最高法院的審判長是張蘊古,他就負責這個案件。

    張蘊古對唐太宗說: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個名叫李好德的傢伙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精神病患者,經常胡說八道,按照大唐的法律,精神病胡說八道不應該負法律責任。

    唐太宗相信了張蘊古,下旨釋放了李好德。畢竟,在任何一個朝代,精神病人的言論是不負法律責任的。

    但不久之後,唐朝的紀委經調查後舉報,說法院審判長張蘊古的籍貫是相州,而那個所謂的精神病人李好德的哥哥曾經擔任過相州刺史,與張蘊古的交情很深。張蘊古徇私枉法,欺瞞聖上。有人看到,他還與那個所謂的精神病人一起耍麻將。

    唐太宗聞奏十分憤怒:“張蘊古真可惡,我抓住了囚犯,他居然與囚犯打麻將,還縱放罪人,必須嚴懲!”

    於是,唐太宗就下令殺了張蘊古。

    殺掉張蘊古以後,唐太宗又開始後悔了,覺得自己有些太沖動了。為了避免因一時衝動而再次犯下類似的錯誤,唐太宗提出了加強死刑複核制度。

    唐太宗還對死刑複核制度進行了細化和條例化:

    人命關天,必須要謹慎謹慎又謹慎,反覆稽核:

    透過這樣的措施,據史料稱之為“全活甚眾”。

    但是司法部門報上來的死刑犯卻大量增加,從貞觀四年的29人劇增至390人。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如此: 就是說,張蘊古縱囚獲罪被殺,同行的法官們害怕了,寧可錯殺,也絕不肯放過,免得連累到自身。所以各級法院嚴刑峻法,上報的死刑案就大量增加。

    唐太宗本來想搞的是“仁政”,殺了張蘊古,卻嚇怕了法官們,嚴刑峻法,寧錯殺也不肯放過,判為死刑的犯人就大大增加。這就完全違背了李世民“仁政”的執政理念。

    那怎麼辦呢?難道就這樣殺掉死囚嗎?當然不能這麼幹。

    於是,就有了貞觀六年的特殊政策,對這些死刑犯“縱之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

    當然,實際上各方都是有默契的。透過上下溝通,大家都心照不宣。到了第二年,390個死刑犯全都返回來伏法:

    所以說,關於此事,唐太宗仁慈的成分的確實有,他沽名釣譽的成分也有。囚犯們守信的成分有, 君王、官員、犯人和民眾大家心照不宣,密切配合,分角演戲,共同創造了司法史上的一個奇觀。

  • 2 # 歷史三日談

    雖然這事情扯犢子,但在歷史上不管是帝王還是稍微有點本事的大人物,莫不都想著把自己的形象塑造的完美一點高大一點正面一點,極端一點的做法那就是往“完人”上弄,雖然明顯的有“人渣味兒”透出來,但大多數普通人都是道聽途說,基本上也就是別人塑造出來什麼,那就是什麼了!

    別說最要面子的正面人物最要面子,喜歡往完人上弄自己,比如說杜月笙,杜月笙在民國上海灘,直白又露骨點說,那就是流氓頭頭,上海灘地下江湖地下利益場黃賭毒的行業翹楚,這些事情那個都是斷子絕孫的買賣,是要被人戳脊梁骨掘祖墳的。

    但是就杜月笙本人來說,他卻極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自己在穿著上也是極力考究,儘量靠近文化人文明人的打扮長衣長衫,再熱的天也要把領口的扣子繫著,結交文化人章太炎等等。

    當然也有塑造“完人”形象塑造失敗了的,比如說三國時期的劉備,當時有人為了顯示劉備得民心,專門準備了一個殺妻宴劉備的段子,殺人吃人雖是亂世的對映,但這種事情還要拿出來說,並且當成抬高自己的砝碼,不顯得有點冷血和不盡人意嗎?

    唐太宗放這400死囚的段子,其實和前面講的這些並無二致,都是套路,而且是成王敗寇的套路,贏的人獲得了隨意解讀故事的權力,輸的人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當然是你說啥就是啥了,這要是真的當然也就是證明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偉大和開明,就中國歷史來說,有太多這樣的故事了,一好百好,一壞百壞,可以把一個人塑造的完美無瑕,可一旦沾腥,又很快被折騰到一無是處,垃圾都不如!

  • 3 # 貓眼觀史

    這是《資治通鑑》中記載的,大概是在公元632年年底,在春節前夕,唐太宗放了天下死囚,讓他們回家與家人團聚,然後約定在第二年的春天回京城領死,當時所有的文武百官都驚呆了,這些可都是官員們花了一年甚至幾年抓到的犯人,萬一他們跑了呢?

    然而春節過完了,這些犯人也都和家人交代了身後事,在於唐太宗約定的日期時全部如約而至,沒有一個失約的,原本準備行刑的官員,聽到唐太宗的一個旨意更是驚訝不已,唐太宗下令將這些犯人全部放掉,因為唐太宗認為他們知錯能改,都願意回來受死,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呢?

    試想,這些死囚明知道自己要受死刑,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逃走,之後卻如期而至,問題是全部都回來了,沒有一個缺席的,這又是為何?

    首先:《唐律》的制定,唐朝當時採取的都是寬仁慎刑,之前只要是被判處死刑的人幾乎就沒有翻身的餘地,然而《唐律》並沒有那麼嚴厲,屬於良法之治,這主要和李世民在位時期的做法有關,李世民力求寬簡,去重從輕。

    其次:對死刑的重視程度,李世民對死刑是非常重視的,他認為被判處死刑的人應該再三確定,要向他稟報三次,杜絕冤假錯案的發生,畢竟每個人背後都牽連著一個家庭,李世民還讓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修訂了《武德律》,將死刑改成了流刑,還刪除了類似連坐的刑罰。

    但是李世民覺得這還不夠,他因為錯殺了張蘊,非常後悔,決定將三複奏改成五復奏,而且還要間隔時間,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並且規定“實行死刑的當日,尚食不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因為酒能亂性,音樂能使人不能進行理性思維。”

    而且李世民也時常允許囚犯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回家探親,告慰父母妻兒,公元628年,李世民還放了3000宮女,讓他們出宮自行組成家庭,白居易作詩“怨女三千出後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歐陽修》的縱囚論

    這個事情的真實情況也無從知曉,無論是好或者壞,故意還是真心實意,從李世民後期統治來看,他確實很少用刑罰來處罰犯人,都是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流程,實在不可饒恕的犯人自然是要處死的。李世民以民為本,虛懷納諫,任人唯才,使國家經濟、文化、國力都達到頂峰,“貞觀之治”的唐朝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唯一被後人詬病的就是“玄武門之變”。

  • 4 # 史學達人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正是他在位的期間,讓大唐迎來了一個盛世,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貞觀之治”。

    關於唐太宗的很多事情,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詳的,比如說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再比如說他和直臣魏徵之間的君臣相處之道......。

    但是,有一件事唐太宗做的讓很多後人,覺得不可思議。

    而且這件事還被司馬光給記載到了《資治通鑑》之中。

    這件事就是在快要過年的時候,唐太宗見關押在監獄裡的死囚比較可憐,就放了這400名死囚回家,讓他們和家人去團聚。

    但是,他們之間是有個約定的。

    這個約定就是,過完年之後,這些死囚還要返回監獄裡來,因為到了秋後的時候,這些人還是要被處死的。

    當時,唐太宗放這一群人回家的時候,可能估計肯定是會有人逃跑的。

    畢竟好不容易出去了,在進來送死,這事看起來似乎很不划算。

    可是,令唐太宗想不到的是,到了約定的日期。所有的當初放走的人,全部返回來了。竟然是一個都沒有少。

    正是這件事,讓唐太宗大為感動,他大筆一揮,索性,就赦免了這些人的罪,直接把他們給放了。

    這件事在我們今天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要知道那些人可都是死囚呀,是十惡不赦的大壞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講信用呢,他們又不是飽讀詩書之士。

    但是,司馬光把他給記錄了下來,又由不得你不信,畢竟司馬光這個人,才有史料的時候,還是很嚴謹的。

    以司馬光的為人,不可信的材料,他是不會斷然引用的。

    可是,研究唐朝歷史的人,都覺得唐太宗放這四百人回家,完全就是在作秀。

    可以說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還是不好說的。

    畢竟唐太宗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他用放死囚回家的事情來說事,無非就是想證明,自己治理的天下,有多麼的太平。

    他就是想證明,他的李唐王朝,要比歷史上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開明,連死囚都是講信用的。

    既然死囚都是講信用的,那一般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還有這可能和唐太宗得來的皇位不正也有關係,畢竟他的皇位是殺死自己的哥哥後搶來的。

    他要給後人證明自己,歷史選擇他當皇帝是正確的,因為他有能力把這個國家給治理的更好。

    總之,不管怎麼說。唐太宗這個皇帝,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還是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的。他在位期間國富民強,那時候在都城長安的留學生就多達萬人,還有數不清的各國的商人。

  • 5 # 難得不胡說

    古時發生這事還是有可能。人思想樸實,不像當下人,虛偽,奸詐,無誠信者不少。為什麼古建築至今不損壞,而現代建築幾年就壞了,因人不實誠,偷工減料,為利而謀又層層轉包醜聞不斷層出不窮,皆因今人良心較古人減少了。

  • 6 # 湘西小木魚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這個人戰功赫赫,為李淵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卻屈居秦王,還處處被太子打壓,憤而發動了“宣武門之變”,做了皇帝。怎麼說了,皇帝之位來的還是不怎麼正統吧,但是在歷史上,他應該算是一個好皇帝。

    首先他並沒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沒有去處死跟隨自己的功臣,大部分的人都還是善終了;還有就是他在位的23年裡一直虛心納諫,知人善用,開創了大唐盛世“貞觀之治”。他實施了很多仁政,也得到了百姓的擁戴,但是他做的有些事情也還是讓人很難去理解了。

    例如根據《資治通鑑》中記載,李世民有一年放了差不多400名死囚回去,讓他們和家人團聚,讓他們第二年春天的時候再回來。這一舉措讓無數人震驚,這些死刑犯還能回來嗎?回來之後的結果又怎麼樣了?我們今天就一起去看看這個故事吧。

    一,唐太宗放400名死刑犯回家,約定好第二年春天回來受刑。

    根據史書記載,大約是公元632年的年底,唐太宗去天牢逛了一圈,看見裡面關押的死刑犯生了憐憫之心,就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也回去和家人團聚過春節,然後第二年春天再回來。聖旨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憂,死刑犯和他們的家人當然是無比開心了,也有一些人稱讚唐太宗是仁義之舉,但是更多的人是擔心了。

    因為這些人既然都被判了死刑,那都是犯下滔天大罪了,很多人也是官員們花很大精力去抓來的,好不容易審判完畢,被關押進天牢,如今卻被釋放了,還沒人監管,這要是跑了怎麼辦了?不過擔心歸擔心,都還是得聽天子的話,還是隻得看著唐太宗把他們放回去了。

    第二年春天,讓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這些死刑犯全部都準時回來了,沒有一個逃跑的。唐太宗又做了一個驚人之舉,那就是赦免了這些死刑犯,讓他們全部回家了。

    二,放400死囚事件的真假性分析。

    首先“放400死囚”這件事情應該是真實的,因為唐太宗的確是一個明君了,他施行了很多仁政,力求寬簡。特別是唐太宗下令殺了張蘊古以後,又後悔了,覺得人命關天的事情還是要慎重,加強了死刑複核制度, 他完全有可能善心大發,去做這件事情。

    只是唐太宗做的這件事到底是仁義之舉還是沽名釣譽了,一直就引發了很多人的爭議。

    三,歐陽修認為唐太宗是沽名釣譽。

    對於這件事情各種說法都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是直接寫了一篇史評文章《縱囚論》去批判這件事情,認為唐太宗就是濫用權力去沽名釣譽了。

    這篇文章雖然只有幾百個字,卻有理有據,開篇就很鮮明地道出了自己的觀點:“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件事情,我個人認為這樣放死刑犯還是不算一個明智之舉,要知道他們當初能回來,也未必是真的都反省到自己錯了,而是這些人也是受人矚目的,也是無處可逃吧;還有就是既然是死刑犯,那都是罪大惡極了,誰也不能保證他們不再犯,還有就是釋放了他們,那些受傷害的人了,誰去彌補他們?

  • 7 # 溫讀

    古代的歷史上,賢明的君王不少,但像李世民這樣的,卻並不多見,雖然玄武門之變武力奪權得位不正,但在執政期間,李世民雄才大略對內寬賦薄稅賢明治國開創了貞觀之治,對外滅東突厥親征高句麗,滅薛延陀,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並且他還做了一個前朝幾個王朝的皇帝,所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是在春節將至時,放近四百名死囚回鄉探親,那麼這件事的結果又如何呢?

    根據史書上記載,在公元632年底,春節即將到來的時候,在皇宮中的李世民某天,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將長安牢獄中的死囚們,全部都給放回去,好讓他們回家過年探親,並且雙方還約定到了來年的春天,要主動回長安受刑,當時朝中的文武百官,聽到以後都十分驚訝,因為但凡被判為死囚,必定是犯了大錯,這條命令出來時,有人驚歎於李世民的仁慈,但更多人是擔心,因為四百個人,你是無法保證每個人都回來的。

    而且這些人全部是重犯,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讓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這些年底被放出去的死囚,無一例外全部回來了,沒有哪個人直接逃脫,李世民在高興之餘,便將這些人全部釋放,等於說他們守約來受刑,但皇帝已經赦免了他們的罪。也許有人會質疑此事的真假,其實對於李世民來說,給自己立名根本不需要,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很賢能的君王。

    李世民在位時,實行了許多仁政,對於律法要求也很嚴,雖然他做皇帝的過程手段並不光彩,但不得不說李世民確實是個好皇帝,並且個人認為,此事極大可能是真的,首先是李世民的為人,其實歷史上也有人質疑他沽名釣譽,但李世民作為千古一帝,肯定是不在意這點小名聲的,更多是為國為民,有為自己“洗白”的嫌疑,不過李世民也不是個特別壞的人。

    同時這件事是記錄在資治通鑑上的,真實性也比較高。當然李世民也有犯錯時,當年他錯殺了張蘊,因此特地修繕了律法,李世民還特許人去看望牢中的死囚,並且還不止一次,除此之外,李世民釋放三千宮女出去,讓她們去宮外嫁人,比起前朝那些老在在皇宮的宮女們,下場可以說非常好了。不過李世民這些行為,宋朝的歐陽修又有自己的解讀,他認為李世民完全是在博取民眾的愛戴,是個沽名釣譽的人,不過是為自己塑造明君的形象而已。

    關於這個觀點,個人不敢苟同,因為李世民在後期執政時,也沒有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若說他本質上是個小人的話,那麼他可以裝一輩子的君子,還有一個明君,那也是一種本事,畢竟歷史上昏君與平庸的帝王,實在是太多了。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小看法,李世民是個少有汙點的君主,除了玄武門以外,你很難在他身上挑出大毛病,同時他知錯能改,也可以接受大臣們的建議,只要是對國家有好處,那麼他一定會加以考慮,總的來說,李世民釋放400死囚,在哪個朝代都是學習與讚揚的。

  • 8 # 魏青衣

    傳聞,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在年前去到了天牢之中,見到了牢裡的四百多被處於死刑的犯人,看到這些人面目呆滯,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善心大發,便下了一道聖旨,讓差役把他們都放出來,下令讓他們回家過年,過完年了他們再回去受死。

    聖旨一發,大部分人都是一臉呆滯的,這些死囚都是辛辛苦苦才抓來的,有的甚至是窮兇惡極,怎麼能說放就放呢?雖然心中好奇,但還是照做了。而將這些死囚放回去後,過完年,他們還真就一個不剩的回來受死了,難道真的是唐太宗的慈悲心感化了他們嗎?雖然也有這個的一部分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當時的唐朝,已經建立起了類似於現在身份證的制度。

    當時家家戶戶都記名在冊,如果他們想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們的妻兒是無處可逃的,同樣的,整個天下都是大唐的,就算他們想逃,又往哪裡逃呢?回去赴死才是最佳選擇。

    待到這些囚犯求回到獄中,唐太宗卻做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決定,他決定將這些死囚全部無罪釋放!這一件事的確為唐太宗帶來了很好的名聲。都知道唐太宗是歷代皇帝中最為重視百姓的了,在他的心目中,百姓就像是他的父母一般,對待百姓絕對不可以輕易等閒視之,必須要認真再認真。

    當然很多人都會說唐太宗虛偽,他愛慕虛榮,的確如此,唐太宗的確是對自己的名聲看的太重了,以至於很多時候,他做事之前都會考慮很多遍。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就是玄武門之變,他殺害了自己的手足,逼著自己的父皇退位,這樣的行徑就是唐太宗一生中最大的汙點,但這又算得了什麼?當時的形勢是我不殺你,你就會殺我,即使是唐太宗這樣的人,也不可能任由自己兄弟屠殺的,所以他選擇了先下手為強。

    唐太宗那樣做對嗎?當然是對的,至少從結果來講,他永遠是正確的,他愛好聽的名聲嗎?當然是愛的,甚至為了這個可以永遠的剋制住自己,這樣的君主不才是我們仰望的榜樣嗎?

  • 9 # 小鎮月明

    公元632年年底,李世民親自稽核死囚,最後經過他的定奪,最終必須處死的,有390人。這些死囚雖然可惡,個個都有必殺的理由,但是他們都是有家小的,有的人有子女,有的人有父母,一旦被處決,父母兒女就無人照顧。

    李世民想到這裡,於是就生出了仁慈之心,下令將這些死囚全部放還,讓他們回家和家人團聚,等到第二年秋天問斬前再回來。這個決定發出後,朝野上下都感到非常驚訝,都不能理解李世民的做法。這些人都是些不能饒恕的死囚,把他們放還家裡,不是會再度為禍鄉野?而且這裡的死囚都是官府花費了大力氣抓捕回來的,如此輕易地就放了,這讓各地的捕快怎麼想呢?那些一直想犯罪的傢伙,豈不是更加猖獗?

    但是不管怎麼樣,人家是皇帝,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於是不久這390名死囚就都被釋放了。李世民心裡有底沒底不知道,但是絕大部分的大臣可都是沒底的。就在大家愁苦的時候,在第二年的時候,死囚們還真的陸續回來了。不過,一共可是放了390個死囚,他們會都回來嗎?很多人不信,但是到了當年9月,在問斬之前,這近四百個死囚,居然真的全部回來了,沒有一個人選擇逃跑。李世民看到這樣結果,心裡非常高興,於是大筆一揮,直接將這些死囚再度放還,而且是徹底釋放了。

    那問題來了,李世民這麼做,到底合適嗎?這一件事,能看出太宗什麼品質呢?

    當時大唐剛開國,國內的局勢剛穩定下來,國家正是需要大力發展的時候,太宗當然想努力發展。那怎麼才能恢復生產呢?除了在稅賦等方面做文章,刑律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經過戰爭後,隋末的人口不多,所以人口增長是個大問題,如果能大行仁政,如果這些死囚能得到感化,那麼這些人就能活下來,為大唐的繁榮貢獻了力量。影響更大的,是這樣的事蹟對於民間百姓的教化作用,經過這樣的事情,相信很多百姓會得到感化,百姓犯罪的事情就會很少發生。而且後來大唐確實強大了起來,說明他的辦法可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李世民是個十分睿智的人,能準確把握百姓的心理。當然,李世民能夠釋放死囚,不管是不是出於作秀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有仁德之心。

    但是死囚畢竟是給其他人帶來過極大的傷害的,如果就這麼直接釋放了,那些被害之人的家眷,會怎麼想呢?雖然那些死囚得到了赦免,或許真的感化了他們,但是那些被傷害了的人,因為不能伸冤,很可能卻轉變為了惡人。這些人可能會去找機會殺死仇人,也可能從中看到,幹壞事不會有處罰而去犯罪,那些沒膽子作亂的人,也會從心裡失去對唐王朝的信心,覺得這是一個黑白不分、冤屈不得昭雪的朝廷,禍亂也許就是從此開始。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世民這個決定太草率,不是一個國君該做的事情,更像是一個俠客。

    但是不管怎麼說,人家都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明君,所以,總體來說,李世民就是一個很聰明的皇帝。

  • 10 # 我是趙帥鍋

    據史書上記載,在貞觀初年的年末,也就是快要過年的時候,李世民一次到監獄視察,看著監獄裡關著的400名即將被處於死刑的犯人,心裡頓時升起惻隱之心,於是他決定放這400個死刑犯回家和家人們一起過個年。結果沒想到的是,等到年剛過完時,這400個死刑犯就都非常自覺的回來接受死刑。

    李世民看到他們的這種行為,不禁感動得留下眼淚,因為,這不就是犯人改過自新的表現嗎?於是,李世民大筆一揮,將這400名死刑犯全部無罪釋放,於是舉國歡慶,都高呼皇帝仁慈聖明,當時的御用文人們更是作詩吹捧“四百死囚歸獄來”。當然,後世的無數的歷史學者,甚至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也對此大讚特贊。

    但其實呢?這不過是所謂的謊言千遍成真理!所謂的四百死囚歸獄來,不過是一場純粹的政治做秀,一種比隋煬帝給樹穿絲綢都肉麻的作秀。因為,按照史書上記載,在唐朝初年,尤其是在李世民執政期間,法律相對是比較寬鬆,而且司法極為嚴明,對於死刑的實施非常慎重,也很少出現冤案錯案。

    那麼,在這種背景下,什麼樣的人才會被判處死刑呢?恐怕只有大奸大惡之徒、罪大惡極的人才會被判死刑。換句話說,這400個被判處死刑的人,不說全部都是罪大惡極之人,那起碼絕大部分人,都是窮兇極惡之人。

    這樣的一些人,真會因為統治者的一個極小的把戲就全部洗心革面悔過自新?如果我們不是把社會當童話故事看,自然知道這純粹是不可能的事。既然我們都認為不可能,李世民會認為可能嗎?

    更重要的是,因為李世民的一場做秀,這400個罪大惡極的死刑犯,全部都被無罪釋放回去,這對那些受害者、還有受害者的親屬公平嗎?還有對那些費勁千辛萬苦才把這些罪犯抓起來的法律工作者公平嗎?這些人回去後,難免會發出我胡漢三回來的豪言,這對那些安分守己的百姓公平嗎?

    假設,我們自己就是受害者,或者是受害者的家屬,我們費勁千辛萬苦,不知忍受了多少痛苦,才將這些侵害過我們的人繩之以法,本來以為這些壞人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卻沒想到因為皇帝的一次做秀,他們全部被無罪釋放,這還有天理嗎?

    甚至而言,當這些窮兇極惡的壞人回到鄉里後,面對那些他曾經傷害的人,還有那些曾經抓捕過他的人,他會不會再次報復。好,即便他不報復,但他只要每天大搖大擺的從大家眼前晃來晃去,難免會讓眾人害怕不已,到時他如果再犯案,還有沒有人敢鼓起勇氣來報案或者抓捕他。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覺得,面對李世民的這種做法,百姓真會歌功頌德他的仁慈嗎?當然,除非我們相信,李世民的這一個小小的把戲,確實會讓他們全部悔過自新。但問題是:這從社會學的角度思考,有可信度嗎?

    再者,罪行巨大的罪犯因為皇帝要做秀,全部無罪釋放,只因為皇帝這次要拿死刑犯作秀,要想向世人證明,他小小的把戲讓這些死刑犯都悔過自新!而那些罪行較輕的,沒有夠著死刑的人,則因為皇帝沒有拿他們作秀,所以只有繼續接受法律的懲罰,這叫什麼司法?

    如果李世民就這種司法態度,就這樣對待自己所制定的法律,那他這個千古名君,恐怕也實在不怎麼樣吧!甚至對於老百姓而言,他還不如大多數平庸的皇帝,至少人家從來不拿這種司法來做秀。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如果歷史上真有四百死囚歸獄來這件事,那更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這所謂的四百死囚犯,都是官員們精心挑選的,他們或者是犯罪比較輕的,或者是在獄中表現好的、又或者是即將被刑滿釋放的,然後大家一起配合李世民,做了一場政治秀。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彰顯李世民的仁德,另一方面對於這些犯罪比較輕、獄中表現好、或者即將被釋放的人員及他們的家屬來說,也算是對他們的一場恩赦,至於廣大百和法律工作者也相對容易接受和理解,畢竟咱們現在也有減刑這種做法,在這種背景下,御用文人、官員、百姓才對此大讚特贊。

  • 11 # 歷史煙雲閣

    首先肯定一點:這事是真實發生的。

    有爭議的一點:囚犯人數到底有多少?主要有兩個版本:《舊唐書》中記載是290人,《資治通鑑》記載是390人。本次作答以接近題主的390作答,題主說的如何評價唐太宗應該是如何評價唐太宗的這一行為,或者可以理解為唐太宗這一行為背後的動因。

    再看結果:第二年所有的囚犯都回來了,等待行刑,這還不算完,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太高興了,認為這些人很誠信,還有救,把這些人都給放了。對,你沒有看錯,這些人被放了。為什麼放了?又該怎麼評價唐太宗這次行為?且來簡單分析。

    1.籠絡民心

    事情發生在貞觀六年,這六年來他也算是從諫如流,廣施仁政。但是他始終有一點不開心,那就是他皇帝的寶座是從親兄弟手上搶來的,人們都知道這回事,為這事愁壞了。突然有了這麼個機會向大家展示一下,那為什麼不珍惜呢?

    於是昭告天下,這些人又不可能是一個地方的,這下好了,死囚以及家人在路上奔走呼號,李世民仁慈的形象不就深入人心了麼?太多的人覺得這麼仁慈的人怎麼會殺自己的親兄弟。人心就是這麼來的。

    2.肯定跑不了

    你以為這些人跑得了?但凡有一個跑的那估計當場就死翹翹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走到哪都沒有用,也許你覺得古代在深山老林裡一鑽就完事了,那麼家人妻小還要不要?就算沒有,那麼古代的山林裡面可不是像現在一樣安全,嚇也嚇個半死。還有就是,皇帝身邊豈能沒有情報機構?

    3.政治需要

    可能覺得會和第一點重合,完全不。這裡更多的是指對功臣的警告。當時跟著他打江山的、為他皇帝寶座出大力的都還在,他是仁政,但是他也怕啊,萬一有個叛亂啥的說不定就沒得玩了。而現在放了這些人,很明顯就是告訴身邊的人:只要你們不是謀反,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我都可以不追究,死囚我都能放,別說你們。這可比“杯酒釋兵權”厲害多了,是你的還是你的,但是你注意就行。

    不得不說,李世民是真有一套,他的文治武功確實樣樣出色。在這一事件中,淡化了自己弒兄逼父的罪行,還樹立了自己的仁慈形象,更加重要的是他暗點了身邊的功臣,這些人又不是傻子,豈能不懂。也許侯君集就是那個不懂的……

  • 12 # 歷史中百科

    歷史上確實有這件事,而且還被司馬光給錄入到了《資治通鑑》當中,我們都知道司馬光是一個很嚴謹的人,不是真的在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他肯定是不會收錄進來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李世民這樣做是事也有原因的。

    畢竟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當上的皇帝。

    他有這樣的經歷,可以說是他一生的汙點,無論是當時的人,還是後世的人,對他的印象是極其的不好的。

    所以,為了洗白自己,讓自己的名聲儘快的好起來,讓別人忘掉自己的惡,他就儘量的做一些對人民有利的事情。

    因此,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他勵精圖治,善於納諫,把國家治理的蒸蒸日上,緊緊有條,還開創了大唐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不得不說他所有的這些作為,都是向世人證明,自己當皇帝是合法的。是老天選了自己來當皇帝,正是因為老天選了我當皇帝,你們才有如今幸福美滿的生活的。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來說,為了證明自己確實是一個好皇帝,光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繁榮昌盛還遠不夠。

    畢竟這樣的事情,古代的皇帝也有做到過的,比如說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文景之治。

    為了讓自己與眾不同,他就構思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情節。也就是把監獄裡被叛了死刑的人,放回了家。

    這些人有400多,李世民放他們回家,是讓他們給家人團聚,畢竟都要過年了,這正好是一個家人團聚的好日子。

    當然了李世民有給他們約法三章,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條就是,這些死囚回去之後,到明年秋後問斬的時候,一定要回來。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就到了秋後問斬的日子。

    到了約定的日期,李世民數了數當初放走的犯人,竟然是一個都不少,當初放走了多少人,如今又原數歸來了多少。

    這一下李世民開心了,他一高興就把所有的死刑犯都給赦免了。

    為什麼死刑犯回來,李世民這麼高興呢?

    你想呀在李世民治理天下的時候,連天下最邪惡的死刑犯,他們都這樣講信用,就不用說其他的人了。

    這說明李世民開創了一個任何時代都不曾有的清明世界。

    說實話李世民這就是想透過犯人來標榜自己。越是大奸大惡的人講信用,也就越能襯托出他治理的天下有多麼好。

    當然了李世民這也是在作秀,目的就是掩蓋自己曾經的醜惡。

  • 13 # 伴君讀史

    《資治通鑑》上記載,乃赦天下死囚,皆以遣,使至期歸京師,貞觀七年,歲所縱天下死四三百九十人,皆如期自至朝堂,無一人亡匿,上皆赦!

    據傳說公元632年,春節前夕,唐太宗放了天下死囚,讓他們家人團聚,約定第二年春天回京城領死,所有文武百官很驚異,這些可是死刑犯!這都可以! 然而春節過完了,這些犯人和家人交待完後事如約而至,太宗下冷將這些人全放掉,認為他們知錯能改,願回來受死,給改過自新機會!

    從這個故事分析,這政治事件可能在美化唐太宗皇帝,即使放走犯人,犯人真不回來,應犯了連作的大罪,可能連累了家人,《唐律》實施以來,寬仁慎刑,沒有嚴厲酷刑,而以良法之治,求寬簡去重從輕,死刑犯再三確定,向皇帝親報三次,杜絕冤假錯案發生,後來還三複湊改成五復湊!

    在施行死刑當日,食不進酒,坊不舉樂,因酒能亂性,音樂使人不能理性!所以這件事只是個故事,只有罪大惡極人才受死刑,如果放掉對受害者也不公平,對安分守己百姓也不公平,天下治安大亂!古時有大赦天下的事情,只有那些罪刑輕微可以赦免,否則造成治安動盪!

    太宗李世民是個以民為本,虛懷納諫,任人唯才,使唐朝國力達到頂峰!

  • 14 # 虎虎G奮鬥記

    首先根據資料都說是390明死囚,其實在我們封建社會當中發展的最為繁榮的朝代就是唐朝了,在這個朝代時期內發生了許多令世界為之矚目的大事情,就比如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當皇帝的女人,還比如唐朝時期還出現了比較繁盛的時期,讓當時唐朝的綜合國力就是放眼全世界望去,它都是數一數二的,這都離不開唐朝統治者的有所作為。你們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的事蹟想來也是有一定了解的,他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唐朝眾多皇帝當中頗有建樹的皇帝。我們就來聊一聊有關唐太宗的一件事情。

    眾所周知唐太宗是自己透過發起政變奪得了大統之位。雖然他當上了皇帝,但是還有一些名不正言不順的,所以他更加的勵精圖治,對於朝廷當中的大小事情都有所關心,只希望自己統治的唐朝能夠越來越強大。他在舉賢用人方面又頗有過人之處,所以在登基之後更是針對唐朝的某些政策方面出現的問題做出了許多對應的措施,鼓勵廣大農民群眾發展勞動生產力,更讓舉國上下開始休養生息,增強唐朝的綜合國力。有一次他在外視察長安的死囚監獄,親自感受一番過後覺得這些死囚犯太過於可憐了,心軟的他就和這些390名死囚犯們約定了一年期限的回家探親時間,但是他們必須在次年秋天自覺回來。

    很快一年的時間就過去了,那麼這些死囚犯究竟結果如何呢?在那一年間大唐王朝的天下可謂是一片祥和,百姓都是安居樂業。而且比較震驚的是,這些死囚犯明明壓根就沒有人去監視監督他們,結果這些人員都如期歸來,竟然沒有一個人選擇逃亡的。這讓唐太宗知道過後感到大為欣慰,說明唐朝的戰力能做到人人自律,能發揮出最大的教化作用,認為這些是囚犯已經得到了最大的懲罰,讓他們把這一年當中的每一天都是過程的最後一天,於是李世民就下令赦免了這些死囚犯的罪行了。

    古代皇帝一般會在登基繼位,或者國家發生重大喜事的時候才會大赦天下的,很少會有皇帝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赦死囚犯的。

    至於如何評價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

    ②他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如“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敢於直言的魏徵等。

    ④合併州縣,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減輕人民負擔。

    ⑤重視文化教育,完善科舉制,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科最為重要;中央設國子學、太學等,學校還有了專業分科,如醫學、算學、天文學等。

    ⑥唐太宗以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民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尊稱他為“天可汗”。唐太宗還設立安西都護符作為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唐太宗實行一些比較開明的政策,既維護了統治,又使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為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奠定了基礎,不愧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歷史貢獻及晚年得失:

    唐太宗曾說過:「朕年十八,便為經綸王業,北翦劉武周,西平薛舉,東擒竇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內乂安,自謂古來英雄撥亂之主,無見及者,頗有自矜之意。此吾之過也。」可見太宗對自己的武功治績,曾經有過驕傲自滿的心態。

    歷史貢獻

    其實,太宗所說的削平群雄,大定天下,自然是他的偉大功績,但是這只是一個統帥的業績,其他的將帥也是可以完成這個任務的。而安定國內形勢,恢復發展生產,鞏固並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與其他國家的交往,繁榮學術和文化,這才是唐太宗作為一個皇帝的主要功業。

    而在太宗與大臣論治過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和君臣一體的政治局面,更是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政治家多把唐太宗作為自己效法的楷模,把貞觀之治作為自己追求的政治目標。

    晚年得失

    到貞觀中晚年,唐太宗自認為在武功、文治和懷遠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古人,驕傲自滿的情緒因而大大地滋長,不再鼓勵臣下對自己提出意見,臣下提出意見後,接受時多少也有些勉強,而在個人享受的貪慾方面也與日俱增。唐太宗自己承認,「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

    但是總的說來,在貪慾和享樂方面,太宗還能注意到不超出人民所能負擔的限度。

    歷史上對唐太宗的評價,從唐代的吳兢,北宋的歐陽修、司馬光到元代的戈直,乃至明朝的明憲宗,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唐‧吳兢

    吳兢在《貞觀政要‧序》中說:「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

    北宋‧歐陽修

    歐陽修在《新唐書‧太宗本紀》贊曰:「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元‧戈直

    《貞觀政要》集論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說:「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齊家明倫之方,誠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納諫,任賢而使能,恭儉而節用,寬厚而愛民,亦三代而下,絕無而僅有者也。後之人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豈不交有所益乎!」這裡所說,太宗在正心修身,齊家明倫方面,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與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爭。

    明‧明憲宗

    明憲宗在命儒臣訂正重刊《貞觀政要》時寫道:「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

  • 15 # 劇曾相識

    作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帝,在位期間開創了“貞觀之治”。

    貞觀六年,唐太宗帶了幾個侍衛去監獄,一進到監獄,看到死囚們都無精打采。

    突然,廝殺戰場大半生的李世民突生憐憫之心,下旨讓著這幾百名死囚們回家去探親,讓他們第二年回來接受問斬。

    李世民的這個命令讓人意想不到,死囚們都紛紛回到家跟自己的家人團圓了。

    在這期間,也不是沒有人想到逃跑,而是一旦逃跑,全家都要受牽連。

    光陰似箭,一年的時候很快就過去了,讓人覺得神奇的是這些死囚都全部回來了,沒有辜負李世民的的信任。

    這個世界上最難得的就是真心與信任,所以李世民又把他們的死罪給赦免了,他們想去哪裡便去哪裡,想參軍的參軍,想回家的回家。

    這件事在歷史上十分的有名,也給李世民樹立了很好的形象。

    大唐也在李世民的帶領下越來越繁華,以至於開創了大唐盛世。

  • 16 # 清感歷史殿

    這件事在歷史中名叫“太宗縱囚”,而且人數是三百九十名,不是四百名,第二年的時候,這三百九十名死囚一個都沒跑,全都回去拿著唐太宗的條子 掛號砍頭,唐太宗一看哥幾個都挺夠意思,那我也不能差事啊,大手一揮:全放了吧。

    事件起因

    “辛未,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資治通鑑》

    新官上任三把火,以此來讓人們認識自己,造成第一印象,而作為皇帝自然是要表現出愛國愛民的大家風範,所以在唐太宗剛上位的時候,下面的大臣就給他出謀劃策——以威刑肅天下。

    其主要目的就是樹立唐太宗在天下的權威,唐朝著名的良臣魏徵聽說之後心說你這不是扯淡嗎?於是他趕緊給唐太宗上了一道奏疏——上言王政本於仁恩,所以愛民厚俗之意

    大意就是說皇帝大哥你只要好好治理國家,愛國愛民就行了,別整這些么蛾子,真出了事那就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唐太宗一看提意見的大臣身份不一般那,於是就把這件事擱置了一下——遂以寬仁治天下,而於刑法尤慎。

    到了貞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唐太宗撫卹民情親自去監獄和一些死囚談話聊天。

    古代死刑和現如今不同,犯了死罪的不一定就是殺人放火了,古代有一種罪叫做誅九族,就是家裡出了攪屎棍把一家人都給攪和了,而這三百九十人之中就不缺少這樣的死囚。

    唐太宗也是感覺許多死囚什麼事都沒幹就給殺了有點不人道,就下了道聖旨——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

    意思就是說你們今年回家去,給家裡洗洗衣服,做做飯,吃好喝好等明年過來咱們殺頭,行不行?

    唐太宗這一決定他倒是沒什麼,底下的大臣們都瘋了,死囚,放回家一年,完了沒人看管,還讓他們來年再來領死,這不是閒的沒事給自己找事嗎?得了,這唐太宗剛做上皇帝沒多久,哥們沒準就是唐朝最後一代的大臣了,吃好喝好等著改朝換代得了。

    唐太宗一看你們這是不服啊,老子貴為天子說出來的話你們也敢質疑?那這人老子是非放不行了。

    結果第二年這群死囚犯吃的白白胖胖的扔下家裡的妻兒老小排著隊拿著號全聚集在長安城等著李世民砍頭,三百九十人,一個人都不少。

    唐太宗得知死囚歸來人數的時候深感感動——嘉其誠信,悉原之

    意思就是哥幾個夠意思,幫我打了大臣們的臉不說,還讓朕挺有自信,行吧,你們夠意思,朕身為皇帝也不能不講究,你們都回家去吧。

    於是乎,這群死囚吭哧吭哧拼了老命來到長安沒喝上口熱水又得想辦法吭哧吭哧回去。

    個人見解

    史書上對於唐太宗這次放任死囚回家是以唐太宗以仁當政為主介紹的,但是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第一種解釋:

    首先犯了死罪的人通常都是一些窮兇極惡的人,這一類人本身就不安生,你把他放了他還能回去嗎?當然是撒丫子逃命啊,反正不逃也得死,逃了抓回去最多也就是個死。

    其次就算是其中有一部分是受牽連的,但是死罪啊,和怎麼犯的罪沒關係,和最終的結局是有著莫大的關係的,唐太宗給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逃命,不逃都對不住他這片好心。

    所以雖然唐太宗的聖旨說了“無人督帥”,但是實際上背地裡還會有人監管著這些死囚。

    那麼這些是些什麼人呢?我認為一部分為死囚回家的路線地方官員,另一部分則是死囚家鄉的官員。

    唐太宗身為天朝第一人,老大牛皮都吹下了,釋放死囚鬧的滿城風雨,你丫讓死囚在自己看管的轄區出了事,那日後還能有好果子吃嗎?

    所以唐太宗說不管是他自己不管了,但是你作為當地的官員他得管,畢竟唐太宗面子丟了,他們可能得丟命。

    第二種解釋:

    《資治通鑑》記載,在貞觀四年的時候死囚只有二十九人,而在兩年後的貞觀六年,死囚卻上升到了三百九十人,社會犯罪率高了上百倍啊。

    犯罪人數多了,那不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治安條件差嗎?治安條件差怪誰?自然而然怪到了皇帝唐太宗的頭上了,唐太宗當然要出手整治一下。

    在唐朝時期有個官員叫張蘊古,因為一個名叫李好德的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被關進了大牢,而張蘊古透過審訊發現李好德這個人有點神經病,所以認為他不該死,就像唐太宗如實稟報了,而李好德也因此撿了一條命。

    巧的是張蘊古喜歡圍棋,李好德雖然神經有毛病,但是他也喜歡下圍棋,兩人閒的沒事就一起下下棋聊聊天。

    結果讓一些有心之人看見了報告了唐太宗,唐太宗一聽你這是徇私枉法啊,老子剛上位沒多久你就這麼整那還得了,殺了給猴們看吧。

    於是,一生清廉的張蘊古就讓殺了,下面的官員一看好傢伙就是下了個棋就給整死了,那以後得小心點。

    從此以後,不管是不是死罪按照死罪論處,小事按照大事論處,那會不知道有沒有餃子和醬油,估摸著有的話也得掛。

    就這樣,貞觀六年死刑犯高達三百九十人,比前兩年多了百倍,唐太宗立馬急眼了,老子讓你斷案沒讓你們這麼整啊,在這麼整下去老子皇帝位置都保不住了,子民都死完了讓我管理誰去啊?

    於是乎,唐太宗搞了這麼一招,那意思就是給這些當官的看看,也是警告他們:都給老子悠著點,別他麼亂殺人了,老子作為皇帝不眷顧後宮佳麗三千都來給你們找藉口釋放死囚了,再這麼整老子就該整你們了。

    唐太宗真不怕這群罪犯跑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他是真不怕,理由如下。

    第一:能夠當官的人都非常聰明,唐太宗的意思不用點他們都透了,所以唐太宗只要放個聖旨就算完事,剩下的事情會有人給自己完成。

    第二:唐太宗雖然說著不跟蹤他們,但是實際上還會派人跟蹤,畢竟真跑了一個那自己的臉面就算是丟盡了。

    第三個:唐太宗提前和這些罪犯說清楚,其實你們沒啥大事,回家過個年,回來再走個過場給我個面子,我就給你們放了。

    最終的結論是,跑,唐太宗不怕,天下都在他手裡了,幾百名罪犯全跑了也好抓,不跑的那就更好了,直接赦免,徹底回家過好日子,所以於情於理,跑與不跑對唐太宗而言差別不大。

    如何評價唐太宗這個人

    孔夫子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唐太宗雖然是皇帝,是天子,但是說白了他還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該有普通人解決事情的辦法。

    有人說李世民殺了自己的親兄弟,逼迫自己的老子退位給他,這不是不孝之人?不仁之人嗎?但是你不要忘記了,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他的治國之道讓當時的中國位列世界第一,現在許多國家都有唐人街,為什麼?就是因為崇拜中國的唐朝,崇拜李世民的治國之道,崇拜李世民的人格魅力。

    李世民對自己的兄弟和父親狠,但是他對國家和子民卻是好的很,對自己也嚴於律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第一:許多皇帝都覺得自己是天子,不可一世,牛皮的不行,李世民就不,人家把所有帝王敗家的行為列舉出來,然後自己完美的避開這些大坑,從而成了一個好皇帝。

    第二:許多皇帝都愛花錢大手大腳,不是修建豪華墳墓就是修建活著時的寢宮,李世民直接住進了隋朝的二手房,以前的皇帝動不動就後宮佳麗三千,人李世民就給你搞個以胖為美。

    第三:很多開國皇帝都對於敗軍之將的前朝持有一種優越感,而李世民不一樣,他不光是搶了隋朝的二手房,還搶了隋朝的二手治國理念,三省六部制就不錯,誰也別想當老大,李世民拿來就用。

    第四:科舉制度,以前的科舉制度就是當官的推薦,你能耐再大沒人推薦也不行,所以許多有錢人家越來越有錢,窮苦人家越來越窮,雖然說的是推薦人才,但是當官的那幫人還不是誰給錢誰就是人才?

    到了隋朝科舉制度改了,你得考試,透過考試之後才能確定你是不是個人才,這麼一來,你有錢也不好使了,李世民一看,這套制度不錯,直接搶來就用,也不問人家隋朝同不同意。

    第五:治理國家文人當先啊,李世民又大力推廣科舉制度,於是在唐朝出現了諸如李白杜甫等等詩人,文人的地位高了,皇宮裡面的人才就多了,大唐盛世自然也就隨之而來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李世民殺兄弟逼父親退位,他不是個好兄弟也不是個好兒子,但是作為一名皇帝,李世民的成就絕對是中國歷史上能夠排到最前列的,所以,李世民的功大於過。

  • 17 # 嗔痴歷史觀

    翻開歷史,總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這些有趣的事情當中,有的讓人哭笑不得,有的讓人悲傷不已,而更多的卻是讓人匪夷所思,對其中故事發生的本質原因始終難以弄清。

    比如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發生的一件事情,就讓人很是意外並且匪夷所思,這就是李世民把390名死囚犯放回家過年,約定好來年春天再回來,結果到了春天的時候,果然全部人都到齊。按照正常情況來看,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為何李世民能夠做到呢?

    390名死囚犯回家之事

    李世民在歷史上的地位,我們不需要多說,人們也早就能夠明白,不過我們今天不打算贅述李世民的那些豐功偉績,而是打算說一說李世民執政期間做的兩件比較特殊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李世民曾經把宮中的3000宮女放回家嫁人生子,讓她們過上比較幸福的生活。只是從事件表面來看,我們會覺得李世民確實胸懷寬廣,並且不近女色,可是當我們深入研究分析之後,才會恍然大悟。

    其實當年李世民放出去的那些宮女,大多都已經比較年長,繼續留在宮中也難以創造出更多價值了,所以李世民放她們回家嫁人生孩子,起到兩全其美的作用。一方面是緩解皇宮中的人事壓力,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只有這些年老的宮女離開之後,才能新招宮女,減輕皇宮中用來閒養宮女的財政支出。

    另外一方面李世民透過放出3000宮女這件事,巧妙達到了自己樹立形象的目的,別人都會覺得李世民胸懷寬廣,愛民如子並且不近女色,開創了歷代皇帝沒有做過的創舉,簡直就是一個偉大皇帝。

    第二件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李世民將390名死囚犯放回家過年,約定好年後再見,當過完年後,李世民在約定時間等待著這些死囚犯的到來,整整等了一天,發現還有一個沒有到來,其餘389人都已經到了,李世民有些悲傷失落。

    不過最後這名死囚犯還是在家人用推車推著的情況下按照約定時間到達這裡,至此,390名死囚犯全部到齊,李世民一高興,大筆一揮就宣佈釋放這些死囚犯,這一舉動轟動全國,李世民愛民如子的形象再次深入民心。

    正所謂一般人看熱鬧,明眼人喜歡深入事情本質,李世民做的這件事情是不是也像表面看到那麼簡單呢?還是說這件事情背後還有著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深入研究一番。

    390名死囚犯事件背後本質

    390名死囚犯這件事情,在《資治通鑑》和《舊唐書》中都有記載,所以對於事件的真實性,我們是不容置疑的,我們現在需要搞清楚的是事件之所以發生的本質原因,或者說是要搞清楚李世民為何要這樣做,這樣做的背後有什麼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呢?

    想要搞清楚事情真相,讓我們一起回到事件發生的前兩年,也就是貞觀四年,根據史料記載,在唐太宗的貞觀時期,國家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都十分不錯,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百姓可謂是安居樂業。

    當時人們都說可以做到夜不閉戶,也沒有人會拿別人家的一針一線。處在這樣和平的年代,自然犯罪率是比較低的,就連一般的囚犯數量都很少,更不用說是死囚犯了,根據史料記載,在貞觀四年的時候,死囚犯數量僅有29人。

    從貞觀六年死囚犯的數量來看,我們會更加驚奇,明明從貞觀四年到貞觀六年,只有短短兩年時間,為何死囚犯數量卻從29人直接飆升到了390人呢?這個增速也太讓人不敢想象了,是不是當時社會上發生什麼特殊事件呢?

    結合歷史記載來看,在貞觀四年到貞觀六年之間,確實發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張蘊古案,其發生在貞觀五年,事件具體經過是這樣的:

    張蘊古是唐朝主管審判案件的高階官員,一直以來辦事也算靠譜,得到李世民的絕對信任。貞觀五年,河內有一個名叫李好德的憤青,經常發表一些不當言論,對國家和朝廷影響頗大,幸虧當時沒有自媒體,要不然這傢伙就會成為一個典型。

    就算是在沒有自媒體的唐朝,李好德這個憤青的言論還是經過各方傳遞,最終送到了李世民那裡,這個時候再有人出來煽風點火,來個舉報之類的,李好德這傢伙就完蛋了。

    在人們不斷舉報之後,李好德自然也被唐朝政府關起來進行審判,按照唐朝法律來看,這樣的罪狀還是相當嚴重的,屬於“大逆不道”之罪,一旦證據確鑿,是要殺頭的。

    這個案件經過層層審查,最終去到張蘊古那裡進行審判,張蘊古在仔細研究之後,得出一個結論“好德癲病有徵,法不當作”,意思就是說李好德是一個神經病,按照唐朝的法律而言,得了精神病的那些非正常人,發表不正當言論是不犯法的,不應該對其治罪。

    張蘊古把得出的結論上奏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本來一直處理案件都是本著能不殺就不殺的原則,寧可多審理幾遍,也不能冤枉好人。在張蘊古的建議之下,李世民下令將李好德放回家。

    可是李好德回家沒有多久,問題又來了,有人偷偷舉報,說李好德不是神經病,還可以和張蘊古在一起下棋呢,這件事情背後一定有蹊蹺。李世民對此很是重視,就讓人徹查此事,經過仔細研究之後,發現李好德的哥哥曾經擔任過相州刺史,張蘊古就是相州人,當年兩人得以相識,關係甚好。

    有了這層關係之後,事情真相大概就比較清晰了,李好德實際上並不是什麼精神病患者,而是因為張蘊古想要包庇李好德,所以鑽了法律空子,以精神病作為幌子為李好德開罪。

    得知真相之後,李世民十分惱怒,下令直接把張蘊古給殺了。正是因為張蘊古被殺,導致唐朝全國上下掀起一陣“嚴打風”,各地官員擔心自己因為沒有從嚴執法出現漏洞影響仕途,紛紛嚴厲審判犯人,一時間唐朝監獄中犯人數量急劇增加,死囚犯從原本的29人,迅速增加到390人。

    事情過了一段時間,李世民意識到自己殺掉張蘊古還是有些草率了,可是事已至此,自己必須想一些辦法來彌補或者改變一下局面,至於應該用什麼辦法才能夠改變呢?經過再三思索,李世民想到了我們開頭所說的釋放390名死囚犯回家過年的事情。

    李世民想要藉助死囚犯回家過年之事,一方面再次說明自己仁政的理念,另一方面說明自己對生命的尊重,不會濫殺無辜,從而提醒那些負責審判的官員,在不徇私枉法的基礎上,絕對不能濫殺無辜。

    也許有人還會好奇,李世民有放390名死囚犯回家過年的想法,他難道就不害怕這些死囚犯一去不返,自己啪啪打臉麼?實際上這個問題就更加有趣了,當時的390名死囚犯,雖然表面上被以死囚犯的罪行關押,可是真實情況到底是不是死囚犯,還需要繼續審判方能知曉,換言之這些所謂的死囚犯,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死囚犯,他們還有很大活下去的希望,就看他們怎麼表現了。

    當李世民提出自己想法時,這些囚犯一定早就明白李世民意思了,所以為了繼續活下去,他們自然很願意配合李世民演好這一齣戲,這才出現年後390名死囚犯全部如約而至的盛況,要是換一個皇帝、換一個歷史時期,顯然就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了。

    在釋放了390名死囚犯之後,李世民把原本複審三次的審判制度改成複審五次,目的就是防止產生冤假錯案、草菅人命,當然也給那些想要徇私枉法的人帶來更大壓力,再也沒有人敢輕易徇私枉法了。

    結語

    李世民放走390名死囚犯回家過年,第二年這些人都如約而至,表面上看就是李世民為了宣傳自己仁義形象演的一出好戲,可是我們透過表面看本質之後,卻發現李世民這樣做可不是一出好戲那麼簡單,他在宣傳自己形象的同時,也巧妙解決了很多關於審判方面的漏洞,讓其變得更加嚴密,可以說只要換一個皇帝,換一個歷史背景,做同樣的事將會成為一個笑話!

  • 18 # 偉心透明

    皇帝只是為了治國,無一報復和含恨的可能。有些是出於智慧的轉移和靈活,與事情給已巧妙的結合。既是囚犯不如期歸回,以離家逃跑躲避,李世民也是對的。囚犯們說,皇帝能給我們逃跑生路,真是寬宏大德,從此以後,當我們躲到各個角落時,只要不重生犯罪就行。如果是這樣,也是皇帝李世民的功勞。什麼叫皇帝,皇帝就是比任何人多有一個心眼。他平時有許許多多事兒的做法,超出所有人的視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羨慕長的漂亮的,還是羨慕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