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複方醋酸
-
2 # 王松林
魯班發明鋸子。魯班是一位出色的工匠,他發明了鋸。魯班一次造宮殿時,取用木材比較多,但以古代的技術,木材供應不上建築所用,他根據茅草的齒狀葉片邊緣,受到啟發而發明了鋸子。事情是這樣的,
魯班接受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需要很多木料,魯班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徒弟們用斧頭砍伐,效率低下。工匠們天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幹,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魯班甚是著急。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時,他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手被劃傷了。
魯班覺得很奇怪,一根柔軟的小草為何能割破手?於是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魯班瞭解到就是這些小細齒劃破他的手。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也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口部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由於這兩件事,魯班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若做成一鋸齒狀的砍伐工具,是否同樣鋒利?於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試鋸小樹,成果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杆就劃出一道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有者折斷,有者變鈍,需要更換竹片。
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
於是他們立即下山,讓鐵匠們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試鋸樹木。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大大提高了工效。
-
3 # 許進之
昨晚喝多了,今晨學點本質的。學習筆記:褚時健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褚時健愛說:是不是複雜了點?其實搞企業哪有那麼難。
說得倒是輕巧,那麼搞企業究竟難不難?
褚時健自己寫到:只要你努力掌握事情的規律,並且有認真、精益求精的態度,我覺得完全可以做到。
我覺得我並沒有做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我所做的,都是尊重規律,恪守本分。
那麼
規律又在哪裡呢?
褚時健少年烤酒時他領悟出這麼一個道理:
搞物質生產,就是消耗要低,質量要好。
成本核算和產品質量都非常重要。
這就是規律。
它統領各行各樣,也是褚時健從糖廠到菸廠到農田都取勝的關鍵之處。
將這一段話作為一個標尺,重新來度量褚時健在三個創業時期的所作所為。
糖廠的時候,面對一個混亂的局面,初來駕到的褚時健做出了三步改革:
敲鍋
換燃料
增加滾筒
敲鍋增加了受熱面積,減少了每次煉糖的燃料消耗;
換燃料則大幅減少了燃料成本;
增加滾筒提高了出糖率,從側面降低了成本。
褚時健三步改革的結果就是當年糖廠不僅扭虧為盈,而且創下了8萬元的爆炸性利潤。
在研究降低原料成本的過程中,褚時健偶然發現了真空煉糖的方法,不僅煉出來的糖品質陡然提升,超過了當時的一級品評定,而且燃料消耗只有原來的1/7。
果然,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就這兩點,那一年糖廠的淨利潤達到了20萬元。
之後的褚時健就把主要心思花在了搞好原料上面,因為廠裡的技術達標、利潤優秀,市場又是一個賣方市場,自然只要有更多原料就能有更多的利潤,這是輕易便能想到的。
此外,標尺裡還有一個褚時健沒說的點,即褚時健非常善於搞生活。
褚時健從來都不是隻顧利潤,他還會抽出一部分精力把工廠的工人生活搞得有模有樣,生活搞好了,大家自然願意更賣力地幹活。
褚時健成立了副業組,挖地種菜、養豬、拿魚,工廠的工人生活質量遠高於外面,食堂的菜和白送差不多,大家幾乎沒有什麼花錢的地方。
降低成本、
提高品質,
再加上褚氏特色搞好生活,
褚時健就靠這三點把一個虧損的糖廠搞得風生水起。
讓我們再拿著這把標尺看看他在菸廠的所作所為。
1979年初到菸廠的褚時健,玉溪廠生產的香菸由於質量太差賣不出去,庫存積壓、退貨不斷。
這次褚時健先從改善員工的生活開始,蓋員工宿舍。
當時的玉溪廠有祖孫三代住在一個28平米房間裡的,這樣的環境又如何能夠有效率和質量可言?
解決了工人的部分居住問題,他開始解決工人吃的問題。
每天從村子裡買一批生豬,當時的玉溪廠平均每人每月可以吃到16斤豬肉,作為對比外面的人一個月能吃到3斤就已經是屬於相當不錯了。
解決了吃住的重大問題,自然是人心歸服。
這個時候褚時健便開始整頓工廠的秩序,對工人的生產過程、工人的著裝、工廠的衛生全部進行整頓。
不久,工廠煥然一新。
有了基礎,開始新一輪的改革:
購買新機器:新機器的生產效率是現有機器的4倍,原料消耗還更低,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好,一看就是高檔品。
按勞分配:在現在來說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在當時真是吃螃蟹。
種菸葉:透過學習美國的種植方法,在雲南大批次地種植菸葉,讓玉溪廠的菸葉達到了國際一流的水準,關鍵材料的品質提升,自然推升產品的品質也達到了國際一流的水平。
一輪改革之後,玉溪廠一躍成為行業第一。
褚時健在菸廠的一切作為都可以化歸為:
降低成本
提高品質
搞好員工生活
這三個方面。
那哀牢山的農田呢?
最後再驗證一下。
農業種植先期的投入比較大,比如褚時健租地前後就花了一千多萬,架一個水管又花了一百多萬,土地的整飭自然又是一大筆的投入,等到先期的投入全部進去了,後面人工與之相比沒有那麼巨大,而肥料是重中之重,是萬萬省不了的。
這時候的褚時健依然是這三步方針:
1,給農戶建了青磚瓦房,還劃分了地,讓他們自己種點菜養點雞,把生活搞好。
2,調整肥料元素的比例,控制結果的品質,使其達到最優且穩定。
3,降低植株間距,提高畝產量。
仔細剖析了褚時健先生三段創業的過程,就是圍繞著降低成本、提高品質、搞好員工生活這三個方面來展開的,只是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稍有變化。
褚老說的“搞企業哪兒有那麼難”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要把核心綱領搞懂了,然後擎住綱領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自然會無往而不利。
4P裡面,最難的就是產品這一關,價格可以隨時改,渠道可以換,尤其是現在電商時代換了成本也不高,營銷也是,請個厲害些的團隊就可以見起色。
唯有產品,這就像是水磨的功夫,容不得半點摻假。
糖廠時期的褚時健,花了接近三年的功夫才把整個廠子理順。
菸廠更是如此,搞好職工生活就接近兩年,然後買機器定製度又是四年,85年開始自主種植烤煙又是三年,因為菸葉有一個在庫房中醇化三年左右的過程。一直到88年玉溪菸廠才真正騰飛,菸廠騰飛整整8年的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做產品的少,做營銷的多。
時間長不說,中間的過程也是過關斬將,看褚時健在各方力量當中斡旋便可窺見一二。
正應了白居易那句話: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
-
4 # 棒槌襖襖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由無數科技發明來不斷推進的。在這個領域裡,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創造過輝煌的成就,我國古代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世界級的。在這裡,著重介紹三種巧奪天工的工藝技能。
被中香爐中國古代的帝王、貴族、官僚的生活是很奢侈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常常要用名貴的香料薰香,甚至床褥臥具也要講求蘭麝芬芳。但是,給被褥薰香難免引發火災。於是,被中香爐就應運而生。
被中香爐起源於我國秦漢時期,後來失傳,直到西漢末年,才由長安一位叫丁緩的能工巧匠重新制造了出來,並且傳承至今。普通香爐如果放到被褥中,難免會傾倒,爐中的香灰和火星就會撒到床上。如何保證香爐在傾覆的時候裡面的東西不會撒出來呢?隨處可見的鞦韆給丁緩帶來了靈感。他想道:如果在小香爐的上沿對著打兩個孔,裝上兩個小軸,將軸支在一個外球上,不管外球怎樣繞著兩個小軸的軸線轉動,香爐就會在一個方向上保持靜止。如果再加上兩層軸向垂直的外球,那麼無論外球如何滾動,中心的小香爐也會完全保持爐口向上的狀態。丁緩的這個思路不僅製造出了被中香爐,2000年以後的今天,這一設計原理還應用在飛機、火箭導航用的陀螺儀上。誰能想到如此高科技的東西,追根溯源,其始祖竟是中國的被中香爐。
遊標卡尺
遊標卡尺是一種具有遊標刻度的微分量具,其結構主要由一根有整數刻度的主尺和一根能移動並能讀出小分度值的遊標副尺所組成。據史料記載,我國遠在公元前1世紀以前,就已經發明瞭遊標卡尺。
上世紀60年代,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了一件新莽時期的遊標卡尺。該青銅卡尺的背面刻有“始建國元年正月癸酉朔日製”等字樣,這足以說明它是在公元9年正月初一製造的,距今已有2000年。
該尺設計精美,刻度清晰,其原理、效能和現代的遊標卡尺幾乎完全相同。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一個用以調節和固定遊標的小螺桿。由此可見當時我國的計量工具已經達到了相當完美的水準。
彩色套印
中國隋唐時期發明雕版印刷術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採用一種顏色印刷書籍。到了北宋初年,隨著工商業的發展,我國出現了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為了防止偽造,四川地區流通的“交子”蓋滿了紅黑兩色的印記。接著,北宋政府又製造出了有紅藍黑三色印記的彩圖“交子”。受此啟發,套版印刷術出現了。
套版印刷是一種十分複雜精密的技術。比如要印紅黑兩色的頁面,那就先取一塊木板,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確地刻在適當的地方;然後另取一塊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木板,把需要印紅色的字也精確地刻在相應的位置。印刷的時候,先用一塊字板印出黑字;再把這張紙覆蓋在另一塊字板上,使板框完全精密地互相吻合,印出紅字。這樣,一張雙色的印刷品就完成了。
按照這種方法去做,可以套印任意多種顏色。不過套色越多,印刷起來就越費事,技術要求也越高。到了17世紀初的明朝萬曆年間,在套版的基礎上,人們又創造出了豆版印刷方法。豆版印刷是把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版,每塊版代表整個版面的一部分,分別刷上不同的顏色,逐個印到同一張紙上去,最後拼整合一個整體。豆版印刷非常細緻複雜,常常要刻三四十塊印版,印出來的圖畫顏色深淺交映、層次分明,精美絕倫。
-
5 # 李曉貌
歷史上的橄欖核雕名家巨匠:
夏白眼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人,因擅長橄欖核雕之技,被譽為“一時聖手”。當時的皇帝朱瞻基酷愛核雕,因此對他極為賞識。 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中記載:在明朝宣德年間,工匠夏白眼所雕刻的各種東西,如烏欖核上雕了十六個娃娃,形狀只有半粒米大,眉毛、眼睛,喜和怒都具備。又如雕的荷花上九隻白鷺飛跑的樣子,雕在方寸的小核上,可說是絕一無二的精品。時間流傳久了,人們便把它珍藏起來,當成留世的一件寶物。在文章的最後,他稱夏白眼的作品為“一代奇絕”。
-
6 # 崔教授
說到工藝巨匠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
歐冶子出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時期。少年時代,歐冶子從母舅那裡學會了冶金技術,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生產工具。他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歐冶子身體強健,能刻苦耐勞,他發現了銅和鐵效能的不同之處,終於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龍淵”,開創了中國冷兵器之先河。
歐冶子鑄的第一把叫做“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這些寶劍有個特點:彎轉起來,圍在腰間,簡直似腰帶一般,若乎一鬆,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為二。斬銅剁鐵,就似削泥去土。
湛盧劍是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列五大蓋世名劍之首。相傳這把湛盧劍是一把“仁義之劍”,當年歐冶子歷時3年才打造成了這樣一把寶劍。關於這把寶劍的主人也是幾經易手。它的主人先後歷經了勾踐、闔閭、楚昭王,最後的一個主人是南宋名將岳飛,岳飛被害之後,湛盧寶劍不知所蹤。
-
7 # 葉子1523736
魯班就是歷史藝術名人之一,他發明了鋸子、刨子、石磨、雨傘等生活工具。魯班姓公輸,名班。生於公元前507年,山東滕州人,他生活在春秋未期到戰國初期。他出生在世代工匠家庭,從小就受到工程建築的薰陶,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相傳魯班有一次上山砍柴,不小心被一種野草葉子的鋸齒給劃傷了,細心的魯班後來跟據這個道理就發明了鋸子。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善良而又富有天生智慧的民族。
-
8 # 老薑扯閒篇兒
我國曆史上的工藝巨匠,數不勝數。他們代表著我國曆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這裡僅給大夥介紹三個巨匠的故事。
一先說魯班魯班(公元前507年至公元前444年),春秋時魯國人。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他所取得的成就有木工工具的創造,農業機具的生產,建築工藝設計,古代兵器的製作等等,不勝列舉。
有關魯班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的最多,一時半會是講不完的。說一個: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準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里,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與魯班和楚王辮難,強行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魯迅的小說《故事新編》中的《非攻》,精彩地描述了這一故事。
二李冰父子都江堰是人類歷史上了不起的工程,始建於秦昭王未年(約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是蜀都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和灌溉的作用。
李冰父子的故事,全部集中在治水過程中,特別是在都江堰的工程建設中。
李冰父子還治理過管江、汶井江、洛水、綿水,以及建索橋,穿鹽井等事蹟。
三李春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臺臨城人,(公元595年至605年)建造趙州橋。
趙州橋的設計在中國橋樑史有不少的創新:
(1)採用圓孤拱形式,改變了中國大石橋多為半圓形拱的傳統,從而使橋樑的跨距得以加大。
(2)採用敝肩。這是李春對拱肩進行的重大改進,把以往的實肩拱改為敝肩拱。
(3)單孔。更利於洪水的過流和交通的暢通。
說起李春造橋故事,辛辛苦苦造個橋,還讓魯班給搶了風頭,有民間傳說魯班造了趙州橋。
不過也無所謂,他們這些工藝巨匠,本身就是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智慧的代表和化身。
-
9 # 錦繡河山688
我知道隨朝的匠師李春,他在今天的河北趙縣建了一座橋,名為安濟橋,是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
-
10 # 天上鷹
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魯班,可是我今天想寫的是現代的一個人,他叫齊·寶利高,是一位享譽世界的馬頭琴大師。
你可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一定聽過一首馬頭琴曲《賽馬》,這是他18歲的作品。他出生在內蒙古通遼市,因為懷著對馬頭琴的熱愛,在艱難的生活中仍不忘記改進技藝。現在在民族樂器比賽中,有《賽馬》一出,誰與爭鋒之感。他用大半生的時間去琢磨馬頭琴的改良,琴譜的創作。讓原本只在草原上口口相傳的調子走上了世界的舞臺。
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感謝內蒙古有這樣一位深沉的熱愛著馬頭琴,熱愛著草原的大師,將蒙古族文化推上世界,讓世界看到馬頭琴的魅力。
-
11 # 萬里秋陽
吳魯衡
[清][公元1702年-1760年,清代著名工匠]
吳魯衡(1702-1760)清代著名工匠。原名國柱。休寧縣萬安鎮人。吳魯衡從小學習羅盤製作技術,由於心慧手巧,很快便精通了整套製作工藝,成為同行業技術人員中的佼佼者。雍正年間,吳魯衡在萬安鎮老街上創設"吳魯衡羅經店",融製作和經營於一體,所制羅盤、日晷及指南針等產品,工藝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形式承繼古法而又能適時創新,因而很受消費者歡迎。"吳魯衡羅經店"的系列製品首先在崇尚堪輿術的徽州本地流行,然後隨著徽商足跡走遍全國,並且先後傳入東南亞和歐美。1915年,吳魯衡老店產品在美國費城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產品。吳魯衡的一生為羅盤工藝製作和推廣作出了較大貢獻,對指南針技術的普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今萬安鎮流塘村有吳魯衡墓。
-
12 # 365故事匯
說到工藝巨匠,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建築鼻祖,木匠鼻祖-魯班。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在魯班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
傳說鋸子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手藝巧奪天工,非常高明。傳說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可就是這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有什麼長進,於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以後,魯班在街上閒逛,忽然發現許多做工精良的傢俱,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魯班想這人是誰啊,這麼厲害,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魯班不由感慨地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
13 # 漫威粉條
我知道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涉獵藝術、自然科學還不止,不但畫出了蒙娜麗莎的微笑,還超前的畫出了直升飛機的設計圖,很多人都說達芬奇是個穿越過去的人,也許達芬奇真的是一個回到過去的人
-
14 # XWG阿國
魯班在歷史上作為及成就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春秋和戰國之交,社會變動使工匠獲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在此情況下,魯班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有所發明。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覆研究、試驗出來的。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 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佈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麵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裡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 墨斗魯班不愧是中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的發明創造有多種,散見於戰國以後的書籍中,主要有: (1)機封。《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採納。 (2)農業機具。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採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世本》說魯班製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說他製做了礱、磨、碾子,這些糧食加工機械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另外,《古史考》股市靠記魯班製做了鏟。
(3)木工工具。古代的許多器具是木製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對木匠來說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說魯班製做了鑽(矯正木材彎曲的工具)。《魯班經》還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稱為“魯班尺”,說明古代工匠認為曲尺是魯班發明的,但這只是傳說,曲尺在魯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鎖鑰。在周穆王時已有簡單的鎖鑰,形狀如魚。魯班改進的鎖鑰,形如蠡狀,內設機關,憑鑰匙才能開啟,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魯班將鉤改制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6)仿生機械。《墨子·魯問》又記魯班削木竹製成鵲,可以飛三天。另據《鴻書》記載,他還曾制木鳶以窺宋城。《論衡·自紀·儒增》記述了一種傳言,說他製做出備有機關的木車馬和木人御者,可載其母。
(7)雕刻。《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製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說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8)土木建築。《事物紀原》和《物原·室原》都說魯班創制鋪首,即安裝門環的底座。古時民間還傳說他主持造橋;他的妻子云氏為了使工匠不受日曬雨淋而發明了傘。 當然,有些傳說可能與史實有出入,但卻歌頌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魯班被視為技藝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為祖師。
-
15 # 誠摯人生為夢啟航
文丨李怡
工匠,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專業能力和品質的體現。
他們的專注、創新、敬業、精益詮釋著工匠的精神特質。
提到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工匠無一不馬上想起的就是魯班魯大師。
魯班——工匠師魯班生與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春秋末期的工匠家,後人稱其為魯大師,是中國工匠的 。魯班在土木兵器上都非常有成就為社會生產做出來巨大貢獻,很多工具之至今天仍然在使用。
1.刨
木匠對這個工具都不陌生,刨的原理就是將刀片固定到木頭上,在加以手柄。起初人們多用斧頭和刀來處理工件表面,但即使做的再好也不能讓人滿意,所以經過不斷地實踐最終發明了刨沿用至今。
2.墨斗
木匠通常用墨斗來做直線標註,應用非常廣泛。墨斗使用一個鬥狀盒子儲存墨水,線繩透過盒子沾染墨水,將線繩向工件彈動,工匠以墨線印跡作為標線進行修整。起初是魯班和他母親一人握住線的一端,後來他他的母親建議說把一端固定在一個小鉤子上,另外一個人就可以從中解脫出來一個人進行。所以為紀念魯班的母親也有很多工匠稱其為班母。
3.鋸子
對於鋸的發明魯班是受一片齒形邊的草葉割破了手指。魯班和工匠們一起在砍伐大量的木材。一連歡伐幾天,他們都已筋疲力盡,所用的斧頭也鈍了。此時的魯班忽被一片章葉割破了手指,他當即想:照這樣子做成個工具坎伐木材定是個好辦法。他選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將其邊緣砍了一行牙齒。當他來回橫據樹木時,軟的竹齒很快就磨光了。於是魯班放下手中活去鐵匠那裡,讓他準備一塊象斧頭一樣硬和鋒利的鐵板然後弄成齒形。魯班有了這個人工製做的第一個鋸片,將其用在一個木架上,便可準確而不費力地切割木材。透過實踐證明了鋸可斷木的原理。
4.尺子
魯班的另一發明是就是尺子,在古代叫“矩”,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尺子上的標註據說也是由魯班發明的。尺子還有一個叫法叫做“班尺”。
5.鎖鑰
鎖鑰在古代叫“栓”,農村常說的門栓就是說的鎖鑰。魯班的另一個發明標誌是栓。在古代人們常常把栓製成類似魚的形狀,內設機關需要用鑰匙才能開啟。掛在門上代替了看守的門衛。這個技術至今仍被用在許多鎖中。
6.雲梯
雲梯在古代多用於攻城,據說也是魯班發明的。
7.石磨
在這之前,人們都是把穀物放在石臼裡用杵來搗碎,而石磨是改成了旋轉運動,可以使用人力或畜力進行不間斷的連續工作,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魯班的的發明還有很多,比如傘、打井的方法等等,對社會及後世都有這不可磨滅的功勳。和這位魯大師相關的一個成語叫班門弄斧,意思是在魯班門前玩弄斧子,不自量力,很多人在自謙時也常常會使用。
歐治子——鑄劍師或許很多人對這個都不太熟悉,那麼“龍泉寶劍”想必都比較熟悉,它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鑄劍師鼻祖歐治子所鑄。少年時期的歐治子在他的母舅那裡學了冶金今技術。他非常聰明也喜歡動腦筋,他發現了銅和鐵的不同之處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龍淵”。
(龍泉寶劍)
(七星龍淵)(阿泰劍)
據說歐治子只為他喜歡的人鑄劍,他的劍在當時就像現在限量版的超跑一樣不是有錢就一定能買的到的。他為越王鑄造過五把寶劍,分別是湛江布、巨闕、勝邪、魚腸、和純鈞。為楚王造了三把名劍分別是七星龍淵、泰阿和工布。他的劍並不是為了殺戮,而是提現君王的品德。為了得到他的劍,吳王不惜發動戰爭!
越王勾踐陪葬的純鈞在地下千年都不曾腐朽。歐治子的劍名滿天下。一次公子光請吳王吃酒,讓專諸把魚腸劍放到魚的肚子裡,趁吳王不注意拔劍刺向吳王,衛兵用兵刃抵擋,魚腸劍斬斷兵刃後又刺穿吳王三層鐵甲後透胸斷骨。這就是歐治子的魚腸劍。
李春——石匠師隋代李春的趙州橋我想每一個人都不陌生,它是濃縮了中華人民智慧的標誌性建築,這座橋距離今天已經有1300多年了,期間經歷過地震、洪水、戰爭、無數重壓風蝕水浸,依然屹立在哪裡。這座橋凝聚這這些匠師的汗水和智慧。
趙州橋是一個單孔敞肩的石拱橋,寬9米,跨度37米,拱高7.23米,兩肩各有兩個跨度不等的腹部拱,這樣不僅減輕了橋的重量,也節省了材料,便於排洪,而且美觀。石頭之間用腰鐵相連,增加了橋的強度。在建橋初期,李春根據自己的經驗,經過勘察最終選擇了在洨河兩岸較為平整的地方建橋,那裡經過河水沖積質地密集完全能夠承受大橋的重量。
歷經千年的趙州橋也成就了這位千年前的第一橋樑專家。
供春——紫砂壺紫砂壺是一種手工製作的陶土工藝品,可用於泡茶煮茶,是人們理想的泡茶器皿。供春生於明代是紫砂壺的創始人。他利用伺候主人的空閒時間和金沙寺的老僧學習制壺,所製茶壺新穎精巧、溫雅天然、質薄且堅,負有勝名。
其代表作品有樹癭壺,形像樹癭,壺面凹凸不平,有似樹皮樣的刻紋。樹癭壺傳世極少,先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供春的樹癭壺。
六瓣圓囊壺其壺有六瓣,以黑紫砂製作,摻有金沙閃點。現藏與香港茶具文物館。
小結
精雕細琢鑄匠人本色,
精益求精助研祥百年。喜歡工匠的精神,專注且敬業。在雕琢產品的同時也在雕琢自己,他們期待產品在自己的手中變得更好,昇華。
工匠精神丈量這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最終走向世界的源泉。
歷史上的巨匠給後來人成長為大國工匠樹立了一個專注、執著的精神,為中華名族影響世界造福人類做了標杆。
回覆列表
黃道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她的成就屬實不小,她是北宋人,年少時到處流浪,在道觀安家,最後習得紡織技術,進行改造推廣,被稱為布業之祖
首先們回過頭來想想,西方的工業革命也不是從紡織業開始的嗎?包括我們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是從紡織業開始的,雖然最後被封建勢力打壓了。所以說黃道婆紡織技術的推廣,正是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一個推手,但是由於封建勢力太過強大而沒有發展。但我們不能由此否認她的功績。
更何況她還是一位女性,一位飽受封建壓迫的女性。是一個和瓦特一樣偉大的人。